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规律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doc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doc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而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 社会形态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D. 生产方式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 吃喝穿住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 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 结成社会关系3. 先进生产力的集小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A. 政治法律制度B. 生产关系C. 历史文化传统D. 伦理道徳规范6.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

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 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 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 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7.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 人人创造历史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E.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8.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了()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 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 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8.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9. 社会革命源于()A. 人口太多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 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折中主义的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1.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阶级斗争史B. 思想发展史C. 劳动发展史D. 文化发展史12.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 思想范畴B. 经济范畴C. 政治范畴D. 文化范畴13.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 占人口大多数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 具有先进思想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5.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经济条件B. 法律制度C. 传统观念D. 文化水平【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A4.D5.C6.D7.B8.B9.D 10.C 11.C 12.B 13.C 14.B 15.A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发展服从于同一客观规律B.社会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C.社会发展不包含偶然性D.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有其客观规律4.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其中,生产方式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

生产方式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1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1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13.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产品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14.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5.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1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17.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C.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1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9.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不一致的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A.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21.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的销量大增。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作业:
材料题: 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 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 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 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 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 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5、社会存在包括( ABC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C、经济关系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D、全部社会关系
6、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说明( BC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C、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D )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这种观点是(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

11.1【同步练习】《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

11.1【同步练习】《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教)

《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步练习1.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2.2015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两周年。

针对“空巢”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于违法。

新法新规定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任何事物都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③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3.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

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新一轮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大释放,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

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改革的先导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④农村体制变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规律性内在统一的要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近年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依法治国”、“APEC蓝”、“任性”、“创客”等成为近期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

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及动力选择题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及动力选择题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C 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阶级斗争是: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C 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社会革命是:
A同一个社会形态内部生产关系的调 整 B社会发展中的非根本性的量变过程 C 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决定 性环节 D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9.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
A 根本经济制度的改革 B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 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 面和环节的调整 E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方 面和环节的调整
4.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 用具体表现在: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独立性 E 经济基础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发上层 建筑的根本变革
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表现在:
A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B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C 同危害自己经济基础的各种势力进行斗 争 D 摧毁旧上层建筑.改造旧经济基础 E维护和帮助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形 成.巩固和发展
A 二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 二者并行不悖 C 以前者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D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解 决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 系是:
A 二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 二者并行不悖 C 以前者为基础,二者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D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解 决
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 系中: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生产工具的改进C.劳动对象的利用 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D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C.国家政权D.生产方式3、国家的本质是( A )A.阶级统治的工具 B.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C.人们相互约定的组织 D.真个社会的代表者4、经济基础是( D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段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5、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B )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D )A.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B.两者绝对对立的C.两者并无本质差别D.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7、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8、人的本质在于( D )A.人能够改造世界 B.人有阶级性C.人有思想,有理性 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群体意识是( C )A.集体主义的产物 B.个体意识的总汇C.群体实践的产物 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1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B )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A.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D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5、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D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6、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D )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B.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C.个人意识从群体意识中产生D.两者相互依赖、作用和转化17、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这说明( A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经济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D.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1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D )A.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B.人的自我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C.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D.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0、社会基本矛盾是( D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2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 B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B.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23、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D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24、生产里所体现的关系是( D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25、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D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作用27、人的价值的两方面是指( C )A.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B.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2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C )A.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B.前者是人造的,后者是自然界固有的C.前者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后者自发地起作用D.前者可以被我们废弃和改变,后者无法废弃和改变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总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3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而广泛的物质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B )A.信息传递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C.动力系统D.能源系统31、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32、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利的观点,这是对( A )A.国家本质的错误论断B.国家起源的正确论断C.国家阶级性的正确论断D.国家职能的错误论断33、人的解放就是( C )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34、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35、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D )A.杰出人物B.人性C.人类之爱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3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C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3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B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38、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5.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6.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8.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劳动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4.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B.人们的阶级关系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15.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专题测验 答案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专题测验 答案

一、判断题。

(共10题)题目1题干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题干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题干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题干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题干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题干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题干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题干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题干9.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对了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题干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

