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用

合集下载

1.1体味文化

1.1体味文化
归纳1: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非政治、经济现象)
二、文化是什么
专家点评: “文化”就是“文明”吗?
(1)广义的“文化 ” 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与“文明”概念相近
(2)狭义的“文化”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纪或律指、人有们道德受的教公育民的为程目度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 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 活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 文归化纳。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 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 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就是知识,人 们常说这个人有文 化就是指的他很有 知识。
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 书本上的知识,电影、 各种摄影作品、建筑、 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 书本知识,但也应该 属于文化的内容。
03
文化的力量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外延 即文化的形式 (丰富多彩)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用体味感受世界:体味文化教学的意义与方法

用体味感受世界:体味文化教学的意义与方法

用体味感受世界:体味文化教学的意义与方法在人们的认知体系中,视觉、听觉、触觉等传感器官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感官——嗅觉。

事实上,嗅觉是人们唯一的进化不完全的感官,它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调动人们的情感、回忆、体验等多方面的记忆与感受。

在文化传承方面,体味文化教育就隐藏着巨大的教育意义与实践方法。

本文将从以嗅觉感受世界、理解体味文化、体味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论述体味文化教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以嗅觉感受世界人们通常使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式来感受世界,但是嗅觉也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现实世界。

嗅觉是非常复杂的感觉模式,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各种气味的差异。

从根本上说,嗅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模式,它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的细节上让人们直观地感知现实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解嗅觉对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深度是不可或缺的。

二、理解体味文化在人们的糊口中,气味不只仅是化学元素的简单抽象物质,也是文化、情感等复杂的表达。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中,气味通常会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气味在宗教、仪式、婚姻、节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例如,中国的香囊、印度的油灯、法国的香水、埃及的薄荷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体味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地了解一些气味,而是学习和理解背后的文化含义。

三、体味文化教育的方法体味文化教育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教育方法,它需要教师运用气味的力量来引导学生从嗅觉的角度去理解文化。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1.选择一些特别的气味进行感性分析并理解形成背后的文化意义;2.制作一些类似香囊、油灯等气味文化产品;3.带领学生参观、实地感受气味文化。

四、体味文化教学的效果体味文化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它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立体、直观、深刻、情感化的体验,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对本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

通过体味文化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化的内涵,更能够在气味的熏陶下,产生情感共鸣,探索自我,激发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并由此获得更加深入的人文素养。

体味文化上课用

体味文化上课用

C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 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B.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 不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3、(2010江苏单科)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宗 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 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 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 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 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案例一: 文化的力量不是抽象和虚无缥缈的,而是看得见,摸得 着的。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 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 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 15.1亿元的善款„„ 案例二: 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1948年才立国,2000年的亡国 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如果 亡国2000年,这个民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但是犹太民 族为什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能成立以色列国呢? 因为犹太民族虽然国家亡了,但她的什么没有消亡?她的文 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他们民族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于 是他们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复国的基础。
谈谈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 转化 物质力量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化•基本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在社会传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物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传承性、包容性、变动性。

•文化的分类:材料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地域文化和全球文化。

2. 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个人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团结和和谐发展•传承和创新社会文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3.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汉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包括文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衣着礼仪等。

•西方文化: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如英国的茶文化、美国的快餐文化等。

•非洲文化:非洲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非洲鼓、民族舞蹈等。

•亚洲文化: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如日本的和服文化、印度的印度教文化等。

4. 文化交流和包容性•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技巧: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学习对方语言和礼仪、保持开放的心态等。

•文化包容性的培养:认知他人文化的重要性、关注和尊重多样性等。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什么是文化1.介绍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身边的文化现象和传统(20分钟)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拓展阅读活动,了解更多文化知识(20分钟)第二课时:文化的重要性1.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和思考(15分钟)2.分组讨论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20分钟)3.小组展示和总结文化的重要性(15分钟)第三课时: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1.介绍汉文化、西方文化、非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特点(20分钟)2.分组小研究各个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准备展示(30分钟)第四课时:文化交流和包容性1.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技巧(15分钟)2.分组活动,模拟跨文化交流场景,演绎对话(30分钟)3.学生自由讨论和总结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和感悟(15分钟)四、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程度•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或相关阅读报告)五、教学资源•PPT课件:文化的定义和分类、各地文化特点的介绍、跨文化交流技巧等•相关展览和图书馆馆藏书籍•学生的自主阅读材料以上是《体味文化》教案的大致内容。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引言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味文化是一种深入了解和体验文化的教育方法。

