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以林教授从宗气下陷论治心系疾病治验举隅

合集下载

毛以林:心衰临床辨治体会

毛以林:心衰临床辨治体会

毛以林:心衰临床辨治体会-----说说心衰临床应注意的方面前面我说过,我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心衰的治疗,一直没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写这稿,即然向大家说了要写,就要算数的,呵呵~~否则诸位爱友就会对我这教授说话不算数了。

上一讲,稿子的写法和体例和前几讲都不一样,估计大家对书评一类的可能很少感兴趣,希望在这儿能够学点实在实用的东西,呵呵~我那是临时从以前的讲稿中抽出来的,因为上周由于工作太过于紧张,没时间给大家写稿,但说过一周一篇,总要算数的,只好如此了。

此是闲话,下面我和大家说说我在临床上辨治心衰的体会。

只简言心得。

一、言病机,心衰系本虚标实心衰一证多由心病久病不愈或失治误治,迁延数年而来,少数系重病大病脏器受损而致。

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虚多表现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者亦有之。

大凡肺心、冠心、高心、风心、甲减等以气阳虚为多见;甲亢到致心衰者常有阴虚表现,血虚者多见于贫血性或肾衰日久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致贫血)此是大概,不可胶柱鼓瑟。

阴虚一证多与目前使用西药利尿有关,大家可以回想临床,只要使用利尿剂数日,一般多有舌红无苔,口渴等证,此是药物所致,当记住。

标实为水、瘀、痰、湿四字,参阅相关内科书籍,此不难理解,不再赘言。

气、阳虚为心衰最宜重要的方面,牢记,不可轻易的损阳耗气,此是关键。

病位在肺、脾、肾、心,中医之辨证用药尤以肺、肾为要,大凡喘、肿之证,为心衰临床最突出表现,从肺肾入手!喘平肿消,从脾肺、心脾入手,补肺健脾或补益心气健脾。

二、论治法,当护固气阳为先心衰之治,多从肺胀、喘、哮、水肿等入手辨治,其治疗关键,最重要处是不可损阳耗气,何也?心衰日久,未有不耗气损阳者,其临床多表现为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肺阳虚、心脾气虚,间或挟有水、瘀、痰、湿。

或云有阴虚水停一证,然未见一证系纯阴虚者,试想临床心衰,有几人能无动则气促,气短不足以息者?心、肺气虚者无时不在,不可忘之,因此固护心气宜时刻记在心间,此吾之心得!“久病必穷于肾”,凡肿、喘、气促气短无不与肾有关,肿多于肾阳虚气化失司有关,喘之急证多与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邪凌心射肺相联,喘之缓证、气短气促亦当责之于肾气虚肾不纳气、肺不主气。

毛以林:上半身汗出辨治思路详解

毛以林:上半身汗出辨治思路详解

毛以林:上半身汗出辨治思路详解赵某,男性,64岁。

2008年3月2日初诊,诉说患高血压病、冠心病5年,从2007年6月开始出现心悸,上半身汗出,以左边胸部为甚。

上证经西医治疗半年没什么效果,于2007年12月29日来我院就诊。

当时接诊的是位省级名老中医,诊后开方6剂。

患者说服方后当天汗出不止加重,自认为药不对症,遂弃余药5剂。

又在院外转诊中医四五人,未效。

想想私人诊所用药昂贵,可能存在图利不可靠,还是到正规医院就诊吧。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很多私人诊所的医生,受到经济市场的冲击,已经忘记了“医乃仁术,不可以医图利”之古训,三四十味的中药方非常常见。

怎么区别你找的医生是好医生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处方大小,小方子的医生多是辨证精确到位,用方有的放矢,此是闲话。

2008年3月1日来我院再次求诊,某教授又开方一首,未想服药当天即腹泻5次,胃脘不适,并感到提不上气,气向下坠。

到我处初诊时症见:上半身汗出,左侧胸部为甚,提不上气,稍动则气促心悸,纳差,下肢冷,夜尿频,胃脘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这患者前后治疗半年多未取得明显疗效,可以算个疑难杂症了。

我们在分析此案之前,先看看患者两次出现服药不适的脉案,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为什么治疗无效的原因,也就是说通过无效脉案的分析有助于正确地把握病机。

古人说过,“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别人没走通的路肯定不对,你得重新分析。

先看12月29日原脉案:动则心悸,上半身汗出,半夜发潮热则汗出甚,气促,食差,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厚腻,脉弦。

柴胡10g,当归10g,茯苓15g,白术15g,牡丹皮10g,山栀子10g,知母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仙茅10g,黄柏10g,白芍12g。

6剂。

大家一看就可能明白,这是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减的方。

就原脉案分析,我的看法是证当属中气亏虚,营卫出中焦,中焦不运,营卫气无化生之源,卫气虚则不能固表,所以汗出;中气下陷,阴火上承,故见半夜发潮热;潮热则汗出甚实乃阴火蒸津外泄。

【仝小林论寒湿疫①】疫病总论

【仝小林论寒湿疫①】疫病总论

【仝小林论寒湿疫①】疫病总论在武汉抗疫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在国内首次提出从“寒湿疫”角度辨治新冠感染的诊疗策略,并在后期的诊疗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完善“寒湿疫”中医诊疗体系,最终形成了《寒湿疫条辨》一书。

仝小林在该书中详述了对中医疫病的独到认知、寒湿疫“郁-闭-脱-虚”四期分治体系,并以诸多临床案例予以佐证,丰富了传统外感病辨证体系。

本报特推出《仝小林论寒湿疫》栏目,将从该书中采撷、整合精粹部分成文,以飨读者。

一、《黄帝内经》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条文解析:本条文借《黄帝内经》之言,引出疫病的概念和发病特征。

疫病在古文献中又称瘟疫、疫疠、天行、时气等,相当于现代的急性传染病,有些甚至是烈性传染病范畴。

传染性和流行性是疫病的基本特征,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道:“疫,民皆疾也。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言道:“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疫病大多起病急骤,来势凶猛,传染性强,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蔓延,引起广泛流行。

