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第1课凝固的动态教案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 儿童读物插图》教学设计2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儿童读物插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课儿童读物插图》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儿童读物插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插图在儿童读物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夸张、生动、有趣的手法来创作插图。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工具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儿童读物的插图概念较为模糊,对如何创作有趣的插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儿童读物插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儿童读物,关注插图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生动、有趣的手法创作插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儿童读物插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如何运用夸张、生动、有趣的手法创作插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示范法:教师展示创作过程,讲解创作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儿童读物插图。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笔、水粉、画纸等)。
3.儿童读物样本。
4.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儿童读物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插图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阅读体验?”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儿童读物插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展示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插图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夸张、生动、有趣的手法创作插图,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创作自己的儿童读物插图。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讨论如何使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赣美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 1 课幽默的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
2、学习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漫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和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漫画。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2、搜集较易理解的漫画作品,并制成灯片或准备投影仪放大,3、搜集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三毛爱科学》。
4、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5、学具同教材要求。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了解漫画的特点。
1、出示漫画《三毛流浪记》和《三毛爱科学》。
2、出示历届学生漫画作品。
表现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
(板书)特点:在讽刺和幽默中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二、分析:学习漫画的表现手法、I、打开教材让学生自学。
然后各自谈谈对漫画《妈妈和老师》、《如此值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漫画。
2、结合前面的范例,教师讲解漫画的构思和立意,让学生理解漫画是怎样达到宣传正义、抨击丑恶的目的。
三、思索:尝试漫画的创作。
选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联想夸张人和事的特征,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1、教师举例提示,比如“学雷锋”“皆大欢喜”等等。
2、学生联系生活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漫画。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表扬优秀漫画创作。
江西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永恒的动感教学目的:通过对书中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述,感受运动的静态美,感受运动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在作品的静态中感受动态美。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运动?(体育运动,地球运动,思维运动等)2,无论是鸟飞鱼跃,花谢花开,潮涨潮落,斗转星移,还是人类的蹦跑跳走都可以称之为运动。
同学们喜欢运动或喜欢看运动吗?3,小结:今天我们就以最常见的体育运动为例,欣赏运动的美感和动感。
二、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1,体育场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案1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题是“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教材以中国的童话故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并通过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3.激励法: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范作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例如:“你们听说过哪些中国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哪些形象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赣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赣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线条与造型教学目标•了解线条与造型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线条描绘简单的物体;•培养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线条和造型的关系;•掌握线条描绘物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美术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橡皮擦;•白纸。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线条和造型的图片,向学生引入线条与造型的话题。
2.概念讲解:讲解线条和造型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3.实践演练:让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练习画直线、曲线等不同形式的线条,然后用彩色铅笔填充造型。
4.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线条和造型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色彩与表现教学目标•了解基本色彩的概念;•掌握基本色彩的调配方法;•培养对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色彩对于表现的重要性;•掌握基本色彩的调配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美术工具:彩色铅笔、颜料、调色盘、画笔;•白纸、调色纸。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向学生引入色彩与表现的话题。
2.概念讲解:讲解基本色彩的概念,包括主色、辅助色等,并介绍调配色彩的方法。
3.实践演练:让学生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练习使用基本色彩表达不同的物体,然后用颜料在调色纸上调配出所需的色彩。
