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

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

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一、概念成分输血是指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供血者的血液分离成各种成分,并有效地储存起来,以达到根据患者需要输注一种或数种成分的目的。

二、成分输血的优越性1、针对性强,提高疗效成分输血是对患者进行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血液输注法。

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得到高浓度、高效价、便于保存和运输的血液制品,并可将多个献血者的同一成分混合在一起,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输注后显著提高疗效。

2、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成分输血纯度高,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并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一血多用成分输血一血多用,既可节省血资源,又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4、浓度高、容积小,输注后心脏负担轻成分血中血液成分单一、浓度高,红细胞制品以每袋100ml左右为1单位,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其余制品均以每袋25ml为1单位,通常输入量为200~300ml。

三、成分输血的护理1、明确各种血液制品的特点和适用病症,严格掌握好适应症。

2、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有的血液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等,存活期短,为确保成分输血的效果,应以新鲜血为宜,且在规定时间内输入体内。

4、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血制品每单位为25ml,1次输入通常需200~300ml,即8~12单位(袋),加之滴速快,故输注时应有护士严密监护,及时更换。

5、如1次输入多个供血者的成分血,应在输血前按医嘱给于抗过敏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6、如患者同时需输全血和成分血,应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几种成分同时输注时,应先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7、输注浓缩红细胞时应注意:选用8号或9号粗针头进行穿刺,输注过程中应保持通畅,如遇浓缩红细胞粘稠度较大,可先在袋内注入50ml 左右的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再按常规输注,但不得用葡萄糖溶液作为稀释液,以免血细胞发生变性、凝聚或溶血。

输注速度应适宜,每单位输注时间不宜超过4h;输注过程中如有阻塞,需要换输血器,不可强行挤压针头内凝血块。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成分血是一种通过对全血进行分离而得到的不同组分的血液制品。

它能够有效地用于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且在医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成分血的临床应用的一些主要领域和进展。

正文:一、术中输血1. 术中失血对患者的影响2. 成分血在术中输血中的应用3. 成分血的优势和安全性4. 成分血对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估5. 成分血在特殊手术中的应用案例二、创伤救治1. 创伤对机体的影响2.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3. 成分血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4.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的经验总结5. 成分血在创伤救治中取得的临床突破三、儿童用血1. 儿童患者的特殊需求2. 成分血在儿童治疗中的应用场景3. 成分血的选择和使用原则4. 成分血在儿童用血中的效果评估5. 成分血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四、血友病治疗1. 血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成分血在血友病治疗中的作用与优势3. 成分血的使用指南和技术要点4. 成分血用于不同血友病类型的临床应用策略5. 成分血在血友病治疗中的长期效果与安全性评估五、免疫缺陷病治疗1. 免疫缺陷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2. 成分血在免疫缺陷病治疗中的应用场景3. 成分血的适用范围和剂量选择4. 成分血治疗对免疫缺陷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5. 成分血在免疫缺陷病治疗中的前景和挑战总结: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已经在术中输血、创伤救治、儿童用血、血友病治疗和免疫缺陷病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这些应用中,成分血通过提供特定的血液组分,满足了患者的特殊需求,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潜在的风险。

然而,成分血的应用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完善其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分血的临床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成分输血(红细胞输血)的意义及应用

成分输血(红细胞输血)的意义及应用

成分输血(红细胞输血)的意义及应用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中的所有成分。

成分输血: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什么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

成分输血的意义(一)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

(二)提高输血安全性。

1.降低免疫反应;2.减少病毒传播;3.病毒灭活。

(三)利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

(四)节约血液资源。

各种血液成分贮存温度与时间1.全血与RBC制剂:4 ±2℃,CPDA-1为35天;洗涤RBC 24h。

2.单采血小板:22 ±2℃,振荡,5天。

3.白膜:22 ±2℃,保存24h。

尽早用。

4.(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20℃,1年。

5.低温冷冻保存RBC:甘油40%,<-65℃,10年。

红细胞输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年轻红细胞悬浮RBC: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

1.适应证:(1)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2)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儿童的慢性贫血。

洗涤RBC:生理盐水洗涤去除血浆1.适应证(1)输全血或血浆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2)AIHA的患者。

(3)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4)反复输血已产生HLA/HPA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者。

