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达国家文化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文化产业 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文化产业 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问题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认真研究、总结、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和基本途径,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提高文化软实力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前提和基础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

在他看来,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构成软实力的有三种主要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软实力体现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来体现。

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文化既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

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催生了文化经济。

当前,文化经济及其影响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成为一种产业化的力量。

在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相互作用中,文化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联合化,形成了文化产业。

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
确 中 国特 色廉政 文化 建设 的方 向 。

制度容忍了反对派 , 而是在每个人都旗帜鲜 明地维 护个人权利的社会 , 人人 随时有可能成为反对派, 所 以 民主制度 适 应 了这 种 需 要并 日益 巩 固 。因 为
每个 人 都旗 帜鲜 明地维 护个 人权 利 , 以官 员不敢 所 利 用手 中权力 来制 订 只有 利于 自己的法律 或政策 , 官员 也就 不能 成 为一 个 国家 难 以供 养 的寄 生 虫群
夺 民众 的基 本权 利 , 没 有任 何理 由可为 自己的腐 也 败行 为辩 护 。这 样 理 解 的个 人 权 利 在 西 方 廉 政 中 的作 用是 不 但使 监督 成 为 经常 性 的 、 时 的政治社 及 会关 系 , 而且 容 易造 成 人们 对 于腐 败现 象 的零容忍

西方发达 国家廉政文化 的主 要特点
体, 而且也不敢预期贪赃受贿行为不被人揭发。 2 西方社会将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 防腐败 的 .
根本 手段 在西方 的政治 观 念 中 , 如 政 治 秩 序 、 诸 权威 与
( ) 一 以个人权 利 为导 向
每 一种政 治 , 果 它 以追 求 善 治 为 目标 , 必 如 就 然包含 对个人 权 利 的安 排 。如 果 把追 求 个 人 权 利
2 1 年第 01

( 总第 2 1 期 42 期)

学 术 论 U。 A A E I F R M C D M C 。 坛 。 O

C m lt e .4 ) u uai l NO 2 1 vy
N ., 1 O 22 1 0
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的特点及运行条件分析
秦 馨
社会 大众对 于 国家前途 的信 心 。全 面分析 西方发 达 国家廉政 文化 的特 点和 运 行 条 件 , 利 于借 鉴其 建设 有 技术, 促进 中国特 色廉 政 文化 建设 。

西方传统文化

西方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

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在美国,个人主义形象在社会的各种生活中表现得非常强烈鲜明。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广泛存在于艺术、美学、文学、语言、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

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展。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成了一个时髦的用语;后现代常用的一些词汇,如“话语”、“文本”、“叙事”、“解构”、“颠覆”等等,成了好些人的口头禅。

“人人皆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手,颠覆不离口”成了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一大景观。

后现代主义哲学起初是以彻底否定现代哲学的面貌出现的,人们称其为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后在回应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科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蒯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

它们的理论来源尽管有所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论前提、理论倾向、基本观点、思想实质。

这就是它们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宣扬所谓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最终陷入了以推崇主观性和相对性为特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哪些?一、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发达国家,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被强烈重视,强调个性和不同。

而在发展中国家,传统上讲究的是群体的至上和和谐,关注集体利益。

这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倾向和社会互动方式的差异。

例如,在美国,普遍认为个体的效能高于集体效应;而在中国,集体的利益通常高于个体的权利。

二、言语和交际方式的不同在发达国家,人们倾向于直接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倡导创意,关注沟通效率。

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往往更重视面子和人际关系,强调圆融和传统礼节,倡导渗透和人际交往的流畅。

三、信任度和合作度的差异在发达国家,人们通常会有很高的信任度,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这促进了事务合作的频繁性和高效性。

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信任度较低,通常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可能使合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耗时。

四、教育文化的不同在发达国家,教育文化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为教育者提供多个课程和实践性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我塑造力。

而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文化通常更注重知识传授和家庭教育,着重强调尊重和谦逊。

五、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在发达国家,多元背景和文化宽容被强烈推崇,以整体概念为主导,人们注重食品健康、环保、人权等领域的事务。

而在发展中国家,传统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宗教和家庭被认为是人们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许多文化差异,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传统。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文化差异,并尝试在交流合作中理解和尊重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深度互动和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外文化差异_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1、饮食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于冷食,而中国人习惯一日三餐吃热食或者是熟食。