4.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色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线描与素描教学目标•掌握线描与素描的基本技法;•能够通过线描和素描表现简单的物体;•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线描和素描的概念;•掌握线描和素描的基本技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美术工具:铅笔、橡皮擦、粉笔、卷笔刀;•白纸。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线描和素描作品的图片,向学生引入线描与素描的话题。
2.概念讲解:讲解线描和素描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3.实践演练:让学生用铅笔进行线描练习,然后用粉笔进行素描练习,表现简单的物体。
4.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练习,提高线描和素描的表达能力。
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赣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中国小朋友的画》 (2)第2课《我的小画箱》 (4)第3课《涂涂画画》 (9)第4课《图形变变变》 (12)第5课《我的名字牌》 (14)第6课《太阳、星星和月亮》 (19)第7课《小餐桌》 (22)第8课《纸飞》 (24)第9课《小花衣》 (28)第10课《下雨了》 (30)第11课《图形摆拼》 (34)第12课《小小钟表店》 (37)第13课《包糖果》 (40)第14课《小陀螺》 (44)第17课《贴树叶》 (47)第20课《童谣童画》 (50)第1课《中国小朋友的画》1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力,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2、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美术的认识还在于直观感受,在开始之初,培养孩子的认识美是很重要的,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具:儿童作品、PPT课件。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检查课本准备情况,稳定全班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2【讲授】二、讲授新课1、导入课题,并板书。
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勤学苦练,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儿童展览中获得过各种奖呢。
(板书课题)2、逐幅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
《手风琴》、《骑上创意脚踏车》、《大公鸡》、《我和妈妈一起做运动》、《沙滩》、《吃草》、《风景》a、教师演示讲解欣赏方法。
b、分组讨论。
小朋友们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你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说说为什么喜欢它?c、全班交流3【练习】三、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过程,教师辅导。
4【活动】四、课堂总结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第2课《我的小画箱》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灵活运用绘图技巧进行创作画画;2、能围绕主题进行合理的构图。
六年级下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完整版
**县逸夫教育集团美术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下册逸夫教育集团美术教研组第1课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外著名建筑,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色及其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思想感情。
2.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在服从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通过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建筑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它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科学,而且是带有一定(有时则是极高度)的艺术性的综合体。
建筑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体积、平面、线条、色彩等因素的立体作品,与雕塑有某些相似之处,再加上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与雕塑、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一般都习惯把建筑归入“造型艺术”的范围。
正因为建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所以,它作为上层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总是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情趣和理想,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许多优秀的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典范,而且是民族的骄傲和城市的象征,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故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
二、欣赏图片1.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大会堂建成于1959年。
它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十周年期间建筑艺术的新水平,吸收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一些手法与中国古典建筑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经过改造,体现了自己的面貌。
人民大会堂正面有12根高25米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在联体上也以柱廊相连,顶部为琉璃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师伍重,运用象征性手法,把整个建筑设计成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也使这一建筑成为澳大利亚悉尼市的重要标志。
该建筑建成于1973年,外形像巨大的贝壳。
从四面八方看,它都是一个漂亮的立面造型,甚至从飞机上看也很美观。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赣美版)教案
三上美术教案第一课:儿童读物插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欣赏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听着故事、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故事?二、新授1、看插图师拿出一幅插图《神笔马良》。
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谁是百兽之王》、《外国儿童读物》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5、画一画师:要是能把你们的故事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很有趣。
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作品吧!《怪兽的故事》、《小马踢踏的故事》。
你能看懂吗?是不是很有趣!你能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配一幅插图吗?动手试一试吧!三、小结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
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缤纷世界,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快乐的童年!第二课:流动的笔触教学目标1、欣赏名画体会色彩与笔触的魅力2、了解色彩和笔触既能表现情绪也能表现空间感。
3、体验并学会表现用色彩与笔触表现空间。
教学重难点1、欣赏名画,体会色彩与笔触的表现力。
2、学会用色彩与笔触表现空间教学过程第 3课时一、突破重点的方法:1、投影出示〈月夜〉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用流动,旋转的笔触表现了神秘的月夜空气的流动。
无论哪一部分拿出来放大,都能体会到笔触所流露出的激动的情绪,色彩和笔触既表现了人的情感,也表现出空间和距离的感觉。
2、投影出示〈播种〉这幅画(凡高),色彩运用近暖远冷,笔触近强远柔。
