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一例一练】(2020·宁夏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
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 ( D )
A.炭黑用于制墨
B.氦气用于充气球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方法点拨】根据物质用途判断物质性质类型的方法 第一步 判断物质的用途是通过物质的哪个性质实现的,如铜丝制作导线是利 用铜的导电性。 第二步 判断该性质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由此来确定属于物理性质还 是化学性质。如铜的导电性不需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即属于物理性质。
连接类型
操作方法
把玻璃管插入 带孔橡胶塞
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对准橡 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插

连接玻璃管和 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
胶皮管
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在容器口塞橡 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
胶塞
器口
示意图
4.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既___不__聚__成__水___滴__也不 ___成___股__流__下___。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 可用手揉眼睛
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立即进行清洗,包扎伤口
【微提醒】 正确闻气体的方法 打开瓶塞,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
【微提醒】 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则药品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的示数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概念
确定 方法
性质 内容
判断 依据
化学性质 物质在__化__学__变___化____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___就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
【拓展思考2】 用托盘天平称量9.5 g药品,左盘放砝码(1 g以下用游码),右盘放 药品,则实际药品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托盘天平“左物右码”颠倒后,所称药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读 数,则药品实际的质量为9.0 g-0.5 g=8.5 g。
(4)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化学
一、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 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 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 【例1】 (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加热仪器:可酒直精接度加热仪器:试管 、蒸发皿、
反应容器

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

锥形瓶、烧瓶等
化学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 用来称量固体质量 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
常用仪器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等
化学
考点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物质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
概念
性质
来的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 化学变化 可知
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 沸点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
内容 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 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
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 、 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3.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走进化 学世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 验探究
➢ 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加热 ➢ 实验仪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 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 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质__软__,无气味,__难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__小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外__焰___、 _内__焰__和_焰__心__,其中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蜡__烛__蒸__气__凝__成__的__小__颗__粒___。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没__有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颜__色___变化、放 出__气__体__、生成_沉__淀___等; ②常伴随__能__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超详细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与联系①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变化常见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吸热产生沉淀,有气泡等。

注意:现象仅用于理解,具体区分用判断依据。

③常见物理变化:玻璃破碎,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状态(固液气),形状改变。

常见化学变化:食物质烂、酿酒/醋、金属生锈,动植物呼吸,烧制陶瓷,物质燃烧,冶炼金属。

④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密度,硬度,质量,颜色,气味、熔点,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2.化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

e.g.:可燃性,助燃性(支持燃烧),酸碱性,届蚀性,毒性,稳定性3.性质变化区分变化:对过程的描述,常用“生成”“得到”等词。

性质:固有的属性,常用“能”“可以”等词。

三、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O2燃烧更旺,CO2直立即熄灭②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O2 无明显现象,CO2变浑浊③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O2重新燃烧, CO2立即熄灭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1.点燃前就是我们肉眼见到的正常状态。

2.点燃时①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②木条横穿三层火焰.现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黑结论:外烧温度最高③产物的检验(1)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燃烧产生水(H20)(2)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结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3)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3.熄灭①熄灭有白烟(→点燃→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二、呼出气体和空气成分1.收集呼出气体:排水法①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盖好毛玻璃片,集满后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取出2.比较成分的含量①O2: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现象:空气中燃烧时间比呼出气体中更长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②CO2: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只有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浓度)比空气中高③水蒸气(H20):向玻璃片上哈气现象:有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高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用手拿,不要近闻,不能品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知识点: 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 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 气味、硬度、 密度、熔沸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燃烧时 观察:蜡烛燃 烧时发生的变 化及现象
熄灭后
观察:蜡烛熄 灭后的现象及 生成物的特性
知识点: 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
石蜡是白色圆柱状固体,有淡淡的气味,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 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上 层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横放在火焰中的火 柴,外焰部分碳化变黑,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 出现,罩在火焰上方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变混浊。 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能用火柴点燃白烟,并将蜡烛引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
学习内容导览
01 单元知识结构 02 重点知识梳理 03 典例
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重点知识梳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吸热、放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质的外形、状态改变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
外焰温度_最_高__
重点知识梳理
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
①安全原则:
②节约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试剂, 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 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
口闻试剂(特别是气 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
体)的气味,不得尝 任何试剂的味道。
按最少量(1~2mL)取 用,固体只需铺满试管
底部。
③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试剂既不能
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 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 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内。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认识化学
1.化学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贡献:
①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实验室药品取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
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
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操作:点燃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方法总结: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