就像在喝水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西方人习惯喝加了冰块的凉水,而中国人更喜欢热水或者是凉白开。

2、天气西方人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是天气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不大。

这一点,可能是个误区了。

恶劣的天气对于中国人心情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对于一些室外的工作也会造成麻烦。

3、生活西方的生活倾向于独立生活,而中国人自古就是集体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间。

而中国老人则是帮家里的儿女带孩子,抚养第三代,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

5、孩子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围绕着孩子展开,孩子是重心。

而西方家庭对于孩子放得没有那么重,在18岁后还会要求孩子一个人生活。

中国则是子嗣问题自古就是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饮食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观念差异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真正做到“关注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环。

儒家文化中定义:“仁者,人也。

”强调整体和综合。

3、服饰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4、语言差异象形文字强调视觉和闪点,拼音语言强调逻辑和哲学,所以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注重抽象和数据。

文化政策与法规

文化政策与法规

文化政策与法规复习知识点第一章:文化、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1.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它既不是某一个企业的某些经济活动或所有活动也不是指部分企业的某些或所有经济活动,而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

3.文化产业:是指文化部门所管理和指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与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它与一般产业的区别是,文化产业是经人类知识、智力、精神、艺术和信息活动及其成果为资源进行生产并物化为可供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产品,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

4.文化政策:是一国对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等领域进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称,是有别于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等其他领域政策的一种政策形态。

文化政策是统治阶级实施文化管理和意识形态统治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原则要求、战略策略的总称。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总和。

6.文化产业政策:就是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文化产业关系,规范文化产业活动而制定的政策。

7.文化产业的主要特征:第一,内容为王。

第二,技术促动。

第三,创新是关键。

第四,文化和意识形态敏感性。

8.文化政策的特点:1、文化政策是文化自我约束的反映。

2、文化政策是国家文化意志的集中体现。

3、文化政策是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9.文化政策过程:1、文化政策制定的步骤(1)文化政策问题的界定(2)文化政策议程的建立(3)文化政策方案的确定(4)文化政策的合法化2、文化政策执行3、文化政策终止的主要形式:(1)文化政策废止(2)文化政策替代(3)文化政策合并(4)文化政策分解(5)文化政策缩减第二章:国外文化政策1.《安妮法》——促进知识、保护图书原稿之正当所有者的财产权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法.(1)从确定日期起,所有现存的原稿复制权归现有所有者享有,为期21年;新书保护14年,可以延长14年。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西方文化的特点:1、时空分立与天人相分。

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二者是对立的关系。

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认识它。

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导致了其哲学和科学的长足发展。

近代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远远超过中国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人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

2、崇尚理性。

西方很早就把理性当作内在自主的活动,所以理性包含着一个辩证的过程,其自身的发展受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大。

西方科学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文化在崇尚理性的前提下方法意识的不断突破。

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4、基督教精神。

在西方,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绝对和永恒的存在。

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上起步的。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希腊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使之有形无形地溶进了欧洲文化之中,并作为传统表现于欧洲文化的诸多领域。

西方学者这样写道:“在我们的文化中,除了机械以外,几乎没有一样现世的事物不是自希腊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无一不是我们今天文明的缩影。

”“由于精神上的和思想上的继承性,我们的身上有着希腊的传统,它的深远影响历经世纪的更替而不衰。

所以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说说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

从欧洲文学的角度来讲,大体上可分为改编、模仿、借用和借鉴等几种方式。

对希伯来文学的模仿和改编主要发生在中世纪时期,以教会文李最为突出。

教会文学作品一般出自僧侣之手,主要有故事、诗歌、戏剧和传记等,其中大多是根据《圣经》故事或诗歌改编而成,或是对它们的模仿,主题多是对上帝的赞美、歌颂,或是对教义的宣传。

