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的形成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第2节土壤的形成课件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疑难助解】
教材第128页 探究 1.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 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 故在农耕时期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 2.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挟带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并将 其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 自然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
【学以致用】
[考向:土壤剖面图的判读] (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 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 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甲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图乙 为水稻土与黑土、红壤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 淋溶层 色泽较淡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 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2.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土壤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特点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
A.黑土
B.水稻土

高一必修一土壤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土壤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土壤知识点总结

引言

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是支撑植物生长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高一

必修一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包括土壤的组成、性质、分类以及

对土壤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1.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和有机物质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由

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本组分构成的复合体。

2. 土壤的主要组成

(1)固体部分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颗粒、有机质和水分组成。其中,矿物颗粒是土壤的主要固体

组分,包括沙、粉砂、粉土和黏土等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物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

要组成部分,是由植物残体和动物遗体等有机物质在土壤中逐渐分解、转化而成的。

(2)液体部分

土壤中的液体部分主要是土壤中的孔隙水和毛细水。孔隙水是填满土壤孔隙空间的自由水,它是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存的重要水源。毛细水是土壤中被土壤颗粒和土壤颗粒之间

的毛细管吸引而保留在孔隙中的水分。它对植物的供水有重要作用。

(3)气体部分

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是指填满土壤孔隙空间的气体,其中包括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和二氧化

碳等气体。土壤孔隙中的气体对植物根系的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1. 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化和分解作用使岩石破碎溶解,并逐渐形成具有肥力的土壤基质。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物理风化主要是由于温度、水分和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

和分解;化学风化主要是由于水、空气和有机酸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使岩石发生溶解和分解。分解作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作用使有机物质逐渐分解,也是土壤形成的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土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土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土壤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土壤

地球上广泛分布着土壤,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壤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将学习土壤的形成、组成和类型等知识点。本文将从土壤的定义开始,逐步展开对地球表层土壤的分析。

一、土壤的定义与形成

土壤是由无机物、有机物、空气、水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层的自然体系,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通常需要几百到几千年的时间。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二、土壤的组成

1. 矿物质: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岩石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蛭石等。矿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残体、动物尸体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等。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

壤中的水分除了对植物提供水分外,还能溶解和运输养分。

4.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土壤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起着

重要作用。土壤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影响土壤的有机

质分解和养分的供给。

三、土壤的类型

根据土壤的成因和发育过程,地理学家划分了多种类型的土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土壤类型:

1. 黄棕壤:黄棕壤是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它呈现出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透水性,适合于农业生产。

2.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其呈现出红色或橙红色,富含铁、铝和有机质。红壤肥力较高,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非常

高中地理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一、认识土壤

1.土壤概念: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如下图所示:

3.土壤剖面的意义

(1)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低。

(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于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4.土壤的物质组成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判断题

1.所有土壤从上到下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 )

2.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

3.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

4.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植被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 5.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几乎没有作用。(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 )

A.土壤质地B.土壤剖面

C.土壤颜色D.土壤水分

答案:C

7.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 )

A.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成土母质层

B.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

C.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

D.腐殖质层、成土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

答案:B

8.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生物B.气候

C.地貌D.时间

答案:A

9.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时间

C.生物D.成土母质

答案:D

1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深褐色或黑色,其 他性质同白云母。
主要分布在花岗岩、 片麻岩和结晶片岩中, 伴生矿物是石英、正长 石等。
较白云母易于风化, 风化物为碎片状。
白云母
KH2Al3Si3O12
常见片状、鳞片状、 无色透明或浅色(浅黄、浅 绿)透明。极完全解理,薄 片具有弹性,珍珠光泽, 硬度2.0~3.0。
较难风化,风化产物 为细小的鳞片状,强烈风 化后能形成高岭石等粘土 矿物。
变质岩的结构
主要有斑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状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均匀分布在岩石中形成不规则的 块状体,如石英岩。
片理构造:片状矿物受力的作用而平行排列,并沿平行方向易于裂开, 如各种片岩。
片麻状构造:片状矿物与粒状、块状矿物呈断续的平行相间排列,如片 麻岩。


