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

从宅男宅女到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1.宅人现象

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的节奏随之加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可以将很复杂的事在短期内说清楚,与朋友的交流也更多地依赖短信息、QQ等。我们大家都成了“居室侠”。“居室侠”都是环保型宅男,因为他足不出户,所以不必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买单,也不必对全球气候变暖负责。“居室侠”最擅长的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旅行,因为他有互联网。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ogle Reader,把他订阅的全世界的报纸、博客都读一遍。想看电影,就上“土豆”网,连买盗版碟片的钱都省下了。而他的人际交往全仰仗MSN,固定电话都不用装了。

“居室侠”把客厅想象成欧洲;阳台上的巴西木代表了热带雨林;浴室的水龙头一开,就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底下戏水;冰箱里只有速冻饺子,没关系,举起刀叉把饺子想象成带血的上等牛排。

阿昌(网名)这个堂堂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整天蹲在屋里不肯出门,这让老爸老妈很是费解。

三年前阿昌刚毕业,父母四处托关系通门路给他找了份工作,但不到两三个月他就不做了。用阿昌的话说,钞票太少,事情太多,不高兴。自此,他便名正言顺地窝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最近阿昌在网上开了家店,专营计算机硬件产品,收入还可以。最主要的还是来去自由,不影响他“钻研”网络游戏的时间。

我们的宅男就这样足不出户,真可谓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那么宅女的情况又如何呢?

依依(网名)是个白领丽人,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多彩。下班后她会先去超市买菜,再去音像店挑碟,然后直奔家门,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放长假的时候,她甚至可以七天不出门,睡到自然醒,聊到眼发黑。她从不觉得当宅女无聊,按她的话说,有了电脑和网络,有了电视和音响,还有什么理由出门?外面的繁华与她无关。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宅男宅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的预料。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后吃禁果平均年龄未成年篇一

在被调查对象中,初次性行为年龄集中在18岁~23岁。从地域维度来看,来自不同省份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年龄略有不同,其中港澳台地区较早,平均发生在19.24岁,北京、广州等发达区域性行为时间也较早。而山东省、辽宁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则都在22岁之后。从年龄划分,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平均在22.17岁,80后为22.10岁,而90后第一次性行为时间则发生较早,平均是19.78岁,95后则更早,平均在17.71岁。

被调查对象中,本科学历以下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均在21岁之前,而大学本科在读和研究生在读者性行为年龄均比毕业生早,分别为19.76岁和21.34岁。但博士在读生却比博士毕业生略晚,分别为21.65岁和21.27岁。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与年龄呈现负相关,70前人群避孕意识较低,仅20%的人采用避孕措施,85后、90后则在40%左右,而95后却有所下降,有35%的人采取避孕措施,可见较年轻者的避孕意识相对较高。

婚姻:丈夫对婚姻的满意度高于妻子篇二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28岁,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占83.07%。但从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来看,差异却较大:博士和研究生结婚均较晚,都在27岁以后;而大学本科、研究生在读、博士在读学历者则在26岁结婚;初中、小学及其以下、高中学历者结婚相对较早,在23-24岁便都已成家。总体而言,学历程度较低者结婚年龄较早。

关于高中生“宅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高中生“宅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高中生“宅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目录

一、背景介绍 (2)

二﹑“宅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2)

三﹑宅人“宅”方式 (3)

三﹑高中生的“宅”现象 (3)

四、高中生“宅文化”形成的原因 (4)

五、宅现象带来的影响 (6)

六、我们的结论与看法 (6)

附调查问卷: (8)

一、背景介绍

所谓的“宅文化”,并非寄生式的生活方式,而是热衷于居于室内,减少外出的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深,“宅文化”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讨论话题之一。目前来看,“宅文化”涉及的人群主要以16-26岁的青少年,受文化教育程度由高中至大学不等。

我们通过网络资料、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生“宅”现象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作了充分了解,并形成了报告,这将对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宅文化”。

二﹑“宅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

而中国的宅文化是由日本流传来的,在中国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产生了概念上的区别,并由此延伸出纯宅、虚无宅等实为家里蹲的伪宅群体。中国的宅文化起步时间较晚,相较之,消极,极端的成分较少,更多作为一种生活习性而被人们所熟知,大陆“宅文化”的流行与网络游戏,日韩动漫的文化入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宅人又分为两类,男的就称为“宅男”,女的就称为“宅女”。

