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补打凭证引发的案例
浙江法院发布刑事打击虚假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浙江法院发布刑事打击虚假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6.08•【分类】其他正文浙江法院发布刑事打击虚假诉讼十大典型案例01虚构借款事实骗取购车指标构成虚假诉讼罪——淳安县王某某等六人虚假诉讼案案情与裁判2016年7月,被告人王某某等人在明知浙A车牌不能私自转让的情况下,为了将吴某某等车主名下的浙A车牌变现,王某某和吴某某勾结签订虚假的3万元借款借据和车辆抵押合同,虚构吴某某向王某某借款无力偿还,用车辆抵押的事实。
后王某某以该笔虚假债权向法院起诉吴某某,并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协议成功获取调解书。
进入执行程序,法院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拍卖吴某某的车辆和车牌,拍得价格人民币4.9万元(包含车辆评估价格1421元)。
法院将执行到的3万元作为王某某的借款予以发还,并将超过执行标的的余款15023元退还吴某某。
王某某等人采用类似手段参与虚假诉讼19起,共计非法获利18万余元。
淳安法院经审理,以虚假诉讼罪分别判处王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至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至7000元不等刑罚,并启动再审程序对原民事判决予以纠正。
典型意义本案属于典型的“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双方恶意串通,捏造虚假的借款和车辆抵押事实,通过虚假诉讼方式拍卖车牌非法获利。
该犯罪行为不仅妨害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还扰乱了政府的车辆限牌政策,妨害政府行政管理效果,依法应予严惩。
该类案件双方串通,隐蔽性强、证据链完整,在民事诉讼中较难甄别。
在本案的民事审判中,承办法官发现王某某类似的车辆抵押借贷案件有好几起,而且都是通过调解结案,曾怀疑可能存在虚假诉讼。
在案件审理中,尽管法官一再告知虚假诉讼的后果,但面对双方当事人有意为之的相互串通,捏造虚假的借款和车辆抵押事实,仅通过民事审查手段,确实难以识破。
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当其他地区在一段时间也频频出现通过诉讼的方式拍卖车牌非法获利时,引起了人民法院的关注,人民法院通过与公安、检察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打击虚假诉讼的合力,让虚假诉讼无所遁形,共同营造诚信诉讼的良好氛围。
税务工作人员的税收违法违规案例分析
税务工作人员的税收违法违规案例分析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税务工作人员作为税收征管的执行者,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一些税务工作人员也存在着税收违法违规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探讨税务工作人员的税收违法违规行为,并思考如何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合规性。
一、案例一:虚开发票案某地税务局一名税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一家企业主串通,虚构交易,虚开增值税发票,帮助企业主逃避税收。
该税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的交易记录和发票,使企业主获得了大量的增值税退税。
该案件最终被揭发,税务工作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反映出税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企业主提供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为了防止这类案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税务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发票的审核和核查,提高发票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二、案例二:滥用职权案某市税务局一名税务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减免税款,滥用职权。
该税务工作人员通过虚构减免理由,为亲戚朋友减免了大量的税款,严重损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该案件最终被揭发,税务工作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揭示了税务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问题,为自己的亲戚朋友减免税款,严重侵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为了避免这类案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税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税收减免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减免税款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案例三:贪污受贿案某地税务局一名税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企业主的贿赂,提供税务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主逃避税收。
该税务工作人员通过收受贿赂,为企业主提供了大量的税收优惠,使企业主逃避了应缴纳的税款。
该案件最终被揭发,税务工作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案例揭示了税务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的问题,为企业主提供税收优惠,严重损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淘宝售后常见问题的案例