流纹状构造 如流纹岩



气孔状构造 如玄武岩

杏仁状构造
酸性岩
SiO2含量在65%以上 如花岗岩,流纹岩

中性岩 SiO2 含量52%~65%

如闪长岩,安山岩


基性岩 SiO2 含量45%~52%

如辉长岩,玄武岩

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 如橄榄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侵入性岩浆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土壤的形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土壤的形成

课时35土壤的形成

1.土壤概述及成土因素

(1)土壤概述

①定义: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②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空间因素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

分状况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影响岩

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形成生物

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是土壤有

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

团聚

地形

地形的类型、坡度大小、地势高低影响土壤的垂直分化、厚度等特征。①

高度:山区的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不同

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②坡

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因素反映了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成熟,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活动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特别提醒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红土
矿物质淋失速度慢
钙质土
4号标本 森林土壤
采集地 东部森林
5号标本 荒漠土壤
采集地 西部荒漠
材料三 森林土壤主要发育在温带针、阔叶林的木本植被下,大量林木的枯枝落 叶和根系脱落物分解形成有机质,并转化为腐殖质。荒漠土壤主要分布在西北地 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中水分少,有机质含量低,盐碱含量比例高。
6号标本 棕壤
采集地 山顶
7号标本 棕壤
采集地 山下
山顶
山下
材料四 由于水热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 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 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陡坡很难发育深厚的土壤,低地 或谷地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
14
知识拓展 淋溶作用: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
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 气候(湿润、半干早、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一中土壤剖面反映了甲乙丙的是什么气候? 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
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 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 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 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 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 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 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 还到地表

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土壤是由岩石、有机物质和生物所组成的外部地壳覆盖层。土壤生成是一个长

期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岩石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岩石受到风、水、温度变

化和化学物质的作用,逐渐分解和破裂成小颗粒。风化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行,包括冻融侵蚀、压力释放、水解、氧化和生物作用等。

其次,有机物质的贡献也是土壤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和动物遗体的分解、枯叶的腐烂以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物质逐渐富集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层。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水分和气候条件对土壤生成起着重要作用。水分通过侵蚀和沉积过程将

风化的物质带入土壤形成地点。而气候则通过影响风化速度和有机物质分解的速率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会加快风化作用,有利于土壤形成。

此外,地形、时间和植被等因素也对土壤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地形决定了土

壤的排水能力和土壤堆积的位置,高地可能出现薄土壤或无土壤的情况,而低洼地区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时间是土壤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生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间。最后,植被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植物根系的作用可以帮助固定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土壤生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岩石风化、有机物质的

分解、水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地形、时间和植被等多个因素。对于我们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土壤的形成》1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土壤的形成》1

3、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壤 成因进行了科学解释,建立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该学说认为,土壤的形成取 决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2)在教材所论述的成土因素中,道库恰耶夫没有考虑哪一个因素?结合自 己所学,简述该因素对土壤形成的深刻影响。
3.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 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描述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照箭头指示方向进行描述即可
一、成土母质
我国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 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 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四块黑土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 平原、我国的东北平原以及南美洲的潘帕斯平原。
2、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红壤,说明哪一类土 壤的发育程度较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江南丘陵红壤和青藏高原寒漠土。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 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 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共35张PPT)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共35张PPT)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讨论:不同地形的土壤有哪些特点(气候条件一定)?
时间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 般需要100-1000年。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阅读P126: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积极方面: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 淹条件下发 育而成的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土壤。
其他因素
• 地形因素 • 时间 • 人类活动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地形
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 显著的垂直分化,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 ①山区的气温与降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 的气候与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 分异。 ②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 导致土壤发育程度与性状不用。
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①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 锰、镁含量高; ②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 钾含量高
原因?
东北黑土
海南砖红壤
气候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 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阅读P125: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气温!
东北黑土(腐殖质含
海南砖红壤(腐殖质含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土壤形成的过程

