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展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肝性脑病

(完整word版)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定义:肝性脑病是严重的肝病惹起的、以代谢杂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病因及诱因; 1、惹起肝性脑病的最常有原由是各样种类的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的肝硬化。

部分肝性脑病可由门体分流术惹起。

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急性或迸发性肝衰竭阶段。

2、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显然的诱因,常有的有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大批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使用催眠冷静药和麻醉药、便秘、感染、尿毒症、低血糖、外科手术等。

发病体制:1. 氨中毒学说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之一,肠道细菌的尿素酶和氨基酸氧化酶能作用于含氮物质而产生氨,正常人每日从胃肠道汲取氨 4 克,肾脏和骨骼肌也产生氨。

在脑组织中大批氨与α-酮戊二酸联合成谷氨酸时,致使三羟酸循环阻碍,严重影响细胞代谢和能量根源。

影响氨中毒的要素也好多,如①血pH.NH3和 NH4+的互相转变受 pH的影响, NH3较易经过血脑屏障而惹起氨中毒,凡能惹起碱中毒的要素均能增添氨的毒性。

氨能刺激呼吸中枢,故肝性脑病常有过分通气及呼吸性碱中毒,加重血氨增高。

②血容量过低。

③缺氧。

④感染等均能增添氨的毒性。

血氨增高在发病机理中十分重要,临床治疗也常收到必定成效,但血氨增高与昏倒程度可不平行,有的病例血氨其实不增高,说明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独一病因。

2.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共同毒性作用。

甲基硫醇是蛋氨酸在肠道内被细菌代谢的产物,甲基硫醇及其转变的二甲基亚砜均可惹起昏倒。

肝臭可能是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挥发的气味。

严重肝病血中甲基硫醇浓度增高,伴肝性脑病者增高更显然。

短链脂肪酸(主要指戊酸、已酸和酸楚)在肝性脑病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显然增加。

在动物实验中,独自使用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中的任何一种,如剂量较小,进入大脑浓度较低,不足以引起肝性脑病;若联合使用即便剂量不变,也能引脑病症状。

为此有人提出三者共同作用,可能在发病机理中据有重要地位。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

肝性脑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性脑病应该吃什么药。

*肝性脑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由于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异常复杂,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祛除诱因、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降低血氨、纠正氨基酸比例失调、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

1.祛除诱因许多因素可促发或加剧肝性脑病,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

对能找到诱发因素者,力争及早祛除和防治诱因:(1)预防并及时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办法是降低门静脉高压或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参见《门静脉高压症》),并及时清除胃肠道积血。

(2)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如肠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坠积性肺炎、褥疮感染及败血症等,常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应及时合理地给予抗感染治疗。

(3)防治便秘可给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导、番泻叶、大黄、山梨醇、硫酸镁等酌情口服,也可给予甘油/氯化钠(开塞露)塞肛,必要时给予清洁灌肠。

(4)预防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慎用镇静药,禁用含硫、含氨药物,严禁大量放腹水,减少手术、创伤及利尿过多等,祛除医源性因素。

2.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饮食及营养:每天给予5022.6~6696.8kJ(1200~1600千卡)热量,1500~2000ml液体量,可通过饮食、胃管给予,也可静脉补充,以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所需,对维持正氮平衡极为重要。

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旨在减少氨等其他毒性代谢产物的来源。

昏迷期应禁用蛋白。

主要通过给予葡萄糖、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新鲜血及少量脂肪等维持。

患者苏醒后即应逐渐恢复蛋白质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每天20g蛋白质,以后逐步增加蛋白质至每天40~60g。

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辅以乳制品。

肝性脑病诊治进展

肝性脑病诊治进展

出血情况(平均动脉压 80.0±10.3 VS 81.5±9.6mmHg)、血红蛋白浓度(8.1±1.6 VS 8.6±1.9 g/dL)、出血后距内镜治疗的时 间(6.5±2.5 VS 7.0±2.9 小时)、食管源性 出血的比例(93% VS 88%)、肝性脑病的发生 率(L 组 5/27 VS R 组 4/26)和死亡率(L 组 3/27 VS R 组 3/26)都相似。
肝性脑病血氨一定升高吗? 肝性脑病发作一定要限制蛋白摄入吗? 肝性脑病可以使用白蛋白吗?




