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pdf

合集下载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

麻醉与镇痛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一、引言麻醉与镇痛工作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疼痛管理。

为了确保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制定本规章。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2. 优化术后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加强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内容1. 麻醉前评估: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2. 麻醉操作:麻醉医师应具备良好的麻醉操作技术,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确保麻醉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

3. 麻醉监测: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镇痛管理:麻醉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术后镇痛方案,确保患者的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5. 麻醉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麻醉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定期检测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四、工作要求1. 麻醉医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并不断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麻醉医师应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严守职业道德。

3. 麻醉医师应与手术医师、护士等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4.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麻醉与镇痛工作的质量评价、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麻醉与镇痛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工作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麻醉与镇痛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工作质量、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2. 麻醉医师应接受同行评审和医学会议的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表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表
完成情况汇总表
序号
麻 醉 名 称
完成例数
1
2
3
4
本人声明上述信息准确、真实(签名): 年 月 日
科室评价及讨论意见
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
麻醉适应症的把握(有无麻醉禁忌)
合格()不合格( )
麻醉方式选择
合格( )不合格( )
各项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合格( )不合格( )
麻醉并发症的控Βιβλιοθήκη 与处理合格()不合格( )
麻醉医师能力评价表
姓名
性别
评价周期
职称
科室
取得职
称时间
授权麻醉:
麻醉医师评价周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请从考核周期所做的相关级别的麻醉完成情况、有无并发症、麻醉效果,考核周期有无重大差错、医疗事故等方面进行论述):在本次考核周期内圆满完成了ASA分级1-3级的各种病人的手术麻醉工作,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ASA分级4级的手术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效果好,积极配合完成了各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本次考核周期内无重大差错、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麻醉消耗情况:(包括各种药品、耗材的使用)
合格( )不合格( )
麻醉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合格( )不合格( )
麻醉的效果
合格( )不合格( )
变更麻醉方式的把握(变更方式、变更时机)
合格( )不合格( )
术后镇痛管理
合格()不合格( )
麻醉技术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事故
有( ) 无 ( )
纠纷 例,事故 例
评价意见:
科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评价专家组(医务科)评价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理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麻醉科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3.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4.有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
5.相关人员知晓术中用血(de)制度与流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C—麻醉科手术用血执行制度
C—输血治疗同意书
C—临床用血申请单
C—麻醉科手术用血流程
C—麻醉科手术用血指证
C—2.麻醉科手术用血与输血
科沟通流程
C—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措施与持续改进记录
A符合“B”,并
麻醉效果优良率高.
A麻醉效果持续改进效果图
A—年四季度麻醉效果1级率统计分析表、柱状图
A—三年麻醉效果统计表、柱状图
A—3.三年各类麻醉效果统计表、柱状图
A—4.2013年四季度各类麻醉台次统计表、柱状图
有麻醉复苏室,以保证病人安全.全身麻醉后(de)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de)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de)恢复状态,防范并发症(de)措施到位.
2.患者在复苏室内(de)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
3.转出(de)患者有评价标准(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评价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4.有患者转入、转出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与内容规定.
5.准确记录患者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de)时间.
C—全身麻醉病人监护、处理记录单(麻醉记录单)
C—病人出室情况记录(麻醉术后访视记录)
C—术前讨论制度
C—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C—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监管检查、反馈、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评估与讨论(de)病历记录完整性100%.
由具有资质和授权(de)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

评价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评价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 药物与临床研究 ·162020年 第24期评价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陈史伟1 张接玫11.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摘 要:目的:对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以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把握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以做好临床推广及实践应用。

方法:在研究中选择了我院全身麻醉患者共计42例,并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1例。

观察组患者利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和镇痛;对照组患者则采取芬太尼进行麻醉,之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

结果:通过利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及麻醉,取得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过程中,要注重对舒芬太尼进行有效地应用,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以做好患者治疗工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舒芬太尼;镇痛效果;麻醉效果;应用价值前言:相对于传统的芬太尼麻醉和镇痛而言,舒芬太尼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

舒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物中的一种,在临床麻醉及镇痛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患者手术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对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把握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以做好临床推广及实践应用。