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答错了正确的答案是“错”。

信息文本二、单项选择题。

(共5题)题目11题干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

从而,()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马原第六章 练习题

马原第六章  练习题

马原第六章练习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 A )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世纪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意工人运动年俄国的“二月革命”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C )A.民主制B.集中制C.民主集中制D.高度统一原则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D )A.公正B.平等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做主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7.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B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8.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9.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巩固共产党的领导10.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C)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1.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C)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方向1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D)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3.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15.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由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由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剩余价值学说17.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8.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 D )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A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21.马克思所说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是指( D ) A.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22.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B )A.资本主义必须灭亡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2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 )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C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是( ACE )A.圣西门 B.黑格尔 C.欧文 D.费尔巴哈 E.傅立叶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ABCE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E.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3.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有( 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BC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D.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6.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AD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7.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 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最终达到该天赋有8.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 AB )A.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C.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9.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 ABC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从本国国情出发C.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D.以发达国家为样板1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劳动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 )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1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ABC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同的特点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C.时代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D.领导人的领导风格和意愿不同12.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D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1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D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1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有( ABCD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15.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 ABC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16.下列各项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是一种批评、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B.反映、代表了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C.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D.只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17.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 BCD )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8.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选择一项:
A.劳动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剥削阶级
正确答案是:知识分子
题目15
5.与群众史观不同,唯心史观坚持认为().
选择一项:
A.劳动是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B.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英雄人物创造和改变了历史
D.劳动创造了人,让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正确答案是:英雄人物创造和改变了历史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一项:
A.政权机构
B.政党
C.法庭
D.宗教
正确答案是:宗教
题目13
3.()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选择一项: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通过罢工,缩短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是:社会革命
题目14
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说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目11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D.前进论和倒退论正确答案:A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A.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正确答案:B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 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正确答案:C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A.生产资料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生产方式正确答案:D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答案:C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D.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正确答案:C8、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关系D.生产关系正确答案:A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

A.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正确答案:C10、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构成的上层建筑建立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练习题
第十六讲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单项选择题
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答案:A
知识点:第十六讲
难度:3
解析:生产关系有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权利及产品分配方式。这里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因素,可以决定其他两个方面。
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DBiblioteka 知识点:第十六讲难度:4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讲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答案:ABC
知识点:第十六讲
难度:5
解析: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①从服务方向上看, 上层建筑要保证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方向。上层建筑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帮助它形成、 巩固和发展, 并排除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对立面。 ②从服务方式上看,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 思想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来支配人们的行为。 ③从服务性质上看,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即进步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社会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即腐朽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阻碍社会的发展。显然, 上层建筑的进步与否, 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对()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9、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两者相互并存B两者相互决定C两者相互制约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13、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A人们的社会心理B前人留下的学说C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人类的社会实践14、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A客观反映B真实反映C社会反映D主观反映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高中政治】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1社会发展规律(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1社会发展规律(新人教版必修4)

11.1 社会发展规律一、选择题1.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的变化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的发展是由杰出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2.“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

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6.“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这20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

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的反作用B.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7.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

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

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8.2010年10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遵循的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D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9.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

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

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①制约和影响了其他社会矛盾②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贯穿了阶级社会的始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4、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2、如何看待“多元决定论”?3、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4、“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5、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什么和什么?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什么?8、计算机的到来,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那么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什么?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关系?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了什么?1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什么?12、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发作用的特点有哪两个方面?13、“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的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4、社会形态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体?15、社会历史发展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16、在相互关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什么?17、...国家的目的就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体现了什么?18、理想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什么?19、社会主义社会不应当一成不变...,其核心意思是什么?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21、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段话表明了什么?22、“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分别是什么观点?2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24、历史杰出人物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这是什么的观点?25、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什么?26、“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什么?27、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什么和什么的统一?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9、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否定了什么?3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该段话表明了什么?3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什么?32、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什么?3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什么?34、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合适的一项进行作答1.社会存在是指() [单选题]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 [单选题]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正确答案)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单选题]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答案)4.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单选题] *A.差异多样的地理环境B.丰腴富饶的自然资源C.协调合理的人口结构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答案)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 [单选题]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正确答案)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单选题]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正确答案)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单选题] *A.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正确答案)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8.“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这句话强调的是() [单选题] *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正确答案)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9.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单选题] *A.科学与艺术B.哲学与宗教C.政治与法律D.风俗与习惯(正确答案)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单选题]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答案)B. 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1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单选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2.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单选题]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确答案)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13.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单选题]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正确答案)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14.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单选题] *A.产品的分配方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交换方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正确答案)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 [单选题] *A.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正确答案)B.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6.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中() [单选题]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7.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单选题] *A.艺术B.宗教C.政治(正确答案)D.哲学1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单选题]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19.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 [单选题] *A.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答案)B.生产力的水平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20.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单选题]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正确答案)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21.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单选题]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正确答案)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22.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单选题] *A.历史决定论(正确答案)B.历史被动论C.历史宿命论D.历史意志论23.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习题部分1_考研_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习题部分1_考研_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习题部分1一、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2.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3.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二)不定项选择题1.“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2.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3.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4.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是A.对科技的使用不当是造成“全球问题”的重要原因B.科技越发展,“全球问题”越严重C.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了条件D.要把科技发展同变革、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管理、更新观念结合起来,综合解决“全球问题”5.生产关系长久地落后于生产力的增长,必然导致A.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建设发展迟缓,人民生活水平下降C.背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国民经济不能正常运行6.下列哪些精神产品是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C.《三国演义》D.《论人民民主专政》7.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社会发展的规律》练习题 2017年12月9日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②④
4、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

这说明 A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5、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

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7、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 、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 、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 、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

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9分)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顺应时代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3分)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公正的有力保障。

(3分)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