通过该方法,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与情感体验。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体味文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课程背景本教学设计是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的。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特点,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与亲身参与,使其更加贴近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体验。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为核心,包括以下部分:1. 《诗经》中的经典诗歌欣赏。

2. 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习与表演。

3. 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创作。

教学方法1.以小组形式进行诗经诗歌的分析与欣赏。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篇章的诗歌。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深入解读每首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2.学习中国传统戏曲。

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学习与表演。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戏曲剧目,学习其基本知识与表演技巧,并进行实际表演。

3.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创作。

学生可以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行绘画作品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步骤步骤一:诗经诗歌的分析与欣赏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篇章的诗歌。

2.小组讨论并分析所负责的诗歌,包括诗歌的意境、情感等要素。

3.小组内部进行诗歌的朗诵与表演,并展示给全班进行欣赏与评价。

步骤二: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习与表演1.学生自由组成戏曲学习小组,选择一部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学习和表演。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体验的概念,增强对文化的感受和理解;2、形成“亲身体验文化”、“感知文化魅力”、“领略文化内涵”意识和态度;3、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段介绍国家级文化风景区——黄龙风景区的视频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文化体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 什么是文化体验?文化体验是指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亲自参观或旅游、自己进行文化探究或研究等方式,从中获取和感受到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过程。

(2) 文化体验的意义?①寻求美感、文化魅力②感知文化内涵③建立文化意识和态度④加深对文化的理解(3) 如何进行文化体验?①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历史背景、文明史及文化珍品②感受传统节日——体验文化传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③参与民间文艺——亲身体验民族文学艺术,享受传统精髓④品尝特色美食——了解文化习俗及历史文化渊源,了解地域文化多样性(4) 如何在体验中体会文化内涵?①注意感官体验,注意心理体验②对观察到的文化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③通过互动交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3、知识实践: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班级要求,从生活中的某个领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文化体验,如近代历史遗址、名人故居、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等。

在文化体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收集实物、采访当地人、拍摄照片或作画等方式,获取文化信息,感受文化内涵,理解文化意义,并将自己的体验心得整理成文或PPT,分享给同学。

4、课堂体验:结合教师所指定的主题,学生进行集体文化体验,如集体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走进历史古迹、名胜风景区,体验民间文艺、品尝特色美食等,通过集体活动感受、思考,讨论和分享文化体验心得。

5、总结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讨论文化体验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何从文化体验中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建立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并制定文化学习计划,加强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体味文化总结

体味文化总结

体味文化总结1. 引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

通过体味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总结体味文化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2. 体味文化的重要性体味文化是了解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体味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体味文化也是增强人际交往和互相理解的重要方式。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隔阂,通过体味对方的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并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

体味文化还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知识和见识,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3. 体味文化的方法3.1 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博物馆和历史遗址是体味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历史文物和建筑,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通过展品、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2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是深入了解文化的有力途径。

例如,参加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观看传统表演,学习传统手工艺等等。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可以深刻体验文化的魅力,感受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塑造力。

3.3 体验民俗风情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风情,通过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可以尝试穿上传统服饰,参与民俗舞蹈,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等,从而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3.4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阅读是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历史资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时代的背景,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

可以选择名著、经典文献、历史书籍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4. 体味文化的效果4.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体味文化,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时,就能够增强对文化的自信心,更好地维护和传承文化。

体味文化心得(优秀4篇)

体味文化心得(优秀4篇)

体味文化心得(优秀4篇)体味文化心得篇1体味文化心得初次接触到“文化”这个概念,还是大学时期,在老师的讲授之中。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起来,只可窥见一斑,但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之深厚。

这次学习之后,再反观自己的生活,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懂得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

虽然自己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对中国文化发展也只是一知半解,但仍然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我觉得要了解一种文化,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

只有对这些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要了解中国文化,还需要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以及在这些节日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还需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中国文化并不是唯一的,也并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好地发扬中国文化的精髓。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体味中国文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体味文化心得篇2在我游历世界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无数的文化体验。