流传于英国的无名氏之作《创世纪乙本》就是典型代表。

该作品将《圣经》中的神话传说进行改编,并增添一些民间传说的内容,从而成功地描绘了堕落的天使撒但以及地狱的情景。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经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经验借鉴
会 与 国家人 文基 金会 。这一立 法 ,
易和投 资 领域 自由化 , 为其 文化 商
品输 出提供保 障 。
— —
最 终 目标是 把 韩 国建设 成 为 2 1世
纪 文化大 国 、 知识经济 强 国。
韩 国在 遭 遇 亚 洲 金 融 风暴 袭
实行 商 业运 作 、 市场 规 按
出版 业 的 发 展 。
— —
际政 治 、 济优 势来 支持 美 国的 文 经
化 商 品 占领 国 际 市 场 。在 中 美 知 识
大 一
为大力 发 展文 化产 业 , 国政 韩 府 自 2 0 年 开 始 ,决 心 用 5年 时 01
产权 问题 的谈 判 中 , 国表面谈 保 美 护知 识产 权 , 而实 际意 图却 是 帮助
通 过 法 律 法 规 和 政 策 杠
杆 来鼓励 各 州 、 各企 业集 团 以及 全 社会对 文化艺术进 行支持 。美国不 设 文化 部 ,9 5年 , 国通过 了《 16 美 国 家艺术 及人 文 事业 基金 法 》 。依 据 此 法 , 国创立 了致 力 于艺术 与人 美 文事业 发展 的机构 : 家艺术 基 金 国
版业 、 乐 唱片业 已建 成庞 大 的全 音
球销 售 网络 , 控制 了世 界许 多 国家 的销售 网和众 多 电影 院 、 出版机 构
和连锁店 。
保 证 了美 国 每 年 拿 出相 当 比例 的 资 金投入 文 化艺术 业 。此 外 , 国 美 政府 还依 据 文娱版 权法 、 同法 和 合
额 9 0亿 美元 , 0 占国际市 场份 额 的 4 .%, 26 在影 视 、 图书和 音乐 唱片等 多个 领 域 引 领 着世 界 文 化产 业 的 发展 潮流 。其 文化产业发 展的主要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精神和文化美国的文化话题:美国的文化美国文化欧洲文化科学知识英国文化美国自然—美国精神的吊诡自然,一直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欧洲的殖民者把北美大陆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当作上帝对他们的恩宠或奖赏。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特别讨论过,殖民地的首要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发自然资源。

在弗吉尼亚等州,有所谓五十英亩的规则,即一个白人男性卖身为奴在那里登陆,熬够年头“转正”为自由人,就能以象征性的低价获得五十英亩(2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

那时北美虽然还是大英帝国的边缘,但工价已经超过了伦敦。

原因就是资源太充沛、太便宜。

人的价值,是被自然所供奉出来的。

人可以随时向自然索取。

这种征服自然的精神,到了十九世纪末西部开发、铁路泡沫时代被发挥得无以复加。

如今许多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还称,地球暖化之说属于伪科学,自然就是上帝交给人类用的。

在《圣经》里的洪水之后,人类已经用不着杞人忧天了。

难怪美国著名的中世纪经济技术史家LynnWhite称,《圣经》里那种把人当作有灵魂的万物主宰、把其他造物当作没有灵魂的次等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是造成现代世界生态危机的精神根源。

不过,在另一个面向,美国人也一直有对自然的崇拜。

在这种崇拜中,自然不是他们的征服物,而是近乎神性的存在,是“美国自由”的象征。

在一望无际的自然中,你看不到人迹,更看不到政府。

你似乎获得了一种绝对的自由。

拒绝纳税的梭罗,跑到自然中隐居,研究自然生物,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传世名著,见证了这种孕育于自然中的“美国精神”。

口口声声“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就是问题本身”的里根,就以热爱户外生活著称。

我们所熟悉的牛仔式总统布什,则似乎觉得白宫住起来象个监狱,一有空儿就跑到自己得州的牧场砍柴。

但是,当美国的扩张到达西海岸时,美国已经触及了边疆的极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变成了昔日的神话。

大工业的崛起、人口的扩张,使美国不得不面对自然资源紧张的现实。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当代建构与改革态势-以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为例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当代建构与改革态势-以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为例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当代建构与改革态势以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恢复在战争中毁损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弥补“看不见的手”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的缺失,英美等发达国家率先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强化了对社会经济和公共文化的国家引导和扶持的力度。

与此同时,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先后创建了国家艺术理事会,建构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

应该看到,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产生和成熟,不仅使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由传统的民间组织或地方政府的运作状态提升为国家文化行政机构的统筹管理,而且标志着在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政府行政系统之外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公共文化管理系统,一种国家公共文化的独立管制系统。

[1]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文化行政体制进入了国家艺术理事会的时期,除法国、意大利等个别国家外,国家艺术理事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制度形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创建了文化部制度,除美国等个别国家外,国家艺术理事会制与文化部制结构性组合构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共文化管理体制。

