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合集下载

王维山水田园诗里的“禅趣”浅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里的“禅趣”浅析

年第期王维山水田园诗里的“禅趣”浅析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邹小千我们认为,探寻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隐寓着的禅意(或禅趣),应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首先,应该从这类诗歌所构成的意象、意境出发,抓住诗歌体现出的“寂、远、空”这三个关键词,才能探骊得珠。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们认为,王维追赏自然风光的雅兴和超然出尘的情致,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诗人在归隐山林后、在探寻山水胜景中,悠然自得:兴来则独往游赏,兴犹未尽则忘记归家。

就像云飞流水那样,无思无虑,无牵无挂,一切任其自然;就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心智顿开,全都有了人生的启迪、无穷的乐趣。

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里蕴含的道家文化更是耐人寻味:水穷尽处,自然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人无意而至此,可谓思与境谐,神会于物。

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这就是融合了“空”趣的“远”那种道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境界。

这种生活态度、作风,就是禅家所宣扬的“随缘任运”的“寂、远”。

而中国山水诗(包括山水画)都追求“寂、远”的境界。

这个“寂”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不是物理的静,而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

这个“寂”就是澄怀净虑的状态,进入这样的状态,才能“临照万物”,才能见“事物之本然”。

这个“远”就是恢廓精神器局,进入一种超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

庄子《逍遥游》中的核心概念“游”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实现精神的“远”,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远游之境,开启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之意境。

其次,诗人王维并没有谈禅,但在景物描写或日常生活的吟咏之中流露出禅的意味,也就是把禅意融化在笔墨之中。

《辋川绝句》中的《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诗中的“空”这种“寂静”的境界就是显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_空山_禅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_空山_禅意

“空山”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 悠禅心的显露,不是山空,是诗人 心空。 王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 过 去(因)和 将 来(缘),不 必 在 意 它存在,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 “诸行无常”,一切皆空,因而山与 所有事物一样是空的,是为“空 山”。所以,王士祯在评说王维的 五言绝句时说:“妙谛微言,与世 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带经堂诗话》卷三)空寂的境界 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乐境”。要 想达到这种境界,最好的去处自 然是绝无人间烟火的山水之间, 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摒心绝 虑,忘却尘世纷扰,从而进入空寂 的禅境。在这里,“空山”既是禅境 的写照,也是自然山水的写照。王 维以“澄净”的心境观照空山寂 林,进入除尘净虑的“寂静界”,直 觉体验山林之乐。 3“. 空山”之空明、寂静。 《鹿 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 上。”《鹿柴》是王维隐居惘川后与 斐迪唱和所作《辆川集》最具禅学 思想的诗,故王渔评王维“辆川绝 句,字字入禅”。 “空山”是一种空明寂静的意 境:空山里静寂无人,只能听到人 语的回响,那回响仿佛来自天边。 林深幽暗,一抹残阳透过密林照 在青苔上,这点亮色使深林与青 苔的幽暗愈发深重,更衬托出空 山的寂静之深。从表层看,纯系写 景 ,从 深 层 看 ,景 中 融 情 ,情 中 见 理。诗人通过一刹那间大自然所 展示的特有的恬静深邃的境界, 称托出禅境的空灵。这正是王维 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空而又 寂的境界。动静相形,喧寂相衬, 这就是诗人从禅宗那里借鉴来的 艺术辩证法。同时,这也是宴坐静 观的禅所必然带来的艺术思维方 式。
052
作家研究
2 0 0 9 .1 2
学教育
忘的意境在“空山”中都有直接的 体现。
1“. 空山”之空明、洁净。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人闲心定,夜静山空,几声鸟 叫更显春山沉寂宁静,诗人此时 此境竟能感应到桂花悄然飘落的 幽微之音。 “ 山 空 ”,并 非 指 山 中 空 无 一 物,而是诗人以虚静的心境观照 山林时,所获得的那种空明洁净 的 总 体 印 象 ,是“ 心 静 如 空 ”时 的 一种空灵清静的审美体验。静”也 不是死寂无声,静中有动,静中有 声,动静相成,而终归于静。是禅 宗推举的般若静观。在这种寂然 微妙的观照中,我们可窥见诗人 精神的离世绝俗。禅定之说可使 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 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在清空 里参悟到象外之形,觉察到大自 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感受到生 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这种由 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 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 2“. 空山”之空寂、虚无。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应该包含以下四层意 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绿树成 荫,遮住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 指此处人迹罕至,远离尘嚣,有如 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 地 ,快 乐 怡 人 ;三 是 指 山 雨 初 霁 , 万 物 一 新 ,银 辉 四 射 ,天 地 生 辉 , 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 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 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的境界。这 里的“空山”和《过 香 积 寺》中 的 “空潭”、《山中》的“空翠”一样本 身就是禅学中的“无我者,即空 也。”“心乐清净解脱,故名为空。” 的形象表达,说得再明白一点,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