现就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评价舒芬太尼应用效果及价值过程中,选择了我院全身麻醉患者共计42例,并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1例。

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10例,患者的年龄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6±1.58)岁。

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为12例,女性患者为9例,患者的年龄在20——7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5.21±1.59)岁。

麻醉质控指标说明

麻醉质控指标说明

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信息资料数据库数据上报说明(月报)目录1、手术台及床位设置 (1)1.1 手术台数 (1)1.2 床位数 (2)2、手术室内麻醉数 (2)2.1ASA分级手术病人麻醉数 (2)2.2麻醉分类数 (3)2.3 专科麻醉数 (3)3、手术室外麻醉与镇痛数 (4)3.1 有创或无创检查 (4)3.2 分娩镇痛(含人流) (4)3.3介入治疗 (4)3.4 其他 (4)4、收住、诊治病人数 (4)4.1 收住病人 (4)4.2诊治病人 (4)5、收费统计 (4)5.1药品占医疗收入百分比 (5)5.2 医用材料占医疗收入百分比 (5)5.3 AICU抗生素占药品费用比 (5)6、麻醉成功率 (5)6.1 神经(含神经丛)阻滞成功率 (6)6.2 硬膜外阻成功率 (6)6.3 困难气道处理成功率 (6)7、麻醉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6)7.1 麻醉相关死亡率 (6)7.2 有创性麻醉操作感染发生率 (6)7.3 有创性监测操作感染发生率 (6)7.4 术前检查评估准备率 (6)7.5 术后访视率 (7)7.6 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7)7.7 腰麻后头痛发生率 (7)7.8 苏醒延迟发生率 (7)7.9 硬膜外麻醉硬脊膜穿破发生率 (7)7.10 全麻术中知晓率 (7)7.11 心搏骤停发生率 (7)7.12 硬膜外麻醉血管损伤发生率 (8)信息资料数据库数据上报说明及问题解答《江苏省医院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第二版)已由省卫生厅批准正式出版,江苏省卫生厅苏卫医便[2011]124号通知指出:《医院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由麻醉科建设管理规范和常用临床麻醉技术操作常规两个篇章构成,共分39章,约29万字,内容全面、新颖、实用,为各级各类医院麻醉科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提供了工作依据,适用于麻醉专业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

书中《江苏省麻醉科建设管理评价标准与细则(试行)》,将作为对医院麻醉科考核评估、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考核工作的参考依据。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点评表评价内容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点评表评价内容

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点评表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代码 c-1 c-2 c-3 c-4 c-5 c-6 评价内容 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未按要求使用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 注“麻、精—”的处方; 医师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 品处方的,医师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药师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 药品的; 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无审核调配药师 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字句的;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麻醉药品注射剂带到医疗机构外使用的;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超过1次常用量 的;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超过7日常用量的;其他剂型,每张处方超过3日常用量的; 哌酸甲酯缓蚀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超过30日常用量的;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注射剂,每张处方超过3日常用量的;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超过15日常用量的;其他 剂型,每张处方超过7日常用量的;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非逐日开具的;或每张处方超过1日 常用量的; 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量超过1次常用量的;或在二级以下医院内使用的; 盐酸哌替啶处方量超过1次常用量的;或带到医疗机构外使用的 无适应证用药,或者是一种不适宜的;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如为癌痛患者选用哌替啶(杜冷丁)镇痛;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如癌痛患者或者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长期镇痛未首选口 服给药方式、未使用控缓释制剂的,癌痛患者首选注射剂(如吗啡针)给药的; 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如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 品控缓释制剂,控制每张处方量过小。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麻醉和镇痛评价用表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记录表格。

这类表格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患者在进行麻醉或镇痛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药物效果、安全性以及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情况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使用场景麻醉和镇痛评价用表通常会在以下场景中被使用:•麻醉手术后:手术后常会进行疼痛的药物治疗,用表可以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药物效果,并查看患者的病情回复情况。

•镇痛治疗后:针对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会进行各类药物治疗,用表可以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以调整下一步治疗计划。