1.寻找及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基础 [2c,A]。 2.肝性脑病1级和2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 104.6~146.4 kJ·kg-1·d-1。蛋白质起始摄入量为0.5 g·kg1·d-1,之后逐渐增加至1.0~1.5 g·kg-1·d-1。肝性脑病3级和 4级患者,推荐非蛋白质能量摄入量为104.6~146.kg-1·d-1。 蛋白质摄入量为0.5~1.2g·kg-1·d-1 [1a,B]。 3.乳果糖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药物。可 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存活率。其常用剂量是 每次口服15~30 mL,2~3次/d,以每天产生2~3次pH<6的 软便为宜。当无法口服时。可保留灌肠给药[ 1a,A]。 4.拉克替醇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性脑病,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疗效与乳果糖相当。推荐的初始剂量为0.6 g/kg, 分3次于就餐时服用。以每日排软便2次为标准来增减本药的 服用剂量 [ 1a,A]。
中国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欧洲肝病肠外营养指南 2010
2009
2009
AASLD资料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 2013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

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

参考内容二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为了提高对 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本 篇文章将介绍该共识的关键知识点和临床应用。
疾病概述脑小血管病是指累及脑部小血管的病变,这些小血管直径通常小于 100微米。据估计,全球有数百万人在遭受这种疾病的困扰。脑小血管病的主要 症状包括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情感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 影响。
2、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在肝性脑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头颅CT、MRI 和功能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 死、脑出血等;功能影像学检查可以揭示脑功能的变化情况。
3、病理学诊断: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医生可能需要通过病理学诊断来确诊。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肝活检和脑活检。肝活检可以揭示肝脏的病变情况;脑活检 可以了解脑组织的病理变化。
一、一般性共识
肝性脑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功能失调,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氨基酸失衡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认 知障碍、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在诊治肝性脑病时,需患者的病史、体检、肝 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二、诊断共识
1、实验室诊断:肝性脑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血氨检测、肝功能检查和 神经递质检查。血氨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氨的代谢情况;肝功能检查 可以反映肝脏损伤程度;神经递质检查可以揭示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
治疗及预防
治疗脑小血管病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心理干预和生 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控制血糖和降低血脂 等。认知训练可帮助改善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症状。心理干预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 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预防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整理)肝性脑病完整版解析

