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
高等数学教材普林斯顿
高等数学教材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在高等数学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其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备受学术界的赞誉和欢迎。
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教材集结了世界顶尖数学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严谨的数学推导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
一、教材概述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教材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
该教材注重数学的应用和实践,力求使读者能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特点1.内容全面: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各个领域,既满足了学习者的学科要求,又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数学知识。
2.结构清晰: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组织,逻辑严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每个章节都有清晰的目标和重点。
3.数学思想的培养:教材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通过数学问题的解析和相关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4.数学应用的引导: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教材注重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教材优势1.权威性: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其数学教育一直在世界数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由该校数学系的教授和专家编写,无论在学术水平还是权威性上都具备优势。
2.学术性:教材的内容均有严格的数学推导和证明,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读者通过学习教材,可以了解到当前数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和最新发展。
3.适应性:教材的编写者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知识呈现方式。
无论是喜欢抽象思考还是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
四、教材的应用普林斯顿的高等数学教材主要面向大学数学专业学生和高中数学教师。
这些教材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用书,还是在学术研究中的参考书籍,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谢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谢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编者按:本文为《知识分子》主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于2002年10月21日在北京大学发表的题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题演讲,主持人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马戎。
谢宇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统计方法、人口学、科学社会学和中国研究等,已出版的中文著作有《回归分析》《社会方法与定量研究》等。
马戎:我们今天的讲座现在开始,这是北大社会学系为庆祝建系20周年举办的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谢宇教授来给我们做他的第一次讲座。
我想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人对谢宇教授应该不会陌生,下面我把谢宇教授的生平简历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982年,谢宇教授在上海工业大学获得了本科学士学位;198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社会学、科学史两个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并且在这一年还被聘为社会学系副教授。
之后,谢宇教授在美国许多著名的学校担任教职工作,并在很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为美国很多著名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得到过很多教学奖和研究奖。
2000年,谢宇教授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另外在明年,谢宇教授还将出版他的另一部学术著作。
而谢宇教授的学术论文则多得数不胜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我们用掌声欢迎谢宇教授给我们做第一讲报告。
谢宇:首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感谢马戎主任和他的同事对我的邀请,也感谢周浩博士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帮我把英文讲义翻译成了中文。
我一共要做六个报告,前五讲是关于方法论的东西,最后一讲我讲一下关于美国社会和美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向。
今天这一讲是第一讲,这一讲比较抽象,有很多哲学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思想的东西,是观念上的东西,而不是技术上的东西。
假如你想学技术的东西,我有这方面的教材,在座的同行中也有很多是做这方面研究的。
我讲的思想上的,观念上的东西可能和你以前学的不一样,这是我多年来对方法论的理解,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了解和自己的一些体会。
间谍卫星
洞察天机:中国间谍卫星的真实水平!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很有钱的国家,可也是一个大国,拥有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卫星侦察能力。
迄今,中国共研制成功3个型号的侦察卫星,如美国企图军事干预中国台湾问题等内政,它会发现,它在全球的军事调动都在中国侦察卫星的掌握中。
中国军事专家周贯五撰文认为,中国自从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后,就把研制发展应用卫星作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针。
到一九九七年底,中国已发射了自行研制的四十颗卫星,其中返回式侦察卫星十七颗,气象卫星八颗、通信广播卫星三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十二颗。
空间技术在国防、经济应用方面逐步扩大,取得重大效益,在增强国防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返回式侦察卫星的重要性。
早在一九六五年制定中国卫星系列规划时,就把返回式侦察卫星确定为中国卫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并于一九七五年获得首次飞行试验和返回成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
这一成就重要性在于: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侦察手段,可以为中国的战略导弹确定目标,并能监视他国的军事部署和调动情况,还能检查中国自己军事目标的伪装情况,军事上的价值无法替代。
在政治上,侦察卫星帮助中国确立了大国地位。
当今即使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尚无这类卫星。