二、古之疫病,多为一时一域之疫,故称“时疫”。

然今时新冠之疫,不分时域,四季皆发,冬季尤重。

条文解析:本条文主要介绍古今疫病传播规律的区别。

在古代,限于人口密度和交通条件,疫病的发生往往具有地域性和时令性,中医将这种一时一地流行的传染病称为“时疫”。

然而当今之疫病,尤其是此次的新冠疫情,其发病横贯四季,遍布全球,时空跨度远远超过了“时疫”的范畴。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让现代疫病有了不限于“一域”的特点,一旦遇到新冠之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能力的疫病,便容易暴发“不分时域、四季皆发”的大疫,而这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医药对现代疫病的认识和防控策略。

三、《时病论》曰:“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时也。

”条文解析:本条文主要介绍时疫与时病的区别与联系。

时病是感染四时六淫之气而发的一类疾病,与季节时令相关。

中医常从“时病”的角度辨治疫病,普遍认为“时气”“四时不正之气”“六淫邪气”等异常的气候因素为疫病之病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虚损证治_中医世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虚损证治_中医世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虚损证治_中医世家虚损证治《难经》论损从皮毛至于筋骨者,此乃辨气脉浅深次第也。

原其所因,属不内外。

或大病未复,便合阴阳,或疲极筋力,饥饱失节,尽神度量,叫呼走气,所以诸证蜂起,百病交作,吐血衄血,便血泻血,遗泄白浊,冷滑洞泻,白汗黄汗,呕吐咯涎沫痰饮,遂使荣卫走本,虚羸损伤,皆自此始,盖由背于人身常理而致然也。

况妇人产蓐,过于大病,虚损尤多,不可不知。

列而论之,证状非一,姑举数条,以为治备。

要当考寻脉理,推其元气胃气,资始资成,扶助阴阳,辨别标本,盖不可随证冷热,妄行施治。

要论曰∶粗工嘻嘻,以为可之,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证异形,迷气乱经。

学人谨之,精思有灵。

正元散大治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渐微,手足厥逆;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

(方见自汗门)麝香鹿茸丸治精气耗散,血少不增,阳道不兴。

服此调荣卫,利腰脚,补精血,主诸虚百病。

鹿茸(酥炙,一两半) 熟地黄(一两)沉香(三分)麝香(一两,别研)上为末,入麝香研匀,蜜丸,梧子大。

空心温酒、盐汤任下三十丸。

大山芋丸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伤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善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

又治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

久服补不足,愈风气百病。

山芋(七两半)当归桂心神曲(炒) 熟地黄大豆卷(各二两半)甘草人参(一两七钱)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去心) 杏仁(麸炒,去皮,各一两半) 柴胡白茯苓桔梗(各一两一分)阿胶(麸炒,一两七钱半) 干姜(炮,三分)白蔹(半两)防风(去叉,一两半) 枣(一百个,炊去皮核)上为末,蜜丸与枣肉同和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温酒、米汤任嚼下。

加琥珀一两、远志去心炒二两、茯苓二两半,即是养心丹。

虚劳遗泄白浊,加龙骨二两。

羊肉丸治真阳耗竭,下元伤惫,耳叶焦枯,面色黧黑,腰重脚弱,阳事不兴。

“大气下陷”论治疾病临证举隅

“大气下陷”论治疾病临证举隅

近代名医张锡纯溯 源《 内经》 , 法宗前贤 , 结合临床经验及体会 , 予旋复代赭汤加减化痰降逆, 益气和 胃。药证相符, 故能取效。 首次 提 出 大气 下 陷学 说并 仓 Ⅱ 设 升补 大气 方 药 ,以升 陷 汤为 代 表 的一 例 3尿道 综合 征 系列方剂 , 对大气学说的形成起到重要 的作用 , 也是《 医学衷 中参西 患 者康某 ,男 , 6 5 岁, 2 0 1 4 — 1 2 — 1 首诊 。夜 尿频 多病 史 3 年余 , 每 录》 的精华学说。笔者运用大气下陷理论指导临床诊疗 , 疗效 良好 , 兹 晚夜尿 次数 在 3 — 5 次 ,曾 自行 服用 金匮 肾气 丸 等 中成 药症 状 未见 明 举验案 3 则, 以资佐 证 。 显 缓解 , 1 周前 受凉 后症 状加 重 。刻诊 症见 夜尿 频 多 , 小腹 冷 坠感 , 时 例1 慢 性支 气管 炎急 性发作 有 气短 , 自觉呼 吸之 气不 能 上达 , 乏力 , 腰 膝酸 软 , 纳少, 寐 欠安 , 大 便 患者 李某 , 女, 7 4 岁, 2 0 1 4 — 0 7 — 1 4 首 诊 。糖 尿病 史 2 0 余年, 慢性 可 。查体 见面 色少 华 , 血压 1 4  ̄8 0 m m H g 心率 6 2 次/ a r i n , 律齐 , 舌淡 苔 支气管炎病史 3 O余年 , 1 5 d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 ,未予重视, 5 d 薄 白, 脉沉 , 右 尺脉 之沉尤 甚 。辨证 : 大气 下 陷 , 脾 肾两虚 证 方用 醒 脾 后 咳 嗽加 重 , 出现 喘息 、 发热 , 最高体 温 3 8 . 5 ℃, 就 诊 于外 院 呼吸 内科 , 升 陷汤 化裁 , 药 用生 黄芪 3 0 g 、 党参 2 0 g 、 炒 白术 1 5 g 、 山药 1 5 g 、 桑 寄 生 5 g 、 川断 1 5 g 、 山萸 肉 1 5 g 、 生龙骨 2 0 g 、 生 牡蛎 2 0 g 、 革薜 1 5 g 、 柴胡 6 g 、 予 抗炎 、 平 喘与 清 热宣肺 中药治疗 , 体 温下 降至 3 7 . 7 c 左右 , 咳嗽 喘息 1 症状 未见 明显缓 解 。刻诊症 见咳嗽 喘息 , 咯 少量 白黏痰 , 发热 , 口干 , 动 升麻 6 g 、 干姜 1 0 g 、 甘草 6 g , 7剂 。 二诊诉 小 腹冷 坠感 、 气 短 不足 以息 症