(5)HDN患儿未达到换血指征的成分输血。

(6)缺乏同型血时进行不同型RBC相容性输血的患者。

2.洗涤红细胞输注剂量比其他红细胞大;成人输3U 洗涤RBC可升高Hb 10g/L左右(200ml全血制备的为1U)。

3.注意事项:开放式洗涤易污染,6h内输注。

4℃保存24h。

少白细胞红细胞:(1)反复输血已产生HLA或HPA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2)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

(3)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从第一次就选择本制剂。

如AA、白血病、纯合子型β地贫。

冰冻RBC: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的输血。

辐照RBC:免疫缺陷或抑制的患者、新生儿换血、宫内输血、选择近亲供者血液输血,无论选择哪种红细胞均应辐照杀灭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防止TA_GVHD。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应用概况
成分输血在输血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技 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十年代后期 国外已改为红细胞输血率代替成分输血 率。
到八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一般 在90%以上。而我国到2000年成分输血 率也只有20 %~35 %。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提高疗效 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
全血输注
全血的制备
免疫反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 白的同种异型抗原抗体反应。
非免疫反应包括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出血、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空气栓塞等。
临床上以过敏、发热、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 疾病传播等为多见。
过 敏 反应
原因 有IgA抗体、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轻者有风团、红斑、发痒,重者荨麻疹 可遍及全身、关节疼痛、血管水肿、窒 息、休克和神志不清。
新鲜冰冻血浆
从全血分离血浆,在8小时内立即在-18 ℃下冷冻保存的血浆,或从单采的枸橼 酸血浆在6小时内冷冻保存的血浆。 内含稳定的Ⅴ、Ⅷ因子 可保存一年
适应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大量输血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Ⅱ、Ⅴ、Ⅶ、Ⅷ、 Ⅸ、Ⅹ、Ⅺ、Ⅻ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TTP、溶血尿毒综合症等 现已不再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辅 助剂、蛋白质补充、增强免疫等治疗。
预先用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或超免疫后,从高效 价的特异抗体血浆中制备。
冷 沉淀
新鲜全血中的血浆先分出冷冻,制备时 将冷冻血浆在4 ℃水浴中融化,待尚剩 少量冰渣时,再在4 ℃下2000转/分钟, 离心15分钟,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 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含10倍于全血的 凝血因子。
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低 纤维蛋白血症、DIC等。

成分输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血 液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 越多的血液成分被分离出来并应用于 临床治疗。
如今,成分输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 疾病的治疗。
成分输血的种类与制备
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每种成分 都有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范围。
制备过程需要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确保血液的安全和 有效性。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过 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
成分输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注,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 时,由于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选择性地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减 少对其他药物的依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白细胞输血
白细胞输血主要用于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和感染等情况下,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 防和控制感染。
白细胞输血可以提供丰富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 瘤和感染的抵抗力。
白细胞输血需谨慎使用,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同时需严格控制适应 症和剂量。
血小板输血
血小板输血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出血 ,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导致的出血情况。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的结合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的概念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精准医疗则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成分输血与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的结合
将成分输血与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情况,提供定制化的血液成分输注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2
成分输血的优势与价值
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成分输血是指将全血分离成各种成分,根据患者的治疗需 求选择性地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 血液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进行输注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与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的治疗需求,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红细胞输血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足,适用于大面积出血、贫血等病情。

血小板输血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或骨髓抑制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则用于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离心将全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输注的成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准备。

最后,将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输血过程。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和副作用。

然而,成分输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如需要准确判断患者需要的成分、避免交叉感染等。

总的来说,成分输血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优化输血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血浆输血
血浆输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的血浆替代 品和优化血浆制备工艺,以提高血浆的疗效和安 全性。
成分输血的技术创新与改进
血液分离技术
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成分输血已经可以实现高效 、安全地分离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满足临床需求。
血液保存技术
通过改进血液保存技术,可以延长血液成分的保存期限,提高血液 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监测技术
输血监测技术的改进可以实时监测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 现和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个体化输血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输血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免疫输血
免疫输血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来 提高输血效果和安全性。
成分输血的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能够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血液成分, 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成分输血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 输血安全性。
成分输血有助于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利用效 率。
成分输血的副作用与风险
成分输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成分输血可能传播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新型血液成分的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多新型的血液成分,以满足临床 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白细胞输注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风险增加,如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病、严重感染 等。通过输注白细胞,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
凝血因子输注
总结词
凝血因子输注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成份输血在我院的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在我院的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目前国内外把成份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医疗单位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成份输血是对患者进行缺什么成份补什么成份,特别是成份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血液制品。

