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强绘就城乡和谐新画卷

合集下载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017年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一线探访”系列报道,聚焦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

“取点钱,有急用。

”记者刚进张国利家,就赶上他着急出门。

“再约时间?”之前在村里转,没见银行,也没见自动取款机,这离城镇也远,取钱咋着不得个把小时?“一会儿就好。

”张国利热情相邀,“走,跟我去看看!”出门没多远,张国利进了村头小卖部。

拿出银行卡,在助农金融服务终端设备上一刷,不过几十秒工夫,1000元现金到手。

“以前可没这么方便,取个钱得跑30多里地去旗里的银行。

”一张张数完,张国利嘿嘿一笑,“现在不出村,能取钱、转账,还能申请贷款。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这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今年上半年产生交易630多笔、金额30多万元。

“银行”搬到了村里头,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亮起来……这些年,许多像马鞍山村这样的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变化。

这背后,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城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是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守好实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底线,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以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弥合城乡差距、不断实现社会繁荣及公平正义、不断改进政府执政理念的理论深化和总结。

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内容重点推进,不仅要让农村转移人口有房住,而且要享受城乡居民平等的公共福利,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镇化是现阶段实现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途径和手段,而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现代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城镇化的规律以及城镇化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关系,不断满足城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共享性和可持续性。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要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要加强城市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层级有序、规模合理、分布协调的城镇体系,使其更加符合民众意愿、回应民众诉求、保障民众权益。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民生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的统一》论证题材

《民生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的统一》论证题材

《民生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的统一》论证题材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题: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不懈奋斗——政法机关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述评新华社记者熊丰、罗沙民警在上海闵行区江川路街道给群众讲解安全防范知识(2018年2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凡军摄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新的历史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对平安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

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站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一个安全领域更全面、人民群众更满意、治理体系更科学的“平安中国”正大踏步走来。

“扫黑除恶”旗开得胜,为群众扫出一片清风正气广东警方查扣的涉黑涉恶团伙的涉案物品(2018年7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把持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行霸市、强揽工程……曾几何时,黑恶势力为害一方,老百姓深恶痛绝、敢怒不敢言。

这是一场决胜全面小康、顺应群众期待、扫黑除恶势力的伟大斗争——2018年,扫黑除恶进入开局之年。

这场为期三年的伟大斗争,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广东省公安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2018年7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广东法院审结涉黑恶案612件判处2673人、湖南宣判129件涉黑涉恶案判处542人、安徽法院受理247件黑恶势力犯罪案、福建法院宣判50起黑恶案件……从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到岁末一大批扫黑除恶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大量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受到制裁,扫黑除恶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向人民群众交上开局之年的有力答卷。

2018年以来,福建省建瓯市纪委通过专项巡察和下乡接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这是建瓯市接访工作人员在小桥镇墟日上接受群众来访(2018年4月1日摄)。

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作者:来源:《先锋》2017年第09期城乡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发展治理的基本单元。

目前,成都实际管理人口已超过2000万,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

9月2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

随后,成都市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

这是新一届市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努力走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对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夯实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部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对成都的重大意义这是市委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系统回答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理论与制度成果,是推进城市发展治理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

这为《意见》的制定提供了基本遵循。

这是市委科学研判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阶段新特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举措。

当前,成都开启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壮阔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人口持续增长、市民利益日趋多元等一系列新特征,城乡社区面临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共建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服务水平依然偏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新情况新问题。

《意见》从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有效治理的关系、党建引领与融合共治的关系、行政推进与共建共享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这是市委传承天府之国、休闲之都鲜明特质,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重大部署。

成都,因“天府之国”“休闲之都”而享誉天下,宜居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标识和最靓丽名片。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最高境界。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

2023年8月第4期总第142期四川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August,2023No.4(TotalNo.142)作者简介:1.毛春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徐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23-01-10基金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2ZCY046);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项目(项目编号:2021XJG06);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GY2204);青海民族大学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项课题(项目编号:ESDYJ09)。