毛以林辨证论治慢性心衰经验

毛以林辨证论治慢性心衰经验

毛以林辨证论治慢性心衰经验
闫秋林;毛以林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6(0)4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与中医学"心悸""水肿""喘证"
等病证病机、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

毛以林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为因虚致实,虚
实夹杂之证候,宗气不足、心肾阳虚及脾运失健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上,当注意病证结合,重视升提宗气、
温补元阳、健运脾胃,以达到宗气充养、心肾相交、脾胃健运、气血调和、血瘀痰
浊水饮之邪自化之目的。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遣方等方面介绍了毛以林教授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总页数】3页(P485-487)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经验;毛以林
【作者】闫秋林;毛以林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R259
【相关文献】
1.彭顺林教授辨证论治鼻鼽临床经验浅谈 [J], 陈伊芮;赵庚雷;彭秀;聂江洪;彭顺林
2.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慢性心衰辨证论治 [J], 孟媛;毛秉豫;韦汉文
3.略论慢性心衰的辨证论治 [J], 冯国标
4.从三焦辨证论治慢性心衰的中医病机和中医药治疗 [J], 张学学;马静;张肖倩;许航;贾瑊;贾承明
5.毛秉豫教授运用益气化瘀汤治疗慢性心衰经验 [J], 张斌;毛秉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以林:经络辨证与《伤寒论》

毛以林:经络辨证与《伤寒论》

毛以林:经络辨证与《伤寒论》《伤寒论》部分重点讨论六经辨证,适用于外感病,但真正学好《伤寒论》的人,很多都能圆机活法,巧妙的把《伤寒论》的方子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并且能取得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

正如《伤寒论翼》所说:“仲景治法,悉本《内经》”,“仲景约法,能合百病”。

2007年夏天的一天,我的导师在坐门诊,我去找他有事,他正在看—个头痛的病人,说:“你来了啊,来的是时候,这病人你看看”。

我的老师就这样启发式地教我,有了特殊的病例,让你看病,然后再给你指点。

这可不是大家都能享受到的教育。

我一边翻看前面诊治的病历,一边听患者说。

患者是40岁的男性病人,说是10余日前受寒出现了后头痛,连及颈项,颈项僵硬,活动不利,前面请刘教授看了,效果还不错,颈项痛好转了,可是疼痛的部位向上移了,巅顶也疼起来了。

病历上写着我导师的用方,就是《伤寒论》的桂枝加葛根汤。

方药对证啊,为何颈项痛好转了,又巅顶疼痛呢?巅顶疼痛属足厥阴肝经,既然是感寒发病,当考虑寒在伤太阳的同时也伤肝阳了,于是我就问,喜欢吐涎沫吗?患者说,喜欢。

呕吗?答曰:时有干呕。

我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合用了吴茱萸汤,导师笑笑就这方吧。

后来老师告诉我三诊的时候病人症状都缓解了。

其实寒伤太阳经脉,不仅可以出现颈项痛,也可以出现巅顶痛,为什么?我们看看《灵枢·经脉篇》是怎么说的:“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一看这经络的循行路线大家就知道了。

那为何前面用桂枝加葛根汤未能缓解呢?当然是另有原因了,巅顶还有另外两条经脉,那就是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

督脉之为病,一般以虚证、久病多见,此为新病,所以我就首先考虑寒伤肝脉了。

《伤寒论》第378条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所以我就问吐涎沫和干呕否,很快就确定是太阳病与厥阴病共存了。

方药对证,取效也就在意料之中。

在临床上我常常用真武汤治疗重度心衰,而且很少加任何利水药物,也不使用现代研究证明的所谓有强心作用的四季青、葶苈子之类。

论脾气下陷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论脾气下陷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论脾气下陷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王玲芝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6(25)9
【摘要】认为脾气亏虚、脾气下陷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益气健脾、升举清阳是消渴病的重要治法。

提出应重视升阳举陷法治疗消渴病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中医治疗消渴病的理论体系。

【总页数】2页(P585-586)
【关键词】消渴病;糖尿病;脾气下陷;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作者】王玲芝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
【相关文献】
1.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机 [J], 张万义
2.大气下陷、脾气下陷证辨 [J], 张喆;邹富琴
3.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 [J], 张万义
4.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 [J], 熊曼琪;李惠林
5.对脾气下陷证的病机及辨证治疗规律探讨 [J], 徐慧成;严石林;林辰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肠易激综合征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肠易激综合征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肠易激综合征齐,男,36岁,四川人。

2019年4月30日初诊:诉饮食稍有不慎(包括油腻、辛辣、生冷)即腹泻,时已3年,泻前腹痛,泻后舒畅。

口干苦,夜间吐唾常夹灰褐色物,夜尿频。

左上臂沿手阳明循行部位生暗红色疹点。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白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扁豆15g,陈皮10g,防风10g,炒白芍30g,桔梗10g,神曲10g,山楂15g,石榴皮15g,赤石脂10g,炙甘草10g。

×14付辨证思路分析:患者以腹泻为主诉,有明显饮食不慎之诱因,饮食不慎则损伤脾胃,脾虚运化无权,湿浊内生,经云:“湿盛则濡泻”,且病程长达3年,泄泻日久,脾胃更伤。