对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分析

摘要:“宅现象”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中很受关注的现象,而且此现象已经在大学中泛滥开来。大学本应该是一个开拓视野,以寻求到属于最佳生活目标、奋斗理想,为自己的将来事业奠定一个扎实广泛的人际交往,不断为自己将来的成功最好第一步规划的地方。我就此进行调查,希望从中找到有关大学生对宅现象的认识,对宅现象的现象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问题,以帮助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关键词宅表现宅原因课余时间安排电脑用途

一、调查情况

调查时间:6月19日-6月25日调查对象:某某学校在校生

调查方法:网上问卷调查调查人:某某

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79份,回收率79%

二、对宅现象的认识

目前中国所形成的“宅”大部分是类似于NEET的一类,他们一般自称自己卫”死宅”和“宅" 一样对ACG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热爱,但是他们往往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自己一个人沉溺在ACG世界中,对ACG 中的部分超越现实伦理道德的作品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他们往往对那些作品中的主角冠以“人生的赢家”的称号。同时又由于这些原因使他们在社会上往往不如意,需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生活,同时他们又要为自己的爱好付出大量金钱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社会上造成较为不好的影响。

在大学中的现象比较突出,他们不能多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只是一味的沉浸其中。

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宅群体的男女比率分析

分析结果初步显示,调查群体以湛江师范学院在校生为主,调查对象中男生占到了49.37%,女生受调查者共占了50.63%,可谓男女平衡。由此也可初步看出,在我校御宅族中,男生女生所占比例相近,但针对于我校为师范类院校,男女比率为3:7,就此可以确定男生所占比例是较大的,女

“宅男宅女”流行文化研究

“宅男宅女”流行文化研究

“宅男宅女”流行文化研究

作者:金林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5期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厌恶上学或上班,对现实生活逃避,喜欢独处,行为孤僻,依赖网络生活。“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容易让人忽略现实生活,变得自闭、孤僻、不擅社交,甚至被社会边缘化。“宅男宅女”是在大众传媒以数字网络的形式异化人的结果,是个人主义发展的表现,与互联网新媒介技术有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宅男宅女”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同时因“宅男宅女”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关键词:宅男宅女;互联网;大众传媒

一、“宅男宅女”起源与发展

“宅男宅女”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特指是孤僻,不善交际,酷爱动漫的待业青年。“御宅族”有三个基本特质:①迷恋动漫;②有收藏动漫相关产品的癖好;③往往喜欢在家独处里较少参与社交活动。这类人群在日本出现与经济文化紧密相关。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产业赶到了世界的前列。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世界格局从冷战中慢慢走出来,日本的经济也站到了世界第二大的位置上。90年代初是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转折点,日本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平成萧条”,让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发展时间,同时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出口值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超出世界动漫市场的50%以上,并逐渐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此产业发展下日本社会出现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到了90年代,网络时代的来临,促生了新的媒介环境,大众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与“御宅族”类似的人群中来,他们多是性格孤僻、沉迷网络、缺少社交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边缘人群,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是具有孤僻、自由、颓废、个性、缺少责任感、积极、有竞争力等多重形象的混合群体。我国“宅男宅女”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大众传媒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研究“8090”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

研究“8090”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

研究“8090”宅男宅女的生活状态

摘要:“宅男宅女”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他们喜欢络、喜欢一个人做事,不太爱接触人,在爱好和地域分部上有差别,宅男宅女们具有这样的特点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有关,因此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来探索“出宅之道”。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人沟通;作为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作为政府,要增加人们沟通的场所,释压的平台。

关键词:宅男宅女;络;生活方式

“8090”是富有个性的两代,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做事的原则和生活的方式。而现代社会的许多年轻人就将“宅”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宅男宅女现象

“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络名词,许多年轻人对此极度追捧,常常标榜自己是“宅男”或“宅女”,他们经常说的话就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20XX 年3 月,《中国青年报》就御宅族现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4610 人中,有%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御宅族群的存在,%的人预计自己在40 岁之前会成为御宅族。

“御宅”一词来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日本,是敬语,表示“贵府上”,后来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这与日本ACG(Animation动画、Comic 漫画、Game 游戏)产业的发展又密切关系。日本社会学者冈田斗司夫认为“御宅族”是“对主流文化以外的亚文化具有高度关心,并具有高度的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站在文化发展最前线上的急先锋。”[2“] 御宅”一词是20XX 年传入我国的,“宅”在汉语里有“家”的含义,所以“御宅族”从广义上说就是长时间呆在家里,很少接触外界的人,现代的“8090”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大学生中“宅男宅女”现象的分析

