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序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3.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6.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7.在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一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人称“索相”,他的官职可能是 ()A.内阁大学士 B.宰相 C.参知政事 D.军机大臣8.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只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A. 分封制
B. 郡国并行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7.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闻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
A. 重在限制丞相权力
B. 具有宣扬功业色调
C. 在寻求统治依据
D. 企图保证正皇位世袭
【答案】B
【解析】
A项不选,题干没有提及丞相权力;由“把古代传闻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可以看出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具有宣扬功业的色调,故本题答案选B项;C和D与材料无关。
5.《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A. 周天子地位衰微
B. 分封制遭到破坏
C. 礼乐制不复存在
D. 血缘纽带趋向瓦解
【答案】B
【解析】
“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反映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实质是分封制遭到破坏,B正确;周天子地位衰微是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解除A;C表述过于肯定,错误;D与材料无关,解除。
B.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中心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均为不同朝代针对地方实行的措施,通过不断减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心权力,本质上反映了中心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答案为D。AC项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材料不符;B项材料不能反映,解除ABC。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 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 不利于社会进步D 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3、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4、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s)w.w.w..c.o.m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D门下-中书-尚书6、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鲁国国君 C 卿大夫D士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修筑长城C 推行郡县制D 攻打匈奴w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②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0、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D ①②③④1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人中与秦始皇同时代的是()A. 孔子B. 墨子C. 商鞅D. 鲁仲连正确答案:A2. 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A. 汉武帝B. 刘邦C. 唐太宗D. 清太祖正确答案:B3.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A. 科举制度B. 贡院制度C. 秦始皇焚书坑儒D. 一夫一妻制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铁打的汉字,流水的笔画”这句俗语的意思。
答:意思是指汉字的基本部首和笔画是固定不变的,而字形的变化却是千变万化的。
2. 请简要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措施。
答: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和法律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和遮天蔽日的陵墓,统一了车轮和水井的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统一和军事征服。
三、解答题1. 请结合历史背景,简述三国时期的魏国所处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
答:三国时期的魏国,政治上经历了曹操和曹丕两代皇帝的建立,封建势力得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军事上,曹魏采取防守策略,加强了对外部势力的控制,但内政不善导致内乱频繁。
经济上,魏国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发展,封建农业经济进一步巩固。
2. 请简要说明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答:元朝的政治制度以蒙古贵族为核心,设立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进行治理。
对外关系上,元朝采取统治、宗藩制度和朝贡体制,将周边国家纳入宗藩体系,并通过朝贡贸易维持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以上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祝你取得好成绩!。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l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
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1787年宪法对总统任期有明确规定,故A项错误;题干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并不是强调中央政府权力的过大,故B项错误;题干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强调的是总统权力的过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选出来的君主制”与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2.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
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地主依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但农民可以通过高价赎买地主土地,而农民的人身自由地主已无权干涉和左右,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
3. 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
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自南宋以后,南方经济持续领先北方,故排除A;B说法错误,后四大菜系依然属于中餐;C材料没有体现;D符合题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交往更加密切。
所以应选D。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2.一般认为在分封制为主的时代中,县制较早地出现于公元前688年的秦国。
与县相比,郡有军事渊源,在一开始,郡被认为不如县重要,但最终县成为从属于郡的一级行政单位。
这反映出( )A.当时秦国已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魏国与周边各国的争霸战争频繁C.当时各国都普遍实行了郡县制度D.先秦已具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3.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4.“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有可能是()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6. 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河南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封建”的含义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C.奴隶社会的瓦解D.分封诸侯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封建,词本义为“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制度”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于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让他们建立封国,保卫中央。
选择D项。
A、B、C项都是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宗,尊祖庙也”。
材料的意思为,宗,就是祖庙,宗庙就是供奉祖先的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因此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能文能武)。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2.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3.“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一分裂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D.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A.香港B.台湾C.东北D.南京5.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这场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的高峰与总结,它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暴力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正确性,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次城市起义。
”材料中的“这场革命”A.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是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一次尝试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A.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B.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D.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3.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近期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这一政策变化A.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C.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方针D.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5.有人对“理性”做了以下的解释:重在讲理、最讲逻辑、依赖科学、基于现实、讲求权衡、贵在建设、需要妥协、出于冷静。
下列关于英国政治建设里基于“理性”的有①光荣革命保留国王②《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行政权③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④内阁权力膨胀。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期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4.“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城邦以独立的政治单位立于希腊世界B.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C.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D.城邦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5.古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众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
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打击民主敌人 B.维护民主程序C.保障公民权利 D.维护民主制度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7.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8.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 D.③④9.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
【历史】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3.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材料表明()A.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4.《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合理的内容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B.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C.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D.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5.(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6题)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6.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A.太平军B.北伐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3.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4.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后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12分)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①负责管理全国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④掌握群臣奏章A.①B.②C.③D.③④7.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篇》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 礼仪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井田制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上述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王室的衰微B.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 分封制的崩溃D. 阶级矛盾的尖锐4.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 《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 周天子地位衰微B. 分封制遭到破坏C. 礼乐制不复存在D. 血缘纽带趋向瓦解6.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7.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
嬴政这一做法A.意在限制相权B. 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 意在寻求统治依据D. 企图保证皇位世袭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室的生活事务,宗正管皇室亲属。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1前两章)考试工夫: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代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经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益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益于保护社会不变C.奠定了传统文明的基础D.保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揣测,其中与历史实践基本吻合的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曾经构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阐明周王曾经完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厉履行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次要纽带3.“在这样的时期……(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
”这一政治景象构成的次要缘由是( ) A.实行了宗法制度B.采取了分封制度C.实行了郡县制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4.《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常常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6.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本人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次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现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必然制约7.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要从来确定,构成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的惯例。
河南省中英文学校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中英文学校2021-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序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开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3.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6.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7.在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一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人称“索相〞,他的官职可能是 ( ) A.内阁大学士B.宰相C.参知政事D.军机大臣8.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只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公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13-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命题范围:必修一(1—3课)试题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2.观察上图,你所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此图反映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②该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③该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该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山东省的“富民兴鲁”政策深得民心,齐鲁大地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来源于()A.山东半岛自然地理特征B.宗法制下嫡长子的族姓C.母系氏族公社母系的族姓D. 西周的分封制4.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这些“遗产”不包括()A.统治权B. 制定继承人的权力C.财富与爵位D. 封地和人口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①负责管理全国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④掌握群臣奏章A① B. ② C. ③ D. ③④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7.朝确立的丞相制度在唐朝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这主要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枢密院,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君权8.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9.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①秦始皇全面推行君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唐中期设节度使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1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2.“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13.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14.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1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16.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 D.废丞相1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8.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19.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20.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21.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22.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23.“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25.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沿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有所发展B.汉实行更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C.汉继承秦的皇帝制度,已构成较完整的体系D.汉初否定了秦的郡县制,推行封国制2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27.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生—礼部B.中书省—门下生—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28. 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29.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30. 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24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后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12分)32.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秦朝政府的组织结构示意图材料三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
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
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4分)(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分)(4)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