案例一:卖家缺货案例二:抢购活动发货慢案例三:商品与描述不符案例四:违背承诺案例五:线下交易违规案例六:使用不文明语言案例七:恶意泄露用户隐私案例八:提供虚假凭证常见案例一之卖家缺货:投诉内容:买家A在卖家B处购买了几样家居用品,因卖家商品店铺中正开展满两百包邮的促销活动,买家为能参加此活动,精心挑选了几样商品,并已成功付款。
在买家成功付款后,卖家B在确认商品订单过程中,发现商品已严重超重,无法将货物发出,需买家A补加几十元的邮费。
买家A以店铺并未说明包邮只包首重为由,不愿补邮费。
因双方协商未果,买家发起维权,由拍拍投诉处理工作人员介入处理。
触犯规则:拍拍网卖家缺货监管处罚规则之卖家缺货第一条即:买、卖双方在拍拍网上成交后,卖家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售或买家与之联系却始终没有回音。
解决方法:此案例中,B卖家因未对活动进行分析与规划,导致活动开展后,才得知没有利润,并拒绝发货。
所以建议卖家在参加包邮类的活动时先计算商品包邮成本,若有的商品重量比较重,成本太高,只能包首重,超重的部分需买家补邮费。
卖家在店铺举行活动前,应对所要开展的活动进行详细分析与规划,比如活动规则等。
同时卖家可在活动开展时,在店铺详情中对包邮规则进行详细说明,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情况,影响买家的购物体验及自己的信誉。
除此之外,在避免卖家缺货监管处罚时,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核实商品数量,按商品实际数量上架:买家能拍下商品并成功付款,即表示商品有货。
卖家在买家付款成功后,不得以商品有瑕疵,库存不准等为由,拒绝为买家发货。
所以库存这一方面,一定要严格把握,若商品已缺货,及时下架,避免发生买家购买成功,却无货可发的情况。
2、根据实际交易情况标记发货:卖家在交易过程中要确保所发出商品与买家实际购买商品一致,切记勿因商品缺货,随意将其他商品发给买家,影响买家的购物体验及自己店铺的信誉。
3、积极主动地与买家沟通:若商品已缺货,未来得及下架,无法及时给买家发货,卖家需主动联系买家协商解决方案,进行退款或换货处理。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近年来,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屡屡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是上市公司“伟星新材料”财务造假案。
该公司在2016、2017年财报中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负债和费用,骗取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此前,该公司还多次违反会计法规定,未及时披露财务信息、违规占用企业资产。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处以重罚,股票在2019年被暂停上市。
其次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澳柯玛投资”的违规操作。
该公司用虚假账户和财务报表隐藏了投资损失,骗取投资者的资金并非法挪用。
由于缺乏资管业务经验和风险意识,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对风险控制不力,导致资金被大量亏损。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吊销基金从业资格,相关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再次是某地方农村信用社“犇犇贷”乱象。
该信用社通过伪造贷款人身份、夸大项目收益等方式,虚增贷款业务规模,骗取政府补贴和利息差。
而且,该信用社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弄虚作假等问题,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
最终,该信用社被银保监会处罚,相关人员也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
违反会计法的行为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对企业的声誉。
因此,加强会计监管,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会计治理水平,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众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
国内重大审计舞弊案例整理
附件一: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案件背景:2013年万福生科欺诈上市成为创业板欺诈上市第一案万福生科前身系2003年5月成立的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300万元,分别由龚永福和杨荣华以实物资产各出资150万元,其经营范围变更为:收购、仓储、销售粮食;加工、销售大米、饲料;淀粉、淀粉糖、糖果、饼干、豆奶粉;生产销售稻壳活性炭、油脂。
2009年,湘鲁万福以2009年9月30日为基准日,采用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
00万元,股份总数5000万股。
2011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
7亿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并于2011年9月27日在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万福生科”。
万福生科是湖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农业科技公司,却于2011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一年之后,2012年9月19日起万福生科停牌证监会介入调查,同年11月万福生科公开致歉,承认公司财务存在欺诈行为。
但是,2012年7月中旬的时候,该公司董事长龚永福还信誓旦旦表态:公司业绩真实,不存在欺诈行为。
2013年3月,万福生科发布检查公告,公告显示在2008年到2011年3年间累计虚增了7.4亿元收入,使得公司净利润虚增1。
6亿元。