数 据显 示 ,有 65% 的被 调 查 者 平 日在 宿 舍 通 常 是 上 网 。 我 们 认 为 ,作 为 大 学 生 ,长 期 缺 乏 与 人 交 往 ,会 导 致 基 本 社 交
其 中 一半 以上 的 同学 用 电脑 看 电影 、上 网 聊 天 还 有 玩 游 戏 。 技 能 的 退 化 。我 们 应 当关 注 社 会 ,关 注 自身 的发 展 ,因 此 我
一 、“宅 男 宅 女”及 其 产 生原 因 (一 )“宅 男 宅 女 ”的 界 定
3.性格 内 向 ,不 善 交 际 一 些 人性 格 内 向 。不 擅 长 与 人 交 际 。或 者 说 他 们 害怕 与
“宅 男 宅 女 ”又 被 称 为 “御 宅 族 ” “御 宅 族 ”这 个 词 出 自 人 交 际 ,总 觉 得 与 人交 流 交 际 是 一 件 很 困难 的事 情 。于 是 在
族 ”,所 以这 个 词 剐 出 现 时 态 度 并 不 友 好 ,有 人 认 为 “宅 男 宅
5.沉迷 网络
女 ”是 孤 僻 、沉 迷 网络 、不 擅 长 社 交 的 社 会 边 缘 人 群 。[2 但 现
根 据调 查 发 现 。许 多 大 学 生 离 开 自 己的 家 来 到 大 学 里 求
(二)“宅 ”现 象的 原 因
实 践 ,或 者 参加 形 形 色 色 的 社 团 活 动 和 校 园 活 动 等 。但 这 些

青少年体质下滑:”宅男”和”宅女”成最大因素

青少年体质下滑:”宅男”和”宅女”成最大因素

随着国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却在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发展呢?

宅男”

和“

宅女”

青少年体质下滑:

近日,网上有消息称,来自东北某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数据引发舆论关注,女子800米纪录40年未被打破,女子100米、男子110米栏纪录也分别保持了38年和36年。无独有偶,前不久的征兵体检中,湖北某市逾55%的年轻人身体不达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逾七成,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健康是“1”,有了“1”,其他的“0”才有意义。能否健康生活,对个人来讲,关乎生命质量和家人幸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当代青少年,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身体素质如此之差,对所面对的一切皆扛不住,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青少年忽视体育锻炼,

导致体质下滑问题日益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

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倒退几十年,踢毽子、推钢圈、跳房子、捉迷藏,等等,这些青少年喜爱的娱乐项目,既锻炼身体,还结交伙伴。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游戏变成“电子鸦片”,孩子们对体育锻炼“不感冒”,甚至敬而远之就不难理解了。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_蒋平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_蒋平

青年现象

Qing Nia n Xia n Xia ng

一、“宅男宅女”现象

“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宅男”。而“宅女”,通常是指那些女动漫迷,但后来定义也变得像“宅男”一样,指“家里蹲着的女生”。最初,“宅男宅女”一般指孤僻、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白领加入其中,“宅”成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很多“80后”的“宅男宅女”们以“宅”为时尚,他们的最常用语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宅男宅女”从最初消极被动的形象转变为自由、个性和关注内在生活品质的积极形象。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与此相关的“宅”经济也迅猛增长。

二、相关的解释及存在的不足

如何来看待这一现象呢?主流的解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80后”群体特征来解释“宅男宅女”现

象。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

受到父辈过多的关心和保护,故而自我中心,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承受压力,社会适应能力差。不愿学习,不愿工作,躲在家中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对外界本能的排斥和冷漠。因此“宅”体现了“80后”因社会化不足而产生社交障碍,心理自闭,是一种社会病态。这种分析框架必须把“宅”和“80后”捆绑在一起才有解释力,但是这种解释的因果链条有着相当的脆弱性,因为“80后”是否存在着社会化不足、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本身是存疑的。事实上任何个体,不唯独“80后”,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特征,而且很多“宅男宅女”是“70后”甚或“60后”。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宅”现象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也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受教育群体,同时作为信息时代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一些信息时代带来的问题和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大学生之中,其中“宅”现象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宅”是近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以“宅男”“宅女”自居,“御宅族”也成为了继“月光族”、“啃老族”等新鲜族群之后的又一特色群体。从近年的媒体和网络的评论和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经过前期的初步了解,在大学生“宅”群体之中,有的厌倦大学课程,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追求,有的沉迷网络,寄托于虚拟世界,这明显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为了深入了解“宅”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宅”群体提供一些温情和改进策略,我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此次调查主要在***学院内部进行,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以下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宅”现象较为普遍

在参与此次调查50名同学中,有26.82%的同学认为宅现象较为普遍,只有2.62%的同学觉得宅现象在高校中并不常见。另外,在本次调查中,7.14%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个

“御宅族”,还有78.57%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有点宅,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在我校,“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同学和校方的关注。

