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成分输血的优点选择题

成分输血的优点选择题

成分输血的优点选择题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成分输血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成分输血的优点
3.成分输血的应用范围
4.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5.结论:成分输血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正文
【引言】
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成分输血已经成为现代输血的主要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本文将详细讨论成分输血的优点、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优点】
1.提高输血安全性: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选择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避免了全血输注可能导致的输血反应。

2.减少输血相关感染:成分输血可以降低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因为血液成分在分离和保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

3.节约血液资源: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血液的利用率,使得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因输注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成分输血的应用范围】
成分输血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贫血、创伤、烧伤、手术、产
后出血等需要输血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输注。

3.注意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加强血液成分的保存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结论】
成分输血具有许多优点,可以提高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相关感染,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掌握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改善其生命体征和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成分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输血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每种血液成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因此在选择输血成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红细胞悬液是用于治疗贫血和失血性休克的首选成分。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液疾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输注红细胞悬液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氧气输送能力,从而缓解贫血引起的症状。

血浆是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血液成分,对维持细胞外环境的稳定和调节循环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严重失血、烧伤、休克等病情可以导致血浆蛋白流失增加,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此输注血浆可以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另外,血小板是血浆中的一种细胞成分,主要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

低血小板症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淤斑、出血倾向等症状。

输注血小板可以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帮助止血,防止出血不止。

凝血因子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DIC等疾病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输注凝血因子可以帮助纠正凝血紊乱,减少出血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输血成分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其次,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过敏史等因素,避免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最后,要注意血液成分的存储和输注方式,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总之,临床成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及时纠正血液异常,缓解症状,恢复机体功能。

正确选择输血成分,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成分输血指南

成分输血指南

合试验,要
≥ 2.0×1010/ 袋 20 ~ 24 小时
①血小板减少所致 求 ABO 相
25ml
(普通袋) 的出血;
合,一次足
≥4.0×1010/ 袋 40 ~ 或 5 天(专 ②血小板功能障碍 量输注。
50ml
用袋制备) 所致的出血。
规格:20 ~25ml/袋
40~50ml/袋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用 细 胞 分 离 机 单 采 技 (同 PC-1) (同 PC-1)
ABO 血型相
回收率>90%;
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 同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
胞抗体,引起发热等
除率 79±1.2%,红细胞
输血不良反应的患
回收率>74±3.3%;
者;
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
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
除率>93%,红细胞回收
体的输血(如器官移
率>87%。
植的患者)。
红细胞悬液(CRCs) 400ml 或 200ml 全血离心 (同 CRC) (同 CRC)
扩充血容量。
受血者
60~80g/L;纤维蛋白 (三联袋) 适用:
ABO 血
原 0.2~0.4g/L;其他
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 型相同
凝血因子 0.7~1 单
(包括不稳定的凝血 或相容
位/ml。
因子 V、Ⅷ);②大面积
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
烧伤、创伤。

新鲜冰冻血浆(FFP)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 - 20℃ 以 作用:扩充血容量,补 要求与
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在我国也已把成份输血比例的高低,作为衡 量一家医院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成份 输血的比例也已作为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 件。
把能否正确的运用各种血液成份作为评价医 师医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成分输血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发展的方向。
台湾地区成分分离率
成分分离率
100 95 90 85 80
台北 新竹 台中 台南 高雄 花莲 平均
洗涤红细胞适应症
❖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 患者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
血者 ❖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
板抗体引起的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
浓缩血小板适应症
❖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PLT<20×109伴 出血
❖ PLT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会导致 严重出血
❖ 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 ❖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障、白
血病、重症地贫等患者,可以第一 次输血起用本制品。
洗涤红细胞
该制品已去除80%以上的白细 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 的红细胞,在洗涤中去除了K+、氨、 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等,血小 板也随血浆去除,应用本制品可明 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优点
❖ 制剂溶量小、浓度高和纯度高。 ❖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 ❖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血输注的缺点
❖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 全血内所含的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
冰箱。 ❖ 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
迅速达到1个止血水平。 ❖ 要求ABO同型输注。 ❖ 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Rh阴性血小板。 ❖ 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DIC等非免疫性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

