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引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偏重记忆和机械运算,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

研究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的意义重大,有助于引领小学数学教育走向更加科学、有效的路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总结其培养策略及应用案例,并对小学数学模型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最终达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3 意义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其对数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更加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数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浅谈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模型是一种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模型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以及小学数学模型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模型的定义和意义小学数学模型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建模,使用数学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预测的过程。

它可以把无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和总结等环节中,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模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模型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和总结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模型需要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模型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展示一些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提问和形成问题。

2.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3.提供适当的模型工具。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模型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4.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在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情境导入,感知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

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二、动手操作,建构数学模型思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给学生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若干个,课堂上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篇2]《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三种模型思想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三种模型思想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三种模型思想的构建策略
小学数学三种模型思想是代数模型、几何模型和统计模型。


面是构建这三种模型思想的策略:
1. 代数模型思想:
(1)用字母代替数字,建立代数方程或不等式。

(2)运用常识、逻辑和推理能力,在实际情境中建立代数模型。

(3)学会转化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模型,再运用代数
技巧进行解决。

2. 几何模型思想: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进行分析。

(2)注意几何图形的特征,处理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几
何知识,辨别几何概念。

(3)注意几何思维的空间感知和视觉能力,将几何图形映射到
具体场景中,抽象、逻辑化和实际化相结合。

3. 统计模型思想:
(1)识别变量和数据,建立统计模型。

(2)巧妙选择统计方法,让样本数据代表总体数据,从而进行
推断。

(3)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数据的可视化
呈现。

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_1

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_1

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4T07:16:08.65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4期作者:孙艳华[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能力,必须对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孙艳华枣强县第一小学河北衡水 053100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能力,必须对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什么是数学模型的能力?它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模型之后,可以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培养策略1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特征1.1合作性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

同时,同学们还要进行协作式的学习,并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进行交流和分享。

在小组交流、讨论时,老师要注意适当的竞争,比如选出思想最完整的同学,以免造成一些同学的强烈依赖和随意。

在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总结和总结,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给他们一些评价和建议。

1.2合理性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老师们更多地关注于对数学问题的假设和猜想的合理假设,而忽视了保证数学问题推导的严密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1.3渐进性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具象思维,而抽象逻辑思考能力较弱,在认知活动中,主要是对事物的整体、整体的认知。

因此,在进行建模教学时,教师在传授学生建模概念、介绍建模实例时,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认知层次,保证知识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要先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数学模型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有余除法”的相关教学,可以指导小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1. 引言1.1 什么是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抽象,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核心是抽象和建模,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因此,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培养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方法1. 提倡问题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思维。

2. 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学实验室、数学软件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鼓励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数学建模水平。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提出与落实,“核心素养”一词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内容,其中模型思想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根据数学建模思想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表示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验证、形成能够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模型。

基于此,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模型思想;策略引言所谓数学模型,是指用语言和数学方法来描述数量定律的数学结构。

可见,创建数学模型是连接数学与外界的桥梁。

在小学,是一个人接触数学的第一阶段,所有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看作是数学模型,模型思想的形成通常包含在创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一、基本概念模型思想是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即一般的数学题都是以公式等形式展示的,这种形式使得数学题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但可以将公式形式的数学题转化为模型,这样就能让数学题变得直观,易于理解,由此可以借助数学题模型来厘清逻辑、明确思路,思考解题的方法,且在解题方法应用后继续建立新的模型,根据新模型表现来验证解题方法是否正确,如此循环能便捷地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具备了通过公式与模型的转换来进行解题的思路。

相反来看,数学题以模型进行展示确实会很直观,但不够入微,这时将模型再转化为数学公式,又能弥补模型的短板。

可见,模型思想中数学题的公式、模型展示形式优劣互补,相辅相成,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该思想,就可以保障自身解题能力处于高水平,也能降低自身分析、思考题目等方面的难度,这一作用转换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学习难度下降,同步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模型思想予以重视。

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是一线教师一贯都非常重视的,我们可以从各项数学测试中发现,计算得分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

而课标中提出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在实施数学课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时,将直面这一新要求。

为此,笔者以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准确理解数学模型。

什么是数学模型?何为数学建模?这是我们首先要理解的概念。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①课程标准中说:“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