山水清音神韵天成——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境与禅境内容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向以意境美著称,他的很多诗歌都体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

作者每每化宗教情感为诗思,创造出清新、恬淡、空寂、幽远的意境,透过平淡、悠远的景色显露淡泊宁静的禅趣,借助空旷、幽静的山水表现宇宙的空无、静寂与永恒,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诗境;禅境山水田园诗自《诗经》始可谓源远流长,至盛唐已蔚为大观。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根植于自然的美景之上,不仅体现了其心灵与自然的契合,更是其对于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多方面才能的综合体现。

因此后人往往不吝赞美之辞,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之王待若诗友”(《新唐书》本传),“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黄山紫塞,汉馆秦宫,芊绵伟丽于氤氲杳渺之间,真所谓有声画也。

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史鉴类编》),唐代宗更是誉其为“天下文宗”,杜甫也赞赏他“最传秀句寰区满”。

王维的诗歌既因其诗画合一的特点而别具一格,更因其创造的佛禅意境而独树一帜,而后者尤其为人称道。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看到作者常常化宗教情感为诗思,创造出清新、恬淡、空寂、幽远的意境,他的很多诗歌都体现了诗境与禅境的统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即使是同样描写山水,近儒的杜甫多半赞美的是‘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的伦理的山水,近道的李白多半歌咏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象的山水,而近禅的王维才真正关心的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感觉现实的山水”。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人透过平淡、悠远的景色显露淡泊宁静的禅趣,借助空旷、幽静的山水表现宇宙的空无、静寂与永恒。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独特意境并非刻意而为,而是其热爱自然与信奉佛教的自然体现。

王维一生为官,但是却厌倦官场,思慕隐逸。

尤其是他的后半生,一心向佛,“不茹荤血”,“不衣文彩”,“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诗歌的禅意

王维诗歌的禅意

论王维禅诗之意义王维可谓是盛唐时期唐诗的集大成者之一,后世称其山水田园诗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被誉为“诗佛”的称号,那么今天我想谈谈我对王维诗歌“禅意”的理解。

为什么王维在盛唐时期会这么注重佛家修行?我认为一方面这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很大的影响的,查阅历史文献,不难得出第一,盛唐时期国家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第二,儒家、道家思想一度盛行。

第三,统治者对文化的提倡与重视。

注重培养文人的思想艺术气质,大力发展国家诗歌文化。

这些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传播的影响都导致了当时写诗的风气。

另一方面导致王维晚年沉迷于佛法的原因则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少年时期的王维才华出众,他出生于信奉佛法的人家,于是对佛法的缘分由此产生,少年的他精通音乐、绘画、书法等等,为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青年时期考取进士,但又因获罪被贬济州,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已然选择了消极避世,亦官亦隐的生活,这是他大量创作禅诗的重要时期,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虽仕途上升,但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对自己的和人生有了另一个看法,不再留恋仕途,以禅颂来度过余生。

他的诗歌把音乐、诗、画、与佛法中的“无我”之境结合在一起,他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玄学诗歌,把这种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融合到他创作的山水诗中,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王维—全唐诗(上),这里写出了诗人将深山中的动静景物融入静极生动、动极归静的禅意之中。

之所以他能写出如此美妙的山水田园诗,还得归功于王维自身喜欢独坐感悟内心想法这种习惯,恰巧碰上禅意的静默感,在描写山水诗时,不自觉的就能将山水的美景与清幽的禅趣结合在一起。