成分血及其临床应用一、成分输血从1900年Landsteiner等发现ABO血型系统以来,输血成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有力措施,使不少患者得救。

枸橼酸盐—葡萄糖(AC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1 d,CPD保养液全血4±2℃保存28 d。

所谓新鲜全血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根据输血目的区分:为了提高运氧能力,4℃保存5 d内的ACD全血,或10 d 内的CPD全血,其中含2,3-DPG多,运氧能力强。

需要同时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FV)可选用5 d内的全血(含FV)或1 d内的全血(含FⅧ),若是凝血因子缺乏,输全血不容易达到治疗量,应改用成分血输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技术早已进入成分输血阶段,全血输注很少,有的发达国家已经不保存全血,我国有的单位成分输血比例高达99%,成分输血是血液免疫学进展的结果。

成分输血的科学根据:多年来,临床上习惯于输全血。

其实,血液采出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液的各种成分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血中的血小板离体24 h开始受破坏,48 h其活性显著减弱(存活约40%),3 d以后血小板已无治疗作用;白细胞只能保存3~5 d,其中以粒细胞受破坏最快,24 h已逐渐丧失功能;只有红细胞保存时间长。

血浆中FⅧ在全血中24 h其活性显著下降(50%),FV活性3~5 d后也丧失50%。

因此,成分输血是最科学的输血方法。

全血分为各种成分分开保存,红细胞、血小板、血浆都能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冻存时间长达1 a至数年,-196℃保存红细胞可长达10 a或更长。

可以随时解冻用于患者。

全血只能在2~6℃条件下保存,储存时间短,各种成分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破坏。

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只需要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即可满足治疗目的。

由于成分血制品纯度高,便于保存,疗效好,更能达到治疗目的,输用安全,副作用少。

因此,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及科学研究,促进临床输血向科学、合理、高效、节约用血阶段过渡,接近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临床输血水平。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应用概况
成分输血在输血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技 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八十年代后期 国外已改为红细胞输血率代替成分输血 率。
到八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成分输血率一般 在90%以上。而我国到2000年成分输血 率也只有20 %~35 %。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
提高疗效 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
全血输注
全血的制备
免疫反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 白的同种异型抗原抗体反应。
非免疫反应包括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出血、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空气栓塞等。
临床上以过敏、发热、溶血、心血管负荷过重、 疾病传播等为多见。
过 敏 反应
原因 有IgA抗体、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性抗体、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临床表现 轻者有风团、红斑、发痒,重者荨麻疹 可遍及全身、关节疼痛、血管水肿、窒 息、休克和神志不清。
新鲜冰冻血浆
从全血分离血浆,在8小时内立即在-18 ℃下冷冻保存的血浆,或从单采的枸橼 酸血浆在6小时内冷冻保存的血浆。 内含稳定的Ⅴ、Ⅷ因子 可保存一年
适应症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大量输血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Ⅱ、Ⅴ、Ⅶ、Ⅷ、 Ⅸ、Ⅹ、Ⅺ、Ⅻ因子,血管性血友病。 抗凝血因子Ⅲ、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 TTP、溶血尿毒综合症等 现已不再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辅 助剂、蛋白质补充、增强免疫等治疗。
预先用相应的抗原进行免疫或超免疫后,从高效 价的特异抗体血浆中制备。
冷 沉淀
新鲜全血中的血浆先分出冷冻,制备时 将冷冻血浆在4 ℃水浴中融化,待尚剩 少量冰渣时,再在4 ℃下2000转/分钟, 离心15分钟,移去上层血浆,剩下的白 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含10倍于全血的 凝血因子。
适用于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低 纤维蛋白血症、DIC等。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成分输血并非万能的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进行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和浪费资源。同时,应关注输血不良 反应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与效果评价
成分输血的安全性
原料血采集的安全性
确保从低风险供者或自体采集的血液,筛查和检测确保无病毒感染风险。
制备过程的安全性
白细胞制剂种类
照射的白细胞、添加抗体的白细胞和浓缩白细胞等,不同种 类的白细胞制剂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03
成分输血适应症血、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可输 注晶体液、胶体液及血浆等以迅速恢复血容 量。
用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 血等,可输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以 改善贫血症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成分输血还可以提高疗效和减 少不良反应,因为血液中不必 要的成分被去除了,有效成分
的浓度得到了提高。
成分输血还可以有效节约宝贵 的血液资源,提高血液的利用
效率。
02
成分输血的种类与特点
红细胞制剂的特点与种类
红细胞制剂特点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冰冻红细胞等不同制剂的主要特 点差异较大。
研究更加高效、安全的血细胞分离和 储存技术,提高成分输血的效率和安 全性。
要点二
血液代用品研究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血液代用品, 以满足临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
要点三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成分输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 作用,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其疗效和安 全性。
当前成分输血面临的挑战
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减少输 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成分输血在慢性贫血中的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成分输血是指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给相应的:A. 全血B. 血浆C. 红细胞D. 血浆或红细胞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成分输血的优点?A. 减少输血反应B. 节约血源C. 提高治疗效果D. 增加输血风险答案:D3. 成分输血中,血浆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B. 调节体温C. 参与免疫反应D. 供给能量答案:D4.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成分输血?A. 大面积烧伤B. 严重贫血C. 急性白血病D. 血容量过多答案:D5. 成分输血时,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输血前后要检查血型B.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C. 可以随意混合不同血型的血液D. 输血前后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成分输血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血浆、红细胞、血小板7. 成分输血的目的是________,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答案:针对性治疗8. 在进行成分输血时,必须进行________,以确保输血安全。