舞弊原因:1、为IPO而舞弊;2、IPO中介机构为上市创造机会。
在公司上市的过程中,需要各种相关中介机构的评估、证明。
万福生科造假案中,审计单位、保荐机构等相关中介组织,没有履行鉴证监督的职责,相反利用职责之便为万福生科的上市提供便利。
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往往在经济利益面前缺失,为公司上市提供机会.附件二:“琼民源”事件详情背景:琼民源,全称为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口注册成立。
1994年,“琼民源”公司便开始走下坡路,经营业绩不挂,其股票无人问津。
1995年,公布的年报中,琼民源每股收益不足0。
浙江高院发布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第二批典型案例
浙江高院发布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第二批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浙江高院发布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第二批典型案例目录1.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伪造证据虚构名誉权侵权构成虚假诉讼罪2.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高新技术企业伪造电子证据被处罚3.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恶意串通签订虚假资产转让协议、伪造银行转账凭证侵害他人权益构成虚假诉讼罪4. 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变造管辖条款被处罚款5. 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捏造部分借条提起民事诉讼构成虚假诉讼罪6. 慈溪市人民法院:以虚构租赁关系提起执行异议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7. 开化县人民法院:债权人与企业主恶意串通、捏造破产企业劳动债权并申请司法确认构成虚假诉讼罪8. 瑞安市人民法院:恶意串通办理抵押登记取得优先受偿权构成虚假诉讼罪9.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父母与子女虚构借贷事实妨害民事诉讼被处罚10. 磐安县人民法院:指使他人伪造证据进行虚假诉讼抗拒法院执行1. 伪造证据虚构名誉权侵权构成虚假诉讼罪——原告陈某某与被告某银行一般人格权纠纷案典型意义法院审理名誉权侵权纠纷案件,要注重审核原告证据的真实性,特别是在短信、微信等电子证据作为关键证据的情况下,更要严加审查,要特别注意观察原告本人在庭审中的言谈举止。
在发现疑点后,要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固定关键证据。
对存在虚假诉讼行为的当事人,对其撤诉申请应不予准许,并果断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依法有力制裁虚假诉讼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案情与裁判陈某某向某银行进行网络借款,发生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
陈某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某银行催收员在其家门口实施了张贴“卖身还债”侮辱性大字报等催收行为,导致其婚约被取消、失业,使其遭受精神损害和名誉损失,要求被告某银行赔偿精神损失费59万元、名誉损失费1万元,并赔礼道歉。
陈某某提交了催收短信,带有威胁、侮辱内容的大字报,及与此关联的其与“男友”“未来婆婆”、近亲属、邻居及合作伙伴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
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案例剖析
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案例剖析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破坏了税收征管秩序,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下面列举10个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的案例。
1. 虚报减免税款。
某税务人员为某企业主办公室的亲戚,为其虚报减免税款,导致国家财政损失数百万元。
2. 徇私舞弊为企业开具虚假发票。
某税务人员与某企业主谋,通过虚构交易、虚开发票等手段,为企业获取非法税收优惠,造成巨额财政损失。
3. 贪污税款。
一名税务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将企业纳税款直接转入个人账户,贪污数百万元。
4. 徇私舞弊为个人减税。
某税务人员为其亲属或朋友减免税款,通过虚构捐赠、虚报费用等手段,导致国家财政损失严重。
5. 窃取纳税人信息。
某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纳税人的信用报告、财务报表等敏感信息,并出售给他人牟取暴利。
6. 贪污退税款。
某税务人员为企业操作虚假退税,将退税款项非法转入个人账户,致使国家财政遭受重大损失。
7. 假冒他人身份办理税务手续。
某税务人员利用他人身份证件,冒充纳税人办理税务手续,为其减免税款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
8. 徇私舞弊为企业违法行为开脱罪责。
某税务人员与某企业主串通,为其违法行为开脱罪责,导致违法企业逃税漏税,损害国家财政利益。
9. 操纵税务稽查。
某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操纵税务稽查结果,为某企业主开脱罪责,导致纳税人利益受损。
10. 徇私舞弊为税务行政执法提供帮助。
某税务人员为违法企业提供内部信息,帮助其逃避税务行政执法,损害了税收征管秩序。
以上案例都是基层税务人员徇私舞弊的典型案例,这些行为不仅违法违规,也损害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公信力。
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应该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以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共利益。