在他的《凝碧诗》中,表达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时再朝天”的志节;再如,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其与裴迪辋川赋二十景诗,在《文杏馆》诗中“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更表达了他还想有朝一日云回人间,化作甘霖为苍黎百姓服务。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

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画意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

他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

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一、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佛教由释迦摩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公元520~526(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他们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并且提出禅学应当“不立文字”,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认为“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摒弃传统的“戒、定、慧”修行的准则,主张举手投足皆为禅,纯任自然,毫无拘束。

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为摆脱尘世苦恼而参禅的方式。

王维的佛教渊源来自于家庭影响,在王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诘入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维摩诘”。

当然,王维不是一开始就要遁入空门的。

他年轻时也是有满腔热血、有进取之心的男儿豪情,几经官宦沉浮后他变得消极了。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论“诗画双绝”在唐代诗人浩荡的王国里,王维是一位比较出色而独特的诗人。

说起王维,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对王维诗中的其他方面印象模糊。

这只能“怪”王维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也“怪”苏东坡的概括太深入人心了。

王维字摩诘,正是大乘居士维摩诘的音译之名。

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类似的意境。

纵观王维的诗歌,我们发现在他的诗歌里充满了佛禅原理。

他的诗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边塞诗、幽愤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其中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田园诗,受到朝代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禅意。

唐代是佛学横流的朝代,作为一代才子的王维自然也不能逃脱佛禅的影响。

影响王维的主要是南禅,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重文字,不重形式,一切都靠自己去体会,也就是所谓的“悟性”“心法”。

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用禅宗的模式创新诗歌的模式。

这就使他的诗歌朦朦胧胧之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丝禅意、一点禅趣了。

他信奉禅理,后半生徘徊于仕隐之间。

他以优雅闲逸的情致描写了闲静舒适的田园生活和美丽可爱的山水。

他的田园诗描绘的是闲静的意境;山水诗描绘的是幽静的意境。

他的诗歌,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表现出佛学里面的空灵。

他将佛学中的禅理引进诗歌中,使得诗充满了禅味、佛理和仙味。

下面,我们就从他的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禅意。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闲”是因为作者远离凡尘俗世,没有人事烦扰,内心闲景得甚至连桂花的飘落也能察觉到;“空”是写山中的静谧。

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这里“空”含有宁静的意思。

四周是如此的静谧和谐,甚至当明月升起,那皎洁柔和的月光都可以惊动山鸟,使它们在林间鸣叫。

全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袁付斌内容提要: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他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具有极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从王维诗的禅意的生成、禅意在诗中的体现和禅诗的审美等方面来探讨王维山水诗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一、禅意的生成1、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一、禅意与山水田园诗关系浅谈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人们长期文化的产物和结晶,而禅宗是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进行融合后而产生的一种佛教宗派,是中国化佛教的产物,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

从本质进行分析“禅”属于中国文化,它是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禅”指的是“思惟修”、“静虑”,是印度很多教派进行修习的一种方法,在佛家体系的形成与传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小乘佛教把“禅”定义为四种不同的阶段,并且将其简称为“四禅”,也就是说在进行修行的过程中修行人是要经历四个阶段的,这四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状态和要求,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禅意。

第一禅是“离生喜乐”,在第一禅中主要是修习“离欲定”,指的是人们要学习摆脱种种欲望对自己的影响;二禅“定生喜乐”,主要修“定功”,指的是在修习的过程中人们要摆脱用语言思维对象的方法;三禅“离喜妙乐”,指的是在修习的过程中人们要摆脱欢喜的心情,要做到不喜不悲的境界;四禅是“舍念清净”,主要指的是要除掉“乐”的观念,将“苦”和“乐”看成是两种同等的状态,不应该将其看作是对立面,修习者要进入到清净寂灭的境界。

《诗经》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对于山水的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老庄的影响下我们开始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开始将这种朴素之美应用到诗词的创作过程中。

中国文化在发展沉淀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道德影响,“天人合一”教导着中国人要和大自然保持一种“和”的状态。

由于文人墨客本身就有着浪漫情怀,因此他们通常放浪山水、寄情山水,与大自然不分彼此,亲密无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开始成为了一种诗体。

它被定义为通过描写山水田园而寄遇诗人情感的一种抒情诗。

在我国古代,禅与诗一直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曾经有诗句这样描述——“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古人常说不懂得禅就没有资格去评论诗,可见诗与禅关系之紧密。