答案:交叉配血试验9. 血浆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维持血容量、运输功能、参与凝血和免疫10.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急性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容量减少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

答案: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在于能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性地输给相应的血液成分,避免了全血输血可能带来的不必要成分,减少了输血反应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12. 成分输血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慎用或禁用?答案:成分输血在以下情况下应该慎用或禁用:患者有严重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浆成分过敏;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大量输血可能增加心脏负担;患者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以及患者有高钾血症,血浆输血可能加重病情。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11-06T14:22:39.10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3年第7期供稿 作者: 武九春 1 肖波
[导读] 综合性医院在各地区成分输血应用中更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相信随着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成分输血会更加科学、合理。
武九春 1 肖波 2 1 呼伦贝尔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0) 2 内蒙古海拉尔结核病防治所 【摘 要】 目的 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几年来各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5%,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达标,但机采血小板和冷沉淀
使用不理想。 结论 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输入,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关键词】 成分输血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3)07 61 02 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
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是我国成分输血发展较快的时期, 成分输血已为绝大部分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临床医师的理解并接受。因此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1.1 血液成分 所有全血及各种成分血均由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按标准提供,所有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200 ml为1U,成分血以200 ml全血分离 制备后成为1 U,成分包括浓缩红细胞(RCC),洗涤红细胞(W-RBC),加添加剂的红细胞(AS-RBC),年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WBC),浓缩血小 板(PC),机采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浆(FFP)等。 1.2 成分血使用率 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 /全血数(U)+成分血数(U)×100% 2.1 各年度成分血应用情况 本市成分用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3年18.8%上升至99.9%,增长近80%多以W-RBC、FFP用量较多,而机采PC相对较少. 2.2 各医院成分血使用情况 各医院成分血的使用发展较平衡,结果显示,各医院成分输血不断进步。二级医院成分血使用率均在2003年已达标(呼伦贝尔市标准 要求). 3.1 本地区成分输血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血用量明显下降。另外,自从推广成分输血后,总用量也有明显下降,大大地节约了血液资 源。 3.2 全血角色转变 众所周知,传统的输血方式不管病人的治疗需要,一概输给全血是十分不合理的。临床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病人 缺乏的不是全血,而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千篇一律输给全血,病人得不到足够治疗量所需的血液成分,而其他大量血液成分既发挥 不了作用,增加了病人血循环负担,和输血传染病的增加,同时作为刺激物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为日后输血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输血免疫 反应或产生无效性输注等不良后果。成分输血根据病人疾病治疗的不同需要,输给相应缺乏的成分,这样就能达到缺什么补给什么的目 的,大大提高了疗效,又可一血多用,合理使用血源,节约血源,还可以减少不必要成分输血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当成分血的制备普 遍化后,全血只是作为一种用于分离成分血的原料物质,不用或只是很少量的用于临床。