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合集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最新年文档资料

新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最新年文档资料

新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也是处于实现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因此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为也就是势在必行,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将逐渐下降,服务业将有所提高,也就是说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增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概述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渐达到了合理化的要求,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存在工业结构比重较高,技术和创新方面有所不足,由此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存在不协调性的问题;或是存在各产业内部的科技含量不高,不能让我国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问题。

加上市场经济政策的调整,比如经济体制,产权制度等方面,或是需求因素的影响,都在促使我国做出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更为合理和高级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二、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向的分析在我国产业结构朝着更为合理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时,需要依据产业结构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以此为基础将能为调整产业结构和确定发展方向更为有利。

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大致可以通过这些措施,首先进一步巩固和肯定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并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农业的竞争实力,其次是落实工业改组问题,使第二产业结构得到完善,最后是推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让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同时为市场经济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经营效益,以下是针对每个产业的具体分析。

(一)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分析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现阶段面临着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导致农产业的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由此我国经济始终需要将农业作为首要,同时第一产业也要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

首先是加快使用机械化作业,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政府提升对第一产业的经济扶持力度,增加农业发展的科技投入,继续深化农业推广体系,使第一产业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朝着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发展绿色农业,以环保,绿色,健康为理念,为农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新的发展路径的探索,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传统上,中国经济以出口为主导,这也是引领中国崛起的关键一环。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更大。

2018年,中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2.2%,同比增长4.1%。

此外,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因素也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人民对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升级,这为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绝佳机遇。

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中国经济正在从以出口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为以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核心的服务型经济。

创新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作为一家制造业大国,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强制技术转移等。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因此,未来创新、科技、研发等将成为增长的新引擎。

三、新的发展路径的探索中国近年来重视开发内部市场,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内需扩大,发展内需经济,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的消费升级、新型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也为内需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改革。

这些领域的改革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也会面临着很多挑战。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其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日益增长。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许多因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推动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

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非农产业。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工艺制作、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来实现。

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人口和社会问题。

三、资源利用的优化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的优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农民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但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再可行。

农村地区应该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过去,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较低,农民在资金周转、投资发展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的经济发展。

五、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与品牌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技术人才短缺,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

过去,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这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与调整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与调整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与调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刻,它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调整与进步。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调整。

一、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迫使它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逐渐从传统的重工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城市贫困人口增加。

一些行业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强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中国社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民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面临着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扶持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并鼓励农民通过创业和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三、文化结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文化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因为长期封闭国门,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欠缺对外交流和接触。

而改革开放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不仅吸引了外国文化的引入,也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经济结构调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中。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很高,而服务业的重要性比较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其主要目标是减少制造业和重工业的比重,增加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具体来说,政府要通过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来改变经济结构。

政府还要通过税收、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等手段,扶持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

以下是本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1. 增速放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就开始下降。

虽然中国政府尽力推动经济增长,但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下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现在需要结构调整和改革以保持增长。

此外,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

2. 消费升级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开始关注品质和品牌,而不是价格。

这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升级。

此外,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导致了对于健康、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例如,政府提高了医疗支出,加强了社会养老保障。

中国还在不断推进税制改革,为消费者减轻税负。

这些措施为消费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制造业的全球转移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的新兴产业正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新形势下主要经济成分的调整和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主要经济成分的调整和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不断的发展上升阶段。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这一基本原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与时俱进的对各经济成分进行适当的调整,明确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出力。

一、国营经济的调整及发展方向1.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国营经济为主导首先,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很多基础设施的承建是全国人民共同筹备、建设起来的。

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在我国,除非是一些特别大的项目或者工程,为了安全起见,在工程开始的时候国家起头,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出好的活动方案、工程策划等然后在慢慢的交给人民去做,才能很好的办起来。

例如:西气东送、南水北调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由于项目自身建设难度较大、投入的物力、财力、人力较多只能由国家来办。

再次,只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才能防止和避免在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最后,只有在一些关于国家的安危、人民生活、社会中的项目国家会实行经济垄断,以保护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全。

这样的领域主要包括一些军事行业、国家货币、我国的科技领域、还有文化传播领域等特殊领域保持垄断地位,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

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国营经济为主导,既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完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2.国有经济要集中力量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不强主要看的就是这个国家的大型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实力的强弱。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的一些大中型企业水平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情况来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仅仅靠企业本身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的参与。