中国新型返回式侦察卫星,重三千多千克,其中可回收部分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容积,分别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和百分之十五,密封舱容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点三。
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中国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三颗。
与第一代中国侦察卫星相比,中国第二代卫星的轨道寿命、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胶片的装片量,以及胶片的有效利用率都有大幅度增加。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该型号卫星一次飞行提供的情报数量要比第一代侦察卫星高出十三倍以上,这是巨大的飞跃。
中国侦察卫星上的恒星相机是用来精确测定卫星及地面目标的位置的。
普林斯顿大学从中国招聘中文教师缓解师资需求
龙源期刊网
普林斯顿大学从中国招聘中文教师缓解师资需求
作者: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第02期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由于学习中文人数的急剧增加,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去年从中国大陆直接招聘了5名中文教师。
据介绍,这是该系历年来从中国直接招聘中文教师最多的一年。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中文部主任周质平表示,近四年多来,在普林斯顿大学选修中文的学生增加很快,从四年前大约100名学生增加到今年的300多名学生,学习中文的学生增加,相应地增加了对中文教师的需求。
他说,该系目前共有14名中文教师,比前年增加了4名中文教师,新聘中文教师有6名,其中5名直接从中国聘请,使得该系从中国直接聘请的教师占该系所有中文教师的一半。
据周质平介绍,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招聘委员会于199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普林斯顿在北京”(Princeton in Beijing)项目,为北美学生提供强化中文的训练。
该项目成立以来,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大学在中国开设的此类项目中规模最大者,该项目每年暑期招收100名学生,但申请人却超过500名,竞争激烈。
他说,“普林斯顿在北京”也在中国公开招聘中文教师,从中国招聘到普林斯顿东亚系教授中文的老师,必须拥有在“普林斯顿在北京”的相关教学经验。
(中国侨网 2008年1月16日)。
普林斯顿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发布表格
普林斯顿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发布表格引言普林斯顿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是一所致力于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机构。
为了深入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表格。
本文将对该表格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期增进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种族、宗教、性别和身份的教育模式。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人们需要面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多元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从而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2.促进社会和谐:多元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和群体。
通过培养包容性和平等意识,可以减少种族歧视和社会紧张局势,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3.拓宽视野: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成绩:研究表明,多元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教授多元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学生更容易与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表格内容解读根据普林斯顿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到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些重要指标和发展情况。
学校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学校类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小学60%学校类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中学75%高中85%大学9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级学校都普遍实施了多元文化教育,且学校类型越高级,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比例越高。
这说明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1.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通过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等方式,促进学生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
2.多元文化价值观教育:学校通过教育课程和活动,向学生传授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人权观念,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平等意识。
施一公被信仰追问,为什么回国是最好选择
一方面的社会经济中,起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作用吗?我们中国目前还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我们中国人应该长期树立这样的一种意识——物质之物一旦成为了生产品,那就一定要物尽其用。
不要轻易一把火把它烧掉了。
而我们中国人做事情,尤其是做文化之事的时候,能省一笔钱那就一定要省一笔钱。
中国的文化之事,理应启示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物质的浪费现象是罪过的……当导演后来在电话里将地质局长的话复述给我听时,远在北京的我,握着话筒,心生出种种感慨。
感慨之一那就是——中国委实需要一大批像那位地质局长一样的人民公仆。
而那一位当年的地质局长,便是我们中国现在的国家总理,温家宝。
施一公:被信仰追问,为什么回国是最好选择王丹红科学时报2004年,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获得200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答谢辞中说:“我确实为帮助中国数学发展付出了很大努力。
另一方面,我很遗憾自己还没能回中国定居。
无论我为中国数学作了多大的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
”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祖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他说:“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的话,我确实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
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一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的东西。
我想,如果引导正确的话,清华大学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批学生,他们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心里还装着一些自己之外的东西,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们往前走,一定会有一批人这样做。
