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的破解之道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的破解之道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的破解之道摘要:本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文字型、图表型、地图型、图片型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学生要适应高考历史情景式选择题测试,首先要重视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着力于夯实基础;其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各种能力;最后要辅以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在高考历史情景式选择题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毕业论文网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能力考查近两年来,高考历史改革进入到深化阶段。

从题目特点来看,由传统命题逐渐向新情景命题过渡,特别是选择题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实现与新课程高考的接轨。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从考查识记能力为主向考查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多方面能力发展。

一、概念与特点所谓历史情景选择题,就是创设新的历史问题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对试题中的新材料、新情境加以理解分析判断,然后对照选项得出结论的选择题。

新情境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有效地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中的12道历史选择题就有10道是情景选择题。

历史情景选择题是以历史文字史料、图片、地图、图表等为主要载体和形式,以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有效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试题。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信息含量和思维含量大。

试题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往往隐含大量信息,而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只是表面信息,在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待挖掘。

它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多方面能力。

(二)具有多样性。

首先是载体的多样化,可分为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四大类型;其次是反映内容的多样化,大概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甚至综合内容。

(三)充满探究性、灵活性、新颖性。

试题重视课本以外知识的引入,对于考生来讲是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或第一次看到的素材和话题的引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为考生主观探究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解题技巧作者:孙双武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历史》2016年第03期当前,高考历史选择题注重运用新材料、营造新情境,提升了思维含金量和学科素养,考查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下分析、理解、运用、推理、归纳、概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目前,每年全国卷、地方卷高考历史新情境选择题约占80%,有的甚至达100%。

因此,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类型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营造新情境,主要是通过文字史料、图表史料等形式实现的。

文字史料包括史籍、档案文书、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报纸杂志、口述史料,等等,此类试题可被称为文字材料题。

图表史料包括照片、地图、表格、漫画、曲线图表、柱状图表、扇形图表,等等,此类试题可被称为图表材料题。

从赋分和题量角度观之,高考历史文字史料试题占绝大多数。

二、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解题秘诀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解题秘诀是:把握时间最关键,明确空间拓视野,分清立场明身份,运用理论现素养,对照特征定范围,回归教材破题眼,史学范式必使用,适度假设证猜想。

1.把握时间最关键高考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大多数采用的是新材料,有的试题时间信息隐藏在材料中,因此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握试题材料涉及的时间,从而开启破题的大幕。

如:例1 (2016年全国Ⅲ卷文综第32题)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这道题没有明确的时间,但通过“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智者运动时期智者的主流价值观——怀疑神灵,否认权威,由此开始分析试题。

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神话故事,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C项错误;通过“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正确。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历史问答题的测试功能近年来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掘,这一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曰益巩固,而这一题型恰恰是考生最易失分之处。

究其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历史基本理论修养不够是其根源,但应试能力(考生将自己具备的历史学科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考试分数的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笔者以为,依次做到“审准题目”、“找齐材料”、“理清思路”、“规范作答”,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第一,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一题中,“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

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由专用历史名词构成(材料问答题的主干语一般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

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这是问题的主体,是试题的核心,试题的其余各成分都围绕它展开。

只有正确理解中心语的内涵,才能把握住审题的大方向。

不然,准确审题则无从谈起。

找出主干语应作为审题的起点。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

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

是审题的最终落脚点。

找准答项语就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就明确了思维的方向、找到了解题的着力点,收集材料、组织答案就有了目标。

审定答项语是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

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

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这些词语能够清楚地告诉我们试题的类型,提示我们应对的方法。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的破解之道

高考历史情境选择题的破解之道

万方数据学科思维能力.有效地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中的12道历史选择题就有10道是情景选择题。

历史情景选择题是以历史文字史料、图片、地图、图表等为主要载体和形式.以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有效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试题。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信息含量和思维舍量大。

试题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往往隐含大量信息,而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只是表面信息。

在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有待挖掘。

它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多方面能力。

(二)具有多样性。

首先是载体的多样化。

可分为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四大类型;其次是反映内容的多样化,大概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甚至综合内容。

(三)充满探究性、灵活性、新颖性。

试题重视课本以外知识的引入。

对于考生来讲是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或第一次看到的素材和话题的引用,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为考生主观探究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