当病人的红细胞和血容量不足时,又缺乏适当的 红细胞和血浆代用品时,全血才被作为一种临床程序来补充。血站与临床紧密配合,促进用血观念的更新,近年来,各医院多次派医生与 血库工作人员去参加成分输血讲座,在各医院临床医生及相关工作人员中普及成分输血知识,并印发成分输血手册及宣传资料。目前,成 分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外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各种成分血的应用也正在发生变化,红细胞、血浆清蛋白和血小板成分已逐渐成为输血的 主体。但是一部分临床医师存在血浆使用误区:用血浆补充血容量,目前补充血容量主张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而不主张使用血浆,主要 是血浆具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且输注血浆也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用血浆补充营养,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清蛋白,清蛋白半 存活期长20 d,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又缺乏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故缺少营养作用。现在众多的营养方式如胃肠内、外营养技术完全 可以满足病人的各种营养需要;用血浆治疗低蛋白血症的水肿或腹腔积液,血浆中的清蛋白不够纯,不够浓和不够多,故用于消除低蛋白 血症所致水肿或腹腔积液的效果不快、不明显。每克清蛋白可保留循环内水分约18 ml,25 g浓缩清蛋白扩张血容量的作用相当于500 ml血 浆的作用,故为了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应该用清蛋白制剂;用血浆增强人体免疫力,虽然血浆内含有免疫球蛋白,但血浆内免疫球蛋白 不纯、不浓、不多,达不到预防或治疗量,应该使用免疫球蛋白;不必要的补充凝血因子,病人虽然有凝血因子缺乏,但无明显出血症状或 实验室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正常值1.5倍),一般不必输注血浆,医生要严格把握血浆的临床适应证,以提高血浆的 临床应用质量。临床医生对血浆的应用指征应由扩容,补充营养为目的转为用于替代治疗、纠正病人存在的出凝血机制障碍,使血浆用量 逐渐下降。在输血技术发达国家,对血浆蛋白制品的需要量很大。以清蛋白为例,有的国家已达到每百万人每年需要300 kg的数量,对第 Ⅷ因子的需要量,已达到按全国病人数的需要来生产供应,这一点我们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成分输血具有纯度高、疗效好、针对性强、一血多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成分血还可节约大量血液资源,这是输 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各级领导重视,把成分输血的比例纳入医院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中去; 定期举办成分输血技术、知识更新学习班,让每一位临床医师必须全面掌握临床应用血指征。综合性医院在各地区成分输血应用中更应起 到模范带头作用,相信随着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成分输血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于新发.最新临床输血指南.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杨天楹,杨成民,.临床输血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的概念
成分输血是一种将血液分离为不同成分进行输注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成分,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与全血输血相比,成分输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的治疗需求,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输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红细胞输血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氧气携带能力不足,适用于大面积出血、贫血等病情。

血小板输血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或骨髓抑制的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则用于补充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离心将全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输注的成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准备。

最后,将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输血过程。

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提供合适的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和副作用。

然而,成分输血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如需要准确判断患者需要的成分、避免交叉感染等。

总的来说,成分输血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优化输血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课件