肝属木,为刚脏,易克伐脾土,今脾气亏虚,则肝气乘脾,故见泻前腹痛,泻后痛缓。

故考虑本病病机为脾虚湿盛,肝气乘脾。

脾虚不能升清,以致胃浊不能下降,胃气上逆则吐唾常夹灰褐色物,口中难免有所残留,故可见口苦。

脾虚湿盛,气化不利,水津不布散于上,故口干。

脾气弱,升清无力,加之湿邪下注,故夜尿频。

久泻3年,大肠传导失司,大肠经经气不利,气血失和而致血瘀,故见暗红色疹点。

治宜健脾渗湿,抑木扶土,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方以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其湿不甚,故去薏苡仁、山药,痛泻要方抑木扶土,寓疏于补。

神曲、山楂健脾胃,助运化;石榴皮、赤石脂收敛止泻。

2019年5月14日二诊:服前方,口苦减,但腹泻、唾液中夹带灰褐色物仍未改善。

再问,患者补充说食冷、吹空调即腹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白参10g,茯苓30g,扁豆10g,白术10g,附片10g,干姜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陈皮10g,防风10g,炒白芍20g,山楂30g,神曲10g,赤石脂10g,炙甘草10g。

×20付辨证思路分析:前方收效甚少,详细追问病史,诉其食冷及吹空调即出现腹痛,提示患者脾虚不能健运的同时,存在脾肾阳虚。

脾胃论(全本)

脾胃论(全本)

脾胃论作者:李东垣朝代:金元《四库全书》提要臣等谨案:《脾胃论》,三卷。

金·李杲撰。

杲既著《辨惑论》,恐世俗不悟,复为此书。

其说以土为万物之母,故独重脾胃。

引经立论,精凿不磨。

明孙一奎《医旨绪馀》云,东垣生当金、元之交,中原扰攘,士失其所,人疲奔命,或以劳倦伤脾,或以忧思伤脾,或以饥饱伤脾,病有缓急,不得不以急者为先务。

此真知杲者也。

前有元好问序。

考《遗山文集》有杲所著《伤寒会要引》一篇,备载其所治验。

《元史·方技传》全取之,而此序独不见集中,意其偶有散佚欤。

又有罗天益後序一篇。

天益字谦父,杲晚年弟子,尽得其传。

元砚坚《东垣老人传》称,杲临终,取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次相从,列於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者,即其人也。

乾隆四十五年恭校上序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八风之中,人之高者也;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谓水谷入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饮食不节而病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必从足始者也。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

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

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之既着论矣,且惧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着《脾胃论》叮咛之。

上发二书之微,下祛千载之惑,此书果行,壬辰药祸,当无从而作。

仁人之言,其意博哉!己酉七月望日遗山元好问序脾胃虚实传变论《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

顾维超从大气下陷论治慢性病验案拾萃

顾维超从大气下陷论治慢性病验案拾萃

顾维超从大气下陷论治慢性病验案拾萃作者:陶方泽周小敏顾润环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7年第02期摘要:顾维超业医50余载,学验俱丰,对张锡纯学术思想积有心得,尤对张氏大气学说多有发挥,在其升陷汤基础上加红景天、仙鹤草、桑寄生、甘松、山萸肉、炙甘草而创制出加味升陷饮,以加强升陷汤益气升陷、培元固肾、强心敛气、醒神除疲之功。

本文结合不明原因消渴和重症肌无力2例验案,介绍了顾维超运用张氏大气学说理论以加味升陷饮治疗慢性病的疗效,由此认为益气升陷法在慢性病中的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名医经验;顾维超;大气下陷;加味升陷饮;慢性病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25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98-03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业医50余载,学验俱丰,对张锡纯学术经验积有心得,著有《研究》[1],尤其对张氏大气学说有所发挥,对大气下陷证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并在张氏升陷汤基础上创制出验方加味升陷饮(黄芪、知母、升麻、柴胡、桔梗、红景天、仙鹤草、桑寄生、山萸肉、甘松、炙甘草)。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结合案例将顾师从大气下陷病机论治慢性病经验介绍如下。

1 不明原因消渴案患者,女,42岁,农民,2014年1月21日初诊。

患者近10年来体弱多病,平素极易疲倦,不耐劳作,并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尤觉口干作渴,时欲饮水自救,曾经中西医诊治,被诊为“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等,用“胸腺五肽”及对症治疗,并服中药数百剂(大多用滋阴、清胃、泻火等法,先后用过知柏地黄汤、甘草泻心汤、栀子豉汤、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减治之),疗效欠佳。

近年仍以口干渴饮为著,终日口不离杯,然尿量并未明显增多。

近期多次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甲状腺功能、免疫学指标、脑垂体CT、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等,未发现异常。

步入中医之门

步入中医之门

步入中医之门伤寒论坛»毛以林/bbs/thread-44880-1-1.html步入中医之门(一)毛以林发表于2008-4-29 00:34第一讲从“中医有用吗?”说起 (2)----说几个真实的故事 (2)1.故事1----西医大教授虚心抄方 (2)2.故事2---被自己的孩子骂 (3)现在我们就讲一个与《伤寒论》有关的真实故事。

(4)4.故事4----来自学生的骄傲 (4)第二讲扎好中医的基本功 (5)-----请用实例检查一下你的中医基本功 (5)一、出两个病案考考你 (5)病案1----腋下汗出症 (5)2.病案2---入门导师考我的考题 (6)二、那如何扎好中医的基本功呢? (7)1. 扎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一要诀-----苦背 (7)病例3---特殊类型小柴胡汤证 (8)2. 扎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二要诀-----多思 (8)3. 扎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三要诀-----多练 (9)4.扎好中医基本功的第四要诀-----多反省 (9)道少斋医话(节选)------误用石膏,残阳消息而亡 (10)第三讲浅谈如何提高个人临床技艺 (11)----从实例谈谈个人治疗经验的积累 (11)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提高临床技艺。

