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现代技术教育平台,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机勃勃——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教 育家陶行 知先生指 出: “ 生活 即教育 ”, “ 教、学、做合 一” “ 为生 关 切的问题 ,调动他们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对 闯题进行理性审视,突显思想政 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 ,因而教育 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 治课特有 的功能和视角 ,体现政治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改革后 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 言生动 ,以其独特 的内容和风格 引导学 把教 育与实际 生活结合起来 ,促使教材 内容 、歌曲歌词与学生 生活实际 生感悟人 生的意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 习、生活中的许多 问题 。尤其 的融合 。通过对话 讨论,可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实现政治学科与学 是教材 内容在编排上 特别注重丰富学生 的生活经验 ,关注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 生现实 、精神 生活 的有机结合,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升华品格,激发出师生热 贴近学生 的生活实际 ,体现了 “ 在生活 中体验 ,在体验 中感悟 , 在 感悟中成长” 爱祖 国的美好情感 ,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 以提高思 的教学新理念 。这就要 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必须将 学生的课本理论知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识学习与现 实生活 结合起来,将课堂学 习与生活实 践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 三 、巧设生活现场 。源于生活臌务于生活 的生活课堂 ,将现实 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 生活的过程中掌握 传统 的教学方式过 分强调预设和封 闭,忽视 了基 于学生的 生活 性素材, 知识、提升能力 :让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回归生活世界 是当代课堂教学的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 、沉 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 基本要求 。回归生活 的思想 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制定 战和对好奇心 的刺激 ,使师生 的生命力在 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奇的或与 教学 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着力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通过丰 富可感的生活素 学生头脑 中已有知识截然相 反的现 象或说法,必然在学生内心产生轩然大波 , 材表现抽象的教学 内容 ,将 教学置于生动的生活情景之 中,引导学生在 教学过 与固有 的知识发生强烈碰撞 ,从 而产 生强烈 的学习需要 ,于是学生便会 对所学 程中体验生活 ,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 。 内容产生浓厚 的兴趣 。通过巧妙设计 生活现场 ,把理论知识寓于生活场景中, 刨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使生硬乏味理论知识生动活泼起 来 高中学生政治品质的锤炼 、道德水平 的发展和行为 习惯 的养成无一不是 以 四、刨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师生共同享受课堂 主体的参与和体验为前体的。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学生走进生活世界体 最有价值 的教育是 能够使教育者与被 教育者都 能感 受到真实生活 ,并能 领会到生活真谛 的教育 。真实性是 思想政 治课 的灵魂,也 是科 学生命 力所在。 悟生活真谛搭建了平台,它 以关怀学生生命成才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感悟。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或虚拟的生活情境中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追求 的核心 传统 的思想政 治课堂 教学因疏 于真实生 进行体验性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达成教学 目标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 活而显得枯燥乏味 。只有建立在真实 的生活背景基础上 ,并与认识活动 相互交 于结合教学内容创 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使教学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真实 融的情感交流才能带给师生令人 回味 的真实生活体验 。学生 的生活经验 、生活 的生活情境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感悟道理。 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 出发 点和宝贵 的教学 资源 ,也 是学生感 受美 好、 二、挖掘 学生关注的蠢材 ,激发情感引起共嚏 增强信心、赖于发展的生命价值源泉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把学生 的个人知 识、 回归生活 的思想政治课 教学,应 以学生生活需 要为出发 点,努力寻找 学 直接经验、生活世 界、文化背景等作 为重要 的资源 。 生 身边触 手可及、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 关,学生关心和关注 的事例 ,积极挖 生活 是一个 大课堂 ,有生活就有课堂 ,生活是新课程 教法与教学 的源泉 , 掘 更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作铺垫 ,引领 学生不断地体验、感悟 、理解 ,让教 学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 “ 生活 即教育 ”的理念 ,用生活来 教育 ,为生活 活动烙上 生活印记。中学生 的生活 离不 开歌曲,他们喜欢唱歌、听歌 ,关注歌 而教育。只有扎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 的课堂教学 ,才 能体现 出强大 坛流行 ,对歌词耳熟能详,许 多歌词本身就 是一首赞美诗 。师生对歌 曲的欣赏, 的生命力。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将触角伸 向广 阔的社会 对歌词 的品味、演绎,成为师生精神世界 中最美妙 的部分,具有打动人心 的神 大课 堂,进 一步拓展生活,其 目的是为 了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 中获取 富 奇魅力 ,这 种人性化的体验是师生心灵沟 通的灵丹妙药。通过歌 曲引导 ,展现 有 活力的知识、深刻的情感体验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 ,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和价 美丽 的画卷 ,以促使 学生趋之、仰之 ,用 富有意义 的歌曲范例设计成具有挑战 值观 ,让学生在 生活中体悟和发展,帮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世界尽情吸纳成长 性 、开放性 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思考和探 究把 学生引入真实的情景 ,探索他们 的营养 。
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归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即课程建构的方法论”。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的知识来源、经验获得以及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这样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利益观等就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因此,根据现代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要直面各种社会信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作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一、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理念包含两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是思想政治课程植根于生活世界;二是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掌握,较多地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偏离了生活的方向,结果导致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
要解决这些弊端,就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将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促进知与行的顺利转化。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
教育必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给生活以教育。
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因此,只有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与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构建学生感兴趣并能主动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并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时期 ,比较关心社会 ,对现实生活中 的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 结合时政热点和焦 点来 引导学生发现其 中