王维诗中的禅意

王维诗中的禅意
JAOC JA A l AIIOF
@ 吉林教 育
壬 维 诗 、 禅 虐 中
吉林省辉 南县 六 中 徐兴旺 吉林省 磐石 市第二 小 学 赵 传友
唐朝众多的诗人各有所长 , 在诗 的王国的疆 域 中都独有专 攻, 因而形成 了山水田园诗人 、 边塞诗人等等。尽管涉足 的领域
他在 山水 田园诗 中既注重对景物的精确描绘 , 又善于融人抒 情 主人 公的思想感情 , 创造优 美的意境 , 言为心声 , 为有声 , 诗 王 维在他 的山水 田园诗 中洋溢着心灵的 向往和探究 ,一言弊之 : 王维 的诗是他禅宗佛家思想的 自然流泻 。正如钱钟书在《 国 中 诗 与中国画》 中所指出的 :恰 巧南宗画创造人王维也是神韵诗 “ 的大师” “ ,在他身上禅 、 、 诗 画三者可 以算 是一 脉相贯 ,诗画是 ‘ 孪生姐妹 ’ 这句话用来品评他是最切合不过 的了。” 王维 的山水 田园诗不仅 画意盎 然 , 而且其 中不少作 品 , 其是后期 的描写 尤 隐居终南 、 辋川 的闲情逸 致生活 的诗歌 , 包孕 着大量耐人 寻味 的禅 意 , 表现 出一种静淡之美 , 这与其家庭环境 的影 响, 社会现 实的刺激 , 个人际遇的沉浮等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之诗 , 中有画 ; 诗 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恰 当 地指 出了王维诗歌 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在描写山水 田园等 自 然 景物方 面, 王维有着 独树 一帜的造 诣。无论是名 山大川 的壮 丽雄伟 , 还是边疆关 塞的辽 阔荒远 ; 无论是小桥流水 的恬静 , 还 是丛林古刹 的幽深 , 都能运用最 自然 、 凝练 、 生动 、 富 他 最 最 最 于特征性 的语言 , 点缀 成一 幅形象鲜 明 、 意境深远 的优 美画卷。 在这一 幅幅画卷里 ,诗人 的 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 一体 , 作 者的个性与 自然达到完美 的契合。

浅论王维诗歌中的禅宗底蕴

浅论王维诗歌中的禅宗底蕴
嚣 来 反 观 自心 ,在 不 受 外 界 庸 碌
人 事 干 扰 的情 形 下 ,作 深 刻 的 自 我 体 悟 , 以求 达 到 对 事 物 本 质 的 认 识 ,了 悟 生 死 之 道 。 而南 禅 宗 主张 “ 常 心是 道 ” 平 ,将 禅 完 全 置 身 于 日常 生 活 之 中 ,强 调 佛 就 在 心 中 ,涅 口 就 在 生 命 过 程 之 中 , 理 想 就 在 现 实 生 活 之 中 ,将 虚 幻 的彼 岸 转 移 到 现 实 的 此 岸 。 王 维 所 行 的 居 士 禅 在 后 世 也 一 直 不 曾 断绝 ,这 也 许 可 以 看 作 佛 教 式 微 时一 种 有 所 折 扣 的 信 仰 方 式 。 因 此 ,王 维 亦 官 亦 隐 的 生 活 道 路 背 后 ,原 本 是 有 着 深 刻 的 禅 宗 思 想 作为底蕴的。 王 维 半 官 半 隐 时 期 写 作 的众 多山水 田园诗 中 , 《 南 别业》 终 可谓 极 品 之 一 。其 中 所 表 现 出 的 作 者 悠 闲 自在 的生 活 态 度 , 十 分 值 得 人 玩味 。全 诗 如 下 : 中岁颇 好 道 ,晚家 南 山陲 ; 兴 来 每 独 往 ,胜 事 空 自知 ;行 到 水 穷 处 ,坐 看 云 起 时 ;偶 然 值 林 叟 ,谈 笑 无 还期 。 在 这 首 诗 中 ,我 们 看 见 诗 人 卸 去 一 切 雕 饰 , 向 友人 平 静 的讲 述 自己归 山 隐 居 的缘 由 以及 隐居 生 活 的所 得 。 他 写 道 , 自 己 中年 以后 便 倾 心 向 佛 , 在终 南 山过 上 了隐 居 生 活 。 兴 起 之 时 ,便 独 自 去 向 山 中 ,而 看 见 的一 切 美 景 与 愉 悦 心情 ,也 只 有 自己一 人 所 知 。 正如佛家 语常作 “ 如人 饮 水 ,冷 暖 自知 ” 。最 精彩 的是 第 三联 ,写 诗 人 在 山 中 闲行 ,望 见 溪 水 已 尽 , 于 是 坐 下 来 ,看 天 边 的 白云 自卷 自舒 。 当 官 场 的 污 浊 已 经 远 离 , 俗 世 的烟 尘 终 于 散 去 ,王 维 独 自 坐 在 深 山 之 中 ,看 见 最 空 明 静 寂 的 景 色 ,却 只 是 怡 然 相 对 ,不 滞 于 心 。俞 陛 云 在 《 境 浅 说》 中 诗 评 道 : “ 到水 穷 ,若 已到 尽 头 , 行 而 又看 云 起 ,见妙 境 之 无 穷 。 ”诗 意 使 我 们 不难 联 想 到 禅 宗 “ 缘 万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妙语禅机意无穷——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妙语禅机意无穷——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 34 -2023年 第9期一、王维山水诗概述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自幼就有书画音乐天赋,善于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利用空暇与好友修心作诗,悠闲自得。