(11)1.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11)问题一:该方治法吴鞠通为什么叫做开肺法? (12)2.在失败中积累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 (12)问题二本案服小青龙汤证见大汗时,以何方救逆? (13)问题三出现烦躁、谵语又以何方救逆? (13)3.虚心向他人求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3)4.道听途说并非都是假---处处留心皆学问 (13)第四讲闲谈读书与临床运用 (14)-----随谈我的读书心得 (14)一、记住作者自创方剂并善于临床化裁 (15)2.临床遇到难题有目的去读书 (15)3.记住一些独特的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 (16)4.读书与临床要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7)问题一:这方治法吴鞠通为什么叫做开肺法?” (17)第一讲从“中医有用吗?”说起----说几个真实的故事在临床带教中,常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中医有用吗?”我回答:“有用!”。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高度水肿西药无功,中医获效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高度水肿西药无功,中医获效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高度水肿西药无功,中医获效某患,女,70岁。

2007年9月初因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入住我院,既往有冠心病、心脏扩大病史。

骨折后长期卧床,并发了压疮,其后又出现重度肺部感染,经1周四联抗生素治疗,病情日渐加重,转入我科。

经治好转,但11月7日又出现了脑梗死,转入中风专科。

在叙述其高度水肿诊疗过程前,先简单地说说其重度肺部感染在我们科抢救的经过。

患者于10月1日由骨科转入内科,症见神志欠清,静卧不烦,呈昏睡状态,右下肢架在勃朗架上做骨牵引,上半身平仰卧于床,面部苍白浮肿,离很远都能闻及喉间痰鸣,咳嗽,不断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但自己吐不出来,其女不断地用手指在患者口中掏痰,护士也在一边不断地使用吸痰器吸痰。

扪之四肢不温,问之小便量少,已3日未曾进食,大便未解,唇绀,张口呼吸,舌面淡而多津,舌底淡红而干,苔少而白,脉沉细。

双肺可闻及大量痰鸣啰音。

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110次/分,血氧饱合度87%,呼吸30次/分。

看完了患者,思索良久,找来患者家属,告诉家属这位患者已到病危的程度了。

大家知道,肺部感染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能轻易就放弃了。

首先我要求患者做的第一点就是先放弃牵引,为什么?患者在这种骨牵引的体位下不利于排痰,况且患者高龄,骨折移位并不大,如果只考虑骨折的预后,势必对控制感染不利,患者首先得留住性命,感染要是控制不了,骨折对位再漂亮也无意义。

该如何辨证呢?根据患者神志欠清,静卧不烦,呈昏睡状态,喉间痰声辘辘,吐大量白色痰涎,四肢不温,小便量少,脉沉细无力。

《伤寒论》里不是说嘛,“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神志不清、静卧不烦与“但欲寐”极为相似。

因此,首先考虑患者属少阴病,少阴阳气不足。

结合四肢不温,小便量少,脉沉细无力,断为少阴阳气衰危,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津液代谢失常,液聚而为痰,痰蓄于肺。

《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待患者阳回,饮邪自化,不祛痰则痰饮自祛,痰祛则无痰蒙蔽心神,神当自清,用方不将化痰作为首要考虑,而是从整体出发,不着眼于肺部感染的局部,根据患者阳气虚衰的主要病机,把扶阳放在第一位,此正合治病当求之于本的宗旨。

糖尿病古籍整理

糖尿病古籍整理

糖尿病中医古籍1.病名: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素问·气厥论》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素问·脉要精微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素问·奇病论》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

夫人渴病者,皆由脏腑不和,经络虚竭所为。

《诸病源候论》有病口甘者名為何。

何以得之。

此五氣之溢也。

名曰脾癉。

《外台秘要》渴病有三,曰消渴、消中、消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有婦人產蓐去血過多而渴者,名曰血渴,非三消類,不可不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

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

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

《河间六书》故《素问》有消瘅、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之说。

《儒门事亲》2.病因病机: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

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

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素问·脉要精微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

石药发阗,芳草发狂。

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歧伯曰:夫芳草之气疲于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素问·腹中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

《素问·气交变大论》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

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灵枢·师传》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瘅,或为积聚。

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黄帝曰:何以知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