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 (2)第2课《印印玩玩》 (7)第3课《我的手印画》 (11)第4课《水中倒影》 (15)第5课《吹吹画画》 (20)第6课《染纸多奇妙》 (25)第7课《小扎染》 (30)第8课《有趣的纸浆画》 (33)第9课《生日快乐》 (36)第10课《今天我当家》 (40)第11课《身边的伙伴》 (43)第12课《线描生动有趣的发型》 (46)第13课《石头变变变》 (49)第14课《瓶瓶罐罐穿新衣》 (54)第15课《会漂浮的玩具》 (57)第16课《会动的不倒翁》 (62)第17课《井冈山下种南瓜》 (64)第18课《花灯》 (68)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1教学目标1、欣赏、了解童话故事中多个形象的特征、创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在欣赏评价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尝试塑造出自己喜爱的新形象;3、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3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评价审美素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难点:将自己对童话故事的想法大胆塑造出来,培养创新意识。
九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一、导入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二、欣赏、分析、讨论1.感受作品;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此文转自网()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学生草图展示、归类→相关书籍和网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进一步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课前准备:同上五、学习制作方法1.对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为制作提出建议;2.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3.折叠、挖切、粘合等方法的演示、讲解→制作方法步骤六、制作模型分小组制作模型教师巡回辅导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及时点评七、作品展示与评价1.从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2.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经典作品举例八、总结对本单元学习做出总结;安排清洁教室卫生。
赣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永恒的动感》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各个雕塑的资料。
教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板书课题:永恒的动感
二、观察作品,了解雕塑材质。
1.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2.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回去寻找我们周边的雕塑形象,体会雕塑的含义。
板书设计
永恒的动感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分类:圆雕,浮雕扣透雕
教学反思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3.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4.欣赏。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是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巧,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喜爱。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对于如何表现童话故事形象和运用绘画技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以及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形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童话故事形象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童话故事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形象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和分析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3.练习法: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合作创作,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个人作品展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形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外貌、表情、动作等特征,以及运用的绘画技巧。
小学美术赣美版 六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山水画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山水画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鲜明艺术特色2欣赏几幅中国山水画,能发表自己对山水画的看法与感悟。
3从欣赏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山水画的鉴赏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本届学生对国画山水了解较少,需要更多的导入和铺垫。
3重点难点1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发表自己对山水画的看法2对国画山水意境的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1)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小结: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色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2)欣赏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小结:作品蚕蛹全景式构图,高度概括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在画法上为传统的青山绿水的特点,用色以石青,石绿为基调,浓郁厚重,轻淡空灵,在青绿色调中又呈现出丰富的色阶层次的变化。
3)欣赏现代山水画《西陵峡》小结:这幅山水画以新的表现技法展现了西陵峡的景色,江崖壁立,大江东下,一只一只帆船逆流而上,船虽小,但可小中见大,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听说过哪些绘画类型呢?生:油画,人物画,国画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种我国传统的绘画类型——中国山水画2【讲授】了解山水画的主题,取材,色彩及构图方面的特点1)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小结: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色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2)欣赏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小结:作品蚕蛹全景式构图,高度概括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在画法上为传统的青山绿水的特点,用色以石青,石绿为基调,浓郁厚重,轻淡空灵,在青绿色调中又呈现出丰富的色阶层次的变化。
3)欣赏现代山水画《西陵峡》小结:这幅山水画以新的表现技法展现了西陵峡的景色,江崖壁立,大江东下,一只一只帆船逆流而上,船虽小,但可小中见大,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021年七年级美术 凝固的音乐教案
2021年七年级美术凝固的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试图寻找一条真正让学生理解建筑为什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途径,并尝试引导学生用具象的造型来表达抽象的音乐感受,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方式。
将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理念融于具体操作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后,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寻找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的论题。
教学目的1 .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2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3 .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时间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指导、协助与评议观点540一、组织教学:1 .师生展示、讨论预先收集的建筑作品图片,归纳其整体感受,如雄伟、明快、庄重、愉悦等。
2 .导入,展示课题“凝固的音乐”。