如果这样,20或30年后,当我从清华退休时,我会很满意的。
”“我愿意将我的一些经历讲出来,让大家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我相信这些想法能影响一些人,当然,我不会奢望影响所有的人。
彦宁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专心致志做事自由自在做人2010年8月,清华大学聘请的国际评估小组对其生物医学研究方向进行了评估,年轻教授颜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无论以哪个标准衡量,颜宁博士已位居世界最优秀的年轻结构生物学家之列。
”“她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和原创性,过去3年中,她在膜蛋白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在《自然》杂志发表两篇论文,在《细胞》和《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期刊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基于过去3年她取得的极大成功,我们认为未来5年到10年……她将是杰出青年女性科学家的榜样。
”从2000年清华大学毕业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到今天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独立研究员,十年间,颜宁从一名生物医学专业的高材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青年结构生物学家。
这位年轻、执着的女性,热爱研究、热爱生活,她的科学之路是怎样一个轨迹?颜宁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刚开始,我没有想到会做一辈子的研究,也许比较幸运,我遇到的环境一直很好。
特别是2003年以后,自己的科研工作大部分比较顺利,总能体会到研究的乐趣,这种成就感让我越来越沉迷于其中。
”2007年7月,不满30岁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颜宁,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她领导的实验室主要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重要膜转运蛋白的功能机理,研究胆固醇代谢通路的调控机理,以及研究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信号传递机理。
在仅仅3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或被接受7篇论文,其中关于脱落酸受体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析的研究论文被《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引用。
在2011年国际“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颜宁接受《科学时报》采访,她说:“在清华我学会了学与玩,清华给了我五彩的大学生活;在普林斯顿,从22岁到29岁,我学会了做研究,普林斯顿塑造了我的职业性格;现在是我做研究的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专注于科研工作。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我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基本满意,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把开始以为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变得不那么难了;二是眼看着一批懵懵懂懂的学生,甚至本科生,变成了会独立思考的青年科学家。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为例,对两国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比较。
一、招生对象的差异中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考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高考成绩综合评价展现。
随着中国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高考成绩已经成为中国学生考取理想大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与之相比,美国的高校招生对象非常多元化。
除了考试成绩外,学生的个人陈述、推荐信、个人经历等都会被纳入考虑范围。
此外,美国大学会根据学生的个人优势和特长,进行招生录取。
这意味着在美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招生考试的差异中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主要依靠高考成绩,高考是一站式的选拔制度。
高考试题主要以书面形式为主,注重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能力的考察,强调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而且,中国高校招生制度对考生的科目选择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只能在高中的考试范围内进行选择。
与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相比,美国高校的招生考试更为多元化。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提交SAT或ACT考试成绩,并且还要求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表现,并通过AP考试来展示学术兴趣和能力。
三、申请材料的差异中国高校招生时主要看重考试成绩,因此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相对简单,主要包括高考成绩和个人简历等。
学生通过填写志愿的方式,将自己的选择提交到招生办公室,然后由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志愿进行录取。
美国高校的申请材料要求相对较为复杂,通常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个人经历等。
学生需要详细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学术和非学术成就、社会活动等。
此外,一些美国高校还要求学生面试。
这种面向个人全面评价的申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四、录取机制的差异在中国,高校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综合分数线确定的。
丘成桐访谈录
丘成桐访谈录人物周刊:您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终身教授,这个研究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
您觉得像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这种氛围可能在中国出现吗?丘成桐:一个研究所的建立并没有那么简单。
主要是里面带头的科学家是谁。
普林斯顿研究所一开始就是第一流的学府,因为爱因斯坦去了,很多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都聚到那里去。
它还得到第一流的资助,当时爱因斯坦的薪水比一般的教授多四倍。
有第一流的研究环境,有第一流的年轻学者去学,两者结合起来当然是第一流的学府。
人物周刊:您觉得这种模式能在中国克隆吗?丘成桐:这个不是克隆的问题。
取决于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世界第一流的学者。
现在的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个名教授一年需要40万美金,中国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优厚待遇。
而且不但是没有这么大的资本,中国的人事关系也太复杂。
人物周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是基金会私人出资支持的,可是现在中国的科研体制是由国家来牵头,比如说863计划,包括一些国家实验室,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科技部、教育部牵头。
