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4张PPT)
8、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 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 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 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 红色,颜色鲜明、浓艳,它们 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9、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 别的典故。
4、“压”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 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 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 尽致地揭示出来。
5、三、四句分别从听觉 和视觉 两方面渲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7、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 作者捕捉这个景象 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 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 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 般闪烁着金光
军中所吹 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 泛指北方边境
及胭脂,这里指战 场上的血迹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 ;夜色中,胭脂般鲜红的凝结在塞上 的大地,呈现出一片紫色。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 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 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 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 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 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 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后四句写支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 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 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 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支援部队一迫 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 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5张PPT)
12
主旨
13
赏析《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色 1.色彩美 2.修辞美 3.情感美
14
习题检测
1.“诗鬼”
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
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
是
,
。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战争
1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李颀《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11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析: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 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 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引用典故,写 出战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 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两句。 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机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8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从炼字角度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 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
雁门太守行
主旨
13
赏析《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色 1.色彩美 2.修辞美 3.情感美
14
习题检测
1.“诗鬼”
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
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
是
,
。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
战争
1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李颀《古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11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⑤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析: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 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 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引用典故,写 出战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 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两句。 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机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8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从炼字角度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 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
雁门太守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
“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 皮僵硬失去弹性;更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 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 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这两句运用典故,点 明主旨,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 (尽忠报国)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修辞: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
炼字:“压” 字写出敌军像黑云一样 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极力渲染了敌 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的紧急形势。 “开” 字写出了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 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形。
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 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 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 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首 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 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 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这是李贺创 作诗歌的特色。
小结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边塞诗,渲 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 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 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 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 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 情趣。
欣赏微课,加深印象
当堂检测
1、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黑__云__压__城__城_欲__摧___,__甲__光__向__日_金__鳞__开__。 2、全诗根据时间写了三个画面:一个 在 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 在 黄昏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 在 半夜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这两句运用典故,点 明主旨,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 (尽忠报国)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修辞: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
炼字:“压” 字写出敌军像黑云一样 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极力渲染了敌 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的紧急形势。 “开” 字写出了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 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形。
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 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 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 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首 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 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 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这是李贺创 作诗歌的特色。
小结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边塞诗,渲 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 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 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 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 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 情趣。
欣赏微课,加深印象
当堂检测
1、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黑__云__压__城__城_欲__摧___,__甲__光__向__日_金__鳞__开__。 2、全诗根据时间写了三个画面:一个 在 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 在 黄昏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 在 半夜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25张PPT)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 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 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 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 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 行》。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 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字、句中的妙处,讲出自己的疑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诗句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 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 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 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 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 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 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 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 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 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一读诗文,感受音韵 美。
要求:1.读准字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 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将士 ,歌颂了 誓死报国的精神。 浴血奋战 。
6、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
动: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中夜 奇袭,敌营
导入新课
• 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 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 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 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 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 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 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语文课件PPT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 一方面说明风势很大,卷起红旗 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偷袭时偃旗息鼓,高度戒 备,不事张扬,出其不意,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 出来。“易水” 联想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运用典 故,即表明了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视死如归的壮 烈豪情。
小结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边塞诗,渲 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 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 红了土地誓死不改。构 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 情趣。
欣赏微课,加深印象
当堂检测
1、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 __黑__云__压__城__城_欲__摧___,__甲__光__向__日_金__鳞__开__。 2、全诗根据时间写了三个画面:一个 在 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 在 黄昏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 在 半夜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 皮僵硬失去弹性;更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 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 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这两句运用典故,点 明主旨,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 (尽忠报国)的决心。
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 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 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 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首 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 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 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这是李贺创 作诗歌的特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4张PPT)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 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巩固练习