采购员虚假报销案例
采购员虚假报销案例公司采购员因公司购买的建筑材料没有发票无法报账,遂找他人帮忙虚开假发票,交给公司会计用于报账。
日前,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一审以被告单位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犯虚开发票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伍万元。
被告人黄某某、冉某某犯虚开发票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贰万元。
法院依法审理查明,2014年3月4日,熊某注册成立了被告单位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营建筑相关等业务。
同年,被告人黄某某进入公司工作,2016年初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兼采购员。
2016年10月,被告人黄某某因该公司购买的建筑材料没有发票无法报账,遂找到被告人冉某某帮忙虚开发票。
被告人黄某某将单位名称、开票时间、货物名称告知被告人冉某某,要求虚开260万元发票,并承诺支付1.5%的手续费。
被告人冉某某通过中介联系到非法制造、出售假发票的颜某某(另案处理),按照被告人黄某某的要求,以钢材和水泥为货物名称虚构了商品购销,为“XX公司”开具了价税合计人民币2601746.69元的重庆增值税普通发票。
2016年11月,被告人冉某某收到虚开的28份发票后交给了被告人黄某某,被告人黄某某将发票交给了“XX公司”会计用于报账。
同月11日,被告人冉某某收到了“XX 公司”支付的39000元手续费后,将31000元转账给了中介,自己非法获利8000元。
经巫山县国家税务局鉴定,涉案的28份增值税普通发票均系假发票。
2018年2月9日,巫山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作出巫山国税稽罚[2018]2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被告单位“XX公司”非法取得发票行为处罚款90000.00元。
被告单位钻谷公司主动缴纳了罚款90000.00元,并补缴了税款75779.03元。
2017年9月28日、10月9日,被告人黄某某、冉某某先后经巫山县公安局通知后主动到该局经侦大队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在本院审理中,被告人冉某某主动向本院退费缴违法所得8000元,被告单位钻谷公司和被告人黄某某、冉某某主动向本院预交了罚金。
财务诈骗案例分析虚假报销导致巨额财务损失
财务诈骗案例分析虚假报销导致巨额财务损失财务诈骗案例分析:虚假报销导致巨额财务损失近年来,财务诈骗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隐患。
虚假报销作为一种常见的财务诈骗手段,给企业造成了巨额的财务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虚假报销引发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负责人为李先生。
由于公司业务快速扩张,财务管理日益繁杂,该公司引入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但不幸的是,公司的某位员工王某利用系统漏洞,采取虚假报销的方式进行财务诈骗行为。
财务诈骗分析虚假报销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诈骗手段,通常是指员工编造不存在的费用或者虚构的报销事项,通过虚假凭证欺骗财务部门,获取不当利益并造成巨额财务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王某利用财务管理系统的漏洞,虚构了一系列的报销事项。
他通过编撰虚假的发票、合同和费用报销单,制造了大量的“合理”费用,并最终骗取了公司巨额的报销款项。
由于王某在公司任职多年,负责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他对公司的审批流程和财务管理系统非常熟悉,因此成功地规避了系统的监控与审核机制。
该虚假报销行为导致了公司财务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性。
财务管理系统的漏洞、审批流程不严谨以及监督缺失,为财务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公司规模较大,管理层对财务流程把控不够严密,导致财务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
预防措施要防范虚假报销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几项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流程、审批授权、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确保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2. 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财务诈骗风险的意识,使其了解虚假报销的危害性,激发员工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减少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强化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公司应加强对财务流程的审批和监督,建立起严密的审批制度,确保报销事项真实可靠。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指导案例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指导案例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是指金融机构或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在办理金融票证业务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的规定,出具虚假的金融票证或超过法定权限出具金融票证,以达到非法牟利或其他非法目的的行为。
