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各地质检复习分专题汇编与解析27
山东青岛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历史+答案
2024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2024.09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
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畜等类商品增多。
这主要是因为A.剩余产品增多B.贵族阶层衰落C.水陆交通完善D.奴隶制度瓦解2.东汉晚期,河南新息、邵陵多出现民不养子、杀子的现象。
新息令贾彪上任遇到城南盗贼害人与城北妇人杀子同时案发,掾吏欲引城南,贾彪怒斥: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
遂驱车北行,案验其罪。
这反映了当时A.民生困顿的社会现状B.政府干预民间的抚育C.贾彪个人高风亮节D.儒家伦理尚需强化3.下图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
许氏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D.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4.明初,朱元璋指出:“礼者,所以美教化而定民志。
成周设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
夫制中莫如礼,修政莫如礼。
故有礼则治,无礼则乱。
居家有礼,则长幼序而宗族和;朝廷有礼,则尊卑定而等威辨。
”其目的是A.重构国家统治秩序B.确立儒学统治地位C.维护宗族内部和谐D.构建礼乐宗法制度5.下列四幅折线图分别反映了近代青岛在1903-1926年不同阶段棉纱输入(单位:担)的情况。
其中,反映1915-1920年变化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6.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称“国民大革命”为“1925-1927年的革命”,30年代中期起,党内一些领导人开始使用“1924-1927年革命”的说法。
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5.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这体现了()
城市
人次
年份
上海
汉口
天津
北京
1846—1860
14
3
0
0
1861—1875
120
19
0
0
1876—1890
193
10
2
0
18914
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
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4.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答案】C
【解析】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图1A .地域文化特色B .主要生产形态C .血缘关系亲疏D .社会文明程度 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表1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
这反映出( )表1A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3.表2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表2A .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B .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 .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D .城市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
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
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
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
”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27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27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组2014—2015年模拟坊√庾é时间:20分钟分值:42分题组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2015某某重点中学联考,17)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
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计划期间B.十年探索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2.(2015某某名校联考,14)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3.(2014某某某某一模,32)“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所说的“现在”是指()A.调整时期B.恢复时期C.“文革”时期D.开放时期4.(2014某某某某质检,27)1956年1月2日,某某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是()A.“一五”计划实现B.统购统销政策实施C.某某工商业改造完成D.土地改革完成题组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5.(2015某某某某调研,17)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6.(2015某某某某质检,22)对下表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 19 505 164.0 419.6 1189.31958 20 000 196.9 477.0 1563.11959 17 000 170.9 410.4 1214.71960 14 350 106.3 194.1 985.51961 14 750 80.0 181.4 506.5A.中共中央“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1957—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7.(2014某某某某一模,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2024.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为关于华夏早期推举的民众首领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知A.上古时生产力低下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儒家思想推崇德治2.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备等商品增多.其变化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出现B.商品种类的增加C.高产作物的引进D.重农抑商的执行3.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下令对大批从军归来的“军吏卒”赐爵、賜田宅,即“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这反映出汉初A.黄老之学备受重视B.稳定统治促进生产C.汉承秦制推行法制D.扶植新兴地主阶级4.《南史·齐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
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图籍,期月之间,殆将备矣。
”据此可知A.国家对社会思想严密控制B.图书商品化趋势开始出现C.诸王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D.儒家孝文化具备社会基础5.根据文献记载,宋朝商业税的征收有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的审计报告格式,朝廷派遣专人到地方考核,发现亏失,要对亏失的物品、数额、时间予以明确记载,并向户部禀明,对审计出亏失的官吏予以奖赏。
2020高考历史:专题27 史学理论
3.史料研读
(1)史料分类 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一般将史料划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 史料(间接史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还是口头叙述 的资料,凡是由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由同时代人记录下 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称为第一手史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 接的证据,称为第二手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可以划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现代音 像史料。 文献史料,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书以外的书籍;文件史 料,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历 史遗迹;口述(口碑)史料,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文艺作品。
(3)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辨别 ①同一历史事实在被叙述时可能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时代背景和叙述 主体的立场、利益、认识等,从而形成不同的历史叙述。 ②历史叙述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 ③多则历史叙述中的共同点,通常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历史事实。
(4)历史结论:是人们对历史现象总结性的认识,包括对现象的性 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 (5)历史观点 ①概念: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 ②特点:是以某一个或某些历史事实为依据产生的;是人们思维活动 的产物。
专题27 史学理论
83
目录
CONTENTS
考点77 史学理论
考点83 史学理论
考法 史学理论
考法 史学理论
1.历史事实、历史叙述、历史结论、历史观点 (1)历史事实:过去客观发生的历史活动,构成元素包括时间、空间、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等。 (2)历史叙述 ①概念:叙述者对过去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的理解与叙述。 ②特点与功能:历史叙述是思想构造的产物,具有易变化、多类型的特点。意 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历史叙述的重要功能在 于“传递”历史。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含答案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 7000 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
这反映出A.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B.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D. 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2. 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这些措施A.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B.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C.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3. 陈寅恪认为,在北朝时代汉人与胡人的分别,“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