二、题型及解法下面结合几种类型的情境选择题谈谈具体的解题方法。

(一)文字型。

这是近年出现最多的新情景命题模式。

文字材料涉及面很广泛.有诗歌、民谣、谚语、文献、墓志铭、对联、网贴、语汇变化、史学观点等各种表现形式。

2008年高考全国卷I、Ⅱ的选择题大多数采用此种形式。

解法指导:解答文字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史料的有关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等),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

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它所反映的历史内涵。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例:(08全国文综卷I,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的国家。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

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高考标准必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四个方面。

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内容研读一、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高考命题新情境中的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1)客观题命制思路:给出学者的论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论或驳论,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所涉史事的来源从教科书内变为教科书外。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2题引入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善马标准的规定,考查军事战争对相马术发展的影响。

②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如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4题引入历代职官的演进,考查不同朝代职官的排序。

③增加异质学术情境的数量,提供不同时代、语境、立场、视角或观点的学术情境。

如2022年湖北高考第2题引用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主观题的命制思路①给出学者的观点,要求判断支撑该观点的证据。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要求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

②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欲得出的观点。

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6题提供多角度史料,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③给出多个学术观点,要求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根据提供的三幅人口密度图判断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关注两类知识。

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基于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考及教学建议

有一分证据,就说一分话——基于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考及教学建议

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要题型。

近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坚持以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构建真实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要求考生能合理运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逻辑思维方式与方法,以解决情境下的历史真实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提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遵循的三种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讲求证据,证而不疏历史是对过去事情的研究,而过去的事情无法被直接观察,也无法在实验中重现,更无法在现实中重演,只能依据过去留下的痕迹(史料),进行严格的考证、谨慎的推理,乃至合理的想象(张汉林,2020)。

这说明若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就无法寻求事实和真相,而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也是如此。

可见,讲求证据,证而不疏(不作引申、不东拉西扯等),是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首要原则。

这要求学生在思考历史问题时要有证据意识,推理中不能有疏漏,要尽可能地从材料中获取每一分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再对证据链进行谨慎的推理。

例如,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玉第26题属于典型的根据历史材料推导出历史事实的选择题。

该题引用了四条不同出处的材料,均记录了发生于唐武德元年西部边陲的一场战争,包括双方代表人物、地点和结局等战争要素,只是详略稍有差别。

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作出综合性而非片面性的历史事实认定。

四条材料的战争要素信息依次整理如下:(1)秦王(李世民)、薛举、泾州、败绩。

(2)薛举、泾州、太宗(李世民)、不利。

(3)秦王世民、薛举、泾州、败绩。

(4)薛举、泾州、太宗、所败。

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只能是C项“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A项“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错在将李世民身份确定为“皇帝”,不符合对材料作出综合性历史事实认定的要求。

其次,第三条材料记述的历史事实是此战役中唐军主帅为李世民而非刘文静,故而B项“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不正确。

再次,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都是基于史料的研究,但前者指不因人为主观因素转移的历史客观存在,后者指借助某种史观对史料作出的人为主观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备考中的答题策略

高中历史备考中的答题策略

高中历史备考中的答题策略
在高中历史备考中,答题策略如同指导你穿越历史长河的明灯,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首先,理解每道题目,就像是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深刻对话。

每个问题都是一扇通向过去的窗户,透过它,你可以看到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

面对每个问题时,要像与老师进行交流一样,耐心地听取问题的含义和要求,这样才能准确地捕捉到问题的本质。

其次,答题时要像历史学者一样分析和解析。

历史并非简单的事实罗列,而是背后深刻的因果关系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及其背后的意义。

这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教科书上的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形成有力的论证。

进一步地,考试中的答题要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历史考试常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问题,因此掌握好时间分配至关重要。

要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迅速捕捉问题的关键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花费过多时间。

最后,每一次答题都是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不断地练习和总结经验,是掌握答题技巧的关键。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
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提升对历史背景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因此,高中历史备考中的答题策略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应试技巧,更是对历史学科精神的理解和体现。

只有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高效作答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全文5篇)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全文5篇)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全文5篇)第一篇: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高考历史可能是所有高考科目里最难的,一些考生大省的历史平均分在40分左右。