土壤形成的过程

土壤形成的过程

土壤是造就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有被称之为“第三大资源”的美誉。土壤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它提供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和水分,并有助于促进植物、动物和细菌的养分循环。同时,土壤也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环境的稳定,承受我们活动的压力,保护植物和动物免受灾害。

因此,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显得十分必要。科学家们认为,土壤形成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阶段:首先是矿物形成,接着是沉积物在大气、植物、昆虫等生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的磨练,再之后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的演变,最后是有机质的添加和植被的恢复,这样土壤才能发挥其最佳性能。

首先是矿物形成,矿物指的是从地壳被放射能源排放的熔融岩浆中沉积成形的物质,其中包括氧化铁、铝和硅等,这些物质和碳酸盐、无机盐等组成了土壤的基本结构。然后是沉积物磨练,沉积物一般包括石灰岩、砾石、沙子、泥沙、火山灰等,而生物活动、气候变化和物理碰撞等也会在这个阶段产生影响,这样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磨练后,就能形成土壤的表层。

在沉积物磨练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土壤形成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的物理变化一般指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耕作的作用,沉积物会被搬迁、分层、堆积等,而关于化学变化,则是指土壤中的物质如氧化物、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元素在气温和水分的作用下被释放、消除、迁移等,这也是土壤表面形成斑块状和不规则状分布的主

要原因。

最后也是土壤发挥最佳功能的重要阶段,这指的是有机质的添加和植被的恢复,这些有机物质能够促进土壤的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活动和繁殖,也能改善土壤的保湿和氮、磷、钾等元素的营养储量,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稳定,最终,土壤功能得以最大发挥。

土壤与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与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孔隙度与含水量
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所占的体积与 总体积之比。孔隙度决定了土壤的透 气性和排水性。
土壤通气性
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的通气 性。良好的通气性有助于植物根系呼吸和 微生物活动,促进养分循环和转化。
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水分所占的 重量百分比。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生长、养 分吸收和微生物活动等都有重要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wenku.baidu.com
遗传变异
长期接触污染物的植物可能发生遗传变异,影响 其生长和繁殖能力。
PART 06
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土壤退化的原因与防治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生物作用等自然因素 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如水土流失、盐碱化等 。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等人为因 素也是导致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
土壤养分与肥料
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植物必需 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和协调 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
肥料是补充和调节土壤养分的 重要手段,包括有机肥料和无 机肥料。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 5.2土壤的形成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 5.2土壤的形成

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5.2土壤的形成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土壤的组成并运用土壤样品进行实验验证。

2、举例说出三大类土壤的性状特征。

3、理解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并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4、举例说出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以及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土壤组成、探究三大类土壤的性状特征。

2、运用小组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并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3、运用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用手感受土壤,使学生获得切身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视频、图片、数据,引导学生形成保护土壤的基本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三大类土壤的性状特征。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

3、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三、教学难点

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

2、我国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水平分布、垂直分布)

四、教具准备

1、教学演示课件;

2、实验器材(4组):含有较多腐殖质的新鲜土壤样品(3类)、放大镜、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玻璃片

五、课型与课时安排

新课讲授(2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土壤的组成和性状;第二课时: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件

植物 吸收营养元素,制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生物
分解有机残体,促进土壤肥力提高,参与土壤 土壤微生物
腐殖质的形成 ①参与土壤有机体残体的分解、破碎和翻动,
土壤动物 并搅拌、疏松和搬运土壤;
②土壤动物死亡后的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续上表
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土壤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
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速度;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岩石的风化产物
B.土壤的肥力
C.土壤的性质
D.腐殖质的含量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1题,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后残留的碎屑物,A正确;坡积
物是较高处岩石风化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移动,堆积在坡脚形
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①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②东北地区气候冷湿, 微生物活动较弱,其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 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虽较快,但有机质积 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③气候湿热,植 物生长迅速,把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土 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土壤形成的概念

