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例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分析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附120例报告)
腹 横 纹 小 切 口治 疗 J 腹 股 沟 疝 ( 10例报告) L 附 2
谭茂 林 , 卓
垫等。②手术治疗 : 目前小儿腹股 沟斜疝在治疗上首
选 手术 , 因为绝大 多数 / J疝 最 后 都 需 要 手 术 才 能治 ]L ,
愈, 手术 的 方 法 中又 有 两 种 , 即开 刀 手 术 和 腹 腔 镜 手
11 一般资 料 : 患者 10例 , 中男 15例 , 1 . 本组 2 其 0 女 5 例 , 龄 1 7岁 , 均 ( + . ) 。斜 疝 12例 ( 中 年 — 平 5 18 岁 0 其 右 侧斜 疝 8 5例 , 侧斜 疝 1 ) 直 疝 l 左 7例 , 8例 ( 侧 直 右 疝 1 , 2例 左侧 直疝 6例 ) 。本 组 患 儿 疝 嵌 顿者 均 先 行
效果 ,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与 方法
③因为/ J腹股沟管尚在发育之中, ]L , 因此 , 它的各构成 壁结 构薄 弱 , 腔直 ( 管 由后垂 直 向前 ) 短约 2~ I。 3OI T
32 ,L 的治疗 : . d J疝 ①保守治疗 : 适用 于半岁 以内的
/J , I L 还有 可能 自行 消失 , 可 采 用 穿 丁 字 裤 , 加压 , 也 放
手 法复 位 , 儿近期无 发热 、 患 咳嗽 、 呕吐 、 胀等 症状 。 腹 1 2 手术 方法 : 组 患 儿 在氯 胺 酮 麻 醉 下 , 患 侧腹 . 本 选
术。传统 的手术切 口, 是腹股沟平行 的斜切 口, 口较 切 长 , 后 瘢痕 明显 , 患者 带 来 一定 的心 理 影 响 ; 术 给 而腹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经验 体会
5 例, 敏感 多疑 2 例, 争强 好胜 3 例, 自私 任性 4 例 , 心胸狭隘 3 例, 情绪不稳 2 例, 依赖性过强 2 例, 性格内向不随和 3 例, 开 朗活泼 2 例; ③家庭因素 : 父母 离异 3 例, 过分 溺爱 6 例, 父母 要求过于严格 3 例, 随祖父母生活者 2 例, 父亲亡故 2 例; ④学 校因素: 老师过于宠爱 4 例, 老师经常批评 2 例, 与同学关系不 好 3 例。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论文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探究摘要:目的:对采用横切口手术方法对患有疝气的小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6例患有疝气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48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横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该组患儿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次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小横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后患儿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复发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和病情再次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采用下腹部小横切口手术方式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时,在外环口上方的皮肤处作横切口,其切口可以刚好落在朗格氏皮肤纹理线上,对组织进行分离的操作相对较少、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小、患儿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出血量能够明显减少,在手术结束后患儿的切口愈合比较平整,疤痕相对较小,形态与患儿的腹横纹非常相似。
对2-7岁的小儿来说,其腹股沟管的长度相对较短,亦可以采用不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切开处理的方法,将患儿的外环口直接分开,寻找处于游离状态下的疝囊至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处理。
腹横纹下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外疝应用体会
腹横纹下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外疝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1-11-17T14:12:25.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牛光领[导读] 最常见的小儿腹外疝是腹股沟斜疝,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牛光领(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外科山东定陶 274100)【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282-01【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外疝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疝疝囊高位结扎术824例。
结果 824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2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天,无1例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医源性隐睾发生。