论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

论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9 6・
经 济 科 苑
论新 时期我国经 济结构变化 的趋势
潘 淑 范 ( 吉林 省 白城 市行 政 学 院 , 吉 林 白城 1 3 7 0 0 0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经济的进步 , 我 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社 会生产力和A. 4 ' S l 生活水平的提 升上取得 了新的进 展 。特别是在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及 环境 资源形势发生 巨大转变的背景下 , 我 国经济在结构上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 构的调整不仅 关 系到社会各 个阶层 的协调发展 , 关 系到我 国共 同富裕 的 目标的 实现 , 同时也 影响着社会的长 治久安和人 们的幸福 生活 。 本 文 就新 时期 背景 下 我 国经 济结 构 进 行 简要 的探 讨 。 关键词 : 新时期; 经济结构; 改革与发展 也存 在着一些 问题 。某 些地 区为了尽快提 升当地的经济 发展 速度 , 在产业 的建设和调整过程中没有 制定 出一套科 学合 理的发展方案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 的不断推进 ,我国与其他 国家在技术 、 对区域经济 的走势和资源环境的情况 没有 进行 充分的考虑 , 导致某 信息和资源等方面 的交流也变得越来 越频 繁 , 科技创新人才 的培养 些产业在建设 的过程 中, 出现 了与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 冲突的 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 的提升 。这使我国在 短短的三十多年里 , 社会 问题 。 同时 , 一些地方政府在产业建设 的管理过程中 , 忽视了不同产 生产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国家经济 的面貌也发生 了巨大 的 业在不同领域运行 时的特点 , 使 一些 在某个领域优 势突出的产业 反 转变 。国民生产总值一路飙升 , 2 0 1 2年便 以 G D P为 5 1 . 9万元 的成 而被 削弱 , 造成 了产 业结 构的混乱 , 给产业经济 的发展 产生 了一 定 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受到国际社会 的密切关 注。尽管 我国在 的阻碍作用。 另外 , 产业 自身在建设 的过程 中, 人员 的素质和观念不 经济 建设 上取得 了巨大 的进步 ,但 在新 时期 国际发展 的复杂背景 能满足产业发展 日益增长 的需求 , 一些工作和管理上的失误频繁出 下, 我国所 面临的经济竞争形势仍旧严峻。在计算 机网络技术 高速 现 , 使产业运营 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在一些机械化工产业的 发展 的今天 , 信息 的传递 、 分析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愈加快捷。 但为了 运营过程 中, 工作人员技术和操作上的失误给环境资源的影响和企 在行业 的竞争之 中博得 头筹 , 一些企业在部分的技术和设 备上进 行 业人员 的损害更加严重 。 保密 , 使得 一些新的科技技术 和知识体 系得不到广泛 的交 流 , 最 终 3 我 国经 济 结 构 调 整 的 方 向 导致 市场经济竞争发展不平衡 的态势 。同时在人才 的竞争上 , 一些 3 . 1 集约型发展模式的应用 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仍旧存在 , 使市场在人才的调配方面出现了严重 人类 社会 的发 展是建立在对 资源的不断 索取 和对 环境 的不断 的问题。 这给经济形势刚 出现转机 的中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 另外 , 破坏的基础上 的 , 在环境资源形 势不断变化的今天 , 要实 现经济 的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 验不 足 , 相关人员对经济发展形势 长足稳步发展 , 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 的脉络把握不准 ,同时在市场经济的结构 上仍 旧存在着诸 多不足 , 影响状况 。伴 随着新时期我国新 的经济建设 的 目标 的提 出 , 在经济 也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 中处 于不 利的地位 , 从而加大 了我 结构的调整上也越发 集中于如何在保 障较少 的资源环境 破坏 的条 国经济竞争的压力 。 件下实现经济 的发展 的命题上。集约型发展模 式的提出 , 无疑是对 1 . 2严峻 的资源环境形势 这一命题 的极佳解决方案。 