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新苏自主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02•【字号】苏政发〔2020〕38号•【施行日期】2020.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省政府关于印发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0年5月2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苏南自创区)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成为我省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对标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建设目标,仍存在区域协同不够、整体性推进措施少等问题。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苏南自创区建设要围绕一个领导机构、一套实施体系、一批支撑平台、一批攻关项目的“四个一”要求,在国家规划框架下,开展实体化运作,形成新的制度性安排和操作性举措,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矩阵”。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苏南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加快推进苏南自创区一体化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以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为依托,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以协同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平台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制度性、实体化的工作推进体系,进一步统筹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空间布局和创新产业发展,构建高效合作、集成联动、协同有序的创新发展格局,促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让创新成为第一驱动力
强 化 科 技 中 介 服 务 机 构 建 设 , 善 技 用 三 个 环 节 , 产业 布局 为 导 向 、 业 切需求前所 未有 , 完 以 企 科技 进步与创新面临 术 转 移 机 制 , 造 最 适 宜 科 技 成 果 转 需 求 为 重 点 , 力 培 育 和 集 聚 领 军 人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也 前 所 未 有 。 我 们 紧 密 创 大 让
先发优 势, 努力在 新一轮 竞争 中掌握先 资本 、 果与市 场的有效对 接, 成 把江苏 者 继 续 弘 扬 求 真 务 实 、勇 于 创 新 的 科 机、 赢得主动。 省 的科 教优 势切实转化 为发展优 势、 竞 学精神 , 不畏 艰险、 勇攀 高峰的探 索精
争优 势。 实 施 创 新 驱 动 战 略 , 设 创 新 型 建
大 怀全局 、 强拼搏 ,团结 协作 、 顽 无私奉 f加 快 建 设 创 新 型 省 份 , 幅 度 提 升 科
在 使创新真 “ 一五”以来 , 十 在党 中央、国务院 的 献 , 推 动 科 技 进 步 与创 新 方 面 做 了大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在 正 确 领 导 下 , 苏 省 上下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量 艰苦扎实 、 江 富有成 效的工作 , 为促 进 正 成 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推 动 力 , 科 学 发 展 观 , 持 把 科 学 技 术 放 在 优 江 苏 省 经 济 又 好 又快 发 展 和 社 会 全 面 科 学 发 展 的道 路上 铸 造 新 的辉 煌 。 坚
神, 协作 攻 坚、 团结奋 进的 团队精 神 ,
在 科 技 创 新 创 业 的 道 路 上不 断 创 造 新
省份 , 须 大 力推进 科 技 成 果 向现 实 必
2024年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2024年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24年,全球经济仍然在艰难复苏中,这一形势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
在这个时刻,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目光投向国内的经济政策,而需要更加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演变。
以下是我对这一局势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世界经济形势的复苏缓慢主要归因于全球范围内的供需失衡和不确定性。
供需失衡是指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差距,这在过去几年中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资源浪费和经济不平衡。
不确定性则是指市场预期和政策变化的不确定,这给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了困扰。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全球各国需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供需平衡和减少不确定性。
其次,政策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刻凸显出来。
政府应重视制定和实施适当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首先,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低利率和适度的货币供应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
同时,财政政策也要灵活运用,通过适度的减税和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
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应确保资金能够更好地流向实体经济,提高经济的生产力。
此外,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第三,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可以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各国政府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四,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议题。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环境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过去几年中,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通过绿色经济的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球可持续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新:江苏发展新引擎——访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
我国创新活 力最 强 、 创新成果最多 、 百亿 台阶 , 去年达 2 3 0  ̄ L 元, 首 次超 起 、 苏 北 振 兴 和 沿海 开 发 的 实践
总抓手 , 加强整体部署 , 明确发展重 厅出 台了《 关于 拓展科技 创新工程 理 资金 规模 等 1 0多个 指标 均翻 一
点, 落实关键举措 , 全面提升科技支 的实施方 案 ( 2 0 1 4 — 2 0 1 5 年) 》 , 以项 番 以上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 出、 高新
撑 引领 发展的能 力 , 科技 综合 实力 目化 方 式对 重 点任 务 进行 细 化 分 技术 产业产值 、 国家高新区数量 、 技
5 年 位居 全 国 首位 , 知 识 产权 综 合 定 政策 重要 ” 的要 求 , 实施 “ 干人 万 域 创新布 局 , 积极谋 划苏 南 自主创
发 展指数 年均 增长率 居全 国第一 、 企” 行动 , 推 行政 策 落 实 与项 目立 新 示范 区建设 , 实施 苏北科 技与人 总 体水平 居全 国第二 , 人 才竞争 力 项 、 工作会商和科技进步考核“ 三挂 才支撑工程 , 建 立沿海 科技走廊 , 把
增长 的贡献率年 均增加 1 个 以上 百 服 务覆盖 到企 业 , 延 展科技 服务链 新 型 乡镇 建设 , 目前 全省拥 有国家 分点 、 达5 7 . 5 %。总的来 看 , 创新型 条 , 全省 科技 服 务机 构近 1 7 0 0 家、 创新型试点城市 1 0 个, 创新 型 ( 市、 省份 建设 实现重 要跃 升 , 科技 综合 从 业 人 员 1 9 万人 。切实 将创 新政 区 ) 和创新型 乡镇 1 6 2 个, 基 层改革 实 力显著 增强 , 区域 创新能 力连 续 策 落实到企业 , 按 照“ 落实政策比制 活力和服 务水 平明显提 升。优化区
构建企业创新“原动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思考
多 地 市是 内外 资双 重驱 动 , 抗风 险 能力更 强 。但 也
有 不 足 :在 国际 分工 中江 苏 省 产业 链 尚处 于 中低
企 业 落 户江 苏 , 动 了电子 信 息 产业 发 展 ; 世 纪பைடு நூலகம் 带 新
以来 大 力发 展 民营经 济 , 励 创 新创 业 。 挥人 才 鼓 发
端. 引进 的外资 主要 集 中在加 工组 装 等劳 动密 集 型
王 志 忠 : 建 企 业 创 新 “ 动 力” 构 原
构建企业创新“ 原动力”
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思考
王 志 忠
( 苏省政 府 副秘 书长 , 苏 南京 2 0 0 ) 江 江 100
今年 全 国“ 会 ” 间 . 两 期 胡锦 涛总 书记 对江 苏工
业 自主创 新 能力 不 足等 问题 。2 1 0 0年 ,江 苏省 以 7 1 发 明专 利授 权 量居 全 国第 三 .但 十 强企 业 2 0件 中未见 苏 企身影 : 中型工业 企业 技术 引进 经 费与 大 消化 吸收 经费之 比偏 低 , 以致 自主知识 产权 和 国际
模式 . 主动 融入 国际创新 体 系 。 22 第 二个路 径 . 。
期 日工程 师 ” ,推动 了江 苏 乡镇 企 业 的崛 起 ;0年 9 代 以后 。 苏产 学研 进 入 “ 江 以企业 为 主体 、 政府 为主
