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开办涉农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的探析

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的探析

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的探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作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地,涉农类高职院校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需要为农服务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将从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探析其为农服务能力建设所承担的责任和作用。

一、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涉农类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与农业相关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办学特色是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涉农类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更加突出,不仅需要培养具备良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营能力的专业人才,还需要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工作,为农服务能力建设贡献力量,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专业特长。

二、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培养方面。

涉农类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农业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积极引进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培养出一大批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乡村振兴领域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2. 科研成果转化方面。

涉农类高职院校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与地方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社会服务方面。

涉农类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承担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和科普宣传工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输送方面。

涉农类高职院校为地方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输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填补了农村人才短缺的空白,提高了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教学与实践脱节。

一些涉农类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农业生产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与地方农业企业和基层农村的合作,开展实地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涉农专业是指以农业及相关领域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职业教育专业。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此,中职学校开展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将实际农业生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技术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生产,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

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教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科技创新大赛、农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与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企业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和创业项目,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进行创业经验分享,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就业指导。

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组织文化节、举办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涉农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和方法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探究,可以培养出大量的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方向的职业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涉农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

近年来,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各地纷纷开设涉农专业班级,并探索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资源有限、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急需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以期为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2000字】1.2 问题提出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构建一种适合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学校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职学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涉农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涉农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业领域需要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和探讨涉农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为农业领域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随着我国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田资源日益匮乏,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需要加强对农业领域的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涉农专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涉农专业是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涉农专业涵盖了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农村发展规划等多个领域,主要培养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涉农专业的培养不仅涉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农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涉农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参与到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生产管理等方面,更可以成为农村振兴战略的先锋力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培养方向国家将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培养方向需要与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涉农专业需要重点培养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型人才,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强与实际生产、企业合作,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实习实训,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为将来投身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招生标准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就业形势,科学设定涉农专业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标准。

应注重选拔农村学生,鼓励更多的农村学子接受涉农专业的教育培训,为农村振兴战略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 士深思 和探索 的现实 问题 . 1 认清形 势 。思 想重视 上层 次
职业 教育 由来 已久 ,涉农 专业 更是几 度沉 浮 ,缓慢 复兴 ,主要 表现 为 :无 门槛 、无标 准的生源状
况 和社会需 求 的多元化 、精 细化矛 盾 ;传 统农业设 计 的体系 陈旧 ,现代农 业科 技断层 ,人员 匮乏一才
但要具备 娴熟 的专业 实践 技能 ,而且 要具备 一定 的 自我推销 能力 、适应 能力 和交 际能力 ,比如对 于农
资及农产 品 的推 广 与网络 销售 能力. 而 以当前 的教 学现状来 看 ,学科设 置 、 内容衔 接 、评 价体 系等诸
多方面远 未达 到社会 对技 能型人 才培 养 的要 求.构 建全新 的课程模 式 ,加大 教学 改革力 度 ,提高教育
于 涉 农 专 业课 程 改 革 可分 三 步进 行 ,依 次 为认 清 形 势 ,思 想 重视 上 层 次 ; 开 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查 , 明确 课 程 改 革 侧 重 点 ; 大胆 实践 ,教 学 改革 见 成 效 . 关 键 词 :职 业 学校 ; 教 学 改 革 ;涉 农 专 业 ;探 索
家 长抱着学 校代 管养身 板 ,多识几 个庄稼 字 ,拿个 中专文 凭 混 日子 的态 度 ,导致 生源 素质 参差 不齐.
涉 农专业 的学生 文化基 础 薄之又 薄 , 自我约束 能力也 较差. 一方 面 ,相 当一部 分学 生缺乏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导致 教与 学陷入 两难 境地 ;另一 方面 ,中职学 生应具 备 的社 会适应 能力 、动手 操作 能力等多方 面的潜能 ,需要 拓展 发掘 .因此 ,针 对 目前 生源状 况 ,进行 适宜 的教学 改革 ,使学 生 的知识 水平和 能 力 达到用 人单位 的需求 标 准是教 育工作 者亟需 解决 的问题. 1 . 2 经济发展 决定教 学改 革 的必然性 当前 ,农业 和农村 经 济进入 了一个 快速 多 元 发展 的新 阶段 ,农 业 企业 产 业 化 发 展 加快 ,粮 油加 工 、畜禽 产 品加 工 、水 产 品养殖加 工 等农事企 业对技 能型人 才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职业学 校毕业生不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部分涉农专业教师缺乏实 践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发生 了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性高职院校面临的挑 战。
机遇
随着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 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也将为涉农专 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让 学生有更多实践操作机会 。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 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 践机会。
严格实践环节管理
制定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 和考核标准,确保实践教 学质量。
强化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敬业、诚信、勤奋等职 业道德素质。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引言 •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案
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性高职院校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 要地位。
02
地方性高职院校涉农专 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 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初探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其次分析了黔南州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及实际供求矛盾,再次探讨了中职涉农专业发展受阻原因,最后提出了中职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即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要走产教结合之路,摆脱专业建设困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要为生产服务;增加就业、创业教育,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教学模式随着全国扶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黔南州的乡村振兴梦和扶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

