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

合集下载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文档资料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文档资料

如何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按照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近期分别到各自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群众路线源远流长,群众力量无穷无尽。

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权,如果顺应民心,依靠群众,必然会政治清明、兴盛繁荣、长治久安;如果违逆民意,脱离群众,就注定会乌烟瘴气、乱象横生、衰落败亡。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然而,近年来,我们部分干部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却出现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跳出“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规律。

如何开创前无古人的太平盛世?这就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将群众路线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不虚、不空、不偏地搞好群众路线教育。

“车头”带动,确保活动“不虚”。

目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已分别前往各自联系点,进行顶层推动,身体力行群众路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不言而喻,只有领导干部这个“车头”的扎实启动,并带动干部队伍的“车身”,有序驶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轨道”,才能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辆“火车”,活力四射地跑起来。

“鱼水”互动,确保活动“不空”。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受教的是党员干部,施教的则是广大群众。

因此,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避免党员干部闭门造车,自我陶醉,上演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必须将党员干部这条“鱼”,投放在人民群众的“水”中,让“鱼”因为有“水”而欢快地存活,让“水”因为有“鱼”而生机蓬勃。

“问症”主动,确保活动“不偏”。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出出汗、排排毒,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病征”。

时事评论(2013.7月26日3号)

时事评论(2013.7月26日3号)
原标题 [岂能容忍“问题官员”一跑了之]
???
据《法制日报》7月25日报道,近期多地发生与官员“无法取得联系”事件,“问题官员”失踪频发,长期逍遥法外,工资照拿,得不到应有的处罚,社会影响极坏。
从法律法规层面上看,不管是预防“官员失踪”,还是防止“问题官员”外逃,都必须将公务员法和干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目前的情况是,各项规定都有,关键是执行存在问题。
近日,深圳市纪检委宣布,深圳市南山区原政协主席温玲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被调查期间私自出境至今未归,决定对温玲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违纪所得被收缴。这为全国带了个好头。
如果“问题官员”外逃,得不到有效的制止,这既是对法律法规的亵渎,也是对违法乱纪行为的纵容。一方面,曝露出干部日常管理的疏漏;另一反面,反应了对执行失踪问题干部的立案查出制度有问题。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坚决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单位请假报告制度。各级组织、纪检部门和检察机关,要开展外逃官员全面清查,对于“问题官员失踪”的要穷追不舍,及时立案调查,还社会一个真相。
发现无法取得联系的,可以依据《公务员法》规定:凡是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予以辞退。对于经查证违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可以采用网上通缉,捉拿归案,打掉“问题官员”外逃的幻想,切实防止一跑了之。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难怪,社会上对于“失踪官员”产生种种猜想,认为其主管领导置之不理,是否与其沆瀣一气,怕拔萝卜带出泥,不无道理。希望,今后对问题官员只要联系不上,必须查实原因,一旦事实清楚就要严肃处理,给公众一个明白。
目前,各级纪检部门和检察机关对于违法违纪的干部查处前,应与“问题官员”的主管领导打招呼,有的领导不守纪律可能会通风报信,让其有意外逃。如果抓捕不到就没有办法取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记者实名举报”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记者实名举报”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记者实名举报”问题?
闻的报道者,通过扎实专业的采访调查,形成客观的新闻报道。

报道出来后,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作出结论,进而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应是法治社会的正常状态。

事实上,记者在媒体刊发新闻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权,比自己单独出来举报要安全得多,毕竟组织承担风险的能力,要比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得多。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往往并不顺畅。

当拿到大量的调查材料而不能顺利刊发时,记者似乎只剩下两个选择:其一,无奈之下,弃之不管;其二,铤而走险,以公民的身份行使监督权。

在网络时代和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崛起后,选择后者似乎成为一种趋势,并在成功者示范效应下得到强化。

