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去二三里》的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注和关爱身边的事物的情感。

(2)体验教学法,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声音、动作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一去二三里》的情节和意义。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身边的事物。

(2)理解课文中的押韵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地方,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感受。

2.展示教师出示《一去二三里》中间的一幅插图(描绘主人公离开家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3.引入教师朗读课文《一去二三里》,并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4.讲解(1)教师解释课文玲玲去外婆家的目的以及途中经过的景物,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感悟(1)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学生感知到文中的景物和情感,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身边的美好。

(2)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出离家的意义和感受,以及留意身边的事物的情感。

6.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练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造句、填空、朗读等。

并通过集体讨论批改答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7.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图片表现自己去过的地方。

8.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板书设计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问题回答、小组讨论和练习的完成情况,可以初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篇1《一去二三里》一、教学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篇2【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或小剧场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相关作业。
2.教学方法设想: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意境。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利用教具、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此外,我还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作业,如:抄写《一去二三里》并背诵,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创作一首小诗等。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学生对古诗《一去二三里》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生字词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作业:请同学们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工整地抄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出生字词。通过抄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诗句,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2.朗读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表演,每组需要将《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并尽量表现出诗句中的意境。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如诗句的意境、生字词的记忆等。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他们在课后加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课文《一去二三里》。

2.能正确朗读课文,熟练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识字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2.背诵课文,并正确朗读。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一去二三里》的教学课件。

2.分发给学生的课文印刷版。

四、教学过程1. 热身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我们可以开始一个小游戏。

请学生们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头、肩膀、膝盖、脚趾”的动作。

2. 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农村景色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 - 这幅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 你们在农村见过类似的景色吗? - 你们可以用简单的话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吗?通过导入活动,让学生们对农村的环境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3. 学习课文3.1 阅读课文教师分发课文印刷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朗读课文。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整个课文的内容。

3.2 朗读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来朗读。

3.3 默写练习让学生尝试默写课文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比,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拓展活动4.1 跟读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跟着自己朗读整篇课文。

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朗读得最准确、最标准。

4.2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如描述“一去二三里”是什么样的地方,“烟村四五家”指的是什么,每个小组让一个同学上台展示并描述。

4.3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的问题:“你们是否听过类似的歌曲或者故事?”,“你们是否想起自己家乡的景色?”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6篇)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的优美意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数数拍手游戏。

2, 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 学习古诗1观察挂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由近到远的顺序)2小结:这么美的田园风光都写进了一首诗,你们想读读吗3, 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4,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5,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6 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7, 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8, 交流感受9,课间操10, 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11, 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三) 指导写字1, 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2, 请小朋友把三个生字在书中描一描,边描变想:这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3, 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 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把十个数字(四)全文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优美的小诗,还认识十个数字的汉字怎么写,还写了"一",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去二三里教案篇二一、课前准备: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鄂教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语文》是武汉市鲁巷小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

本教案以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一去二三里》为例,展示了教师如何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中小男孩沿着大路走过一里、两里,再通过阅读描写句明确“走了三里”的距离。

•学会识字:认读并默写“一里、二里和三里”三个生词。

•听说能力:模仿故事中表现行走加快的练习,能流利说出“一里、二里和三里”三个字。

二、教学准备
•课文《一去二三里》的课件或书本
•板书或投影仪
•卡片或图片,上面写有。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9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9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上册)一、教材简析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

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

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

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

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2、复习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

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ai iuan uning er zhi sichi yiwu jiazuohua(城门一) (城门二) (城门三) (汉语拼音朋友能帮我们识字、读书,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听读童谣、学习汉字。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给学生的大脑进行强烈刺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

)2、这首儿童歌谣很?跟小朋友们见面。

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3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3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想《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这是什么地方?”,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6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_6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2.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把图中事物与所学词语联系起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小诗。

(二)过程与方法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将学生引入山村的美境之中。

通过借助拼音读,不断地自读和自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生字,读熟课文。

课中设计了读绕口令这个拓展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并牢记读准字音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观察,体会山村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四)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课课文。

(五)难点:把图中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六)教学突破:《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小诗。

这首诗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和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

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构成了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特点,做以下几点突破。

1.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山村的美妙意境中:“这是什么地方?”。

2.以读为主,激情悟美。

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识字的经验。

指导写字时,老师直观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过程。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山村情境图)音乐,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初读小诗,理解诗中的景物,会读会写“一、二、三”3个字。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画面,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2.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3.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

①区分“四”、“十”读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教学难点:区分“八”和“入”。

3.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4. 标签一年级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好不好?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孩子们真棒!数的太好了。

)那么1到10汉字应该怎样读呢?(出示课件)去掉音节来读一读,正音。

古时候有位诗人用这十个数写成了一首美丽的童谣,想学吗?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童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去二三里》。

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文44插图,用完整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师生交流。

2、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小朋友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不要齐读。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怎么办呢?小组内读,指名读。

4、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三)再读课文、感悟美丽1、男女生比赛读,指名读课文。

2、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景。

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大致了解“烟村”“亭台”。

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四)识字教学、有板有眼1、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大声读一读,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看谁练习的最认真。

(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

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去二三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一去二三里》,正确拼读生字词。

2.能够理解课文大意,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幅图画的内容。

4.能够欣赏课文插图,体会课文情感,增强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度和听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文《一去二三里》插图,提问:“大家看一下,这是什么地方?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2.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家乡的环境和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

2.学习环节(25分钟)1.向学生朗读课文《一去二三里》,要求学生用手指跟随文本朗读。

2.向学生解释不理解的生字词,如“树林”、“细小”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含义。

3.提问:“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在旅途中又遇到了哪些事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画表述故事情节,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表述效果。

5.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回顾和梳理文章的情节,再次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巩固环节(10分钟)1.提问:“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画面?为什么?”让学生欣赏文章插图,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去旅行,你最想去哪儿?为什么?”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培养学生表达、思考和创新能力。

3.教师巡视课堂,进行认真纪录和评价,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生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含义,理解了《一去二三里》这篇文章大概情节,并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会认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童谣中表现出来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入”,“九”和“几”等容易混淆的字。

教学准备:ppt课件、简笔画、生字卡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1、今天老师带了十个字娃娃,他们想和一年级九班的孩子做朋友,瞧瞧,他们找谁呢?(师边发卡片边说:字娃娃选xx,因为他准备得最好;字娃娃找xx和xx,他们俩显得特别的高兴;字娃娃看准了xx、xx和xx,他们正耐心地等待着字娃娃……)2、介绍十个字娃娃给学生认识。

3、学生把字娃娃送回家——把字贴在相对应的'简笔画旁边。

4、字娃娃还想找你们玩,请你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老师请出他们。

(师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字——和字娃娃一起去郊游(一)《去画中游玩》1、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快来告诉我们吧!(师随机完善板书,呈现一首欢快的童谣。

)2、请出字娃娃“去”和“里”,回头再瞧瞧图中有趣的数字。

(二)《识字大闯关》闯关前的准备:1、自由把这首童谣读一读,用笔圈出黑板上老师贴的字娃娃。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认一认,不认识的拼一拼他头上的拼音。

3、检查识字情况——“闯三关”。

a、第一关:除去拼音我会认(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b、第二关:火眼金睛辨生字(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c、第三关:我去提篮摘苹果(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三、四、十”音,辨认“八、六”等字的字形。

总结学习方法。

)(三)愉快的比赛1、师范读课文,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2、生先跟老师读再自己读。

3、比赛读。

(强调数词读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
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

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教学追记: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