集约型经济模式通过将科学的生产管理 社会 的发展 和经济 的进步带来 的不仅仅 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方式和技术设备投入到实际 的生产过程 中, 利用较少 的资源生产 出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同时还对环境状况 和资源结构造成 了一定 大量的符合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 的产 品, 同时实 现资源的节 约和减 程度的破坏。 而这些破坏活动又会以各种形势作用到人们 的生产和 少环境污染的 目标 。 生活活动当 中, 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正常进行造成 阻碍 。近几年 3 . 2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 变 来, 随着地球 资源与环境形势的不断恶化 , 全球 的经济 发展受到 了 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 中, 人们 消费观念的变化也是一项 不容 不 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及资源的破 坏程 忽视 的内容。我国人 民的消费理念经过几千年 的演变 , 加上与其他 度, 保 障我 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 我国相继提 出了“ 可持续发展 战略” 国家 的消费观念的不断融合 , 已经形成 了一套复杂的体系 。这种体 和“ 科学发展观 ” 等促进 自然 与经济协调发展 的策略 , 这在 一定 程度 系在消费者实际的商品交换 的过程 中,左右着消费者 的商业行 为。 上改善 了我 国经济发展 过程 中资源环境 的形势 。尽管如此 , 资源环 作为经济的主体 ,消费者 的行为又直接关 系着经济发展 的动 向 , 因 境对于我 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仍 旧不容小视 。 特别是在 国际市场对 自 此 , 在经济结构 的调整过程 中, 要适时 的对消 费者 的消费理念 进行 然资源竞争 日臻激烈的背景下 , 我 国更应该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适 当的引导 , 以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就要求相关部 门在 日常 的 中考虑环境资源 的影响。 工作 过程 中, 加强健康科学 的消费观念 的宣传 教育及指 导 , 在 潜移 2 我 国 经济 结构 存 在 的 问题 默化之 中纠正消费者在消费过程 中所 出现 的一些不 良行 为 , 提升消 2 . 1 需求与供 给之 间的矛盾 费者 的购买力和资源利用率 , 实现商品的价值 。 另外 , 在对企业 的管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 我 国的社会生产力 已经得到了很 理 过程 中, 也要 严格按照相应 的标准来施 行 , 防止企业违规 违章行 大程度的提升 , 人们 生产 和生活 中所常用的物品 的产量和质量也得 为的出现 , 以免 给消 费者 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 误 导其 消费行为 , 到 了迅速的提高 。我 国幅员辽阔 , 人们生产和生活 中所涉及的要素 降低其 消费 的积极性。 多种多样 ,对这 些生产和生活过程 中常用 的资料 的需求量也 相当 结束语 大 。按理说 , 充足的供应市场和 巨大 的市场需求会给我 国经济 的发 在我国经 济建设 的新 时期 , 经济结构变化 的趋势无 疑是影响经 展注入巨大的动力 , 但由于我 国经济结构上 出现 了需求与供应之间 济发展状况 的重要因素。理清市场经济发展的脉络 , 把握商 品交易 的不协调的问题 , 导致许 多商 品不能够及时地供应给有需要 的生产 变化的动 向 , 制定 出有利于经济 发展 的结构调整方 案 , 是 目前经济 部 门, 给这些生产部门生产工作 的正常开展带来 的阻碍 。 同时 , 我 国 建设的重点及难点 , 需要相关 的研究人员投入大量 的精力和物力。 些企业在有特殊功用 的商品的生产上 , 由于生产经验 的不足和技 参 考 文献 术上 的缺陷 , 导致符合 标准的产品的产量供不应求 , 这也是 许多部 【 1 ] 谢 曼. 构建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一投入产 出分析研 究『 J ] . 生产 门在生产管理上体制 陈旧的原因。另外 , 一些企业在商 品的生产过 力 研 究 , 2 0 0 2 , 1 _ 程中, 对市场发展 的态势把握得不够到位 , 大量生产某些 被认为具 【 2 】 周振 华 . 现代 经 济增 长 中的 结构效 应[ M] . 上 海: 上 海 三联 书店 , 有 巨大 的经济利益的产 品, 导致供多于求的现象 出现 。 1 9 9 6: 21 . 2 . 2产业建设方面的问题 [ 3 ] . L ̄. - 经济增 长理论探索[ M1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 2 0 0 9 . 在我 国社会 建设 的新时期 , 产业 结构发生 了很 大的变化 , 同时