下面列举了10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指导案例,以加深对这一罪名的理解。
1. 案例一:某银行柜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构客户信息,出具了大量的假存单。
通过出具这些假存单,柜员非法获取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个人投资,最终导致银行巨额损失。
2. 案例二:某证券公司员工利用内部系统漏洞,伪造了多个客户的股票账户,然后出具了大量虚假的股票交易凭证。
通过这些虚假凭证,员工非法套取了客户的资金,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损失。
3. 案例三: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编造了大量保险合同,虚构了客户的投保信息,并出具了虚假的保险单据。
销售人员通过这些虚假保险单据,骗取了客户的保费,最终导致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4. 案例四:某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内部权力,伪造了多个基金产品的销售合同和份额确认函。
通过这些虚假文件,管理人员非法套取了客户的资金,损害了客户的利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5. 案例五:某期货公司交易员利用信息优势,操纵了多个期货合约的交易价格,并出具了虚假的期货合约凭证。
通过这些虚假凭证,交易员非法获利,同时也扰乱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6. 案例六:某信托公司高管伪造了多个信托合同和权益确认函,以非法手段出具了虚假的信托票据。
通过这些虚假票据,高管非法占有了客户的信托资金,最终导致信托公司严重亏损。
7. 案例七:某财务公司业务员为了达到业绩指标,伪造了多个融资租赁合同和付款凭证。
通过这些虚假凭证,业务员非法套取了客户的融资租赁款项,最终导致公司财务困境。
8. 案例八:某担保公司高级工作人员为了非法获利,伪造了多个担保合同和担保凭据。
通过这些虚假文件,工作人员非法占有了客户的担保款项,同时也给受担保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业务人员虚假报销案例
业务人员虚假报销案例
案例一:小明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在出差期间虚假报销了一笔餐饮费用。
实际上,这笔费用不属于公司范围内的报销项目,而是小明在出差期间私自与朋友外出用餐所产生的费用。
为了获得报销款项,小明在报销单上伪造了相关发票,并欺骗了公司财务部门。
案例二:张某是一家公司的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各种办公用品。
他利用职务之便,虚构了一批采购订单并将金额明显高于实际采购成本的销售合同提交给公司财务部门。
通过这种方式,张某成功地虚报了一批采购费用,从而非法获得了一定的报销款项。
案例三:李某是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员工,他利用平时跑销售业务的机会,与某家供应商勾结,共同进行虚假报销。
他们伪造了一批销售订单和发票,并将这些虚假的销售业绩和费用提交给公司财务部门。
通过这种方式,李某和供应商成功地骗取了公司的报销款项,并将其分赃。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业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构相关证据并欺骗公司财务部门,从而骗取公司报销款项的行为。
这些行为违反了公司的报销政策和职业道德,对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业务人员的声誉。
为防止类似案例的发生,公司应加强对报销流程的审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定期进行组织宣传和监督检查。
对于违反报销规定的行为,公司应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打字复印店违法行为案例
打字复印店违法行为案例一、近日,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伪造国家机关印章案,被告人吴某某因犯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据了解,去年5月上旬,刘某某(另案处理)在宜春一中对面一银行补办银行卡时,偷偷将银行补卡本上多人的名字、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及手机号码等信息抄录下来。
同年5月14日及15日,刘先后两次来到被告人吴某某经营的复印店(位于宜春北路),要求吴帮其伪造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复印件。
之后,吴某某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将伪造的派出所户口专用章合成在户籍证明上,共帮助刘某某伪造了8份户籍证明和4份身份证复印件,刘支付给他现金80元。
随后,刘某某利用伪造的户籍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到电信营业厅,冒用他人身份补办手机卡,并通过网上快捷支付,利用补办的手机卡获取动态密码短信,盗刷他人信用卡上的现金共计413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吴某某帮助他人伪造国家机关印章,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吴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据此,一审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二、南岸某幼儿园选择到一家复印店刻公章,被群众举报。
民警守候半天,将接刻章生意的复印店老板捉获,顺藤摸瓜端掉了私刻公章的窝点。
目前,涉案的3人被警方行政拘留。
6月29日上午,南岸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接群众举报,称海棠溪某幼儿园的员工竟在南坪一家复印店刻了公章。
民警到幼儿园展开调查,幼儿园拿出新刻的行政公章和财务公章,称是在南坪商业大楼负二楼一家复印店刻的。
民警随即到该复印店暗访,发现该店并没有公安机关颁发的刻章许可证。
