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球表面形态 每课一练4(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 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题(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1-3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乙丙甲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地势D. 基岩性质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最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左图示意风化坑剖面,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4-6题。
4.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右图所示的()A.①类岩石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5.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6.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A.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B.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C.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D.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
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
根据材料完成7-8问题。
7.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的形态练习湘教版必修1
地球表面的形态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当地时间2016年1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
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C.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D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安第斯山②青藏高原③黄土高原④珠江三角洲⑤东非大裂谷A.①②③ B.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⑤答案:D解析:③④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读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板块为( )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C.喜马拉雅山 D.科迪勒拉山答案:4.D 5.C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解析:泉水一般从地下含水层渗出,然后经断层处涌出。
7.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C.背斜 D.断层答案:D解析:图中原有地层应早就形成,最后由于断层将各岩层断裂错开(先褶皱后断层)。
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庐山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
9.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华山 B.日本富士山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答案:D解析: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2.2地球表面形态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解析:图示表明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错动,形成断层(丙);而丁为遭受外力侵蚀后的地貌。
答案:D读“地貌景观图”,完成第2~3题。
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第2题,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断层是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也属于内力作用。
第3题,石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
答案:2.D 3.C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完成第4~5题。
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析:第4题,注意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需要自己画出该沉积岩层的实际埋藏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②处为向斜成谷;③处为断层成谷。
第5题,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应是断裂下降。
答案:4.D 5.C我国各省区的突出特点往往以苍劲的对联形式呈现。
如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拔地”。
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同步练习-湘教版
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同步练习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1.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 太阳辐射能B. 重力能C. 核聚变反应D. 放射性元素衰变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2.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丙3.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搬运作用B. 风化作用C. 变质作用D. 地壳运动*4.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中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B. 红海属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C. 阿拉伯半岛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D. 阿尔卑斯山处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区,多火山、地震5. 与背斜成山相吻合的构造示意图是()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读图,回答6~8题。
*6.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7.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8.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读下图,回答问题。
(1)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2)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
(4)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域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_______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乙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乙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柱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璧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左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完成1-2题。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右图中的(1DD. C.CB A.A.B)2.推侧“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一一海水侵蚀A .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B .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C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
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A.云贵高原 C.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D.巴西高原4.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会继续陷落成溶洞A.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D.面积广、水量大C.5.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A.热融沉陷一夏季 B.热融沉陷一秋末冬初D.热融滑塌一秋末冬初.热融滑塌一夏季C位于巫溪县的大宁河上游红池坝高山草场原始森林内,有一些洞口的海拔为2200米,洞口朝东,呈三角形,洞底比洞口低,倾角30度,因“冬春冰融,夏季结冰”,故称夏冰洞,堪称世界洞穴奇观。
完成6-7题。
)6.夏冰洞所在的地区的地貌类型是(.风积地貌.喀斯特地貌 B A DC.风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夏冰洞的“冬春冰融,夏季结冰”现象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7 A.夏季地下水提供水源,受地势影响形成 B.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因洞内外的温差而结冰 C.冬季地下水少,大陆性气团影响,冰雪消融.冬季地热能提供大量热量使冰融化D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等日,西藏昌都(右图)江达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10月11成的湖泊(左图)。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题(附答案)
2.2 地球表面形态一.单选题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坑穴。
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
据此完成1-2题。
1.壶穴常常形成于河流的特殊河段。
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A.河湾地段B.基岩松软C.裂隙发育D.岩性一致2.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其()A.水质洁净B.稳定半封闭C.光照充足D.水温较高【解析】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
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
1.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壶穴常常形成于河流的特殊河段。
有利于壶穴发育的是裂隙发育,C 对。
河湾地段形成的是凹岸,A错。
基岩松软、岩性一致,河床受侵蚀程度相同,不是形成壶穴的原因,B、D错。
2..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主要是因壶穴很深,水量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B对。
水质与河流水质相同,A错。
与河道中其它区域相比,光照应较弱,水温较低,C、D错。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
一般发生在十余度的斜坡上。
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
如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移动速度慢B.形成规模大C.破坏力极强D.多为突发性4.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气温D.植被【解析】试题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特点3.由材料“沿着融冻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A正确;形成规模、破坏力、突发性从材料中看不出来。