术后随访678例,随访时间12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腹横纹下小横切口行小儿腹外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合小儿腹外疝患者,患儿切口小、疾苦少、恢复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腹横纹下小横切口小儿腹外疝我院自2005年8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小儿腹外疝824例,均采用腹横纹下小横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824例,男701例,女123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2.7岁,右侧417例,左侧263例,双侧144例,其中嵌顿疝238例,手术时间18—31分钟,平均22分钟,住院天数2-4天,平均3天。
2 手术方法氯胺酮全麻下,去枕仰卧位,取患侧腹横纹下1.5cm处(即耻骨上方相当于腹股沟管外环口在体表投影处)顺皮纹作横切口,长约1.5-2cm,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后,将切口向外下方牵拉,找到外环口腹外斜肌腱膜的内外两个脚,一般不切开外环,即可确认外环口的精索提睾肌筋膜,钝性分离提睾肌和固有鞘膜,即可见到白色疝囊,提起并切开疝囊,辨认清楚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后钝性剥离疝囊至内环,至腹膜外脂肪处用4号丝线作贯穿缝扎,距结扎线0.5~1cm处切断多余疝囊。
小儿腹股沟疝手术162例临床分析
2 姜子菲. 小儿 疝囊 超 高位 结扎 术式 探讨 . 中华小 儿 外科 杂志 ,
2 0 2 5 0 5 0. 0 5, 6: 6 - 6
出之精索 中寻找疝囊 , 比较安 全可靠。④若估计 外环处解 剖
已乱 , 直接经腹 腔找 疝囊 , 避免 增加 外环外 的损 伤。但该 法 实为万不得 已, 不宜 推广 ;3 t J 疝主要是 由于疝囊本身 的 ( )| L ,
和腹壁外科杂志 : 电子 版 ,00 4 3 :1 -1 . 2 1 , ( ) 3 53 6
作者单位 :64 0 河南平舆 县妇幼保健 院 430
、
6个月至 1 , 3岁 平均年龄 7岁 , 中双侧 疝 2 其 3例 , 为男性 , 均
12例 均 为腹 股 沟 斜 疝 。 6 2 手术 方 式 : 术 时机 一 般 选 择 在 出生 后 6个 月 左 . 手 右 ]若经 常发生嵌顿者 手术年 龄则 应提前 , 大龄 儿均应 , 而
一
切口, 清除血肿 、 止血 、 流。缺血性 睾丸炎 : 引 主要原 因为 过
度解剖精索所致血管损伤 , 或因腹股沟管 内 、 外环缝 缩太紧 , 影响睾丸血运 , 以及嵌 顿疝或 大面 积血肿 引起静 脉充血 , 回 流障碍等 。术 中不 要过 多剥离 精索 , 应避 免损伤 血管 , 要彻 底止血避免发生血肿等是主要预 防措 施。睾丸移位 : 又称 医 源性 隐睾 , 多因手术 中不慎把 睾丸牵 出 阴囊 , 毕 时又未将 术 睾丸放 回阴囊正 常位置 所致 。在 重建外 环时 注意不 要把精
D I1 .8 7 e ..sn 17 —9 x2 1 .3 0 1 O :0 3 7 /maji .6 432 .0 0 0 .2 s
应用美容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新术式
应用美容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新术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手术领域亦不例外。
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患儿家属现在不仅要求手术成功,还要求术后切口美观,避免小儿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自卑等不良情绪。
2006年以来,探索采用美容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82例,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与美容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年3月~2012年6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男78例,女4例,可复性斜疝75例,嵌顿性斜疝7例,其中嵌顿4小时以内5例,嵌顿6小时以上2例,嵌顿疝内容物均为小肠。
手术方法:取下腹自然横纹切口,用一手食指触摸到腹股沟管的内环口并用指尖顶向前面,在指尖顶到的下腹自然横纹处横行切开皮肤,长约1.5~2.0cm,再切开皮下组织、浅筋膜,顺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斜性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并把两侧的腱膜片与其后面的组织钝性分离。
纵行剪开精索外筋膜,在精索的前外侧找到疝囊并剪开之,检查疝内容物无异常情况后用卵圆钳送回腹腔。
向上剥离疝囊壁至疝囊颈部,在疝囊颈部用7号丝线结扎,在结扎线的上方再结扎1次。
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疝囊壁后,剪除结扎线的线结外多余的丝线,让结扎的疝囊颈部自行回纳腹腔。
向下剥离疝囊壁并祛除之,如疝囊壁菲薄不易剥离或者与精索组织粘连紧密剥离出血较多,也可不剥离下面部分的疝囊壁,让其保留,剪除已剥离的疝囊壁。
检查内环口大小,如内环口>1.5cm,手指探查容易进入,则需缩小内环口,在精索的后方缝合构成内环口的腹横筋膜1~2针以缩小内环口,使其大小仅可以容纳一指尖。
扪摸阴囊内的睾丸并向下轻轻提拉其上方的精索组织,以免精索组织堆积上方而导致术后睾丸位置偏高或不在阴囊内,然后在精索的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使其大小仅可容纳一指尖。
缝合浅筋膜与皮下组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内翻缝合切口或者切口皮肤不予缝合,敷料覆盖切口。
结果82例采用美容切口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均出血少、恢复快、仅住院2~3天;切口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睾丸扭转、阴囊血肿、复发疝等术后并发症;愈合切口美观,几乎无瘢痕。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传统斜切口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斜疝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成下腹横纹小切口组(88例)和腹股沟斜切口组(8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术后住院天数(d)、阴囊水肿、复发例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8例小切口手术者全部治愈,无感染,无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与斜切口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操作简单、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小儿;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可以说是先天性的疾病,是指婴儿的腹腔内器官经过没有封闭或紧缩的内环口突出腹外,就形成斜疝。