您觉得这种体制对中国科技有何影响?丘成桐:问题是有没有人手来做。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只知道放一大笔钱在一个项目里面,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领。
人物周刊:您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是能力不够还是体制问题?丘成桐:都有。
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
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国内(做研究)。
比如哈佛大学的教授,必须九个月在美国,只有三个月可以在外面。
所谓全职引进,都是假的,(为什么?)在别的学校还有位置。
为什么要作假,有钱可捞就有人做。
北京大学也好,其他学校也好,给的是全职引进的钱,一年有捞几百万,为什么不捞?人物周刊:那您现在在国内很多学校也做兼职教授,在北京、浙江,跟您本身抨击的这种现象不违背吗?丘成桐:我在国内的所有机构从来一毛钱不拿,飞机票也是我自己出。
这些人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不但拿薪水,还拿经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男生女生课时练习
1.2.1 男生女生一.选择题(共7小题)1.如图中小福和小敏讨论的话题是()A.男生女生能优势互补B.女生比男生更加优秀C.男生女生要正常交往D.男生女生性别有差异2.某校组织春季登山活动,到半山腰以后,老师发现,大多数女生的书包都背在了男同学的肩上;而在之后的活动场地布置中,女同学却把场地布置得井井有条。
这充分说明()A.这个班的女生擅长布置场地B.男生只适合体力劳动C.女同学为班级作出的贡献更大D.男女生拥有各自的性别优势3.2021年2月11日是妇女和女童参与科学国际日。
知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在接受访谈时指出,不是说女性为什么需要去参与科学,而是科学本来就不应该有性别。
这告诉我们()A.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B.性别刻板印象一定会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C.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过于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D.要了解自身的性别特征,并塑造好自己的性别角色4.就全国政协委员斯泽夫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于2021年1月28日答复称将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多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这有助于()①缩小男女生性格方面的差距②男生学会塑造坚强勇敢的形象③增强男性青少年的性别意识④促进男生的健康成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小梅在学校“心语小屋”交流平台上写下了自己的苦恼:“以前看到男生就烦,现在忽然变得愿意与男生说话了,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我这样正常吗?”你认为心理老师给小梅的回复不可能是()A.正常的现象,是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B.与异性相处,有助于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C.不必与异性交往,让人敏感、遭到质疑D.男女生交往,有利于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6.现实生活中,男幼师、男护士十分稀缺。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从事幼教和护理职业的应该都是女性,这种观念属于()A.性别歧视B.思维模式差异C.审美差异D.性别刻板印象7.今年两会后,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官网回应……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
浅析来华留学生招生问题及应对策略①
浅析来华留学生招生问题及应对策略①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和深造。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经济前景,吸引了全球各国的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招生问题也随之而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应对的策略。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问题1. 语言障碍:中国的主要语言是中文,对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来说,语言障碍是一个首要问题。
许多留学生在刚来中国时,面临着听不懂、说不流利的困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2. 生活适应困难:中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社交习俗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留学生可能会遇到食物不习惯、文化冲突和社交隔阂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
3. 就业压力:许多留学生选择在中国完成学业后留在中国就业。
由于留学生的籍贯、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本地毕业生不同,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困难。
二、应对策略1. 语言培训和支持:提供充足的语言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留学生快速适应中文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语言学习中心,提供全天候的语言教学和辅导,为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
2. 文化交流和融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校可以组织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交流论坛和文化体验活动等,鼓励留学生与中国本地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3. 学术支持和辅导: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克服困难。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学生指导中心,提供学术课程辅导、学习技巧培训和个人发展指导,帮助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 就业指导和支持:为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并融入中国社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就业培训和实习项目,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建立留学生就业推荐机制,为留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结论:来华留学生招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余英时访谈录怎样读中国书、4.1 怎样读中国书
怎样读中国书(1991年)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写的题目。
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
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
《开卷》专刊以“我的读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
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
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为用。
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
不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
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的路,但是还没有完全决定选择哪一种专门。