导” 的快速 发展 阶段 ; 年来 , 与 国内知 名高 校科 近 又 研 院所 深入 合 作 , 立科 教 园 区 、 建 研究 所 。但是 , 产 学 研还 需要 在 集 中和带 动上 做文 章 . 中就是把 国 集 家 支 持 、 政支 出 以及各 种 行 政 手段 的支 持 , 多 财 更 地 向产 学研 结 合上集 中 ; 动就是 要更 广 泛地带 动 带
科技创新论述第二章练习题
1.【多选题】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产品创新D.观念创新E.意识创新答案:A,C2.【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A.科技创新B.创新性制度C.创新型人才D.自主创新答案:C3.【单选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A.创新型人才B.创新驱动C.科技创新D.自主创新答案:B4.【多选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的发展。
A.有质量B.有效益C.可持续D.新能源E.无污染答案:A,B,C5.【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
A.自主创新B.科技创新C.创新驱动D.任务落实答案:D6.【单选题】我们把()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
A.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科教兴国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答案:A7.【单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A.科技创新B.全面创新C.自主创新D.制度创新答案:C8.【多选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A.顶层设计B.科学研究C.科技创新D.实验开发E.推广应用答案:B,D,E9.【单选题】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 ),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本情况(一)科技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效应不断彰显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286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64个,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构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
这些科技创新平台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沈阳市创新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不断增加,加速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例如,沈北东亚种业中试基地、沈北新区新旧动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沈阳健康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医学诊疗科技研发中心等20多个中试基地提升了沈阳市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涌现,新型研发机构是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种新型研发组织,例如,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最后,辽宁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揭牌运行,以辽宁实验室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和创新成果转化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日益提高沈阳市区域内高校通过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能不断提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模式,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沈阳工业大学构建了以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体系和校企共建研究院两大成果转化平台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
沈阳理工大学开启学校与园区合作模式,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沈阳工程学院打造了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的“以产定研、以研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纪国涛1郁培丽2〔内容提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自2006年提出以来,已批复上海闵行、吉林长吉图、河北京南、四川成德绵等12个,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
本论文通过重庆、江苏苏南、上海闵行和宁波等四个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验做法,剖析了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局限,提出了促进沈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迈向制造强国作者:韩鑫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35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面向未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唯有创新,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指出“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
殷殷关切、谆谆嘱托,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鼓舞广大市场主体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在创新上勇于担当、笃行不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断新要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创新激荡起澎湃动能,推动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不断积累新的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下线投产,标注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照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接近30%……回望过去十年,硬核的成就、喜人的数据,见证着制造强国建设的铿锵步履。
这样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看外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供给体系韧性,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
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作者:舒心来源:《湖北政协》 2019年第5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
这说明我国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驱动将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自力更生,以自主创新为主体,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驱动力,一个时期以来,主要是三个驱动:一是依靠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等要素驱动,二是依靠大量投资扩大产出数量的投资驱动,三是依靠低附加值的外贸出口的外贸驱动。
随着美国反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我国要素驱动难以为继、投资驱动日显艰难、外贸出口阻力重重,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创新驱动正是形成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高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我国发展长期动力的重要战略。
我认为,创新驱动发展应该“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协同为抓手,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落脚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广泛收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协同攻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需求有天然的敏感。
政府要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整个行业或领域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出发,以经济、行政等工具,凝聚包括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创新元素,协同攻关,力争突破,取得成果。
二、支持有实力的民企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民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它们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像支持专业科研机构一样,出资依托主干优势企业,并组织相关企业、机构共同进行前瞻性、突破性研究,首先突破国际上已有的尖端技术,进而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有科技成果。