”这是就“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中列举的数学模型的外延。

“数学建模”在课程标准中解释得比较详细:“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读了这段话老师们肯定会说:我们在教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就是这样吗?只不过数学问题是现成的,我们已经提供给学生了,关键是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步骤,准确列出分步算式、综合算式或方程,再算出结果,检验后写上答语。

是的,这是数学建模与解模过程的一部分,但这里的数学模型已经预设了,一般不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我们没有了数学建模的出发点,所以这样的教学便称不上是数学建模的教学。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

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而模型思想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可以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怎么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呢?以下是一些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学生的数学思维尚未成熟,多数学生往往缺少模型想象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引导学生从所学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将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数学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实际训练实际应用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应当加强实际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际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三、启发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启发式发现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探索并建立数学模型,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提高提炼问题本质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模式,形成总结性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发现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做复杂模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加强仿真实验等等。

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强调“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应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育研究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育研究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育研究数学模型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模型在现代科技、工程、经济和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本文将以AA3363小学为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

一、现状调查AA3363小学位于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城市,学校内部条件较好,教师素质较高。

通过对此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调查对象大多数人对数学模型并不了解,对该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

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曾接触过数学模型的概念,但并没有深入了解其实质和作用。

多数学生反映数学模型不易理解,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当前该小学在数学教育中缺乏对于数学模型的重视和实际推广,需要改进数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二、培育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性数学模型是将实际应用问题表达为数学问题,并给出数学求解方法的数学工具。

它不仅能极大地便利工程实践、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因此,培育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问题分析和解决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数学模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建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发现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最后,数学模型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培育中学生数学模型思想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三、培育方法1.建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模型AA3363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建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中,数学模型思想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同时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期望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数学模型思想概述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它强调通过抽象和简化的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进而利用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

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模型思想的核心在于将具体问题抽象化,通过数学符号、公式和图表等方式,建立起问题的数学表示。

这种抽象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内在规律。

同时,数学模型思想还强调对问题的简化处理,通过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分析和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例如,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或不等式,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模型思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推理和演算,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模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它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引言
二、学生模型思维的认知发展特点
1. 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世界充满了兴趣。

但在认知发展方面,他们普遍存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大,而对具体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要结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操作性为主,他们更善于通过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培养学生模型思维时,要注重通过实物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1.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建模,从而培养他们的模型思维。

2. 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模型思维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模型思维水平。

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063教学科研JiaoXueKeYan教师·TEACHER2018年2月Feb.2018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林秀琴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制定相关培养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高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的有效性。

基于此,文章将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性格特点作者简介:林秀琴(1974—),女,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前江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7-14文章编号:1674-120X(2018)04-0063-01一、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复杂数学问题的处理效率,保持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增强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实际培养效果,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更高兴趣。

建模的过程涉及问题表述、求解、必要解释及有效验证,在这四个环节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数学教学计划的实施。

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培养,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比如,在讲解“认识角”知识的过程中,某些学生认为边越长角度也越大。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知识点有更加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设置一些能够活动的三角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得出角与边长的正确关系,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出学生们在数学建模学习中的更高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建模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在未来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

走好小学数学建模第一步,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和明确研究问题”的策略提炼

走好小学数学建模第一步,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和明确研究问题”的策略提炼

走好小学数学建模第一步,发展学生模型意识◇付丽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通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模型意识的主要表现是“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

通过对模型意识内涵的理解,可以感受到模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一、分析目前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如何走好第一步”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验证结果、改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对此过程是知道的,但对于“哪些内容可以承载对模型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需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是非常困惑的,尤其是基于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哪些素材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哪些素材只适合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都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适合的素材带领小学生做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最先遇到的困难一般是如何走好建模第一步,即“在实际情境中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

这一步目前缺乏理论,即使有少量理论支撑,实际践行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主要表现在:教师心中该建模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明确的,是既定的,是可以快速聚焦的,而由于建模项目所选择情境的真实性和开放性,学生不一定能从数学角度提出该建模项目所期望解决的问题,而数学建模和其他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尤其不提倡教师直接抛出问题给学生。

鉴于此,笔者将在参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中小学数学建模实践研究”项目时的一些实践经验与策略记录下来,以期对小学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有一些实际的借鉴作用。

以下以适应四年级及以上学生的数学建模项目“学校鱼菜共生池中鱼与菜数量平衡”为例,阐述“如何在实际情境中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笔者的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模型思想是指用数学公式或图像来模拟和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挑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最基本的是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展示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