收稿 日 期:20 — 5 2 08 0 — 3
・3 ・ 6
维普资讯
论教学是空洞的、苍 白 无力的, 只有深深扎
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 政治课的生命之树 才会常青。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 应努力 拉近教材中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一
生非常关注 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 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让学生聆听
各种报告、演讲 、专家解读,观看相关纪
实、影片等,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其中蕴
教师可以把 ‘ ‘ 艺术元素”引入政治课
教 学 ,来激 发 学 生 思考 的积 极 性 , 既贴近
生活、触动心灵 ,又达到 了传授知识 、陶 冶情操、思想教育 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 “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 理 ”的方法论意义 时,可向学生展示身残
志坚 的舞蹈家邰丽华领演的 ‘ 千手观音》 , 让学生思考她们成功的原因,可收到很好 的教学效果;在讲到 ‘ ‘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 ”中生产实践的作用时,可组织学生 看一段赵本山的小品 < 红高粱模特队》 其 , 中赵本山说:‘ ‘ 没有生产你吃啥? 没有生产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6 32 ;3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7 -4 6 (080 - 03 -0 6 3 5 42 0 )4 0 6 4
政治课 是一 门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理论
性和 实践性都很强 的课程 。如果把政治课 比
现代新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现代新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也受到了现代新技术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新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拓展教学内容现代新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信息、知识和观点,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评台观看名校教授的授课视瓶,了解世界各地的政治、历史、哲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种多元化的知识来源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思想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提升教学方法现代新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现代新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例如上线课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新技术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三、促进教学改革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也催生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通过现代新技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创设更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评台,搭建学生学习交流的评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这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培养电子素养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对学生电子素养的一种培养。
在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广泛,但信息的真伪难辨。
通过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培养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学会利用新技术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网络安全自护。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管理效率。
大中小 思政课 一体化 思政课 数字赋能探索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成为了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为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的背景和意义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需要培养更广泛的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了新的机遇,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的背景和意义包括:首先,数字化技术为思政课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拓宽了思政课教学的视野和内容。
其次,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和互助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最后,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方法。
通过数字化考试和评估系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方向。
二、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的具体实践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数字赋能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教材和资源。
通过数字化教材和网络资源,可以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案例和资料,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2.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进行在线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进数字化考试和评估系统。
通过数字化考试和评估系统,可以更加客观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方向。
4.创新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建立数字教育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数字教育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深化也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受益,已经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平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平台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平台,将各类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等,让学生可以从一个更为综合的角度了解思政课内容。
平台还应该具备在线互动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在线讨论,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内容。
二、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将思政课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比如采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内容。
三、开展线上个性化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定期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评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课内容,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四、建立互联网+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可以建立互联网+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
让中学政治课堂充满生活味道
让中学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味道摘要: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氛围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如何才能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导入是一节课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它是一节课的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因此,一堂好的政治课当然离不开生动有趣的导入。
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和社会热点问题会比较感兴趣。
因此,利用这种身边生活内容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拒绝不良诱惑》教学时,首先,我展示了几种诱惑的图片:美食的诱惑、网络的诱惑、金钱的诱惑。
然后,抛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诱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在学生讨论中,自然而然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黄、赌、毒的诱惑及其危害”。