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
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19.02.11•【文号】交政研发〔2019〕22号•【施行日期】2019.02.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交政研发〔2019〕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总工会,各中央企业,交通运输部部管各社团、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2018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会见港珠澳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充分肯定港珠澳大桥建设,并对建好用好管好大桥等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重视,对广大建设者、劳动者的关怀信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级跨海工程,全长55公里,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3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规模宏大,所处区域地理条件复杂,海上大跨度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等建设任务艰巨。
面对困难和挑战,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发挥聪明才智,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杰出代表,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广大建设者、劳动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学习宣传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促进经济大发展
高水平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促进经济大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定调,突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围绕高质量发展,本报遴选了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理念、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九个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邀请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业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激发思想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热点1: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年初,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字频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比如,重庆市提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抓龙头带生态,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四川省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三方面。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 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第一,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大力推动前沿科技的研发与转化,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第二,利用产业政策引领,着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第三,同步革新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环境。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纽带”作用凸显。
田惠敏表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资本市场一方面可通过股票、债券、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拓宽相关产业的融资渠道,为新技术和新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为企业提供并购重组的平台,协助先进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市场,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②为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针阔混交林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洋流C 地形D 季风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6.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8.该城市A .老城区地租最高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创新驱动发展政治知识点
创新驱动发展政治知识点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知识点,它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政治知识点:
1. 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4. 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依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6.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7.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8.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9.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手段。
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小宋受朋友之请去某饭店吃饭,中途去洗手间时,因地面油滑不慎摔倒,致使腿骨骨折。
对小宋受到的损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宋与饭店没有形成合同关系,所以饭店不承担责任B.小宋不是消费者,所以饭店不承担责任C.小宋是消费者,所以饭店应当承担责任D.小宋是自己不注意摔倒的,饭店并无加害行为,所以饭店不承担责任【答案】 C2、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________。
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________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主流媒体要敢于引导、善于疏导,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点都不能________。
A.泛滥掌握含糊B.滋生控制迟疑C.蔓延守护犹豫D.扩散占据退缩【答案】 A3、所谓创新型经济,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我国各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源投人转向创新驱动,节省的是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之类的物质投入,但不能节省资金投入。
创新本身需要足够的投入来驱动。
既然创新投入对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A.以国家为创新源头B.是以市场为导向的C.由国家支付创新成本D.创新成果全民共享【答案】 B4、要搞懂地球腰围,思路很简单。
地球既然是个球体,那么只需要知道地球的半径,然后用π公式计算就好了。
π可以通过数学推导计算,但是地球的半径要怎么办呢?难道要钻个洞去地心测量一下?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如直接收拾行李去用双腿丈量地球更靠谱一点:人类有史以来在地球上钻的最深的孔,是在苏联时期打的深度为12.26千米的钻孔,而它距离钻到地心还有6369千米。
2024年度总结与未来展望:创新驱动,稳步前行
2024年度总结与未来展望:创新驱动,稳步前行2024年注定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年份。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们以创新为驱动、以稳健为目标,度过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不仅在业务拓展、技术研发、团队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面对挑战时展现了出色的应变能力与执行力。
以下是对我们2024年工作的全面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在业务拓展方面,2024年是我们全面进军新市场的重要一年。
今年,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且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开辟了多个新兴市场,并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绿色环保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趋势下,公司凭借创新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成功进入了多个全球性大型项目的合作名单。
这一成绩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市场地位,也奠定了公司未来业务的长远发展基础。
今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业务的多点开花。