【中图分类号】D669.3;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23(2023)04-090-11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毛春合1 徐 珍2(1.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0)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目前,因城镇化发展产生了大量“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尤为突出。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嵌入性理论,结合济南市X社区“村改居”治理的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总结“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剖析了新的历史起点,“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研究发现,可以从发挥党建引领“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核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意识,完善“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后续政策以及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治理能力五个维度出发优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嵌入性理论;“村改居”社区;社区治理一、问题的提出“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表现为“亦乡亦城”,其在治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战。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现实窘境与实现路径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现实窘境与实现路径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现实窘境与实现路径作者:雷永阔汤欣燕来源:《党政研究》2024年第03期〔摘要〕县域涵盖县城、乡镇和村庄,是衔接城市与乡村的天然枢纽。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

大力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增强乡村发展主体性,以城乡协调互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在于其能够协助解决人口规模巨大问题、承接产业转移、聚合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从而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等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扎实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更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完善县域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乡产业分工布局、加强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补齐县域生态文明短板。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7/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4)03-0057-1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

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2013-2023年全国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年均1%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16%〔1〕。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的城镇化率均高于70%,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80%,达到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而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西部省份的城镇化率尚且不到60%。

可见,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是东西经济差距大、城乡差距大,发达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怎样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奋斗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2〕。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对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对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二、基本概念分析 ................................................ 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5
参考文献 ................................................ 28
致谢 .................................................... 30
个人简介 ................................................ 31
Keyword: the thought of urban-rural relations of Marx and Engel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revelation
II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引言 ..................................................... 1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从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寻求我 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紧扣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理论背景,呈现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提炼出 丰富的城乡关系思想,完整地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等问题的 观点和看法。同时,还对我国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历史和现实背景进行了回顾和总 结,其中贯穿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发展变化这一重要脉络,在逻辑与历史的基础上探讨马 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指导意义。

申论范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申论范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申论范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申论范文: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然而,要实现乡村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乡村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农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仅关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要注重农村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和信息化水平,解决农民出行、通信等问题,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同时,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我们要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清理效率,保持农村环境整洁和卫生。

其次,要加强农村民居建设,以“小康家庭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指导,推动农村房屋改造和美化工作,提高农村民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为农民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第四,要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农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我们要注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培训,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渠道,让农民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汇报

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某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汇报人,很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汇报我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自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精神,坚持走以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城乡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建设了一批城市便民生活配套设施,如购物中心、健身休闲场所、文化娱乐设施等,有效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同时,在农村改厕、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等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其次,在农业产业方面,我们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我们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强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引导农民进行优质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广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在乡村旅游方面,我们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区。

我们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和开展旅游宣传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善。

我们加大了乡镇学校、卫生院的建设力度,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受教育和医疗条件。

同时,我们也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县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之间实现了有机衔接和有序发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绘制更加美好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292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292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29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11.11•【文号】农办议〔2020〕465号•【施行日期】2020.11.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292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0〕465号蔡仲光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

经商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资源,合理布局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在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时,各行业主管部门将产业发展项目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项目用地布局。

下一步,我部将认真做好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因地制宜,化劣为优国家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根据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功能定位等不同保护重要程度,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发展水平,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初步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

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加大力度支持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建设。

目前,生态保护补偿已被纳入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配套制度。

依据中央和地方事权,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购买公益性生态产品服务的方式,对作出生态保护贡献的区域给予机会发展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补偿,将重要生态屏障且发展滞后的区域作为特殊区域实施重点补偿。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令人向往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令人向往

78 E CONOMY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令人向往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张灿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发展的“短板”,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

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构建现代循环农业体系中国传统农业具有“天地合一、因地制宜、用养结合、良性循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成就了中华农业的长盛不衰。

近年来,小规模的种养结合逐步分离,种养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但种养衔接不够紧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还田率下降,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因此,需要重建种养循环的生产体系,实现物质和能量在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循环利用,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自古就有利用水田、池塘等湿地发展种养结合的传统,比如稻田养鱼是在农田尺度上实现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具有“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效果。

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在稻鱼、稻鳅模式下,亩均纯收益提高500元-1800元。