可以通过精彩的数学趣味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或者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二、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事物和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的应用场景,这样能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理解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模型思想来解决问题,比如数学公式、图像和实物模型等。

通过多样化的模型形式,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实物模型开始,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问题,逐渐引导他们运用数学公式和图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模型思想。

四、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建模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或者让他们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建模和求解。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也常常是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具体的协调一致的配合统一,才具有实际意义。

只提讲法的多样性而忽视教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教学程序就会杂乱无章;反之,只提统一性,而忽视多样性、变化性,也会使教学活动单调、僵化,缺乏丰富性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最佳效果的多种教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在识字教学中,我就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

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十几个字,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经常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

如教“笔”字时,我出示一支毛笔,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支笔的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回答:“是竹子做的。

”我说:“对呀,因此这个“笔”字上面是个“竹字头”。

”我接着问:那么,它的下面是什么做的?学生异口同声说:是用毛做的。

同学们观察“笔”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马上有的同学喊到:“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有的同学说:“竹字头”和“毛”合起来就是“笔”。

此时再看看,一张张小脸流露出一致的神色。

学生通过观察,形象而又生动地记住了“笔”的字形。

又如教第一册《语文天地》给“绿树、红花、蓝天、黄牛、白鹅、青草”这些词语找家时,我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挂上描绘美景的图画。

学生在这种优美的情境中开始了识字活动。

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词卡,让学生送这些词卡回家。

当一个个词卡准确地走回自己的家时,孩子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再让他们读这些词语时,就显得非常乐意,读得兴味盎然。

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开放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意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学生以宽容,给学生以鼓励,营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型思想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较为枯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加强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加深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教材知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模型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模型思想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策略模型思想实现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的结合,通过两者有效的结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单一地进行知识讲解和运算,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

因此,应当注重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实现模型思想的渗透和培养。

作为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活动内容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情境创设中,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树立学生建模意识,实现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目标。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5-7=8,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情境:一群小朋友一共有15个,走了7个小朋友,还剩下8个小朋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相应的情境图,构建出相应的模型。

之后,教师让学生使用木棒代替,将变动的小朋友的数量摆出来,根据情境图和木棒进行解释:有15根小木棒,拿走了7根,还剩下8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模型思想是学生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事物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建立某一事物的抽象
概念。

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模型思想,教师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1.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学生应该被引导去主动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展示实物、图片、视频、例题等,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感到兴趣。

然后鼓励他们去观察数
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猜测。

2. 加强例题的讲解
在讲述数学知识时,例题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提供多个例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的解答过程,学生可以掌握模型思想,并加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应该被鼓励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他们的思考过程并进行归纳。

在这个
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掌握建模思想,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

4. 提高问题的难度
适量提高问题难度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十分有利。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困难的数
学问题,鼓励学生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数学建模
的能力。

总之,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多种方式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
自主探索,思考提高问题的难度,带领学生成长模型思想,并付之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93-02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建立模型思想是学生理解外部世界与数学这门学科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使学
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此可见,模型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建模有一定的
了解,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奠基工作
一、数学模型的思想概述
在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抽象的定义与概念,学生理解起
来比较困难,而数学模型则可以起到变抽象概念为形象的数
学语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转换过程中不失去其本身的内
涵。

例如,将此方法运用于数学模型的定义与公式当中,可
以把自然数“5”理解成“5朵小花”“5块糖果”等,这样抽象的数字就具有了实际的内涵,从而也将一类具有共性的
实际事物归纳对应到抽象数字里,使得数学模型成为数量关
系和现实生活之间沟通的桥梁
从本质上讲,数学模型思维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定理转换
成与之对应的模型,从而利用数学模型为现实生活的相关问
题提供解决方法。

由此可见,从小学开始建立这样的思维模
式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
将相关问题准确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不断促进学生生成数学
模型思想,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
数学模型思想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使其形成初步的数学思
想的重要过程,更是为其日后学好数学、喜爱数学奠定基础
的关键步骤。

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一般是“问题情境―建立
模型―解释并应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用如下策略发
展学生的建模能力:
(一)立足生活,精选问题
构建数学模型是为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而容易
理解。

因此,模型的选取一般都要贴近生活。

这就要求教师
们要努力让数学问题依托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得学生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生活
问题。