王维早年仕途顺利,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后多次被贬降职,40岁以后隐居礼佛。

任伪职的经历,让其心中饱含家国愤恨,触发爱国明志的创作灵感。

王维的诗歌成就以山水诗最优,体现了他远离尘俗、自然清新的个性。

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与山水中寻求寄托,此种心绪充分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诗歌中常带有佛教隐喻和禅宗思想。

人们推崇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因为这些诗作中蕴含颇高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对其中体现的闲情别致产生了共情。

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禅宗思想,以及人们对其在唐朝诗坛超然地位的肯定,使得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以禅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所带来的画面感,也提高了诗歌的精神境界。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为四点:以“佛”入诗,在诗句字词运用中,大量使用佛学用语;以“佛”化境,利用佛学宁静平和的意境引人入胜;以“佛”添趣,采用佛学入定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安静愉悦,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诗中;以“佛”增味,诗句中看似简单的渔钓、咏唱,都是富有画面感和禅意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安逸,值得人们品读时慢慢回味思考。

二、王维禅佛思想的来源(一)时代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这与佛教禅意中的精神境界兼容互通。

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高的肯定,盛唐时期又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佛教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也受到佛教审美的深刻影响。

不仅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被赋予大量佛教元素,“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更是引导诗歌创作将精神与人文自然审美统一,融合互通、突破界限,展示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既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望,亦符合当时艺术创作的美学眼光。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唐朝时期,禅宗思想犹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在中国大地上喷香传代,遍染神州。

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教派与其他宗派分庭抗礼,传授宗法,而且还与美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美学。

王维生活的时代,士大夫学佛,佛的风气很盛。

他本人就是一个笃志学佛者。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精习各种佛理,广交各派僧众,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他对自然、社会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情趣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蕴,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禅味。

王维生前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称誉。

(《王佑丞集笺注》)。

清人徐增说“縻洁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而菴诗话》)。

沈德潜在《说时晬语》中也有精辟的论断:“王佑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更直接道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禅意的高妙之处。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深涧中。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诠妙。

胡应麟的《诗薮》内编卷六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正如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一样,王维有“诗佛”之称。

一王维山水诗中有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

王维的母亲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清施庄为寺表》中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大照即神秀弟子普寂卒于开元二十七年。

据此表所述,崔氏大约在王维八、九岁之时即已师事北宋高僧普寂,王维幼小的心灵便受到了家庭的熏陶。

王维生活在佛学思想盛行的唐朝,当时世人有学佛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士大夫中更是流行。

如北宋僧人神秀为朝廷迎至东都“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服,日以万数”(《旧唐书·方丈传》)。

神秀弟子义福俗家弟子甚众,有名姓记载的各级朝官就有二十几人。

王维在这种时尚风气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学习佛理,结交僧人,从而受佛教的影响。