坦率而言,目前我国对于举报人的保护尚不够完善。

宪法第41条明确规定公民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国务院《信访条例》、《人民××院举报工作规定》等也对举报人保护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规定有时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无论是罗昌平还是王文志,之所以选择公开实名举报,也是寻求借助舆论力量来降低风险,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希望这些层出不穷的网络反腐给我们以警示,不断畅通反腐路径,推进制度反腐,大力改善舆论监督环境,
切实落实举报人的宪法权利。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省部级贪官与开发商”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省部级贪官与开发商”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省部级贪官与开发商”问题?
如何看待“省部级贪官与开发商”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中央纪委有关人士指出,十八大以来,已经曝光公开报道的六七件省部级案件中,大部分都与开发商有利益往来。

记者查询媒体公开报道发现,十八大以来几名省部级官员落马与开发商有联系,比如四川省原省委书记李春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常委王素毅等。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省部级贪官与开发商”问题?
司马迁有句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官和商,自古以来就难分难舍。

官员要想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必定要与开发商打交道,可是一旦交往过度,经受不住诱惑,势必就会“勾肩搭背”,贪污腐败,最终自掘坟墓。

当官者,手握大权,掌控着许多社会资源,有形的、无形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些不法商人自然会或投其所好、逐步拉拢腐蚀,或打通领导家属的关系逐步接近,或通过女色直接引诱上钩。

为官者若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思想变质”、欲壑难填,就会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不归路。

官商勾结的外在表现是人际的交往,隐藏其中的。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瓜农之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瓜农之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瓜农之死”问题?
如何看待“瓜农之死”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湖南省临武县有关方面日前证实,对在与城管人员冲突中身亡的瓜农邓正加家属,给予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89.7万元。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瓜农之死”问题?
从7月17日邓正加暴死街头,到19日大额赔付金到位,临武县的善后“理赔”堪称神速。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既然事件还没有结论,死因也没有最终确定,就急匆匆支付一大笔钱给家属,是否符合程序正义?这些钱又是什么钱?
这89.7万元具体明细为何,临武县没做进一步说明,其随意性显而易见。

据家属披露,临武县政府先是答应赔偿10万元,因家属不满意,才提出了89.7万元的数字。

而且,附加条件是19日必须下葬,晚一天减少10万。

赔偿数额的随意性如此之大,且有附加条件,不免让人怀疑,临武县确定数额多少、支付快慢的依据,只是取决于尽快平息事端的考量而非事件本身的是非。

以程序的合法性而言,这笔赔偿金的支付也并不严谨。

这一案件目前似乎还没有进入“审理”程序。

即便依据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走完相应的程序也需要一。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非法新闻整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非法新闻整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非法新闻整治问题”?
站的版式和结构,将其“原创”的见不得阳光的虚假信息藏于海量正规资讯之中;观其手段,大肆违规设立“记者站”“地方频道”发展喽啰,或颠倒黑白,或以假乱真,或敲诈勒索,或蒙骗弱小,达到非法敛财的目的。

有关部门下猛药治顽症,对净化网络传播环境作用明显。

但是,必须看到,这场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新闻传播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确有独特作用,在敛财之心的驱使下,不法分子改头换面以求在夹缝中生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字头”不法网站无处藏身之时,仍可能有部分“漏网之鱼”或隐匿于境外,或藏身于基层,尚未被发现。

这就需要下决心进一步理顺和强化从中央到地方互联网管理的体制机制,迅速构建一张让非法网站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全方位、立体式“法网”。

时事评论(2013.7月14号)

时事评论(2013.7月14号)
原标题 [城管上访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十名队员集体到市政府大门口,打出“如此工资待遇,何以养家糊口”的横幅,反映工资待遇较低问题。一位曾参与上访的赵姓女队员告诉记者,该支队共有160多名城管队员,分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其中企业编制人员110多人,平均月工资仅有1200元左右,而2013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为1240元。(7月11日人民网)
城管们需要尊严,也同样需要一个基本劳动权益保障,如何让他们同样有劳动者权益的活着,而不是连最起码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达不到?应该读懂城管的“柔情”,他们也有艰辛也有普通劳动者应该保障的基本权利。除严格根据“劳动法规”加强执法监查外,应该从根本上考虑适应城市管理现状适当增加财政编制问题。此前2009年,面对同样的“上访”,济源市采取了临时工每月补100元,企业编制每月补200元,自收自支编制每月补300元的方案。但这类增加工资的方案最多是一个“应急方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像尊重普通劳动者一样尊重和看待城管人员,是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况且,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充裕,也能力和财力完全解决好这部分一线执法人员的收入问题。一则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GDP增速7.8%,在这一庞大的财富增长数据之下让“临时工(合同工)”实现同工同酬,关键是真正落实与否的问题。
城管队员总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其正规编制由于种种原因相对滞后。而有编制就意味着有财政保障、吃财政饭,而“无编制”就只能自筹资金自行解决工资。如此一来,造成的现状就是有编制的工资高,而无编制的“临时工(合同工)”不仅待遇低,还无保障。所以说,一些城管队员囿于上级命令在外出执法的“张牙舞爪”的背后,实际上是自己权利权益在“内部管理”的孱弱,这部分“上访求待遇”的上访城管,同样是弱势群体的一种,只不过是相对的不弱势而已。