可农村自身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培养却遇到了问题,即当地农村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级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正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消亡的边缘。

一、研究背景贵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在农业发展上历来和其他农业大省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贵州南部地区———黔南州,在农业生态环境中更属于特有的山地农业,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2.53%,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1.30%,平坝面积占总面积的6.17%,耕地面积174659公顷。

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在很大限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这里还生活着汉、苗、布依、瑶、毛南、水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比例占58.30%。

由于信息长期闭塞、教育滞后,造成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民众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

2017年底,全州12个县市中有10个县市被列为贫困县,其中三都县还列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另除瓮安县外的11个县市均有深度贫困村。

为加快黔南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全面同步小康,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各项战略措施,做了很多周密细致的安排,坚决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黔南州的乡村建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州委州政府明确“十三五”是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机遇期,是推动农业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攻坚期,是实施扶贫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梦的重要阶段[1]。

论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

论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

副、 渔、 水利 、 粮食 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教育部 ( 教职成 [ 2 0 0 0 1 8 号) 发 布的《 中等职业 学校专业 目 录》农林类专业共分为 2 l 类专业 ; 2 0 1 0年涉农类专 业目 标 ,具体分为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现代农艺技 术、 观光 农业 经 营 、 循 环农 业 生 产 与管 理 、 种 子 生 产 与经营 、 植物保护 、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 、 茶 叶生产与
第2 6 卷
第1 期

教 育理论探讨 ・
论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
赵 建 奎
( 太原科技大学运城 工学 院 ,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摘 要: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发展现状 , 分析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服务的不足, 提出了涉农专业
提升社会影响力 , 增强办学吸引力的分析 , 并针对多层次实践教学服务体 系, 强化实践技能型 的人才培养对策。
2 0 1 3 年 2月
山西煤炭 管理 干 部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C o a l - Mi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C o l l e g e
Fe b . , 2 01 3 V0 1 . 2 6 No . 1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中职涉农专业 ; 现状 ; 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 :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8 8 1 ( 2 0 1 3 ) O 1 — 0 1 5 2 — 0 2 ’


涉农 类 专业现 状
年秋季扩大到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在《 山西省农

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产学结合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产学结合初探