为了进一步取证,几名便衣民警在复印店外守候。
这时,几男子进门市想刻公章,仅带了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
民警悄悄在一边观察,几人谈好价钱,以75元一枚公章成交。
正在交易时,民警冲进复印店捉获现行。
据交待,复印店开业仅一月左右,原本仅提供复印的业务,后来和南坪宏声广场一家刻章店拉上关系,帮该店接生意,从中提取回扣。
提供虚假文件罪案例
提供虚假文件罪案例虚假文件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传递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等文件,或者伪造、变造、买卖、传递伪造、变造的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文、证件、印章等文件,情节严重的行为。
虚假文件罪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其危害性极大,对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虚假文件罪案例一,某公司财务人员伪造报销凭证。
某公司财务人员小张因个人经济困难,为了获取公司报销款,伪造了一批报销凭证。
他将原本并未发生的差旅费、餐费等费用,伪造成报销凭证,提交给公司进行报销。
在公司审核人员的疏忽下,这些虚假报销凭证被通过,并支付了大量报销款。
后来,公司财务部门发现了问题,经过调查,小张因伪造报销凭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虚假文件罪案例二,某人伪造身份证件骗取贷款。
某人小李因个人经济困难,急需大笔资金,但由于个人信用状况不佳,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于是,他伪造了一份他人的身份证件,冒充他人身份向银行申请贷款。
由于银行审核程序不严,小李成功获得了贷款。
后来,被冒充的人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证件被盗用,向警方报案。
经过警方调查,小李因伪造身份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赔偿被冒充人的损失。
虚假文件罪案例三,某人伪造学历证书谋求职位。
某人小王因求职不顺利,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伪造了一份大学毕业证书,并在求职时提交给用人单位。
由于用人单位对学历审核不严,小王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
然而,后来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了学历调查,发现小王的学历证书是伪造的。
小王因伪造学历证书罪被解除劳动合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文件罪案例四,某人伪造假发票逃税。
某商家为了逃避纳税,伪造了大量的假发票,将实际销售额减少,以此逃避纳税。
经过税务部门的审查,发现了这些伪造的假发票,商家因伪造发票罪被处以巨额罚款,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虚假文件罪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虚假文件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损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税务违法案例分析
税务违法案例分析税务违法案例一:虚假发票案在税收管理中,发票作为纳税人纳税申报的重要凭证,具有明确交易金额和纳税人信息的功能。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发票等手段进行躲避税收的行为时有发生。
近期,某公司A因涉嫌使用虚假发票而被税务机关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税务机关发现,公司A使用了大量虚假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合法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以控制纳税金额进行逃税。
通过深入调查,税务机关发现,公司A与一家不具备实际经营资质的企业B进行了合作,通过虚构交易以获取虚假发票。
由于公司A在税务申报时使用了这些虚假发票,导致其纳税申报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严重不符,涉嫌违法逃税行为。
税务违法案例二:转移定价案转移定价作为国际税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通过调整跨国间关联交易的价格、费用和条件,从而转移利润、减少纳税责任。
这种行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视为一种税务违法行为。
以某公司C为例,该公司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国内外设有多家子公司。
为了在国内降低税负,公司C通过人为调整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价格,使得在国内的子公司利润较低,而在国外的子公司利润较高,从而实现降低纳税责任的目的。
该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认定为转移定价行为,并依法追缴了相应的税款与罚款。
税务违法案例三:逃避个人所得税案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所得的一种税收方式,而某些高收入人群为逃避个人所得税,常采取非法手段进行避税,从而损害国家税收利益。
以某富豪D为例,他从事股票交易,并通过伪造账户、虚构交易等手段将自己的投资收益进行了非法避税。
税务机关通过对其涉案账户进行调查,发现了他的非法行为,并依法追缴了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该案例引起了社会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关注,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所得税的监管措施。
税务违法案例四:偷逃增值税案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的增值额计征的税收,而一些企业为逃避增值税,往往采取偷逃税款等手段,造成严重的税收损失。
