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13项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在企业内部设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13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分别是职业危害监测制度、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防治体检制度、职业卫生监测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制度、职业健康考核奖惩制度。
1.职业危害监测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职业危害监测机制,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健康标准。
2.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职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职业暴露情况、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情况等,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3.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确保职工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符合相关标准,定期检查和更换,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5.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设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制度: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规遵守能力。
7.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明确告知程序和范围,向职工及时告知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
8.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从事特定工种或受特殊职业危害的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护,及早发现和干预职业病症状。
9.职业病防治体检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体检计划和流程,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筛查职业病发病早期迹象,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10.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建立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是指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包括以下十三项措施: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制度:建立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的制度,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劳动条件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劳动条件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方面的要求。
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和维护。
4. 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制度:建立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制度,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改善措施。
5. 体检制度: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和预防职业病。
6. 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设置健康监护点,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
7. 职业病报告和诊断制度:建立职业病报告和诊断制度,及时收集、报告职业病病例,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8.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9. 急救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急救和应急处理制度,培训员工进行急救和灾害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
10.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11. 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12. 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职工的体检结果、职业病防治情况等信息。
13.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对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保护和促进的一系列管理和措施。
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职工的健康,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以下是常见的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13项: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内容,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制度:规定对工作场所各种有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危害职工健康的问题。
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制度:明确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要求,确保职工不会受到职业病的危害。
4.个体防护措施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工提供个体防护措施的要求和方法,如防护服、口罩等,保护职工免受有害因素的侵害。
5.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要求和程序,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6.职业病监测和诊断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工进行职业病监测和诊断的要求和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病例。
7.职业病防治措施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对职业病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和康复的要求和方法,保障职工的健康。
8.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规定企业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要求,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
9.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业卫生事故进行报告和处理的程序和要求,防止职业卫生事故再次发生。
10.职业卫生资料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业卫生监测、评估、培训等相关资料的归档、保存和使用的要求。
11.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对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维护、检修和更新的要求,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12.职业卫生投入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经费、物资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
13.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负有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责任,对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追究和处理。
职业卫生13项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13项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对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预防和控制,维护和改善劳动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障劳动者健康,一般会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和权限,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2.职业卫生监测评估制度:规定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内容、方法和频次,定期对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3.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职业病暴露监测,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4.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要求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培训,使员工了解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卫生意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5.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规定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保养和报废程序,确保员工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6.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规定对工作场所的噪声、振动、光照、气候等动态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7.有害因素控制制度:规定对工作场所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进行控制,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工艺的调整、工艺设备的更新等。
8.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建立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和应对,及时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要求员工及时上报职业危害事故,并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0.作业工时制度:限制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连续工作小时数,预防过度劳累,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1.员工健康监护制度:建立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职业病。
12.职业卫生投入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是指针对职业健康问题,和企业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
其中包括以下十三项制度:1. 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病危害辨识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辨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3.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向劳动者及其家属告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4. 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确定职业病防护目标和措施。
5. 职业病危害监测制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6. 防护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7. 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
8.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度: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卫生监督和评价等。
10. 职业卫生监督检测制度:进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测,确保工作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11. 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建立职业卫生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卫生事故。