这凸显出当时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民族间的文化交融C. 世家大族逐渐瓦解D. 黄河流域走向统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 宋太宗派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前往南海诸国,招谕各国来朝,博买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龙脑。
南宋统治者更加留意此事,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卑通货贿”。
这反映出宋朝A.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 抛弃厚往薄来的传统观念C.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D. 实行开放的海洋贸易政策5. 图1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题一
课题二
课题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与三民主义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了《各国 律例》《 四洲志 》等资料。 2.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 海国图志 》,是系统介绍 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 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构图解史]
维新变法思想
信息提取: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思想产生。早期维新思想无完整的理论, 也无实践活动。维新人士托古改制,宣传维新思想,进行了维新变法 运动。
[归纳概括]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 反侵略性质。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学术前沿] “西学东渐”使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 近代化的角度来说,是取得了进步。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19世纪中 后期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 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 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入,使得封 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 程。
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唯物史观]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 (1)联系: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代 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2)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 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一、选择题1. 〔2021年海南高考15题〕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 几被洋人占尽, 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 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 而作自强之气。
〞这说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 开展官督商办企业D. 开展资本主义经济2.〔2021年高考广东文综15题〕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 李鸿章不过伯爵, 其余百战功臣, 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 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 资本主义的萌芽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 爵位制度的创设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3.〔2021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 清廷公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 强邻环伺, 欲图商务流通, 隐杜觊觎, 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 收回通商口岸B. 开展民族经济C. 维护国家主权D. 挽救国家危亡4.〔2021年高考山东文综11题〕表2为中国工业开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 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B.31C.73D.1935. 〔2021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 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 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 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 纸币无法用于购置粮食B. 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 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 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1. B2. B3. A4. D5. D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2021年江苏高考7题〕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高考历史各地质检复习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一专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0分)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3.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
观察图所示报头,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C.当时社会上农历与西历并存D.广告成为企业宣传的手段4.下图物证资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B、土地革命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5.陈独秀说:“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一认识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A.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促进国共合作的建立C.指明了中国国民党的道路 D.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道路6.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10月11日凌晨1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临(John Green)来电,二天前在汉口俄国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昨天5人被处决,昨晚随即发生数百名士兵兵变,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
”电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B.义和团运动C.武昌起义D.南昌起义7.《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
”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A.中共二大决议B.遵义会议决议C.中共七大决议D.瓦窑堡会议决议8.下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9.(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9题)1919年11月16日,在福州的日本侨民数十人持械寻衅,与福州市民发生流血冲突,死伤8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史称“图案”,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的学生集会声援“图案”,指出:“国人欲图自救救国,除人人尽力不用日货外,别无他法”。
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参考答案及全解析24.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可提取出随葬品种类多样且出现了礼器,结合所学可知,礼器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而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同时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可知出现了贫富分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因此可知该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D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遗址出现了随葬品和礼器,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而旧石器时代,尚未出现贫富分化,因此排除A,B项;根据材料“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可知,该遗址已经出现了陶器,而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陶器,因此不能确定该遗址一定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C项。
25.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属于变法派,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是历史发展趋势。
儒家代表孔子和孟子就积极奔走各国宣传仁义之道;墨家代表墨子则倡导兼爱非攻,这些都有利于政治稳定,推动社会发展。
但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故C符合题意。
2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答案】C,感谢刘胜军老师提供资料参考,特此修正【解析】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题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1.(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A【解析】题干大意是:老子认为,没有了无为而治的道就要能依靠管理者的美好品德,若品德做不到完美就需要领导者有对他人的仁慈,领导者做不到仁慈就需要下属有忠实于事业和恩情的义气,下属没有忠诚义气就只好用行为规范来制约,而孔子认为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安身立命,要做到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二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都是对周礼的反思,看到了周礼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是认为周礼对于维护统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所述周礼是西周时期的,这并不能满足封建贵族在春秋时期追求富国强民、实现成就霸业理想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二人的主张是面对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现实的积极回应,而并不是说要维护夏商周的制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有对周礼不同程度的认可,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是僭越礼乐制度的,所以其主张都没能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 项。