•镜下操作后:如胃肠镜、支气管镜等手术后针对患者进行镇痛,用表可以记录治疗过程,是指下一步治疗方案。

常见麻醉镇痛评价用表###VAS疼痛评分表VAS疼痛评分表将疼痛分为10个等级,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强烈的疼痛。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感觉在表格上标记自己的疼痛程度,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标记来评估治疗效果。

###NRS疼痛评分表NRS疼痛评分表是一种数字式评分表,将疼痛程度打分为0-10,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强烈的疼痛。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打分。

###VAS恶心评分表VAS恶心评分表是将恶心程度打分从0-10,其中0表示没有恶心感觉,10表示恶心程度最为严重。

患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感觉在表格上标记自己的恶心程度,医生可以依照此来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评价表采用满意度数字化打分的方式,从1到5打分并评估患者对于治疗过程和医护人员的满意情况。

总结麻醉和镇痛评价用表对于患者和医生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依照表格上的评估结果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而患者则可以通过表格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反馈。

此外,这类表格的使用还能够促进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麻醉质控记录

麻醉质控记录

麻醉科室内质控二0一五年一月份本月完成临床麻醉201例,其中全身麻醉32例,连硬麻醉141例,腰麻18例,神经阻滞麻醉30例,静脉麻醉8例,吸入麻醉2例。

一.麻醉效果评价1.全麻:I级30例,II级2例2.椎管内麻醉:I级160例,II级8例,III级1例3.神经阻滞:I级30例,II级0例,III级0例4.静脉麻醉:I级7例,II级1例5.吸入麻醉:I级1例二.麻醉并发症1.全麻:低血压1例2.椎管内麻醉;尿潴留2例,恶心呕吐2例,术后头痛1例3.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1例4.静脉麻醉:呼吸抑制1例5.吸入麻醉:无三.本月无危重、死亡病例四.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五.各种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9%六.麻醉机、监护仪设备完好率100%七.设备消毒、灭菌合格率96%麻醉科质控报告(一月份)为配合我院质控中心工作,对麻醉科一月份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评价,现将此次评价的实际情况简要小结如下:1.评价对象:麻醉科2.评价指标: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麻醉人员配置合理;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有麻醉复苏室,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有效的执行;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症,合理、安全输血;成立科室麻醉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麻醉质量检查并有记录。

二、总评分:96.5分三、检查总体评价:存在的问题:1. 麻醉复苏室尚未设置;2. 麻醉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为到位,麻醉质量监测工作不合格;取得的成绩:1.麻醉复苏监测需要的吸氧、呼吸机等必须设备配置完善,抢救药品准备齐全,复苏抢救工作及时到位;2.麻醉前的知情同意,沟通等工作准备充分;3.麻醉操作过程记录详细。

麻醉药物使用及监测评分标准

麻醉药物使用及监测评分标准

麻醉药物使用及监测评分标准1.引言麻醉药物的使用及监测是麻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进行。

本文档旨在介绍麻醉药物使用及监测的评分标准,以帮助麻醉医生更好地进行麻醉操作。

2.麻醉药物使用评分标准麻醉药物使用评分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评估并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的标准。

以下是常见的评估指标:患者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不同,需选择相应的药物剂量。

患者体重:体重轻的患者通常需要较低剂量的麻醉药物。

手术类型:不同手术类型对麻醉药物的需求有所差异,需根据手术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

评分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麻醉医生应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状况,合理选择麻醉药物。

3.监测评分标准监测评分标准是指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评估。

常用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监测: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对血压异常的处理方法。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心率过快或过慢等问题。

血氧饱和度监测: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呼吸监测: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呼吸通畅。

麻醉深度监测: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了解患者的麻醉程度,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监测项目,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麻醉医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监测。

4.结论麻醉药物使用及监测评分标准对于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并进行恰当的监测,以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在实施麻醉操作时,麻醉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灵活运用评分标准,并及时调整药物和监测方法,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2009-2011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与评价