12. 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职业卫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13.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水平。
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XXXXXX公司目录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2、职业危害防治纳入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3、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4、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与诊治制度6、职业危害告知制度7、职业危害申报制度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0、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1、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的报告12、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13、关于职业病与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报告公司文件文号:公司关于成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的通知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公司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促进我公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的规定,经年月日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我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部门。
现将有关决定通知如下:(一)、组长:XXX(二)、副组长:XXX(三)、兼(专)职负责人:XXX(四)、成员:XXX(五)、图表:(六)、工作职责:1、制定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落实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人的诊断、救治、康复和安置工作。
3、组织开展对本公司各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4、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建立、健全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职业卫生13项制度
职业卫生13项制度
1.职业病防治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职业病的监测和评价、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规定。
2.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包括各类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3.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对各类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暴露方式等。
4.职业防护设施制度:规定各类工作场所必须提供的职业防护设施,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
5.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用于告知从业人员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职业危害检测制度:包括日常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监测,以及工作场所环境的定期检测和评价。
7.职业保健制度:包括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教育和职业康复等内容。
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9.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制度: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10.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理,保障受伤人员的安全。
11.职业危害事故处理制度: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处理,包括伤者的医疗救治、事故原因的查明和责任追究等。
12.职业卫生档案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档案管理,包括健康检查报告、职业病诊断证明等。
13.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业必须制定和严格执行的重要制度,其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并避免出现职业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13项必备内容:1.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企业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人、预防职业病的措施、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步骤和职业健康监测的方法等内容。
2.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当明确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音、振动、放射线等。
3.开展职业健康评价企业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健康评价,通过评估员工的作业环境、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等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制定职业卫生标准企业应当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明确各项职业卫生指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5.危害防控方案企业应当制定有效的危害防控方案,通过实施技术措施、环境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降低员工受害的概率,保障其身体健康。
6.职业健康监测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监测,例如进行体检、肺功能检测、放射线检测和化学物质接触评估等,及时发现职业病症状和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职业病防治措施企业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针对具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例如提供合适的劳保用品、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等。
8.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当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职业健康意识和防范职业病的能力。
9.雇佣特种工种确保身体健康企业应当对雇佣特种工种(如高空作业、电工、焊接、化工等)的员工进行人身保障,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0.招工体检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应当进行全面的体检,及时发现新员工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安全。
11.建立职业病档案企业应当建立员工的职业病档案,全面记录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病的防控措施等信息,并定期整理和更新。
职业卫生管理13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13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1.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
护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机制,以技术措施和有效的医学
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针对职业病危害状况和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建立职业健康
监护记录,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根据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制定职业健康监护指导,监护职工及
时发现职业病可能发生的状况。
4.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更新管理职业危害、职业
病检测结果及职业病健康状况,并把控职业病发病率。
5.对职工及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把握职业病早期发病特征,及时进
行诊治。
二、职业病危害控制制度
1.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针对不同的危害
物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规程。
2.根据危害物质的特性,选择适当的防护与技术措施,对这些物质进
行防护,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
3.根据不同就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信息系统,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13项内容。
职业卫生政策:明确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目标和原则,强调职业卫生优先于经济利益,将职业卫生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职业卫生组织: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
设立职业卫生部门或委员会,由专业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政策和措施。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和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符合法律要求。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对公司的作业环境进行详细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各种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和暴露程度。
职业卫生控制措施:根据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职业卫生监测:建立职业卫生监测体系,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病例。
职业卫生培训: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职工健康检查结果等。
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制定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对突发职业卫生事件进行预案演练和应对措施,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投入: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确保职业卫生措施的有效实施。
职业卫生考核评估: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管理的考核评估,检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倡导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合作,共同维护职工的职业健康权益。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中实施的一系列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
下面将介绍13个重要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包括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2.危害因素评价与控制制度:对工作场所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对员工的损害。
3.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职业病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防护。
4.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制定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措施,包括定期体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5.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作业环境卫生监测制度: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卫生监测,确保环境不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7.职业卫生检测制度: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8.职业卫生事故及应急处理制度:制定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等。
