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及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活动:(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
(最好出示资料片)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
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
初中地理教案反思万能(精选7篇)
初中地理教案反思万能(精选7篇)初中地理教案反思万能篇1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四周:日本2课时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第七周:印度2课时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第十九周:复习(二)第二十周:期末考试初中地理教案反思万能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部分【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一有目标的教学,如百米赛跑;无目标的教学,如饭后散步”。
制定恰当准确地教学目标,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认真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整体考虑了教材的编排、教参的建议,从实际出发,将课后思考题、《随堂检测》、单元过关等相关的练习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让学习目标“简”却“精”,“少”而“实”。
而且学习目标制定要合理、科学,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
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及时间,使学生学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课堂上教师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方法的指导。
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讲练结合,当堂训练,检测目标实施情况,以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学环节要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教师讲解时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
课堂上讲练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够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二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民族构成与数量【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
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
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
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__,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
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__条件,同时,通过__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__。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二)新课,合作探究: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优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7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7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联系七年级所学地理知识,可以知道天气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的天气要素中,气温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气温分布以及因它而划分的温度带。
(板书)第二节气候(观看图片)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冬季不仅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同时也有鲜花盛开、绿草茵茵的南国景致。
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讲授新课](提问)那么在“我国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样的结论呢?看《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③秦岭-淮河一线一月平均气温大约多少度?(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板书初中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有关初中地理教案锦集5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
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想一想”,利用彩色图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
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
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
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 1课时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
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
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四、教学过程1.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
2024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3篇)
2024年初中地理教案教学反思引言:在2024年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个反思中,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我的专业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充分细致,准备了详尽的教学资料和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设计。
不过,我也发现自己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有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和互动。
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会过于依赖讲解和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
不过,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时过于注重表面的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对知识内涵和应用方法的深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学生参与度在学生参与度方面,我注意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不过,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有时不够严格,导致学生不够专注课堂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和有效。
结语:通过对自己本次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合作能力。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
精选初中地理教案4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本节教学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请你当参谋】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就是对相关工作进展反思,最初出如今外国的课堂教学中,当课堂教学完毕后,再由老师对教学进展回忆、反响,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展有效总结,并及时纠正,为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指导意见,最后到达进步教学质量的目的。
当前,使用教学反思的老师通常是处在中高级的老师,他们能用敏锐的视觉及时发现教学缺乏,同时结合教学经历反响问题,并进展总结。
但是从初中地理教学反响的信息来看:教学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对某个领域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环节的总结与回忆,在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学的内容将教学反思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总结性评价整个教学活动及详细的细节局部,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反省意识。
其详细内容主要表达在以下两个领域:首先,反思教学形式,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占70%的时间,相当于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很少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时机,当45分钟的课堂学习完毕后,大局部学生都感到学习很被动,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纳课堂知识。
时间一长,教学形式就会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识,很难进步教学效率。
对此,老师必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形式的同时,将新型教学方式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理论,进步教学效率。
其次,做好教案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案反思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此时将教学反思应用到课堂理论中,对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案编写中,老师不仅能做好教案总结与反思工作,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老师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建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不再只是老师主导的过程,而是学生主体、老师辅助的过程,假如要完成该教学就需要师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与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不仅是教育人员,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其交流,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进步学习效率与质量。
2024最新-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2、俄罗斯地形特点3、俄罗斯气候特点三;教学难点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四: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讨论法3、对比法五:教具准备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课件:俄罗斯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学生:……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学生:国土辽阔等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课件:一位置范围1、经纬度位置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课件:俄罗斯地形图闪烁出现经度范围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学生:1.跨东西半球2、跨亚欧两洲课件:闪烁纬度范围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学生:……课件:二地形特征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学生……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学生:……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学生:……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课件:气候类型列举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课堂小结……课后练习……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篇二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初中地理教案(15篇)
初中地理教案(15篇)初中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
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过程一、天气与气候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谚语导入。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亚洲地形特点【活动一:知地形】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优秀15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一读图能力是学生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学好地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
下面,向专家老师们汇报一下我的作法,敬请批评指正。
1.展示地图。
展示地图就是在需要运用地图的时候,将地理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学挂图上或所画的地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让学生借助地图形成直观的印象。
2.叙述地图。
叙述地图就是老师或同学对教学挂图(或者老师、学生画的地图)进行细致的描述。
如在学习“北方和南方”这节时,利用“北方和南方图”让学生先指出北方南方的分界线,然后进一步讲清北方和南方各自的主要特征等。
这样就学生对北方和南方的有了初步的印象。
3.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对地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更加准确深入理解地图的内涵。
同时,还引导学生注意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究与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绘制地图。
在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地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大脑中形成了整体印象后,引导学生试着勾画该地域的轮廓,并根据记忆去填充其中的要素,并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差距,以熟练掌握。
5.填充地图。
在进行了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后,让学生填充地理图册,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填图,并互相查对。
如此,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提高了读图、记图、填图的能力。
通过读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学生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也促进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促进了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篇二教材分析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初中地理活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地理活动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一:考察地球的综合认识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地球作为人类家园的基本地球概念;2.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性;3.认识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天空颜色的变化;4.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5.熟悉地球的构造和特性。
6.教学环节1.使用透明球的模型,介绍地球的构造和特性;2.安排实地考察地球的地方,如城市、海洋、山区、草原等地;3.通过实地观察自然景观,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4.使用天文仪器示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5.安排学生制作关于地球的展板和PPT。
6.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地理活动教案,学生学会了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地球的构造、外部特征、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风景,如城市景观、海洋景观、山区景观、草原景观等。
教案二:调查环境污染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污染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3.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4.能够制定防治环境污染计划。
5.教学环节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2.掌握不同污染形式的特点,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3.使用工具(如水质检测仪、空气检测仪等)测量污染;4.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表、资料等;5.通过PPT展示污染状况及污染控制措施。
6.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地理活动教案,学生掌握了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来源及其影响,学会了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并能制定防治环境污染计划。
教案三:探索中国大城市的文化1.教学目标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中国大城市的文化;2.掌握大城市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状况;3.熟悉大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4.理解大城市的人口流动现象。
5.教学环节1.安排学生分组在大城市内进行实地考察;2.进行采访的工作,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等方面;3.参观市区文化中心、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场所,并收集相关文化资料;4.制作展板或PPT,展示中国大城市的文化艺术特色。
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5篇)节河流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案开课人:揭联宝
上课地点:白板室
上课时间:2013.5.8
上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白非洲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
2、知道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的后果;
3、阐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
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
力;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
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
情感目标
1、体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树立发展富
强的信念;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
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难点
1、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内探究
通过电子白板来展示本节课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问题
教师可依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指导
四、课内小组合作交流
1、本区经济有何特点?
以(生产和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的经济,
2、本区经济有何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3、解决本区经济发展的出路有哪些?
努力发展()和多样化的农业,以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教师指导: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已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人口过多是产生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的快速增长,需求更多的粮食和肉类,而增产的粮食和肉类,无法满足人口增长过快的需要,限制了经济发展,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毁林、开垦草原种植粮食作物,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使土壤肥力丧失,沙漠化扩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2)得出结论:
①人口增长率高。
②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的速度。
③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5、解决措施有哪些?
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②保护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④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⑤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⑥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6、本区的三大热点问题是什么?
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五、课堂小结
1、非洲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
2、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的后果;
3、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关系;
5、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地理课内的活动;
2、完成练习册和填充图册。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教后反思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要做好了下列课前准备:
教师: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图、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资料;②、提供以下资料供学生阅读:A、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B、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示意图;C、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示意图;D、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E、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示意图。
学生: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图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