4.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与冻融泥石流关系最密切的气温,C正确。
地理ⅰ湘教版2.2地球表面形态4每课一练
地理ⅰ湘教版2.2地球表面形态4每课一练【基础过关】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2、该地貌()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C、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3、以下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4、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以下属于趋利避害的是()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能力提升】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6、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7~8题。
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表示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8、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A、沙尘暴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碱化D、土地荒漠化9、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那么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多姿多彩。
2012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每课一练1 湘教版必修1
2.2 地球表面形态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分布图,回答1~3题。
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P山脉的成因( )A.地壳运动中岩层断裂形成的块状山B.地壳运动引起岩层上升形成的地垒山C.属于板块张裂地带,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D.属于板块挤压地带,地壳隆起形成的褶皱山脉2.图中A湖一直是周边国家争夺的要地,主要是因为哪种资源,其储存构造是( ) A.水向斜B.石油背斜C.泉水地堑D.石油地垒3.图中B地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C.海浪作用 D.风力作用1~3. 解析:结合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判断P山脉为大高加索山脉,其成因与阿尔卑斯山脉一样,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隆起形成。
A湖为里海,石油资源丰富,背斜是较好的储油构造。
B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答案:1. D 2. B 3. D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
读图回答4~6题。
4.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⑤⑥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6.2010年9月4日发生在新西兰南岛的地震位于( )A.①②之间的交界处 B.②④之间的交界处C.③④之间的交界处 D.④⑤之间的交界处4~6. 解析:由①位于10°W~60°E之间可知,①为非洲板块,再依次确定②为印度洋板块,③为亚欧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⑤为南极洲板块,⑥为美洲板块。
答案:4. D 5. B 6. B读某国家轮廓图,回答7~8题。
7.从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有冰川侵蚀作用B.图中河流水能较丰富C.图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D.图示地区北部多火山地貌8.某勘探队沿图中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在四个地点取样,地表的沉积物样品可能是( )A.黏土—粉砂—砂—砾石B.砾石—砂—粉砂—黏土C.黏土—砂—粉砂—砾石D.砾石—黏土—粉砂—砂7~8. 解析:根据经纬网和山峰8844.43米的信息,可判断该国为尼泊尔,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不稳定,地震活动频繁。
2.2《地球表面形态》课时练(湘教版必修1)1.docx
2.2《地球表面形态》课时练(湘教版必修1)第一课时一、单项选择题1. 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2.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 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7. 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B. 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D. 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8. 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9. 下列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的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A.①②⑤ B.①③④ 4.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 地球内部的热能C.地球表面的水能5.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 世界大陆分为六大板块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6.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A. 阿巴拉契亚山脉C. ②⑤③D.①④⑤B. 太阳辐射能D. 大气运动的风能B.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D.全球海洋分为六大板块B. 安第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B.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10.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B,孤岛 C.海岭D,海岸山脉11.下列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岩浆活动D.火山喷发12.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断层B.地壳运动、地震C.高山、峡谷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13.褶皱的基本形态是A.地垒和地堑B.背斜和向斜C.地堑和背斜D.断层和节理14.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之一的庐山,其成因是A.地堑成山B.向斜成山C.地垒成山D.背斜成山15,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新疆的风蚀城堡B.塔里木盆地的沙丘C.泰山的块状山地D.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16,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是A.褶皱成山B.地垒成山C.断层成山D.地堑成山二、双项选择题17,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18下列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A.华山B.汾河谷地C.庐山D.渭河平原19..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是()A.荷兰人民围海造田B,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C.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D.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20.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观点看正确的是()A.稳如泰山B.坚如磐石C,沧海桑田 D.水滴石穿三、综合题21.读图回答:A⑴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o(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 处。
高中地理2.2地球表面的形态练习湘教版必修1
地球表面的形态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当地时间2016年1月27日日本中部的御岳山突然喷发。
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 )A.地壳水平运动 B.地壳垂直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
2.日本御岳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C.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D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安第斯山②青藏高原③黄土高原④珠江三角洲⑤东非大裂谷A.①②③ B.④⑤C.①③⑤ D.①②⑤答案:D解析:③④分别是由风力沉积、流水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读东、西半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板块为( )A.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5.丙、丁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A.安第斯山 B.阿尔卑斯山C.喜马拉雅山 D.科迪勒拉山答案:4.D 5.C解析: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识记,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板块分别是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C解析:泉水一般从地下含水层渗出,然后经断层处涌出。
7.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C.背斜 D.断层答案:D解析:图中原有地层应早就形成,最后由于断层将各岩层断裂错开(先褶皱后断层)。
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庐山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火山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庐山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属于典型的断块山。
9.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华山 B.日本富士山C.喜马拉雅山 D.渭河平原答案:D解析:鄱阳湖和渭河平原都是由断层陷落形成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回答下题.〔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结构区分是〔〕A. 断层、向斜、背斜B. 向斜、断层、背斜C. 断层、背斜、向斜D. 背斜、向斜、断层〔2〕关于丙地地势较高的缘由,正确的选项是〔〕①向斜槽部受挤压②背斜顶部隆起③物质稳固不易被腐蚀④地垒相对上升.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2.以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蜕变作用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长白山主峰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构成缘由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北京时间2021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左近西海岸发作8.5级强震。
