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疼痛学分类模拟题3含答案

疼痛学分类模拟题3含答案

疼痛学分类模拟题3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面炎性脱髓鞘疾病的概念和分类正确的是A.是指以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有脑动脉炎和白塞病两种B.是指以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有颈椎病脊髓型和弥漫性硬化两种C.是指以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有多发性硬化和弥漫性硬化两种D.是指脑和脊髓以髓鞘破坏或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可分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弥漫性硬化、同心圆性硬化、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E.是指脊髓以髓鞘破坏或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有视神经脊髓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两种答案:D2. 下面关于多发性硬化概念、病因和病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多发性硬化是指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B.多发性硬化是指脑和脊髓以髓鞘破坏或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C.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D.该病主要累及大脑半球、脑干、小脑等白质,病灶位于脑室周围是其特征E.病理肉眼所见:整个脑叶白质以半卵圆中心,内囊、脑室周围、侧脑室前角最为常见答案:B3. 下述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中正确的是A.先有疲劳、体重减轻、肌肉关节隐痛、感冒、感染、外伤、药物过敏等表现。

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多个肢体无力麻木;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失明、复视,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下肢瘫,Lhermitte征B.先有发热、肌痛等,继之以偏盲、偏瘫、失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C.发热、畏光、头痛、肌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颈项强直、Kernig征D.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局灶性脑损害,病变轻、预后好,多有带状疱疹史E.病前有发热,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继而完全横贯性损害答案:A4. 下述多发性硬化的体征中错误的是A.肢体瘫痪、视力障碍B.眼球震颤或眼肌麻痹C.其他脑神经受累(如面神经麻痹)D.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精神症状E.脑膜刺激征为最主要的体征答案:E5. 下述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检查中错误的是A.脑脊液淋巴细胞可达(100~1000)×106/LB.脑脊液淋巴细胞正常或升高,在15×106/L以内,不超过50×106/L。

M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急性期--减轻症状、降低残疾 缓解期—减少复发、减缓进展 (疾病调节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DMT)
MS
治疗
对症治疗
多种药物可缓解神经功能障碍的症 状和体征,对疾病进展无影响
MS
治疗复发
常用皮质类固醇(IV或口服)促进康复 对疾病进展无影响
疾病调节药物
能调节MS病程的药物: •延缓残疾进展 •延长无复发期,并减少复发 •限制对脑组织的损伤
诊断
2005年McDonald改版MS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诊断所需附件条件
MS
疾病进展1年以上(回顾性或前瞻性决定) 和具备以下3条中的2条: 原发进展型MS ( PPMS )
1、脑MRI阳性发现(9个T2病灶或4个以上 T2病灶加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
2、脊髓MRI阳性发现( 2个T2病灶);
治疗
急性期治疗:
• • • 糖皮质激素:主张大剂量、短疗程 血浆臵换(PE):急性重症或其它疗效欠佳时选择 IVIg:可供选择的二线、三线治疗手段
MS
治疗
1、糖皮质激素
MS
治疗的原则:大剂量,短疗程, 不主张小剂量长时间应用激素。常用甲
基强的松龙
2、血浆置换
MS的疗效不肯定,一般不作为急性期的首选治疗,仅在没有其它方 法时作为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
MS
4、出现至少3个脑室周围病灶
要求:病灶在横断面上的直径在3mm以上,病灶与天幕下病灶有同等价值
特点
MS时间多发性:
1、临床发作后至少3个月MRI出现新的Gd增强病灶; 2、或临床发作后30天以上,与参考扫描相比出现了新的T2病灶。
MS
其它诊断标准: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康复训练: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复发和延缓病情进展
05
多发性硬化症的最新治疗方法
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 肢体麻木或无力 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
感觉异常或疼痛 疲劳或易疲劳 认知功能障碍或记忆力减退
诊断标准
症状:视力模糊、肢体麻木、平衡失调等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脑部或脊髓病 变
脑脊液检查:发现特异性抗体
神经传导速度测试:评估神经传导速度
基因检测:发现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的基 因突变
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压力,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
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增强自信心 和自尊心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诊断标准:McDonald标准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进行鉴别
03
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原理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类型和特点 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免疫抑制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抗炎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的作用: 减轻炎症反应, 缓解症状
常用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非 甾体抗炎药等
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 等,用于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 功能
04
多发性硬化症的非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 运动和锻炼来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 力
职业治疗:帮助 患者恢复日常生 活和工作能力
语言治疗:改善 患者的语言和沟 通能力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症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白质,部分累及皮质。

MS病变具有时间和空间多发的特点。

1 流行病学及病因MS的患病率因地理和种族而异,在高加索人群人(白人)中发病率最高。

在欧洲和北美,患病率为(108~140)/10万,而在亚洲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2/10万,使多发性硬化成为导致年轻人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MS的发病年龄广泛,高峰在20~40岁之间。