分别伸入
燃着的小木条
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
澄清石灰水,振荡
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5.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 口逸出。
知识点三
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 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 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 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 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 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② “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 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 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 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三)称量器- -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注意点:(1)先调 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 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 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 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 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 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B 7.某同学加热2~3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④往试管里加2~
3mL蒸馏水;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A.①④
③②⑤
B.④⑤③①②C.①③④②⑤
D.④③⑤①②
D 8.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2)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3)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固成的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被引燃。

说明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

2.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的量增多(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和水蒸气的量增多(用哈气的方式检验)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中氮气仍然是最多的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液体多,读数小;俯视液体少,读数大。

使用量筒时一定同时需要胶头滴管,液体快到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垂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不能平放或倒放。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化学中托盘天平通常是用来称取指定质量的药品,归零调平后,先放砝码拨游码,后放物品。

(跟物理中称物品质量顺序相反,若指针左偏,说明药品多了,要取出一些药品;若指针右偏,说明药品少了,继续加药品)(4)加热器皿--酒精灯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如果酒精灯失火,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夹持器--试管夹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6)关于精确度:托盘天平 0.1g 量筒0.1 mL 温度计0.1摄氏度4.常见的易错操作: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b、不能吹灭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外一只酒精灯c、使用量筒时,视线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d、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e、用过的药匙用纸擦净,不能洗;用过的滴管立即清洗,滴瓶配有的滴管不能清洗;用过的试管洗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菥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D.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5.下列变化及性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大小、粗细、形状、状态(即物态变化)。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特点: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

现象: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的出现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上述现象却未必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暖气放热、水沸腾的时候有气体产生等就不是化学变化,要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本的依据还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所有的燃烧、腐烂、生锈都是化学变化。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物理变化可以独立发生,但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测定:物理性质的测定往往是通过感官感知或者仪器测定。

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

测定: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

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举例:木炭、煤等能用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化)水能流动,是因为它是液态(物);冰是固态,所以不具备流动性。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指的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性,它决定着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是变化的内因。

一般用“会”“能”“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例如:木炭能燃烧、食盐易溶于水。

“变化”指的是一个运动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具有轻微气味,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

点燃:火焰由内而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

(用一火柴梗伸进火焰约1s后取出,与外焰接触部分炭化程度最高)结论:外焰温度最高熄灭:烛心冒出一缕白烟(用燃着的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实验: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收集: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检验氧气:(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伸入燃着木条,空气中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检验水蒸气:(向两块干燥的玻璃片中的一块呼气,呼气的一块产生水雾)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药品取用规则一、三不规则: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触)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闻)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尝)二、节约原则:1、取用药品严格按照规定量2、没有说明用量的,按最少量取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知识回顾: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______和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__________的提出,使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变化时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探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把一根火柴梗横放通过蜡烛的三层火焰,约1s后发现火柴梗与_______接触的部位最先碳化,说明蜡烛________温度最高。

(2)探究生成物: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______________振荡,发现_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

9、药品的取用:(1)取用规则:①“三不”:不能____________直接接触药品;不能______ ______闻药品的气味;不能_______药品的味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 走进化学世界
10.指出图 1-5 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图 1-5
A. 移走蒸发皿:____烫_伤__(t_à_n_gs_h_ā_n_g)_手__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闻气体药品的气味:___易__导__致__(d_ǎ_o_zh_ì_)中__毒___________________。 C.量取 9.5 mL 液体:_____出__现__较__大__误__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向试管中加固体锌粒:___易__打_破__试__管__底__部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叙述的是氨气的
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化学性质
3.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燃烧匙 C.蒸发皿
B.试管 D.量筒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B ) (B ) (D )
第一(dìyī)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图 1-3
5.日常生活中,下列区分各种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食盐和蔗糖——尝味道 B.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C.蒸馏水和自来水——看颜色 D.铁片和铜片——看颜色
3.药品取用 (1)取用块状固体用_镊__子__(n_iè,zi取) 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要用__药__匙____ 或_纸__槽___。称量一定量固体药品一般用天平,称量时,左盘放__药_品__(_yà_o_p,ǐn)右盘 放_砝__码____,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_玻__璃_器__皿____中称量。 (2)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 管。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__液__面_最__低__处___ 保持水平;若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则读出数值比实际体积_偏__大____,若仰 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则读出数值比实际体积__偏__小___。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药品时,应将滴管__垂_直___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工业制氧、钢铁生锈B. 石蜡熔化、水分蒸发C. 粮食酿酒、食物腐败D. 汽油挥发、海水晒盐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4.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 亿~5 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概念。