患有斜疝的患儿,在其哭闹或用力时于其腹股沟处可见圆形的肿大,质软,有弹性,可自行还纳。
但是如果肿物包块卡住不能复位,就可能引发嵌顿性疝,导致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如小肠等)坏死等恶性生理疾病。
所以,孩子得了斜疝后,应积极就医治疗。
治疗斜疝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时间在孩子一岁左右最佳。
本研究采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用不同手术治疗的1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数据,进行分析,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168例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40例,女性患者28例;右侧88例,左侧72例,双侧8例。
年龄1-7岁。
将1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88例,腹股沟斜切口手术80例,两组自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1.2.1 小切口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禁饮禁食,采用氯胺酮全麻。
术者在腹股沟耻骨旁滑动触摸,寻找精索,沿精索向上找到外环口标志,以此点为中心,沿皮肤做小横切口约1cm。
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至皮下外环口,将精索与外环口周围脂肪组织分离开,提夹出精索,用血管钳顺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前内方寻找瓷白色疝囊,打开疝囊,向上剥离,当出现腹膜外脂肪或一圈增厚或变厚纤维环时行高位结扎,后加缝扎一次。
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
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腹股沟区域的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治疗。
其中,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技术在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分析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效果进行阐述。
首先,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手术后的疼痛感明显降低,患者能快速地恢复体力和自理能力,因此,该手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青睐。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小,手术后的创面局部清洁,术后疼痛轻微,切口美观,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小。
其次,该手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手术过程中,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切口较小,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减少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疝气患者。
再次,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恢复快,患者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生活,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随访研究表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后恢复快,能够在24小时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而传统开放手术需等待数日后进行恢复训练。
术后康复恢复得快,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腹股沟区的疝气手术而言,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手术技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广泛采用,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首选技术之一。
但是,只有技术精湛的医生才能够在手术过程中顺利进行疝气手术,避免出现手术风险和手术失败等风险。
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的疝气手术具有许多优点,并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技术之一。
采用该技术进行疝气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和不适,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欢迎,然而需要广泛普及该技术并加强临床实践应用。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小 横 切 口治疗 d J 腹 股 沟 斜 疝 的疗 效 分 析 ,L
谷 印 堂 李 应 军
【 要】 目 的 摘 探 讨 小 儿腹 股 沟 斜 疝 手 术 治 疗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随机 抽 取 我 院 2 0 0 4年 5
Chi a n .)