谈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谈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驱动力,商贸流通服务业能使社会资源进行区域内不间断的流通,这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

首先,商品流通能提高产品与产品间的对接速度与交换频率。

其次,商品流通能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模式的转型提高盈利水平。

最后,关于结构性的调整问题,流通业贯穿了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丰富的业态能使市场经济充满活力,使流通业在市场中实现质的升级。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才初步建立,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还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社会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研究“商贸流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两者共同协作、共同发展,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建设及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一)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背景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流通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在这一大背景下,流通服务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经济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

2001-2010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速达到10%,但是在进入2011年后,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渐下降,进入7%的时代,这表明我国由高速增长发展的模式转变为稳定的中高速发展模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经济转型起到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商贸流通发展是以市场消费不断提升为基础的,而发展的背景则是我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阶段,流通的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必然的推动因素。

(二)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虽然商贸流通能给社会消费带来新的消费热点,但归其原因是我国的总体市场需求的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国商贸流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起到的带动作用。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数据可知,我国近年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2011年突破18万亿元,能够良好地维持着20%的增长速度。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结果。

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在未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将继续推动经济的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和农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经济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中国经济结构正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战略,以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将面临挑战,但新兴产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未来,中国将加强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家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的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环境保护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凸显。

为了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保护国民健康,中国政府决心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中国将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人口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将面临人口结构带来的挑战。

因此,中国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2024年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2024年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2024年流通企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流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流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现提出以下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一、总体改革方向流通企业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布局优化流通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市场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要关注城乡市场差异,拓展农村市场,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

同时,要关注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三、体制机制创新流通企业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四、技术升级改造流通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要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五、绿色发展理念流通企业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流通体系建设。

要关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对外开放流通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对外开放。

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同时,要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

七、人才队伍建设流通企业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八、政策支持与保障政府应加大对流通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通业的生长趋势一、继承保持快速稳定生长流通业是干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财产,对促进百姓经济连续、快速、协调、康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流通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重要标记就是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式产生根天性变革。

经过20多年经济连续快速生长,商品市场已从总体短缺转为总体过剩,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对经济生长的约束越来越大。

我国已成为第三大贸易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在此配景下,应通过生长现代流通,把扩大海内有效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生长的根本立足点。

从百姓经济运行来看,现代流通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都还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流通生长滞后。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效率提高,产物生产占用的时间,平均下降到10%以下,90%以上的时间处于流通状态。

因此,鼎力大举生长现代流通,有利于促进百姓经济快节奏、低本钱、高效率运转,实现经济增长方法转变。

从扩大内需、活泼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来看,现代流通可以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实现消费需求。

流通位于市场最前沿,与消费的干系最密切。

一个国度、都会的繁荣,首先体现在市场和流通的活泼上。

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异看,现代流通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立,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就是流通快速生长的历程。

要鼎力大举推进现代流通,培育和引领消费需求,以现代流通动员现代化生产,促进百姓经济康健生长。

由于流通在中国未来百姓经济生长中具有重要职位,流通财产的先导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流通业的革新和支持力度,力争到2010年开端实现流通现代化。

二、“十一五”期间生长指标近年来我国经济生长有两个重大变革:一是短缺现象消失,经济生长进入全面竞争阶段;二是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恒久。

经济的转型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的转型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和调整,目的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和过程,以及改革开放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历史节点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意识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外的发展需求,因此,开启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相互关联,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结构调整。

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1.市场需求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各国经济体系融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成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如旅游、文化娱乐、教育等高附加值行业。

2.科技进步的推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例如,在高铁、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升了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结构逐渐由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为主转向了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在制造业转型的同时加强了服务业的发展。

举例来说,金融、电信、旅游等服务行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改革开放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1.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外资企业的引进加速了技术、管理和市场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流通产业是一个日益发展的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流通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市场的开放,中国流通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国流通产业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流通产业的现状1.流通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流通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实行商品的集中配给。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改革时期,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鼓励和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市场化经济时期,中国的流通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流通产业的结构特点中国流通产业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多层次、多种类、多经营形式和多要素等方面。

在多层次方面,流通产业主要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

在多种类方面,流通产业可以按照商品的性质、功能和用途划分。

在多经营形式方面,流通产业可以按照经营主体的性质、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分为各种类型。

在多要素方面,流通产业需要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市场等。

3.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流通产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其次,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再次,流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秩序逐渐规范。

最后,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在技术、管理和营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二、中国流通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流通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流通产业将继续呈现规模扩大的趋势,不断增加市场份额。