(对“谁”谈“读书方法”?这个“谁”—对象定了之后方可具体谈这一问题)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
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
“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
国外网上公开课程分析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开放课程:人性
1.院校中的爱与包容 2.立即行动,结束世界
贫困 3.尽全力去爱和生活 4.信仰行为 5.诗歌的力量 6.宗教和人权
7.悲伤的快乐 8.讨论人性 9.所谓大学 10.外在人性 11.关注穆斯林 12.冲突世界中的友谊
利用国外名校公开课促进国内高校双语教学
国外名校公开课由名师授课,课堂教学组织严谨,注重 师生互动和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有效利用这些公开课能有效解决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很多 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获 取知识的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的兴趣和 动机;对于双语教师,能帮助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 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从2010年11月开始,中国知名的门户网站网易 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有1200集 课程上线,用户可以免费观看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 艺术、金融等。该项目伊始,很快在我国风靡一时,到现 在,这个项目正在走向成熟,甚至也带动国内的复旦大学 推出了自己的公开课。
在外国,特别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网上公开课程早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像 美国的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 大学等都在一些资源网站上都能下载到它 们的公开课视频。不过大多是纯英语教学, 但经过一些网上字幕组的翻译,英语不好 的人也能够顺利的观看名校的公开课。
普林斯顿大学坐落在美国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镇,位于 费城和纽约之间,环境幽雅, 生活富裕,校园宁静祥和。作 为全美第四个最古老的学府, 普林斯顿大学在学术和资源方 面都名列前茅。它拥有著名的 教授学者、数量巨大的校友捐 款、世界领先的核能实验室, 以及四百五十万册藏书。该校 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威尔逊公共 及国际事务学院和研究生学院 构成。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 学院长期以来保持着培养政府 官员的传统。特别出色的系有 历史系、哲学系、英文系、数 学系和物理系。
颜宁:“科学不应有性别”
颜宁:“科学不应有性别”作者:黄莉玲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04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在全球科研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30%。
长期存在的偏见和性别方面的陈规定型观念使女童和妇女“远离”了与科学相关的领域。
近日,联合国新闻黄莉玲采访了知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请她就相关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颜宁,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结构生物学家,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曾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问:在你眼中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最关键的素养是什么?颜宁:我们总是试图去总结出一些职业特性,但我接触的从事科研的很多人,包括诺奖得主、非常知名的教授,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科对于一个人的素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非要让我总结,那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好奇,这确实是因为所谓科学就是我们不断去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你必须要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不是想当然。
但是仅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我觉得有一点天真会比较好,或者说保持童年时候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
特别是实验科学,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枯燥,你会不断重复,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些童趣在里面,会让你整个人始终是一种比较乐观、开心的状态,我觉得这种心理也是挺重要的。
还有记忆力要强,因为科学有些时候是需要一种联系的,需要你对于一些数据能够很快精准地反映出来。
虽然说网络非常发达,你可以不断地从网上去调取这些信息,但是存储在脑子里,你可以快速地把它们联系起来,快速地调动出来,这种能力还是要比什么东西都要在网上去搜要方便快捷得多。
還有一个对各行各业都重要的是身体素质要好。
问:你是怎样走上生物学研究这条道路的?颜宁: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报了文科班,然后就被班主任给“揪”了回来。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条培养标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条培养标准美国店铺讯《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条培养标准》由报道。
本文关键词:普林斯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教育战略计划委员会”对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生提出的标准包含十二项内容:更多美国留学资讯,请登陆美国或美国名校大全《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生的12条培养标准》【美国留学meiguo.】小编精心准备延伸阅读:美国留学的优势1. 拥有世界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首先,大家之所以选择到国外读书是由于海外的教育优于国内。
就优质的教育资源来说,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在最新世界大学100强中,美国大学的数量超过50多所,超过了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而且,无论是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教学水平甚至教育氛围、教育风气还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上,美国无疑都是世界领先的。
因此,美国以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灵活的教育体制成为全世界莘莘学子梦想的留学圣地。
教育体系完善、教育体制灵活、专业选择自由其次,美国教育种类繁多,教育体制灵活(https://meiguo.)、学位门类齐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学校。
另外,专业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开放。
学生在本科期间,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发现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
再则,由于美国的院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可进行学分转换;这样可为有效缩短学生的留学时间。