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

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

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时事评论背景: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山西芮城县县委书记董旭光、代县长贾国平4次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3000余名党员干部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刷白树木、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县委书记县长领头,3000余人的队伍,声势有多大,嘲笑的声音就有多大。

这是干嘛呢,亲临一线,体会环卫工人的民间疾苦?还是身先士卒,想给大家作个表率呢?上街一次可以,你还能天天上街吗?芮城的城市面貌是靠领导扫出来的吗?有这个时间不如想办法提高一点环卫工人的待遇,治理一下污染企业,处罚几个占着权力不管事的城市管理者。

说得没错,领导扫个一两次就换来整洁的环境,那是不可能的,环境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创造,没有民众的支持,县委书记扫多少次大街都没用。

这个活最终还是要落在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少倒点垃圾,少破坏一点环境。

你肯定得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否则这国家卫生县城的桂冠不会主动落到你头上。

这不是什么劳民伤财,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

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收敛一点,都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就能换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干净的环境人人想要,哪怕那是领导要的政绩,如果和老百姓的诉求是一致的,就值得大家支持。

何谓不务正业,天天开会吃饭那才叫不务正业。

领导就不应该老在办公室里呆着,他应该总在老百姓目光看得到的地方,在要办的实事的现场,而不是只在电视机上露个脸。

芮城确立了这么高的目标,制订目标的人自己先得行动起来,折腾别人之前,自己也要付出汗水,要不然谁支持你呢?县长的行动能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关系到创建活动的成败。

做得不好,群众就永远只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你创你的城,我过我的生活;你吹你的牛,我骂我的娘。

好的风气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良好的政府形象也别指望扫一两次街就树立起来了,指望自己扫次大街,别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跟上,这不现实。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官气”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官气”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官气”问题?
一块干、一块过。

今天,各种条件改善了,生活待遇提高了,但党员干部不能忘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古人说:“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把自己真正当成公仆而不是主人、当成学生而不是先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就不会染上官气。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官僚主义不仅意味着离心离德,脱离群众,而且会直接损害凝聚力、战斗力。

领导和机关干部如果置身高处而不接“地气”,眼睛只向上而不向下看,对官兵的疾苦就不可能感同身受,对基层的情况就不可能真知深知,提建议、作决策、定措施就有可能脱离实际,违背规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官兵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党员干部应远离官气这一低级趣味,永葆普通一兵本色,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官兵。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问题?

如何看待“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问题?时事评论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建设和政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突出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为此,要在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问题?一、要明确确保办案质量、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是每一个执法办案人员的终生追求和重大责任。

冤假错案不仅对当事人是一场灾难,而且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影响国家长治久安。

最近披露的几起冤假错案虽然都是若干年前办理的,发生冤假错案的也仅是极少数地方,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目前没有发现不等于客观上肯定没有,现在没有发现不等于今后不会发生。

因此,确保办案质量,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是每一个执法办案人员终生的追求和重大的责任。

任何执法办案人员都没有丝毫理由对此自我感觉良好,而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临渊履薄的心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直至退出执法办案岗位。

同时还要明确,“坚守”就要坚决守住自己把守的关口,不能自己不守而寄希望于后面的环节去守;“坚守”就要着力发现并坚决排除非法证据,以防冤假错案被非法证据的表象所遮蔽;“坚守”就要严防死守,敢于依法发表并坚持正确意见,发现领导的决定可能产生冤假错案的,要向上级甚至越级报告,以防悲剧的酿成。