其次,流通产业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扩大经营领域和形式。

再次,流通产业将继续呈现产业整合的趋势,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形成盈利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演变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演变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演变趋势引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演变趋势。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演变趋势,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外贸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正文内容:1. 经济结构的调整1.1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1.2 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1.3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4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1.5 内外需的平衡发展2. 外贸的发展2.1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形成2.2 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2.3 外贸规模的快速扩大2.4 贸易结构的调整2.5 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3.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速3.2 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3.3 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3.4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3.5 城市经济的崛起和发展4. 科技创新的推动4.1 科技政策的重视和支持4.2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4.3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4.4 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4.5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5. 可持续发展的重视5.1 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5.2 绿色发展的推动和实施5.3 低碳经济的发展5.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5.5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多个方面的演变趋势。

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外贸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外贸规模快速扩大,贸易结构调整。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加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快速扩大。

科技创新的推动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持续发展得到了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绿色发展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演变趋势,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农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为主线,探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这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农村的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农村以农产品为主,而现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既有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也有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非生活必需品。

农村经济结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农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支柱,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农业生产方式也需要得到改善。

传统的农民种田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农业需要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

此外,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也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三、农民就业渠道的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农业产业本身,还需要逐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传统的农民就业方式主要是依附于农业生产,但现在需要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乡村旅游以及培训农民的其他技能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解决农民工问题。

四、乡村旅游的机遇与挑战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乡村文化的追求,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不足等。

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仅仅依靠乡村旅游,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五、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条件之一。

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银行、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民来说门槛较高。

因此,发展农村微金融、农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流通作为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着生产,流通业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系统,体现国家对商品流动的通道控制力与市场控制力,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所以,流通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某种意义上讲,流通业是国民经济运行晴雨表,也是一个先导产业。

由流通引导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没有流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也就不可能得以提高。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的地位与作用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流通业作为竞争性行业成为市场化推进最快的一个行业,其经济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渠道、多种业态、内外贯通、城乡一体的流通格局,在保障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个“转变”的新情况、新要求,流通业已处于风口浪尖上,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作出必要的调整,使流通业为实现三个“转变”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十二五”或更长一段时间流通产业的发展与体制改革面临以下严峻的形势:(一)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阶段,不管是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流通业要确保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价格稳定,社会和谐。

(二)在人均GDP3000美元—5000美元期间,是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居民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规模均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波浪式或井喷式都可能发生,如何有效的、科学的促进消费,使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拉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真正走上内需发展型之路,流通业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

来来10年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变动大趋势

来来10年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变动大趋势

关 ; 业 矛盾 突 出与 第 二 产 业 、 三 产 不断提高,农村市场 的商品销售 比例 采取一系列措施 扩大 内需 ,包括加大 就 第 业 发展 滞 后 , 业 结 构 调 整 不 到 位 有 也 不 断 提高 。流 通 产 业 的 组 织 形 态结 调节收入分配力度 ,减少农 民税收支 产 关 。 美 国著 名 经 济 学 家 、 贝 尔 奖 获 构也将变动 ,新 型商业业态 比重将不 出及 其 他 支 出 ,提 高 中低 收 入 者 的 收 诺 传统商业 比重将 不断减少 ; 商 入 水平 等 措 施 。 而 中 低 收入 者 的 消 费 得 者 库 茨 涅 兹 通 过 对 世 界 10多 个 国 断提高 , 0
维普资讯
来 凸 我凰 通产 结 变 大 来I年 流 业 构 动 趋势
文 /吴 伟
0 4年 增 长 1%左 0 影 响 我 国 经济 运 行 深 层 次 的 诸 多 不断 提 高 ,生 活 用 品 流 通 比重 将 会 逐 过 6万 亿 元 , 比 20 右 , 会 生 产 资 料 交 易 总 额 会 超 过 1 社 3 问题大 多与经济结 构不合理有 关 , 如 步 提 高 。 0 4年 增 长 1%,快 于 4 在生活用品市场 中,城乡市场 的 万 亿 元 , 比 2 0 DP 99 致有关 ; 民收入低 、 农 农业效益差与 商 品销售结构也将变动。党中央 和国 G .%的 增 长速 度 。 专家认为 ,十一五” “ 期间, 国家将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层 次 偏 低 、 构 单 一 有 务院各 项支农政策实施后 ,农民收入 结 低 水 平 过 剩 与生 产 结 构 和 消 费 结 构 不
析 ,从 1 9 到 2 0 的 1 间 , 趋 势 , 流通 产 业 的地 位将 从传 统 的末 决 农 村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不 足 的 问 9 2年 0 4年 2年 我 国流通产业发生 了“ 翻天覆地 ” 的变 端行业转变为先导性产业 ,成为拉动 题 , 因农 村 公共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不足 而