2、对“宅”现象的认识

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

宅男宅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毛琪

第9卷第6期

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un.2012Vol.9No.6

“宅男宅女”的出现与现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宅男宅女”,不能简单地贴上自闭、孤僻、无所事事等标签,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有所成就。但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还是要看到“宅生活”的不健康之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宅生活”方式是社会性退化的表现。因此,研究“宅男宅女”现象,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对于缓解社会隔离和社会冷漠非常必要。

“宅男宅女”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学者针对此现象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主要涉及空间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成果非常丰硕,对我们认识宅男宅女现象,以及它所形成的原因以及了解当代青年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有很大帮助。笔者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多角度观点,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概念及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宅男宅女”,笔者参照相关资料,将其界定为:年龄在15~35岁,休息闲暇时间经常或大部分时间在家上网,对这种生活方式持认同或中立态度的网民。本文中所定义的“宅”,是指在家上网的状态,是依托于网络的宅。

“宅男宅女”们过分的迷恋网络,不理会现实世界的交往活动。就思想性而言,它是消极的、非建设性的,也隐含着对主流社会潮流抵制的倾向,这一倾向在现行体制下对青年与社会的交流以及社会教育的开展都会形成障碍。尽管尚未有学者将“宅男宅女”现象纳入青年亚文化范畴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已经具备一种亚文化的特征。由于这一群体的成员多为青年人,故将其定义为一种青年亚文化。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2014年,中国男女结婚率不断下滑,离婚率却逐步攀升,“男神”、“女神”被妖魔化,“90后”也步入被催婚的行列,传统的婚恋观再次受到新观念的严峻挑战,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

2月10日,国内最大的婚恋交友运营平台世纪佳缘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报告针对中国单身男女的恋爱观、性爱观、生活状态及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男女的婚恋观状况。

本次报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部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苏州、厦门、沈阳等城市举办了20多场单身座谈会进行定性研究,邀请各地单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择偶态度、及择偶经历,同时利用世纪佳缘与中科院心理专家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婚恋智能匹配系统——懂你婚恋智能匹配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参与测试,通过严格的审核,最终共抽取128982个样本进行分析,样本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

90后“伪奔放” 70后“伪保守”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这些都是贴在“90后”身上的标签,谈起90后的爱情,很多人也许会脱口而出“早熟”、“不负责任”,但世纪佳缘调查发现,跟70后、80后相比,90后的爱情观却最为保守,90后的奔放属于“伪奔放”。

在能接受闪婚的群体中,占比最大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称的90后,而是以70后和70前的年龄群体为主,其中70后单身男女接受“闪婚”的比例最大,男女占比分别达到63%和55%,其次是70前占比分别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后,90后同意闪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单身男和18%的单身女能接受“闪婚”。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宅男宅女社会调查报告

课题:

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班级:

2012级市场营销班本

组员:

佘仁红、师蓉、文雯、李晶薇、

濮文亮、王粒休、林明魁

关于海南医学院学生“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也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主流消费人群之一。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受教育群体,同时作为信息时代影响最为普遍的人群,一些信息时代带来的问题和现象,也普遍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其中“宅”现象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

我们经过前期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在大学生“宅"群体之中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这明显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为了深入了解“宅”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宅"群体提供一些影响和改进策略,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此次调查主要在海南医学院进行,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形式,随机在我校主校区9栋宿舍楼中,从中抽取40个寝室(由于各公寓寝室人数有所不同,故女生公寓及四期公寓抽取 30个寝室,从三期公寓抽取10个寝室),并将200份问卷发放到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以下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御宅”一词源于日本,本指一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人.这个词进入中国后,多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

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宅女”。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在许多大学校园,“宅人”一族已发展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的沉迷小说,有的沉迷动漫,有的沉迷网游……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甚至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及生理问题。生活在媒体多元化的时代,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宅居”衍生并快速发展.为此,对大学生的“宅"生活特征进行调查。

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

你宅了没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超过美国,高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互联网等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场势不可挡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态度等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改变。伴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80,90后这一群新型群体,更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他们不再满足自己被拘束在现实的世界,渐渐地他们走向虚拟的网络空间,在那里构建起属于他们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王国。网络正以一种神奇的力量打造出中国的闷居一族,一群高举“自由思想”大旗的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这个词语早已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总结有人给宅男宅女这样的画像:,吹空调,上网上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偷得浮生天天闲,四体不勤均无处,大家对这个词语有不同的见解。成天穿着一件睡衣。甚至有人把宅男宅女当做一个名词解释:痴迷于某件事物,或依赖电脑或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的新新人类。可见大家对宅男宅女都有统一的看法就是懒人一族