(最新整理)肝性脑病完整版解析
炎性水平标志物增加:IL-1、IL-6等,可影响血脑屏障 的完整性。 低钠血症: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可出现脑水肿
Page 14
(四)临床表现
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紊乱 性格改变、智力下降、行为失常、意识障碍等
运动及反射异常 扑翼样震颤、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临床分期共分为__期 扑翼样震颤(flapping tremor或 asterixis),亦称肝震颤
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 eg:利福昔明(400mg/次,Q8口服)甲硝唑
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②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L-鸟氨酸-L-门冬氨酸 鸟氨酸-α-酮戊二酸
Page 26
调节神经递质
①GABA/BZ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②减少或拮抗假性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
Page 5
(二)诱因及病因
病因 肝硬化(最常见为_?) 重症肝炎 爆发性肝衰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严重胆道感染 原发性肝癌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 功能衰竭,尤其是肝硬化 等终末期肝脏疾病是主要 原因
Page 6
(二)诱因及病因
诱因 消化道出血 感染(SBP、尿路感染、肺
部感染) 大量排钾性利尿剂 放腹水 高蛋白饮食(低蛋白?) 催眠镇静药 麻醉药、便秘、 外科手术、尿毒症
正常,表现不明显 2期:昏迷前期
嗜睡、行为异常、言语不清、书写、定向力障碍 病理反射+,扑翼样震颤、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 3期:昏睡期 昏睡、但可唤醒,神志不清或幻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 进、脑电图异常。 4期:昏迷期 昏迷、不可唤醒。 浅昏迷:腱反射、肌张力亢进 深昏迷: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脑电图异常明显。
6低血糖 葡萄糖是大脑产生能量的重要燃料,低血糖时能量减少,脑内去氨 活动停滞,氨的毒性增加 。(注意低血糖)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dit ba e.I s o e o he c m mo o p iai n nd t a e fde t fs v r paii.To i v tg t te paho en ss a d sur nc ti n f t o n c m lc to s a he c us s o ah o e e e he tts n esi ae h t g e i n
细胞 成分 的交流 , 急性肝 衰竭 外 , 硬 化患者 也 可 除 肝
19 维 也 纳第 1 届 消 化病 学 大会 成 立 工作 98年 1 小组进 行 总 结研 究 , 据 H 根 E病 因的不 同 , 其分 为 将 3种类 型: A型 , 急性肝衰 竭相关 的 H B型, 体 旁 E; 门一
【 s a t H p t ne hlpty( E i tefn t nl iub nesn rm f e t l evu s m ae nm t o c Abt c】 e acecp aoa r i h H )sh c oa ds rac ydo eo nr ro s yt b sdo e b l u i t c an s e a i
肝 性 脑 病 ( e a ce cp a p ty H 是 由急 、 h p t n eh l ah E) i o
与H E相 关 的研 究进 展 主要 有 以下几 个 方 面。
慢 性 肝 衰 竭 或 各 种 门一 分 流 引起 的 , 体 以代 谢 紊 乱 为 基础 的 中枢 神 经 系统 功 能 失调 综 合 征 , 严 重 肝 是
e ry d a n ss o l c n r u e t t ci i a ig o i a d t a me t a l ig o i fHE wi o t b t o i l c ld a n ss n r t n . l i s n e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
位体征)
3、昏迷患者鉴别诊断思路 (1)根据有无病理征对昏迷病人初步鉴别 •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锥体束征阳性:脑出血、脑水肿、脑栓塞、脑 肿瘤等。 •脑膜刺激征阳性
•伴发热-流脑、结脑、乙脑等 •不伴发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有基础疾病者: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甲状腺危 象、低血糖昏迷、甲减等
A-脑动脉瘤; E-精神、神经病
I-传染病;
O-中毒
U-尿毒症
低-低血糖,低-低血钾、氯,糖-糖尿病
肝-肝性脑病,暑-中暑
2、昏迷患者接诊要点 (1)问诊要点 •起病的缓急 •昏迷的伴发症状 •发病前服药史 •既往病史:有无糖尿病史、慢性肾炎、肺心病
高血压、癫痫病史、有无传染病史 •发病现场和环境
(2)假神经递质学说
•肝功能衰竭时不能分解清除芳香氨基酸的产物芳香胺 •芳香胺进入脑组织,形成鱆胺和苯乙醇胺 •后二者的化学结构与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 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作用很弱 •当假神经递质取代了神经递质,则神经传导发生障碍, 兴奋冲动不能传导到大脑皮质而产生异常抑制,出现意识 障碍和昏迷;当锥体外系基底节通路中的多巴胺被假神经 递质取代后,则乙酰胆碱能占优势,出现扑翼样震颤
(3)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 芳香族氨基酸增多、支链氨基酸
减少,进入脑中的芳香氨基酸增多,成为假神经递质,扰乱中枢 神经功能。
(4)GABA/Bz 受体学说:γ- 氨基丁酸(GABA) 是哺
乳动物大脑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浆GABA 浓度与脑病程度平行。
(5)星形细胞功能异常学说: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星
•病人的年龄也能提供诊断线索 •40岁以下的病例中,药物、癫痫以及脑和脑 膜感染是常见病因 •在40岁以上的病例中,更为常见的病因则是 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分析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分析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分析发表时间:2017-09-21T13:22:08.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许永亮[导读]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被运用于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与工作分析。