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拉动内需成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而拉动内需就要发挥流通业的关键作用。

我国流通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问题,要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健增长的重任,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关键词】流通业问题对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扩大内需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使我国流通业也面临新的冲击。

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作为重要一环,更是深刻影响着生产、分配和消费。

同时,流通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对于国家提出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目前来讲,不仅要依靠生产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产品结构。

进一步的,要实现生产的价值,就要充分发挥流通的作用,打通商品流通各个环节,使商品价值迅速实现。

经过30多年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的今天,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仅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要从市场上购得,而且生产者要依靠流通提供需求信息来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流通对消费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甚至决定消费。

流通不仅使得商品能够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且,发达的流通业能够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所改善,同时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信息化程度也有提高,但目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

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要想顺利实现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就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一、目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低我国流通业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企业增长、店铺建设、业态创新上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贸经济》2002年第11期 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宋 则 王 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100836)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各项经济政策安排的要点,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但是,同人们期待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的总体要求相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成效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认为,流通业天然具有调整结构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中国结构调整效果不够理想,同流通业受到轻视、忽视和发展滞后有极大的关系。

文章将就此问题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 经济结构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截止2000年底的统计,中国逐步调整“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综合比例,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随即出现徘徊。

(参见表1和表2) 表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年 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构成%亿元构成%亿元构成%“六五”时期平均6445202131.4285144.2157324.4“七五”时期平均14510380926.2626543.2443630.6“八五”时期平均37626788421.01762846.91211332.2“九五”时期平均784011425518.23907249.82507432.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2001年3月。

表2 “九五”期间按年细分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构成%亿元构成%亿元构成% 1996678851384420.43361349.52042930.1 1997744631421119.13722350.02302930.9 1998783451455218.63861949.32517432.1 1999819111445717.74041849.32703633.0 2000894041421215.94548850.92970433.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2001年3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经济结构变动虽然是积极的、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无法满足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买方市场出现以后特定的社会需求变化。

其中,第一、第二产业及其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农业和制造业投资-产业-产品结构陈旧、老化,同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

而供求矛盾导致农产品和工业投资品、工业消费品的销售困难和库存积压,进而带来开工不足、收入下降、周转不灵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以“倒牛奶事件”为例,先是遭奶站拒收的南京奶农纷纷把鲜奶倒掉,而后是成都市一家乳品加工企业,因为收购过多,只好把来不及加工的2吨多鲜奶倒入下水道。

果真是中国牛奶生产过剩了吗?正相反。

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奶制品的年人均消费量不到7公斤,每天人均消费量不足20克。

即便在消费量最多的上海市,2001年人均也只有26公斤,还不到世界人均130公斤的1/4。

从奶制品的供需关系上看,未来10年内中国仍是“贫奶国家”。

这一事件正好说明了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再以粮棉主产区的情况为例,由于粮棉流通体制不顺,致使主产区产出的粮棉越多,提供的商品量越大,地方粮食部门和财政的负担反而越重。

结果出现了粮棉主产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和沿海发达地区、非粮棉主产区一样调减粮棉面积,转而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趋同行为,致使多年来逐渐形成的粮棉生产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了粮棉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走入了结构调整的误区。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更具体地表现在区域经济结构当中。

在中西部地区,对买方市场状态显得更加不适应,产业结构落后,产品销售困难、库存积压表现得更为严重。

而在东部的某些地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倒牛奶事件”中就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在南京奶农倒奶的同时,近在咫尺的上海光明乳业,还不惜巨资从东北、内蒙古等地大量收购鲜奶。

可见由计划经济时期造就的放大的自然经济格局远未改变,大而全、小而全、地方保护、自以为是、自成体系,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排斥市场化的区域分工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朗,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之间经济结构严重雷同。

二、流通业对第一、第二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流通业历来对结构调整产生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从国外的统计数字来看,流通业所创造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上升。

最近10年,发达国家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一般为20%-25%,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0%左右。

在我国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流通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也是功不可没。