采用成份输血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份所致的输血反应,减少疾病传播的发生,我院在省血站推广成份输血以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达到99%以上,并收到满意的效果[1]。

1 输全血的主要缺点1.1全血并不全在血液保存过程中,红细胞损坏率平均每天为1%,血小板12h丧失大部分活性,凝血因子,特别是因子Ⅷ在4℃中保存24h损失30%~40%,所以库存血实际上只剩下红细胞,血浆蛋白和部分稳定的因子[2]。

1.2大量输注全血有产生循环超负荷的危险,特别是对老年体弱、婴幼儿以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免疫反应问题这是输血疗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血中红细胞有21个以上的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白细胞有6种血型系统,血小板也有自己的独立抗原,血浆中也有各种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20多种,这些都会使受血者产生不良的抗原抗体反应。

因此,全血输得量越多,抗体产生也越多,治疗效果也会越差[3-6]。

2 成份输血的主要优点2.1减少输血反应成份输血是缺什么补什么,这样可以减少不需要成份的输注,从而避免因输注这些成份引起的输血反应。

2.2成份输血针对性强,效果好,因为成份血都要经过提纯、浓缩,最后的容量很小,而所需成份浓度很高,疗效好。

2.3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成份血浓度高、量小,如输入10个单位血小板总量为250 ml,机采一人全身的血小板,不仅可避免增加心脏负荷,也减少了多人次抗体的免疫反应[7-12]。

2.4一血分为几种成份,可以综合利用,能达到节约用血,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目的。

3 成份输血的适应症胶体代浆血适用于外科手术出血,急性失血患者;晶体盐代浆血适用于各种贫血患者,心脏和肾脏功能障碍患者,也可选择性用于外科和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因其扩充血容量较胶休代浆血短,肾过滤和尿量消除率高,肾功能恢复快[13-18]。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成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成分并输注,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对成分输血进行临床分析,包括其定义、适应症、操作流程、风险与并发症等内容,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经分离、净化后的不同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单独输注给需要特定血液成分的患者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更加精确地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减少了不必要的输血成分,避免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适应症成分输血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1. 严重贫血:包括出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需要大量红细胞来提供氧合功能。

2.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需要补充足够的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3. 大量出血或手术:在大出血或手术时,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来维持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患者等,需要输注免疫球蛋白来增强免疫功能。

三、操作流程成分输血的操作流程包括献血者的筛查、采集与处理、输血前的检验与配型、输血过程中的监护与评估等。

1. 献血者的筛查:献血者需接受严格的健康筛查,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排除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禁忌症。

2. 采集与处理:献血者的血液经过采集后,根据需要进行分离与处理。

通常将血液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不同成分,分开保存或经过处理后再输注给患者。

3. 输血前的检验与配型:在输血前,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与交叉配型的检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匹配性。

4. 输血过程中的监护与评估: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或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输血效果与后续治疗调整。

四、风险与并发症虽然成分输血可以提供精确的血液成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

1. 输血反应: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包括寒战、发热、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心血管反应等。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1成分输血的优点
高效
高纯度、高浓度、容量小、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如要提高患者血小板3×1011/L需输机采血小板1人份约250ml左右,如用全血需3000ml以上。
安全
限制不必要的成分的输入量,尤其是限制白细胞和血浆的输入量,有利于降低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保存血液的各种有效成分。如PC 于22℃水平震荡可保持3—5天,VIII因子、V因子、IX因子可在-20℃以下保存1年,上述血液成分在4℃保存的全血中短时间内即会失效或失活。
01
血概况
02
国内外成分输血概况
03
上海 90%左右
04
美国 99%
05
红细胞42.89% 血小板39.96%
06
血浆11.96% 冷沉淀4.69%
07
全血0.5%
08
红细胞29.26% 血小板40.77%
09
血浆28.09% 全血1.88%
5输保存期血比输新鲜血更安全
存放10天的红细胞不传播HTLV-I/II,传播率分别为0-5天为74%;6-10天为44%;11-14天为0%。
经常见到临床医生特指要新鲜血,特别对小儿、体外循环、血液病患者更是如此。全血越是新鲜,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存活得越好,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的机会越多,对上述病人更是雪上加霜。为此要求临床医生要从病人第一次输血起,就要输成分血,不输全血,更不能输新鲜血。
用电离辐射的方法(如钴60:γ射线1500-3000rad)灭活红细胞制品中的淋巴细胞,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该制品适用于近亲输血、免疫机能缺损患者,如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疗的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患者以及早产儿、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者。
1
2