多发性硬化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临床异质性的疾病,但有证据表明,它可能与免疫、病毒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

2 发病机制MS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对发病有重要作用,包括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活化、炎性T细胞反应等,而T细胞各亚群,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以及Th17细胞等通过调控M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免疫应答参与MS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分型MS好发于青壮年,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见,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2。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样。

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肢体乏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根据疾病的临床演变,临床分型如下。

3.1 复发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复发-缓解过程,80%~85%的MS患者最初表现为该类型。

疾病早期出现多次复发和缓解,可急性发病或病情恶化,经治疗后可以恢复,2次复发间病情稳定。

3.2 原发进展型(primary progressive MS,PPMS)约占10%,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发病后症状在相当长时间内缓慢进展,神经功能障碍逐渐进展,出现小脑或脑干症状,呈缓慢进展加重过程。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三项检查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脑脊液(CSF)检查可为M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1)CSF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轻度增高或正常,一般在15×10∧6/L以内,约1/3 急性起病或恶化的病例可轻至中度增高,通常不超过50×10∧6/L,超过此值应考虑其他疾病而非MS。约40%MS病 例CSF蛋白轻度增高。
多发性硬化
目录
01 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病理
03 临床表现
04 临床分型
05 辅助检查
06 诊断和鉴别诊断
07 疾病治疗
09 疾病护理
目录
08 疾病预后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 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表格2 Poser(1983年)的诊断标准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该病的全面深入研究,以及早期诊治的必要性,MS的诊断标准不断得到更新。 2001年McDonald诊断标准 具有较大突破,将Poser诊断标准中对MS的诊断由四类(临床确诊、实验室支持确诊、 临床可能、实验室可能)简化为两类(确诊、可能),并引入MRI检查结果,并提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的诊断标准。2005年修订版McDonald诊断标准 更加 强调MRI病灶在时间多发性上的重要性,进一步阐释了脊髓病变在诊断中的意义,简化了PPMS的诊断。这一诊断 标准在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从MS诊断标准的发展过程来看,发展趋势是早期诊断,在不降低特异性 的同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明确诊断概念,简化诊断过程。

《2017年版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2017年版多发性硬化McDonald诊断标准》解读

• 临近皮质的T2高信号脑白质病变,并没有通过白质 与皮质相分离 • 在脑干(通常靠近表面)、小脑脚或小脑的T2高信 号
• 邻接侧脑室、中间无白质的T2高信号脑白质病变, 包括胼胝体病变,但不包括深部灰质结构病变 • T2+ 短时反转恢复序列等其他合适的序列上,或T2 上同一个平面看到的颈椎、胸椎或腰椎脊髓病变
1个

≥2次
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临 床发作或MRI检查证明了空间多 发性 由额外的临床发作或MRI证明了 时间多发性或具有脑脊液特异 OB的证据 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临 床发作或MRI检查证明了空间多 发性并且由额外的临床发作或 MRI证明了时间多发性或具有脑 脊液特异的寡克隆区带的证据
1次
2010
时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任 何一项: a. 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 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b. 随访 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 病灶,不管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 时间长短; c. 等待再次临床发作
1+1 (1次临床发作+1个有客观临床证据的病变)
2017
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部位的临床发 作或MRI检查证明了空间多发性并 且由额外的临床发作或MRI证明了 时间多发性或具有脑脊液特异的寡 克隆区带的证据
2010
a.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 旁、近皮层、幕下和脊髓)中至 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 b.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 临床发作。 a.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 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 b.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 或钆增强病灶,不管与基线MRI 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 c.等待再次临床发作。
2010
DIS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a.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 近皮层、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 域有≥1个T2病灶; b.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 床发作; DIT需具备以下3项中的任何一项: a.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 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 b.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 钆增强病灶,不管与基线MRI扫描 的间隔时间长短; c.等待再次临床发作

多发性硬化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硬化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硬化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多发性硬化症状,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的早期症状,多发性硬化有什么表现?得了多发性硬化会怎样?以及多发性硬化有哪些并发病症,多发性硬化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多发性硬化常见症状:脑白质变性、病理性发笑和哭喊、反应迟钝、抽搐*一、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散在分布的多数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MS的主要临床特点。

MS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我国MS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较多,MS临床表现复杂。

1.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局部无力麻木、刺痛感或单肢不稳,单眼突发视力丧失或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复视,平衡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尿急或尿流不畅)等,某些病人表现急性或逐渐进展的痉挛性轻截瘫和感觉缺失。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时间短暂,数天或数周后消失,但仔细检查仍可发现一些残留体征。

2.首次发病后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可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再发。