二、课堂教学组织的生活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政治教师应该让课堂教学组织生活化。
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其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会激发求知欲,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进行探索。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角色体验,或者是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这样的教学会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容易掌握知识。
比如,在上八年级《好习惯受用一生》一课时,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我组织学生以平时聊天的形式展开教学。
让学生各自叙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有哪些坏习惯?然后分析其影响。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论文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现代生活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改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让案例“导课”,带学生进入“情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
一节好课首先要把握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有的哨子一吹,马上“进入角色”,踢起球来生龙活虎,得心应手;有的几分钟尚未进入“角色”,稀里糊涂输了一局。
上课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利用案例把学生吸引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会呈现活跃气氛。
例如,在讲解>时,请学生欣赏韩红mtv《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探讨经营者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在这里,我做了一个技术处理:第一遍声音很轻,当凄美舒缓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教师放慢语速、充满感情地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
讲述完毕,师生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每位同学都“浸染”其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涵研究
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内涵研究作者简介:陶倩,女,(1975.-),河南省漯河市人;教育学硕士,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指紧贴生活与紧贴高中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之总和,它必须是以生活为其基本点、过程和最终目的;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中心和主体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回归生活;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因而,如何确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回归生活的内涵显然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确定其内涵呢?一、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以生活为起点的教学过程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就是要紧贴生活,通过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利于其更好地、更幸福地去生活。
因而,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必然首先是以生活为出发点的教学。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活动本身的产生即源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人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就起始于满足人类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各种社会生活交往活动的基本需求。
其次,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即是生活,为了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生活,为了使整个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高中生中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境界和整体素养,增长知识,然后他们用内化的这些思想意识作用于社会的时候才能达到更好的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
其三,作为教育对象的高中生,其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的产生及发展也是在生活中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完成的,渐进地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
因此,综合言之,生活是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出发点。
二、回归生活必须是把能够适应生活需要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目的回归生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幸福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知识、思想认识等,所以生活实践就是其归宿。
让初中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让初中政治课堂回归生活作者:郭荣平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16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由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常识四部分构成。
政治课堂教学如果只讲理论而没有论据、没有支持理论的材料,那么这堂课必定是乏味的。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堂要回归生活,变成生活化的课堂。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将政治课堂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是,现实的困惑是,作为政治老师,我们不乏材料,关键是储存在我们脑海中充当论据的材料已有点陈旧,有的连老师自己都懒得再用,俗语说“话说三遍没味道”。
所以,政治课堂选用的素材要“与时俱进”。
只有保持论据和素材的鲜活性,才能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时代气息。
这几年的教学,我努力尝试选用当下最新发生的又很有说服力的时政材料来讲课,效果不错,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使他们从材料和事例中深刻体悟课本的理论知识。
比如,在讲到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
而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学生对这一矛盾是知道的,但至于我国生产力是怎样的落后,对这一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是模糊的,于是我从《半月谈》杂志上摘了一段最新材料:“由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名牌,我们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低价开发自然资源甚至严重的环境污染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进而成为任发达国家“剥削和无理指责”的低端产品“加工厂”。
让政治教学贴近生活
让政治教学贴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它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地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我国培养一代“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老师难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厌学,教学情况是“挣扎着前进”,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的取向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为了改变过去脱离现实生活而造成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就彰显了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生活化取向。
走进生活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趋向。
生活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走进生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只有走进了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因此,理想的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的渠道,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知识本身,而是教会学生生活。
这是现代教育的本质,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发现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谈到: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运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引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