河南省宝丰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4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被运用于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与工作分析。

方法:结合县中医院近两年来的肝性脑病治疗病例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结果: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肝性脑病能够得到良好的结果,中医方法有: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中医火罐方法治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结论: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在中医临床上非常普遍,而且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效果特别好,许多患有肝性脑病的患者都通过中医五联疗法治疗得到康复。

经常性地一些肝性脑病的患者出现精神情志方面的一些疾病,导致某些医务工作者误诊为患者患有精神部分的疾病。

关键词:中医治疗;五联疗法;肝性脑病;疾病分析;临床研究【引言】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肝性脑病是一种异常复杂的疾病。

肝性脑病又被称作“肝性昏迷”,肝性脑病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紊乱性疾病,并且肝性脑病主要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在中医临床上的诊断表现症状为:患者思维意识模糊、患者经常出现一种失神的表现症状、患者或者是重度昏迷,有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就目前医疗诊断水平来判断,肝性脑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仍然是国际医疗史上一个大的研究问题,目前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调查中最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有:氨中毒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假性神经递质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或者是患者体内出现的氨基丁酸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这种现象等。

严重的肝性脑病将导致患者出现肝性昏迷的现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患者的肝功能已经衰竭。

一、中医学说对患者肝性脑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的分析通常意义上来讲,患者的肝性脑病的病因无非为:患者感染外邪、患者体内有瘀血、患者体内有痰饮水湿、患者肝气郁节、患者体内肝风内动、患者体虚,以上这几种发病机制互为因果关系。

胃癌肝转移。肝性脑病,治疗方法

胃癌肝转移。肝性脑病,治疗方法

胃癌肝转移。

肝性脑病,治疗方法胃癌肝转移是由原发性胃癌细胞扩散至肝脏而引起的转移性肝癌。

肝性脑病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是肝脏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重要表现。

当胃癌肝转移时,肝脏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在治疗肝性脑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治疗方法1.清除肝毒素由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肝脏无法清除体内过多的氨和其他毒素,导致中毒性脑病的发生。

因此,治疗肝性脑病的首要任务就是清除体内过多的毒素。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清除肠道内的毒素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便秘,肠道内积存的毒素会通过肠壁被吸收到血液中,加重中毒性脑病的症状。

因此,及时清除肠道内的毒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方法有口服轻泻剂、灌肠清肠等。

(2)使用肝保护剂肝保护剂主要针对肝脏细胞和肝脏功能的保护,防止再次受损。

一些抗氧化剂、肝细胞膜稳定剂、胆汁酸药物等,可以减轻肝脏疾病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影响,帮助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减轻肝性脑病的症状。

2.控制脑水肿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脑水肿,应及时控制。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利用利尿剂控制脑水肿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依他尼酸钠等,可以减轻脑部水肿,缓解肝性脑病的症状。

(2)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是控制脑水肿的基本方法之一。

患者应该尽量减少饮水量和进食高盐分的食物。

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

因为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可以促进水的渗透,加重脑水肿的症状。

3.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补充营养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合理,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减轻肝性脑病的症状。

常用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泼尼松、硫唑嘌呤等。

二、注意事项1.饮食注意饮食是肝性脑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患者应该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同时,患者应该限制高蛋白、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酒精和刺激性的食物。