感染可引起复发,女性分娩后3个月左右更易复发,体温升高能使稳定的病情暂时恶化。

复发次数可多达10余次或更多,多次复发及不完全缓解后病人的无力、僵硬、感觉障碍、肢体不稳、视觉损害和尿失禁等可愈来愈重。

3.临床常见症状体征 MS患者的体征多于症状是重要的临床特征,患者主诉一侧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麻木感,检查时却可能发现双侧锥体束征或Babinski征。

眼球震颤与核间性眼肌麻痹并存指示为脑干病灶,是高度提示MS的两个体征。

(1)肢体瘫痪多见,常见不对称性痉挛性轻截瘫,表现下肢无力或沉重感。

(2)约半数病例可见视力障碍,自一侧开始,隔一段时间再侵犯另一侧,或短时间内两眼先后受累。

发病较急,常有多次缓解-复发,可于数周后开始恢复。

(3)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复视约占1/3。

病变侵犯内侧纵束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侵犯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导致一个半综合征;其他脑神经受累少见,如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瘫,耳聋、耳鸣、眩晕、咬肌力弱、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等。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

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学说。

病毒感染及分子模拟学说研究发现,本病最初发病或以后的复发.常有一次急性感染。

多发性硬化患者不仅麻疹病毒抗体效价增高,其他多种病毒抗体效价也增高。

感染的病毒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或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同抗原,即病毒氨基酸序列与MBP等神经髓鞘组分的某段多肽氨基酸序列相同或极为相近,推测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激活并生成病毒抗体,可与神经髓鞘多肽片段发生交叉反应,导致脱髓鞘病变。

自身免疫学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y encephalomyelitis,EAE),其免疫发病机制和病损与MS相似,如针对自身髓鞘碱性蛋白(meyelin basic protine,MBP)髓鞘碱性蛋白(meyelin basic protein,MBP)产生的免疫攻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质髓鞘的脱失,出现各种神经功能的障碍。

同时临床上应用免疫抑制药或免疫调节药物对MS治疗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从而提示MS也可能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遗传学说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病人约10%有家族史,患者第l代亲属中多发性硬化发病几率较普通人群增高5~15倍;单卵双胞胎中,患病几率可达50%。

地理环境流行病资料表明,接近地球两极地带,特别是北半球北部高纬度地带的国家,本病发病率较高。

MS高危地区包括美国北部、加拿大、冰岛、英国、北欧、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南部,患病率为40/10万或更高。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白质。

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

MS病理上表现为CNS多发髓鞘脱失,可伴有神经细胞及其轴索损伤,MRI上病灶分布、形态及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S病变具有时间多发(DIT)和空间多发(DIS)的特点。

1 MS的临床分型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更为多见,男女患病比例为1:1.5-1:2。

CNS 各个部位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

其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临床分型如下:1.1 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 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此型疾病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后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

MS患者80%-85%最初病程中表现为本类型。

1.2 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SPMS):约50%的RRMS患者在患病10-15年后疾病不再有复发缓解,呈缓慢进行性加重过程。

1.3 原发进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PPMS):此型病程大于1年,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无缓解复发过程。

约10%的MS患者表现为本类型。

1.4 其他类型:根据MS的发病及预后情况,有以下2种少见临床类型作为补充,其与前面国际通用临床病程分型存在一定交叉。

1.4.1 良性型MS(benign MS):少部分MS患者在发病15年内几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残留症状及体征,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影响。

目前对良性型MS无法做出早期预测。

1.4.2 恶性型MS(malignant MS):又名爆发型MS(fulminant MS)或Marburg变异型MS(Marburg variant MS),疾病呈爆发起病,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高峰,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死亡。

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

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
又名暴发型MS亦为MS的少见类型,临床呈暴发性起病, 短时间内即迅速达到高峰,常导致严重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这2种类型作为补充,与国际通用临床分型存在一定交叉。
3、亚洲型
视神经脊髓型(OSMS):
对于亚洲人群,首发症状通常为视神经或脊髓受累症状, 而脑内病变并不具有特异性。为了强调亚洲人MS与传统的MS 不同之处,1996年,日本学者Kira首次提出了OSMS的概念。在 此标准中,作者主要强调了OSMS的受累部位为视神经和脊髓, 而无小脑及大脑症状。
Fast-FLAIR序列被认为是T2序列的补充,由于其对胼 胝体和近皮层病灶的高敏感性,一般建议行矢状面和 横断面扫描。
对于脊髓检查,建议使用短回波的梯度回波序列,以 减少横断面上脑脊液波动造成的伪影。脊髓背部的横 断面成像须采用长回波时间的快速回波序列T2加权序 列。
4、 MS的MRI检查方法
(10)肿瘤样病灶:肿瘤样脱髓鞘病灶的最小直径一般认 为是3 cm左右。肿瘤样病灶指活动性病灶,引起广泛 的临床综合征,但也可能是无症状的。
5、形态学描述术语
(11)白质变脏征: 指区别于正常白质的T2高信号影, 局灶或弥漫性。这类病变若单独出现不应被认为是异 常发现。
(12)存在于脊髓的病灶:MS病人的脊髓病变很常见, 其检出增加了MRI对该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病变有 如下特征:呈T2高信号影,直径大于3 mm,长度不超 过两个椎体,不造成明显的脊髓肿胀(除非处于急性期), 不侵及整个的脊髓横断面。
若在脑部增强扫描后进行脊髓扫描,则增强扫 描T1序列在双回波T2序列之前进行。
急性病灶的强化是可逆的,恢复时间平均3周, 其中3%的急性病变增强时间超过2个月。强化 也偶尔出现于慢性病灶周边的炎症反应区。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MS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表现的疾病。