2009-2011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与评价
量逐年递增 ,其 中舒芬太尼注射液用量 连续 3年稳居第一 ,
比较贵有关。 羟考酮缓释片2 1 年度开始使用, 0 1 用量较大, 仅
次于吗啡缓释 片, 吗啡缓释片的用量 下降可能与之有关。 2 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 的销售金额及排 序 : . 3 见第 5 1 8 页表 3 我院舒 芬太尼注射液 、 。 吗啡 注射液销售金额逐年递增 , 羟考
麻醉诱导 ,低剂量舒芬太尼在普通外科手术麻醉中 心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比等效剂量下的芬太尼麻 醉更稳定 , 舒芬太尼静脉给药 , 临床常见不 良反应与 芬太尼相似, 纳洛酮可拮抗 , 呼吸抑制作用较芬太尼
用 医技杂志 2 1 年 6 02 月第 l 鲞第
表 3 各 年度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及构成 比
势。
Hale Waihona Puke 逐年上升趋势 ,其 中舒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增加较 明显 , 因我 院是 一 家综合 性 三 甲医 院 , 手术 数量 明显 上升 , 而且随着人们对疼痛的认识逐渐提高, 加之术 后镇 痛 的开展 使得 麻醉 性镇 痛药 的应 用 品种及 用量 不断增加 , D s D D 逐年上升。在国外舒芬太尼作为麻
la igtel t ntr f e n dd i oe sS fna iijcin Co cu in T ea piaino ac t n le is e dn h i emso f e al d sswa Ue tnl net . n lso h p l t fn roi a ag sc si di y o c o c i nin ratn e ob ain 1 Ho e e 。te ain luerman d t ee h szd fr e nXii gae d d t ert a. w vr h rt a s e ie ob mp a i ut L a e o o e h 【 ywo d 】 Nac t ; De n dd i oe D u tiain Ke r s roi c i f e al d s ; r gui zt y l o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疼痛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提醒人们身体出现了问题。

然而,疼痛也是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个常见症状。

针对疼痛的全面评估对于确定疼痛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为了规范疼痛的评估过程,我们设计了一份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

目的本评估记录表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系统地收集和记录与疼痛相关的重要信息,以便准确评估疼痛的程度、类型、持续时间、影响及相关因素,并为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提供参考。

使用方法1.医务人员应首先向患者解释本评估记录表的目的,确保患者理解并愿意配合填写。

2.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的起始时间、部位、程度、类型、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诱因等。

3.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包括疼痛的质地(刺痛、胀痛、酸痛等)、强度(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评分等)和变化情况。

4.医务人员还应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例如是否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

5.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与疼痛相关,并记录下来。

6.医务人员还应了解患者此前的疼痛治疗经历,包括使用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

7.根据收集的信息,医务人员可以判断疼痛的可能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项目内容病史- 疼痛起始时间- 疼痛部位- 疼痛程度- 疼痛类型- 疼痛持续时间- 疼痛诱因疼痛描述- 疼痛质地- 疼痛强度- 疼痛变化情况疼痛影响- 日常活动- 睡眠质量- 情绪状态其他症状和体征疼痛治疗经历- 使用的药物-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深入调查和评估计划疼痛综合评估记录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它可以收集到与疼痛相关的重要信息,并系统地记录下来,为疼痛的诊断、治疗和跟踪提供参考。

此评估记录表的使用可以提高疼痛评估的标准化程度,增加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该记录表也为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重症颅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手术麻醉分析