五六句:写部队黑夜偷袭敌人。
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 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 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 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 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
三读品诗情: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描绘的是将士们在 靠近北方的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 面,赞颂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和 爱国情怀。
四读品诗味:你觉得全诗那一句或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压、摧”两个动词及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雁门太守行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 在李贺的短暂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 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巩固练习
五六句:写部队黑夜偷袭敌人。
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 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 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 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 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 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
三读品诗情: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描绘的是将士们在 靠近北方的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 面,赞颂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和 爱国情怀。
四读品诗味:你觉得全诗那一句或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压、摧”两个动词及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 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雁门太守行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学课件
知识库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 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 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 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 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朗读课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读课文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写支援部队的活动。 “半卷”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 壮怀激烈的豪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 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 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情怀。点明主 旨。
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
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过关检测
板书设计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 )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 )
艺术特色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 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 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 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 的猛烈;“满”勾画出战争 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 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 明交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作者是 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好像让人闻到 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 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 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 出战地的悲壮惨烈。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照,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 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 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雄姿英发。
(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分享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尝试背诵诗歌。
(预时10分钟)
想象扩写: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 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 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错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 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悍,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巨、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 的猛烈;“满”勾画出战争 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 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 明交战时间之长。
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作者是 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好像让人闻到 了战斗的血腥气息。这个“凝”字的特写, 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 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 出战地的悲壮惨烈。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照,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 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 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雄姿英发。
(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分享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尝试背诵诗歌。
(预时10分钟)
想象扩写: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 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 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错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 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 感人,以色传情。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悍,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巨、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课件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估计,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大方、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充满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
乐府曲名。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赞。
全诗共八句,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浑。颔联和颈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特殊残酷。尾联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ppt课件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默写 自测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压来比喻叛兵之势,形象而生动地渲 染了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 的紧急情境。“甲光向日金鳞 开。”“甲光”即指战士的盔甲在日 光照射下闪耀着金鳞之光。“开”字 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表 现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 “开” 与
文本背诵
古诗词默写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背 诵古诗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 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 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 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 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 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
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
第24课 诗词五首
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名句理解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战争形势 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 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叛 兵来势的凶猛,“欲摧”表现了 大敌压境、危城欲摧之状。从修 辞手法来说,诗人用黑云翻腾滚 滚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 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 围的诗句是:_角__声__满__天__秋__色__里___,___塞__上__燕__脂__凝__夜__紫_。
文本 背诵
古诗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 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 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 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 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 要的铺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16张ppt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从听觉角度表现
战争规模。“塞上胭脂”从视觉角 度表现战斗残酷。(战场血流成河, 渗入土中,在夜色中凝为紫色)两 句都从侧面写战争的惨烈,给人悲 壮之感。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引用典故,表达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决 心。突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 的精神。
救援部队的红旗在寒风中半卷,在夜色中悄悄靠近 了易水;浓霜打湿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我愿手操宝剑为国君 血战到死!
【赏析点拨】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 “黑云压城”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
“黑云压城”,描绘出敌人的力量强大, 来势凶猛,渲染出守城将士面临的危急形势。 画面色调凝重、阴暗。一个“压”字把敌军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指宝剑。
【句解】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
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漫山遍野的敌军好像乌云一样,围住城池,似乎要 把城墙摧垮;城头上,战士的铠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像 鱼鳞一般金光闪闪。
秋色中,军营中的号角之声响彻整个天空;边塞之 上的泥土,在夜色中,犹如胭脂凝成,发出浓艳的紫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李贺带着他的诗卷 去谒见韩愈,因正值酷暑,韩愈倦极思睡,衣带 已解,闻报后想推辞不见,可是打开诗卷,第一 首就是《雁门太守行》,读罢大惊,立即束带出 见。这件事虽不一定属实,却也说明这首诗的确 不同凡响。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 宜阳)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年少时在诗歌创 作上已有成就。世称李长吉、李昌谷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诗鬼”之称。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9张PPT)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描绘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 一个在白天: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的厮杀,血流成河的
悲壮画面;
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 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 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 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解题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乐 府的一种。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 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钱塘湖 春行中》的“行”与《雁门太守行》 的“行”不一样,前者是行走。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加剧 ,李贺 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讨伐叛军最 激烈的年代。一个柔弱之躯,虽没 有上过战场,却能写出撼人心魄的 诗篇,全凭丰富的想象。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 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 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一生愁苦多病, 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 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 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 坛上独树一帜。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文研读
1.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 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 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把敌军压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夸张的手法。一个“压” 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 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
自主学习 诗歌分类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 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 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 反映。包括四方面: 借古讽今题材:雁门太守行》《吕将军歌》等 发愤抒情题材:《送沈亚之歌》《致酒行》等 神仙鬼魅题材:《天上谣》《梦天》等 咏物等其他题材:《李凭箜篌引》等
全诗作者构思哪三幅画面来描写军旅生活?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刻苦练兵; 中夜,奇袭敌营。