[ src] 0bet e To dsu st eefc ft eo eain frc i r n n ie tig ia ena Ab ta t jci v ic s h fe to h p rt o hl e ' idrc n un l r i. o d s h
[ ywo d ] I drc n un lh r i;Chlrn;S l ta s es n iin;Op r t n Ke r s n i tig ia ena e i e d mal r n v r eicso e ai o
dJ腹股沟疝均为斜疝 , ,L 为小 儿外 科 常 见病 , 统 手 术 采 传 用 腹 股 沟 斜 切 口 , 外 环 小 横 切 口 小 儿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术 是 一 经 种 改 良 的 手术 方 法 。 我 们将 2 0 年 5月 ~ 2 0 04 0 9年 5 间 , 月 小 儿 腹 股 沟 疝 采 用 经 外 环 投影 处皮 纹小 横切 口治 疗 , 果 满 意 , 效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1 4例 腹 股 沟 疝 患 儿 中 , 1 6例 , 2 . 8 男 5 女 8
p oe t no xe n lrn .Gr u ( 2c ss rjci fe tr a ig o o p2 9 ae )wa p r tdb rdt n lmeh d .Reut Th r s so e ae yta io a to s i sl s eewa
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来4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其中20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普通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麻醉采用氯胺酮静脉全麻+骶麻,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在外环中上方腹横纹处做一横行切口,切口长度约1~2 cm,用蚊式钳和小拉钩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达腹外斜肌腱膜,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显露精索,在其前内侧找到疝囊后纵向切开,仔细游离分剥疝囊至颈部,分离时应注意保护输精管以免损伤,用1号丝线将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并切除多余的疝囊。
术中止血完全后将精索睾丸复位,提睾肌可以不缝合,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各一针,无菌敷贴覆盖。
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3~5 d 预防感染[3-4]。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切口为平行腹股沟韧带斜切口,长度在2.0 cm以上,余操作基本同观察组。
对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对采集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 结果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康复出院。
两组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形成原因主要为腹膜鞘状突未闭,而小儿发育未完全,腹壁肌肉力量薄弱,在小儿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加,使得小肠、盲肠、大网膜等孔隙薄弱处突出,形成疝。
最常见的小儿疝气为腹股沟斜疝,基本占小儿腹外疝的90%以上[5]。
小切口治疗128例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本组 1 8 男性 患儿 , 中1 岁2 例 , ~4 0 , ~7 0 2例 其 ~2 8 2 岁8 例 4 岁2 例 ,岁以下 占本组 8 4 , 侧 的1 例 , 1 .%。 4 4. % 双 5 占 17 12 手 术方 法 .
腹 股沟 管的周 围组织 结构 , 由于婴 幼儿腹 股沟 管短小( 1 c , 约 ~2m)在
1 8 患 儿均手 术顺 利 , 术 操作 时 间1 ~4 mi , 均2 mi 2例 手 0 0 n平减 小 , 于疝 囊的完 全结扎 , 有利 而这又 是 防止 术后复发 的一 个关键 因素 。 严格掌握 手术适应证 是保证这种术式
成功 的关键 。
制 在 7 左 右 ;2下 腹 横 纹 切 口小 , 找 到 疝 囊 , 损 伤 小 , 后 岁 () 易 副 术 不 留 明显瘢 痕 , 美观 ;3手术时 间短 , 醉风 险小 ; ) 复快 , () 麻 (恢 4 住院时
3 讨论 小 儿腹股 沟疝是 一种 常见病和 多发病 , 以斜 疝为常 见。 ,L 4 J腹股 沟疝 的发生多 因腹膜 鞘状突未 闭而并非 因肌 肉薄弱 。 腹股沟 疝的患儿 年 龄在 3 月以上者 , 个 自愈 机会 很少… 随 着年龄 的增 长疝块 增大 , 。 极
床
医 学
小 切 口治 疗 1 例 儿 童 股 沟斜 疝 的体 会 8 2 腹
郭林
( 贵州 省石 阡县 中 医院邮 编 贵 州石 阡 5 5 ) 5 10 O 【 摘要 】 目的 推 广外 科微 创 治疗 小儿腹 股沟斜 疝 的方 法 。 法 采 用经下腹 横纹 小 切 口行 小 儿腹 股 沟斜 疝 疝囊 高位结扎 术 l8 。 方 2例 结果 18 2 例患 儿手术 顺 利 , 术操作 时N- 2 mm, 中 出血 少 , 后均恢 复 良好 , 后住 院时 间平 均3 , 手  ̄ 5i 术 术 术 d 随访 无 复发 。 论 经 结 下腹 横纹 小切 口行小 儿腹 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适 合小 儿腹 股沟斜疝 患者 , 尤其是4 岁以下患者 , 具有 疗效确 切, 痛苦 小 , 院时 间短 住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马进 ,等. 4 消化道 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活疗 [] 中国普通外 J.