在稻虾和稻蟹模式下,亩均纯收益可提高2000元以上。

稻田综合种养的生态效益显著,对南方十省份的稻田养鱼调查显示,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15%左右,农药使用量减少约40%,同时通过田埂加高、加固,开挖鱼沟,每亩稻田可多蓄水200余立方米,起到抗旱保水、调节气候的作用。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龙现村有中国田鱼村之称,当地百姓种稻、养鱼、开渔家乐、卖田鱼干,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生态农业技术运用,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链条进行耦合,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胜可家庭农场构建了种养循环体系,农场主老张从10年前开始养猪,并逐步在农场周边流转土地,搞花椒、苗木、蔬菜等种植,猪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发酵后全部还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23-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城镇化监测与课题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SC7.7/4.8.5-FW-201905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董淑玲(1981 ),女,山东夏津人,经济学学士,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㊂魏云海(1983 ),男,山东夏津人,经济学硕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城镇化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董淑玲1,魏云海2(1.济南市城市照明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0)[摘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㊂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㊂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各领域的深度耦合,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近年来,山东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㊁产业结构优化㊁基础设施完善㊁公共服务配套㊁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城乡发展差距大㊁农村地区设施和服务欠账㊁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㊁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㊂城乡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城乡规划管控,坚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㊂[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127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2-0025-13㊀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1]㊂2019年4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发 2019 12号),对城乡融合的基本原则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2]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3]㊂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将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 三个统筹 之一,明确将推动城乡融合㊁区域协调发展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项任务之一,要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4]㊂㊃52㊃第30卷第2期2024年3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30No.2Mar.2024城乡融合发展是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黄金结合点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农村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要相得益彰㊁相辅相成㊂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水土资源紧缺,农村人口偏多,人均耕地仅1.21亩,户均耕地仅5.25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展不快,成为 三农 问题产生的根源㊂城镇化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㊁机械化㊁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城镇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从而实现以城带乡㊁以工促农㊁城乡互促,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是 以人为本 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齐鲁样板 打造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经之路㊂一、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变和概念内涵(一)我国城乡发展政策演变1.城乡政策二元分割阶段㊂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分割阶段,采取牺牲农业的工业化模式,城乡要素资源严格按照计划安排配置,国家公共建设长期偏重城市,城乡社会福利对立分割㊁差异巨大㊂2.城乡关系破冰调整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㊂国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市场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创造了条件,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开始扭转;进入90年代,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增长,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了巨大需求,城乡间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和鲜明表现,城与乡联系紧密,但由于粮食市场化改革㊁户籍制度改革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进展迟缓,城乡人口流动面临诸多制度性㊁设施性障碍[5]㊂3.城乡统筹阶段(2000年至党的十八大前)㊂城乡二元结构变革逐步从经济领域拓展至社会领域,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㊁市场为主体的城乡改革新局面㊂从2000年开始,政府就逐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尝试从制度上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从而改善城乡关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要求,并将 统筹城乡发展 列为五个统筹之首;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以工促农㊁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㊂4.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㊂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 四化同步 发展战略,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㊁信息化㊁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被推向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和历史深度,城乡融合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大势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㊃62㊃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㊂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任务部署也更加具体㊂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 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要求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㊂城乡统筹发展强调政府的统筹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一体化目标,而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融合互动和共建共享,是实现城乡共荣和一体化的重要途径㊂从 统筹城乡发展 到 城乡发展一体化 ,再到 城乡融合发展 ,既反映了中央执政理念和政策设计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6-9]㊂(二)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首先要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辨析㊂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是适应新型工业化㊁体制创新和城乡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㊂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继承与发扬,吸收了传统城镇化的优点,但两者又具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㊁发展理念㊁发展形态㊁发展动力㊁发展模式㊁体制机制等方面,详见表1㊂表1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比较内容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以物为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城乡分割㊁粗放发展城乡统筹㊁集约发展㊁低碳生态㊁智慧发展㊁品质发展发展形态以城市的点状带动为主,城市空间布局分散以城市群㊁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城市空间组织科学有序发展动力行政推动,以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创新驱动,以新型工业化㊁农业现代化等为主要推动力发展模式粗放外延扩张集约内涵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配套㊁不成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城乡融合的内涵,可从城乡社会互动㊁城乡经济互促㊁城乡资源互融等多角度理解㊂综合来看,城乡融合是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城带乡㊁以乡助城,城乡接轨㊁彼此渗透㊁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等领域的耦合发展㊂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㊂二、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城乡融合部署要求,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㊃72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经济㊁社会㊁文明㊁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全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城乡居民的获得感㊁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㊂同时,山东又是人口大省㊁农业大省,东中西部之间㊁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㊁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㊂(一)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城乡收入和消费差异仍较明显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山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㊂表2显示,2008 