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文言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对《论语》的简要介绍和学习。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1. 语言风格:《论语》采用的是古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包括字句、词语和语法结构等都具有古典特色,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掌握其中的意义。

2. 文言虚词:《论语》中虚词的使用较多,如“之”,“者”,“乎”等。

这些虚词的使用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3. 文言独特词汇:《论语》中还涉及到一些独特的文言词汇,如“吾”,“汝”,“尔”等。

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需要通过对句子的整
体理解来推测其意义。

4. 文言句式:《论语》中的句式结构多样,包括简单句、并列句、主谓结构、宾语补足结构等。

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5. 文言规范用法:《论语》中的文言语法结构和用法是比较规范的,需要注意掌握其中的用法和搭配,以正确使用和理解文言的句子。

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可以通过课文的阅读、翻译和注释来理解其中
的文言知识点,同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语法规则和例句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第1页/共1页。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与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专题练习1.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修身做人。

3.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②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③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⑤可以..为师矣今义:可能、许可(3①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②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③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④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时:原意为时间,文中名词作状语,按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译文及知识点《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弟子·春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要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习方法、修养)注释时:时常、经常说:同“悦”,愉快。

通假字。

朋:志同道合的人,(非朋友)
愠:生气,发怒,怨恨。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一个“而”:表顺承。

第二个“而”:表转折,但,却,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尽心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学习方法)注释日:每天三:多次。

为:替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老师讲的知识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

”(修养)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通假字。

志:有志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欲:欲望、意愿
逾:越过。

矩:法度。

四十而不惑,而:表顺承,四十岁不疑惑。

不是转折。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学习方法)注释温:复习,故:学过的知识,知:知道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492章(则)。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子:先生,指孔子。

2.时:按时。

3.朋:朋友。

4.愠.(yùn):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8.谋:出主意。

9.忠:尽心竭力。

10.信:真诚,诚实。

11.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12.习:践行,复习。

13.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

15.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殆.(dài):有害。

21.堪:忍受。

22.曲:弯曲。

23.逝:流逝。

24.舍:舍弃。

25.夺:改变。

26.笃.(dǔ):忠实,坚守。

27.切:恳切。

重点虚词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不亦乐乎.)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不亦.乐乎)3.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4.矣:语气助词,了。

(可以为师矣.)5.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

(三.人行)通假字1.说:通“悦”,愉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一、字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0.不逾矩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可以为师矣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0.不义而富且贵1.于我如浮云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择其善者而从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0.切问而近思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今义:跟从。

)可以为师矣一词多义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成语归类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二、课文整理句子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
《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篇,本篇共有十二章,主要记录了孔子
言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一些知识点解析:
1.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的言传身教的记录,通过对话和言论展示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注重道德修养,认为人应该以德为先,
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培养人格品质:《论语十二章》中的对话强调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应该谦虚、守信、勤奋努力,并遵循礼仪规范。

3. 学习方法:孔子强调了对学习的重视和勤奋的态度。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同时,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反复读书、思考和实践。

4. 人际关系:《论语十二章》中的对话也涉及到人际关系的问题。

孔子认为人应该尊敬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并注重礼貌和谦虚。

5. 教育方法: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言传身教和互动对话。

通过对话和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自主思考。

总之,《论语十二章》通过展示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阐述了孔子的教
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强调了道德修养、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成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读准字音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三.朗读节奏【交流点拨】提示:①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③把握重读和轻读。

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11)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5)博学而笃.志(纯一,专一)2.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4.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解析10 《论语》十二章1、常识:《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第一章子曰:“学()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重点字词解释:(1) 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ua,愉快.(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将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结。

在学习《论语》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学说。

下面就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对学习的要求,他倡导人们要虚心好学,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而骄傲自满。

第二章:为政篇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对待友谊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通过学问可以结交朋友,而朋友可以相互帮助成长。

2. “君子之于天下也,不求也难。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章:兄弟篇1.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为人之道,同时要虚心接受错误并勇于改正。

2.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将问题推给别人。

第四章:述而篇1.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爱不能通过华丽的言辞和做作的举动表达,而是从内心发出的。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只有经历过困苦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

第五章:泰伯篇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了道义与利益的区别,他认为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

第六章:乡党篇1. “凡习礼,一以贯之。

”孔子强调要坚持学习和实践礼仪,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1. 论语是什么:-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十三经”之首。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和思想,包括了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观点和原则。

2. 论语的作者:-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

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教诲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论语的结构:- 论语分为20篇,共512章,主要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行。

每篇通常包括一段话题或主题,以孔子的话作为开篇,后面跟随弟子们的问答或议论。

4. 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的最核心的思想是“仁”,即人道、人情、人德。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5. 论语的重要观点和教诲:- “人不知而不愠”:孔子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尽量避免自大和轻视他人,而要保持谦逊和和善的态度。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他认为这样能够保持公正和对他人的尊重。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努力的价值。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真知和快乐。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强调了道德和利益的区别,他认为君子是以义为准则行事,而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强调了虚心好学和勇于请教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虚心对待学问,不耻下问,才能够不断进步。

6. 论语的影响:- 论语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教育、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习惯也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论语还对中国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建构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

《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文学常识,能翻译重点的语句,积累文言实词。

2.反复诵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注重个人修养的优秀品格。

【语言积累】
1.生字正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不逾(yú)矩
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贤哉(zāi)
一箪(dān)食在陋巷(xiàng)
不堪(kān)其忧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笃(dǔ)志
2.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一词多义
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
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可以为师矣(当,做)4.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下面是《十二章》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这句话指的是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以真诚的心对待朋友是多么的愉快和快乐。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含义:这句话指出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含义:这句话是讲述了待人以善的原则,提倡不做出自己讨厌的事情,从而体现了道德和爱心。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更加坦荡和豁达。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应该是宽容和谦逊的。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成为别人的启蒙老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真正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喜爱甚至激动,才能真正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8.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含义: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士人应该以追求道德和道德品德的高尚为目标,而不是只在乎物质的享受和虚荣。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10.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不同人对于追求的内容的不同,对于智慧追求的人来说,水是美好的,对于仁爱追求的人来说,山是美好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解释1.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3.不亦..说乎.?(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恼怒。

) (君子:有才德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有五:十五岁)9.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0.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11.六十而耳顺..。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越过)(矩:法度)(逾矩:越过法度)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3.贤哉,回.也!(回:即颜回。

孔子的弟子)14.一箪.食,一瓢饮(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15.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吃)(水:冷水)(肱:胳膊)19.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20.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2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2.子在川上..曰(川上:河边)(川:河流)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24.三军..可夺.帅也(三军:军队)(夺:改变)25.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6.博学而笃志..(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2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03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统编版

03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
作者: 孔 子 的 弟 子 及 再 传 弟子 类别:语录文集 成书时间:战国前期
作家作品 写作特色
诗文全解 主题主旨
归纳梳理 重点难点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 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而编 成的语录文集。
经典例题
考查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翻译:_孔__子__说__:__“___军__队__的__主__帅___可__以__改__变__,___普__通__人__的__志__向___却__不__可__改__变___。__”___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_子__夏__说__:___“__博__览___群__书__广__泛___学__习__,__而___且__能__坚__守___自__己__的__志___向__,__恳__切___地_ 提___问__,__多__考__虑__当___前__的__事__,__仁___德__就__在__其__中_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 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 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 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 的典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12.《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 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愉快朋: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
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
1.字词解释:有:通:“又”
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
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
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
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