MS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2.1.1存在CNS多发病灶,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2.1.2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表现;2.1.3存在免疫介导的异常反应,如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增高和/或免疫球蛋白G(IgG)的脑脊液/血清比值(Q值)的异常升高;2.1.4具有临床分型特点。

2.2诊断流程:MS的诊断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2.2.1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神经系统和全身系统检查;2.2.2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2.2.3进行脑脊液检查,包括蛋白质、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2.2.4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视神经诱发电位等;2.2.5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诊断方案。

3 MS的治疗3.1治疗原则:MS的治疗应基于病情分型、病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方面:3.1.1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1.2控制疾病进展,减少病损形成;3.1.3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3.1.4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3.2治疗方法:MS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MS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3.2.1免疫抑制剂:如干扰素β、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等;3.2.2免疫调节剂:如胞磷胆碱、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等;3.2.3症状治疗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3.3治疗进展性MS:对于进展性MS,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3.1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3.3.2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深静脉血栓预防等;3.3.3新药研究:如微生物疫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

精神病学:多发性硬化

精神病学:多发性硬化

怎样理解“多发性”?
多发性 (mutiple)
时间多发性
空间多发性
病程中多次复发缓解
病灶在位置上的多发性 (脑干,小脑,脊髓,
白质,视神经等)
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白种人多发 发病与纬度有关,高纬度国家发病率高 多发于中青年(10-60岁),20-40岁常见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1:1.8
MCDonald 2005
MRI空间多发性:至少满足3项:一个普通增 强病灶或9个普通病灶;至少一个幕下病灶; 至一个近皮层病灶;至少3个脑室周围病灶;
MRI时间多发性:临床发作后至少3个月MRI 出现新的增强病灶,或临床发作至少30天 后,与参考扫描相比出现新的T2病灶。
鉴别诊断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
MS患者脊髓MRI T2WI上高信号, 增强后强化
MRI能够帮助确定病灶的时间及空间多发性, 从而进一步明确MS的诊断,并有助于排除肿瘤等
诊断要点 缓解-复发病史 症状体征提示CNS两个以上分离病 灶
即 时间,空间多发性
诊断标准
Poser(1983)的MS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McDonald的MS诊断标准(2000)
原发进展型
临床分型
约占10%, 起病年龄偏大(40-60岁), 发病后轻偏瘫或轻截瘫在相当长时间内 缓慢进展, 呈渐进性神经症状恶化, 出现 小脑或脑干症状, 常有进展性脊髓病, MRI增强显示强化病灶较继发进展型少, CSF也较少炎性改变,用药效果及预后 均差
进展复发型
少见, 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 并间有复 发
病理
点状,多发的病损 白质,视神经受累多见 脱髓鞘性改变 炎性改变(急性期充血,血管周围炎 性细胞浸润) 后期胶质增生,硬化斑形成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治疗讲诉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治疗讲诉
▪ ▪ ▪ ▪ VEP SEP BAEP 波幅基本上正常,而潜伏期延长。
* 显示波幅和潜伏期;该图反映的不是MS的典型改变。
• MRI
▪ T1加权相:急性低信号(脱髓鞘和水肿) ,增强反应(炎症反应,活动性,血脑屏 障破坏),慢性低信号(组织坏死和胶质 化)。 ▪ T2加权相:高信号(脱髓鞘和水肿)。 ▪ Flair相:高信号。 ▪ 类圆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长轴与脑 室边缘垂直,信号新旧各异。
辅助检查
• 脑脊液
▪ 通常白细胞数<50×106/L。 ▪ IgG指数增高,且会在治疗后随着临床改 善而下降。 ▪ IgG鞘内合成率增高,且会在治疗后随着 临床改善而下降。 ▪ 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治疗后 通常不会消失,但近期有那他珠单抗治疗 后OB消失的报道。
• 诱发电位
• 与功能性疾病鉴别
临床分型 RRMS SPMS PPMS PRMS
MS的自然史
• 从RRMS到SPMS被认为是不同阶段,而 非独立的模式。 • 其中的病理生理包括
▪ ▪ ▪ ▪ ▪ ▪ 炎症因子的生理作用和水肿反应 脱髓鞘和少突胶质细胞为基础的髓鞘再生 轴索功能障碍和轴索变性 胶质细胞变性和功能障碍 组织代偿(如离子通道重新分布) CNS代偿
• RRMS早期:即使同一次复发,不同病灶 的恢复不同,大多数恢复完全,但一些恢 复不完全,因有CNS代偿,慢性功能障碍 很少表现。 • RRMS后期:恢复不完全者增多,轴索变 性和胶质细胞异常逐渐增加,功能障碍开 始累积。 • SPMS阶段:早期还有少量复发和MRI新 病灶),轴索对髓鞘的营养作用丧失,胶 质细胞障碍使髓鞘和轴索更加容易受损,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丧失,CNS功能代 偿耗尽,功能障碍持续进展。