某公司E涉嫌偷逃增值税,税务机关通过调查发现了该公司虚构交易、低估销售额等行为。
虚假发货申诉成功案例
虚假发货申诉成功案例
事情的起因是前阵子我妈看上一件高领打底,我帮她购买之后,物流信息就显示停在一个中转站连续几天都不动,跟卖家沟通之后说快递把件弄丢了而且仓库没货了,补不了货,无奈之下只好退款。
奈何我妈太钟意这衣服,在别的店又买了一次,但是又是这种情况,我又只好退款。
后面我妈又选了另一家店,这次又是停留在一个中转站。
这次我没有选择退款了,而是跟卖家沟通,但是卖家几句话翻来覆去就是不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我就怀疑这种衣服就是为了刷销量存在的。
于是,我就投诉了卖家,但是第一次投诉没有证据,淘宝没有判我投诉成立。
我也是憋着火,没证据那就找证据。
打电话给了快递的客服,快递客服说卖家只是打了单并没有真的把货发出来,听了之后我就让客服重新说一遍,并且录音了。
这个时候我就咨询小蜜二次投诉了,但是因为淘宝接收的投诉凭证只能是图片的形式,视频或者录音需要在优酷上传,我试了好几遍根本传不上去,优酷一直显示我的视频上传次数达到上限,换了账号也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我下载了快递的app,要求在线客服把电话客服的调查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向我说明,但是在线客服说他们查询的结果没有电话客服说的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他们用的系统到底哪里不一样。
没办法,我就想到把录音录屏下来,用“制作二维码”这个小程序搞成了二维码,上传了投诉凭证,最后成功了。
我也不知道投诉成功对卖家的影响到底大不大,投诉成功之后我就选择退款了,我获得的赔偿是支付金额30%的淘宝红包,可以直接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使用。
隐匿会计凭证罪案例
隐匿会计凭证罪案例隐匿会计凭证是指企业为了逃避税收、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等目的,故意不记录或者伪造、毁灭会计凭证的行为。
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深入了解隐匿会计凭证罪。
某公司财务总监小张为了个人私利,利用其职务之便,将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的大额支出款项隐匿不报,同时伪造了一些虚假的收入凭证,以此来掩盖实际的财务状况。
这样的行为不仅误导了公司的投资者和股东,也给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小张的行为被公司内部的审计人员发现,并及时报告给了相关部门。
经过调查,小张被发现了隐匿会计凭证的罪行。
最终,小张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不仅被公司开除,还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隐匿会计凭证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股东的权益。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的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杜绝隐匿会计凭证的行为发生。
同时,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不得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规定,不得隐匿、伪造会计凭证,保持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这个案例中,小张的行为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给自己带来了法律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警惕隐匿会计凭证的行为,共同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隐匿会计凭证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此的警惕,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隐匿会计凭证问题的重视,避免类似的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税务稽查案例
税务稽查案例税务稽查案例:深圳某公司虚报营业额案某年,深圳某公司被税务部门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因其涉嫌虚报营业额,税务部门对其展开了全面的稽查。
经过对该公司的几个月的稽查,税务部门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虚报销售额:该公司在销售合同中虚报了大量的销售额,明显超出了实际销售情况。
税务部门通过与客户进行核对,发现该公司虚报销售金额高达1000万元。
虚报销售额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支付应纳税额。
2. 虚开发票:为了支撑虚报销售额,该公司虚开了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部门在对该公司的财务资料进行审查时,发现了大量虚开发票的痕迹。
这些虚开发票与虚报销售额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虚开发票的假象。
3. 财务记录不真实:在对该公司的财务记录进行审查时,税务部门发现其财务记录存在很多不真实的情况。
例如,该公司将一部分销售额转账到与其关联的其他公司账户中,通过这种方式隐藏实际销售情况。
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大量的无凭证支出和收入,严重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调查和核对,税务部门证实了该公司虚报营业额的事实。
税务部门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罚款并要求补缴欠税款项。
此外,税务部门还依法对涉嫌虚报销售额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罚款和行政拘留的处理。