二、要明确案件质量的内涵。

有的同志认为,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就要宁漏勿错。

我不同意这种认识。

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会受到制裁和惩罚。

也就是说,公正司法包括防漏。

案件质量的内涵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这就必须做到不错不漏。

因为如果错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感受不到公平正义;如果漏了,案件的被害人就感受不到公平正义。

当然,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对疑罪作无罪处理有可能造成“漏”,但这种依法不得已的“漏”,与指导思想上防止“漏”,二者并不矛盾。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合理区间论”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合理区间论”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合理区间论”问题?
如何看待“合理区间论”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李克强总理指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之后他指出,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上限与下限形成的“合理区间论”成为市场理解和预判宏观政策带来了新视角。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合理区间论”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7.5%左右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也控制在年初预判的3.5%以内),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对于我国这辆经济列车来讲,未来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又有下行压力。

稳增长是经济运行的“下限”,即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领导层把今年的经济运行“下限”定在GDP增长7.5%左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
际上是一种“底线思维”——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

如果突破底线,决策层不会坐视不理;没有突破底线,就要抓紧调结构、促改革。

在这种判断的背后,是一种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经济逻辑,市场不应再因短线视角陷入底线思维的误区。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的作用”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的作用”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的作用”问题?
工作考核中树立注重实绩、反对空谈的标尺?反对官僚主义,如何在干部选拔中建立为民服务、唯实务实的标准?反对享乐主义,如何在行政问责中划定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红线?反对奢靡之风,如何在政府预算中确立崇俭抑奢、杜绝浪费的导向?有刚性的制度制约,才能避免改作风“一阵风”,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从而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应该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注意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抓紧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对不利于解决“四风”问题的制度机制,要坚决予以废止;对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规定,要边实践、边总结,继续坚持、逐步完善;对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新的制度。

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才能对解决“四风”问题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制度既是成果的体现,又是巩固成果的保障。

把制度建设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我们就一定能
够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稳定与发展”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稳定与发展”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稳定与发展”问题?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使市场主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同时通过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投资安排,用好金融资源增量,盘活金融资源存量,努力使民生工程、环保产业、信息消费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也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下好“先手棋”,并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使经济增速、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稳中有为谋发展,还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

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前一时期,通过降速度“倒逼”调结构,使许多存在问题的项目和企业被迫退出。

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服务业贡献大,消费增长稳健,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要坚持以发展服务业、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为抓手,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同时,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干部考核不应再唯“GDP”马首是瞻”?-文档资料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干部考核不应再唯“GDP”马首是瞻”?-文档资料

如何看待“干部考核不应再唯“GDP”马首是瞻”?时事评论背景:在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干部考核不应再唯“GDP”马首是瞻长期以来,干部考核重政绩,轻民生,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制定地方发展政策时,急功近利,贪多求大,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民生建设、社会公共建设、生态建设,导致地方经济畸形发展。

许多地方虽然GDP指标节节攀升,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健康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看病难等社会民生问题突出,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近年不断出现的癌症村、雾霾天气等问题,都说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些问题。

诚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富裕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社会的发展只能靠经济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指标的高低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衡量标准。

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简单的以GDP增长来选拔干部不仅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容易造成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实际,引发干群关系紧张,部分地方一直难以上马的化工PX项目,也凸显了政府发展经济与人民群众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人民生活幸福是我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回馈于民。

党不仅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安全、放心。

人民的幸福生活不仅体现在人民币数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制定政策时,不能贪图一时的经济利益,要看重长期的社会效益,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装着人民,才能不唯GDP马首是瞻。

同样,干部的选拔只有摆脱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切切实实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发展方式。

第 1 页。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次生丑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次生丑闻”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次生丑闻”问题?如何看待“次生丑闻”问题?时事评论背景:当下热点事件中有一种舆论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个地方曝出某个大丑闻后,这个地方常会连续性地曝出多起丑闻,可以称之为“次生丑闻”。

比如,某地因一起街头激烈冲突酿成血案,引发举国媒体关注后,也将当地混乱的官场生态暴露于阳光下,媒体跑到其政府官网上找信息时偶然发现,当地政府领导在编制上严重超标。