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宅男宅女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宅男宅女怎么产生的

1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说到这一点,大家会把矛头指向互联网。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便可以开始宅人生活。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和新浪新闻合作中心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6-9%的人认为互联网对宅男宅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众所周知,自从有了网络不用出门鼠标一点便了解天下事,不用出门通过淘宝等网络购物方式便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与人交谈更方便QQ,MSN更是每个宅男宅女的必备工具。宅男宅女甚至高呼我是顺应历史的潮流,我是时代的先锋。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也谈我国的_宅男宅女_现象_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青年现象

Qing Nia n Xia n Xia ng

一、“宅男宅女”现象

“宅男”一词源自日语“御宅族”,原本指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后来,人们把整天不出门的男生,也称作“宅男”。而“宅女”,通常是指那些女动漫迷,但后来定义也变得像“宅男”一样,指“家里蹲着的女生”。最初,“宅男宅女”一般指孤僻、沉迷网络、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白领加入其中,“宅”成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很多“80后”的“宅男宅女”们以“宅”为时尚,他们的最常用语是:今天你“宅”了吗?爱就“宅”一起!“宅”是一种时尚,“宅”是一种心态,“宅”是一种生活方式。“宅男宅女”从最初消极被动的形象转变为自由、个性和关注内在生活品质的积极形象。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呈与日俱增的态势,与此相关的“宅”经济也迅猛增长。

二、相关的解释及存在的不足

如何来看待这一现象呢?主流的解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80后”群体特征来解释“宅男宅女”现

象。认为“80后”多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

受到父辈过多的关心和保护,故而自我中心,不愿承担责任,不能承受压力,社会适应能力差。不愿学习,不愿工作,躲在家中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对外界本能的排斥和冷漠。因此“宅”体现了“80后”因社会化不足而产生社交障碍,心理自闭,是一种社会病态。这种分析框架必须把“宅”和“80后”捆绑在一起才有解释力,但是这种解释的因果链条有着相当的脆弱性,因为“80后”是否存在着社会化不足、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本身是存疑的。事实上任何个体,不唯独“80后”,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特征,而且很多“宅男宅女”是“70后”甚或“60后”。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社会学等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社会学等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大学生宅现状对其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

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催生了“御宅族”这一新兴的青年群体,“御宅族”一起迅猛扩大的规模引发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典型地表达了当代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近来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出于各种原因加入了这一行列,成为当代典型的“宅男”“宅女”。“宅”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的流行,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与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场引起了众多学者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

关键字:大学生宅男宅女

引言

1.研究背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不乏对“宅男宅女”现象进行研究论述的论文或报告,但一经整理和分析,众多研究论文对此现象的研究论述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1、同类课题的研究对象多界定为社会人员(以白领和自由职业者为主)。在当前中国“宅男宅女”正从以80后为主体向90后为主体的人群中过渡的现实面前,目前的研究论述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前“宅男宅女”的主体——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现状。2、同类课题的研究内容均着重于描述“宅男宅女”们的生活特征和习惯,如沉迷网络、生活日夜颠倒、惧怕社会交往等,缺乏更深层次的原因研究。3、同类课题的研究方向趋向一致。当前同类课题对“宅男宅女”形成的是较为相似的评判标准,但事实上学界并未对此现象作出权威的结论性研究和综述。与此同时,目前尚没有专门机构和组织把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列为“宅”现象的调查对象,缺乏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符的,以理论为依托的研究。因而,当前对“宅男宅女”的研究多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



一、“宅”势力

最近几年,“宅男宅女”是继抗压
能力低的“草莓族”及储蓄为零的“月
光族”之后,又一个被网络炒热的现代
族群。

大多数人认为“宅男宅女”是这样
一群人:

● 年轻一代;

● 喜欢待在家中;

● 受互联网熏陶;

● 痴迷于某个事物(例如游戏、
动漫、电视剧、美食烹饪、考试资料
等)。

从世界范围看,宅人一族已经不
是上一代常抱怨的“孤僻、沉迷网络、
不擅社交”的社会边缘人群。台湾《天
下》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宅”已经成
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新时代
的竞争力。他们影响着新经济的发展,
刺激了特定产业的成长。另外,族群的
舆论影响力引起了企业及政府的关注。

1. 经济力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财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宅人选择在虚
拟世界中寻找商机,创业谋生。艾琳.
格拉夫就是这样一个佼佼者。她是一位
网络角色扮演游戏行家,花了多年宅在
家中研究虚拟世界的规则,并于2006年
以“钟安社”的虚拟地产开发商身份在
“第二生命”(Second Life)这个虚拟的
游戏世界中出售和租赁土地及建筑物,
获得的虚拟货币以274.5:1的汇率换取美
元。