这个案例反映了税务部门在稽查工作中发现并查处税收违法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审查和核实,税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同时,该案例也提醒企业要合法、规范经营,遵循税收法规,不得以虚报销售额、虚开发票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只有真实、合法地申报纳税,才能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伪造工程合同报账处罚案例
伪造工程合同报账处罚案例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张某,因资金链紧张,动起了歪脑筋。
他通过伪造一份虚假的工程合同,虚增工程款项,向财务部门申请报账。
该合同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张某企图以此方式解决公司的燃眉之急。
好景不长,这一行为很快就被监管部门发现。
原来,监管部门在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了张某提交的工程合同与实际完成的工作内容存在明显不符。
经过深入调查,监管人员发现该合同中的多项条款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且合同印章、签字等关键信息均存在问题。
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张某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张某及其公司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被处以巨额罚款。
同时,该公司还被列入了行业黑名单,严重影响了其商业信誉和后续的经营活动。
这一案例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专家指出,伪造工程合同不仅违反了《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更是对商业诚信的严重践踏。
一旦被发现,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还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立足之本,守法是经营之基。
任何试图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此,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诚信经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经营中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加强行业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职责。
此次事件也提醒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
对于广大消费者和其他企业来说,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仔细审查对方的资质和过往记录,避免与不诚信的企业合作,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假补打凭证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转账新开定期存单业务时,操作失误,在录入开户起息日时误录入,由于起息日错误,造成系统计息错误;且误将凭证信息打印在存单上,柜员补打时,注明补打凭证的原因为“机器故障没打印上后补打”,现场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柜员为规避反交易,将打印个人业务凭证内容的存单交客户。
由此,形成柜员在办理客户到期转存业务时违规操作,虚假补打,规避反交易,引发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存在起息日录入错误的现象。
柜员在办理客户转账转存业务时,对主机系统默认的起息日信息进行了修改,导致起息日提前一天,为今后的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存在补打理由虚假,现场管理人员授权流于形式的现象。
柜员把《个人业务凭证》内容打印在存单上补打,但补打凭证上注明的补打原因为“机器故障没有打印上后补打”,现场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补打凭证的真实原因,以便阻止后续错误的发生,事中授权流于形式。
(三)存在规避反交易的现象。
柜员为规避反交易,将打印个人业务凭证内容的存单交客户,从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提高风险意识,严禁规避反交易。
该行柜员未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反交易账务处理,明知错误,不进行纠正,而是心存侥幸,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隐瞒、规避,违反了业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其中所蕴含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二)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监督、审核职能。
现场管理人员是进行事前、事中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但该行现场管理人员对补打等特殊业务不进行认真审核,人云亦云,现场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其后导致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
(三)严格操作流程,认真办理业务。
起息日是银行与客户签订存款契约的基本条件,也是今后用于计息支取的要素,柜员录入起息日有误,造成计息错误,使银行资金损失,且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易引发经济纠纷;同时将打印杂乱的存单交客户,对银行的声誉也有一定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