通过积极的海外布局和本地化运营战略,我们在亚太、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我们注重全球市场的需求差异,推出了符合当地文化和政策环境的定制化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扩大了公司的市场版图,也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创新是2024年公司的重要支柱。
我们始终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今年,公司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方面,我们推出了多款领先市场的产品。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也使得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领先优势。
技术的不断突破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式解决客户面临的挑战,这也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4年,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流程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升级。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我们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的效率。
在业务层面,数字化的应用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曾经作为“五谷”之一B.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南优2号”是袁隆平培育出来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D.粳稻具有耐热和光强习性,在我国南方种植比较多【答案】 D2、( )对于向往相当于胆怯对于 ( )A.期待自卑B.迷茫勇敢C.憧憬害怕D.感觉情愫【答案】 C3、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2532年一个依赖生殖技术的人类社会。
在那里,人文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拜物教”越来越兴盛: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病痛,科技可以弥补人文的鸿沟。
事实上,这无异于________。
A.饮鸩止渴B.缘木求鱼C.镜花水月D.抱薪救火【答案】 B4、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万吨,比2000年增长14. 3%;小麦总产量68994.6万吨,比2000 年增长17. 8%;玉米总产量82271. 0万吨,比2000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 3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
A.20%B.24%C.28%D.32%【答案】 D5、-13,4,-5,6,3, ( )。
A.8B.21C.32D.44【答案】 C6、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年人均药品消费肋元左右(不到10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
未来5年,老年人口将以3%的速度增长。
按目前用药水平人均每年385元计算,到2005年消费总额将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老年人用药消费净增79.69亿元。
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来计算,到200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农村人121 8.657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
应对经济不景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经济不景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许多国家和企业面临困境和挑战。
经济不景气可能导致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即使处于困境之中,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与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经济不景气。
本文将介绍几种针对经济不景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一、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在经济不景气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包括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保障和教育支出以及提供税收减免等。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可以促进经济活动、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消费者信心。
二、采取货币政策的宽松措施货币政策的宽松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或减少准备金率等方式实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鼓励投资和消费。
此外,货币政策的宽松还可以提振股市,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恢复。
三、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经济不景气时,创新和科技发展被认为是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资,提供支持措施和资金。
此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研究与开发,加强技术转移与应用。
通过创新和科技发展,企业能够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贸易开放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与贸易开放尤为重要。
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扩大市场和经济规模。
此外,还可以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问题。
五、培养人力资源和提高就业机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定和提高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支持,提高人才储备和培养的质量。
此外,通过促进创业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六、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控制经济不景气时,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增加,所以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力度,避免金融风险的传导和蔓延。
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降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负面影响。
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
2022年7月第4期总第246期理论与改革THEORYANDREFORMJuly,2022No.4(TotalNo.24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研究”(20ZDA020)。
作者简介: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22]04-001-010 DOI:10.13553/j.cnki.llygg.2022.04.001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项久雨 摘 要:走自己的路,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道路,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实物质基础、强大精神动力与科学制度支撑。
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蕴含并展现着中国智慧,其主要包括: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智慧,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为主要内涵的思维智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主要体现的文化智慧。
这些中国智慧,展现出美好生活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质。
将视野放得更长远、更广阔,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展现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旺盛生命力,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所塑造的生活方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美好生活;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是思辨性命题与历史性命题的统一,其植根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土壤,发展于人的历史实践。
世界上不存在超历史的美好生活,但美好生活的实现也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创造美好生活必然涉及道路选择问题,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蕴含着对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就必然导向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况。