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课件
相比于传统的输全血方式,成分输血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灵 活性,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需要进行输注,如输注红细胞、 血小板、血浆等。
成分输血的种类
01
02
03
04
红细胞输注
适用于贫血、失血等情况,可 提供红细胞以增加血容量和提
高携氧能力。
血小板输注
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的情况,可提高患者的凝血能
力。
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成分输血可以调节免疫,减轻疾病活 动。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可能因免疫排挤反应而出现严重出血。成分输血可以控 制出血,同时调节免疫,降低排挤反应。
03
成分输血的优点与局限
成分输血的优点
勤俭血源
成分输血只输注需要的血液成分 ,不需要输注全血,这样可以更
成分输血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出血 液中的各种成分,满足不同患者 的需求,同时减少全血输血带来
的浪费。
加强血液资源的兼顾计划和管理 ,建立全国性的血液管理机构和 信息系统,实现血液资源的优化
配置和有效利用。
推广科学的用血观念,避免不必 要的输血和浪费,同时加强血液 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血液医学的发展。
血液制品也不断涌现。
目前,成分输血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主 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血液的利 用效率,减少浪费,还可以根据患者的 具体需要进行输注,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存率。
02
成分输血的应用范围
手术及创伤
手术中失血
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复杂大手术,患 者常常会损失大量血液。成分输血可 以迅速补充丢失的红细胞、血浆等, 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室温保存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⒉ SAGM红细胞悬液(代浆血): 制备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把离心 后的全血中血浆尽可能移出,加入等量 代 血 浆 。 常 用 代 血 浆 为 SAGM , S : NaCl,A:腺嘌呤,G:葡萄糖,M:甘 露醇。作用与适应症:与RCC相同,由 于它比RCC便于输注和保存(保存期同 全血),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红细胞 制剂。
(五)凝血因子制剂 ⒈ 冷沉淀(Cryo) 制备方法:将新鲜冰冻血浆(FFP)置于 4℃冰箱过夜,让其自然融化,离心分离出沉 淀物即冷沉淀,由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含 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250mg,20℃以下保存1年。主要应用于Ⅷ因子、纤维 蛋白原等缺乏引起的出血、大手术、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重症感染等。适应症:甲型血友病 (先天性Ⅷ因子缺乏),遗传性假性血友病, 获得性Ⅷ因子缺乏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输血的最大作用是解决患者体内的血 液携氧功能不足问题,而补充血容量应 输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来解决。因此,红 细胞输血是成分输血的主流。目前已把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比例,视为衡量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 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迟 迟不能开展成分输血的国家、地区、单 位,被视为落后的象征。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 大量丢失。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 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 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 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高以及年龄因素决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

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根据血液成分比众不同,使用血液分离技术,将新鲜血液快速分离成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一种或数种成分。

由于患者很少需要输入血液的所有成分,只输入其身体状况或疾病所需的血液成分是十分有意义的。

菏泽中疗法又称“血液成分疗法”起到一血多用、减少输血反应的作用。

成分输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将健康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精致成各种血液制品,有选择地输给不同需要的病人。

1 血液成分治疗的目的补充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补充凝血因子,控制出血;纠正免疫机能不全,提高集体抵抗力;用换血或血浆交换法剔除循环内的有害物质,增强自身免疫抗体。

2 成分输血的管理原则成分输血时,由于一次输入多个供血者的成分血,故输血前应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在输入红细胞前,有必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对于需要输入全血和成分血的患者,应先输入成分血,后输入全血,以确保成分血的新鲜输入。

应用原则: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严格掌握输血剂量。

3 成分输血的优点3.1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容量少、疗效高。

例如: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血小板10~30万,对由于血小板少引起的出血至少要输入3000ml 新鲜血,才能使血小板提高到止血所需要的水平。

但如果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则可在短时间内满足治疗要求。

3.2输用安全,副作用少成分血制剂中有效成分浓度高,含其他不需要的成分相对较少,因此能够减少由于输注全血而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3.3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运输。

3.4综合利用,节约用血,提高了血液的利用价值。

4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4.1红细胞制剂4.1.1浓缩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再障性贫血,各类慢性、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手术前后输血;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合并贫血,需要输血。

4.1.2少粒细胞经红细胞悬液用于反复输血,受血者体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出现发热输血反应的病人;器官移植者的输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

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

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所以,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经济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在解决成分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

细胞单采机可以从一个供血者采取多量的折细胞或血小板,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多个血源而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的机会。

目前我国已普遍开展成分血液的制备,但由于条件及仪器的不同,制备方法也有差异。

1、红细胞输注临床需要输血的患者约80%以上是需要补充红细胞,所以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很多。