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对肝性脑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的关键。
肝性脑病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 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分类根Biblioteka 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肝性脑病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其中 ,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而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病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代谢性脑病
如低血糖、尿毒症等引起的脑病, 需与肝性脑病相鉴别,可通过病史 、实验室检查和脑电图等进行鉴别 。
中毒性脑病
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 的脑病,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但无严重肝病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04
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01
02
03
调整饮食结构
限制蛋白质摄入,减少氨 的产生。以碳水化合物为 主要能量来源,保持热量 供应。
诊断标准
01
存在肝硬化等严重肝病 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02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 臭、扑翼样震颤等临床 表现。
03
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 氨升高、氨基酸谱异常 等。
04
脑电图检查异常:肝性 脑病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为弥漫性慢波。
鉴别诊断
精神疾病
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也可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但无严重肝
06
肝性脑病的研究和展望
研究现状
发病机制研究
当前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已有较深入的了解,包括氨中 毒、神经递质紊乱、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的参与。
诊断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技术的发展, 肝性脑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MRI、脑电图等技 术的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肝性脑病治疗的新进展

肝性脑病治疗的新进展
DOI:10.3877 /cma.j.issn.2095-2015.2015.02.001 作者单位: 250002 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消化病科 通讯作者: 阎明,Email:ymylh@163.com
并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3] 。 研究发现大脑神经 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可能参与肝 性脑病的发病机制[4] ,而且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源性 苯二氮卓类物质、细菌代谢的产物吲哚及羟吲哚等 均有镇静作用 ,与肝性脑病的抑制状态有关[5] 。 有 证据显示肝脏疾病患者因为宿主防御机制的损伤更 容易感染。 在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合并感染和 /或系 统炎症反应 综 合 征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会加重肝性脑病[6] 。 Albrecht 等[7] 提出了“特洛伊木马” 假说用来解释谷氨酰胺对星 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二、肝性脑病治疗的新进展 在治疗肝性脑病之前,需排除其他非肝脏原因 导致的神经改变。 治疗方法因肝性脑病的急性程度 和严重程度而定。 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是改善肝性 脑病预后的关键,因此在确定为 MHE 时就应积极 治疗。 1.诱因的识别及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少从胃 肠道产生和吸收的含氮复合物。 例如选用合适的抗 生素控制感染,慎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剂,防治便秘及 胃肠道出血,纠正低血容量及电解质紊乱,避免使用 利尿剂。
3 Romero-Gómez M,Jover M,Del Campo JA,et al.Variations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glutaminase ge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cohort study [ J ].Ann Intern Med, 2010, 153(5) :281-288.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分为症状明显型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

本文中,作者就肝性脑病在病因及治疗的应用进展方面作了一个综述。

【关键词】肝性脑病;病因;治疗措施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分为症状明显型肝性脑病和轻微型肝性脑病[2],其病因较复杂。

目前,关于肝性脑病的治疗除了低蛋白饮食,支链氨基酸及乳果糖等传统治疗方法外,还出现了许多如纳络酮联合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抗幽门螺杆菌等现代治疗方法。

本文中,就肝性脑病在病因及治疗的应用进展方面,作者作了一个研究综述。

1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1. 1 高氨血症与肝性脑病血氨浓度升高作为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早已得到广泛关注[3],王良静等[4]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血氨水平、肝性脑病发病的关系,结论人Hp感染是引起肝硬化高氨血症和并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根除Hp有利于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1. 2 炎症反应与肝性脑病严重肝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在高血氨和炎症协同作用下,肝性脑病症状更加明显[5]。

近来研究表明,Ⅲ或Ⅳ度肝性脑病与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与血氨关系不密切[6],进一步证明了炎症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1. 3 神经类固醇与肝性脑病炎症反应激活小神经胶质细胞,使转位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导致线粒体内神经类固醇合成增多,其参与肝性脑病发病的机制可能[7]为:改变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及改变基因表达。

1. 4 氧化及硝基化应激与肝性脑病氨可以诱导氧化应激,有关肝性脑病的原因,人们提出了众多假说,其中Albrecht[8]等就提出了“特洛伊木马”假说用来解释谷氨酰胺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1. 5 锰中毒与肝性脑病锰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谷氨酰胺合成酶、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的重要组成,而80%的锰沉积于星形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内[9]。

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

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

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肝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肝功能失调的患者身上。