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05元增加到49050元,增长了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41元增加到22110元,增长了3.9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至2022年降为2.22,虽优于2.45的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江苏的2.11㊁浙江的1.90相比,城乡收入差距仍较显著㊂此外,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看,2022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1万元,分别较浙江㊁江苏低31.18%和18.49%;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万元,较浙江㊁江苏低41.14%和22.38%㊂同为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较江浙地区有不小差距,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任务也更为迫切㊂表2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81630556412.8920091781161192.9120101994669902.8520112279283422.7320122575594462.73201326882106202.53201429222118092.47201531545128492.46201634012139542.44201736789151182.43201839549162972.43201942329177752.38202043726187532.33202147066207942.26202249050221102.22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㊃82㊃对比2008 2022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关数据(表3),从城乡消费支出绝对数看,山东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均在逐年增长,且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倍差下降态势显著,但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接近农村居民的2倍,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为明显,需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服务业和便民商业,优化乡村消费软硬环境,推动乡村消费提档升级㊂表3㊀2008—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表年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20081100740772.7020091201344172.7220101311848072.7320111456159012.4720121577867762.3320131664668772.4220141832379622.3020151985487482.2720162149595192.26201723072103422.23201824798112702.20201926731123092.17202027291126602.16202129314142992.05202228555146871.94数据来源:历年山东统计年鉴㊂(二)产业结构基本稳定,部分地区农业占比偏高2022年,山东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43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㊂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98.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4.2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46122.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ʒ39.9ʒ52.8优化为7.2ʒ40.0ʒ52.8,全省 三二一 的产业结构持续稳固㊂同时,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㊂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东营㊁青岛㊁烟台㊁济南㊁威海5市超过11万元,聊城等5㊃92㊃市不足6万元,相差近1倍,区域差距显著㊂从第一产业占比看,济南㊁青岛㊁淄博3市农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5%,枣庄㊁东营㊁烟台㊁潍坊㊁日照㊁临沂㊁滨州㊁菏泽等8市介于5% 10%之间,聊城等5市农业占比超过10%,部分地区农业产业占比偏重,沉淀了较多的农业劳动力㊂图1㊀2022年16设区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示意图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城乡融合程度相对较高,青岛㊁烟台㊁威海等沿海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突出㊁发展基础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较为雄厚㊂而部分中西部城市,工业主要以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㊁总量小㊁占比低,农业经济占据重要位置,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正处于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过程中,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相对较大,同时城乡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更为强大㊂(三)农业规模经营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存在短板弱项山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先后在6个县(市㊁区)的24个村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㊂强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超过1580家,覆盖所有涉农县(市㊁区),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440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48%㊂近年来,全省培育壮大寿光蔬菜㊁沾化冬枣㊁栖霞苹果㊁乐陵小枣㊁平阴玫瑰㊁菏泽牡丹等13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㊂推进 一村㊃03㊃一品 示范村镇建设,全省共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275个,分别有60个镇㊁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镇㊁超过亿元村,其中,超10亿元镇数量占到全国的30%㊂推广农业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主体分工协作㊁规模经营,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㊁农民合作社24.3万家㊁家庭农场11.6万户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㊂与此同时,山东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突出表现为 散㊁小㊁短㊁杂 ,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模较小,产业产品集中度不够高,知名品牌较少,存在有优势无品牌的现象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㊁整体规模大,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多㊁初加工产品多;食品领域技术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成果转化率低㊂农业龙头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㊁用地难㊁用人难等问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压力较大㊂以用地为例,龙头企业用地费用约为45万 75万元/亩,用地成本居高不下㊂(四)城乡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欠账山东省坚持先建机制㊁后建工程,着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印发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城镇设施向农村延伸导则“,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㊂一方面,深入开展 四好农村路 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达26.26万公里,居全国第4位,农村公路优良中等率超过94%,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提升至96.8%㊂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省组建县级农村供水公司226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3%㊂全面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户集㊁村收㊁镇运㊁县处理 