从王维的诗文传可以看出,他对各种佛教典籍,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都是相当熟悉的。

浅析《山居秋暝》中的禅意及其生成

浅析《山居秋暝》中的禅意及其生成

浅析《山居秋暝》中的禅意及其生成摘要: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禅意一直是诗歌鉴赏中的探究核心,本文就从“禅”的含义、王维诗中禅意生成的原因及诗歌本身是如何体现禅意这三方面入手,浅析《山居秋暝》,让读者更深入地去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禅生成原因体现唐代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而传诵,他的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风格为历代理论家所推崇,字里行间不仅有丰富的诗情、浓厚的画意,还有意蕴无穷的禅意。

他晚年所作《山居秋暝》就是此类的代表。

境象清晰爽丽,旨意浅显超脱,以美的自然召唤诗人归隐作结,有巧夺天工之妙。

1 “禅”的定义要探究《山居秋暝》中的禅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禅是什么。

“禅”即梵语“禅那”的略称,意为“弃恶”、“功德丛林”等,新译曰“静虑”。

中国佛教常“禅”、“定”并称,其意是止散乱心,专注一境。

禅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一种纯净无我的乐趣,涅槃寂静的境界以及清澈透明的智慧。

禅家的空观、静观,就是要让人把一切真实都看作空花幻觉。

它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最后达到心灵的自足与喜悦。

2 诗中禅意生成的原因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对禅意的体悟有其一定的时代、家庭和个人原因。

王维生活的时代大多是在盛唐时期,那时中国的佛学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佛教呈现出一派繁兴的景象。

同时,王维又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其母虔诚信佛,于是,王维从小就受其母影响,早年习佛,终身信佛。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充分体现了他对佛的虔诚与心仪。

他名维,字摩诘。

取《维摩诘经》,这出自于佛教中一个重要人物——维摩诘居士。

王维既然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足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亦透露出他与佛教的深厚缘分,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所以王维也被人们成为“诗佛”。

谈谈王维诗中的禅意

谈谈王维诗中的禅意

谈谈王维诗中的禅意李金娥(唐山市第八中学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王维是我国唯一享有“诗佛”称号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浓浓的禅意。

这和当时佛教的盛行及家庭的影响有关,当然更与他的仕途不畅相连。

王维诗中的禅意表现在他对自然山水的理解和直接的说教。

关键词:禅;空、寂;闲居;静坐;归隐田园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语言也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之中有润泽华彩。

然而他的诗中佛老气很重,禅味很浓。

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徐增《而庵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篇字句皆合圣教。

”这些评论,都说明了佛教信仰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如他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就是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的写照。

不知香积寺,却去拜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未到寺中,已是云封雾罩,可想香积寺之幽远。

诗人听泉声幽咽,感受日色寒冷,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远的境界。

暮色降临,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

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

这“安禅制毒龙”不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吗?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王维为“诗中之佛”是不过分的。

那“佛学”何以对王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呢?首先,王维的禅缘是和他的家庭影响分不开的。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斋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王继红(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清朗秀丽,在唐代诗苑中有极高的地位.其诗歌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观其人其诗,亦官亦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又是熟诣禅理的佛徒。

王维前后期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变化。

最后定性于禅宗。

禅宗思想对王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渗透,在其山水田园诗歌中蕴涵着禅学的美学情趣。

一、“字字入禅”的禅趣王维(70l一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满州。

崇尚佛教,也有深厚的道教渊源。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生前被称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誉为“诗佛”称号。

王维选取山水为审美对象。

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精神自由。

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充满禅境。

可谓“字字人禅”。

禅境就是在悟道、悟禅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寂静、闲淡自然的意味。

人通过静思。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

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在禅宗的审美观中,人与自然界的山水万物之间已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审美关系,自然已不再是作为环境、背景、衬托出现,它已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可以从观照中悟解禅理。

禅理讲究“以心思性”、。

顿悟”。

尤其强调内心的直觉、暗示、联想、感应等作用,讲究一。

悟”成佛。

禅宗重言外之意。

重根机悟性。

而诗歌也重言外之意。

重妙悟,故诗歌与禅多互为沟通、渗透。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诗客所以好佛参禅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维也不例外。