该病可导致患者的认知、运动和行为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及时应对肝性脑病的紧急情况,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肝性脑病的起因、症状、诊断方法和应急处理,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肝性脑病的起因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失调导致的代谢异常和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主要起因有:1.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

肝硬化会导致肝细胞受损,造成腹水、肝丙红蛋白增高等症状。

这些症状刺激大脑,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肝性脑病。

2. 营养不良:肝脏是营养物质的储存和代谢中心,当肝功能异常时,会导致身体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

营养不良是促使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消化道出血:肝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失调会导致门脉高压,进而引起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消化道出血造成体内大量血液流失,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4. 感染: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

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和体内毒素的大量释放,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二、肝性脑病的症状肝性脑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障碍等。

具体的症状有:1. 认知障碍:患者常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模糊等表现。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嗜睡、昏迷等严重症状。

2. 运动障碍:患者可出现震颤、肌阵挛、肌肉僵硬等运动障碍。

严重时,患者可能完全丧失行动能力。

3. 行为障碍:患者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激惹、易冲动、烦躁不安等行为异常。

4. 神经肌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手指扑动、张口咬牙、呼吸停止等神经肌肉异常。

三、肝性脑病的诊断方法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症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肝脏疾病、饮酒史、脑部外伤史等。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卢秉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胆疾病专家,对于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肝硬化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受损而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智力减退等。

卢教授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治疗方法以针对肝功能恢复和脑部症状改善为主,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

一、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肝硬化是指慢性肝病的晚期,肝细胞发生了进行性的坏死和纤维化,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而肝性脑病则是肝硬化进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毒素不能正常代谢和排泄,进而在脑部积聚,引起了脑部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激素、利尿剂、酒精等药物也会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1. 针对肝功能的恢复卢教授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肝功能的恢复。

他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脏的情况等,然后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卢教授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中药调理肝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通过西药辅助治疗,如利肝保肝药物等,来增强肝功能,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2. 改善脑部症状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卢教授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脑部症状。

他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作息规律、合理饮食等,以减轻脑部负担。

他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脑部功能锻炼,如阅读、解密游戏、思维训练等,以提高脑部的适应能力。

卢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具一些辅助药物,如镇静剂、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脑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复发在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卢教授也非常重视预防复发。

他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了解肝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会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以降低疾病再次发作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性脑病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展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按西医病因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1]。

中医则认为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腑气不通所致。

HE是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84%。

目前关于此病的治疗除了低蛋白饮食,支链氨基酸及乳果糖等传统治疗方法外,还出现了许多如纳络酮联合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抗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结合等现代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该病治疗应以通腑法泻下浊气,开窍使脑主元神复常为主。

通腑法是通过抑制细菌繁殖,泻下,酸化肠道来减少毒素生成、聚集、吸收达到“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的目的。

根据有关实验用大承气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经过治疗发现部分患者的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比单纯的西医治疗,大承汤剂加味灌肠疗法应用了中医的理论知识,与西医相结合后效果更为显著。

本篇将对以上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总结,报道如下。

传统治疗方法
清除诱因
李德勤研究[2]发现肝性脑病诱因多为感染、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而张九妹等的研究[3]也说明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饮食方面
肝性脑病患者应适当控制蛋白饮食。

武建华等[4]研究表明肝性脑病患者在首日可禁食蛋白质食物,给予葡萄糖保证能量的供给。

不建议连续数日禁食蛋白质,应保持蛋白质摄入量在40g/天以上,随病情好转,神志清醒逐渐增加蛋白质量至每日1.0~1.5g/kg。

使用氨基酸
(1)支链氨基酸。

口服或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此药物主要针对肝性脑病机制中的氨基酸失衡学说,即通过补充相对减少的支链氨基酸,以达到与芳香族氨基酸相平衡的目的。