历史选择就有48分的分值,而正确率只有20%到30%。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文综卷第41题题目要求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是评价材料观点。

一般还都在问题后面注明: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针对此要求,本人认为解决好此题,应注意以下三步骤:(一)提炼观点。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试卷提供的材料,弄清材料讲解的是古今中外哪一历史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存在着几种评价观点。

关键是学生要知道这些观点不存在对错的区别,只是站立的立场或角度不同,运用不同的史料得出不同的观点而已。

(二)评价观点。

此步骤要求学生从材料的观点中找出其中之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亮明自己的立场。

老师切记不要在此处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否则,学生就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观点不明确。

要知道历史学界向来存在学术争鸣,各持一家之言。

(三)充分论证。

学生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当合理性。

切记论证要充分。

一般学生的困难就在于此,缺乏充分的史料,感觉无话可说。

以下本人将结合具体的试题,展示一下对此题的做题心得,望多多交流指教。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专题训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翻地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二)材料二“要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的纵深发展。

请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驿马中学李俊峰情境选择题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

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

如:纵观果说选择题的得失决定了考生历史学科的总成绩,那么情境选择题成绩就决定着选择题的总成绩,因此,加强情景选择题训练就成为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一、入情入景是前提。

入情入景就是读懂材料,即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符合必然的逻辑联系。

如在古代史中,情景式选择题占的比例很大,由于引用的是史籍中的原话,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就有困难,对题目也就无从下手。

例1:“汉之号令班(遍及)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注:最早担任西域都护)”。

其准确含义是A.西汉朝廷对西域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B.着手开辟通向中亚的商路C.西汉对西域的管辖延续到东汉 D.汉朝对西域始终保持着巨大影响这是一道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普遍反映不明白材料的意思。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是:1、文史不分家,平时加强文言文的学习、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阅读材料时要读大意,切忌咬文嚼字地细抠妄断,并与历史教材相互印证。

例1其字面大意为:汉朝的法令遍及西域,开始于张骞,(真正)形成于郑吉。

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西汉末西域都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西汉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答案是A。

例2:(08重庆卷)李白诗句‚脚着谢共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共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本题考查诗人谢灵运生活的时期,属于中等题。

这首诗是李白出自《梦游天姥呤留别》中的名句,是李白对出身豪门却政治失意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仰慕而写。

高中历史高考大题突破技法-以情境化和材料化解答材料问答题

高中历史高考大题突破技法-以情境化和材料化解答材料问答题
大题突破技法 以情境化和 材料化解答材料问答题
(1)情境化:运用史料还原情境,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是知识层面的考核内容,即考查 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新高考等级考试突出了这一 命题趋向。 (2)材料化: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灵活迁移解答问题。 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 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表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 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新高考等级考试突出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强调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 的看法。(10分)
[微点拨] (1)根据材料一中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和实际受田数的比 较,可得出农民实际受田亩数都比应受田亩数少;根据材料一还可得 出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量呈上升趋势、均田户数与受田户数不等;根 据材料一“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 000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 出贵族与平民受田亩数差别大。
(2)首先要对二人的观点进行简单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得出白居易和柳宗元二人对待两税法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二人都认为 应该废除两税法,恢复租庸调法。其次,结合所学唐朝赋税制度变革 的相关知识,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 已殚”可知,白居易是从农民利益出发,代表社会下层民众的利益; 由“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可知,柳 宗元是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出发,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最后,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经典示例 ——在体验中品悟技法 [例] [2023·湖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新材料新情境历史试题解答技巧

新材料新情境历史试题解答技巧

新材料新情境历史试题解答技巧
对于新材料新情境历史试题,学生应从积累资料、理解题意、联系实际、运用联想思维几个方面入手:
1. 积累资料:要把平时学习中了解到的有关知识点都梳理一遍,以便能够尽可能地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2. 理解题意:透彻理解题目内容,将题意简化成明确的问题,根据答案应有的特点和内容,挖掘出本次考察的重点;
3. 联系实际:运用实际知识去解析问题,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起来;
4. 运用联想思维:将过往学习有关的知识点运用起来,可以借助特定联想思维、如象征思维等有效的解决问题。