他以禅境、禅理入诗。

在表现。

空”、“静”、“闲”的基础上。

通过“顿悟”。

往往表现山川草木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美,形成这种清静的意境。

王维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

往往“字字入禅”。

他或写田园山水,或写花鸟树木,或吟闲适。

或咏渔钓。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唐季冲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王维年少而才高,以精通音乐、绘画、书法出众,被尊为“诗佛”。

但是王维诗歌前后期风格情调有明显不同,前期诗篇多豪情激昂,后期转向山水田园风格,表达闲情逸致或是佛家禅理。

本文将王维的山水诗与普通禅理诗作比较,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阐述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恬淡作者简介:唐季冲(1989.11-),江苏省南通市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85-01王维作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除了吟诗作赋,在音乐及书画方面有所造诣,还擅儒、禅与老庄,故有“诗佛”的美誉。

本文着重从写作手法及意境的角度,赏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的禅意。

一、“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一)禅宗:佛教的传入自南朝起到近代,禅诗经典而不衰,作为一种诗派,得到诸多圣贤热捧。

而佛教真正开始中国化,从六组慧能开始主张从世俗中体会宗教感情[1]。

历来研究者将禅诗分为了禅家诗、禅理诗及禅韵诗,这类禅诗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擅长以白描的写作手法,描写山山水水;或者是借助丰富的物象,以此抒发诗人内心的空灵静;在这类诗中,诗人多借助于对比、比喻、反衬等表现手法,赋予诗歌禅理。

(二)王维与禅的渊源也许是受母亲礼佛的影响还是因为所处时代的动乱局面,王维虽然位居朝堂之上,但自己的内心已不如往日一腔热血。

王维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借禅诗予以明志,这也可以理解,从他仕途经历可以看出,王维有志不得事,后期又经历了安史之乱,动荡的局面已把诗人的踌躇壮志磨灭得差不多了,最后到晚年王维沉湎于佛理。

王维的禅诗,追求虚静幽寂的情趣,借助空山、鸟语、落花、寺庙、明月等描写反衬诗人宁静淡泊之志。

其实这正是佛家所阐释的人生哲理:看淡名与利,一切皆空的。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李艳亭中国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彰显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奇葩,为后人留下取之不尽的文化给养。

在那个名家辈出、群星丽天的文化背景下,诗歌流派纷呈,诗人创作各具特色。

以山水田园诗创作为主的王维,在佛教禅宗的影响下通过诗歌的美感去探索宗教的灵性,创造出许多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禅诗”。

一、王维诗歌风格的转变在探索王维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并不是固守于同一种风格,而是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之下的对艺术的不同审美把握。

在他的早期诗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文人士子少年壮志的豪迈和一片赤子报国之心。

如: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过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吏,都户在燕然。

《使至塞上》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从军行》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示出诗人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戍边的豪情。

然而四十岁左右的王维在经历了生命中诸多的坎坷之后,诗作的风格中多了一份隐逸安禅的闲适,少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作更富有个性,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作者观察世相,仰天长叹,人事代谢不息须臾,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诸行无常”。

而他的《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禅意,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人从不同侧面烘托山寺的深幽宁静,创造了超脱尘俗忘我入禅的境界。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之禅意[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深受佛教禅学的影响,在观景抒情时都带有浓厚的佛教意味, 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王维在体验社会、人生和自然时,总表现出一种参禅的思维方式和对空幻和净虚境界的追求的理想,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表现出来的意蕴和禅意,正是他一生学佛的最好体现。

[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禅意空灵意境正文:王维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并且对音乐、绘画、书法无不精擅,擅长山水画,为南宗之主,苏轼称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将深奥晦涩的禅意佛理巧妙地糅合在山水田园诗中,并将所感之情寄于所见之景中,借山水意象表现内心。

禅意与诗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王维的诗歌艺术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其身后众多的习禅诗人,被人尊称为“诗佛”。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成因:(一)家庭影响家庭对王维学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王维出生于奉佛之家,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王维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博陵崔氏虔诚信佛三十年,其母崔氏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这对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王维自己也是常年食素,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他广交僧人和习禅之人,与兴趣相投的佛友共同研究佛理,这从深度和广度上滋润了王维一颗求佛的心。