而在这其中,我最深刻的体验无疑是中国的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细腻、含蓄的情感与体验。

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首先,体味文化在中国的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书法、绘画、诗歌,还是陶瓷、刺绣、建筑,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深热爱。

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故事,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这些艺术形式教导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欣赏那些平常而不凡的事物。

其次,体味文化也体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下面为您推荐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从现象))(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教案题目:体味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文化的定义和作用;2.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3.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文化的定义和作用;2.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小组合作学习法;3. 创造性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例如,介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如中式婚礼和西方婚礼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文化理念。

Step 2:文化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Step 3: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15分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不同的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和传承方法。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书籍、互联网等,获取信息。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代表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4:体味文化的方法(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体味和欣赏文化,提供以下几种方法:1. 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自接触文化;2. 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舞台剧等,感受文化表达;3. 学习传统艺术技能,体验文化乐趣;4. 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Step 5:小组合作学习:跨文化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生组成,进行跨文化交流。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交流思想和观点,并加强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以及通过交流认识到的新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Step 6:思维训练:创造性思考(20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如果你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去哪个时代和哪个国家,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味不同文化的魅力,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生分析】: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有兴趣探知;了解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这一方法旨在转变传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互动,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文化是什么教学难点:文化是什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并制成课件。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学案例设计政法学院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程美兰学科思想政治教师课题体味文化教材地位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

体味文化是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基础,是对文化现象的初步感知,由此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陶冶和塑造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正确的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

因此学习文化生活非常必要,而体味文化就是文化生活的索引,让学生对文化现象初步的进行感知,明确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

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重点难点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和反动的、腐朽的文化作出正确的区分。

课型新课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探究式学习。

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提高他们理解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语】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

然而“熟知并非真知”。

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

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导入】教师活动: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无聊才读书”。

大家说鲁迅先生说得对不对呀?你们无聊的时候都做什么呢?学生活动:作答。

教师活动:大家能将这些活动概括一下吗?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文化活动对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体味文化,我们的学习分为赏文化、谈文化、析文化、议文化和参文化五个小环节。

活学活用:如何将体味文化教案融入课程教学

活学活用:如何将体味文化教案融入课程教学

在当今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文化教育扮演着一种关键的角色。

体味文化教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

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并不知道如何将体味文化教案融入课程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体味文化教案融入课程教学,并展示体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了解体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体味文化教育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体味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提高其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实际上,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它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信仰和思想。

文化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体味文化教育是我们必须要实施的教育方法之一。

二、体味文化教案的设计与实施1.选择适当的文化教材为了进行体味文化教育,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文化教材。

文化教材应该涵盖各种方面的文化,例如食品、节日、信仰、仪式、习俗等。

我们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教材,并确保它们易于理解和掌握。

2.制定合理的文化教学计划在制定文化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对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的难度等因素。

为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更加热衷,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

3.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体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体味。

通过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感受文化和掌握文化。

我们还可以用创意的方式来展示文化,例如通过文化艺术表演、故事讲述等。

4.展示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性除了突出文化的重要性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突出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性。

我们可以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食品文化、习俗等。

三、体味文化教育的利益1.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体味文化教育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培养其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多元化文化教育,学生能更快速地掌握文化知识,并纠正其对文化的理解误区。

前言及体味文化(用)

前言及体味文化(用)

体味文化的外延
香水文化的传播
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香水文化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不同地
区的香水品牌、使用习惯等相互交融。
美食文化的味觉体验
02
美食文化中的味觉体验是体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
的食材、烹饪方式等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味觉世界。
时尚产业的引领
03
时尚产业通过推广特定的体味产品,如香水、化妆品等,引领
国际化交流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体味文化 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将体味文化与时尚、艺术、设计 等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创造出新 的文化产品和体验。
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将不同国家的体味文化进行融合 与创新,形成新的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体味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创新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文 化失真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体味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例如,某些体味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而清新的体味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
体味文化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体味的追求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体味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独特的香气来展示自己的个 性和品味。
环保意识的提高
服饰选择
透气、吸汗的服饰有助于减少汗液的堆积,降低不良体味的产生。
职场中的体味文化
专业形象
在职场中,保持清新的体味有助于塑造专业、可信的形象,提高 同事和客户的信任度。
办公环境
保持办公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有助于减少不良体味的产生,营造 舒适的工作氛围。
商务礼仪
在商务场合,注意体味礼仪能够体现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尊重他人 的态度。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体味文化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索来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通过体验和探索活动来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索活动。