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类型与应对策略

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类型与应对策略

历史情境式选择题的主要类型与应对策略作者:缪亚东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年第09期情境式试题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思路的体现,以情境为桥梁,广泛采用史实记叙、图表、名人名言、诗歌、漫画等材料作为载体,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高考历史试题。

从选材形式与考查要求来看,该题型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史实再现型、信息提炼型、因果判断型、图片表格型等。

自2008年江苏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到2010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此类试题一直是选择题的主体类型。

下面笔者结合2008—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此类试题的主要类型以及应对策略。

1.史实再现型。

此类型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不小的份额。

在2008—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各有2题、5题、6题,呈现上升的趋势。

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引入历史材料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判断材料反映的基本史实。

在解题中学生应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如从时间、人物、基本思想主张、人物地位等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2.信息提炼型。

此类型试题在2008—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各有4题、1题、5题。

这类试题主要是通过史学记载,多以文言文形式呈现,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众多语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语句并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小结,同时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对主干知识的纵向与横向拓展,准确把握知识的阶段特征及其内涵和外延。

3.因果判断型。

此类型试题在2008—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分别有4题、2题、3题。

此类型题目是根据材料将历史事件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因素列出,要求学生根据题意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时代背景、原因、目的。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应正确分析题目的主要思想及其与各个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运用基础知识仔细分析主题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即可。

4.图片表格型。

此类型试题在近三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分别有4题、2题、3题。

高中历史情境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情境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情境选择题解题技巧高中历史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分值高的特点。

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对正确答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历史情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情境选择题解题技巧如下:一、史料情境选择题例1、(原创)史书记载,商朝初年的名臣伊尹辅佐商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周文王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当时的商王赐予什么官名( )A.师、侯B.卿士、王C.相、伯D.师、伯解析:C。

史料信息给我们提供了商王如何设置官员的历史情境,从中可以提炼出伊尹、姬昌的身份和职权等有效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参与商王决策的伊尹可能担任相或者卿士,身为方国首领的姬昌可能被封为侯或者伯,用排除法可以顺利剔除ABD三项。

二、生活情境选择题例2、(原创)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研究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浅析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解析:D。

本题创设的生活情境是为四位同学的历史小论文题目纠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可知明初废除丞相,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故D项标题明显出错。

三、图片情境选择题例3、(原创)四位同学看到台湾著名演员赵文瑄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后,进行了如下对话,其中谁的话最不合情理( )A.小王说:“哦,是中央电视台年度大戏《孙中山》啊。

”B.小李说:“是啊,这是兴中会召开成立大会的那场戏。

”C.小张说:“我也看过,居中穿白色西服的是孙中山,右边穿黑色西服的是黄兴,他们分别被选为和执行部庶务。

”D.小刘说:“虽然楹联被遮住了,但我也知道写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同盟会建立的理解分析能力。

“历史情景题”的解思路

“历史情景题”的解思路

“历史情景题”的解思路情景设置题的增加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变化的重点,这类试题主要特点在于重视课本以外知识的引入包括文献资料、地图、图片、表格、数据等,重视相对于考生来讲是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或第一次看到的素材和话题的引用,这类试题往往把学生置入情景中,突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思考。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增大信息含量和思维含量,结合所学知识对试题中的新材料、新情境加以理解分析判断,然后对照选项得出结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以致用,试题充满探究性、灵活性、新颖性,为考生主观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实例1】2006年江苏卷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分析指导】这是一道历史情境式选择题,实际求答1898年时西方列强已经取得的在华特权。

开设工厂的特权始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建立教堂的特权始于1844年的《望厦条约》;而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和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属于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故选②③。

答案:B【实例2】2006年上海卷在观看日本书法《乐志论屏风》时,参观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甲:这幅书法作品应该是日本最早的。

乙:从书法笔墨来看,日本书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丙:据我所知,日本书法是独自发展起来的。

丁:这是19世纪的作品,我想日本书法应该是明末遗民传过去的。

A.甲B.乙C.丙D.丁【分析指导】本题考查中日文化交流,为情境式选择题,解答本题关键有二,一是注意图片中的书法字体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共同之处,二是注意此书法作品的时间。