美国奖学金种类繁多、提供勤工俭学机会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奖学金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的。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最多的国家,其大学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各类经济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内打工、低息(https://meiguo.)贷款等。
大部分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只要采取正确的申请策略都能获得一定数额的奖学金。
并且,每年美国部分大学能对特别优秀的国际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全额奖学金。
美国的整体留学费用在全世界并不是最昂贵的,但提供的奖学金却是最为丰厚的。
专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质平 胡适认为人的尊严在一切之上
B o0K 日 VE E W ,
专 访普 林斯 顿大 学教 授 周质 平 胡 适认 为人 的尊 严在 一 切之 上
本刊记者 ! 纪彭
在 中国现 代思想 史上 , 胡 适作 为新文化 运动 的一 面旗帜 , 占有 不可 动摇 的领 袖地 位 。 周 质平 先生任教 于普 林斯顿 大学 东亚系 , 多年来 致力于 胡 适思想 的研 究及胡 适著述 的整 理工作 , 是海 内 外 公 认的 胡适 研究 权威 学 者 。 在他 的 新书 《 光焰 不熄 — 胡 适 思想 与现 代 中国 》 中 , 作 者 通过考
赋 予 了中国新 的意 义 。 如 果把 胡适 从 民国历史 中 拿掉 , 那 么白话 文运动 、 整理 国故 , 小说考证 、 玄 学 与科 学论 战就 都不存 在 了 。 那 民国文 化还剩 什 么 ? 几 乎 是空 白 。 胡 适 一直 认为 , 新文 化运 动 之 所 以能 够在 短 时期 内获 得 巨大成 功 , 必须 要归 功 于 辛亥 革 命 。 林语 堂 在 19 3 5 年版 的 《 吾国吾民 》 后记中也 曾表示 : “ 辛 亥 革 命 是 所 有 改 革的 基 础。 ” 在 胡适 看来 , 表面上 看政 治影 响是 最大 , 实 际 上政 治的 影响 是短期 的 , 而 且是 表层 的 , 所 以 他认 为梁 启 超的 贡献 在孙 中 山之 上 。 换 言之 , 没 有梁启 超替 孙 中山进行 启蒙 , 即使 有十个 孙中 山 也未 必能 成 功 。 因此 , 胡适 关 心 的问题 始终 是 思 想和文 化 , 这才是政 治改革 的前提和 基础 。 国历 : 近 代 中 国 , 充 斥 着各 种 思 潮和 主 义 。 胡适处 在这 样 一个激荡 的时代 , 他 的思想 有什 么 样的变化 ? 哪 些东西是他 始终坚持 的 ? 周 : 192 0 年 之后 , 中国知 识界 出现 了左倾思 潮 , 影响 了绝 大部 分知识 分子 。 社 会主 义 与共产 主义 , 被 知 识 界所接 受 。 由此产 生 了 问题 与主义 之争。 胡 适是 极少 数对社 会主 义保有 怀疑 和批 判 的中国学 者 。 在胡 适看 来 , 个人 、 社会和 国家之 间 的关 系 应 该是 “ 个 人 好 了 , 社 会 才 会好 ; 社 会 好 了 , 国 家才会好 。 ” 绝不 能为 了国家牺牲 个人 , 因为国家 就 是 为 了个 人 的福 社 才建 立 的 , 不 能 本末 倒 置 。 而许多左翼人 士的 看法恰恰相 反 。 从 陈独秀到 李大余 ] 都 被一种 民族主义 情绪和 l 左 翼思潮 影响 , 希望 建立起 一个 没有 自由为基础 的 平等世 界 。 没 有 自由的平 等能 叫平 等吗 ? 傅斯 年 曾精 辟 地 总结 道 : “ 没 有 经 济 平等 , 其 他平 等 就 是假 的 , 自由也 不是 真 的 。 但是 , 如 果 只 问平 等 , 不管 自由 , 那种 平等 久 而久 之也 要衍 出新 型 的不 平等 来 。 ” 换 言之 , 没 有 自由的平等 , 宁可 不 要。 无独 有偶 , 胡 适也说 : “ 自由平等 的国家 不是
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
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摘要】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各有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在学生源分配方式方面,中国采取居住地就近就读原则,而美国则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择校自由度方面,美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校,而中国则受到居住地限制。
在学校资源配置上,美国的学校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设施,而中国的学校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公平性方面,美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在家长角色和态度方面,中国家长更加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有更高期待,而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个人发展。
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存在着一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两国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择校自由度、学校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家长角色、比较、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教育交流的加深,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差异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在中小学阶段,家长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学校,这就涉及到了择校制度。
在中国,中小学生的源分配方式通常是基于学籍所在地的户口来决定的。
这意味着学生通常只能就读当地的学校,除非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
而在美国,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生的需要来选择学校,不受地域限制。
择校自由度方面,在美国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教学质量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而在中国,由于学籍所在地的限制,家长的选择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学校资源配置方面,美国的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提供资源,注重个性化教育。
而在中国,学校资源分配相对较为均衡,但也存在一些资源短缺的情况。
教育公平性方面,在美国,由于择校自由度高,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更好的学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而在中国,学生通常就读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公平分配。
家长在择校过程中的角色和态度也有所不同。
美国高等教育Insider Higher Ed内幕揭秘 中国学生是国际学生中最难选择的
美国高等教育Insider Higher Ed内幕揭秘中国学生是国际学生中最难选择的小站教育分析,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候,中国学生是国际学生中最难被选择的。
美国高等教育内幕(Insider Higher Ed)网站6日报道,珀赛尔在着书期间被允许观察了整个录取过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採访。
教务人员没有照本宣科地向她列举一条条录取塬则,而是很坦诚地与她分享了许多不愿公开透露的资讯。
当珀赛尔探寻有关多样性问题时,她发现许多教授都表示自己有责任给学校的学生群体增加多样性。
不仅仅是常被忽略的少数族裔,有一些学科还会有意识地倾向于女性,比如一直被认为对女性申请人有敌意的哲学学科。
虽然录取委员会的大多数为白人,但在录取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少数族裔申请人会得到些许“关照”。
一名教授表示:“我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关注种族问题。