⑴少浆血:从全血中移出部分血浆,使红细胞压积约为50%。

⑵浓缩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红细胞压积为70-90%,红细胞压积在80%以上者输注时应加生理盐水调节。

⑶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移去大部血浆用代血浆或晶体盐溶液保存,其优点为既可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又可因除除血浆而减少不良反应,血浆亦可移做它用。

⑷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红细胞3-6次,使其血浆蛋白含量极少,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同时由于除去绝大数的抗A、抗B抗体。

因此在必要时,把洗涤O型红细胞输给其它血型患者则比较安全。

⑸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除去白细胞可减少由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在有专门除去白细胞的滤器,可在输积压时应用。

成分输血技术及应用

成分输血技术及应用

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剂
• 输注血浆和血浆蛋白制剂是现代成分输血
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血浆蛋白成分进行分 离可更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单位血浆。临床 常使用血浆为新鲜冰冻血浆,常用的血浆 蛋白制剂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 子制剂。
新鲜冰冻血浆(FFP)
• 是从单一献血者用ACD或CPD抗凝采集全血,
在4℃离心分离出血浆并在采血后6小时内 冰冻,-30℃以下可保存一年。每袋FFP有 200ml、100ml、80ml和50ml四种规格,含 有新鲜血浆中的各种稳定及不稳定蛋白成 分,浓度与新鲜全血相似。200ml的本制品 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 其他凝血因子0.7-1.0U/ml。使用时在37℃ 水浴溶化,2小时内输用。
• 全血中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和各种凝血因子等成分。成分输血不仅可 以一血多用、使宝贵的血资源得到充分合 理的利用,而且具有浓度高、纯度好、疗 效快、副作用小、稳定性好、便于保存和 运输等优点。
红细胞制剂
临床上,红细胞制剂主要包括:红 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 涤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和冰冻红细 胞。
•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低于20×109/L伴有
明显出血者、血小板不低而功能障碍引起出血者、 大量输血所致稀释血小板减少伴有出血者、各种 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到至少50×109/L、关键部位 (如脑、眼等)手术血小板数应提升到 100×109/L。每m2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1.0×109 个可提高血小板5-10×1011/L。成人每次输注离 心分离血小板至少4-6个单位,儿童每10kg体重输 注1个单位,隔日1次,单采血小板每次1个单位, 隔2日1次。用输血器快速输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血浆输血
血浆输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的血浆替代 品和优化血浆制备工艺,以提高血浆的疗效和安 全性。
成分输血的技术创新与改进
血液分离技术
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成分输血已经可以实现高效 、安全地分离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满足临床需求。
血液保存技术
通过改进血液保存技术,可以延长血液成分的保存期限,提高血液 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监测技术
输血监测技术的改进可以实时监测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 现和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成分输血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个体化输血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输血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免疫输血
免疫输血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来 提高输血效果和安全性。
成分输血的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能够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血液成分, 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成分输血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 输血安全性。
成分输血有助于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利用效 率。
成分输血的副作用与风险
成分输血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成分输血可能传播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新型血液成分的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多新型的血液成分,以满足临床 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白细胞输注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风险增加,如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病、严重感染 等。通过输注白细胞,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感染的抵抗力。