2010年多发性硬化新诊断标准

2010年多发性硬化新诊断标准
346
指南与共识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May 2011 Vol. 31 No. 5
2010 年多发性硬化新诊断标准解读
李绍英
文章编号: 1005 - 2194( 2011) 05 - 0346 - 03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志码: A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诊断标准; 磁共振
The 2010 MR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ultiple sclerosis. LI Shao-ying. The Fourth Hospital,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2,China
CDMS 的诊断具备空间上播散( disseminated in space, DIS) 和时间上播散( disseminated in time,DIT) ,排除其他原 因。Poser 的 CDMS 标准是 2 次发作,每次发作均有 CNS 异 常的临床证据,并且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开。
3 DIS 的定义
Okuda 等对因其他疾病做的头 MRI 做了研究,将 44 例 病灶符合下述条件者进行追踪观察。入组的影像标准是: ( 1) 病灶为卵圆形,边界清楚,同质性病灶伴或不伴胼胝体 受累。( 2) T2 高信号病灶≥3 mm 并满足 Barkhof 空间弥散 标准( 4 项中至少具备 3 项) 。( 3) 排除继发于血管病的异 常。( 4) 神经影像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除外白质疏松, 广泛白质病变未累及胼胝体。除外新生儿合并症、药物滥 用、缺血乏氧损伤或遗传性血液恶异质。
7 放射学孤立综合征
2009 年 Okuda 等[13]提出在 CIS 前预测 MS 的放射学 孤立综合征( radiologically isolated syndrome,RIS) 。神经科 医生经常不经意地发现患者脑 MRI 白质无症状 T2 加权高 信号病灶,诊察时经常会想“是不是多发性硬化?”,确有这 种情况。

多发性硬化影像诊断ppt课件

多发性硬化影像诊断ppt课件
*
2005修订版
2010修订版
具备以下2项中的1项: ● 首次临床发作开始至少3个月后MRI检查发现非首次发作责任病变的钆增强病灶 ● 首次临床发作至少30天后MRI检查与参照MRI相比,任何时间出现了新发T2病灶
具备以下2项中的1项: ● 不管何时行基线扫描,随访MRI检查与基线MRI相比出现新发T2和/或钆增强病灶 ● 任何时间MRI检查发现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
*
假黑洞征 所谓“假黑洞”是指一些活动性病灶带有液体和脱髓鞘成分,其大小和T1像低信号部分在炎症反应消退后及髓鞘生长恢复后减小或消失。反之真黑洞不可恢复,其数目和体积与致残程度相关
*
肿瘤样脱髓鞘 肿瘤样脱髓鞘病灶的直径通常大于3cm。肿瘤样病灶通常是活动期病灶,引起广泛的临床综合征,但也可能是无症状的。 区分肿瘤样病灶和真实的肿瘤、感染性病灶有时非常困难。不完全的环状强化、同心圆环状(balo-type)病灶、以及存在于脑、脊髓的其他的具有脱髓鞘特征的病灶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McDonald诊断标准中时间多发性的标准比较
*
*
McDonald诊断标准中空间多发性的标准比较
2005修订版
2010修订版
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 ● 至少1个钆增强病灶;若无钆增强病灶时要有9个T2高信号病灶 ● 至少1个幕下病灶 ● 至少1个近皮质病灶 ● 至少3个侧脑室旁病灶 注:1个脊髓病灶=1个幕下病灶;1个脊髓增强病灶=1个脑部增强病灶;脊髓独立T2病灶数可与脑部T2病灶数相加
以下4个CNS区域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 ● 侧脑室旁 ● 近皮质区 ● 幕下 ● 脊髓 注:DIS诊断标准中不需要钆增强病灶;若患者有脑干或脊髓综合征,其责任病灶不在MS病灶数统计之列