科 杂 志 ,2 0 ,1 1 :7 5 7 0 2 1( 2) 2- . 2 7
孔 ;④病人年龄不能太 大 ( 5岁,最好 <4 <4 0岁) 抑酸治 ;⑤ 疗 耍持续实施,能进食后可改为 口服 , 并结合抗幽门螺旋杆菌 及保护 胃粘膜治疗等,直至行 胃镜检 查证 实溃疡痊愈 。
胃肠 减压 时 间相 对 要 长 , 呜音 恢 复 有肛 门排 气 后 , 要 马上 肠 不
[]吴在德 外科学[]第5 北素 人民卫生出 1 M. 版, 版社, 0 1 45 2 0: 8. [】吴在德 ,昊肇汉. 2 外科 学 [] M .外科学 [] 第 6 , 北京 : M. M 版
小横切口治疗,J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J  ̄L
谷 印堂 ( 东 广 [ 摘 要 ] 目的 汪 洋 李应 军 深圳 沙 井人 民 医院 外科 5 80 ) 11 4 随机 抽 取 我 院 2 0 0 0年 5月 至 20 年 5月 小 儿腹 股 09 小横 切 口组 与传 统
探 讨 小 儿腹 股 沟斜 疝手 术 治 疗 的 , 应 用价值 。 法 临床 方
综 上 所 述 , 消化 道 溃 疡 穿 孔 保 守 治疗 是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上
[]冉 志华. 5 消化性溃疡的历 史变迁 [] 胃肠病 学,2 0 ,9 J. 4 0
(1) 3 4 : - .
【]朱继领,李秋英 , 6 马庆敏. 选择 性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
14 体会 … . 例 0 现代 中 西 医结合 杂志 ,2 0 ,1 5 :6 6 04 ) 3. 3(
方法 ,尤其是对其发生机制深入研究及抑酸新药开发应用等 ,
小横切口经腹治疗小儿斜疝疗效分析
鞘膜积液者 7例 , 疝内容物进入阴囊者 4 例, 3 疝包块直径在 16 m  ̄ c
之间, 平均直径为(. _ . )m;2 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 组和对 3 4 1 5e 6 例 6+ 2
l 叠囡
. 。
卧
临 床 医 学
小横切 口经腹治疗小 儿斜疝疗效分析
张 海 波
广西桂平市妇幼保健 院 , 广西桂平
570 320
【 要】目的 探讨小横切 E经腹治疗小儿斜疝 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 20 摘 l 0 9年 1 l 一 2月期 间该 院收治的 6 例小 儿斜疝患者 2
观察组的平均切 口愈合 时间为 (. - .1d 平均住 院时间 41+ 2 ) , 71 为 (.1 1 9d 术后 疤痕不明显 , 58 ± . ) , 6 术后 发生 中度 阴囊水 肿 1 , 例 未经处理 自行消退 , 无切 口感染及神经损伤 的发生 , 并发症发 生 率为 32 %, . 3 复发 1 , 例 复发率 为 3 3 对照组平均切 口愈合 时 . %: 2
方法 。
【 词 j 关键 、 横切 口; 经腹 治疗; 疝囊高位 结扎 术 : 小儿斜疝 : 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R 2 . 7 6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2 2 1 )9 c 一 0 8 0 6 4 0 4 (0 2 0 ( )0 9 — 2
腹 股 沟斜 疝 是 小儿 时期 的常 见病 , 发病 机 理 为 患 者胚 胎
止 血处 理 后还 纳 , 睾 丸下 拉 至 阴囊 底 部 , 将 防止 睾 丸 的术 后
两种术式治疗小儿腹外疝效果对比
[ ] 归奕飞 , 1 韦勇杰 , 王奇, 内环处 腹横筋膜 切开治疗/ J 腹股 等. IL ' 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右江 民族医学 院学报 ,05 2 ( :5 20 ,7 4)4 9—
46 0.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使用 )检验。 . ( 2
层切开皮肤 及皮下组织 , 钝性分 离浅筋膜 , 用小拉钩 拉开 , 将 外环 口向上拉开( 必要 时切开外 环 口) 将 腹内斜肌和腹 横肌 , 稍 向上钝性 分离 , 即可暴露精 索及突 出的疝 囊。切 开疝囊 检 查疝内容物血运情况 , 观察有无组织坏死及肠瘘等 , 如无组织 坏死及严重 血运 障碍 , 还纳疝 内容物 , 纳困难者 , 还 则采用 于