现在,丰田(Toyota)、沃达丰
(Vodafone)和IBM等国际品牌已经在
“第二生命”中开设了虚拟商场,向该
游戏的100万名用户推广其产品。

2. 购买力

狂热爱好促成了新兴产业

在日本,宅人大
多是年纪在20到40岁
的独身男性,热衷于
动画、漫画和电子游
戏,以至于足不出户。2003年,宅人
仅在动画、电玩和动漫电影上的消费就
达7.67亿美元。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
所(NRI)所作的日本宅人调查报告,2004年宅人的消费达到了40.3亿美元,
一年之间消费量猛增4倍。经济学家估
计,整个市场可以达到260亿到340亿美
元。

3. 舆论力

网站评论影响消费行为

宅人是挑剔的业余专家,作为第
三方的评论,具有“无利益纠葛、有信
誉、公正”的特点。企业发现,宅人的
评价有助于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口碑
的力量不容忽视。

在中国台湾台南崛起的Mobile01,
是由一群科技宅男发起建立的社区评论
网站,平均每天的浏览人次超过260万。

Mobile01的威力已让华硕等大厂家
在其PDA手机上市前,选择在该网站进
行第一次曝光与测试,由业余科技宅男
们测试、写评论报告,并张贴在网上分
享,此举收到了良好效果。

国际政党在网络社区中提升民意支
持度

在数字大国韩国最红的社区网站
Cyworld上,有2200万人、近一半的国
民“生活”其中,这使得首尔市长吴世

勋、韩国大国党前主席朴槿惠都敬畏三
分,他们纷纷在该网站上建立虚拟小窝
与人民互动。

二、中国宅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大陆之外的
“宅”势力已经不容忽视,具有经济效
益和舆论影响力。而关于本土宅人,他
们的生活形态和行为同样受到了国人热
切的关注和讨论。

“80后”作家落落认为:“宅与不
宅,只是生存的方式不同而已。”她认
为宅的好处是:

● 没有太多事业和人事压力的生活;

● 时间比较自由;

● 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

篮雅宁是奥美整合营销品牌的发
展总监,针对宅的原因发表看法,她认
为:“他们从小到大都是注目的焦点,
习惯接受别人的眼光、称赞和爱,长
大后当他们发现自己不是实体世界的
主角,于是转而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舞
台。”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宅人的
生活现状,我们在此先对这群人进行定
义:
● 年龄在15-35岁;

● 剔除了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和失
业待业者;

● 社交不活跃;或者喜欢一个人做
事;

● 晚上喜欢在家而不是外出;

● 经常在家里上网;

● 重度的网络使用者,每周上网
10小时以上。

1. 中国宅人的数量逐年增长

关于宅人的具体数量,目前社会上
还未出现相关的统计数据。然而,根据
宅人的定义,基于2005到2007三年的
CMMS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大陆宅人的
数量在逐年递增。



基数:15-35岁人群

数据来源:CMMS 2005-2007

2007年的人数约为6,478,000,占
同龄人的比例为21%。(数据涵盖了中
国30个城市中的人群)

那么,中国宅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
人呢?他们的生活形态又是如何呢?

据CMMS 07A数据显示,宅人具有
以下的特点:

2. 中国宅人的背景资料

● 性别上的差异不明显;

● 年龄方面,27%在20至24岁,
比例最高;

● 宅人学历较高,有47%的人拥有
大专以上的学历;

● 宅人的家境良好,家庭平均税前
月收入在3500RMB左右,高于同龄人;

● 地域方面,宅人比例较高的城市
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
天津。

3. 中国宅人的生活形态

通过深访,我们了解到宅人们的生
活规律普遍为:

周一至周五:

7:00- 8:00 起床,吃饭

8:00-17:00 工作

17:00-19:00 下班,直接回家
吃饭

19:00-24:00 上网,偶尔与家
人交流

周末:

10:00-12:00 起床,吃饭

12:00-18:00 在家上网、看
书、看电视

18:00-19:00 吃饭,偶尔去超
市转一圈

19:00-24:00 在家上网



根据CMMS 07A 数据,我们发现宅
人在生活形态上有以下几大特征:

● 大多数的宅男宅女们不追求流
行;


● 宅人们对待生活比较实际,不
愿意在休闲活动中花费较大。因此,看
电视、阅读、上网是经常参加的休闲方
式;

● 宅人们不喜欢运动,并用交通方
式作为运动的途径——骑自行车;