疼痛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

疼痛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

疼痛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1、单选下列哪项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A.夜间发生心绞痛B.卧位型心绞痛C.缺血性胸痛持续大于30分钟D.恶化劳力型心绞痛E.新近发生心绞痛正确答案:(江南博哥)C2、单选低钾血症的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A."见尿补钾",每小时尿量在30~40ml以上时,再静脉补钾B.补钾速度不宜过快,多限制在每小时0.5~1.0mmol/kg以下,以免发生高钾血症C.周围静脉补钾浓度不宜超过6g/L,速度不宜过快D.顽固性低钾血症往往伴有低镁血症,应同时补镁方可纠正E.低钾血症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应尽快完全纠正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低钾血症的治疗通常是采取分次补钾,因此要完全纠正体内的缺钾,常需连续3~5天的治疗。

3、单选下述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中错误的是()A.急性播散性脊髓炎:发热、昏睡,呈自限性,单向病程B.脑动脉炎、脑血管畸形、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鉴别,详细询问病史可鉴别C.乙脑、脑膜炎D.颈椎病脊髓型,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伴后索损害;大脑淋巴瘤,病情无缓解E.热带痉挛性截瘫,是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正确答案:C4、单选男性,58岁。

颈肩痛3年,步态不稳3个月,近1个月来行走踏棉感,查体Hoffmann征阳性,双膝反射活跃,双踝阵挛阳性,诊断是()A.髌骨软化症B.颈椎病C.肱骨外上髁炎D.肩周炎E.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正确答案:B5、单选骨巨细胞瘤外科分级,属于()A.G0T1-2M0-1B.G0-1T0M0C.G0-1T0-2M0-1D.G2T0M1E.G2T0M0正确答案:C6、单选急性心肌梗死时预防猝死()A.β-受体阻滞剂B.钙离子拮抗剂C.硝酸酯类D.多巴胺E.ACEI 正确答案:A7、单选结肠破裂修补术后5天,患者血钠136.0mmol/L,血钾6.8mmol/L,血pH7.3,近24小时尿量520ml。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

结论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

脑脊髓胶金试验呈麻痹曲线、华氏反应阴性;脑脊液寡克隆IgG区带出现及γ-球蛋白增高;诱发电位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躯体感觉、视觉、听觉等传导通路上可能病变;头颅CT及磁共振可见脑室周围有病变影象。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诊断分析一、概述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病变以多灶损害、病灶不定、临床表现多样、病程中常有自然缓解与复发等为特征。

发病时多有视力减退,下肢痿软无力,肌肤感觉异常,或肢体疼痛,或突发眩晕、听力下降,或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动作笨拙、行走不稳,或情绪激动、抑郁不定、智力减退,甚至瘫痪与痴呆等临床征象。

二、流行病学本病发病率在欧美某些国家为0.5%~1.0%,苏格兰北部高达1.5%~3%,亚非地区为低发区,我国北京地区调查,患病率为2.3/10万,但近几年发病有增高趋势。

发病年龄为儿童期至60岁,20~40岁为高峰期,但经尸解证实也有1.5岁发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病因病理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认为本病系一种多病因疾病,可能系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

主要病理以视神经、脊髓、脑的白质呈有散在多灶的脱髓鞘硬化斑块为特征。

急性早期主要为白质炎性反应、髓鞘崩解,后期见星形细胞及胶质纤维增生;慢性期兼轴突破坏;晚期则纤维型星形细胞及瘢痕广泛形成。

四、分型1.脊髓型主要损及侧束和后束,当单个大的斑块或多个斑块融合时,可损及脊髓一侧或某一节段,则可出现半横贯性脊髓损害表现。

患者常先诉背痛,继之下肢中枢性瘫痪,损害水平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尿潴留和阳痿等。