教师在选取问题时,应该注重典型性、代表性,并且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易于对问题构建出数学模

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做“523+198或523-198”这类速算题时,不能理解其简便算法的意义。

在“523+198”的计
算中,我们将“523”先加上“200”再减去“2”,有些学
生会对“原来单纯的加法运算怎么最后还要减2”产生困惑;同样,对于“523-198”的简便算法中,学生也会对“523”先减去“200”再加“2”产生困惑。

如果教师将这
个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即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模型――“计算工资”:小红本月收入由523元的基本工资和198元的津贴,那么总共的收入是多少元?让学生们动手操
作,发津贴(先发给小红523元工资,然后给她200元津贴,最后他需要找还给我们2元),就能将抽象的数学加减法转
换为数学模型。

这个过程具体可以阐述如下:(1)将数学问题投放到具体生活过程当中创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小红本月
收入有523元的基本工资和198元的补助津贴,那么小红这
个月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2)用数学算式来表示:
523+198=523+200-2=721。

(3)深入了解相关运算原理并从
中归纳理解具体运算法则。

这样操作,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二)感知现象,洞察本质
目前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般而言,
如果学生第一感知接受得比较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会
比较容易。

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能让学生习惯于“数学模
型”与“生活模型”间的转换,那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
趣也就比较容易
例如,植树问题:一条公路的全长是两千米,从一端向另
一端每隔十米种一棵树,要求公路的首尾两边都要种树,那
么一共在公路两边植树多少棵?要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应以
贴近生活的简单问题为出发点,由此熟悉解决方法和推理提
炼规律。

这样,从一般到普通,从简单到复杂,运用归纳的
思想方法,学生就比较容易构建出解题策略。

这样,即使学
生今后面对类似复杂的问题时也能轻松破解
(三)重视辅助工具的运用
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时,会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包括符号、列表以及图解等,其中,最为常用也最基本的表征方式是符
号表征。

在这种方法下,数学模型最终的表达形式为符号,
而在确定符号模型的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且依赖性最强的
教学辅助工具有如下两种:
1.列表、图形、图像。

在确立符号模型的过程中,一般习
惯于将多种模型综合运用,包括列表和图解模型,后两者的
结合运用对于学生理解问题有着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1)列表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常被使用,尤其在解题过程中需要
进行多种假设时效果显著。

尽管此方法需要罗列多种结果,
且非常耗时,但它可以直接获得问题的答案,因此也不失为
一种好的解题方法。

(2)图形法在分析几何问题时,因为其
非常直观而被广泛运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几何知识
教授的主要关注点为平面几何,而矩形和三角形则是其中最
为基本的图形,也是未来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面对
有待解决的几何问题时,教师应该运用图形法将之转化为几
何图形表达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想到掌握的几何知识。

此方法解决问题的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确定起跑线”问题。

(3)图像法主要应用于发现数量关系的问题中,这是因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坐标系对学生认识图像及分析位置关系起到参照物的作用,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它也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函数最基本的工具。

小学数学学习步入高年级以后,也会接触一定的函数问题,如六年级时需要学习的正反比例关系,作为一次函数的基本模型,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掌握图像表示函数的方法的要求
2.实物教具。

除了上述方法,实物教具是帮助学生构建和理解数学模型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果教学资源比较充裕,我们就应尽量多地使用这种方法。

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书中,就大量地使用了实物教具,如利用直尺与坐标纸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并直观地看出平移与轴对称等关系;利用天平帮助学生理解简易的方程,或是解决“找次品”这一类问题(四)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做出了鼓
励自主、倡导合作和推动探究的要求。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不应该直接将题目所体现的数学模型剖析出来,而应以问题的背景为出发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
其次,小组学习,分工合作。

小组学习对于提升教学效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问题比较复杂,使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则可以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眼界,从而能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解决问题的表征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聆听别人地解释时快速查漏补缺,最终得到一致而准确的问题假设;而在建立模型与求解的阶段,小组分工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

当然这种合作学习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其中
第三,创设情境,探究发现。

构建模型过程的基础是找到相应的真实情境,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进一步总结问题模型和解决规律。

从某种程度上看,探究学习与布鲁纳所提出的“科学家式”的发现学习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综上所述,我们应摒弃从前生硬的教授公式与法则的教学方法,运用学生主观上愿意参与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模型,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黎雪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