凝血因子输注
总结词
凝血因子输注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凝血障碍。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输血不良反应
可以按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免疫状态分类,也可按所输血液成分分类。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均应及时分析原因,确定诊断,及时处理。如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则应即刻中止输血,工应考虑在下次输血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的经注意到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在解决成分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细胞单采机可以从一个供血者采取多量的折细胞或血小板,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多个血源而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的机会。目前我国已普通开民兵成分血液的制备,但由于条件及仪器的不同,制备方法也有差异。
(一)红细胞输注
2.血浆白蛋白,主要用于补充血管内或血管外白蛋白缺乏。扩充血容量是使用白蛋白的重要指征,对血容量损失50-80%者,除输给红细胞外,应同时输给白蛋白使血浆白维持在50g/L以上;此外还可用于白蛋白丢失(如烧伤等)及体外循环时,失代偿肝素硬化。其不良反应较少而轻。
3.免疫球蛋白:输注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疗效法,即相当于将大量抗体输给患者,使其从低免疫状态变为暂时高免疫状态。免疫的蛋白制剂有:①正常人免疫球蛋白:这种制品主要是IGG、IGM、IGA但含量甚微。只能供肌肉注射,禁止静脉注射;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使积压中抗体水平迅速升高;③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含量特异性抗体,它是预先用相应的抗体原免疫而得,比正常免疫球蛋白所含含特异性抗体高,疗效好。
(四)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
输注血浆及其制品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输血技术发达国家,对血浆和多种血浆蛋白制品的需在量很大。
1.血浆:虽然有多种制备血浆的办法,但现在应用最我的是新鲜冷冻血浆,即于采血后6小时内分离血浆,并迅速于30摄氏度下冰冻保存,保存期可长达一年。融化后等同新生鲜血浆,含新鲜血浆所有成分,甚至仍含有不稳定的因子Ⅷ与因子Ⅴ等。
应用浓缩白细胞应十分慎重,因为它也可引起输血的副作用。临床上输注白细胞主要适应证有:①用于治疗:当患者白细胞少于0.5×109/L,有严重细菌感染而经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无效时,治疗时应给输注大剂量的白细胞,并至少连续输数天,才可能有效;②用于预防:当治疗白血病或骨髓移植后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时,输白细胞可能降低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但引起副作用的弊病可能更大,故除非在严密观察下,不宜采取这种预防措施;③新生儿败血病,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粒细胞的趋化性、杀伤力均较弱,故易发生感染,而严重感染又导致粒细胞的减少,这种病例给予粒细胞输注,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三、全血输注
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种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还有抗凝剂及保存液。全血有保存全血及新鲜全血之分,常用的是保存4±2摄氏度的全血。新鲜全血定义难以统一规定,要依输血的目的而定,为了补充新鲜的红细胞,可用保存5天的ACD全血或10天的CPD全血;如同时还要补充血小板或白细胞,则应分别用保存1天及12小时内的全血。现地可用成分输血解决此问题。
3.手术中回收自身输血,即吸取术中所失自身血,经处理后再加以回输。
以三种自身输血方法各有其特点,哪种方法最佳,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严格选择适应证,一个病例可以选择两种方法并用。
六、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血是抢救生命与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有时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把输血引起的问题分为不良反应与传播性疾病两大类。
1.肝炎:输血后肝炎的传播情况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献血者人群中肝炎流行情况;②所用的检测肝炎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③血浆制品中肝炎病毒灭活效果,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比较灵敏的乙型与丙肝炎的筛选试验,传播率明显下降,但仍不能免其发生,尤其以使用混合血浆制品时可能性为大。
2.艾滋病输入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患艾滋病。HIV既存在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细胞中,所以输入全血、细胞成分、血浆或其制品,均能传播艾滋病。血友病患者因常输入用大人份数混合血浆制备的浓缩Ⅷ因子,而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更多。