本文试图以国家艺术理事会制为例,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当代建构与改革态势。

一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艺术理事会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30年时间里建立起来的。

根据国际艺术理事会和文化机构联盟等机构的资料统计,以下为各个国家艺术理事会的建立时间●1946年,英国的大不列颠艺术理事会(The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现改组为英格兰艺术理事会(Arts Council England);●1951年,爱尔兰的艺术理事会(Chomhairle Ealaíon);●1957年,加拿大的加拿大艺术理事会(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1964年,新西兰的伊丽莎白二世艺术理事会(The Queen Elizabeth Ⅱ ArtsCouncil),现改组为创意新西兰(Creative New Zealand);●1964年,丹麦的艺术基金会(Statens Kunstfond),2003年又成立丹麦艺术理事会(Kunstrådet);●1965年,美国的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1965年,瑞士的瑞士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1965年,挪威的挪威艺术理事会(Norsk Kulturråd);●1974年,瑞典的瑞典艺术理事会(The Swedish Arts Council);●1975年,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理事会(The Australia Council),现名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The 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与比较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与比较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与比较中国文化自古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它漫长的历史、厚重的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在互相交流、融合和创新中不断地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与比较。

一、语言文化方面语言是文化中最为基础的要素之一。

中国古代的文字、文献和语言文化向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语言方面,中文的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因此在世界上较少的国家使用汉字,而中国的文字和文化也难以被外国人完全理解。

而英语则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它已经成为了全球商务及政商交流的重要语言。

尽管存在语言的差异,但是,汉字和英语都已经成为了全球化背景下交流的基础语言,两种语言文化也都在互相融合中逐步发展。

二、文学艺术方面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而西方文化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同样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经典小说《圣经》等。

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说中文文学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而英语文学则更加注重表现力和形式美。

二者的风格并不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跨越不同文化的语言和文学形式的交流中,彰显了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文化价值观方面文化价值观是指文化传承中所涉及的思想和观念。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孝敬、忠诚、仁爱等传统道德观念,而西方文化则注重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

这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内核的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人生自有情,死生往来”、“四海之内皆兄弟”,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文化则重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培养。

四、人民生活方面文化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同文化的人民生活也不同。

在中国,人民生活一般以农业、手工业和渔业为主,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倾向于先进的工业制造和服务行业。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它包括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会存在差异。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和欧洲在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一、社交礼仪在美国,人们总是非常注重时间,经常会在约定的时间前到达,因此准时是美国社交礼仪的重要一环。

在参加聚会时,主人会准备好足够的吃喝,并清楚告知客人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在美国,人们之间的交往是比较直接的,多数情况下人们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甚至直言不讳。

在美国普遍地区,人们较少使用到亲吻拥抱等方式来问候朋友或客人。

而在欧洲,时间观念相对比较弹性。

比如在南欧地区,人们经常会迟到十几分钟。

在社交场合,欧洲人交往比较含蓄,不愿意过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之间的问候方式会较加亲密,常常会使用到亲吻和拥抱等方式。

二、食物文化在美国,快餐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很少有时间精力去享受一餐精致的饭菜。

美国人更喜欢使用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就餐问题。

多数情况下,美国人晚餐的时间比较早,多在下午5点到8点的时间范围内。

另外,餐桌礼仪在美国也非常重要,人们一般会使用刀叉等餐具。

不过,这种礼仪逐渐式微,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手抓着食物进食。

而在欧洲,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包括了各个国家、地区的独特食物文化。

欧洲人更喜欢把就餐看作一种社交活动,倍感愉悦。

在欧洲,多数人会在晚上八点到十点的时间选择吃晚餐,同时,午餐比较重视,在这一时期,人们通常可以享受到更多丰富的菜品。

在德国、奥地利等地区,还有啤酒节等传统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也成为了欧洲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思维方式美国被誉为“理性社会”,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地使用逻辑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

在美国,人们的思考是比较开放的,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美国人也很注重自我推销和自我表现,这在求职、竞争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_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_

中国文化报/2003年/08月/23日/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进一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经。

只有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呢?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这无疑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次,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巨大的冲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族文化艺术面临着被大量进口娱乐节目湮没的危险,中国的文化市场也不例外,跨国娱乐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关注并进入中国文化市场,推销其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这种冲击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既是深刻的,也是现实的。

因此,鉴于以上两方面的理由,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必要对中外文化产业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叶就曾经指出,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经济问题绝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必须联系到国际关系来加以考察,而不能同国际经济关系、对外经济关系割裂开来。