解答本题时不要主观推断,要概括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准确可靠的判断。

【实例3】2005年广东卷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新史料新情景历史试题的解答技巧

新史料新情景历史试题的解答技巧

新史料新情景历史试题的解答技巧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构造样式,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最根本的只有两个,一是传统的直接问题,如2022年全国高考卷I第37题的第4问“简述从中华文明开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2022 年全国高考卷I第40题的第1问“指出1141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所确定的双方分界线〞、 2022年全国高考卷I第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等,都是传统的直接问的试题。

二是通过史料后的问题,即通过新的史料构造新情景的试题①,如下表:2022-2022年全国高考卷I选择题中的史料选择题说明:2022 年第38题第4问:“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此问的后一个问题,是不需要依靠材料作答的问题,所以,整个此问可以视为0.5个材料问答题。

通过上表可知,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选择题中的史料选择题越来越多,2022年竟到达了81.8%,较之2022年增加了10倍以上;非选择题中必须通过史料才能作答的问题,三年的比例都很高,2022年竟到达了100%。

通过历史材料,营造新的历史情景,编拟历史试题,是近三年来高考历史试题最突出的构造样式,或者说是最根本的特点。

要应试,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研究。

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讲,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解答新史料新情景的历史试题。

如何解答新史料新情景的历史试题呢?首先说史料选择题的解答。

读2022年高考及其以前所有高考史料选择题,就所需要的应试能力而言,一是识记,二是理解,三是技巧。

如假设题干或题肢中的史料直接抄录于教材,或直接引用于教材上的某一言论,对于学生来讲,所需要的根本能力就是识记,只要将教材所述记住了就能够作答,并答对。

如2022年第20题的“图4〞,只要记住教材上的《德意志统一》地图和教材上的相关文字就行了。

高中历史考试中的解答技巧

高中历史考试中的解答技巧

高中历史考试中的解答技巧在高中历史考试中,解答技巧是考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名考试答题技巧的辅导员,我经常见到许多学生在应对历史考试时面临的挑战。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并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在高中历史考试中解答问题时可以采用的技巧,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首先,对于任何一个历史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至关重要。

考生可以将问题视为一位挑战者,要求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背景、要求以及可能的多面性。

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考生理清问题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答案。

其次,答案的结构和组织对于清晰表达观点至关重要。

就像为一个复杂的谜题寻找解决方案一样,考生可以将答案视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个好的答案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即一个简洁的引入,用以概述你将要谈论的主题。

接下来,是一个有组织的中间部分,展示你的历史知识并回答问题的各个方面。

最后,一个精彩的结尾,用以总结你的观点并强调你的主要论点。

第三,使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案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些事实就像是你的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并加强你的论证。

例如,如果问题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考生可以引用具体的事件、条约或领导人的行动,来支持他们的分析和结论。

最后,时间管理是考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就像是一场挑战赛,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答题任务。

因此,在考试前可以尝试模拟考试来练习答题的时间控制。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节奏和时间分配,还能减少因时间不足而导致的紧张感和错误。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考试中的解答技巧就像是一场冒险,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清晰、结构化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分析。

通过准备和实践,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方法目录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技巧高考历史答题窍门高考历史有什么答题套路怎么才能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关于高考历史复习攻略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技巧一、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二、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三、比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四、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2.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3.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4.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5.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6.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五、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高考历史情境题解答策略驿马中学李俊峰情境选择题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

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

如:纵观说选择题的得失决定了考生历史学科的总成绩,那么情境选择题成绩就决定着选择题的总成绩,因此,加强情景选择题训练就成为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

一、入情入景是前提。

入情入景就是读懂材料,即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符合必然的逻辑联系。

如在古代史中,情景式选择题占的比例很大,由于引用的是史籍中的原话,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就有困难,对题目也就无从下手。

例1:“汉之号令班(遍及)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注:最早担任西域都护)”。

其准确含义是A.西汉朝廷对西域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B.着手开辟通向中亚的商路C.西汉对西域的管辖延续到东汉 D.汉朝对西域始终保持着巨大影响这是一道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普遍反映不明白材料的意思。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是:1、文史不分家,平时加强文言文的学习、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阅读材料时要读大意,切忌咬文嚼字地细抠妄断,并与历史教材相互印证。