可用于:①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细菌感染,如麻疹、传染性肝炎等,可使用正常人免疫球蛋白。②代替异种血清制品如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经避免不良反应。③免疫缺陷疾患、新生儿败血症等,可用正常免疫球蛋白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凝血因子制品①新鲜冰冻血浆:如前所述,由于其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可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患者②Ⅷ因子浓缩剂:可用于甲型血友病止血治疗及出血的预防,如反复多次注射,有些患者可产生抗体,引起艾滋病的报道亦不少见,所以现在已有应用多克隆和单无隆的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纯化Ⅷ因子,以及用DNA基因午组技术制备Ⅷ因子的浓缩制③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制剂:是一种混全血浆制成的浇冻干制剂,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的Ⅱ、Ⅶ、Ⅸ、Ⅹ因子。可用于乙型血友病出血的治疗,各种因引起上述各因子缺乏者。使用本制剂的优点为、缺点与Ⅷ因子浓缩剂相似。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7-21 16:13:47 来源:医师专栏
由于成分输血的发展,各种成分又有各自的适应条件,例如浓缩红细胞可用晶体盐保存液或胶体红细胞保存液。还可以用低温冷冻保存方法。而血小板的最适当保存温度为22摄氏度(室温)。
3.巨细胞病毒输血也是巨细胞病毒感染途径之一,且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如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器官移植患者等。在库CMV存活时间较短,所以输库存血比输新生鲜血传播CMV的机会少。
4.疟疾输全血或成分血均厅传播疟疾原虫,疟原虫在冷冻细胞中楞存活数年之久。输血传播疟疾的潜伏期输入疟原虫数量及种属有关。
临床需要输积压的患者约80%以上是需要补充红细胞,所以红细胞制晶的种类很多。
1.少浆血:从全血中移出部分血浆,使红细胞压积约为50%。
2.浓缩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红细胞制品,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红细胞压积为70-90%,红细胞压积在80%以上者输注时应加生理盐水调节。
3.代浆血或品体盐红细胞悬液:移去大部血浆用代血浆或晶体盐溶液保存,其优点为既可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又可因除除血浆而减少不良反应,血浆亦可移做它用。
五、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已有百余年历史。起初仅仅是为了满足血液循环,只限于加输体腔内的失血。以后虽有发展,但应用并不普通。近年来由于有下述优点:①避免由输血传染疾病;②避免血型抗原等引起的同种免疫;③避免由免疫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④自身输血者由于反复放血,楞刺激红细胞再生;⑤为无条件供血的地提供血源。
输注粒细胞后,临床疗效的观察主在是看感染是否被控制、体温地否下降、而不是观察粒细胞数量增加与否。因为粒细胞在输入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体内重新分布,且常移至炎症部分,所以不能以外周血粒细胞数做为疗效评价标准。
(三)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制品有:①富含血小板血浆,约右获得全血中70%以上血小板;②浓缩血小板,将富血小板血浆再离心浓缩,分出部分血浆后而得;③少白细胞血小板。
自身输血有以下几种不同方式:
1.保存式自身输血在手术前数周采集自身血液(全血或妥离杨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也可以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血液成分,以备必要时使用。适用于:①稀有血型配血有困难的患者,如需做选择性手术而需要输血时,②曾有过严重输血反应的患者;③预防因输血而传染疾病等。
2.稀释式自身输血在手术刚开始前,采取一定时血液。同时输注晶体或胶体液,使血液稀释,而血容量维持正常。这样在做手术中损失的是稀释的血液,即主要是血浆和稀释液。当手术出血达一定程度时,再回输新鲜自身血液。
适应于:①患骨导致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如DIC等;②肝功能衰竭而伴有出血倾向时;③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过量等。
血浆具有一毓综合价值,但也有、消除水胩、增强免疫力等做法,现已因为有其它血液制品药物而取代的,必需要重新加以认识。
5.梅毒献血者患梅毒并处于梅毒螺旋体血症阶段,可以传播梅毒。梅毒螺旋体中体外生活能力低,4摄氏度时生存48-72h,40摄氏度传染力,100摄氏度立即死亡,近年来我国性病增加,因此对预防输血传播梅毒应给予高度重视。
6.其它。此外当献血者有EB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泪盈眶、弓形体感染时,均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4.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红细胞3-6次,使其血浆蛋白含量极少,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同时由于除去绝大数的抗A、抗B抗体。因此在必要时,把洗涤O型红细胞输给其它血型患者则比较安全。
5.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除去白细胞可减少由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现在有专门除去白细胞的滤器,可在输积压时应用。
6.其它:尚有冰冻红细胞、年青红细胞等。
全血中主要是含有载氧能力的红细胞和维持渗透压的白蛋白,所经可应用于:①各种原因(手术、创伤等)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需要补充红细胞及血容量时;②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手术时;③换血,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时。
输全血也有缺点,例如全血中所含血小板与白细胞引起的抗体,可在再输血时引起瓜;对血容量正常的人,特别是老人或儿童,易引起循环超负荷问题。因此全血输注已逐渐减少,而代之以成分输血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