(2)鸟氨酸—门冬氨酸(雅博司)。

已经有证明显示雅博司可有效降低血氨和减少肝脏受损,从而达到防治肝性脑病的目的。

雅博司主要成分是L-鸟氨酸和L-门冬氨酸两种氨基酸的复合体,其中鸟氨酸作为起始底物,能激活鸟氨酸循环的关键酶,加速尿素合成,从而降低血氨的浓度;天门冬氨酸能够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促进肝细胞能量的生成,间接加速鸟氨酸循环,降低血氨。

(3)精氨酸。

体内产生的氨一般均在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而被解毒,精氨酸作为鸟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以加快鸟氨酸进程,降低血氨。

使用非吸收双糖(乳果糖)
谭志纯的研究[5]表明乳果糖能有效地降低HE患者的血氨水平,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为乳酸和醋
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增加的氢离子可与氨反应生成铵盐,起到解毒,降低血氨的作用;同时乳果糖的分解产物也可刺激结肠蠕动,缓解便秘,从而降低血氨。

使用抗生素
研究[6]表明,抗生素对于肝性脑病有效。

临床上常采用新霉素、利福昔明等抗生素,此类抗生素能够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减少肠道产氨,从而降低血氨。

但应合理应用以避免二重感染。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碱中毒。

此外临床上也可配合采取一些保肝治疗,必要时可进行肝移植手术。

现代治疗方法
纳络酮联合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的BZ含量升高,BZ可增加GABA介导的氯离子内流,使GABA介导的神经抑制作用加强,抑制中枢,导致患者昏迷。

盐酸纳络酮(金尔伦)有明显的防治肝性脑病作用[7]。

可使患者血清中BZ含量明显下降。

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传统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经过试验[8]发现纳洛酮能使患者的血氨降低,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并且有很好的催醒作用,可作为肝性脑病治疗方法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承气汤加味灌肠)
中医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因为腑气不通造成的。

治疗以通腑法泻下浊气,开窍使脑主元神复常[9]。

通腑法[10]是通过抑制细菌繁殖,泻下,酸化肠道来减少毒素生成、聚集、吸收达到“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的目的。

根据有关实验[11]用大承气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经过治疗发现部分患者的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比单纯的西医治疗,大承汤剂加味灌肠疗法应用了中医的理论知识,与西医相结合后效果显著。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有关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的Hp感染率为76.5%,正常受试者为41.8%,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有效降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浓度。

给予基础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患者NH、AL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性脑病患者经过抗Hp治疗可以提高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结语
比较以上三种现代治疗方法。

首先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是通过竞争受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属于西医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应用大承气汤加味灌肠的治疗方法是针对肠道菌群,抑制其分解产氨降低血氨含量从而治疗肝性脑病,是较新型的治疗方法。

第三种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通过
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减少细菌数量,使细菌产氨减少降低血氨浓度,它与第二种方法有相似之处,均以氨中毒学说为理论基础。

展望
如上所述,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有很多,目前认为传统治疗方法如低蛋白饮食、清洁肠道、口服广谱乳果糖、抗生素等仍具重要性,与此同时一些现代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多优势,故传统与现代方法相结合防治肝性脑病将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李德勤.肝性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安徽医学,2010,7(54):839-840.
[3]张九妹,徐秀英,张月英.352例肝性脑病的诱因与预后[J].传染病信息,2007(3):246-247.
[4]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等.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55-57.
[5]谭志纯.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4(12):88-89.
[6]田玲.双糖和抗生素治疗肝性脑病随机对照试验的Cochrane系统评价[D].成都:四川大学,2004.
[7]刘建生,鲍念慈,费正权.纳洛酮治疗肝硬化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新医学杂志,2000,31:589.
[8]李荣,李蓉.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5):8-9.
[9]黄古叶,曾芳.肝性脑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0):841-842.
[10]邢佑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1.
[11]鲍新民,李筠,赵立欣,等.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
文献来源:《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8月第7卷第8期
作者:中国医科大学刘冬,周瑶,果乃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