从文化产品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经济现象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所独有,文化市场也不是一个国家所能独守的。

产业革命所引发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地区纷纷卷入到世界商品和货币的流转中去,并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国际间的经济关系从流通领域发展到生产领域,从物质产品生产领域发展到文化产品生产领域。

在开放条件下,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都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与此同时,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文化市场的规则仍然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仍处于幼稚产业和弱小产业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浅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

浅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渗透

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的初步探究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1102级汉语国际传播方向马维康[摘要]:本文旨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现象进行全方位的初步探究,分析其基本传播手段和在中国产生的影响,阐述其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探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以及文化渗透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借此为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抵制西方文化入侵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1840年的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开始敞开国门、接触西方工业文明、融入世界统一体的开始,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开展大规模文化渗透的开端。

自此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开始已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力度冲击着中国人的神经。

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挟冷战之威,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对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传播和文化渗透的步伐。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中国也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所产生的影响之大更是史无前例。

所有这些现象我们都应该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基本内容和关键国家文化安全即主权国家的主流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系统、宗教信仰等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与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并在人民群众中间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

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其本质是本国文化特质的保存和延续,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以及生活方式的安全。

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建设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建设与启示

当腐败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时,西方国家除了在体制、法制、制度等方面上加大惩处和预防力度外,还普遍建立了社会所认可和遵循的廉政文化体系,通过文化的影响力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

其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我国的反腐倡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一、西方发达国家廉政文化建设概述(一)物质层的建设1.利用廉政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廉政文化景观景点营造崇廉文化氛围韩国首尔廉政历史文化遗迹——景福宫国立民俗博物馆通过展出40年前韩国农民以及王族古代的生活用品及清贫生活场景,对青少年进行忆苦思甜和廉政教育。

美国将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四位美国总统的巨幅面像雕刻在黑山山脉拉什摩尔山靠近山顶的峭壁上,对公民进行价值观教育。

2.健全教育及培训机构、优化廉政教育环境法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进行职业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大范围内的反腐败教育。

芬兰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关键在于清正廉洁已经被融入了芬兰人的民族精神,深化成一种廉政文化品格。

韩国政府在中、小学教学课程中设置反腐败内容,加深下一代对反腐败的危害的认识。

同时,通过各种传媒进行反腐宣传,建立一个腐败现象不能被容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3.优化公职人员工作条件,以薪养廉优厚的报酬和社会保障待遇,是公务员自我约束、忠于职守的物质基础。

美国《联邦薪水法》和《联邦工资比拟法》规定联邦雇员的工资要同私营部门人员的工资相当,津贴、奖金、退休生活保障金和医疗福利也远远高于私营部门人员的工资。

英国最高文官秘书的工资比首相还要高。

物质上的优厚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和抑制腐败的高发、多发,公务员一般不敢轻易涉贪而冒丢失职位的危险。

(二)意识层的建设西方国家在反腐败的实践中意识到,控制官员越轨行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强化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这一类基础性的东西。

加强道德建设,建立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提高为政人员的道德修养,执行严明的操行纪律、行为规范,约束从事公务活动和工作中的从政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公职人员贪污腐化,是西方国家在意识层面上建设廉政文化的主要手段。

文化帝国主义名词解释

文化帝国主义名词解释

文化帝国主义名词解释文化帝国主义是指发达国家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对其他国家的文化造成影响和侵略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是由文化输出、媒体传播、文化产品流行等途径导致的,通过大量引进外国文化产品、媒体和文化观念,以及通过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推动本国文化向外界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使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和削弱,从而造成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不平等。

首先,文化帝国主义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发达国家的文化进入到其他国家,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获得普遍认可和接受。

这种文化输出往往忽视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导致了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同质化的现象,多元文化和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逐渐被同化和边缘化。

其次,文化帝国主义造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

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被强行导入到其他国家,与当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经常引发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得个体的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文化帝国主义加剧了文化依赖性。

发达国家通过引进自己的文化产品和媒体,抢占了其他国家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种依赖性使得其他国家无法独立产生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并且难以保护自己的文化产业,从而导致国内文化市场的垄断和国外文化影响的加深。

最后,文化帝国主义也引发了全球文化格局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和国际话语权,以此加剧了其在全球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其他国家的文化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在国际舞台上有声音和话语权,这不仅让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得到了强化和拓展,也使得其他国家的文化难以发展和传承。