● 宅人们不轻易出去购物,因此,
家里备有泡面和各种干粮,饿了就随便
吃点。几乎没有一个被访者负责购买食
品和家庭日用品,如果购物,那么离家
比较近的超市是首选的地点。

4. 宅人形成的原因

我们从访谈中发现,宅人喜欢在家
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部分:

1)喜欢呆在家里,享受独处,安
静的时光,这部分宅人认为:

● 在家没有拘束,自由;

● 不喜欢喧闹的地方;


数据市场

DATA MARKET


基数:15-35岁人群

数据来源:CMMS 2007



● 不主动结交朋友;

2)不排斥外出,但家里似乎更具
有吸引力,他们认为:

● 在外开销大,不愿意经常出去
玩;

● 现代的信息科技使他们在家也能
得到放松或精神上的满足。

进一步地,我们从心理层面对他们
“宅”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1)独生子女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

CMMS 07A数据显示,有77%的宅
人在29岁以下,是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
群体。独生子女由于其成长环境较为孤
独和封闭,具备两个特点:

● 从小就适应了独处的生活方式,
习惯于安静地自娱自乐;

● 独处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更
为自我的性格,且不习惯于和外人交流
等。

2)缓解工作和社会压力

有不少社会学专家也曾对“宅人”
进行过研究,在专家们看来,宅人们
“宅”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所以,“下班之后足不出户”对他们而
言,是一种缓解压力,恢复体力的最好
方式。

3)是追求“自我理想”的一种表
现方式

还有些专家认为,宅人是因为痴迷
某种事物,而“理想缺失”的一群人。
但事实上,宅人们所缺失的并非是他们
自己真正的“理想”,而只是父母们所
寄予他们的“理想”;而那些宅人们所
痴迷的事物才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渴盼
实现的梦想。

4)网络帮助宅人实现各层次的需


马斯洛曾说,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
面,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而随着网络
的逐步普及,它向现实生活的渗透愈演
愈烈,人的这五大需要也就基本可以通
过网络得以实现。

通过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生
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
“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来完成。社区和
论坛满足了“社会需要”和“尊重需
要”。实体世界虽然也可以找到志同道
合的人,但是一来知音难寻,二来数
量不足,三

来真实人生总是戴着面具,
有太多道德判断阻碍着交流。而第五个
需要的满足,随着网络虚拟世界的来临
而得以实现。虚拟世界将沟通、培训、
创造、交易、商务、娱乐结合在了一
起,而又不需要使用者舟车劳顿,只要
“宅”在家里动动鼠标,就可以让“宅
男宅女”们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中国宅人群体的细分

同为宅人,但他们的兴趣爱好却各
不相同。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特点以
及差异性,我们根据其经常浏览的网页
类型,将宅人们分为了四类:泡论坛看
博客的“论坛族”、玩游戏并参与相关
讨论区的“游戏族”、网络购物的“血
拼族”及经常浏览财经或IT网页的“研
究族”。

1.游戏族和论坛族

较为年轻的群体,近六成集中在15
到25岁

游戏族不喜欢冒险,60%的人不愿
意接受从未尝试过的挑战,高于同龄人
平均水平。44%的人不愿意承担决策的
责任而宁愿别人告诉他怎么做。

论坛族属于经验开放型的人群,他
们认为任何事情,对信息的充分掌握是
很重要的。70%的人对于各地文化十分
感兴趣;近一半的人对艺术感兴趣。

2.血拼族

一个以女性为多数的群体,男性比
例不到30%

她们在人群中受教育程度最高,65%是大专以上学
历。她们追求个性,
希望自己成为独特风
格的人占总族群的
71%。她们在选购产
品时较为仔细,习
惯于认真查看包装说
明。例如她们购买过程中喜欢看所包含
的营养成分。同时,血拼族对于电视购
物也较为感兴趣,近五分之一的人经常
收看电视导购。

3. 研究族

年龄较长的群体,以25-35岁居多

他们对于事
业的追求是所有宅
人当中最高的。
70%的研究族希
望达到事业的顶峰,并有62%的人愿意
为成功而冒险。他们很有社会责任感。
71%喜欢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70%愿
意无偿参与公益活动。他们对饮食较为
讲究。七成的人偏好天然食品,五成的
人非常喜爱烹饪。另外,16%的人在去
年一年中有投资行为,这个比例是同龄
人的4倍。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是所有宅人当中最高的,79%的研究族
在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从因特网上查
找,而92%的研究族是因特网重度使用
者(1周超过10小时)。

四、消费习惯的差异

1. 从购物观来看:

● 宅人们不吹捧名牌和进口货。约
44%的人更愿意买国产货,而近三分之
一的人表示购物时不看重品牌;