下列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B.可降解塑料的开发C.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D.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6、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D、尝药品的味道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里,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6.5 克,如果按正确的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6 克B.15.5 克C.14.5 克D.13.5 克8.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铁和铜的描述:①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②铁较硬,铜较软;③铁的导电性没有铜强;④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其中描述化学性质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9、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镁条是银白色的B、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生成白色固体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筒放平稳,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35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2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等于10mLB. 大于10mlC. 小于10mLD. 无法判断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12.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 mL量筒量取7.5mL水B.用20g氯化钠和100g水配制120g氯化钠溶液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3 g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13.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棉花的生长过程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B.加热试管里的药品时,要先使试管预热C.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D.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15、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 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 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 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 “难”、“易”、“不易”、“会”、 “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语。
的1/3;
防止试管夹松
以防烫手
开试管滑落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不可用
手拿持试管。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 的外焰固定加热;
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 质区别是什么?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 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 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练习1】
请判断下列变化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 变化?为什么? (1)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 ;(2)电灯发光 物理变化 ; (3)酿造酒精 化学变化 ;(4)食物变质 化学变化 ; (5)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 ;(6)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 ; (7)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 ;(8)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 (9)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 ;(10)煤气中毒 化学变化 ;
化学性质有_酒__精__易__燃__烧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 化是____在__灯_芯__处__汽__化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 是__灯__芯_处__燃__烧__。
【练习4】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 化的是( B )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

(2)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正确
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
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注意
量筒的使用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2.量筒底无“0”刻度。 3.不能加热。 4.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3) 少量取液——滴管
滴瓶 滴管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走 进 化 学 世 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 嘴去吹
4,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
应用湿抹布扑盖
想一想下列哪种加热方法是正确的?
小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1) 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2)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四分之一 3)与桌面成约450角 4)手不要拿试管夹的短柄 5)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 6)加热后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 7)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8)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突然接触灯芯 9)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注意:“焰心”和“灯芯”的写法
2、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 则该同学实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 小于8ml ? 注意: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 如:8.4ml、55.3ml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讲义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讲义

结论 蜡烛燃烧产生了___水___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
知识复习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熄灭后
操作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现象
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 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知识复习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概念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硬度、 助燃性、可燃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
常见性质
密度、溶解性、导热性、挥发性等
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
实例
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能在空气中燃烧,
知识复习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 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 → 得出结论
知识复习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点燃前
操作 结论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
操作 现象 结论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知识复习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点燃时
操作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
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___焰__、_内__焰__、_焰__心__。_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最低。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精编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精编版)

第一单元复习—走进化学世界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途径、手段。

2.能明确辨别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

3.熟悉实验室常见的九种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质的变化1)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2)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3.物质的性质区别: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二、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4)结论:①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氢元素;③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程内容讲解: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B.蜡受热熔化C.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D.白糖加热变黑例2.在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可以燃烧B.白糖可溶于水C.生石灰遇水能生成熟石灰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知识点二: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例3. 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例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例5. 如图实验操作中:1.正确的操作是(填字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酸:加碳酸氢钠溶液 用水冲
浓酸、浓碱流到 实验台上