血案与“编制超标”本不相关,但血案让当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编制严重超标”的丑闻也被顺带挖了出来,这就叫“次生丑闻”。

地震灾难之后会有泥石流之类的“次生灾害”,地方丑闻之后,举国媒体云集关注接力“扒粪”,官场生态被置于舆论监督的放大镜下,很多平常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都被“扒”出来,形成一波又一波躺着中枪的“次生丑闻”。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次生丑闻”问题?问题早该被曝光和揭露,可因为监督机制的问题而被遮掩,成为监督缺失下“沉没的问题”,曝出来对公众当然是好事。

虽然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却也是一种舆论监督的突破途径。

“次生丑闻”主要有四种暴露的方式。

第一种是舆论监督“报复性”的曝光。

网友不满某第四种是顺藤摸瓜式的次生丑闻,案中有案,由一起事件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有更深的水、更深层次的问题,背后有更大的“老虎”。

这些次生丑闻往往都带着很大的偶然性,仿佛都是意外中发现的,充满了戏剧性。

这暴露了舆论监督的局限,更暴露了常态监督的缺位和无力。

一个地方的很多问题,本地媒体无法监督,甚至形成监督的真空,只有当这个地方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时,问题才被异地媒体“顺带”地发现并曝光。

当社会问题的曝光基本靠这样的“顺带”和“不小心暴露”,当我们的日常监督机制失效和失灵的时候,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中央巡视组”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中央巡视组”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中央巡视组”问题?
什么王侯将相,都不在其话下。

权力越大,反贪的能力就越大,这基本上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

当然,一劳永逸的办法,终归离不开法制。

而无论是权力,还是法制,在反腐工作中,群众路线都是必须走的。

纵然群众举报所打的多是些“苍蝇”,但对中央搜捕“老虎”工作,仍大有裨益。

如报道所示,新余市一名落马官员在狱中发出了举报信,举报该市原市委书记,在网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而狱中的赣州市于都县原县委书记胡健勇,一个人就举报了300多人,引起了巡视组的注意。

这些落网“苍蝇”,往往与上层官员有较多利益纠葛,他们的举报无疑非常有助于中央巡视组找到“老虎”。

但是不少“苍蝇”身陷囹圄,举报“老虎”并不十分方便。

特别是中央巡视组的进驻已令藏身官场的“老虎”如临大敌,难保他们不对落网的“苍蝇”特别警惕。

可见,巡视组若真正想查到更多关于“老虎”的行踪,应亲身前往监狱,多向“苍蝇”们约谈。

现实中,“苍蝇”举报取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譬如,原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举报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原全国人大代表、粤北首富朱思宜举报了近百名与之有经济往来的领导,其中有31名是厅级干部。

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有效的检举揭发属于立功行为,加之许多落马官员还存在找人“陪坐”心理,因此可以预见,
巡视组多与“苍蝇”接触,必然是行之有效的。

很多时候,“苍蝇”举报比群众举报更有针对性,有效率也要高得多。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一周局长”叫停与干部上街扫马路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一周局长”叫停与干部上街扫马路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一周局长”叫停与干部上街扫马路最近网上两那么新闻引人关注,不妨关联起来看:新闻一:云南罗平县试行“一周局长”的做法后,引起高度关注。

昨日获悉,面对压力,罗平暂停试行“一周局长”。

〔10月28日《新京报》〕新闻二:兰州市城关区近日规定,从二十七日起,在一周时间里,该区全体机关干部每天必须抽出一个半小时上街打扫卫生,之后每周进行一次清扫活动。

〔10月28日中国新闻网〕云南罗平原本想为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大局意识,培养一般干部职工换位思考能力而试行的“一周局长”制,一出台便招来了一片质疑:作秀、权力游戏,全然解决不了问题,违反法律规定,等等。

迫于舆论压力,“一周局长”被暂停了。

但是,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原先也曾引起大伙质疑不断的“要求干部上街扫马路”的情况,竟然又在兰州城关区“重演”了。