只有当两位申请人各方面都旗鼓相当时,我才会让少数族裔优先被录取。
”还有一些教授对入学率表示担忧。
因为优秀的少数族裔申请人可能也会得到其他更有名望的学校的录取。
“就像赌博一样,他们可能会放弃我们而选择普林斯顿或加州理工。
”虽然GRE成绩十分重要,但当谈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申请人时,一名教授表示:“那些学生的成绩都太好了,所以你只能把它们扔到一边,不以此做决定。
”一位哲学教授承认,这里面的确有种刻板印象的存在。
停了一会儿,他又説道:”中国学生的GRE成绩简直是天文数字。
”教授们表示,他们对于国际申请人的测试成绩的看法并不是差别对待,而是因为那些国家的学生对于考试的重视远远大于美国学生。
一些教授还对一些中国申请人通过作弊取得高分数表示担忧。
据称,在用于鉴别英文水平的测试中,录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对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之前会有一些申请人英文考试分数很高,但等他们来到美国却被发现其英语水平很差。
一些不对面试作要求的学科现在也要求对所有的国际申请人进行面试了。
许多美国教授表示,录取中国申请人最有挑战性。
因为他们“看起来都差不多”,很难以区分。
普林斯顿:杰出源自卓越管理体制
普林斯顿:杰出源自卓越管理体制在纽约和费城之间,有一个风景宜人的小镇,因普林斯顿大学而闻名天下。
鲜花环绕的校舍,爬满常春藤的教学楼外常常能看见教授和学生们匆匆的身影,绿色的草坪上,清澈的小河边,三五成群的大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图书馆、教学楼、教堂,每一幢大楼都是建筑美学经典作品,经过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保养,焕发着古典与现代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无穷魅力。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普林斯顿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大学。
从2001年至2010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10年中有9年将普林斯顿排名在哈佛之前位居第一。
主要国际评级机构、各种出版物都将普林斯顿列为美国最佳大学之一。
普林斯顿人才辈出,著名毕业生包括美国前总统詹姆斯·麦迪逊、伍德罗·威尔逊、约翰·肯尼迪(因健康原因退学)。
普林斯顿的毕业生还有3位国务卿、3位国防部长、3位司法部长、2位中央情报局局长,多位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数百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和州议员、44位州长;还有美联储主席、副主席;著名作家、新闻人士、宇航员、著名演员等等。
普林斯顿是美国大学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学校之一,教授和校友中有3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涵盖化学、经济学、文学、和平、物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现任教授中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普林斯顿是怎样成为世界一流学府而且长盛不衰的?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阿克斯特尔撰写的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专著是研究普林斯顿教育史最权威的著作之一,他向本报记者介绍了普林斯顿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因素。
此外,普林斯顿大学几位教授和学生以他们的亲历亲闻,讲述了心目中的普林斯顿。
重视本科教育阿克斯特尔说,普林斯顿的校友是美国各大学中最忠诚最慷慨的校友。
校友对学校的参与程度、捐赠程度都是全美国最高的大学之一,即使在经济萧条期间也不会减少对学校的捐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普林斯顿教授谈:如何选择中国学生(想出国的朋友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很深刻的道理2010-07-25 23:457月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来上海讲学。
他负责该系在中国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扭曲给学生带来的困扰。
“中国学生聪明,勤奋,但也迷茫,功利心比较重,妨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康毅滨在接受《星期日新闻晨报》访问时说。
什么样的学生被淘汰?每年一月底,康毅滨就要从系里抱回一大包资料仔细看——里面是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
每年,该系每年大约招收25名本科学生攻读博士,系里给康毅滨的“中国额度”3-4个,而他收到的申请约有七八十份。
4%左右的“成功率”。
每个“申请包”主要有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
康毅滨把它们分成“定量”和“非定量”两类。
分数他看得很仔细,但那些“非定量”的东西却能告诉他更多。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个人陈述”有什么用?康毅滨:就是说说你为什么想成为一个分子生物学家,为什么想来普林斯顿。
星期日:你看过几百份“个人陈述”,从里面看到了些什么?康毅滨: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但我能看出来,他们写的“陈述”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特点。
星期日:他们给你什么印象?康毅滨: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还有一些“个人陈述”都是空洞的套话、废话,比如自己如何热爱科学,普林斯顿如雷贯耳,很想得到这个机会……言辞华丽,但是我却看不到一个真实的、鲜活的人。
星期日:真实鲜活的“陈述”是怎样的?康毅滨:有个学生是这么写的:他以前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后来才慢慢发现真正感兴趣的是生物。
他申请转了系,尽管绝大多数人反对,因为没有基础,读得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很高兴。
因为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
他的“陈述”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因为它展示了一个人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去年我们还录取了一名学生,她在“陈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的问题:她很遗憾本科四年没有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
你可以看到她的渴望。
第一轮筛选,从80份申请材料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
2月初,康毅滨开始电话面试。
虽然并不直接和学生面对面,但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星期日:你会问些什么问题?康毅滨:主要是看看英文口语能力、科研经历、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一些背景状况。
星期日:接到电话的学生,会很紧张吧?康毅滨: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论坛),15分钟用中文。
就算英语不是特别好,学生还是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
但大部分中国学生会把它看作一个“考试”,而不是一个“对话”,所以有些会很紧张。
星期日:你听出了什么?康毅滨:有些学生听得出来他(她)事先在纸上写好回答,照着念,或者是背出来。
还有是“排练过度”,说得非常溜,像演讲一样,但并没有针对我的提问。
星期日:他们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康毅滨:那些答非所问的学生,我想可能没有自己做过真正独立的研究,或者对自己没对信心。
我希望学生是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是一个过度包装的、失去了真实性的“加工成品”。
星期日:或者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告诉他们,说实话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滨:我们要挑选的,是真的热爱科学、而且诚实的人。