2 5 平均术后恢复 1 . 3常活动时 间 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1. 1 , 0 0 ) . 术后 并 x 3 15 P< .5 。2 6 发症 : A组 2 .% , 45 B组 3 . % , 5 3 两组 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x
: . 17 P> . 5 。 4 3 0 , 0 0 )
穿缝扎疝囊颈。距结扎线 0 5 m处 切断疝囊 颈部 , .c 去除多余
的疝囊 , 然后将精索及睾丸复位 , 逐层关闭切 口。女孩的手术 与男孩基本相 同, 因圆韧带与疝囊壁黏连紧密 , 可与疝囊一起
分离至内环处 , 一并切 除。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 5~ 7天 。
弃之不管 , 但需要开放 引流 。() 4切开的腹横筋膜需完整修 复 ,
2 结 果
2 1 平 均手 术 时 间 .
A组 3 m n B组 6 r n 两 组 差 异 有 统 0 i, 1 i, a
1cm微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2例体会
腹股 沟疝 是小 儿 最常 见 的疾 病之 一 , 于 常见 手术 , 内大多 数 小 儿 属 国 外 科 医生 主张 在 6月 至 1岁左 右 手 术 治疗 , 目前 许 多 条件 较 好 的 医 院 均 开展 了 门诊手 术 [ , 。因为 小 儿腹 股沟 很短 , 1 m, 乎垂 直从 内环 0 , 约 c 几 通 向外 环 , 压 增高 时 , 腹 内环 和外 环几 乎重 叠 。 因此 , 只要暴 露 好外 环 , 不 须 切 开腹 股沟 管 就 可 以暴 露 内 环 l B , 将 疝 囊 游 离 到 腹 膜 外 脂 肪 层 。 5 u并 ・ 基 于 此点 , 腹横 纹下 l m 微切 口手术 是最 适合 治疗 小 儿疝 气 的术 式 。 c 本 术式 手 术 要点 : ①切 口的选 定 : 口 的选择 对术 中寻 找疝囊 和 高 位 切 结 扎疝 囊 均至 关重 要 , 我们 的 经验 是术 者用 手 指经 阴囊 向上触 摸 皮下 环 , 在 皮 肤上相 应 位 置外 环体 表投 影 处 作 1m 切 口 , 切 口一 般在 腹 横 纹 下 c 此 横 指 , 样选 择 的切 口最靠 近 内环 口。② 寻 找 疝 囊 : 找 疝 囊 必 须 层 这 寻 次 清 晰 , 深和 过 浅均 难 以 找到 , 开 S a p 筋 膜后 找 到 提睾 肌 , 稍 纵 过 撑 cra 稍 行 分 开 , 下一 般都 可 以找 到 灰 白色 疝 囊 , 住 疝 囊 没 有 张 力 , 容 易 提 其 记 很
[ ] 杨楚 墩 , 里仁 , 1 刘 马春 秋 等.10 9例小 儿腹 殷 沟疝和 鞘 膜积 液 门诊 29
手术 的体会 [] 中华 外科 杂志 ,1 9 .2 ( ) 2 8 2 0 J. 9 1 9 5 ; 7 — 8 [ ] 张 金 哲 , 晋 杰 主 编. 儿 门 诊 外 科 学 , 京: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2 陈 小 北 人
横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沟疝 相 比较 , 得 良好 效 果 , 取 现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 和 方 法
采下腹皮 纹横形 小切 口治疗 小儿腹股 沟疝具有创伤 小、 恢复快 、 口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 用。 切
【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儿童Biblioteka 小切 口 L o Z iu n Y h q n u h g a g, u S u ig,L i a
Th l c l p tc t n o n r— ta s e s ncso o r a n n u n lh r i n c i r n e ci a p a o fmi o m a i i r n v r e i ii n f r te t g i g i a e n a i h l e . i d
横 形 小 切 口治 疗 小 儿 腹 股 沟 疝 的 临 床 应 用
罗志光
【 中图分类号】 662 R 5.
余树 青
赖 汝柱 张富明