2024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例(3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例2023年的形势与政策可以说是极具挑战和变数的一年。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积极应对,制定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首先,202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尽管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但仍然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重大冲击,特别是那些依赖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自己国家的经济复苏,并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其次,2023年也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一年。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各国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森林保护和恢复等。
此外,在国际层面,各国还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再者,2023年也是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调整的一年。
随着世界格局的快速变化,传统的国际组织和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提升。
同时,各国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和对话,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最后,2023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一年。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加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
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事务,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2023年的形势与政策非常复杂和严峻,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制定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发展等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创新:苏自主创新的强大驱动力
5日召开的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透出信息:去年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位。
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份第二位,去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9%。
这些生动的数据表明,江苏科技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体现出我省科技政策的强大驱动力。
2006年4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业内人士称之为“50条政策”。
这些政策按照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要求,全面鼓励和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一是突出以企业为主体,集中政策资源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注重实际、突出操作性,制订的政策措施力求简明扼要、直接面向企业、减少中间环节、利于实际操作执行;三是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力求更系统、更全面些,包括对科技创新创业所涉及的制度环境、载体平台、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等相关环节综合予以扶持,以全面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创业。
省科技厅有关人士指出,“50条政策”本身就是创新的成果,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如: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科技型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整体或部分成建制脱离高等学校进入企业或直接创办企业的、并享受转制事业单位养老金保险,等等。
为落实这些政策,省有关部门出台
了实施细则,各地也出台了配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积极性,推动了我省科技创新创业工作。
科技创新企业得到了税收优惠。
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省科技厅会同财政、税务部门率先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最近认定了第一批325家企业,并减免企业所得税2亿多元。
在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方面,2007年度有77家抵减应纳税所得额3814万元。
在社会资金向高校院所捐赠研发经费减税政策方面,2007年度有33家企业抵减应纳税所得额445万元。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四税减免”政策方面,省科技厅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质、孵化场地及面积进行了审查,2007年省级以上孵化器的“四税”减免约6500万元。
据统计,2007年度全省企业由于加大研发投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31.79亿元,减免所得税18.88亿元。
各地各部门增加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设立了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2007年安排了7000万元,2008年安排了1.2亿元。
实施省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经费财政补贴,省科技厅与财政厅联合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三年共发放运行补贴经费4200万元。
改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开展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
省科技厅、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制订了科技贷款风险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科技贷款予以风险补贴,2007年核拨资金5900万元。
省财政厅、科技厅于2007年设立“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安排资金5000万元。
去年底财政厅、国税局、
地税局、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创投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办法,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税收优惠。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
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在已立项的300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属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有238项,占项目总数的80%。
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引入风险投资,2006年,在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专门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类项目,引导风险投资3.75亿元。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逐步提高了有偿资助、贷款贴息资助方式的比例,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职务技术成果挂牌转让,去年初,省科技厅发布了职务技术成果挂牌转让实施细则,组织1162项职务技术成果进行挂牌转让,目前已成交367项,合同金额5.26亿元。
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保护知识产权。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省委省政府引进了108名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今年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目前已支持252名各类科技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资助经费共8679万元。
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省人事厅根据有关规定,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签发工作许可证,为来华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居留提供便利。
财政设立专利申请专项补助资金。
省知识产权局制定了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
2007年资助国内发明专利8660件,资助金额1732万元。
2008年资助资金4300万元,市县财政给予了匹配。
本报记者吴剑飞实习生陈晓蝶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200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