在颈髓后束损害时,患者头前屈可引起自上背向下肢的放散性电击样麻木或疼痛,为Lhermitt征。

还可有自发性短暂由某一局部向一侧或双侧躯干及肢体扩散的强直性痉挛和疼痛发作,称为强直性疼痛性痉挛发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多见核间性眼肌麻痹而脑血管病多见同向性凝视麻痹。 脑干MS病灶可不引起病理征,而脑血管病通常范围较大, 多引起病理征。
MS病灶可累中脑和脑桥,但延髓受累者很罕见,故对引起 假性球麻痹。小脑梗塞和出血亦可造成小脑症状,CT和 MRI有助于区别。
14
实用文档
脑桥胶质瘤和听神经瘤:
与MS症状相似,后者早期有耳鸣有助于诊断。
血清和脑脊液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增高。脑电图表现为周期 性发作的3~4Hz的高波幅慢波或棘-慢波,周期4~20秒, 常与临床肌阵挛同时出现。CT可见脑室扩大、皮层萎缩, 亦可见单个或多数低密度病灶。MRI对小病灶观察更佳。 脑脊液正常或细胞数和蛋白轻微增高,可见OB,IgG指数 增高。血清和脑脊液中抗麻疹IgG抗体滴度增高,IgM型抗 麻疹抗体有提示诊断价值。
❖ Leber视神经病, 伴有半卵圆中数是烟草性弱视和甲醇中毒)、 感染(病毒为主,并不常见)和缺血性视神经 病(相对较多)。
缺血性视神经病通常通过血管性疾病典型的发 病突然、缺乏疼痛以及水平性视野缺损而容易 鉴别,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动脉梗塞改变,眼 底血管造影也有助于诊断。
8
实用文档
Foix-Alajouanine综合征:该病分类尚不清楚,1926年由 Foix和Alajouanine报告。
为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主要累及男性,出现痉挛性截瘫、 感觉丧失、腱反射丧失以及肌萎缩。
常见全身性表现,发热、脑膜刺激征和严重的局部疼痛。
脑脊液出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41
实用文档
42
实用文档
结缔组织疾病
脑血管炎性病变
血管炎是一个病理描述,并非疾病诊断。中枢神经孤立性 血管炎和全身性血管炎的CNS受累有3种临床特点。
最常见与MS相似的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伴有视神经炎和脑干 症状,可自发好转。
但亦可发生MS少见的其他症状,包括癫痫发作、严重的持续性 头痛(详细询问80%的患者可有)、阵发性脑病症状或半球的卒 中样发作。
即使在所谓孤立性中枢神经血管炎亦可出现全身性症状,通常只 有直接问及时才提及,包括发热和盗汗、皮肤和眼病。
其他两种临床模式为:急性或亚急性脑病以及占位效应。
43
实用文档
诊断或除外脑血管炎比较困难(除非已知全身性血管炎疾 病)。
应该检查血沉、CRP、类风湿因子、ENA和包括ANCA。全身性 血管炎性疾病可见这些指标异常,但在孤立性脑血管炎通常阴性。
脊髓压迫症可造成进展性脊髓症状,个别急性压迫症发病迅 速,可造成半切或横断性症状,需要MRI除外。
脊髓内占位通常发病隐袭,尿便障碍出现较早,但也有患 者因肿瘤沿着神经纤维生长而早期并不表现症状,逐渐出 现类似复发缓解的症状后才逐渐加重,后者难诊断。
颈膨大和腰膨大的占位性病变可累及相应前角,造成肢体 肌肉萎缩。髓外占位早期可出现根性疼痛,髓内占位与脊 髓空洞症相似,可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动静 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可造成急性复发缓解症状,但经常 在出现肢体无力症状时伴有腰背部疼痛,由其出血所致, 出现量较多时可见脑膜和脊髓膜刺激征。
39
实用文档
40
实用文档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
是JC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的疾病,多在网状内皮系统疾 病(淋巴瘤、白血病、SLE)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发 生,JC乳头多瘤空泡病毒为机会性致病因子。
成人多见,60岁为发病高峰,病毒主要破坏少突胶质细胞, 造成髓鞘崩解,可见增大的星型细胞和少量炎症反应。少 突胶质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36
实用文档
神经梅毒因历史原因被广泛注意,尤其是在 MRI时代很少被误诊。头痛和癫痫发作常见, 瞳孔异常是其特征。梅毒性视神经炎通常也是 无痛性的。
各种原因(感染和出血)所致的蛛网膜炎可累 及多个部位,如果形成囊肿可造成附近神经组 织压迫,可表现为神经根症状和压迫症。脊髓 造影发现烛滴样表现有助于诊断。
37
实用文档
急性病毒性脑炎
很少出现MS样,但需要与ADEM等迅速起病受累广 泛表现为脑病的患者区别。
MRI可见皮层受累而非白质受累。
38
实用文档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缺陷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白质和灰质损害的全脑炎,白质 内有脱髓鞘改变。
8~10岁发病,早期(数周到数月)常表现为性格和行为改 变,记忆力减退,逐渐痴呆,其后(1~3个月)出现肌阵 挛或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终末阶段可见角 弓反张、去大脑强直和昏迷。约80%在发病后9个月死亡。
影像学可见脊髓明显肿胀。
不同学者对其是炎症性还是其他病因所致存在分歧。大多 数神经病理学家忠于原始文献,认为诊断需要严重的坏死 性病变证据,累及灰质和白质,可能是静脉阻塞所致,通 常可见凝血酶沉积造成血管壁增厚。该疾病很难临床诊断。
9
实用文档
❖ Foix-Alajouanine综合征
10
实用文档
多发性硬化的鉴别诊断
1
实用文档
基本分类
与相应解剖部位的其他疾病鉴别 与全身性疾病鉴别