如果树) 进行专业相关课程的现场观摩 高学生理论 与实 践结合的能力 。 从学校方面 讲 , 减少了学校在 校内现有的农业资源(
农业实习基地建 设上的投 资 ,可以把资金投 入到其 它基础设 和认知学 习 ,并 让学生积极参 与校园 内树 木生产 管理实 际工 施 建设上 , 更好 的提 高办学水平 。 作的锻炼 。 学校及周边 有各种树木上百 棵包括几种果树 , 利 用 1 . 2 适应 农村 市场 竞争 的需要 。为适应 农村 市场 竞争 的需 学校 内现有 的资源可 以开展 果林植物学 中的植物 识别 ,果林
村产业结构 的变 化 。
学, 积极主动服 务社会 , 服务 “ 三农 ” 。按照 农村需要开展农 村 种植等 职业的培训 。 学校每年下 乡对农村专业人 员进 行 1 - 3 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的需要 。 现今社会 不管城市还 是农 果树 , 进行果 树 , 种植 等技 术职称 的培训 , 使 农 民在 分享学 校 村, 独生子女家庭 占大多数 , 孩子在 家受到溺爱 , 表现 出“ 四体 培 训 、
中要 以面 向农村市场 为导向 , 以技能培养 为核 心 。 将 书本 和实 年 , 学生到 用人单位进行技 能学 习 、 实 习、 实训 。 专业 理论课程 基本 技能课 由实训 指导教师担 任 ; 校外 际有机结 合 , 理 论与实践有机 结合 , 动手与动脑 有机结合 。要 由学校 专业教师担任 ; 师 傅具体指导 。学生毕业 后 , 直接到 实现 以上结 合 , 就必 须具 备相应 的环境 与条件 , 即实 习 、 实训 实 训由用人单位 的专家 、 基地 。而国家对 中职教 育的投入 虽然在逐步 提高但是还 不能 用人单位就业 。 满足 需要 , 因此学校 必须借 助各 方力量 , 利用各种 资源 , 走产 学结 合的道路 。 通过 这种 “ 订单式 ”培养形成 了 “ 专业 +企业 +师生 员 工” 的专业 建设模 式 , 不仅 为学生 就业找 好了 出路 , 更 重要 的

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20年第4期总第3%1期探索实践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张智弟(甘肃省景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景泰730400)[摘要]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甘肃景泰农业发展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有很大影响,在县域中职学校设立涉农专业,开展涉农教育,向农业部门输送技术型人才,有力保证。

[关键词]涉农专业;涉农教育;涉农发展[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甘肃景泰农业发展现状与景泰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自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建设以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甘肃景泰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虽然甘肃景泰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但近年来,旱沙地、旱土地、水浇地比例在不断变化,水浇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 善,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景泰农业经济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对景泰县职业中专的专业 设置客观上提岀了一些要求。

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也应该相应做岀一些调整,以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参加了我校卢守潮老师的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课题题目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 景职业中专办学甘肃的,中有供给侧对西部农业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县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 展开了 农中职学校 农专业设置的 与,个课题研究资料共享,相得益彰,本文就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做一专门探讨。

1005-3115(2020)04-0184-05一、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甘肃景泰农 业发展的特点及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甘肃省景泰县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农业 过渡,土地流转已经开始,西部平原地带农业规模化经 已经 现, 年 的, 的海洋吸引了不少游人,沙漠樱桃,十里沙河的瓜,龙湾的苹果,五佛的大枣都已经成为品牌农业的典范。

正路的文冠果茶、小杂粮,十六团的蜂蜜等都是多种经营的典范。

以上实例说明现代农业的发展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

探索中职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与对策一、目前中职学校涉农教育发展的困扰( 一)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城乡差距大,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

大多数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学习和农业有关的专业。

子女也深受其影响,对涉农教育的认识存在偏颇。

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哪些专业学了以后,能够去大城市从事经济收入好的非农行业就业。

国家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涉农专业,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了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的政策,这对涉农专业招生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中职涉农教育还是没有受到涉农专业潜在生源的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充分认可,他们大多数心理上还在排斥涉农专业,从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情况看,涉农专业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呈下降的趋势。