2.(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
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
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
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答案】B【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
7.美国有学者曾撰文指出:“1852年,上海租界内的地皮平均每英亩售价50英镑,到1862年已涨到平均每英亩10000英镑。”清人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也记载,当时“上海租屋获利最厚,租界内洋商出赁者十有六七”。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 影响B.洋人恶意开发哄抬地价
A.革命根据地建设成果显著B.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C.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胜利D.“左”倾错误理论得到纠正
10.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说明()
A.中法具有独立自主的共性B.欧美关系已经走向对峙
3.晚唐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将诗人的压力表露无遗;王建《送薛蔓应举》中写到“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则生动地反映了士人登科的社会现实。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助于打破社会阶层壁垒B.践行了四民平等思想
C.注重士子文化才能的培养D.缓和了统治阶级矛盾
4.元政府规定除“五岳四渎等载在祀典者,所在官司依例岁时致祭”外,不许在城邑、村坊“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到元代中期,对城乡“唱词聚众的勾当”等娱乐活动也明令禁止。元政府此举()
C.剩余产品大量出现D.渔猎活动逐渐消失
2.汉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晁错提出“入粟拜爵”,这在客观上便利了富商购买爵位。景帝时期,降低了缴纳算赋做官的标准,以免使廉洁之士长期不能做官,但商贾之人可从中谋取厚利。汉初这些政策()
A.导致抑商政策的废弛B.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C.迟滞了经济复苏进程D.有助于商业的发展
A.冲击了社会人伦道德观B.意在强化地方社会控制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一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一走向世界大战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完成材料一表格内容并概括“绥靖政策”的内涵。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1931年“九一八”后1935—1936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英法美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1938年3月英法等国“平静接受”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二、集体安全的落空下列两X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慕尼黑会议的代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A.伸X正义 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 D.铸剑为犁拓展1阅读材料:右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定产生了怎样的后果?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对比以下两幅德国地图:请回答:(1)对比以下两幅德国地图:两图表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版图发生了许多变化。
(1)两图表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版图发生了许多变化。
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4分)(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4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4分)(4)结合政治常识和历史经验,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3分)(1)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理,激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
②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积累巨大力量。
③法西斯德某某取一系列的外交讹诈,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
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X。
(2)做法:先集中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
原因:避免东西两线作战。
(4分)(3)构筑马奇诺防线;推行绥靖政策;极力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
(4分)(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积极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答案详解版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4.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6题)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设立五百人会议C.实行“公职津贴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 天皇裁可法律7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材料二43 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45 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46 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 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51 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普鲁士宪法》(1850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8分)(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7分)3.(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乇底。
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
……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篡、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
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
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
——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0分)(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5分)4.(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8分)(2)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7分)5.(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称为“宗教改革议会”。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摘编自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宗教改革议会”在政治、经济上是如何推动宗教改革的?(7分)(2)根据材料,归纳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宗教改革对英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8分)6.(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41A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材富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
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
一一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著作(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国社会的矛盾。
(7分)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运用。
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8分)7.(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
而不可厉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7分)8.(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7分)9.(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
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
宋神宗持何态度?(4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5分)(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6分)10.(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42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材料二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9分)(2)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
(6分)11.(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
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
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
(4分)(2)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
(11分)12.(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
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一一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