用抹布擦干 用水冲洗
浓碱:加稀醋酸 用抹布擦干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浓酸:大量水冲洗 涂3%~5%的
浓酸、浓碱沾到 皮肤或衣服上
NaHCO3溶液
浓碱:用较多水冲洗
涂稀硼酸溶液
酸液或碱液
溅到眼睛里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典例2】(湛江中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
②节约原则
1 mL~2 mL ,固体取的量为 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____________ 盖满试管底部 。 _____________
③防污染原则 指定容器 放回原瓶 ,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_________ 剩余药品不能_________ 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镊子 夹取块状药品放在_______ 容器口 , ①块状药品:将容器横放,用_____ 慢慢竖起 ,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 再将容器_________ 倾斜 后,把 纸槽 取出,将试管_____ ②粉末状药品:首先用药匙或_____
底部 ,然后将试管_________ 直立起来 。 药品送到试管_____
(3)液体药品的量取。 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细口瓶 手心 紧挨 倾Leabharlann 倒放②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胶头滴管 用清水清洗 伸入容器中
【思考感悟】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或仰视凹液面 的最低处,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4)对物质在变化前、中、后的现象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描述,
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典例3】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
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 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 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 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
外观 现象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 形状发生改变
常伴随有发光、放热、 变色、产生气体、生 成沉淀等现象
本质 区别
变化时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如水蒸发、蜡烛受 如蜡烛燃烧、铁的 生锈等
举例
热熔化等
【思考感悟】有发光、放热等明显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 化吗? 提示:不一定。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
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根据时间段把观察分为三个阶段:变化前、 变化中和变化后。 (1)变化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化学性 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2)变化过程中——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3)变化后——关注对于生成物的描述。 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检验生成物所得的现象等。
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
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
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
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
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 手段。
1.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4)实验探究。
(5)收集与整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2.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
物质的性质。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时,常用“可以”、“会”、 “易”、“具有”等关键词;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 体体现,如“铁丝生锈”、“铁丝易生锈”,其中前者为变 化,后者为性质。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两者的关
决定 反映
系可以表示为:性质
变化。
2.注意事项 (1)不能把现象描述为结论。 现象是物质变化时伴随产生的,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现 象为“生成黑色固体”,不能将现象叙述为实验结论,如“生 成四氧化三铁”。
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注意: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 描述物质性质时,需要注明条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用手 直接接触药品; 不能_____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尝 任何药品的味道。 不得___
提示:可以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俯视时读数偏高,仰视时读数偏低。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45° 1/3
中上部 外焰
灯帽
2/3
3.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玻璃管与橡胶塞和胶皮管。 用水润湿 , 把玻璃管分别插入橡胶塞、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 然后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_______ 压破容器 。 使劲塞进塞子,以免_________
【易错提醒】 1.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 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否需要化学变化
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
【我的收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
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 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
【我的答案】选A。本题考查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烧
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由于浓硫酸具有
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浓硫酸冲洗,A错误;实验药液溅入 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B正确;酒精灯洒出
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C正确;如果
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 5%的NaHCO3溶液冲洗,D正确。
(2)状态变化不包括生成气体或沉淀。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属于物理变化,而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 一般是由于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现象。
【典例1】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容易被误用导致
中毒。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华
为了解亚硝酸钠特从网上查到了如下的资料: A.亚硝酸钠是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
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的熔化和与稀盐酸
反应,描述了变化的过程,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 化学变化,熔化成液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1)B (2)D (3)A (4)C
二、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处理方法 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石蜡 铁 钠 熔点/℃ 50~70 1 535 97.8 沸点/℃ 300~550 2 750 883 燃烧时温度/℃ 约600 约1 800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填“熔点” 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 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
碳酸氢钠溶液
【易错提醒】 1.酸、碱溶液溅到皮肤上或衣服上的处理原则是:先用水洗后 中和; 2.酸、碱溅到眼睛中,切忌用手揉搓防止灼伤面积扩大。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
气泡产生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有_________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稀盐酸 洗去难溶性 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洗去油脂;用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 聚成水滴 ,也不_________ 成股流下 。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
【甄别·判断】 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
提示: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不需要物理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而有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需要在物理变化中表现 出来。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环节 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 (包括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物质的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硬度 、密度、熔点、沸点、 气味 、_____ 颜色 、_____ 状态 、_____ 如物质的_____
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