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六年制六数下第第二单元信息窗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推导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4课时(精品)
第二单元第4课时课题:圆柱的表面积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拿出你的圆柱形学具。
想一想,要计算它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巩固,为下面的闯关练习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概念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读题,思考前轮压过一周的面积是指圆柱体的什么?然后独立解答,做完后并订正。
2.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说明计算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从基本的仿例练习到拓展练习,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机会赶上来,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自主练习第5题。
想一想,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圆柱体的盒子,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拼一拼,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做底面的圆相符。
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自主练习第6题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之间的关系。
自主练习第12题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笔),明确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关系,找出截的段数与增加的面数之间的关系。
五、达标测试自主练习第7、8、9、10、11题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六、拓展延伸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课外延伸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边长与底面周长、正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课时(精品)
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发展空间观念,为下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学习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学习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指名学生说一说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延伸,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准确的进行下面的练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概念动手操作延伸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看得到什么形状?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发现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从中发现它们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1.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 )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底之间的()叫做高。
一个圆柱有()条高。
(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
(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形。
(5)圆锥的底面是个(),侧面是个()。
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一个圆锥有()条高。
2.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
()(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
()(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7课时(精品)
第二单元第7课时课题:圆锥的体积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圆锥体积的计算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大家想不想知道圆锥体包装盒的体积是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相信你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引出圆锥的体积,引起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联想。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概念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2.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找一找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
3.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学生分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4.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展示不同的结论:指名小组拿出实验用的器材,到板前演示实验,验证自己小组的结论。
有不同意见的作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间的关系。
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1.师生一起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用字母表示:V=1/3Sh2.教师强调,一定要注意: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等底等高”这个条件,计算公式是不成立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验证发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后,经过教师的点拨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确“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信息窗2(精品)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9—20页。
教材简析:圆柱表面积包括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困难。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对于表面积的计算,由于空间想像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将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建立起联系。
因此,教材加强了操作,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接着引导学生再借助表面展开图,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第1课时1、铺垫孕伏1、圆的周长、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2、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边指边说圆柱的特征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
(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的表面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综合应用—水与冰》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综合应用:水与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3-34页。
教材简析:该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已学过圆柱、圆锥的体积以及分数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体积、百分数等有关知识,通过实验探索水和冰在变化的过程中,体积之间的变化规律。
该综合应用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是4幅反映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自然现象情境图。
4幅图分别是:河水结冰、雪糕融化、水瓶胀破、水管冻裂,并以对话的方式揭示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大,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小”。
目的是在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水结成冰、冰化成水时的体积变化情况,引发学生提出研究课题。
第二个板块是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记录、实验总结5个部分。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学习过的有关知识,探索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体积变化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基本策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同过亲身经历实验的全过程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烧杯(或塑料瓶)、水、冰、尺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出示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与冰的体积变化情况(以动画形式展现河水结冰、雪糕融化、水瓶胀破、水管冻裂等自然现象)。
谈话:同学们,观察这些自然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水结冰、冰化水体积会发生变化)水结冰体积会增加多少?冰化水体积会减少多少?水和冰在变化过程中,体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再加上学生本身就具有好奇的思维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水和冰之间体积变化规律的愿望。
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过程谈话: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我们要研究水结成冰体积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应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冰化成水的实验应该怎样设计?1. 组内交流,设计实验过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测试卷一套附答案【夺冠】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A.表面积B.侧面积C.体积2.圆锥的高一定, 底面积和体积()。
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圆柱与削去部分的体积比是()。
A.3: 1B.2: 1C.3:2 D.2: 34.圆锥的底面积一定, 圆锥的体积和高()。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5.一个圆柱形水池, 它的内直径是10米, 深2米, 池上装有5个同样的进水管, 每个管每小时可以注入水7850升, 五管齐开()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A.2B.3C.4D.56.如图, 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A.235.5平方厘米B.263.76平方厘米C.307.24平方厘米 D.207.24平方厘米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如下图, 圆柱的底面是椭圆形。
()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
()3.把圆锥的侧面展开, 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4.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高相等, 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2, 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2。
()5.两个底面直径相等的圆柱体, 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6.可以稳定的站稳。
()三.填空题(共6题, 共13分)1.把一张边长为5.5厘米的正方形白纸, 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2.李师傅用一张长40分米, 宽12分米的铁皮做成圆柱形铁桶, 铁桶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给这个铁桶再加一个底, 还需要()平方分米的铁皮。
(π取到百分位,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把一根2.5 m长的圆木锯成三段小圆木, 表面积增加了24dm2, 这根圆木的体积是()dm3。
4.把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分米的圆柱体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 这个长方体底面的长约是(), 宽约是(), 底面面积约是(), 体积约是()。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1(精品)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1(精品)第二单元信息窗1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预习案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茶筒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铅锤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主动探究,认知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自主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①:我想知道圆柱有几个面?②:我想知道圆锥有几个面?③:我想知道圆柱的高在哪儿?④:我想知道圆柱、圆锥每个面的是什么形状?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谈话: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三角尺的直角边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圆柱上下粗细相同,叫直圆柱。
青岛版(6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
包括: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而且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冰淇淋盒、饮料盒、纸筒等作为学生素材,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
这有利于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提出和解决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