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1135亿元,比1979年增长17.3倍。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再以2001年零售百强的数据为例,其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342.36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零售总额1903.38亿元,同比增长28.9%,与2000年零售百强相比增幅分别提高了9.7和3.4个百分点;百强零售总额增长速度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18.8个百分点。

①以上数据充分反映出以零售业为代表的流通业已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

流通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外大量案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沃尔玛和P&G的产销联盟。

美国长期以来推行宽松的流通业政策,鼓励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推行电子信息化的服务。

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流通领域中的主导权逐步由生产企业转向商业零售企业,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对峙现象,在80年代中期零售商沃尔玛和大型生产商宝洁公司(P&G)结成了战略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借助于计算机开始实现信息的共有”。

这一产销联盟迄今为止仍然被称为供应链管理中的典范。

在双方合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沃尔玛继续快速推进它的产销协作的进程;另一方面,宝洁公司也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在稳定与沃尔玛产销联盟的基础上,向多样化、多渠道和提供服务等纵深化方向发展,全面加强对各类零售商经营上的支持。

这种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2.伊藤洋华堂的创新和发展。

伊藤洋华堂是日本著名超市型零售企业。

其2000年的营业额和利润都排名日本第一。

在日本经济,特别是零售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伊藤洋华堂2000年的营业收入在比上年下降了7%的情况下,代表企业生命力指标的企业现金流量却比①数据来源:《“2001三百强”撑起中国流通业一片天》,《中国商报》2002年3月26日。

上一年度增长了5.3%,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实力。

①伊藤洋华堂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也是与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导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利用共同配送体制,充分与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合作,促进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分不开的。

可见,零售企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上游的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活跃整个社会经济的作用。

3.上海联华等的成功发展。

在我国,一些大型连锁式商业企业异军突起,也开始走大进大出的经营路子。

例如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111.4亿的销售总额成为2000年全国最大的零售商,2001年上海联华再次以140.6亿的销售额、1225家店铺的业绩,名列榜首。

上海联华在确定了流通现代化发展方向后,由累计亏损560万元转变成为目前拥有大型超市、药业连锁等五大业态的大型商业企业,其2001年净资产回报率为18%。

上海联华等的成功发展显示了连锁商业在我国的强大发展势头,同时带动了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案例可以看出,商品销售业的发展明显带动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作为商品销售的主要环节的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作用。

从宏观上讲,流通业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常说商业企业有五大功能:经济循环、资源配置、信息导向、风险承担、迎合消费,正是这个道理。

商业企业(或者说各种流通企业)依据市场供求的反应,对商品进行优胜劣汰,从而决定生产企业的命运。

商业企业的订单给谁,谁就能够发展;反之,拿不到订单的生产企业就必定要被市场淘汰。

因此,如果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长期滞后,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品淤塞、流通不畅,最终导致第一、第二产业的销售困难,随之出现库存积压、成本上升和资金拖欠、银行呆坏账增加,而由于企业之间出现信用危机,使得生产企业竞争能力大打折扣。

此外,人们对外商进入中国流通业的后果也缺乏应有的警觉,认为这不过是流通业内部的事情,最多不过失去一部分流通业的市场份额,无伤大局。

其实不然,外商进入中国流通业,最终受影响和冲击的并非流通业,而是制造业。

这是因为,巨型外资商业集团“大进大出”能力,及其所给出的批量和价格“订单”,事关众多制造商的销路和生死。

外商果真大规模进入,决不仅仅是我国流通业的命运问题,还将牵涉到和控制到我国大大小小制造商们的产供销命脉,直至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

三、探讨流通业对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确认上述理论观点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即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仅仅出台财政、货币、产业等相关政策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地出台有利于发挥流通业调整产业结构作用的政策。

而这样的政策成本极低,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

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由减速继而出现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也开始减速,外贸出口受到明显冲击,我们不得不继续实施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阶段常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下调人民币利率、刺激消费的政策,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而与这些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套的其他宏观政策,诸如各项产业政策、有关改造资本市场环境、刺激出口、促进“三农”问题的政策等,力度不够,效果也不明显。

这样的最终结果都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不理想。

尽管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但是由于产业主体技术与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通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产业政策属于中长期政策。

同时,为①依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网站WWW.nikkei.co.jp2002年3月公布的2001年度零售业调查统计数据。

了推行这些产业政策,政府往往要拿出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力度不够,或者某个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对产业政策的最终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影响在初期又往往很难看得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