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课件

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课件
血小板输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和DIC等。通过输注血小 板,可以迅速补充患者血小板数量,提高止血能力,预防 和治疗出血。
血浆输血的临床应用
血浆输血主要用于补充血容量、维持渗透压和补充凝血因子。
血浆输血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等。通 过输注血浆,可以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维持渗透压平衡,同时补充各种凝血因 子,促进凝血功能恢复。
CHAPTER 02
成分输血的优势与适应症
成分输血的优势
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通过分离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仅输注 患者所需的成分,避免浪费其他健康 成分。
减少输血反应
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情况,可以选择 性地输注特定成分,பைடு நூலகம்血小板、凝血 因子等。
由于只输注必要成分,因此可以降低 因不匹配引发的输血反应风险。
成分输血的疗效评估
输血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输血后贫血、出血等症状是否得到缓解,以及生命体征 是否稳定。
实验室指标变化
监测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指标是否得到提升,以评 估输血效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患者输血后是否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感染、溶血 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不适应症
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某种血液成 分过敏,可能不适合接
受该成分的输血。
感染风险
由于血液制品来源于不 同个体,存在传播感染 性疾病的风险,如肝炎、
艾滋病等。
循环超负荷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大量输血可能导致循环 超负荷。
免疫抑制
过度依赖输血可能导致 患者免疫系统抑制,增 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李芹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李芹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李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都推动着输血医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不例外。

其进展主要表现在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性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随着成分输血临床经验的的日益丰富,各种血液成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 成分输血的原则、优点和成分血的分类1.1 成分输血的原则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由于输血有不可预测的并发症,所以对可输可不输的疾病,坚决不输。

禁止输“安慰血”。

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1.2 成分输血的优点1.2.1提高疗效全血经分离后可制备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多种单一成分,根据患者所患不同疾病和各种成分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合理使用即减少了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方法是:缺什么补什么。

1.2.2降低输血反应异体输注全血极易发生各种免疫输血反应,单一成分输注可避免输入不必要的血液成分导致的免疫反应发生。

1.2.3 成分输血可以一血多用,节省血源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功能用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2.4 成分输血有利于保存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因为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最适合的保存条件。

如红细胞最适合温度为4℃,血小板最适合温度为22℃,冰冻血浆最适合温度在-20℃以下,血液Ⅷ因子最适合温度在-30℃以下等等。

由于受旧的输血观念影响许多临床医生对新鲜血还存在模糊认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只是根据输血目的的不同,新鲜血的含义就不同。

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红细胞,l0d内的全血可视为新鲜血,因此,成分输血能真正达到和补充新鲜血的目的,又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既安全又有效。

成份输血及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及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及临床应用一全血输注及不良反应(一)输血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滴血认亲”(大宋提刑官)18世纪初,Blundell给大出血产妇人的血液,并获成功1900年Landstainer发现了ABO血型系统,使输血得以完善二次世界大战输血治疗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输血的误区及不良反应1、误区由于近代医学史中输血治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人们错把输血误认为是一种的治疗,“返老还童”、“吸血鬼”的神话,使人们错把输血当成“营养品”、“保险血”、“安慰剂”当作一种奢侈的治疗方法。

2、不良反应(1)发热反应:症状:输血后15~60分钟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肤潮红、持续15~60分钟好转。

原因:①致热原↓②多次妊娠女性,多次反复输血者。

粒细胞,血小板→同种异体抗体抗体→内热原释放处理:降温、抗体(2)过敏反应症状: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肌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咽喉水肿、过敏性休克。