2.打破了传统知识的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本单元编排了三个信息窗,分别是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在信息窗1和3里面,同时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这样将圆柱和圆锥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逐一学习的格局,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发现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3.体现从猜想到验证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引领。
第三个信息窗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研究圆柱的体积时,教材提供了这样的思路:有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切入点,实现思维上的迁移、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吧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
在研究圆锥的体积时,教材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学生各抒己见,在猜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验验证。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一下几点。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__圆柱和圆锥单元培优测试卷青岛版六三制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一、填空。
(第1题每空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21分)1.2.35 升=( )毫升5平方米24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冰冰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水晶杯送给妈妈。
如图,这个水晶杯一次最多可以装( )毫升的水。
3.如图,将一个圆柱体切拼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宽是2 cm,高是5cm,它的长是( )cm,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cm 3。
4.如图,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 ),它的体积是( )。
5.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分米,当x =( )分米时,剪下图中的涂色部分恰好可以围成一个圆柱。
(接头处忽略不计)6.把底面半径是2 厘米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高( )厘米。
7.用一块轻黏土正好可以捏成一个底面积是12 cm 2,高是5 cm 的长方体。
如果把这块轻黏土捏成底面积是6 cm 2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 )cm 。
8.一根圆柱形木料的长是3米,把它截成三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米。
9.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米,若高增加2米,底面积不变,则表面积会增加( )平方米。
10.如下图所示,一个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可盛1升水,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 )2.如果圆锥的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底面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3,那么圆锥的体积不变。
( )3.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 )4.用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片围成两个不同的圆柱(不考虑接口处),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
( )5.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
(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5分)1.修一个深2.2米,底面直径是4米的圆柱形蓄水池,这个蓄水池占地( )平方米。
(六三学制)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
统计表提供了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较情况。
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和“10月3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让学生独立完成:(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0.02÷0.47≈0.043=4.3%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图、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
3.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5.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其中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各单元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分析:百分数(二)在“百分数”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2互化;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
为加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百分数的认识”中,主要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在“合格率”中.主要探索如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以及小数、分数怎样化成百分数;在“蛋白质含量”中,主要探索解决“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寅际问题以及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或小数;在“这月我当家”中,主要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百分数问题。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8课时(精品)
第二单元第8课时课题:回顾整理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谈话: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平时大家喜欢吃的冰淇淋的包装盒认识了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问答,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下面的整理复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概念1.自主整理,初步归网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下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出来吗?。
要求:整理时要全面、系统、有条理而且重点要突出。
2.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
3.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5.比较: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梳理所学知识,加强了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1.老师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出来。
出示表格:图形特点体积公式侧面积表面积公式圆柱圆锥2.谈话:我们在这一单元的信息窗3中求冰淇淋盒的体积时,大家想到求冰淇淋的体积也就是求圆柱的体积,大家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设计学习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7-9页《百分数的应用(二)》。
学习目标:1.理解成数的意义,体会成数与分数及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法或算术法解答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成数问题转化为百分数问题进行解答,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上节我们已经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了,看来今年又是大丰收啊。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1、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问题)。
①什么是成数②去年产石榴多少吨?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凸显学习的自主性。
二、合作探索2.分析问题师:增产“二成五”大家不太熟悉,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意思?生:可能增产25%吧。
学生说出教师表扬,说不出,教师介绍。
师:“几成”是人们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一成”表示10%,二成表示20%,三成表示30%。
题中加二成五就学生讨论几成、几成几各表示什么。
猜测“成数”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成数的好奇心。
是说今年比去年增产了25%。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生:去年产石榴多少吨?师:去年石榴的增产25%指的是什么呢?生:今年石榴的产量是去年是产量是去年石榴产量的“1+25%”。
理解题意3.解决问题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帮助王叔叔算算去年石榴的产量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把你的做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说,教师板书。
课件演示。
在练习本上自主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这样算的原因。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6课时(精品)
第二单元第6课时课题: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你能说说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吗?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练习: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半径1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径6米,高18米。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唤起学生的回忆,为下面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概念1.自主练习第3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
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谈话: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算法。
2.交流时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总结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已知圆柱底面周长,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出示自主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集体纠正时,谈话: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引导学生发现:体积=底面积×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底面积×高,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1.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2.自主练习13题。
(1)用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小桶的高。
3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 16 : 2 = 32 : 4
两个外项的积:16 × 4 = 64 两个内项的和:2 × 32 = 64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举例验证:
40 : 2 = 60 : 3 10 : 7 = 20 :14
80 = 100
45
比青例岛版比六例年的制基本数性学质 六年级 下册
三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情境导入
观察右图,你能得 到什么信息?
一辆货车两天运输大麦芽 情况如下表。
第一天
运输次数
2
运输量(吨) 16
第二天
4 32
第一天运了2次,共运16吨 第二天运了4次,共运32吨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这些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一辆货车两天运输大麦芽 情况如表。第一天运输次数
2
运输量(吨) 16
第二天
4 32
第一天运了2次,共运16吨 第二天运了4次,共运32吨 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探究新知
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拓展探究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堂练习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积是10。一个外项是4, 另一个外项是多少?
10 ÷ 4 = 2.5 答:另一个外项是2.5。
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8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
1:2 = 4:8 1:4 = 2:8 8:2 = 4:1 2:1 = 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根木料:
第二根木料:
3.14×0.2² ×5
=3.14×0.04×5
3.14×(0.5÷2)² ×4
=3.14×0.25 ² ×4 =3.14×0.0625 ×4 =0.785(m² )
=0.628(m² )
因为0.628<0.785,所以第二根木料体积大。
1 3
=
× 3.14×(3÷2)² ×6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高
1 3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 高
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 × 高
1 × 3.14×2.25×6 3
(dm² )
=
高 高
1 3
1 圆锥的体积= ×底面×(8÷2)² ×8 =3.14×16×8 =50.24×8 =401.92(cm² )
3.14×(4÷2)² ×10
=3.14×9×10
=282.6(cm² )
=3.14×4×10 =12.56×10 =125.6(cm² )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
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 圆锥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