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摘要: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增强了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强化了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作为一线的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但我们始终在实践中努力理解新课标、用好新课标,力图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将新课程理念贯彻下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此,在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实践中,我们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就实施生活化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动因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只是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
一堂课的教学都是从外到内,自上而下地灌输,教师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较多地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成人化、专业化现象比较突出,导致课程内容脱离了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而变得抽象、空洞和苍白无力,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这样造就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使课堂唤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所谓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由社会生活导入课题,运用生活实例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它要求将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课程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教学内容通俗化、具体化、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注意把基本观点、原理、方法等融入生活题材中,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成长的意义,从而激发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巧设情境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化”
巧设情境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化”作者:翟战英来源:《学生周报·教师版》2013年第10期众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课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其知识点琐碎、内容繁杂、理论性强。
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如何避免教学内容无味,理论传授缺信,学生听课没劲的负面状态,让空洞、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主体突出、活动丰富、领悟深刻,使政治课成为教而有方、学而有趣、用而有信的“实用课”,已经成为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锤炼的教学技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新的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由此可见,新课程凸现生活主题,在内容上已经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回归,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做到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营造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生活走进政治课堂,并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紧紧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用他们所学去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去过一种有道德的、遵纪守法的社会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情景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的“生活”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笔者从多年的政治教学中体会到,无论哪种类型的情境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摘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实现生活化,即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 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式的教育”。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为此对如何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探究如下:一、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生活化指我们教学应确立能灵活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
在制定三维目标时,不仅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立足特定的生活环境,反映学生发展的特定需要。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而又具体,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要关注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高中政治新教材分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教教材,大胆的对教学材料进行必要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为此应坚持“时间新”、“空间近”、“程式简”三个原则来调整教学内容。
“时间新”即不断地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资料补充到教学中,让政治课富有时代气息,始终保持先进性、鲜活性。
如《经济生活》中讲解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时,可将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进来,激发学生兴趣。
“空间近”是指有针对性的选择乡土实例和学生身边事例,实现学习资料与学习者的零距离,如《经济生活》中讲解消费观时可让学生举例自身家庭的消费,从而引导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质--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尝试 时,
将生活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教学化文本为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J 清境一 : 每逢新年过节 、 同学过生 日, 同学之间免不了
的” 通过这一探究, 学生树立了“ 克服不健康消费心理, 改 变不良消费习惯” 的意识 , 决心做一个合理、 适度的消费者。 这样以知识为切人点 , 回归生活, 感悟人生, 使教学从生活 中来, 到生活中去。
生活 , 回归教 学 的本 质
— 构建生活化的政 治课 堂 郑 实
(永嘉县碧莲中学, 浙江 永嘉 325116)
摘 要: 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 积极体现和 步 反映时代特征 , 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本文从教学依据、 倡 骤、 启示、 注意点等方面阐述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 导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建构生活化的政
识经验 。
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陶先知先生在几 十年前就提 出了 “ 生活即教育” 的精辟论述 , 倡导师生要从鲜活的人文世界 中去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新修订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程标准》明确指出: “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 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 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统课堂和书本 ” 中走出来 , 去关注社会生活。综观当前政治课堂教学 , 大部 分关注的是科学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成为被 遗忘的角落。因此 ,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政治课教学 , 构建充 满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一、 教学依据 1.高中学生的心理、 思维特征。高中学生正值少年向青 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 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 地、 长时间去观察某种事物和现象, 他们开始用批评的辩证