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㊂加快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建设惠民等10个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县,72个县(市㊁区)开通客货邮融合发展业务,建成乡镇综合服务站708处㊁村级综合服务点2万处,惠及行政村2.3万个㊂推动能源㊁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0%以上;全省累计投运5G基站18.2万个,16设区市市区㊁县城城区㊁乡镇镇区和省内海岸线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覆盖率达65%以上,5G用户普及率达到57%,超过1.4万个行政村具备千兆光纤接入能力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2500个省级示范村㊁292万户美丽庭院㊂另一方面,山东农村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不足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的30%,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落后㊂2022年,山东农村供水普及率㊁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6.17%㊁57.78%,分别低于城市3.75㊁41.65个百分点,部分农村道路路面窄㊁路况差,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缺口较大,亟待加大投入力度㊂城乡建设管理二元分割,除城乡环卫等少数领域外,城乡道路㊁供水㊁污水㊁绿化等建设管理职能均分散在不同部门,难以形成政策合力㊂城乡国土空间治理手段不够丰富, 综合整治+互联网 +数字化 等进展较慢,城乡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的信息化㊁数字化㊁智能化程度等均有待提升㊂㊃13㊃(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山东省深入实施‘ 十四五 公共服务规划“,推行‘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将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㊁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持续健全覆盖全民㊁普惠均等㊁城乡均衡㊁区域协调㊁共建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㊂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施 十四五 基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㊁教育强校扩优行动,开展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和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全省35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超过50%,组建县域医共体211个㊂优化县级敬老院服务功能,实现136个县(市㊁区)全覆盖,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85%㊂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到89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㊂开展乡㊁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行动,全省6.9万个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全省文明实践阵地 五有 标准全覆盖基础上,建成文明实践基地5000余个,拓展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9.4万余个㊂推动社会保险全覆盖,全面取消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省内户籍限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由2019年的每人每月575元㊁433元,分别提高到2022年的899元㊁721元,分别增长56.35%㊁66.51%㊂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㊁医疗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还存着很大差距㊂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重超过农村20个百分点,约20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与城镇同质的义务教育,乡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源流失严重,乡村每年流失的教师数量在1万人左右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严重缺乏,山东三甲医院90%以上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区,只有14个县(市)有三甲医院,且普遍精品科室少,缺高水平专家,无法满足县域内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㊂乡村医疗救助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看病就医支付能力弱,因病致贫㊁因病返贫等现象仍不时发生㊂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数量少㊁条件差,文化惠民等活动数量少㊁水平低,城镇居民年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5倍㊂(六)城乡人口㊁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效果明显,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山东省委㊁省政府出台‘贯彻 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⓪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 2020 6号),提出5方面㊁17条推进措施,压实各级责任,强化跟踪督导,全力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10]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通知“,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的省份,发布56项高频户籍事项办理清单,推行居民身份证申领等5项户籍业务 全程网办 ,推广居住证电子证照,省内户口迁移实现秒级办理,全省登记流动人口㊃23㊃1200万人,累计发放居住证930余万张㊂引导城市人才要素入乡,制定实施‘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累计选派1万余名教育㊁科技㊁医务㊁文旅工作者到基层一线服务,7批999人次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任科技副职,全省新考录选调生全部到农村任职;整合优化第一书记和 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队 ,全省各级3.4万余名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形成派驻农村的常态化工作力量㊂金融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施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2022年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万亿㊁1.4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3.16%㊁26.35%;强化差异化考核,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普惠型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指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办地方特色险种,加快实现 一县一品 目标㊂但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制约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尚未完全消除㊂人口流动方面,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依附在农村和城镇户籍上的利益差异发生逆转,农村户口含金量持续上升,城镇户籍吸引力相对降低,加之受非农就业不充分㊁城市住房成本高㊁日常生活压力大㊁ 离土不离乡 传统思想等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落户意愿不高,山东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3个百分点;人才入乡通道还需拓宽,农村中青年多数进城务工,乡村致富带头能人年龄普遍偏大,乡村人才洼地现象相对突出㊂资金投入方面,乡村金融资源缺口相对较大,金融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不够,存在农村抵押物缺乏㊁涉农信贷风险大等难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贷款审核难度大㊂农村产权方面,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部分闲置,废弃宅基地存量较大,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规模小㊁分布散,土地收储投资回收周期长,国有平台公司参与意愿不高㊂三、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山东城乡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㊁重要指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以工补农㊁以城带乡,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以完善产权制度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㊁公共服务均等共享㊁体制机制改革配套综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㊁城乡互补㊁全面融合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有机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㊂(一)建立城乡融合的规划管理体系发挥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㊂一是推进 多规融合 ㊂按照 多规融合 要求,科学编制实施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㊁城乡发展规划㊁生态保护规划㊁设施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融合;在镇级层面将土地利用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推进镇域产业发展㊁城镇建设㊁土地利用㊁生态保护等的有机统一;综㊃33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1号(城乡建设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1号(城乡建设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1号(城乡建设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0.10.20•【文号】•【施行日期】2020.10.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91号(城乡建设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张劲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城市更新要兼顾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倡城市修补,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结合。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一、相关工作情况(一)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抓手,探索城市工作统筹协调新机制。