二、寻找、判断建筑与音乐的对应关系:1 .造型·旋律·金字塔与“小瀑布”|旋律行进方向:( 上行 ) 与 ( 下行 )·上海体育场与天坛祈年殿|( 级进 ) 与 ( 跳进 )2 .活动一:想像自己最钟爱的一段音乐,用薄纸通过折、剪、切、贴进行造型练习,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 .学生结合练习谈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探讨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4 .材质·音色布达拉宫与未来高等学校低沉浑厚的藏号与尖锐、明确的摇滚。
5 .结构·节奏杜比公寓与 Max Reinhardt Haus 大楼 |X X|X X|| 与|X X| X X · |X X X X X | X · X X X ||6 .装饰·和声“小瀑布”、蒙特利尔住宅楼、国民大厦单调的旋律与配上和声的对比感觉7 .活动二:完善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更丰富的小样。
·师生互动,活跃气氛。
·归纳整体感受,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造型是建筑物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而旋律则是听者所能感受的最为明显、直接的要素,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中物理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凝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凝固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理解凝固过程中放热的特点。
4.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凝固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凝固过程中放热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凝固过程中放热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冷却盘、晶体物质(如食盐、冰)、非晶体物质(如蜡、玻璃)。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熔化现象,让学生思考熔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吸热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吗?这个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凝固现象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 讲解凝固过程中放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
三、实验观察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和物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质在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放热现象。
2. 进行实验操作:将晶体物质放入冷却盘中,观察其在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放热现象;将非晶体物质放入冷却盘中,观察其在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放热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凝固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强调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个家庭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和放热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凝固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的特点。
九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美术的关系,理解“凝固的音乐”这一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现音乐感受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的关系,学会用绘画表现音乐感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音乐片段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情感、场景等。
2.知识讲解(1)介绍音乐与美术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凝固的音乐”这一概念。
(2)展示一些名家的音乐绘画作品,如德加的《舞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3)讲解绘画表现音乐感受的基本方法,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3.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讨论如何用绘画表现这段音乐。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开始创作。
(3)教师在旁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疑问。
4.成果展示与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与美术元素,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优点:1.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强,能较好地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
2.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能积极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足:1.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绘画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部分学生在评价作品时,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知识讲解在介绍音乐与美术关系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音乐和美术看似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我们听到的旋律,可以在画布上找到它的形状和色彩。
”对话示例:教师:“你们觉得德加的《舞女》中,舞者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有什么关系?”学生甲:“我觉得舞者的动作就像音乐的旋律,有快有慢,有高潮有低谷。
小学美术《凝固的音乐》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建筑艺术充满了好奇。通过引入凝固的音乐这一概念,他们开始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建筑。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绘画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如何捕捉建筑的美。在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建筑的美。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有的孩子甚至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建筑艺术的应用提出独到的见解。这让我意识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如此丰富,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建筑的美,部分孩子还是显得有些迷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直观的示范和详细的步骤指导,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此外,我还发现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不同建筑风格的影响很大。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的传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来表现一座建筑的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建筑艺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对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并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建筑艺术深层次的认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凝固的音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那些特别的建筑物?”比如,我们学校的校舍、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或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建筑艺术的奥秘。
赣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永恒的动感》课件
*谢谢大家*
傅园慧
百米仰泳全国记录保持者
群雕《拼搏》(不锈钢、铜) 雷宜锌
刻
塑
雕塑是什么?