【 文章编号 】61 72 (07 2 — 0 1 0 17 — 8120 )3 03 — 2 对 下腹 皮纹横切 口手 术病 人 4 例 ( 8 A组 ) 并和 同
连 平 县人 民 医院 外 科 ( 东 连 平 5 7 0 ) 广 1 10
【 文献标 识码 】 A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下腹皮纹横 形小切 口治疗小儿腹股 沟疝的临床应 用。方法
间明显短 于 B组 ( 0 0 ) P< .5 。结论
期 传 统腹 股 沟切 口手 术 病 人 5 0例 ( B组 ) 行 切 口 长度 、 术 时 间 、 院 时 间进 行 比 较 。结 果 A 组 病 人 切 口长 度 、 术 时 间 、 院时 进 手 住 手 住
腹壁横纹小切口并皮内缝合法治疗小儿斜疝220例体会
腹壁横纹小切口并皮内缝合法治疗小儿斜疝220例体会发表时间:2013-10-12T10:28:21.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成厚兴[导读] 随着小儿的不断生长发育,腹肌不断强壮可使腹壁加强,以防止疝的复发。
成厚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437600)【摘要】目的讨论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壁横纹小切口手术方法。
方法报告2008~2011年共220例择期手术病儿,取患侧耻骨上方下腹正中线旁2cm作一沿皮纹1~1.5cm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不需拆线,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80例,时间半年至两年,无一例复发。
结论同为小儿斜疝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省时间、组织损伤小、预防复发、切口不留疤痕等优点。
【关键词】腹壁横纹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病儿腹外斜肌腱膜切口皮内缝合【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82-01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常见病,发病率较高,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共经腹壁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220例,均治愈,无复发,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20例均为择期手术病人,其中男204例,女16例,年龄1~5岁。
2、手术操作方法:采用氯胺酮全麻或骶管麻醉加氯胺酮全麻。
取患侧耻骨上方下腹正中线旁2cm作一沿皮纹长约1~1.5cm小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显露外环,并用手摸到精索或圆韧带后,在其内侧稍作分离,即可见呈灰白色的疝囊。
注意保护精索动静脉以及输精管。
剪开疝囊,常规分离疝囊附着组织,将外环向内环处稍作牵拉(注意勿用力过大,以免同侧睾丸牵拉上移)即可游离疝囊到内环口颈部,然后荷包或贯穿缝扎颈部,剪去多余疝囊组织,精索创面严密止血,结扎出血点,牵拉同侧睾丸使精索复位,最后依次缝合皮下浅筋膜,皮肤用4个零号可吸收线作皮内缝合。
手术一般需时20分钟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例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分析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小横切口
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是由于胚胎时期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再加之出生后腹内压增高,导致未闭鞘突扩张而形成的,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术,切口长、创面大,手术时间较长,预后不好,但如果不做治疗,疝囊会逐渐增大,腹股沟管的缺损将进一步扩大,导致嵌顿发生,从而发生严重后果。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小切口行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82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3±4.6)岁。