9.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保存员工的职业卫生相关资料,用于参考和查询。
10.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制度:规定员工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和配备,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
11.职业卫生投入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卫生的经费投入、设备设施投入等管理制度,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正常进行。
12.职业卫生督导检查制度:建立职业卫生督导检查制度,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落实。
13.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以上是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简介,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关于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13项相关参考内容,包括各项规定和程序的概要描述。
1. 目的与适用范围:明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目标,即为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阐明该制度适用的范围,包括适用的部门、岗位或工作场所。
2. 职责与义务:详细描述各级管理人员、员工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
管理人员需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员工需遵守相关规定,相关部门需配合执行。
3. 职业卫生评价与监测:说明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方法和程序。
包括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测量和采样,了解职业危害的程度和类型。
4. 职业危害防控措施:明确与不同职业危害相关的防控措施。
例如,对于化学物质的防控,可以包括适当的通风系统、个人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理措施。
5. 职业病防治:介绍对职业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包括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建立职业病病例报告制度等。
6. 事故报告与调查:描述事故报告和调查的要求和程序。
例如,要求员工及时上报事故,并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与分析,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员工健康监护:说明员工健康监护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8. 培训与教育:规定员工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应急演练等。
9. 紧急事件与应急处理:阐明应对紧急事件和应急处理措施的要求和程序。
包括火灾、泄漏、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紧急疏散措施。
10. 职业卫生信息管理:介绍职业卫生信息的收集、存储与管理方式。
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数据统计和记录、职业病病例的管理等。
11. 监督与检查:明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程序。
例如,建立定期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合规性。
12. 记录与报告:强调必要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如职业危害评价报告、事故报告和职业病病例报告等。
职业卫生13项制度
职业卫生13项制度
职业卫生的13项制度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需要遵守和执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13项制度:
1. 职业病防治制度:员工要定期接受职业病筛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相关疾病。
2. 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职业暴露检查和职业病检查等。
3. 职业危害防护制度:采取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4.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向员工告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5. 职业卫生检测制度: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等。
6.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制度: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
7. 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开展员工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技能。
8. 应急预案制度:建立职业卫生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职业卫生事故。
9.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情况。
10. 职业卫生奖惩制度: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给予奖励或惩罚。
11. 职业卫生监测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评估,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程度和职业健康状况。
12.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分工和职责。
13.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针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管理和操作技能。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范本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范本一、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1.企业应当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教育员工正确使用。
2.在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告知卡和中文警示说明,明确告知员工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后果、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及卫生监督部门联系方式等内容。
3.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告知员工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1.企业应当依法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及时更新申报内容。
2.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检测和评价结果应当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在上岗前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和时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个人培训档案。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企业应当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2.企业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3.在设备更新或改造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低毒、无毒或者低噪声的设备,以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影响。
五、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企业应当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信息。
2.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妥善保存,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3.员工有权查阅和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企业应当给予配合。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企业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职责和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
下面是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
1.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责任和具体措施。
2.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制度:规定了企业或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职责分工、管理程序等,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系统和规范运转。
3.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制度:要求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检测和评价,包括对空气、噪声、振动、灰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和评价。
4.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制度:规定了对工作场所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的要求,包括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灰尘浓度等,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5.办理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要求企业或单位应向职工及其代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告知,明确危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度:要求企业或单位制定职业卫生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职业卫生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恢复工作等措施。
7.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制度:要求企业或单位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员工的职业暴露情况、体检结果、职业病防治措施等。
8.工作场所排放物治理制度:规定了对工作场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进行治理和处理的要求,确保排放物不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9.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度:明确对企业或单位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实施安全管理的要求,包括采取防护措施、设立专门的存放和管理区域等。
10.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了企业或单位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使用方法等,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1.职业健康教育制度:规定了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的频率、内容、形式等,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12.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要求企业或单位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康复等,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卫生问题。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的该制度的目的在于监测和评估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监测方法和频率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监测、工作场所噪声监测、辐射监测等。
2.监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并设定监测频率,确保监测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监测结果处理与记录1.监测结果应及时处理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监测结果的记录和存档应按照规定进行,以备文档审查和数据分析使用。