课文研读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 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 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结合唐军活动的三幅画面,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来分析。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 方面是高度戒备,出其不意,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 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 困难,将士们却毫不气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5张PPT)
)精神。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 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 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 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 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颜色鲜明、浓 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 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雁门太守行
• 黑云 压城 城欲摧,甲光 向日 金鳞开。
/ / / • 角声 满天 秋色里,塞上 燕脂 凝夜紫。
/
/ / / • 半卷 红旗 临易水,霜重 鼓寒 声不起。
/
/ / / • 报君 黄金 台上意,提携 玉龙 为君死。
/
//
//
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本首诗的译文 2、圈出疑难,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 3、推举代表交流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 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 鼓也擂不响。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 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君:皇帝。 玉龙:这里指宝剑。 黄金台: 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 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 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背景】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
某些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常常侵扰内地,所 以当时常常引起激烈的战争。
李贺是站在进步的政治思想的立场 上,维护唐王朝的完整统一,反对割据和 侵扰的。
诗写得悲壮苍凉,但也流露出作 者忠君思想的阶级局限。
自主行动: 要求:
朗读诗歌,读清字音,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①“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 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 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②“开” 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 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 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 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 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5、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 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 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 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 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有 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 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 布低垂,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的情景;次句描写 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 军将士威武雄壮,严阵以待。 “黑云”和“甲光”对比,显 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示例②: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 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 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
红旗不展,轻兵悄悄地临近易水。天寒霜浓, 战鼓阵阵,响声不起。
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持宝剑甘愿为他 们战死。
整体感知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 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 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
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1、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答:①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 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 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②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 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2、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 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了激战过 后的苍凉气氛?请结合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分析。 3、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 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
《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 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 行走。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 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 作此诗李贺仅17岁。
诗歌大意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照耀着 守城将士的铠甲,如鱼鳞熠熠生辉。
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 泥土犹如胭脂般凝成,浓艳得近乎紫色。
答:①首联写景又叙事,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兵临城 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以及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 ②“黑云”象征敌军,形容敌军来势汹汹。
③“甲光”与“黑云”构成对比,借日光和铠甲来侧面烘托了 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显示了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含欣喜赞 美之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 “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 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浴血奋战,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 的画面。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了什么内 容?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 “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 析两字好在何处。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 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 5、对于首联,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 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 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本诗作者为唐 代诗人李贺 , 字长吉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
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 诗鬼 ”等,与李白、李商隐、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 昌谷。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 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 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 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 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雁 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 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一种没有严 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它 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 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 的一种体裁。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 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 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 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5、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 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 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 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 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有 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 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 布低垂,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的情景;次句描写 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 军将士威武雄壮,严阵以待。 “黑云”和“甲光”对比,显 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示例②: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 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 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 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
红旗不展,轻兵悄悄地临近易水。天寒霜浓, 战鼓阵阵,响声不起。
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持宝剑甘愿为他 们战死。
整体感知
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 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 时间段,请你找出来?
——白天——傍晚——夜里。
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
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1、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答:①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 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 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②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 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2、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 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了激战过 后的苍凉气氛?请结合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胭脂凝夜紫”分析。 3、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 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
《钱塘湖春行中》的“行”与《雁门 太守行》的“行”不一样,前者是 行走。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 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 作此诗李贺仅17岁。
诗歌大意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照耀着 守城将士的铠甲,如鱼鳞熠熠生辉。
凄厉的号角声战栗在秋日的晴空,夜色中塞上 泥土犹如胭脂般凝成,浓艳得近乎紫色。
答:①首联写景又叙事,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兵临城 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以及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 ②“黑云”象征敌军,形容敌军来势汹汹。
③“甲光”与“黑云”构成对比,借日光和铠甲来侧面烘托了 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显示了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含欣喜赞 美之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 “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 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白天——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傍晚——颔联:浴血奋战,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 的画面。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了什么内 容?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 “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 析两字好在何处。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 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 5、对于首联,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 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 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本诗作者为唐 代诗人李贺 , 字长吉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
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 诗鬼 ”等,与李白、李商隐、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 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 昌谷。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 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 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他 的诗常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 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标题中的“行”是标明诗的体裁,“雁 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 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一种没有严 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它 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 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 的一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