2. 如何促使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产生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不同文化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文化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活动一:文化展览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化主题(如中国、印度、美国等)。

2. 每个小组负责收集和展示关于所选文化的图片、物品、食物或其他相关资料。

3. 学生们轮流参观其他小组的展览,并与展览负责人交流和讨论。

活动二:文化体验1. 邀请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来校内进行文化体验活动。

2. 学生们可以学习和体验来自不同文化的传统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3. 学生们还可以品尝来自不同文化的食物,了解其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

活动三:跨文化合作1.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跨文化项目,如制作一份关于不同文化的小册子或制作一个文化展示视频。

3. 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结:1.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讨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新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跨文化理解和合作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8、“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 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B.物质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 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小 结
体 味 文 化
文化现象
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各具特色
是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离不开物 质活动和 载体
政治、经济活动 纯“自然” 文化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的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内涵 是个人的一种素养
文化的 形式
文化的 力量
理论、思想、伦理、教育、科学、文学、 艺术等
社会精 神力量
影响 双重
对个人
对社会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月 舟 家
鱼 鸟 射
讨论与反思: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有文化?
上课迟到进教室时应该--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上来一位孕妇,你应该— 看到地上有垃圾时你应该— ……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2.文化的特点
(1) 从文化与人类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 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
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2)从文化与个体关系看: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从文化载体看: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精神
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阶级性 非意识形态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不具有阶级性 (1)动态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2)静态角度看: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
议一议:
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 和日常生 活中说的“文化”以及考古学中讲的“文化”, 是不是一回事?
)?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
4.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文化”是什么?
探究共享
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 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 这种看法?
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 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 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重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 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 环境。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 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 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关注社会: 请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举例说明文化无处、无时不在? 2.举例说明文化现象各具特色? 3.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4.文化是一种什么力量?有什么作用?
现 秦朝 明代 代
唐代
问题延续:我们的校园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三、文化的力量
观看视频– --- 感悟文化的力量 思考: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A、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程中。 C、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具有促进和阻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促进作用 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 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 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 文化是与自然界同时产生的 ④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点拨:
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 的,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 化”。
考考你: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4 、 文 化 形 式 : 丰 富 多 彩
文化的形式非常丰富: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道德、教育、科学、文学、 艺术等 属于文化,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
一.文化“万花筒”
1.时间(发展):文化无时不在 2.空间(范围):文化无处不在
3.区域(环境):文化各具特色
答案 (2)、 (3)、 (5)、 (6)、 (7)
(注意:文化既不是经济现象、也不是政治现象)
想 一 想
(1)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 (2)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 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3)这说明文化有什么特点?
探 点 究 三 拨 点 拨
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 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 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 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 而成为文化。
请回答: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
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
发展起来的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 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 品?为什么?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例如:课堂文化、课间文化、群体文化、 宿舍文化、交流文化、食堂文化等
历史悠久
根植沃土
生活姿态 文化平台 试试看:我们淮安文化有什么特色?
淮安文化特色
人文资源丰富:著名的淮阴侯韩信、汉赋大家枚 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民族英雄关天培以及《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 等都是诞生在这里。淮安还是中国一代伟人周恩 来的故里,且刘少奇和陈毅等很多老一辈革命家 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光辉的足迹。 特色饮食:淮扬菜起源于春秋时期,与鲁菜、川菜 、粤菜统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自古便有“第一 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盛誉。 特色民俗:金湖秧歌 ,洪泽湖渔鼓舞 ,楚州十番 锣鼓 。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课堂检测】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 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 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 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 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 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 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 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 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 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交流和共享: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我 们有十分火热的国学文化、历史悠久的传统节 日文化、迎面而来的奥运文化、丰富多彩的网 络文化、深入大众的韩流文化、诙谐幽默的恶 搞文化……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文化现象,阐释它对个 人、民族和国家具有怎样的影响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