中医文献——精选推荐

中医文献——精选推荐

中医⽂献2019-07-28仲景对脉学的贡献王东⽣,李聚⽣,殷⽂学"⽣病起于过⽤"探析范薇,杨剑《黄帝内经》与《希⽒⽂集》的粗略⽐较于薇,Yu Wei《内经》医学⽓象理论琐谈许柏泉,Xu Boquan《太平惠民和剂局⽅》成书考略章健,李洪涛中医神志学说的⽂献研究李滨论仲景的⾎室证治黄海《⾦匮要略》妇⼈病三篇的逻辑学⽅法探讨邓⾼丕徐灵胎外科学术思想探要李古松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刘青林,吴积华,刘天骥论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分类研究对仲景运⽤桂枝汤加减浅析蔡善政,郑侠《医学衷中参西录》⾎证⽤药经验探要段海涛,唐学游张锡纯运⽤⽩芍⼼法浅析崔连有中国宫廷美容发展简史试论⽩居易诗歌的医药学思想张英强健脾胃法在治疗植物状态中的运⽤袁婉丽,胡节惠中医药⽂献计算机检索培训多媒体教学实践曾展鹏,张美,朱世哲黄元御及其医学成就蔡锡英,柳少逸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南宋医家陈⽂中⼉科特⾊赵艳,郭君双罗志瑜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钟⼒炜,章家福针药并⽤排痰治喘阮伟蓉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史周明忻,Zhou Minxin《岭南中医》读后靳⼠英近百年中医妇科主要⽂献评述刘兰林,黄安宁加拿⼤哥伦⽐亚省中医药发展状况⼀瞥益⽓通络验案三则赵静验案三则蒋萍,周宁太⼄神针流传考王雪苔,Wang Xuetai中药郁⾦的现代研究概况汪机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探析顾植⼭,Gu Zhishan原发性⾻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析《⾦匮要略》黄芪七⽅浅析李古松,Li Gusong《武威汉代医简》的⽤字特点李具双,Li Jushuang元代⼉科医家曾世荣的学术贡献任现志孔伯华芳⾹透窍学术特⾊浅识周旭⽣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与思考《谦斋医学讲稿》学术思想探讨杨⾬⽥,郑雪君,杨悦娅论⾦元时期学风的转变薛益明,周晓红杨志⼀《胃病研究》的学术思想初探焦丽杰王肯堂《证治准绳》对呼吸困难的论治梁润英,宋建平,⾼华明赵府居敬堂本《灵枢经》校刻特点胡春⾬,赵允南,张沁园腰背经⽳与脊神经关系的解剖观察郭⼤畅,GUO Dachang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岳增辉,刘伍⽴三版《中医各家学说·喉科学说》若⼲问题之商榷黄兆强活婴福幼⼋⼗载-⼉科泰⽃董廷瑶王霞芳,Wang Xiafang哈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向董廷瑶⼉科临证"九要"浅识陈家树,Chen Jiashu董廷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倪菊秀,徐秋琼董廷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林洁医案四则夏近宜推拿作⽤原理的现代研究董廷瑶治疗⼩⼉癫痫经验王霞芳,林洁董廷瑶验⽅⼆则邓嘉成董廷瑶治疗⼩⼉急性肾炎的经验董幼祺⼋段锦简史包来发,Bao Laifa《伤寒论》⼦⽬考钱超尘,Qian Chaocheng俄藏敦煌钟乳散⽅释读考证张如青,ZHANG Ruqing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续⼀) 马继兴《格致余论》等⽂献对痛风的认识张⽟萍,Zhang Yuping论王清任医学理论体系源于解剖学刘⽟玮,温武兵⼼悸理论源流初探汤晓龙袁枚与《随园⾷单》万少菊,Wan Shaoju古代中医⽂献中对肝硬化的认识张应⽂,张琴中国古代修炼术述略⾦芷君,Jing Zhijun古代中医对眩晕病证的机理探析⽅⼒⾏中医学第⼆次创业1949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整理研究⽅法探讨李⽲,刘⼩斌,赖⽂,贺⼩英《黄帝内经》痿证考王丽慧《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析程磐基,张再良,刘俊贫⾎的中医治疗浅议中西医认识和治疗乳腺⼩叶增⽣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的起源和发展李海峰九种抄本推拿古籍述要程东旗,刘培⽣,程英《素问·⽓厥论》中脏腑寒热相移次序解读顾植⼭,Gu Zhishan谈中医药⽂献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范晓艳从⽓功源流考看社会性集体练功之弊端王耀试论⽓功偏差的临床诊断与辨证分型肖斌,Xiao Bin王翘楚治不寐学术思想初探许良,Xu Liang钱伯⽂医案(续完)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与探讨⽅东⾏,Fang Dongxing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马继兴,Ma Jixing中医养⽣学⽂献整理研究盛康毅,Sheng Kangyi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千⾦要⽅》改动评析曾凤《黄帝内经太素》与《黄帝泰素》的关系研究徐春波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献研究李洁,Li Jie现代中医论治失眠症的临床思路述评吴九伟"伏⽕"正诂孙孝忠《黄帝内经太素》论天⼈合⼀与⼈体内环境费国斌少腹逐瘀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不通不孕症⼩⼉⿇疹的中医论治从医籍中的"台"字看古今⾳变范开珍,谭庆刚《灵枢》"濇渗"当作"沍燥"考范登脉"太冲脉"初探许慧红,Xu Huihong《太平圣惠⽅》从肝论治⾻关节疼痛的探讨肖林榕释"不" 叶光祖浅谈中医整体思想优势《齐民要术》中的药⽤植物学知识张炯炯,Zhang Jiongjiong促进古籍⽂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编写《中医临床⽂献学》的⼏点思考余瀛鳌,Yu Ying'ao 电⼦版中医古籍的⽂献学考察沈澍农,Sheng Shunong愈⾻丹治疗椎间盘突出《内经》⾏为医学观拾零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招萼华中医辨证治疗⼥性尿道综合征40例袁顺兴⽅宝华治疗⽩⾎病医案⼆则朱美华钱伯⽂医案(续⼀)药粥疗法简史包来发,Bao Laifa流⾏楚地民间的⼀个中医学派简介宋⾦元时期医案发展的成就和特点陶御风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古今⽂献研究徐学功,蔡永敏黄卷青灯风⾬兼程张仁祝《中医⽂献杂志》创刊⼆⼗周年宋⽴⼈发遑古义推陈致新王庆其《伤寒论》397法的真实内容与统计⽅法钱超尘郑梅涧⼿写本《灵药秘⽅》的初步研究郑⽇新对中医治法若⼲特性的认识叶显纯全国各地出⼟的秦汉以前医药⽂化资源(续四) 马继兴王朝奉⽅论考略杜勇⼆陈汤及其类⽅的化裁与应⽤李滨《活幼⼝议》作者考李国菁,潘远根从“妄下雌黄”谈古书的“⼊潢”与“灭误” 杨⾦萍医经中“脉搏”⽤法考李具双李东垣善⽤升散药探讨张俐敏,陈⽂莉孙思邈对⿇风病的临床实践安贺军浅谈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陈丽霞,徐发彬《名医类案》涌吐法评述陈淑霞《医贯·咳嗽论》析焦庆华⽟屏风散防治“⾮典”机理探讨唐国顺试论中医的实证问题提⾼⼉童单纯性⾎尿疗效的思路与⽅法董飞侠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浅议抑郁症的中医归属冯⽂林,梅晓云《中医诊断学》表实证概念及称谓的商榷崔连有黄吉赓诊治痰饮咳嗽经验朱砚萍,黄吉赓杜顺福外⽤⼤黄的经验林茵绿,杜顺福中医药对不孕症相关受体影响的研究现状清代虚劳专家吴澄与《不居集》岳旭东正视否定中医药学的思潮新中国中医⽂献整理研究⼯作简要回顾张灿玾《西溪书屋夜话录》浅绎(续⼀) 彭景星,彭慕斌疏肝活⾎汤治疗抑郁症引起的慢性失眠症徐建剔络散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黄国毅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毛以林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项痹经验