例1其字面大意为:汉朝的法令遍及西域,开始于张骞,(真正)形成于郑吉。

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西汉末西域都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西汉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理,答案是A。

例2:(08重庆卷)李白诗句‚脚着谢共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共屐‛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本题考查诗人谢灵运生活的时期,属于中等题。

这首诗是李白出自《梦游天姥呤留别》中的名句,是李白对出身豪门却政治失意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仰慕而写。

谢灵运是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

西晋末年以后,南方流行穿屐和芒屐。

屐为木制鞋,底厚齿高,可以蹚水踏泥,适合雨水较多的南方。

屐齿分前后,可活动调节,便于登山。

因此本题必先读懂原诗的意境,准确把握“谢共屐”的历史时代,它最早应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例3:(表1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本题考查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

首先应抓住两个时间点:1978年和1997年,进而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这两次大会,一个提出改革开放,一个指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二十年就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

只要进入这个社会情景,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故答案选D。

例4:(10全国文综一)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本题以辛亥革命后老农与革命党人的对话为背景,考查辛亥革命影响,学生只要准确把握当时的社会环境,回忆革命失败的原因,即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农村没有经历彻底的革命洗礼,农民生活依旧,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与情景无关。

二、合情合理是关键。

合情合理就是甄别信息,情景必须符合历史常识,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理念在高考题中早有渗透。

在做情景式选择题时,学生要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整理,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具体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提取地点信息:在有的材料式选择题中,地点信息是重要的信息,通过地点信息能够选择出正确答案。

例5: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民族政权的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宁夏固原),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B.辽C.金D.吐蕃例5的有效信息为“南接萧关(宁夏固原)‛,结合所学知识就会判断出在今宁夏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西夏。

2.提取时间信息:在材料式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都符合题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提取时间信息有利于排除迷惑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6: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内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从此题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开始联系在一起了,可把不符合题意的A、B项排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提供的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即可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C。

3.对材料去伪存真。

提取信息是关键,然而,并不是找到有效信息就一定能选择正确,还要对信息进行甄别,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根据材料来源、特殊环境、阶级立场和作者的态度,准确判断。

例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其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消灭辽政权解除威胁D.打击朝廷内的腐败势力这道题的错误率也很高,选错的学生大多选择了A,这道题的有效信息是“寇乱息而威势强”,这是学生的共识,然而,对“寇”的含义却没有理解,认为“寇乱息”就是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

通过此题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清在史籍中“寇”、“匪”、“贼”等是对农民的蔑称,而对少数民族则称为“夷”、“狄”、“蛮”等,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而不是A。

4.紧扣材料做答。

有时材料式选择题中的引用的材料可能会超出学生学习的知识范畴,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材料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拓展知识,联系实际思考。

:例8:《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B.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这是一道迷惑性很强的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很容易就判断出此题涉及的知识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因而粗读材料后贸然选择了B项,应该说此题从材料信息看,确实涉及了“推恩子弟以地,侯之‛的内容。

但是,如果通读整个材料后,就会发现,材料所要表达的是“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所以应该选择 D,这个内容超出了学生知识范畴。

例9:(08全国文综一)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紧扣材料中“洋务运动”、“由官总其大纲”可知洋务企业中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方式。

A为官办军事工业;B为洋务派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C为民族工业;D为外商企业。

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才属于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

例10:(08全国文综二)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

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

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

这反映出在韩国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本题考查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属中等题。

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60年代韩国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行列,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项ABC明显错误,答案选D。

例11:(09全国文综二)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本题考查美国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属中等题。

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结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形势这一具体情景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即:1787年宪法颁布的背景就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答案选B。

例12:(09全国文综二)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

‛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殖民地,结合教材中提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的评价,这一知识点和从材料中的“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完全用的英语教育”等信息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固选C。

例13:(10全国文综二)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

以其日祭天。

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1170年是南宋与金和议后,双方交流频繁,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女真族汉化程度加深,因而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封建化,做题时只要能掌握这一时代特征,题意点明了女真族在重阳节的习俗和对重阳节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