现代教育技术在政治课堂利用现状分析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政治课堂利用现状分析摘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除了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和建立现代课程观(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外。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模式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仅仅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用单一、机械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置于依赖、被动、的境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新的课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课改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也是一种促进完善教学实践过程更具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近几年来,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渐次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并且鲜活生动耳目一新。
借助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人的感官被“延长”了,从而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宏观、微观、动、静、快、慢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掌握知识只是掌握了一种“武器”,一种工具,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基本的前提是在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中筑建一条“绿色通道”。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为这条“绿色通道”的成功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促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
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
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
让知识回归生活,活化政治课堂教学
让知识回归生活,活化政治课堂教学[摘要]传统教育与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碰撞,新课程凸显以人为本意识,启示我们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贴近生活,把老师和学生真正当作生活着的人来对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知识回归生活,活化政治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使命。
[关键词] 知识生活体验活化当我们踏上新的旅程,开始新的变革时,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正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产生激烈地碰撞。
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分重视高分、升学,只关注结论,不关注过程,更加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缺失。
新课程则更加凸显人本意识,以生活主题为基础,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课程框架,体现注重主体能力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尊重个性差异,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调试、社会磨练,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以经济模块每一框题而言,大多是通过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三目,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呈现出来,以生活为中心、超越书本,联系社会和学生经验,让学生去经历、实践和感悟。
笔者结合自己一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生活化,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优化学案设计,关注学生课堂体验在陈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纯粹是“单向播音”,哪来的课堂体验可言?摒弃陈旧教育观念,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确立“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观念这是每个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计时,要将重心从过去的认真编写教案转移到重在学案的设计上,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教学过程的焦点、教学行为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利于学生发展”这一生成课程的理念,做到“为学生而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来自于学生生活的教学也就具有生命的活力。
有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中,70%的学生认为“经常组织讨论、演讲、辩论很有价值”;在课堂教学方式中,40%的学生最喜欢“学生能较多参与讨论交流和参加社会实践。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进生活的几点看法
知识的现状 , 加强课程 内容 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 展的联 系 , 关注学
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 ,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这就 从课程 内容的
角度说 明, 生活与课程的紧密联系必须在教学研究领域 中体现 出来 , 回归生 活成 了新课程改革 的最强音 。 怎样让课堂焕发 出生命的活力? 怎样 在思 想政 治课 中体 现“ 生活化” 的理念? 笔者认为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结合“ 0 8 5月 1 20 年 2日四川汶川地震” 的事例 , 要求学生搜集抗震救灾 中的先进
事迹 ,并分析我国抗 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原因。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与联系教材知 识, 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上理解 了衡量人生价值 的标准 是看 一个 人对社会 、 对他
人的奉献 , 而且从情感上接受 了坚持集体主义 的价值观 , 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而作出正确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四 、 学环 境 民 主化 教
作为政治课 教师 , 我们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 , 因此我们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 教师可 以走下讲 台, 到学生 中间 , 来 与学生共同讨 论问题 ; 可以把学生请上讲
台当老师 , 把原来 静止的 、 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l ’ 单 的、 多向的 、 全方位 的教学 , 无形 中缩短 师生之间 的心理距离 。 这样 , 教师以平 等的姿态 、 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兰 、 学 手段 多 元化 教
思想政治课 的内容都是来 自于政治 、 经济 、 文化生活和学生 自身生 活的 , 是
对生活 的概括和提炼。 生活化 的 、 生动的素材有 时用 简单 的语言很难再 现出来 , 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 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 化的教学媒体 , 创设一 种有利于学生学 习的情境 , 使学生获得生动 、 真实的生活感受 , 能达到事半功 就 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 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 、 图片 、 画等 动 刺激学生的感 官 , 激活学生 的思维 , 引起他们 的兴趣 , 而加深学生对 内容 的理 从 解。 例如在讲 “ 人生价值在 于对社会的奉献” 的内容时 , 笔者结合“0 8 2 0 年初我 国 南方遭遇 5 0年不 遇的冰雪灾害 ” 的事例 , 以图片或 录像 的形式 向学生 介绍 抗灾 中的先进事迹 , 让学生不仅从知识层 面上理解 了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看一个人 对社会 、 对他人 的奉献 , 而且从情感 上接受 了“ 我为人人 , 人人为我 ” 的价值观 , 从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展教学发挥互联网平台和系统的作用,将课堂延伸至线上,构建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在网上安排讨论、作业、测验等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扩大信息来源和知识面,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打造在线教学平台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科技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教育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打造一个在线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制作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音、图文、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展现信息和知识,直观清晰地向学生展示。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制作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发网络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课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发符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求的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加入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五、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教学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和分享功能,构建集合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元素的互动教学平台。