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此次地震发作在〔〕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壤处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接壤处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接壤处D.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接壤处〔2〕此次地震与以下哪种板块运动方式相关〔〕A. B.C. D.4.如下图,图甲为我国A地形区左近山脉走向图,图乙为图甲中B城市左近河流及铁路交通图,回答以下各题〔1〕A地形区地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风力腐蚀B. 风力堆积C. 流水腐蚀D. 流水堆积〔2〕以下说法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 图甲所示地域全部位于外流区,B城市为我国重要铁路枢纽B. A地形区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图乙所示河流流量大,汛期长C. 西气东输支线穿越B城市,图乙中纵向铁路F线穿过一切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省会。
D. B城市所在省区煤炭资源丰厚,B城市所在地域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散布在( )A. 板块的外部B. 板块接壤带C. 大陆的边缘D. 大河沿岸地带6.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如图中所示方案中,结构动摇,地基动摇,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7.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2.2地球表面形态课时训练汇总
地球表面形态一、知识巩固1.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砾岩,大理岩 B.页岩,石灰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2.下列物质属于岩石的是()A.煤炭 B.云母 C.石英 D.方解石3.下列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成因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是三类不同的岩石 B.岩石的新老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依据C.大理石是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的 D.岩石由矿物组成,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组成的4.与化石形成原因相类似的岩石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5.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形成过程连线正确的是()A.a——重熔再生作用B.b——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C.c——上升、冷却、凝固D.d——变质作用6.下列四种物质组成排列中,组成排列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7.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A.元素 B.矿物 C.矿产 D.岩石8.下列有关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各种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 B.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基础C.岩石都是由矿产组成的 D.所有的岩石都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9.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10.下列各组地理概念属于地质构造一组的是()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C.山谷、盆地、山岭、高原、丘陵 D.褶皱、断层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11~12题:1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12.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 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2.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解析: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新疆气候干旱,风力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答案:1.C 2.D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图23.图1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2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2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解析:第3题,图2所示的是张裂运动,是岩浆上升形成岩石之处;图1中②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形式与图2最相符。
第4题,张裂边界一般易形成裂谷和海岭,再结合图中断层箭头运动方向,可知张裂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故最可能形成裂谷。
答案:3.B 4.D导学号74420020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7.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解析:第5题,丁处岩层最新,向两翼变老,故为向斜。
第6题,甲处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第7题,甲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大,岩层破碎,受外力作用易形成谷地;丁处为向斜构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答案:5.C 6.A 7.D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9.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8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且甲处刚好处在槽部位置,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地球表面形态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
【基础过关】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2.该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3.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4.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下列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能力提升】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6.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8.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土地次生盐碱化D.土地荒漠化
9.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多姿多彩。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11.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沉积作用
C.海浪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
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
参考答案
1.A 2.C[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含有CO2的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
第2题,A、B两项的叙述只说明了一个方面,均不全面。
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多雨,微生物作用强烈,植物茂盛,在这种气候、生物条件下的石灰岩地区,岩石溶蚀得最为明显。
]
3.A[过程①主要表现为在冰川、风、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转化为碎屑,属于物理风化过程;过程②主要表现为松散的碎屑物,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
4.A[荷兰的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
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环境,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
5.A[由题意知,几千年前海浪侵蚀地貌处出现在滨海沿线公路,说明此地原靠近海岸线,现离海岸线较远,故推测出陆地相对上升。
]
6.A[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取决于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大,沉积物粒径大。
故影响因素是侵蚀—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沉积物粒径大小来源关系不大,题干未提及风化、固结成岩作用,故A正确。
]
7.B8.B[第7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
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则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沉积作用。
第8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B正确。
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有关。
]
9.C[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①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②区域降尘,则①②分别是风
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
③④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表现的是侵蚀作用;④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的是沉积作用。
]
10.B[积沙成滩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水滴石穿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泥沙俱下属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山崩地裂属于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
]
11.B[从图中可以看出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性,这是冰川沉积物的典型特征;流水和风力沉积物有很好的分选性,先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砾石、粗沙,再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粉沙、黏土。
]
12.D13.B[①是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②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③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④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
14.(1)B(2)C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
解析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水侵蚀地貌)、刃脊等(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
第(1)题,“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
第(2)题,“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冰川侵蚀地貌最常见。
第(3)题,“暑假”和“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
第(4)题,坡度较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