土壤形成的概念

土壤形成的概念

土壤形成是指自然界中土壤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过程。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物理破碎、化学变质以及有机物质的加入等一系列过程形成的,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地质、气候、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形成的主要步骤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物质迁移和聚积、生物活动等。首先,物理风化是指由气候和地质条件引起的岩石的物理破碎和分解过程。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膨胀和收缩,从而引起物理风化。同时,水的冻融、风的吹拂、植物的根系生长等也会导致岩石的物理破碎。物理风化不仅破碎细大颗粒,还形成了微风化物质。其次,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在水、酸、氧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岩石的溶解、分解和改变。化学风化主要受气候、水体性质、岩石成分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和细粒颗粒通过水分和水体迁移而发生聚积,形成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结构。

物质迁移和聚积是土壤形成的重要过程。在物质迁移过程中,水中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通过液相运动和扩散等作用从上层土壤向下层土壤迁移。水的渗透性和持水能力对物质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物质聚积过程中,迁移的物质在土壤中逐渐聚积,形成贫瘠层、颜色层、有机层等不同的土层结构。这些土层的形成是土壤发生演化的重要标志。

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的形成和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系通过生物力学作用破碎岩石、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植物的落叶、死根和腐殖物等有机物质的输入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土壤的有机质的积累。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也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物质的循环,进一步影响土壤的形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土壤的形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土壤的形成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的概念及功能。2■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土因素。(重点)3. 理解土壤剖面构成。(难点)

自主预习◎播新MJ

--------------------- -- — ---------------------------------------------------

一、 土壤

1 •概念: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功能:十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 件,是人类

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 成土因素

1.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

2.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 — 质含量趋于减少。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 力与生物作

用密切关联。

4.其他因素

山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 著的垂直分化

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 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 慢,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2)时间: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⑶人类活动: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 代表;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