重症颅脑损伤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手术麻醉分析

f I 床麻 醉学 杂 志 ,0 2 l ()4 9 2 0 , 89 : 6 .
f1宗 明江 , 豫 华 , 丽 萍 , . 达 畔 仑 或 附 泊酚 伍 用 芬 太 尼 对 镇 静 深 2 赵 周 等 咪 度 和 呼 吸 、 环 的 影 响II 床麻 醉 学 杂 志 ,0 5 2 (1l一 6 循 J. 临 2 0 . 1 :3 l. 1 f1徐 福 涛 , 晓萍 , 光衡 , 咪达 唑 仑 和异 丙 酚联 合诱 导 的 临床 观察 I. 3 顾 业 等. J } 临 床 麻 醉学 杂 志 ,00 1()4 8 4 9 20 ,68 :0 — 0 . 【】 杭 燕 南 , 心 良 , 豪 . . 代 麻 醉 学 [ .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4 庄 蒋 等 当 M] 上 上
f1 陈绍 洋 , 畅 , 强 . . 1 李 王 等 高龄 心 脏病 患 者 行 非 心 脏 手 术 的麻 醉处 理 I1 J.
【1 孙 大 金 , 燕 南 . 用 临 床 麻 醉 学 [ . 京 : 围 医 药 科技 出 版 社 , 5 杭 实 M】 北 中
2 1: 8 . 00 8 8
2 结 果
量代 谢 。去骨瓣 后要 严密 注意 患者 血压 、 率 、 心静 脉压 。 心 中 及 时 补 充 有 效 血 容 量 .防 止 血 压 过 低 引 起 其 他 脏 器 缺 血 缺
3 8例 颅脑 损伤 . 心跳 、 吸停 止 复苏后 手 术麻 醉 有 3例 呼
术 中再 次 出 现 心 跳 、 吸 骤 停 , 抢 救 后 , 完 成 手 术 , 返 病 呼 经 仍 安
社 .o 2: 1 — 3 . 2o 8 9 8 4
引 起 的患 者反 应 . Ⅱ 以减 少 静脉 麻 醉 药用 量 . 老年患 者 还 丁 对 呼 吸循环 系统抑 制作 用轻微 . 醉效 果确切 、 麻 安全 可靠 、 易于

术后镇痛评价规范

术后镇痛评价规范

术后镇痛评估规范术后镇痛评估规范一、术后疼痛评估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 ~ 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4、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10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重剧烈痛二、镇痛目标疼痛管理的目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避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防止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应(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三、镇痛药物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抑制剂,原则上所有NSAID药物均可用于口52 5服患者术后轻一中段疼痛的镇痛。

主要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若西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不应超量给药。

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

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DIC时,机体伴有消耗性凝血障碍。DIC患者不宜接受神经阻滞。如必须行外周神经阻滞, 最好行单次神经阻滞并在可压迫的位置进行。不宜留置导管
○ 当患者并存的疾病需要围术期进行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时,麻醉科医师应该全面掌握这些药物对止凝血功能造成 的影响,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权衡出血/栓塞的风险与区域麻醉的收益,为患者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及时机。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接受 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
汇报人:
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药理 临床常用止血功能检测指标 使用抗血栓药行区域麻醉的风 险评估及建议
(一)抗凝血酶药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肝素(UFH):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 (AT-Ⅲ)结合,增强后者对活化的凝血因Ⅱ、Ⅸ、Ⅹ、Ⅺ和Ⅻ的抑制作用。UFH可被鱼精蛋白中和 而失去抗凝活性(1mg鱼精蛋白可拮抗100U肝素)。UFH在低剂量(≤5000U)使用时即可抑制Ⅸa。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可以了解其抗凝程度。通常,皮下或静脉给予肝素可维持APTT在其1.5~2.5倍正常值。此外,UFH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长时间 使用时需复查血小板计数。
二.ADP受体抑制剂
● 如氯吡格雷(波立维)、噻氯匹定、普拉格雷、替卡格雷等。
• 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 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其结合不可逆,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剩余寿命(大约为7~10d) 受到影响。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延长出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可能发生紫癜、鼻出血甚至严重出血。ADP受体抑制剂 常与阿司匹林一起用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称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脉金属裸支架术后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周。药物 洗脱支架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12个月。氯吡格雷停药5~7d后血小板功能才恢复正常,噻氯匹定停药10-14d后血小板功 能才能恢复正常。普拉格雷停药7~9d后血小板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