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分型包括:腹股沟型患儿44例,阴囊型患儿138例,难复性疝患儿6例,嵌顿性疝患儿29例。
患儿均由同一医生先行手法复位,呆患儿疼痛减轻24~48h后行手术治疗。
如果是手术后复发疝,不采用此法进行治疗。
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主刀。
患儿取仰卧位,氯胺酮静脉麻醉,洁净手术视野。
术者取患侧耻骨结节偏外侧取小切口,长约1cm,切开皮肤后,分离皮下组织,分离至耻骨筋膜前方外环口下方后用钳分开,可以看到肉红色的提睾肌组织,术者小心将提睾肌提出切口处,此时睾丸应有明显的牵拉感。
在精索血管的前内侧仔细寻找疝囊,找到后横断疝囊,并将近端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处的疝囊颈处,并用4号丝线小心缝合皮下,注意保持创面清洁。
2.结果
腹股沟斜疝患儿182例,手术后均坚持随访3个月~8年,其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1.6%。
均为男性,1例患儿因术后发热、腹泻1个月出现消瘦、食欲不振的症状,1例患儿因合并尿道下裂行手术后出现排尿费力,1例患儿营养不良,还有2例复发原因不明。
3.讨论
小儿腹股斜疝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病,多是因腹膜鞘状突起未闭合引起的,一般情况下不是因为肌肉力量薄弱造成,自愈的机会比较少,一般在治疗上首选手术,手术方法较多。
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仅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后就可达到治疗目的,与成人还要行腹股沟管的治疗不同,这是现代腹腔镜治疗小儿疝的理论基础
[1] 。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优点在于外环口处行切口,这样的话切
开的组织层次相对较少,不打开腹股沟管,损伤较小,切口较小。
钝性分离皮下,很少出血,可以基本达到无血手术的阶段,分离后的精索位置较浅,切口稍做分离可见提睾肌和精索,并可以提出切口外进行操作。
切术后修复的组织层次较少,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对小儿来说,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由于小儿腹股沟管约1cm,经外环口稍用力提拉即可剥离到腹膜外脂肪处,可以较为简便的达到高位
结扎效果 [2] 。
手术后复发率低,本手术不经腹股沟管,疗效好,并为以后腹股
沟管的手术留有余地。
如年龄较大的小儿,往往合并有外环口扩大,乳业采用此手术方法,复发率降低。
术后由于小儿腹股沟管处较为薄弱,随着小儿身体肌肉组织的不断发育加强,外环口很快就会恢复至正常状态。
由于小横切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较小、治愈率高、费用较低,值的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但由于此术式切口小,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故不适合于嵌顿疝、滑动性疝和复发疝。
参考文献
[1]缪健航,师天雄,何荣佳.安全快捷的微型腹腔镜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2003,02:9-10.
[2]袁继炎,周学锋,杨晓进.经外环途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外科杂志,1995,06:309-310.
[3]梁春华,刘志刚.婴幼儿腹股疝经外环入路手术397例体会.中国医师杂志,2003,12: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