[特别提醒]1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 快,但往往

比较贫瘠。

三、土壤剖面

1. 含义:是指地表至母质(母岩)的土壤垂直断面,包括整个土体和母质层在 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
(2)(区域认知)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 形成的? 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 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能力2:土壤剖面构造图的判读 土壤剖面就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土
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 积体的一定深度。观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各土层 的发育状况及其排列构造,从而判断土壤的形成与发 育过程和土壤肥力。
第二步 易之架构
1、阴阳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元素(哲学) 2、白天 夜晚 ;天 地;
手心(活动性大的) 手背(活动性小的); 打手心(爱好),打手背(折磨) 大拇指(单数) 其他四(双数);(关节) 树叶 树芽 3、阴阳相对的,变动的,而且也是不可分割(合一)的。 4、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是阴阳。
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影响过程。
4.其他因素:
(1)地形。
山区
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 分和 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__垂_直__分 化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__较_快__, 陡峭的山坡 不容
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__较_慢__, 平坦的地方 成土母质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
土壤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2)理解各个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a显示, 甲位于淋溶层和底土层之间,为心土层。第(2)题, 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 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 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 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 侵蚀作用。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成土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 养分状况。第(2)题,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 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 土层厚度。
【素养探究】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
黑土。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 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 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 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第二步 易之架构
5、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同时讲两句话的人。(阴阳同时 讲)
嘴上:不以成败论英雄,心里: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礼让为先,
当仁不让
如何:看着办
第二步 易之架构
6、太极图(两仪图)图示 一圆的;二宇宙一切一切都要“求圆满”;三要生生不息 7、阳代表人生理想,阴代表脚踏实地去实现理想。 8、一分为二、亦一亦二、二合为一;
[连一连]将土壤形成与对应的自然因素连线。
三、土壤剖面 1.定义: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_纵__断__面__,由一些形态特 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
名称
形态、特点
植物残体堆积,以分解和半 有机层 分解的
__有_机__质__为主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呈灰黑色 或_黑__色__
第二步 易之架构பைடு நூலகம்
24、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现象: 天作乾、地作坤、水作坎、火作离、 雷作震、风作巽(训)、山作艮、泽作兑
图例 25、三画卦(天人地),为人类在天地间做了明确的定位。 26、约法三章 27、八卦成图
第三步 易之三义
1、三义:简易、变易、不易 2、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 合理的判断。 3、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自然 规律)。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4、阴:不易 常 本体 永远不变
淋溶层
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 失的土 层,有机质含量_低__、色泽较 淡
名称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形态、特点 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
次 疏松的__风_化__碎_屑___物质
坚硬的岩石
能力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 i/
c
土壤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
成因素。 素养目标:
1.通过野外观察,认识自然土壤剖面的特点。(地 理实践力)
2.能够根据土壤类型分布图,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分 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认知)
1.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2.耕作土壤剖面及土层特点:
【典例示范】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
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 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 (1)、(2)题。
(1)图a中甲为( ) A.有机层 B.心土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 课件:www.1ppt.com/k 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2)时间。
①反映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②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 _成__熟__。
(3)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①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 ②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 √ ) ③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高。( × )
14、太极是平台,是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 15、道法自然 16、《易经》中的吉凶,吉就是顺乎自然; 17、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 18、泰卦:无平不陂; 19、易经:人本来就是不平等,我们后天只是尽量让它公 平而已,这才符合规律。
第二步 易之架构
20、一画开天 (图例) 一生二 21、急转弯, 22、孔子教学从来不说清楚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 ” ,后来就不讲了。 三季人的故事 夏虫不可以语冰 23、天就是自然
第二步 易之架构
9、图例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大+点 大极了、小极了;(孔子正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10、太极不能变;中,就是要守住中道; 11 、太极就是万事万物的总源头; 12、“吾道一以贯之”。 “一”就是太极(仁—忠恕); 13、仁
第二步 易之架构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知道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2)掌握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大致占比。
第一步 初识《易经》
6、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叫做伏羲八卦; (阴阳,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第二把钥匙,是文王六十四卦:(64情景) 第三把钥匙,《十翼》(易传);(飞起来)
孔子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而《易经》就是理想的翅膀。
第一步 初识《易经》
7、伏羲八卦的创造过程: 从问天气开始,在树上挂天气预报,(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 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 方法:仰观,俯视,广角; 8、《易经》自然科学和人伦道德结合。 9、学《易经》的意义 一纠正事实而非的观念: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信自律) 二有神秘性,也有道德性。 三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然之路(和谐)
【激疑】土壤就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吗? 提示:不是。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二、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1)定义: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 _风__化__物__。 (2)特点: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 用下,会逐渐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 (3)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__物__理__和__化__学_性 质。
阳:变易 非常 现象 瞬息万变 5、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第三步 易之三义
6、如何变: 第一个原则:权不离经;不能离开规矩; 权不损人;不可以损害别人利益; 权不多用;不可以老变;
7、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8、求新求变(毛病);变有百分之八十是错误的,天下 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
(2)(地理实践力)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 和底层,稍过一会儿,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判断土 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提示:土壤块表层湿度小,底层湿度大。
(3)(地理实践力)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 的差异。 提示:土壤块表层较为疏松,底层较为紧实。
谢谢
附赠:易经的智慧
天行健 地势坤
【素养探究】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
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为20厘米的土壤立 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 重量。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 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提示: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变深,因为越向下水分 含量越多。
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
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4.气候与土壤: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
于土壤。
6.人类活动与土壤:
【典例示范】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
(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气候: (1)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 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影响。 ①通常情况下,_温__度__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②温暖湿润的气候,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 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_减__少__。 ③_降__水__和__风__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生物: (1)作用:是土壤_有__机__质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 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 ngwu/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理解各因素在土 壤形成中的作用。(综合思维)
4.结合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 境观。(人地协调观)
一、土壤 1.定义: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肥__力__、能够生长_植__物__的
疏松表层。
2.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_水__分__、养分、 __温__度_、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的智慧
与“易”同行的人生
感悟之旅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初识《易经》 易之架构(阴阳、太极、八卦) 易有三义 破解人生
第一步 初识《易经》
1、是群经之首 2、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3、《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4、《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5、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用和小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