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展讨论、问答、分享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构建课堂互动、多元化的教学氛围。
六、开发智慧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一个智慧教育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教学。
同时,教育机构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支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智能化评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中改变单纯的依靠课本及围绕教师,而 且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自主的整理信 息,体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活动中感 到真谛,同步发展,调动智力和非智力因 素,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把握, 思辨能力以及意志力、组织能力、和处理 人际关系的能力。
4.充分借助图书资料,利用课下时间 搜集、整理资料,运用于课堂之上,达到信 息交流,资源共享。课堂上学生之间通过 组学、群学,不断加强合作交流,能够取长 补短,不断充实、丰富、提高自己。
2018·6
关键词:展示现代教育平台 政治课 教学 回归生活
中考文科综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 查,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政治教师,更应该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平台,努力拉近教材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关注生活,并能 运用教材理论去发现、分析、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让政治课回归生活,通过现代技术教 育平台,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到一起呈现出 来,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学习和社 会生活紧密结合,既拓展了生活化的学习 空间,又给学生打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真正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经过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证明实施 “展示现代技术教育平台,让政治课回归生
活”的课题已初步取得了成果,有利于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成绩的提升。下面 我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运用多种途径展示现代教育平台 新课题的贯彻实施,需要教师们更新 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与时俱进,开创政治 课教学的新局面。通过现代技术教育在政 治课课堂的活化作用,使条框的知识系统 化。学生进行多项思维的锻炼,在学习中 做到探究式学习,激发热情,培养自主探 究式学习的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 识,真正把感知、理解、运用连为一体。 1.运用现代技术,学生学会了对信息 的收集、整理,加工及应用的能力。真正提 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学生在图文并 茂的良好气氛中汲取知识,从而改变了口 头传授知识和学生单方面吸取以及动手 能力差等弊端,使学生在知识体系、审美 情趣、生活能力、创新素质等方面取得显 著提高。 3.加强教学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学
26 教师教育 允陨粤韵杂匀陨允陨粤韵再哉
展示现代技术教育平台,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
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初级中学源自武春玲摘要: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生活,把 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 让课堂充满活力。除了要运用多种途径展 示现代教育平台,还要充分利用平台使课 堂教学生活化和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 关注生活。
华,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 活化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充分发挥了课 堂这个大舞台的作用。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政治课是一门以初中生活为基础的, 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 体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理念是:帮助学生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初 中生活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 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与独立思考、积 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本着 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政治课永恒的主题 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政治课的基本要 求。中考开卷考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 观题多数材料都紧扣国内外重大时政热 点焦点,学生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和当地的 重大热点问题,让学生透过热点本身的现 象和事实,学会知识转换,链接教材知识、 理论和观点,这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 力的考察。 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既要多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新闻热点 焦点,可以通过收看新闻联播,报纸等多 种方式。还要在课上多渗透相关的热点与 教材知识链接的内容。例如:十九大召开 后,我在讲课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渗透一些 十九大报告的新提法与教材的联系点。 如,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提法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出示辅助材料 让学生真正理解主要矛盾;再有关于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也及时地让 学生掌握,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等。学生兴趣浓厚并能及时的掌 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总之,通过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平台, 让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能使全体师生在 政治课教学中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以素质 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政治教师 应再接再厉,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 进,把这一政治课题更深入的开展下去。 让这一课题在政治教学中生根、发芽、开 花、结果。
二、充分利用平台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政治课来源于生活,但最终目的是服 务于生活。中考开卷考试注重的是学生综 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政治课教师要重视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就要把政治教材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使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教材的知识,形成正确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政治课教学 的最终目的。 例如,我在讲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 16 课《可持续发展》时,先是让学生了 解课本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关知识, 然后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分三个 小组分别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资源、环 境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能够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加工信息, 并写出相关的可行性的调查报告。然后, 各小组的成果拿到课堂上展示、分享,再 由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整理出最佳 方案。通过这样的组学、群学,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效率和合作精神,学生树立了可持 续发展的意识,实现了有感性到理性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