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沧州市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稿第18课战略大决战胡各庄镇初级中学卢志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一、说学生1、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增加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2、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于战争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教材:1、简介:《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2)、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 基础知识: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政府覆灭。
② 要求学生认识到:1.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2.全中国的解放是无数英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③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4、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的认识。
三、说教法:本课教学采用了情境体验法、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强化,巩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学法: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一方面,指导学生逐渐具备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阅读能力,并填写相应的表格,完成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说课教案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本课的主题是战略大决战,向学生再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第17课学过的内容,解放战争划分几个阶段,起止时间。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开始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战略大决战》,并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
2、告诉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及要求:阅读课文,依据如下题目自学:(1)三大战役前的背景?三大战役是那三大战役?(2)因为三大战役的内容在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等方面具有共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填写,掌握这些内容。
通过列表对比三大战役的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3分
1分
9分
8分
9分
8分
2分
5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
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正确认识渡江战役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背景
2.辽沈战役(1948.9—11意义)
3.淮海战役(1948.11—1949.1意义)
18.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指出三大战役的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我军为什么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观看视频“辽沈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辽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辽沈战役中参战的是哪支解放军?(3).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淮海战役
观看视频“淮海战役”。
指导学生回答:
(1).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谁?(2).淮海战役中参战的是哪几支解放军?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课型
新授课
教法与学法
讲读与自主学习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
回答课件中的问题
观看视频“渡江战役”,然后回答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pptx
二、 说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 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 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 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 教学目的。
说教材——教材分析
《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在解放战争 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最终夺取了战略大 决战在全国的胜利。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 后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解放战 争的伟大胜利,使国民党最终退出中国政治 历史舞台,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学习本课 时,通过情景模拟、电影再现等多种手段, 让学生感受到我人民解放军的英明、勇武及 人民力量的伟大,思考战略大决战在解放战
2、 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②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过程和方法:①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觉运用地图学习历史、陈述历史问 题的能力。
②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一系列战役让学生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 ②通过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得出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结论。 3、 教学重点: (1)列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2)说明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对于三大战役,让学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主动参与,结合地图,分析战略意图, 强调其战果。 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完成。 4、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和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 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平津组:由扮演林彪的同学介绍战役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参战部队、战略 战术、歼敌人数、重要意义。
18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各位展示的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
随着国民党兵力的收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8年9月至1949年4月,国共双方进行了战略大决战。
在对本课内容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以红色之旅——重温峥嵘岁月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参观三个主题展馆,再现了解放战争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接下来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首先,情境导入,播放电影《集结号》的片段,《集结号》以1948年淮海战役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电影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真实震撼的战争场景,将学生带到了历史的时空中,生动自然地切入了本课的教学主题。
接下来,我将以讲解员身份带领学生进入峥嵘岁月主题展馆,展示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讲解1948年国共两党兵力部署情况,设置讨论问题:假如你是解放军最高指挥官,将如何进行战略部署,打击国民党势力?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由此引入辽沈战役。
在讲解辽沈战役时,我将利用动态战术图,演示讲解东北解放军精彩的战略部署。
动态战术图在课堂上的灵活应用,生动的反映了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区的较量。
随后,进入图说历史,出示辽沈战役相关图片,组织学生讲解图片背后的故事,在继续深化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东北人民欢庆解放,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而如今的东北大地已经旧貌换新颜,我将以《今日长春》为主题,图片展示长春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感悟家乡变迁,自然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达到情感的升华。
接下来进入淮海战役展馆,这次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大,歼敌最多,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因此,我采用视频展示,结合动态战术图的形式进行介绍。
在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后,引导学生进入图片展馆,打开尘封的历史,搜寻真实的记忆。
在众多图片资料里,一架手推车格外醒目。
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一起探究。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感受到解放军民心所向,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巨大能量。
第18课__战略大决战(说课)
三、说学法 我主要采取整体感知。把握本课的基 础知识。建构基础知识。深入探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是拓展探 究这种过程进行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友情提示
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 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 经过、作战方针、历史意义方 面解说。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围 锦 打 援
锦 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廊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回顾小结:
解放东北全境 1948.9——1948.11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战 略 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大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辽沈战役
决 战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1949.4 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
1949.4.23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支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蚌埠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张家 口
新保安
(1948.11.29--1949.1.31)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北 平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天 津
塘 沽
一、三大战役