● 宅人们在消费时更注重产品品
质。有53%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钱买质量
更高的产品;并且有70%的宅人不因为
价格最便宜而选购某产品;

● 宅人消费谨慎。有近六成的宅人
会在购买前比较价格;

仅有33%的人会
购买最新技术的产品;只有35%的人表
示会经常冲动地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2. 从各大产品的消费上看:

● 宅人是一群受数字化影响较深的
人,在数码照相机、电脑、MP3上的产
品拥有率都高出同龄人;

● 由于追求便捷的生活,宅人看重
手机的附加功能;同样他们也经常消费
方便食品和速溶咖啡,高于同龄人;

● 由于经常接触电脑不经常运动,
宅人健康状态欠佳,在保健品和眼药水
的需求较大;

● 女性化妆品方面使用频率较小。

宅人使用眼影、腮红、指甲油、化
妆笔、睫毛膏、唇膏、唇彩、粉底、粉
底液的频率都低于同龄人。

3. 从消费渠道上看,网络将是一个
极具发展潜力的交易平台:

目前,宅人中经常浏览B2C网站并
发生网络交易行为的人近7%,略高于
同龄人。从CMMS 07A的数据研究中发
现,宅人选择网络购物有以下原因:低
价、方便、追求个性。这种需求与网络
交易的优点一拍即合。但是,很大一部
分的宅人对目前的网络购物仍持观望态
度。因为宅人消费态度比较谨慎,所以
他们认为:

● 电子商务交易中仍然存在一定程
度的信用不完善,比如商品的真实性;

● 相关电子交易的法律条款尚不健
全,例如网购并未对物流过程有约束,
无法提供保障。

但是从三年的发展趋势看,宅人仍
然是中国未来网络交易的大户。



基数:15-35岁人群

数据来源:CMMS 2005-2007

五、媒体接触习惯的差异

1. 网络

73%的宅人是重度网络使用者,每
周上网超过10小时,是同龄人的1.7倍。
宅人上网最常做的事就是打网络游戏、
看免费的在线电影或电视剧、泡论坛了
解各种信息。

随着未来几年视频网站的发展,
宅人必然是拥护WEB2.0的主力军,也
是视频广告的主要受众。根据CNNIC
中国网络市场调查报告,网络视频已经
成为了互联网第二大应用,2007年底
拥有76.5%的网络用户。而iresearch艾
瑞2007年的报告显示,网络视频用户
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下,占总体的
80%。另外,用户上网地点主要还是在
家中。这正证实了宅人是WEB2.0主要的
使用群体。

另外,在所有网络广告中,他们
比较接受的前三个广告类型是图片广
告(29%)、文字广告(21%),和
视频类广告/游戏类广告/交互类广告
(20%)。其中,视频类广告的接受度
与同龄人相比约为1.5倍。

2. 电视

总体来看,在收视习惯方面,包
括收看电视的时段和最经常看的节目类
型,宅人和同龄人相比差不多。但是纪
实类型的节目更受宅人的喜爱。在最经
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近三分之一
的宅人喜欢探索

频道节目,超过五分之
一的宅人喜欢国家地理频道节目,这两
项的比例都高于同龄人。

3. 报纸杂志

宅人中的论坛族保持着良好的阅
读习惯,阅读时间超过同龄人的平均水
平。一半的论坛族认为杂志帮助他们跟
上最新潮流。另外,超过一半的论坛族
表示不会改换所读的报纸。根据CMMS
07A数据显示,论坛族最关注的报纸广
告是电脑通讯类、其次是保健品类,这
两类皆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基数:15-35岁人群

数据来源:CMMS 2007

4. 选择媒体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方面,宅人拥
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潜力。

● 宅人对网络视频植入式广告的接
触率大。他们经常不间断地收看下载的
电影和电视剧,代替了在电视机前的观
看行为。因此,视频的广告投放可以类
比电视广告投放;

● 视频具有巨大的传播力。相对于
文字来说,影像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新产品中推出之后,宅人更喜欢在相
关网站上搜索实物展示的视频、操作演
示的视频,来了解产品的细则信息;

● BBS的评论对宅人消费的影响巨
大。宅人很重视他人的购物体验,这甚
至主导他们的消费行为。很多宅人在购
物决策的过程中会详尽地了解产品的实
际性能情况;

● 较多的宅人喜欢网络游戏,游戏
植入式的广告前景将十分可观。索尼公
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预备在2008年推
出的类似于“第二生命”的虚拟社区游
戏“home”中放置广告。

我们建议,广告主应重视网络的力
量,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向宅
人们推广产品,加深品牌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