毛以林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项痹经验

毛以林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项痹经验作者:谭雄郭睿董朝阳宾晓芳毛以林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04期本文引用:譚雄,郭睿,董朝阳,宾晓芳,毛以林. 毛以林教授运用经络辨证治疗项痹经验[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4(4): 664-668.〔摘要〕经络辨证是中医学辨证理论体系中重要的辨证方法。

毛以林教授临床善于运用经络辨证治疗各种复杂病证,认为项痹的经络辨证多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阴肾经及督脉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主要有寒侵太阳、营卫凝遏;少阳气郁、气血失和;肾虚失养、髓减骨空;督阳不振,筋懈骨惰。

治疗上以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和解气郁、疏利经气;补肾壮骨、填精益髓;温振督阳、益肾补督。

随证治之,疗效颇佳。

〔关键词〕项痹;经络辨证;祛风散寒;和解气郁;填精益髓;温振督阳;毛以林〔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4.023MAO Yilin'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based on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meridiansTAN Xiong1, GUO Rui2, DONG Zhaoyang2, BIN Xiaofang1, MAO Yilin1*1.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00, China;2.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Abstract〕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meridia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CM theoretical system of pattern identification. Professor MAO Yilin, who is adept in dealing with all kinds of complicated diseases and patterns by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meridians, holds that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Taiyang,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the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and the Du meridian. Its basic pathogenesis mainly involves obstruction of Wei-defensive qi and Ying-nutrient blood caused by the pathogenic cold attacking the Taiyang meridians, disharmony of qi and blood due to qi stagnation in the Shaoyang meridians, reduced marrow and unfilled bones resulting from the deficient kidney failing to nourish them, and inactivity of sinews and bones owing to yang deficiency of the Du meridian.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dissipating wind and cold, and warming the meridians to relieve pain; harmonizing and relieving stagnant qi, and smoothing the meridian qi; tonifying the kidney to strengthen the bones, as well as supplementing essence to replenish the marrow; warming and invigorating yang of the Du meridian, as well as tonifying the kidney, which possess good efficacy when they are selected based on pattern differentiation.〔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of meridians; dissipating wind and cold; harmonizing and relieving stagnant qi; supplementing essence to replenish the marrow; warming and invigorating yang of the Du meridian; MAO Yilin项痹属于中医学“痹证”“眩晕”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项酸僵疼痛、活动不利,连及肩背部,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兼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耳鸣耳聋、心悸气短等症状,与西医的颈型、神经根型等多型颈椎病、颈肩综合征、颈椎间盘源性疼痛、颈椎间盘突出等有密切联系[1-3]。

全真一气汤临床治疗心衰、肺心病、心慌手抖

全真一气汤临床治疗心衰、肺心病、心慌手抖

全真一气汤临床治疗心衰、肺心病、心慌手抖【药物组成】熟地8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制麦门冬(去心,恐寒胃气,拌炒米炒黄色,去米用)3钱(肺虚脾弱者少减之),鸡腿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1宿,出火气,不用土炒。

如阴虚而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3钱(如脾虚甚者,用至4-5钱),牛膝(去芦)由2钱加至3钱,五味子由8分至1钱5分,制附子由1钱加至2钱余,人参(脾虚甚者,由2、3钱加至4、5钱,虚极者1、2两,另煎、冲水煎,冲参汤服)。

【主治】治斑疹阴分焦躁,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上实下虚,上热下虚之症。

并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昏沉不语者。

【处方来源】《冯氏锦囊·药按》卷二十。

【方剂功效】滋阴救火。

滋阴降火之神方。

[临床应用] 主治湿温。

本方乃参附汤、生脉散合方加味而成,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

章氏以此方为主治湿温重症,往往获效。

用药禁忌以上6味必先煎好,另煎人参浓汁冲服,则参药虽和,而参力自倍,方能驾驱药力,克成大功。

若入剂内同煎,则渗入群药,反增他药之长,而减人参自己之力;腹痛不大便,即使见高热、神气困倦、唇舌焦燥,亦不宜本方。

脾气衰虚,熟地、麦冬少用或不用。

治疗麻疹,一般用于麻疹收没期,或麻疹早回者。

全真益气汤历代应用扩展儿科麻疹虚实夹杂逆症→内科杂病的危重急难虚证→湿温重症→心衰,肺心病,休克,水电解质失衡,低血钾证等等。

临床资料一:病例1 石才绨,女,34岁。

2007-1-8初诊。

主诉:心慌手抖8个月。

患者于2006年4月一次感冒后不久出现颈部肿块疼痛,怀疑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效果不显。