(1948年9月 至 1949年1月)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人教版初中战略大决战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投影仪或电脑等手段,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决战>片段提问:通过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同学们知道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段历史.讲授新课:一、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大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并概述首先发动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
(可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占据延伸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首战辽沈的战略决策已定,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战略呢?战役的结果如何呢)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展示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辽沈战役)虚拟场景一:学生分小组模拟林彪、罗荣恒指挥中心,在多媒体动画战术地图的引导下,指挥辽沈战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讲战役的经过,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过程。
虚拟场景二:辽沈战役结束,指挥中心进行总结。
“指挥”发言: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后方。
过渡:辽沈战役进行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有一个奇迹。
2、淮海战役:大军合力,人民支前。
奠定基础,解放江南材料一: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材料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战略决战说课稿
战略决战说课稿
《战略决战》说课稿
课题:
《战略决战》(北京版《历史》第2 册第17 课)
课标要求: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基于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更是中国人民获得独立与自由的必然选择。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战略决战》是北京版教材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第2 课。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经过谈判桌与战场上的较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
本课再现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恢弘历史画卷。
在民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凯歌声中,诞生了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结合历史地图和文字资料,列表归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郑淑玲一、说教材:1、《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看课件3、说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说教学难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5说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与探究法、情景再现法等6 说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新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分为三大板块: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大显身手。
(一)自主学习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和《渡江战役简表》,遇到困难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
出示课件:《三大战役简表》和《渡江战役简表》在完成表格后,老师分别请四位同学来填表格,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性评价(二)、共同探究:1.辽沈战役:观看《辽沈战役》剪辑片断,同时思考: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总结:课件显示《辽沈战役示意图》,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你会采取何种战术?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老师再课件显示毛泽东的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2、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开始了。
接下来观看《淮海战役》剪辑片断,思考:战术是怎样的?战绩如何?课件显示《淮海战役示意图》,和学生共同分析:面对敌人在淮海地区的兵力分布,我军又该采取何种战术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间突破、肢解敌人)老师再课件显示: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结合P94支前统计表。
讨论: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又合力进行进行平津战役。
接下来请观看《平津战役》剪辑片断,思考:平津战役战术及战绩。
课件显示《平津战役示意图》,和学生共同分析:面对敌人在平津地区的兵力分布,我军又该采取何种战术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战略大决战》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全国的解放,同国民军队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决战。
本课重点介绍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全国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战争的具体经过和战略意义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胜利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敬和崇敬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和胜利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经过。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战役的胜利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讲授法:教师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5.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战役实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1: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情况2、分析说明共产党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概况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教学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国民党军实力占绝对优势。
2、再用多媒体展示1948年秋国共双方实力对比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表格得出:解放军实力大幅度提升,国民党军实力相对削弱,国共两党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国民党政权崩溃。
这节课学习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的两个版块:三大战役定乾坤渡江战役安天下四、学习第一板块:三大战役定乾坤多媒体展示:(1)1948年9月—1949年1月(向学生说明这是国共两党战略大决战时期)(2)三大战役示意图及名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大战役名称及大体位置)〈一〉辽沈战役:1、中共中央为什么把战略首战放在东北?用多媒体展示三个材料,通过学生读材料分析和老师讲解,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
2、让学生说一下作为一个战役应从哪些方面把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让学生按学习战役的方法再读本目内容,把重要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并识记下来。
4、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本目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
5、辽沈战役的战略方针是“关门打狗”其中的“门”指哪里?为什么最先攻打锦州?(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锦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领导及我军高级指挥的英明决策和智慧,也突破了本目的难点)6、老师总结: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重点给学生强调),至此中国的军事形势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一站也震撼了蒋家王朝,过渡到第二目。
过渡: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之际,蒋介石调集重兵云集中原,试图与中共主力决战,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打响。
教学设计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战略大决战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助理作战的情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民政府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时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教学方法:使用图识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三大战役1.关门打狗,决战东北1学生读书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决战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2分析我军和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
3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时间、指挥、参加作战的部队、结果,战略意义。
2.二大军合力战淮海1让学生说出总前委领导人。
2学生讲述淮海战役的经过,分析淮海战役战略意义3了解人民群众支持淮海战役。
3.兵临城下,直取平津学生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叙述平津战役的经过。
学生看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地区。
教师补充线打两头后去中间的原则。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来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学生简单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国民党蒋介石家和平骗局被戳穿的有关情况。
2教师通过挂图,让学生讲解渡江战役的战线,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豪迈壮举。
3让学生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这首诗。
进一步增强感受。
4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存在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对本课作进一步的总结。
《战略大决战》教案详解
文章标题:《战略大决战》教案详解一、引言《战略大决战》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策略类游戏,其具有操作简单、战斗丰富的特点,深受广大游戏玩家的喜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践,把《战略大决战》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就如何以《战略大决战》为例,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游戏教学,并进一步说游戏教学的优点。
