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新版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2.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3.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4.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1)长方体:一个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矩形。
(2)正方体:一个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几何体,其中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 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长方体表面积:2(ab bc ac)(2)长方体体积:abc(3)正方体表面积:6a^2(4)正方体体积:a^34. 演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方体、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掌握。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计算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
3.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5分钟)1.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巩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所有的面面积相等,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几何学中的基本立体图形,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1.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六个面积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S = 2(ab ah bh),其中a、b、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正确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画法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几何体的特征。
2. 新课讲解:(1)长方体的定义:一个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面是相等的矩形。
(2)正方体的定义:一个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几何体,其中所有的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都有相对的面是相等的,相对的棱是相等的,相对的顶点是相等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画法: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引导学生学会画这两种几何体的图形。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长方体的纸箱、正方体的骰子等。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观察它们的特征。
(3)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2. 预习: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板书内容:(1)长方体的定义、特征、图形画法、应用(2)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图形画法、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几何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有什么区别?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2. 学生分组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计算成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实际应用(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学生能熟练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3. 学生能举例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 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描述其形状。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且相对的面积相等。
2. 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其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描述其形状,并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记录下来,并描述其特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关键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西师大版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30~32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体的一个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实物抽象图形,能描述出各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册教材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媒体:学具盒中的长方形、正方体模型、教学课件。
教学结构和过程: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师:这是同学们平常最爱的积木,大家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生: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师:大家都带了哪几个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举高来看看。
学生纷纷举高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要从这两个立体图形中寻找新的知识。
二、感受“面”从“体”得1.学生描绘。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白纸和彩笔拿出来,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按在纸上描一描。
学生独立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把各自描出来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交换着看一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传阅图形。
2.分类、教学名称。
(1)教师先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大家能把和老师这两个图形相像的图形放在一起吗?请个别学生拿着自己的图形上台归类贴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如魔方、粉笔盒等);2.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2) 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 学生在白纸上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进一步理解它们的特征。
3.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1) 教师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 学生举例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
4. 解决实际问题(1) 出示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表面积等;(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各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计算器、教学课件。
2.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征。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3.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4.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矩形的面积之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六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5.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三次方。
6. 演示计算过程: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7.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解答疑惑。
8.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
2. 讲解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正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的立体图形,其中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3. 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2. 让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包装盒、家具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要设计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1. 完成《数学》课本第36页的练习题1、2、3。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讲解定义、观察模型、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练习”这一环节。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如何区分它们。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3. 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让大家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2.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接着,我会通过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大家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常见的五个长方体物体和五个正方体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答案:长方体物体:书本、电视、桌子、冰箱、门;正方体物体:骰子、魔方、砖头、相框、药盒。
2.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cm,宽是8cm,高是6cm,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10c m 8cm 6cm = 480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家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积极参与,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2017春五年级数学下册3.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新版西师大版2017042435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1、例2的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
2. 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生:广告箱。
生:雕像座子。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
(引入课题)二、探究学习1. 摸一摸,认一认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
(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
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2. 探索特征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点、面、棱,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教法和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直观演示法学法: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小木棒,土豆。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长方体的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1.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一张纸)看,这是一张纸。
如果不考虑它的厚度,它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这是长方形的长,这是长方形的宽。
师:对,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将大小一样的卡片重叠在一起,慢慢增加它的厚度和高度,(手比划出高度)变成一本书,现在是什么形状?(长方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板书)【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
通过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变。
由二维度向三维度转化。
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二:(1)认识面、棱、顶点。
a、认识长方体的面.(摸一摸、认一认)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平面。