(二)时代渐染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佛教内部各种宗派相继成熟,尤其禅宗备受推崇。

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2005年11月第21卷第6期唐都学刊T angdu JournalN ov.2005Vol.21No.6收稿日期:2005-06-30作者简介:黎文丽(1972-),女,陕西汉中人,5咸阳师范学院学报6编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傅绍良(1962-),男,湖南澧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黎文丽,傅绍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经历所决定。

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浓厚的禅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灵静寂的意境、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顿悟0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意境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5)06-0034-04一盛唐诗歌是中国文化精神和盛唐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盛唐时代繁荣的经济和文化,相对太平的社会政治,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自由开放的时代精神。

盛唐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恢弘博大,正是这涵容一切的气度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博大和强盛。

盛唐诗人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社会群体,充满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他们的成长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关系很密切。

/一个伟大的诗人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而时代的背景不仅指政治、经济的背景,也应包括文化背景。

0[1](P239)/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0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典型的人生价值观。

盛唐诗人都有崇高积极的人生追求,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0(5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6),李白的/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0(李白5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6),王维的/圣代无隐者0(5送别6)。

而在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时代,进退没有绝对的概念。

盛唐时科举入仕是多数士人首选的入仕道路,军功入仕也是一条重要的从政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11月第21卷第6期
唐都学刊
Tangdu Journal
Nov.2005Vol.21No.6
收稿日期:2005-06-30
作者简介:黎文丽(1972-),女,陕西汉中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傅绍良(1962-),男,湖南澧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
黎文丽,傅绍良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 要: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经历所决定。

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浓厚的禅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灵静寂的意境、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顿悟”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5)06-0034-04

盛唐诗歌是中国文化精神和盛唐时代精神相结
合的产物。

盛唐时代繁荣的经济和文化,相对太平的社会政治,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自由开放的时代精神。

盛唐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恢弘博大,正是这涵容一切的气度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博大和强盛。

盛唐诗人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社会群体,充满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他们的成长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关系很密切。

“一个伟大的诗人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而时代的背景不仅指政治、经济的背
景,也应包括文化背景。


[1](P239)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典型的人生价值观。

盛唐诗人都有崇高积极的
人生追求,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白的“奋其智能,愿为辅
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
移文书》),王维的“圣代无隐者”(《
送别》)。

而在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时代,进退没有绝对的概念。

盛唐时科举入仕是多数士人首选的入仕道路,军功入仕也是一条重要的从政道路。

此外,隐逸也是一种特别的入仕方式。

《旧唐书・隐逸传》中记载的玄宗时代的几位大隐士,他们与朝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其政治地位毫不逊色于朝中大臣。

这三种入仕道路从不同角度为有志之士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但盛唐诗人在其人生实践中也会遇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
盾。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对人们选择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使诗人的人生选择和诗歌创作充满困惑和痛苦,时常陷入仕与隐、进与退的苦闷之中。

盛唐诗人的人生感受和内在情感丰富敏锐,他们将这种情感更多地形诸歌咏,表现为强烈的人生伤感之情。

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君不见高堂明镜
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

盛唐之音总与这种纯净的人生意识,与这种感性层次上的哀婉伤感的内心探求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时代氛围中,王维则显得很特别,他亦官亦隐,致力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将自身对宇宙万物的观照集于内心,并使之转化为空灵澄明的诗句。

王维试图把对人生的思考转化为更抽象的与身或物相对的“心”的问题,在思辨层次上加以探讨,并在生活实践中否定肉体享乐、生活麻醉的方式,真正为“心”寻找一个安顿之所。

因此,王维在生活中不但排斥享乐,
[责任编辑 赵喜桃] On the Buddhist Mood in WANG Wei’s Pastoral Poems
L I Wen2li,FU Shao2liang
(College of Hum anities,S haanxi N orm al U niversity,Xi’an710062,S haanxi)
Abstract:Outlook on life and experiences determine WAN G Wei’s literary creation style.The great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WAN G Wei results in the strong Buddhism in WAN G Wei’s pastoral poems in three respects:the free natural and quiet mood,leisurely and placid mood as well as artistic form of suddenly attaining enlighten2 ment.
K ey Words:WAHG Wei;pastoral poem;Buddhist mood;mo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