二、游戏教学的优点1. 环境逼真大型游戏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可以制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这个虚拟环境中的学习。
相比传统的“干讲课”,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感受,这样有益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认知。
2. 信息交流快速游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身参与到其中,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产生信息互通。
在游戏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反复进退,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新思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让新思考尽早地共享,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激发兴趣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对于某些学科的学习极其的厌烦,但是通过把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学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这样便能够起到物超所值的教学效果。
4. 轻松愉快游戏教学很好地消除了有些学生在学习前固有的焦虑与压力。
他们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去学习,这有助于他们成为更加积极的学习者。
游戏教学的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利用。
三、《战略大决战》教学案例讲解1. 基本介绍《战略大决战》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玩家需要通过制定策略来赢取游戏中的胜利。
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攻击对手,一次战斗会有着多个回合,战斗胜利靠的是能够保持理智,不乱攻乱打,寻找对手的疏漏之处。
2. 游戏流程游戏中的每一回合流程如下:- 等待游戏开始- 每个玩家分配金币- 玩家可以在回合开始前改变他们的阵容- 每个玩家在玩家手中获得一个谜阵- 玩家进行操作- 等待对手进行操作- 进行回合对玩家而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游戏中制定合理的策略。
【初中历史】战略大决战说课PPT课件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顺民意 得民心
民众支持
1.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全歼敌军是在
A碾庄
B双堆集
C
徐州
1948.11-- 刘伯承 1949.1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1948.11-- 林彪 1949.1 罗荣桓 聂荣臻
平津战役
三大战 役基本 奠定解放 上消灭 长江以南 了国民 各省的基 党的主 力,大 础 大加速 了解放 华北全境 战争在 基本解放 全国的 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4)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搜集新中国 成立后授予的“十大元帅”资料。
(板书设计)
(一)三大战役概况表
名称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9-1948.11 指挥员 林彪 罗荣桓 作战部队 东北人民 解放军 华东人民解 放军、中原 人民解放军 华北人民解 放军、东北 人民解放军 影响 解放东 北全境 意义
淮海战役
活动探究 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 原因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历史使命 决心学习毛泽东等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夺 社会责任 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保护了 意 识 许多文物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2、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 读、议、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教 学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依据 1、初二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具有 强烈的参与热情,但注意力有限 ,且热 情很难持久。 2、本课的特点:内容少,涉及的战 争策略较多。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一、说教材:1、简介:《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的分析:(1)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2)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和历史现象。
(3)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覆灭,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大决战。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三大战役战争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学史的能力;结合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渡江战役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与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3、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教学难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人民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标志事件是什么?转战陕北;第二阶段——战略进攻阶段,标志事件是什么?挺进大别山。
《战略大决战》教案(精选3篇)
《战略大决战》教案(精选3篇)《战略大决战》篇1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国民政府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教法、学法】:【新课导入】:【自学指导】一、三大战役1、阅读课文了解战略决战前的背景。
2、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起止时间、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指挥及各自的意义。
3、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二、渡江战役1、时间:2、作用: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思维拓展】课本110页,活动与探究【当堂训练】同步训练【学(教)后心得】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20课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学习难点】:国民政府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自学指导】一、三大战役1、阅读课文了解战略决战前的背景。
2、列举三大战役的名称、起止时间、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指挥及各自的意义。
3、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二、渡江战役1、时间:2、作用: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课堂记录课堂记录【思维拓展】【当堂训练】同步训练【学有所得】《战略大决战》教案篇2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一、说学生
1、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更愿意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2、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于战争是比较陌生和遥远的,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教材:
1、《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冀人版第一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第三课,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2)、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②要求学生认识到:1.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2.全中国的解放是无数英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③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4、教学难点: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的认识。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采用了材料分析法、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强化,巩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一方面,指导学生逐渐具备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阅读能力,并填写相应的表格,完成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
这样天长日久的训练,学生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课,第二课时为新授探讨课
第一课时——预习课
15分钟阅读课本并根据“基础知识记忆”部分内容进行勾画,把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在“预习疑问”部分。
下课上交作为老师二次备课的依据。
1分钟阅读学案上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14分钟时间背诵学案“基础知识记忆”部分内容,由小组学习组长检查并记录,
10分钟做练习册相关习题
5分钟对答案,讲解疑难。
第二课时——新授探讨课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材料,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从而导入新课战略大决战。
二、活动与探究
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大战役地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在预习基础上简述三大战役概况,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三大战役的基础知识。
(这里可以放开让学生去总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析三大战役,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红体字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写在学案上)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没有先发动平津战役,反而舍近求远发动淮海战役,这又是为什么呢?(参考第一题里的地图,老师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联想能力)最后进行的是平津战役,而且最后北平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分析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放北平的原因。
(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通过黑体字提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写在学案上,并通过学案后面的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更多情况。
)通过一道数学计算题,总结三大战役的影响。
(47万+55万+52万)
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拓展提高)
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实力处于绝对劣势,但在战略决战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呢?(多媒体出示材料,小组讨论,提示:战术,士兵,民心,国民党统治)四、板书总结
笑脸的样子预示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