可见,传统观念导致中职涉农专业招生难,严重束缚了涉农专业的发展。

( 二)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缺乏活力。

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一直困扰着设有涉农专业的中职学校。

由于多年来涉农专业人数少,开办的班级十分有限,导致学校对涉农类专业重视不够,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方面投入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专业建设缺乏活力,成为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些关键要素的缺失都严重制约了中职涉农专业的发展。

受其影响,教师教改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改革意识不强,重理论、轻实践,加上教师本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造成涉农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社会对中职涉农专业办学情况认可度不高。

( 三)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许多学生认为涉农事业属艰苦行业,就业单位一般位于偏远的农村,工作环境差,薪酬不高,地位低,所以对所学涉农专业兴趣淡漠,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学农而不爱农,属于被动式学习。

基于这种学习态度,从学生本身来讲,专业基础薄弱,加之实习期间,企业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对实习学生缺乏热情,不能提供完整的实习流程,所以学生得不到全面的专业训练,应用技能水平不高,经验极少,综合素质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因而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以邢台市农业学校为例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以邢台市农业学校为例

把 加 强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服 务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重要 内容 . 加强 涉 农 专业 建设 . 加 大培 养 适应 农业
和 农 村 发 展 需 要 的 专 业 人 才 力 度 但 是 近 几 年 . 中 等职业 教育 涉农 专业 规模严 重萎 缩【 1 】 一 方 面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需 要 职 业 教 育 为 农 村 培 养 大 批 高 素质 、 懂技 术 、 会 经 营的新 型农 民 , 另 一 方 面 农 村 职
关 键词 : 农 村 中职 ; 涉农 专业 ; 送教 下 乡; 办 学 模 式 作 者 简 介 : 薛路 花 ( 1 9 8 8 -) , 女 , 安 徽 亳 州人 , 华 东师 范 大 学职 业教 育 与成 人教 育研 究所 2 0 1 1级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比较 职 业 教 育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5 l 8 ( 2 0 1 3 ) 1 9 — 0 0 4 2 — 0 3
《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年 ) 》 指出. 要 加 快 发 展 面 向 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
业教 育 的涉农专 业生 源不 足 、 门庭 冷 落 。 造 成 以 上 问 题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既 有 城 乡 职 业 教 育 的 二 元
结果 显示 . 大 部 分 涉 农 专 业 学 生 最 初 的 就 学 意 愿 并 非 是 职 业 教 育 而 是 普 通 高 中 .并 且 大 部 分 涉 农 专 业 学生希望在 城市就业 。 调 查 结 果 从 某 一侧 面 反 映 出 . 涉 农 专 业 毕 业 生 并 不 能 补 充 新 农 村 建 设 过 程 中所 欠 缺的高素质 、 懂 技 术 的新 型 农 民 。 因此 , 职 业 教 育 这 种传 统 的“ 城市 化” 的办学模 式嘲 不 能 满 足 时 代 的 要 求, 同时 也 带 来 了一 系 列 问 题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涉农 专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实训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实训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教学创新【摘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的核心概念与建设意义,提出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实训教学的思路:对接本地产业发展,推动专业群定向育人;整合课程与教师资源,推动动态化育人;构建新型产教协同平台,深化实训教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教学柔性管理。

【关键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实训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0-0137-04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开始有序实施,推动了我国“三农”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为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地方职业学校应革新育人模式及教学理念,深化实训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校企、校村对接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切实增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进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建设涉农专业群为抓手,推进专业实训教学,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培育、输送更多复合型涉农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一、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群的核心概念与建设意义(一)涉农专业群的核心概念所谓专业群,即围绕某一行业,将一个或多个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再加上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为辅助专业而组成的专业集合。

专业群既是行业引领下各专业的集合,也是关联性专业的有机组合。

涉农专业群即由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综合。

如,我校的涉农专业群主要是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同时加入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农业观光旅游方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方向)三个辅助专业。

这一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打造“种植+管理+观光+销售”各种经济形态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对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与阶梯式育人工作,以及提升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等都具有显著作用。