二、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和对象1.职业卫生培训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知识的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危害因素控制方法的介绍等内容。
2.培训对象为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新员工和现有员工。
培训形式与频率1.培训形式可以是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等。
2.培训应根据员工的参与情况和培训需求进行,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应进行效果评估,了解培训的满意度和改善的程度。
2.对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应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
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管理制度预评价内容和标准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包括工作场所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征、员工的暴露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预评价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1.预评价结果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控制措施应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定期评估与改进措施1.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效果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2.改进措施应综合考虑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改进建议。
四、职业病危害监护管理制度监测人员和监测项目1.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估工作。
2.监测项目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检结果和诊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
监护结果处理与通报1.监护结果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为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而实行的有关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危害,保护员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形象,同时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该制度由以下13个方面组成:1.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确保企业所有员工的安全健康。
2. 确立工作场所的卫生标准,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 实施职业健康检查,对所有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和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4. 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以便有必要时进行调查、评估和管理。
5.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与意识,增强自我保护与应对能力,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6. 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向员工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并加强用品的管理与维护。
7. 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以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防止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造成损害。
8. 加强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对各类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减少或消除。
9. 开展职业病诊断治疗,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进行及时诊断治疗,并对相关疾病进行登记、报告和研究。
10. 实行卫生管理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域与职责,明确管理机构及个人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11.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对不同行业、工艺、岗位和作业环节的员工,制定特殊的管理措施。
12. 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对从事高风险或特殊工作岗位的员工,加强健康检查和监护。
13. 定期评估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完善制度并不断改进,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长期有效性。
通过以上13项方面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合法经营。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改善工作环墯及劳动条件,促进健康和安全的一种管理工作。
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有序、规范的管理框架,明确了各个方面的职责和措施,有助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介绍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原则、责任和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职业危害评价制度:企业应进行职业危害评价,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危害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控制制度,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的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控制、管理控制等,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4.岗位评估制度:企业应对不同岗位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了解劳动者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危害,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5.职业病预防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预防制度,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6.职业健康监测制度: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健康。
7.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企业应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让他们了解职业危害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
8.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的职业卫生情况,包括职业危害暴露情况、职业病检测结果等,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
9.作业规范制度:企业应制定作业规范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10.职业危害事故防范制度: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事故防范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事故的预防和监管,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3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严格遵守本单位有关职业卫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体布�Z 职业卫生工作,4、组织本班(组)员工学习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5、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隐患,7、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和考核情况进行检查。
6、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防护设备、设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7、发生职业卫生伤亡事故,应立即抢救伤员,撤离人员,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及次生、衍生伤害、保护现场、及时上报。
负责查明原因,采取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8、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贡献者或对事故有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
9、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10、做好本部门女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
(六)班(组)长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严格遵守本单位有关职业卫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组)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根据工作任务、作业环境和职工的思想状况等情况,具体布�Z职业卫生工作。
3、对新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并在熟悉工作环境前,指定专人负责其劳动安全、健康监护。
4、组织本班(组)员工学习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执行情况,教育员工在任何情况下,不违章蛮干,发现违章蛮干,立即制止。
5、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6、督促、检查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设备、设施。
7、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积极抢救伤员,撤离现场工作员工,做好现场保护,立即上报,并详细记录。
组织全班(组)工人认真分析,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七)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从业人员应本着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健康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各项职业卫生安全的`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13项管理制度一、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一)总经理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用人单位的厂长(经理)是本单位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保证本单位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负全面责任。
2、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和本地区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
3、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4、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核批准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有计划的改善劳动环境,做到安全生产经营,文明生产经营。
5、保证本单位职业卫生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6、把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每月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
7、经常深入了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掌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厂级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对重大隐患组织落实整改措施。
并布置和检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对于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和革新、改造等工程项目,确保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报卫生局审批。