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肿瘤、肿瘤样或肿瘤相关疾病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与其他CNS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鉴别 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发育障碍鉴别 与功能性疾病鉴别
2
实用文档
与相应解剖部位其他疾病鉴别
视神经
18
实用文档
大脑半球
随着年龄增长,脑内非特异性病灶增加,为数相当的是缺血 性病灶。可根据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症状发生迅速、脑动脉 病变等综合因素鉴别,尤其是MRI观察病灶分布有助于鉴别。
脑血管病的病灶多位于皮层、基底节和分水岭区域,病灶 椭圆,长轴并不与脑室垂直,通常无增强反应。而MS病灶 多在脑室旁。脊髓中缺血性病灶很少,同时在脑内和脊髓 发现病灶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MS。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也有散发病例。
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可造成双侧下肢对称 性进展性痉挛性无力,但尿便障碍很少见。共济失 调不明显。
遗传性疾病通常有家族史阳性、腱反射丧失和弓形 足,以及脑MRI正常而OB阴性时容易鉴别。
11
实用文档
亚急性联合变性
患者可表现为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一些合并周围 神经受累的患者虽然有病理征,但腱反射并不亢进, 患者深感觉受累明显,一些患者还合并恶性贫血表 现和消化道症状(厌食).
主要累及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枕叶和额叶多见,灰质受 累很少。脑内病灶可局灶性或融合成大片状。通常进展迅 速,在神经系统出现症状后4~6个月死亡。有偏瘫、四肢 瘫、偏盲、假性球麻痹、精神异常和痴呆等。
MRI可见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病灶,大片状病灶可呈扇形, 其宽阔外缘朝向皮层侧,少见增强反应。由于近期那他珠 单抗治疗MS出现PML的报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也有患PML的可能,故在PML早期应警惕。
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和Arnold-Chiari畸形
可造成延髓和上颈段症状和体征,如Lhermitte征和 共济失调。
颅底平片和MRI有助于诊断。
MRI还可除外枕大孔区肿瘤。枕大孔肿瘤、小 脑囊肿和中线肿瘤由于占位效应和体位的影响 都可以出现发作性症状或阶梯样加重的病程。
15
实用文档
Wernicke脑病
确诊的血管炎可采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
44
实用文档
❖ 神经受累 的SLE
❖ Wegener 肉芽肿
22
实用文档
小血管病变
小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腔隙性梗死
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脑血管 病(CADASIL)
与MS病灶相似,尤其是与Schilder弥漫性硬化相似。由累及双 侧半球、脑干和小脑的广泛大片不对称性脱髓鞘病变构成,主要 位于颞叶前部、外囊、丘脑和脑干。鉴别要点包括家族史、发病 时多伴有头痛、认知障碍以及脑和皮肤活检有助于确诊。
在有酒精滥用病史的患者,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
可累及中脑,造成眼外肌麻痹,患者可伴有共济失 调。
Wernicke脑病患者19%伴有精神症状,有助于同 MS鉴别。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出现脑桥症状并且血钠 低时应该考虑到。
16
实用文档
❖ Wernicke脑病
17
实用文档
❖ 脑桥中央髓鞘 溶解症
线粒体脑肌病、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亦可复发 缓解且多灶性,但没有OB,MRI为多发性脑梗塞,可伴有钙化, 但一些MRI表现需要与MS鉴别。肌肉病理和线粒体遗传学检查 有助于诊断。
23
实用文档
❖ 腔隙性梗死
24
实用文档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25
实用文档
❖ CADAS IL,伴 半球和 脑干微 出血
如不及时发现治疗病程超过半年有不可逆性损害可 能。
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有助于诊断。
12
实用文档
❖ 维生素B12 缺乏,累及脑室旁白质和后索
13
实用文档
脑干和小脑
脑干梗塞
可多次急性发生,也伴有复视和眩晕等脑干症状,缺血性 病变的受累范围与其体征平行,而MS病灶造成的体征可小 于其受累范围。
病毒感染包括带状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HIV和HTLV-1 病毒感染均可造成急性脊髓病变。
SLE和血管炎性疾病亦可造成严重的急性脊髓病变。脊髓缺 血性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动脉供血区,但不完全受累者很 多,除了有明显诱发因素(如主夹层动脉瘤)很难完全与 急性横断性脊髓炎以及脊髓型MS鉴别。
7
实用文档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缺血性脱髓鞘, 围绕脑室周围,对称连续,伴有脑萎缩,而MS病灶在脑室 旁按照其长轴与脑室边缘垂直分布,通常并不连续,呈现多 发性点片状。
19
实用文档
❖ 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
20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