去年,我几乎是在申请截止前的最后一刻才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材料,条件很好,我就给他打电话。
他老老实实告诉我,虽然他很早就进实验室,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
但他可以很清楚地描述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
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我能感受他的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电话面试并不是最终的决定。
之后,康毅滨要在候选人中反复地掂量、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分数高低往往不是决定因素,而是从细微处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星期日:分数不重要?康毅滨:分数很重要,但不是一个绝对因素。
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尖子,经过高度选择过的人,智力都没有问题。
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成绩,但并不是分数高就能入选,相反,我认为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
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
我们系录取过一个河南的学生,家在农村,初中就独自在县城住校读书,吃过不少苦。
在电话和电邮里,我感觉到她为人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
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
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让人感觉到懂得认真负责,尊重机遇。
但有的学生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傲慢,觉得自己不是去普林斯顿,就能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进入普林斯顿后,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扰?来上海之前,康毅滨在福建老家待了十多天。
每天陪父亲、侄子去爬山。
读五年级的侄子告诉他,在他们学校,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要在班上找一个“对手”。
每次考试下来,赢得多的同学受表扬,输得多的要被批评。
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也不大愿意花时间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让康毅滨震惊的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到处可见这样的“激励”方式。
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但对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已经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而这时候,中国教育从小学——不,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的狭隘的竞争意识,清楚地烙在这些留学生的身上,困扰着他们。
星期日:中国学生到了普林斯顿后,会遇到哪些问题?康毅滨: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态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
有些学生进来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上来,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
还有,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星期日:为什么会这样?康毅滨:普林斯顿相信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但国内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常常是另一种心态:最好一进学校,就有人指定给他(她)一个课题,而且是一个保证可以做出来成果的课题。
就像解一道数学题,一定会有答案,做出来了就能拿高分。
然后呢,就想靠这个课题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他们基础扎实,学习勤奋,上进心强,应试能力强,成绩优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功利心比较强。
星期日:其实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态。
康毅滨:我们系有过一个中国学生,来普林斯顿不久,我发现他并不真正喜欢研究。
后来他告诉我,其实早就发现自己并不热爱科研,但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指望他考上美国一流大学。
他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考普林斯顿的。
其实这个学生小时候对生物很有兴趣,只是后来成人世界把他的实验成功与否过早地和名利、和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在这一行业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并不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这些,还有其它很多更简捷的路可走),而是享受探索的过程,包括其中许许多多的失败和得来不易的成功。
星期日:你刚才说的中国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麻烦,也是功利心造成的?康毅滨:你看,我小侄子从小就被这么“教育”,从这样的思维里出来的学生,对竞争的理解会很狭隘,认为把别人踩在脚下就是胜利,把别人压下去就是成功。
实验室是一个团队工作,有人发表论文,本来是大家一起高兴的时候,但一些中国学生往往有些闷闷不乐,似乎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有时科研项目八字还没一瞥,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个人的成果……有些中国学生特别想快速成名。
这样的心态,学校和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美国,成绩是一个人的隐私,不会公布出来,分数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压力。
他们提倡团队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星期日:两种意义上的竞争,就会产生矛盾。
康毅滨:这样的竞争意识过强,就会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和他人关系的紧张。
比如,老生周末带新生开车购物,晚到了几分钟会被人埋怨,而新生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在超市慢条斯理地货比三家,让老生在外面等几个钟头。
还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去年邀请他去家里过节的那些美国人今年不再邀请他了呢……有时候我会想,他们恐怕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从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饭的碗筷,换下来的脏衣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帮他们处理好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觉得理所当然。
而多数美国学生的确比较有“公共意识”。
实验室的垃圾通常他们处理得比较多。
生物系有许多做后勤工作的员工,包括老鼠房负责日常喂养的工人,运送实验用品的搬运工和收发员,打扫实验室的清洁工等。
每年到了圣诞节,我实验室的美国学生会牵头一起凑份子,每人出个五块十块,买个小礼物送给那些工人,以表示对他们平时工作的感激。
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个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将来他在事业上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