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

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 (2)麻醉前访视制度 (2)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2)麻醉前制定麻醉计划/方案制度 (3)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3)麻醉前谈话风险告知制度 (4)麻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度 (4)麻醉意外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制度 (4)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实施流程 (6)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麻醉前访视制度一、麻醉医生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及重要器官脏器的功能情况;二、急诊手术只要有时间也应该在患者尚在急诊科或者病房时进行手术麻醉前的访视,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系统病史、相关检查和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三、访视内容1、了解手术的类型、大小、可能的持续时间、可能的出血量备血情况,必要时和手术医生做一定的沟通;2、检查病史中患者所作的实验室检查和各种特殊检查,如有遗漏,则和手术医生沟通,及时补充检查,如尚需作额外的各种检查,和手术医生沟通后可暂停手术,待检查补充完全后再进行评估;3、详细询问患者本人的相关病史,包括年龄、体重、手术史、过敏史、系统疾病及相关用药治疗史等,对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心肺等做功能评估;4、对患者做麻醉相关的体检如张口度、颈部活动度、背部情况等,对插管条件、椎管内麻醉穿刺条件等进行评估;5、详细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四、估计患者实施麻醉风险较大或者实施麻醉有技术上的困难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由上级医师或者科主任进行评估决策,考虑手术顺延或者补充治疗;可以进行手术者,在次日晨进行高风险患者麻醉前的讨论;五、麻醉前访视制度是预防控制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制度,应严格执行,相关执行情况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监控,每季度进行点评,列入麻醉科奖惩内容;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一、麻醉前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是保障患者手术麻醉安全减少控制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二、必须明确ASA分级只是单纯的麻醉分级,并不能全面概括患者实施麻醉的风险情况;三、详细的风险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SA分级2、气道分级3、脊柱穿刺条件评价4、创伤治疗手段如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条件评价5、手术类型、大小及可能的持续时间6、可能的术中失血估计四、可能的风险估计应该详细记录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上,并在麻醉前访视登记本上记录;麻醉前制定麻醉计划/方案制度一、麻醉前应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方案,并有对麻醉风险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二、详细的麻醉计划/方案应包括:1、麻醉方法的计划: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全麻或者备选的全麻方案;2、初步实施麻醉方法计划失败后的备选方案3、需要特殊通气治疗的患者及时更换麻醉机4、需要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及时准备相关药物;5、特殊的有创监测手段6、术后镇痛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预防控制的方案7、可能的输血计划及自体血液回输得计划方案三、在麻醉前访视单及防视登记本上进行要点登记;四、对于高风险择期手术患者的麻醉由手术日晨科室讨论制定麻醉计划和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得擅作主张更改麻醉计划方案;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一、高风险择期手术应包括:1、ASA分级III级及以上的手术麻醉2、复杂手术的麻醉如长时间大量失血等的手术麻醉3、相对高风险如我院极少做的手术从而导致麻醉科相对麻醉经验不足或者由于我院麻醉科缺少相应硬件设备导致的麻醉高风险;二、麻醉前访视中,下级医生如发现病人符合以上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范围,应立即向上级主治医生汇报,上级医生向主任汇报,必要时由主任向医院管理部门汇报三、如尚有一定时间行术前准备,麻醉科应派出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术前访视,协同手术专科医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各种检查、治疗,必要时要进行麻醉科内的术前讨论,或者全院的术前病情讨论;四、如果决定手术日期不变,则手术当日再进行麻醉前的科内讨论,制定具体的麻醉实施计划和方案,制定手术中的风险防范措施;五、安排有经验并熟悉患者病情的麻醉医师负责手术麻醉,补充充足的助手,科主任应积极参与,制定的计划方案没有特殊必要不得随意更改;六、讨论内容应由相关工作人员如医干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事后整理归档;麻醉前谈话风险告知制度一、麻醉访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应向患者或者其授权委托人详细告知麻醉风险;二、风险告知内容应包括:1、临床麻醉操作技术可能导致的风险2、麻醉管理中特殊药物使用可能的风险3、术中输血输液的风险4、手术结束后手术创伤麻醉创伤导致的可能风险5、特殊治疗的风险如术后镇痛6、患者本身系统疾病有可能加重或者术中发作的风险三、具体谈话内容可参考麻醉前谈话单的内容,注意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同时尽可能采取患者或授权委托人能够理解的介绍语言;四、谈话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麻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度一、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应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详细介绍麻醉风险;二、对采取的麻醉方案应作详细的介绍,如果有可以选择的麻醉方式,应对可选择的麻醉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后提供患者备选,公平公正,不得诱导其采用自己希望的麻醉方式;三、对所有的需要自费负责的项目应进行详细的介绍,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的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谈话单上注明使用的药物或材料,另外签字;四、签字对象是患者本人或者其授权委托代理人;五、对于昏迷无法完成签字的患者,签字人可以是其直系家属,或者上报给医院总值班;六、紧急救治的患者而又无法快速完成签字时,以救治患者生命为重要,同时可上报医务科;麻醉意外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制度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是麻醉科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重在预防,总结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到尽可能的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这个目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1、各级医师职责明确,主治医师责任制得到落实2、坚持麻醉前访视病人制度,有麻醉前对病人病情评估的记录3、有麻醉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4、对择期或限期手术麻醉前有麻醉计划5、对危重疑难病例,有麻醉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的制度6、麻醉记录认真、清晰,能反映手术主要步骤、病情变化及处理7、认真落实术后随诊制度,随诊记录真实可靠,麻醉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8、有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包括向市质控中心及时报告,不得隐瞒不报9、重视临界事故,及进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麻醉质量,并及时向市质控中心报告,引起同行注意防范;10、认真执行麻醉科医师值班制度11、认真执行麻醉科交接制度12、认真执行麻醉医师司理麻醉时的职责和有关规定13、认真执行药品、输液、输血的核对制度14、认真执行麻醉器材的管理和消毒制度15、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16、执行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规范或有关的注意事项的规定,对麻醉并发症有登记17、主任应督促并定期检查主治医师责任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科室应作出安排,每日有相应人员检查当日麻醉质量情况;每季度有对该时段内麻醉质量的回顾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实施流程。