(二)建设涉农专业群的意义建设涉农专业群既是地方中职学校落实实训教学与一体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学专业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对于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进行探讨和浅谈。

一、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现状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农业发展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农学类专业,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专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农业实践型人才,也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部分学校的农学专业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一些传统的农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亟待改革和更新。

二、农学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目前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对农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加强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兴农业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需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要加强对农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建设。

学校应该增加农学专业的师资配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要加大对农学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投入,提高教学条件和质量。

需要加强学校与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动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也可以借助农业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学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农学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职农学专业的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是农学专业改革的关键。

在当前农业发展形势下,中职农学专业需要更加贴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农村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农村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农村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于城市职业教育,无论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区位优势或是信息资源上都与城市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许多省市的农业中专学校与其他类型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建成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步人了新的管理体制,这种差距就更加明显。

高等职业学院涉农专业的发展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农村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地农村职业教育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发展迅猛,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转移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我们同时看到,各地农村职业教育非农专业建设形势喜人,涉农专业发展步伐仍然缓慢,有的根本无法开设涉农专业,存在农村职业教育不为农的怪现象。

广大“两后生”厌农的思想依旧十分严重,不少职业学校年年招生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园艺等涉农专业,但招生人数和开办的班级十分有限,有的学校甚至招不到生,大量的农村强壮劳动力及“两后生”涌人城市,老弱病残幼留守农村。

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以后,为农村职业教育开设涉农专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返乡农民工、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首当其冲成为涉农专业招生的主要对象。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零星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一张文凭,而是要求其是否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

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多年来涉农专业招生艰难,导致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方面投入不足。

虽然职业教育为职业岗位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社会认可,但在人才技能培养最重要的方法即实践教学模式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毕业生所具备的实践应用技能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有很大差距,在教学设备、实验基地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无疑是“黑板上种树、教室里养猪”,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农村急需农业专业人才日益矛盾。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与教学164 ·2023.80 引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专业型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在新时代发展建设中需要结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而做出教学管理创新,以此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强调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因此当前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农业人才培养,以此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持。

而人才的综合能力包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农业技能的运用能力,为此针对目前涉农专业教师教学中过于侧重理论知识教学现状,高职院校需要做出改变。

高职院校应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与增强教师能力保证涉农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

1 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随着涉农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仅具有理论收稿日期:2023-04-1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职业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及培养机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立项号2022gszyjy-37)作者简介:李芳(1981-),女,甘肃民勤人,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组织人事管理。

李芳.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畜牧科技,2023,99(8):164-166. doi:10.19369/ki.2095-9737.2023.08.045. LI Fang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Double-qualified ”Young Teachers i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99(8):164-166.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李芳(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摘要: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大量兼具农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高职院校不仅应开展与增设涉农专业,还应创新教学思想,同时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而教师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需要组建高素质、高技能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研究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研究

jiao liu yuandi1当前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1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从近几年通化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远远达不到招生目标,只有畜牧兽医专业勉强成立一个班,其他专业根本不能成立全日制班。

虽然国家对涉农专业出台了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政策扶持涉农专业,但受涉农专业本身特点影响,人们依然存在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对涉农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造成涉农专业生源少。

1.2专业特色不明显涉农专业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农村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当地企业、行业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地方经济为需求,建立特色专业的办学理念。

1.3课程设计及教材建设滞后许多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求,例如存在着整个课程体系学术理论非常强,但技能性相对比较缺乏的现象,课程设置体现不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况且有的涉农专业的教材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能合理运用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理论建设与实践脱节。

1.4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大多数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还是以书本知识为教育本位,忽视实践教学,而涉农专业的职业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生产性教学。

可是一些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实验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条件差,导致一些实验课不能正常上。