2015年以来,我部组织三亚、福州等58个城市开展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印发指导文件,推动修复山体水系绿地,修补功能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并探索创新“城市双修”的推进方式、工作机制、管理模式。

在推进过程中,58个试点城市有56个成立以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展改革、住房和建乡建设、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交通、环保、农林、水利等部门协同推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高效工作格局。

部分试点城市所在省还成立了省级专项领导机构,制定省级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各部门推动工作。

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开展“城市双修”项目9789项,投资1.5万亿元,试点城市面貌实现了从“乱”到“治”的重大转变。

(二)以老厂区老厂房改造为切入点,探索城市产业转型新路径。

推进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思考

推进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思考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12期推进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思考■张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心议题,为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下简称《行动方案》)。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专项化、系统化、目标化的有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实现新时代下城乡统筹发展、“三生”协同发展,“三农”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江浙沪地区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城市间、城乡间发展差距相对较小,乡镇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均有较高水平,“三农”的整体状况也有着区域性特点。

长三角地区何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破现实瓶颈、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和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通过有效手段治标治本、站在现有水平上探寻更高台阶和提升更优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传统”乡村占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除“非传统”乡村(如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江阴华士镇华西村等),绝大部分乡村仍属于“传统”乡村,以农业为支柱性产业,以本籍农民为主要群体,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生产关系,以村民自治为主要管理模式。

二是各地区乡村人居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农村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基础水平、政府投入、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影响等因素存在差异,农村发展水平、人居状况也呈现不同态势。

以苏州地区为例,如苏州吴中区三山岛村、虎丘区树山村、相城区莲花岛村等自然条件优越,“特色农产品+农文旅”成为支柱性产业,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村民共建共享的参与度较高,生产生活生态等人居状况已处于较优的水平。

但是常熟市谭荡村、张家港交通村、虎丘区浒墅关路东三村等自然优势相对欠缺,农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较弱,农村空心化程度较高,人居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024最新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含答案)

2024最新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含答案)

2024最新社区后备干部考试参考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农时谚语“芒种芒种,忙收忙种”中的“芒种”在()。

A.5月下旬B.6月上旬C.6月下旬D.7月上旬2.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修养中,摆在第一位的是()A.决断魄力B.创新精神C.科学素养D.民主作风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承包经营B.租赁经营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股份制经营4.下列文种中,可以用于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的是()。