综上所述,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通过传播、侵略和引导方式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影响和侵略的现象。

它对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念、文化依赖性和全球文化格局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应当保护并推动本国的文化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与对话,以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共生共荣。

亚普罗式文化的概念

亚普罗式文化的概念

亚普罗式文化的概念
亚普罗式文化(Yuppism)是一个词源自英语中young urban professional(意为年轻都市专业人士)的合成词,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亚普罗式文
化主要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尤其是美国。

它是一种新兴的消费主义文化,追求物质成功和个人成就。

亚普罗式文化的标志是对时尚、品牌和高品质产品的热衷。

亚普罗式人群通常在金融、法律、咨询等高收入行业或技术创业领域工作。

他们拥有高学历、稳定的职业和相对富裕的经济状况。

亚普罗式文化的追随者注重时尚品味和社交活动,喜欢参加派对、社交聚会和高档餐厅。

他们崇尚成功和名利,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然而,亚普罗式文化也备受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亚普罗式文化过于注重物质上的追求,缺乏真正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亚普罗式文化也被指责为浮夸和虚假,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社会的问题和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上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课程论文
在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特定组织或一部分人的思想、信仰、行为方式、习俗等一系列的内容。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最直接、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两类人使用不同的文字和语言。

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差异具体的表现。

很不同的地方就是语言与文字上的巨大差异。

中文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来的方块字;而西方国家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则是拼音文字——用有限的几十个拼音字母来组合成单词或词组,其字形、发音和中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2008年在美国的时候给我在San Diego的表姐打电话阐述我考虑不继续下去了并想回国的一些思路,她说我所说的都很现实。

她说,她白天和丈夫出去上班的时候,她妈妈一个人住在屋子里,电视看不懂,报纸看不懂,出去和别人又对不了话,无法沟通;一天到晚在屋子里边呆着,“就跟给软禁起来了似的”。

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当代的中国,当然不是过去科举时代的那种教学方式。

在当代中国的初、中等教育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老师向学生灌输为主,并且由于当今中国人口数量巨大,在这个水平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过分地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比较注重知识的教授,给学生进行的是应试的教育。

而在西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目的一些总体的观点想法,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

另外在高等教育层次上,可以看到西方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整个过程比中国的教育要更丰富、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西方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比中国学生普遍要强。

从饮食上来看,中国的饮食文化要比西方丰富得多,可以从中国的食物烹调方法和样式上千变万化,这是西方饮食文化所不能比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更注重形式,而西方人在这方面更注重实际——也就是说饮食搭配的合理程度、营养的保护等。

吃惯了中餐,还是感觉中餐好吃啊。

为什么外国发达国家流行服用维生素(如善存),恐怕是因为他们的食物组合不足以弥补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而额外添加的。

而中餐,荤素搭配,菜肴种类繁多,是足够提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的,实际上,只要不挑食的正常合理饮食,小康以上的中国人是不缺乏维生素的。

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对于礼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说,对于赞美之词,中国人要谦逊的多,当受到称赞时,某人会礼貌地表示自己的谦虚与不足之处;而西方人则不同,他们会大大方方地表示感谢,接受称赞。

假若中国人被本国人称赞的时候不表示谦虚的态度,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在情感和态度的表达上,中国人要含蓄一些,而西方人会比较直接,比较开放。

在西方,年轻人在生活上比中国的年轻人独立的要早。

中国人更强调家庭的责任,即便在中国的年轻人长大成人、甚至结婚之后,他们都有可能与父母住在一起,担负养育孩子、抚养老人的责任。

在这个方面,这种现象一方面来源于几千年历史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中国人口压力过大,中国人生存空间狭小,生存压力较大所致。

显然,如果中国人的收
入不足以购买房屋而独自居住的话,与父母住在一起只能说是无奈的选择。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色彩、艺术上也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中国人和东亚人都选择了红色,而西方人普遍选择了蓝色。

在中国人和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人眼里,红色代表着喜庆、兴隆、发达;而西方人把红色看作不稳定的因素,意味着冲突和警示。

他们选择蓝色的内在思考是因为蓝色体现出冷静、理性的一面。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图腾的差异。

在中国,龙是中国精神的图腾,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则代表着邪恶的化身。

中西方文化还有很多差异,我们可以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寻这其中的区别。

毕竟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与西方、尤其是最近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西方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