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多是到校外实习基地,听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或只是现场参观,算是完成生产实习任务,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时间和强度,偏离了涉农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生没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成为职业岗位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1.5师资力量不足一些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严重缺乏专业师资,更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且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2解决对策2.1解决好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的问题首先,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要根据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既能进行学历教育,又能对技术人员或待就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全省中职学校农村职业教育调研提纲.doc

全省中职学校农村职业教育调研提纲.doc

附件2全省农村职成教育调研提纲一、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情况(一)本地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建议。

(二)涉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渠道及筹措办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证经费稳步增长的建议。

(三)涉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本地区、学校是如何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的?对特聘教师工作有何建议?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哪些困难?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建议?(四)本地区、学校涉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基地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有何建议?(五)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怎样?本地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涉农专业建设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六)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情况?(七)市(地)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及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区域、学校今后涉农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有何打算?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学校涉农专业的审批和管理有何意见和建议?(八)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经验和做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合作模式、办法方面,有何建议?(九)对涉农专业学生在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政策落实监管方面的做法,存在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十)中职教育涉农专业招生方面的经验做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就业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何建议?(十一)本地区、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的做法、经验,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培训项目、层次、总人数、就业和情况、社会影响?经过职业教育培训后返乡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事例.二、非学历职成教育农民培训情况(一)政策制度建设1、本地大规模进行农民培训的历史进程及已经出台的相关政府文件有哪些?其中教育部门牵头或争取出台的政策文件有哪些?2、域内是否建立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的农民培训运行机制?市、县出台哪些政策保障县级职成教中心、乡镇成人学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3、政府、培训学校(机构)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如何调动?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才能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 (二)经费保障4、“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在教育部门主导的农民培训每年投入的资金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学校开办涉农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传统技工学校的专业优势是工程机械、电工电子、化工等面向工矿企业产业的专业,一般与涉农专业差别较大。

无论从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还是师资结构来看,无疑都是挑战。

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涉农专业的教学形式,更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涉农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近几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特别是对农村职业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大力开办涉农专业。

许多县级技工学校也顺应潮流,利用区域优势,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也开办起涉农专业来。

众所周知,传统技工学校的专业优势是工程机械、电工电子、化工等面向工矿企业产业的专业,一般与涉农专业差别较大。

无论从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还是师资结构来看,无疑都是挑战。

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更是摆在其面前的一道难题。

1.从招生的角度看
涉农专业的招生对象与传统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有差别。

传统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农村的孩子初高中毕业后都想脱离农村,一般都不愿到技校来读涉农专业。

许多家长含辛茹苦,也是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

但最终走不出农村的学生
一年一年积累起来,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这个群体,便是技工学校涉农专业招生的主要对象。

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一般都比较差。

年龄结构偏大,有的已成婚甚至育有小孩。

这样在实施编班教学及管理的时候相对有一定难处。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完成《计划和大纲》上规定的课程和学时。

2.从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角度看
涉农的大多数专业发展都要依赖于涉农企业或农村的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一般普通的技工学校自己没资金,也没这么大的地盘建设学生的实训基地。

这就要求我们开设涉农专业必须依据当地区域农业产业资源,要与当地的涉农企业、产业进行广泛密切地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教学,而且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及毕业生就业也很有帮助。

从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技工学校涉农办学也不能脱离当地的农业产业、企业,否则,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从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角度看
从目前技工学校开办涉农专业的实际条件看,没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可参考执行。

只能借鉴农口学校的计划和大纲,然后根据本地实情自编实施。

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使用性和实践性。

当然,如果学校开展校本学研,自己编写讲义效果会更好。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农村
职业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因此,我们还要适量地开设一些文化课程,可以考虑服务“三农”系列文化教材。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从“会经营”的角度,并结合当地的产业特点考虑,开设一些浅显的经济学方面的课程,为农村学员的后续发展、创业提供帮助。

当然,准备课程资源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差的事实。

要通过各种渠道购进或制作一些电化教学课程资源,使学生容易学习和接受。

同时要求老师们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大量的优质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使学生直观地学习,还能提高兴趣,效果会倍增。