(怎么切?垂直着切,因为长方体是由长方形变化而来的,长方形相邻两条边成90°角,所以要垂直着切。
)教师:你能从你手中的立体图形上找到这样的一个面吗?再数一数在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中有几个这样的面?每个面的形状是怎样,哪些面是相同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导学单)学生1:我的药盒有六个这样的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长方体,正方体框架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正方体框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师:昨天让你们对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进行了观察和学习,并且完成了导学案,现在请你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一、研究面、棱、顶点1、师:请拿上你准备的长方体(注意生交流汇报。
(姿势、语言)生:我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强调数的手势)师:在感知长方体面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有序的数:上面,下面,前面,后同,左面,右面共6个面(板书),刚才在数的时候是不是有些面不好观察呢?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他转化为像这样的透视图,这样更清楚、完整,更便于我们观察,现在请大家拿出你的长方体,给着屏幕一起数:上面……(板书)。
还知识什么特征?2、生:有12条棱?师:有哪12条,怎样数的?为了不数错,我们也可以这样有序的数:1,2……请跟着屏幕一起数,对12条(板书)3、师:还有什么特征?生:还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放课件4、师:那正方体呢又有什么特征呢?请拿出准备的正方体,用观察长方体的方法来观察一起来……发现正方体也有6个面,也有12条棱,也有8个顶点(板书)5、请收回自己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研究长方体棱长1、师:孩子们,其实啊,长方体的这12条棱都有自己的名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将长方体、正方体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
4.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 长方体、正方体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正确运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从而理解它们的特征。
2. 采用讲解法,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采用实际应用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相对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面积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2(ab ah bh),体积公式为V=abh;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6a^2,体积公式为V=a^3。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正确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讲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否清晰。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PPT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手工制作模型的能力,培养观察与认知技能。
二、教学内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和特征;3.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2.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流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问:这些图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请学生标注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并回答:三者的单位是什么,有何联系?2. 提升(20分钟)•引导学生在纸上或白板上,绘制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并标注出所有棱、面、角•让学生发言: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处?3. 拓展(25分钟)1.计算体积:•给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的公式计算其体积。
•利用物品的长、宽、高进行实测,计算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2.实际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如:教室的体积是多少?某书包可以装下多少只笔?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并给出答案。
3.手工制作模型:•让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的制作,并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4. 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并以小组之间讨论的形式,总结和回答:•长方体、正方体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有何异同之处?•怎样简便地区分长方体、正方体的名称?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课堂上手工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的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掌握了制作模型的技巧和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 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如何运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2)小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强调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强调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4.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学生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小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
5.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展开图的画法。
7.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西师大版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过程,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源。
师:同学们,我们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很多物体,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呢?(如果有同学说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师要及时指出,老师说的是物体,刚才同学说的是平面图形,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立体图形,老师继续让孩子说出立体图形。
)师:我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图形,一种是平面图形,一种是立体图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找一找(出示课件一),在这个画面中,你们能找到哪些立体图形?(生回答)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体图形运用得非常广泛,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认识。
二.自主寻源,合作探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呢?大家请看(出示课件二)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物体,如果把它们的花衣服去掉,哪位同学告诉老师,那个是长方体,那个是正方体?(生回答)师:那么大家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些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运用前面学习中的方法,比如说:观察我们带来的物体,就是“看”。
(板书)除了观察,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用尺子量一量,甚至还可以剪开来观察,这称为“做”。
(板书)刚才老师说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究竟哪些不一样呢?这要通过比较才能得到,是不是?第三种方法就是“比”(板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方法。
1、师: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带来的物体观察一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有发现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教师可以把有发现的同学请到台让,让孩子演示他的发现,通过学生对面,棱,顶点的发现,教师分别板书面,棱,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二、探究(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每组派代表发言。
2. 教师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有六个面,其中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讲解(10分钟)1. 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示例: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如建筑、家具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1、例2的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
图形。
2. 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
4.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个新建的广场,很漂亮,你们想看看吗?(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
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
生:广告箱。
生:雕像座子。
……
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
生:有长方体也有正方体。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
生1:注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水?
生2:做一个广告箱大约要用多少玻璃?
生3:做这样一个纸箱要用多少纸呢?
……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
(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1. 摸一摸,认一认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
(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一个面上,长方体不止一个面。
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顶点。
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
2. 探索特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
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
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是相等的,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等。
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
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们是直接观察出来的。
生2:我们是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求它们的面积得出的。
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
生:3组。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
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
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
棱相等。
(边说边比划)
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
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
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
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3. 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
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
三、课堂活动
第37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2. 练习九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
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
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
五、课后操作
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