镇静镇痛评分

镇静镇痛评分
精品课件
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 - Henry 评分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测量。从0 分到4分共分为5级,评分方法如下:
表一、术后疼痛评分法
分值
描述
0
咳嗽时无疼痛
1
咳嗽时有疼痛
2 精品课件
对于术后因气管切开 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 说话的病人,可在术 前训练病人用5个手指 来表达自己从0~4的 选择。
精品课件
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 SAS
4 安静合作 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3 镇静 嗜睡,语言刺激或 精品课件
ICU疼痛评估与镇静 镇痛评分
精品课件
相对于全身麻醉病人的镇静与镇痛,对 ICU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更加强调“适 度”的概念,为此,需要对重症病人疼 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进行准确 的评价。对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的评估 是进行镇痛镇静的基础,是合理、恰当 镇痛镇静治疗的保证。
精品课件
一、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特 点、加重及减轻因素和强度,最 可靠有效的评估指标是病人的自 我描述。使用各种评分方法来评 估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应该定 期进行、完整记录
精品课件
1.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 分(不痛)至10分(疼痛难忍) 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 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 疼痛程度。
精品课件
2.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2.视觉模拟法
用一条100 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 定为不痛到最痛。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 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 量化其疼痛强度。VAS已被证实是一种 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和可 靠方法[31]。

疼痛评估与评分工具的使用

疼痛评估与评分工具的使用

四、自我报告型疼痛评估工具使用——使用步骤
1、向患者呈示疼痛评估工具并解释疼痛评估的目的 2、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工具的构成和用法 3、确认患者已经掌握了疼痛评估工具的用法
四、自我报告型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单维评估工具
NRS
FPRS
VRS
VAS
数字评分量表
Numerical a.数字的 Rating n.等级 Scale n.尺
内脏疼痛
运动后锐痛
肌肉和骨骼病变
患者对疼痛性质的描述是确定疼痛病因的重要参考。
三、疼痛评估要素
5、疼痛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问病人什么能使疼痛好转(例如:药物或非药物干预;疼痛好转的时间) 什么会使疼痛加重(例如:活动;疼痛加重的时间)
6、既往镇痛治疗史
询问用药是遵医嘱/自行用药,有哪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瘙痒、睡眠障碍等;) 使用物理治疗、小关节注射、推拿等治疗的反应;
3.患者疼痛评估记录与处理要求?
疼痛评估≥4分,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分值,以及处理措施; 静脉用药30min后复评,并评价效果;口服用药1h后复评,并评价效果;护理记录单上有所体现。
感谢观看
讲课人:XXX
4
使用人群: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优点:容易解释,容易理解
0 无痛
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10cm直线
10 剧痛
宣教用语: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痛极了,请在线上做记号,或标尺上做定位;
使用方法:护士——出示评估工具 / 患者——画出或定位出疼痛程度;
记录方法:患者定位或所画点位置——对应的数字
适用人群:3岁以上儿童、老年患者
注意:脸谱反应的是患者的疼痛感受,不能以患者的表情做参照!