4.从师资建设的角度看
传统技工学校一般都缺乏涉农专业的专业课老师。

若不及时解决师资问题是不能很好开展教学的。

解决起来也颇为困难。

一方面,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农口的大学生通过人事招考进入到技工学校教师队伍里来的可能性很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政策尚不明朗,不能解燃眉之急。

第二方面,如果到农业系统、畜牧系统外聘专家来兼职客座上课,实践证明也不理想。

涉农办学的上课组织有时要灵活。

而这些专家平时都忙业务,有时与上课时间有冲突,调整起来也极为困难。

另外在批改学生作业方面也不能及时,也很少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

如果聘用过多一定会严重影响办学。

第三方面,聘用刚毕业的农口大学生,这比聘用在职专家相对稳定。

但是,这种聘用毕竟是一纸临时协约。

他们一方面要学习,忙着参加正式的人事招考,或者忙着找一份持久的满意的工作,因此主要精力无法用在教学上。

而教师这种职业本身技术含量很高,再加上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和学校有针对性的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才会不断提高。

显然,这种形式聘用的大学生很难做到。

虽然可解决一时之急,而却没法把这种办学推向前进。

第四方面,就是把学校原有的师资进行培养培训。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是相对较好的一种办法。

这需要学校下大力气,另外还要有较高的投资才能实现。

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5.从校企合作的角度看
校企合作是被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所证明的一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形式。

技工学校开办涉农专业时刻不能脱离农村和涉农企业的教学资源,因此更需要与涉农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当然合作的形式有很多。

可以校企共建联合招生,可以订单式工学交替联合培养。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训教学的可行性。

涉农的许多专业的实训条件都是普通技工学校所不具备,而且也是很难短期办到的。

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构想出一种模式仅供大家参考。

和企业联合招生并签订相关协议。

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解决企业的用人问题,并使生产人员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当然这要牵涉到合作对象的选择问题,实施的问题,责任和管理的问题等,这里略谈。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看,普通技工学校学制一般是两年。

可采取1.5+o.5教学模式。

1.5即一年半的时间要上理论课,上课地点一般在企业。

o.5是指最后半年在企业生产实习。

需要指出的是,前边的一年半也不全上理论课,还要在企业实习。

课程模式可采用L2+ S3模式,即一周当中2天上理论,3天上实习。

这样合作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学到真实的本领。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调整为L3+ S2或其它形式,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涉农企业的产品往往和蔬菜、水果、畜禽等食品相关较多,时效性明显。

有时为保证某个生产的完成,学员的实习必须参与企业的主要生产,这样就会打破我们原有的教学计划。

当企业不忙的时候或放假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调整计划,把学员集中起来上课,把缺下的课程再补回来。

这种情况在传统技工学校教学中是不多见的,但在涉农办学中却是常有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课程计划的时候要多考虑这些变化,掌握涉农企业的生产规律。

为随时把握这些信息,我们要在企业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把办公地点设在企业。

学校要派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到企业驻厂办公,设一名主任,加强校企联络,及时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成员要有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配合好企业的管理,并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

6.从学生考评的角度看
我们要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我们要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企业实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另外,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尤其是职业道德和劳动素方面。

激励学生乐观进取、充满自信、努力成才。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育在这种办学模式下,开展起来相对非常困难,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7.从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反馈的角度看
技工学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尤其要重视社会跟踪调查和反馈信息分析。

首先,这种办学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

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是职业、技工教育的主要职责。

我们只有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其次,这也是对学校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检验。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社会的考验,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三,这种调查信息的反馈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对毕业生建立跟踪档案,采用科学合理的调查和统计方法,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层。

技工学校开办涉农专业是为服务“三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

当然也面临不少的困难,需要
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关爱。

只要我们倾力进取,不断探索,相信技工学校开办涉农办学的路子会越走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