后去医院检查,T3、T4增高,碘131吸收率下降,拟诊亚急性甲状腺炎。

经用强的松片和中药(据说以清火散结的柴胡夏枯草等为主,方不祥)治疗数月,病情缓解了一段时间,但心慌手抖改善不明显。

上个月停用激素后,T3,T4又上升。

刻下所见:病人心慌手抖,满月脸,满面红光,但感觉畏冷,双下肢尤甚,带下清稀量多,口不干不苦,饮食正常,无多汗等甲亢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频 发 心前 区 闷痛 . 发作 时 , 先 感到 右 手 虎谷 胀 痛 ,
石某 , 男, 8 3 岁。 因反 复 阵发 性胸 闷气促半 年 。 加
重1 周 余入 院 患者 于半年 前 无明显诱 因 出现 阵发 性 胸 闷 气促 . 每 次发 作 持 续 时 间在 3 — 5 m i n . 经休 息可 自行缓 解 , 1 个 月前 上述症 状发 作较 前频繁 , 且加重, 胸 闷 气促 , 不 能平 卧 , 小便 失 禁 , 遂 来 院就诊 。 症见 : 胸 闷 气促 , 难 以平 卧 , 心悸 , 短 气不 足 以息 , 动 则 加
肺 气虚 , 血脉 瘀 阻之 证 。 方 拟升 陷汤加 减 : 白参 1 0 g . 黄 芪3 0 g , 4 t ' / t  ̄ 3 g , 柴胡5 g , 知母 1 0 g , 桔梗 l 0g , 山茱 萸3 0g , 紫菀l 0 g , 款冬 花1 Og , 丹 参2 Og , 怀 牛膝2 0 g o 4
第l 9 卷 第 5 期
V0 I . 1 9 NO . 5
中送为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2 0 1 3 年 5月
Ma v. 2 01 3
毛 以林教授从宗气 下陷论治心 系疾病治验举隅
杨 丽 燕 , 谭 雄z
( 1 . 湖南 中 医药 大 学2 0 1 0 级 硕 士研 究 生 , 湖南
长沙
4 1 0 2 0 8 ;
2 . 湖南 中 医药 大学 第 二 附属 医 院 , 湖南
【 关键词] 宗气下陷 ; 心 系疾病 ; 毛 以林 ; 中 医 药 疗 法
长沙
4 1 0 0 0 5)
[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4 9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9 5 1 X( 2 0 1 3) 0 5 — 0 0 3 3 — 0 2
这一组症状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 灵枢 ・ 经脉》 : “ 肺手
太阴之脉, ……循臂内上骨下廉 , 人寸 口, 循鱼际, 出 孜孜不倦 , 探微索源 , 长期致力于内科 临床工作 , 在 大 指之 端 。 ” 即手太 阴 肺 经循 行 于上 肢 内侧 前 缘 , 正 中医 治疗 心 血 管疾 病 方 面积 累 了丰 富 的临 床 经验 , 合 患者 臂 痛 的 部位 。 患者 这 一组 症 状 表现 在 手太 阴 并 撰写 了《 步人 中 医之 门 1 — 5 系列 》 5 部 中医 专 著 , 逐 肺 经 , 结 合气 短 、 乏力 , 每次 大便也 必发 ( 肺 与大 肠相 渐 形成 了 自 己独 到 的 诊疗 特 色 。 毛 以林 教授 临证 尤 表里 , 劳 则耗气 ) , 舌质淡 红 、 苔薄 白 , 脉 沉细 。 可 以断 善 从宗 气 下 陷入 手 治 疗 心 系疾 病 , 笔 者 有 幸跟 师 临 定 患者 不仅存 在心 气虚 , 同时也存 在肺 气 亏虚 。 心肺 证实践 , 现择其临证验案数则 , 以期为同道治疗该病 均 气虚 , 当责 之 宗气 亏虚 , 宗 气 司 呼 吸 以贯 心脉 , 宗 气不足 , 不 能贯 心 脉 , 心气不足 , 无力运 血 , 血 脉 瘀 提 供新 的思路 。 病案l 冠脉 介入 治疗 后心 绞痛 阻, 就表 现 出肺 经 、 心经 的症 状来 , 血脉 不通 则痛 也 。 赵某 , 女, 7 0 岁 患 冠 心 病2 0 余年 , 2 0 0 8 年 因 心 故 方 以升陷 汤大补 宗气 , 丹参 饮活 血通 脉 , 全方 共奏 绞 痛发 作较 厉 害 . 在 湘雅 医院行 右 冠 脉 支 架置入 手 益 气活 血之功 , 故疗 效斐 然 。 术( 2 个) 。 2 0 0 9 年3 月1 6日来诊 , 诉每 天 下午5 — 7 时、 夜 病 案2 冠心 病并 心 力衰竭
失禁, 大便5 天未解。 舌质 淡 白 、 苔黄 滑 , 脉弦。 体查 :
B P : 1 3 0 / 8 0 m mH g ; 心 电 图 多 导联 S T — T 改 变。 胸 片:
心影稍 大 , 左 心 缘 向左 下 扩 大 。 心脏彩 超 : L V: 5 3 m m。 L A: 3 5 mm, E F : 3 9 - 3 %, F S : 1 9 . 4 %。 诊 为 宗 气下 陷 , 心
毛 以林 主任 医师 为湖南 中医药大学教 授 , 硕 士研 究 生导 师 , 从 医执 教3 0 余年 , 潜 心于 中 医心血管 疾 病 证 治 的临 床研 究 , 治 学 严谨 , 并 接 受众 多 名 家教 诲 ,
少 阴心经 的循 行部 位 , 而 是手 太 阴肺经 的循 行部 位 。
剧 , 感 觉心 气欲 脱 , 咳嗽 , 咳 白 色粘稠 痰 , 纳差 , 小便
然后 沿 着手臂 内侧 前缘 向上 发展 . 随后 心前 区闷痛 、 心 绞痛 右 上臂 酸 胀 也 跟 着缓 解 。 同时. 伴 有 气短 乏
力, 心悸 . 严 重时每 次 大便 后 心绞 痛必发 舌质 淡红 、
药1 5 g , 桔梗 1 0 g , 丹参2 O g , 04 : - 5 g , 檀香6 g , 当' ) z 2 0 g , 炙甘 草1 0 g , 5 剂。 复诊 : 病情 大为缓 解 , 5 天只发 作心绞 痛2 次。 疼痛
明显 减轻 , 且持 续 时间很 短 . 乏 力 明显 好 转 。 舌脉同
苔薄白, 脉沉细。 四诊 合 参 , 心悸气短. 心 气虚 也 ; 右
臂 胀 痛 沿 手 太 阴肺 经 上 行 . 为肺 气虚 . 乃 气 虚 不 能 行 血 脉 证 属 心肺 气虚 , 治 宜升补 宗 气 . 方 拟 升 陷 汤 合
丹参饮 : 生黄 芪3 O g , 白参 5 g , 升麻 3 g , 柴胡5 g , 怀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