9、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10、保障职工的职业卫生劳动条件和企业的职业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女工的合法权益,不得使用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1、开展厂级职业卫生安全教育与考核工作。
12、及时、如实上报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组织对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分析及处理工作。
(二)副经理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协助厂长(经理)领导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对分管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和本地区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
3、负责组织制定职业卫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长远规划、以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有计划的改善劳动环境,做到安全生产经营,文明生产经营。
4、把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每月应研究一次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职业卫生工作。
5、组织并参加本单位职业卫生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采取措施,及时消除或暂时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6、对于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和革新、改造等工程项目,负责组织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报卫生局审批。
7、负责督促、检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措施及技术改造项目和专项经费的有效实施情况,为职工无偿提供职业卫生防护用品。
8、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9、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对事故的分析、责任界定,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10、加强对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考核,向总经理提出奖惩意见。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规章制度。
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2、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汇总和审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执行。
4、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负责组织对职工的职业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对新员工进行三级职业卫生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建立个人三级教育档案,方可上岗作业。
6、定期进行现场职业卫生检查,协助解决问题。
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故隐患,有权指令先行停止作业,同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立即报告单位领导。
7、督促和检查企业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定期组织厂级职业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向主管领导汇报。
9、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并做好记录,对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10、负责对涉及职业危害的危险作业审批和现场监管。
11、有权向主管领导提出奖惩意见。
12、总结和推广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
13、参加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设计计划,并按规定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和参加工程验收及试运行工作。
14、协助有关部门参与职业卫生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并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
15、做好女工的职业卫生保护工作。
16、组织实施本单位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记录和归档,并根据演练情况修订应急预案。
17、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18、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职业卫生安全工作。
(四)人力部(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人力部(人员)负责组织与员工签订(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在合同中如实告知员工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真实情况。
2、组织新员工进行岗前体检,不得将有残疾的工人或者有职业禁忌的工人分配到其所禁忌的工作岗位。
3、协调组织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新员工进行三级职业卫生安全教育。
4、做好职工劳动纪律教育,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影响安全生产的,提出处理意见。
5、依法为从业人员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并缴纳保险费。
6、每年组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到有资质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根据体检结果,对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应调离原岗位。
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离职时应当进行职业健康离岗体检。
7、按照规定为从业人员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8、为离职人员无偿如实提供个人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
(五)车间主任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组织职工学习、贯彻、并落实国家、本市和本企业的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其规章制度。
3、在生产(经营)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中,同时把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贯穿到每个具体环节中去,做到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具体化、标准化。
4、每周至少检查、分析一次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并做好检查记录。
对于本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确保职工在安全的条件下工作。
5、定期对职工进行部门级职业卫生安全教育,以及对新职工,复工人员、转岗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情况进行检查。
6、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防护设备、设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7、发生职业卫生伤亡事故,应立即抢救伤员,撤离人员,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及次生、衍生伤害、保护现场、及时上报。
负责查明原因,采取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8、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贡献者或对事故有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
9、负责编制本部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10、做好本部门女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
(六)班(组)长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严格遵守本单位有关职业卫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组)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根据工作任务、作业环境和职工的思想状况等情况,具体布置职业卫生工作。
3、对新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并在熟悉工作环境前,指定专人负责其劳动安全、健康监护。
4、组织本班(组)员工学习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执行情况,教育员工在任何情况下,不违章蛮干,发现违章蛮干,立即制止。
5、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经常检查职业卫生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6、督促、检查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设备、设施。
7、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积极抢救伤员,撤离现场工作员工,做好现场保护,立即上报,并详细记录。
组织全班(组)工人认真分析,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七)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1、从业人员应本着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健康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各项职业卫生安全的规章制度。
2、认真参加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3、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前认真检查本岗位设备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备完好。
5、不违章作业,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
6、发生事故要立即抢救、报告、保护现场,参加对事故原因分析,吸取教训。
二、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管理制度1、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提交给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核。
2、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单位应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建设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档案。
3、单位应加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报批程序,并按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
4、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由有认证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5、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发现不足项及时完善改进。
6、做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台账。
7、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8、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单位职业卫生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并由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牵头负责整改。
9、按照规定在投入生产或使用的30日内如实向区安监局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三、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1、单位各级领导和岗位职工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2、单位要督促和安排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或参加学习讲座,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单位要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
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单位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以及职业卫生防护设备设施和防护用品的使用,并做好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