假如说,“一周局长”的叫停是网络舆论和群众意志的胜利。

那么,这场胜利也只能说是临时的。

因为有一些官员,缺乏在出台方案、作出决策之前严格按法律法规行事,从群众意愿动身的意识。

关起门来搞指挥,凭主观臆断行事为官的领导干部依旧有的。

暂且不去讨论叫停“一周局长”到底应不应该,以及政府作出决策后再去否定决策是不是特别随意、特别不严肃,笔者只是深切而痛心地感受到,在一些地方,有些官员的执政方式、施政行为,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还有特别大一段差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旧任重道远,不容懈怠。

事实上,关于机关干部上街扫马路是否“作秀”早有争议。

特别多观点认为,它是由政府行政命令强制推行的义务劳动,违背了有关法律规定,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权大于法”的长官意志。

然而,这种做法依旧时而被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沿用”着。

也许,官员上街扫马路,短期内可能对改善市容市貌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因为它缺乏法律依据,而且又特别难真正有单位落到实处并长期坚持的,部分人是拿着扫把上街绕一绕就回来,甚至有的单位还玩起了雇人打扫“包干区”的把戏。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旧城改造”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旧城改造”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旧城改造”问题?
如何看待“旧城改造”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近来,广州历史建筑金陵台、妙高台遭强拆引发社会关注,人们惋惜之余,也将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老城。

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但城市要发展,旧城改造不可避免。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发扬旧城的价值?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邓其生看来,旧城改造最需注意“新陈代谢”和“点面兼顾”。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旧城改造”问题?
“新陈代谢”是用人体的运行方式来比拟旧城改造,认为旧城改造应按照生活的需要逐步完善、改善,反对大拆大建。

当前,破旧城、建新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很常见,“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却丢失了古旧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古遗址、古建筑、历史环境与城市肌理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

世界上保留较好的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罗马、威尼斯等,新城大都建在旧城之外,古城则定位于博物馆、旅游城、购物城,通过立法严格保护,对历史建筑和街区只做非常有限的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从而保留了旧城的历史风貌。

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旧城改造中,往往把旧城设为城市的中心,像摊煎饼一样向外延伸,结果使旧城中心化,人车密集,染上了严重的城市病。

为了减轻病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山西芮城县县委书记董旭光、代县长贾国平4次带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3000余名党员干部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刷白树木、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县长扫大街”问题?
县委书记县长领头,3000余人的队伍,声势有多大,嘲笑的声音就有多大。

这是干嘛呢,亲临一线,体会环卫工人的民间疾苦?还是身先士卒,想给大家作个表率呢?上街一次可以,你还能天天上街吗?芮城的城市面貌是靠领导扫出来的吗?有这个时间不如想办法提高一点环卫工人的待遇,治理一下污染企业,处罚几个占着权力不管事的城市管理者。

说得没错,领导扫个一两次就换来整洁的环境,那是不可能的,环境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创造,没有民众的支持,县委书记扫多少次大街都没用。

这个活最终还是要落在每一个老百姓的身上,少倒点垃圾,少破坏一点环境。

你肯定得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否则这国家卫生县城的桂冠不会主动落到你头上。

这不是什么劳民伤财,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

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收敛一点,都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就能换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干净的环境人人想要,哪怕那是领导要的政绩,如果和老百姓的诉求是一致的,就值得大家支持。

何谓不务正业,天天开会吃饭那才叫不务正业。

领导就不应该老在办公室里呆着,他应该总在老百姓目光看得到的地方,在要办的实事的现场,而不是只在电视机上露个脸。

芮城确立了这么高的目标,制订目标的人自己先得行动起来,折腾别人之前,自己也要付出汗水,要不然谁支持你呢?
县长的行动能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关系到创建活动的成败。

做得不好,群众就永远只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你创你的城,我过我的生活;你吹你的牛,我骂我的娘。

好的风气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良好的政府形象也别指望扫一两次街就树立起来了,指望自己扫次大街,别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跟上,这不现实。

政府官员的行为要想在百姓心目中有说服力,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你想让全城文明起来,就得先让官场文明起来。

相比于扫大街,这个要难得多,可也更有说服力得多。

做得不好,群众就永远只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你创你的城,我过我的生活。

(高路)
第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