麻醉与镇痛分级管理办法(完成)

麻醉与镇痛分级管理办法(完成)

麻醉与镇痛分级管理办法目的:规范麻醉科、疼痛门诊各级医师开展麻醉与镇痛技术的范围,明确麻醉与镇痛操作的权限,确保麻醉与镇痛过程的安全和质量.依据:卫生计生委和河北省卫生厅的有关文件要求.适用范围:沧州市中心医院各科室、南院区、大化分院、西院区内容:1 麻醉与镇痛分级管理标准1.1 患者麻醉与镇痛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将麻醉与镇痛分为Ⅰ~Ⅴ级,具体分级如下:Ⅰ级:病人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Ⅲ级: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Ⅴ级:无论手术与否,均难以拯救病人的生命。

1.2 《沧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沧中心医政字〔2010〕33号文件)是麻醉与镇痛分级管理的重要依据。

1.3 新开展项目、科研手术.1。

4 特殊手术麻醉及操作技术: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巨大脑膜瘤手术麻醉,脑干手术麻醉,肾上腺手术麻醉,多发严重创伤手术麻醉,休克病人麻醉,高位颈髓手术麻醉,器官移植手术麻醉,高龄病人麻醉,新生儿麻醉,支气管内麻醉,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有创血管穿刺术,心肺脑复苏等。

2 麻醉与镇痛等级划分2.1 一级麻醉与镇痛: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手术级别为一、二、三级的麻醉与镇痛治疗(如神经阻滞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及部分全麻);2。

2 二级麻醉与镇痛: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手术级别为二、三级的麻醉与镇痛治疗;2。

3三级麻醉与镇痛:患者ASA分级为Ⅳ~V级、手术级别为三、四级以及特殊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治疗;2.4 四级麻醉与镇痛:患者ASA分级为V级、手术级别为四级以及特殊手术、新技术手术的麻醉与镇痛治疗;3 麻醉科、疼痛门诊各级医师开展麻醉与镇痛操作的范围3。

1 住院医师:是指有本院独立的执业资质,在麻醉科从事临床麻醉与镇痛相关诊疗操作的住院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结果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1. 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 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 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4. 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5. 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6. 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 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3基本仪器设备1. 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 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
3. 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 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 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 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
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
2.1质量管理团队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理工作
2.2实施质量管理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1. 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到位
3.医院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有评价记录
4.具有麻醉学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
5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可独立进行麻醉活动,必须在上
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6全麻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主持执行
3.2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1.人员设置,至少做到每张手术台具一名主治医师以上麻醉专职人员
2. 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有培训记录
4.麻醉前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
4.1由具有资质的人员开展麻醉前评估、麻醉诱导前再评估1. 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前评估。

(1)选择麻醉方法和制定麻醉计划
(2)安全地使用合适的麻醉药
(3)病人全身情况适合麻醉
(4)手术前准备完成
2. 在麻醉诱导前应即刻对病人进行重新评估
3. 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与有重点预防措施
4. 这两种评估都要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师进行。

5. 这两种评估结果都要记录在病史中
4.2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计划/或方案和麻醉风险评估记录。

(应从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检查获得证实)1.麻醉服务必须仔细计划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2.对每位手术患者实施麻醉风险评估有记录
3.明确使用何种麻醉方式、给药途径、其它用药和输液,监护项目
4.预期的麻醉后管理
4.3与病人.家属或病人授权委托人讨论该麻醉风险。

麻醉优点及其它可能的选择。

1. 有制度与程序规定麻醉前由麻醉师与患者、家属或其它委托人进行充分说明与沟通
2. 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有关的风险,益处和其它可供选择方案,说明与沟通的结果记录病程记录之中
5.麻醉中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
5.1实施的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1.实施的麻醉与麻醉计划保持一致
2.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充分的体现
3.实施的麻醉方法变更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意,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4.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过程,迅速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5.有麻醉效果评定
5.2持续监测并记录麻 1.持续监测麻醉过程中病人的生理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