原因:A过敏体质。

供者血中含有患者的过敏物质,引起反应的抗体lgE。

lgE+抗原→肥大细胞脱颗粒→活性物质→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扩张平滑肌痉挛。

B多次输血:血浆蛋白质→同种异型抗原→机体→抗体。

特异型lgA抗体:1人/700血浆缺乏lgA,反复输血或妊娠→抗lgA+输入lgA→过敏同种异型特异型抗体:反复输血及血浆蛋白→同种异型抗lgA+输入lgA治疗:荨麻疹——抗过敏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肾上腺素、地米、间胺、气管切开或插管警惕不能血先兆——放慢速度,观察(3)溶血反应症状:轻、重、缓、急,轻者如发热反应,重者占1/3,迅速休克,1/3。

A、输血中突然腰痛、头胀、胸闷、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大汗、休克B、Rbe破坏导致大量增加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及近端肾小管从重吸收能力而出现血红蛋白C、溶血反应使凝血系统激活而发生DIC加之肾皮质微血管收缩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D、黄疸,出血原因;血型不合,输入Rbe 损伤或缺陷;患者病态如PNH,腹性溶合治疗:停输血;查血、尿——离Hb观察生命征,电解质,肾功,血象,凝血象,DIC;早期大量补液、利尿或化;肾衰者行透析治疗;大剂量皮质激素;抗体:扩,扩血管,体阻滞剂分);DIC患者给予肝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用血状况,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指导合理用血。

方法对我院2008至2011年成分血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我院2008年至2011年成分输血量逐年上升,2008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3.97%,2011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9.46%,已经接近100%。

结论成分血能够节约血资源,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中应该积极的推广。

【关键词】成分输血;全血;红细胞悬液;血浆
成分输血是医院现代输血发展的方向,也是使用血原则更加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输血中,安全输血和合理输血是衡量临床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传统的输血方法是输注全血,但是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

[1]成分输血使用的是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或者是较纯的制品以供临床输用,根据患者实际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从而减少血液的用量以及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输血科2008年-2011年的全院用血量及成分血比例统计资料以及输血记录单。

1.2 血液来源全血和成分血均来自邯郸市中心血站,质量符合卫生部《血液成分标准》。

1.3 成分血的应用红细胞悬液的保存时间为1d-35d,与全血的输
注方法相同,输注量大约在500ml,一般情况下,最少不能少于50ml,最多不能超过3600ml。

冰冻血小板的保存时间为1d-150d,与浓缩血小板悬液的输注方法相同,输注量按照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

新鲜冰冻血浆临床的输注量按患者体重计算,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合理的确定输注的次数和数量。

[2]临床治疗中,其他血液成分的输注量、输注方法与输注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贫血患者可进行浓缩红细胞或者是红细胞悬液进行输注,外科手术患者失血在1000ml以上的患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1.4 血液成分的计算用血量一单位(u)计算,全血200ml为1u,成分血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后成为1u,1u冷沉淀为200ml血浆制备。

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成分血的利用率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血利用率(%)=成分血数(u)/(全血数+成分输血数)(u)x100%。

2 结果
2008-2011年度用血量,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成分血的输血治疗在我院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成分输血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008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3.97%,2011年成分输血利用率为99.46%,已经接近100%。

表1 2008-2011年度用血量
年份全血红(u) 细胞类(u) 单采血小板(u) 浓缩血小板(u) 冰冻
血浆(u) 冷沉淀(u) 使用率(%)
2008 1450 10791.0 4245 559 451400 0 93.97
2009 1542 11846.6 5604 336 731200 0 94.48
2010 1614 13579.3 8297 179 980100 14 93.04
2011 814 16640.3 7864 211 1679400 32 99.46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成分输血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中,是现代医院输血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

[3]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成分有效地分离出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制品的输注,能够有效地减少用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2008年至2011年成分输血量逐年上升,到2011年成分输血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9.46,接近100%。

所以要不断地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成分输血的知识,达到合理用血的目的,并定期地对合理用血进行检查。

输血科的人员更要加强对成分输血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地配合和指导临床的输血工作,对于成分输血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解决,最大限度地节约血液资源。

同时还要做好输血质量的控制,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医院的输血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3-4.
[2]刁艳妮,张莹.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153.
[3]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