A.决定B.公报C.公告D.命令5.依照我国土地承包法,关于承包期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B.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C.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D.耕地、林地、草地的承包期均为30年6.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下列不属于基层政权的是()。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县人民政府7.目前国际上统一用来度量一国或某一地区整体实力的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综合国力D.科技实力8.当前,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

A.农民增收缓慢B.资金不足C.技术水平低D.承包地分散9.某村村民小组组长甲将代收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款等共计1万元据为己有,然后称这些款项被盗,甲的行为()。

A.构成贪污罪B.构成职务侵占罪C.构成诈骗罪D.不构成犯罪10.某公司在国外建立了一个制造厂及配送中心。

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中的()。

A.劳务全球化B.资本全球化C.贸易全球化D.生产全球化11.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

A.实行股份合作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混合经济D.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12.领导实力的评价依据是()A.自我鉴定B.群众看法C.上级看法D.客观效果13.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党建引领,打造和谐城乡

党建引领,打造和谐城乡

专题Special IssueParty Building Guarantees Harmoniou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党建引领 打造和谐城乡文/ 马宗国 张国颖 张俊峰 曹青党建强则事业兴。

近年来,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和全委中心工作,严格落实党的各项制度,全面深化党的各项建设,努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好抓党建促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全市城乡建设工作“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如今,在济南,红色动能辐射到城乡建设的每个角落,奏响了党建引领城乡建设的雄浑乐章。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党委书记、主任蒋向波讲党课。

Jiang Xiangbo,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Jina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ommission and Director ofthe Commission, gives a Party lecture.党建引领,夯基固本济南市城乡建设委通过多种措施,抓好党建工作,为全市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落实党的制度、规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加强委系统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管理监督和纪律执行等方式,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推进委党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委系统全体党员争做合格党员;从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党委领导、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商共治实践与经验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商共治实践与经验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商共治实践与经验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概述 (5)2.1 改造背景与发展历程 (6)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7)三、协商共治的理论基础 (8)3.1 协商共治的概念与内涵 (10)3.2 协商共治的理论依据 (10)3.3 协商共治的模式与分类 (12)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商共治实践 (13)4.1 协商共治的主体与角色 (14)4.2 协商共治的流程与机制 (15)4.3 协商共治的典型案例分析 (16)4.4 协商共治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17)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协商共治的经验总结 (19)5.1 经验总结的重要性与原则 (20)5.2 典型经验分享与剖析 (21)5.3 经验推广与应用的路径与策略 (22)六、结论与展望 (24)6.1 研究结论概述 (25)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6)6.3 对政策与实践的启示 (28)一、内容概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关乎千家万户的居住体验和生活品质。

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确保改造效果持久有效,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协商共治理念逐渐被引入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构建政府、居民、社会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总结提炼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协商共治的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协商共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协商共治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和成效。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剖析了协商共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不高、协商机制不完善、资金筹措困难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章对协商共治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协商共治将成为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试卷类型:S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调研检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建议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选出来。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1.45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在广大农村,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探索,从镰刀、锄头的人工耕耘劳作到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从人民公社社员到新型职业农民……如今,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故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乡村振兴取得胜利,改革开放已经完成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企业办税像“点菜”一样方便,点击智能系统屏暮便可逐项填写;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不打烊”,群众的办事体验不断优化……对此,以下同学展开讨论,其中你赞同的是( )①小东:城市越来越“聪明”,生活越来越便捷②小华:创新改变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③小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更好满足④小乐:政府部门机构得到优化,彰显为民情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22个省份的1500多个专利权人参与试点,筛选出3.5万件有市场化前景、易于推广实施的专利试点开放许可,匹配推送至7.6万家中小企业,达成许可近8000项。

我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利“存量”变为创新“增量”。

上述举措( )①为科技成果转穆、转化搭建了平台②是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关键③有利于调动相关主体进行专利研发的积极性④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有力支撑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课堂上,小秦在新闻播报环节展示了下图内容。

小秦播报的主题应该是( )◆十年来,全国政协收到提案58000多件,一大批意见建议被采纳。

◆近两年,某村大大小小的事都离不开村民参与,而“村民议事厅”也成了解决村民烦心事的主渠道,成为干部跟村民的“连心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