是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是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
《刮汗污的运动员》(大理石) 奥运会
奥林匹克精神 古希腊文明
《竞技优胜者》(青铜)
堪称世界十大雕塑之首 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 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掷铁饼者》(大理石) 米隆(古希腊)
《崛起》(不锈钢) 黎明
雕塑的评述方法: 观察外形→了解背景→领会内涵
永恒的雕塑
制作方法 表现手法 形态 材料 评述方法
雕、刻、塑 还原细腻、线条柔美、夸张概括等
浮雕、透雕、圆雕 木、泥、石、铜等 观察外形→了解背景→领会内涵
雕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
练习:借助工具,发挥想象,给泥胚添上合适的 表情和服饰,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永恒的动感
对比下面三座雕塑作品 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掷铁饼者》(大理石) 米隆(古希腊)
表现手法:还原细腻 感 受:真实之美
《永恒的运转》(铸铜) 李象群
表现手法:线条柔美 感 受:平衡稳定
《挑战》(铸铜) 俞畅
表现手法:夸张概括 感 受:一触即发
雕塑知识问答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 说一说以下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一、连线题: 以下雕塑分别是哪一种雕塑形态?
浮雕
透雕
圆雕
雕塑的形态:
浮雕: 浮于平面上,只有单面或双面。
透雕: 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了背景。
圆雕: 是可以多角度欣赏的立体雕塑。
二、多选题: 以下哪些材料可以用于雕塑艺术创作?
木
《凝固的动感》说课稿
《凝固的动感》说课稿《凝固的动感》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课《凝固的动感》。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阶段目标,确定这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画面和优秀雕塑作品,教师对这此画面和作品进行讲解。
本节课中,我想加一点内容: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雕塑,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结合他们的学龄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雕塑的制作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利用一些实物,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雕塑,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确定了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实物,动手制作雕塑。
三、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快乐。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造的.快乐,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播放一些精彩瞬间,如体育赛场上、抗震救灾中那一幕幕感人画面。
学生欣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把这些精彩瞬间铭记呢?(学生回答后,引入“雕塑”一词。
)(二)介绍“雕塑”一词的含义教师介绍雕塑的含义和分类(三)欣赏雕塑作品1、展示一些实物雕塑,让学生亲身感受,亲眼所见雕塑,从而加深对雕塑的理解。
凝固现象小班科学教案
凝固现象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凝固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技能目标:观察和描述凝固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和想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凝固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出自己的解释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盐、冰块、平底锅、温度计、塑料容器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台、平底锅、温度计等。
3. 教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凝固现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凝固现象的认知和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能看出这些图片中的凝固现象吗?”“你们知道凝固现象是什么吗?”等。
2. 引导探究(1)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凝固现象的观察和探究。
每组给出一定的材料和设备,例如水、盐、冰块、平底锅等。
(2) 学生利用实际材料进行实验,控制实验变量,例如加热温度、盐的用量等。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关于凝固现象的解释和想法。
3. 实验总结(1)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结论。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论进行总结,概括凝固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现象与温度和物质的性质有关”。
4.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凝固现象的相关知识。
例如,“你们能举出其他凝固现象的例子吗?”“冰淇淋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凝固现象是什么原理?”等。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凝固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的环节,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固的动态
教学内容:凝固的动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去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
活,进而热爱生活。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雕塑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
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意义。
正确引导学生体会
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2、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体育赛场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人们渴望这蕴含着无穷的美,凝聚着永恒的力的动感形象能够在一瞬间凝固。
早在古希腊时人们已可以欣赏到雕塑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美感,今天让我们来体会一下雕塑的动感美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凝固的动感”(板书课题)。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首先请欣赏《走向世界》、《崛起》、《永恒的运转》、《掷铁饼者》、《挑战》、《接力》、
《中国女排》。
2、了解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灯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再次欣赏《永恒的运转》、《掷铁饼者》、《挑战》。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受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
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
小组讨论后提问回答,以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三个“掷铁饼者”都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
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
《掷铁饼者》是
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的力量之美。
《挑战》是一尊耐人
寻味的雕塑,通过对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并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的画面内容《崛起》《中国女排》
(通过对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生活,爱祖国注意的教育。
)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作拓展视野的作用)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永恒的运转》、《掷铁饼者》、《挑战》这几幅雕
塑作品,让我们知道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确实宽泛的,给人
留下一种永恒的动感的形象。
布置作业:利用查找资料或其他方式,详细了解《中国女排》《走向世界》《中国》《崛起》《接力》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