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说话的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运用各种思维。

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可能有所偏重,如文学家偏重形象思维,数学家偏重抽象思维等。

任何人种的人都有具有达到思维发展高级水平的能力,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2.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不发达的逻辑思维的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

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从《诗经》到《离骚》,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到明清的散文,形象类比的方法,运用的相当普遍。

中国人重视形象,实际上,他们强调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但没有发展到概念。

直到1898年《马文通》出版,汉语语法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比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要晚得多。

3,造成差别的原因中国人突出形象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重要原因之一。

象形汉字对大脑思维过程的影响与拼音汉字不同。

因为汉字在左右脑之间是平衡的,这促进了右脑的发展。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因此,应该说,使用汉字的人发展形象思维是合乎逻辑的。

具有拼音字符的人发展了逻辑思维,这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4,形象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其中包括对直觉经验的关注,但在理论上,它往往停留在经验理论上。

形象思维也有其优势。

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都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被人们轻松理解、学习和掌握。

(2)中国人更喜欢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性思维1,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联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情报操作中,中国人更喜欢综合,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的。

2,差异的表现从中医、京剧、国画三大国粹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好综合与西方偏好分析的上述差异。

外国谈判谈判风格

外国谈判谈判风格

外国谈判谈判风格谈判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它在我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商务方面的谈判,大家经常可以看到。

美国非常著名的谈判专家伦伯格对谈判作了这样的解释:‘谈判是人们为了改变相互关系而交流意见,为了取得一致而相互磋商的一种行为’。

但是,不同国家的人,谈判风格是不同的。

下面店铺整理了外国谈判的谈判风格,供你阅读参考。

外国谈判的谈判风格(一)美国1.美国人的沟通和谈判风格1.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口流动大,开放程度高,现代意识强。

由于移民们的社会等级变化不定,东方的君主专制和西方的世袭贵族就无法生存。

因此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人不受权威与传统观念的支配。

这种文化历史背景,培养了美国人强烈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同时,由于深深受到犹太民族追求商业利益的秉性的影响,他们重实际、重功利、守信用、重视效率等。

1.2美国人总是十分自信地步入谈判会场,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权益要求。

他们外露直率。

他们充满了自信,总把物质利益上的成功作为获胜的标志。

1.3美国人办事比较干净利落,他们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谈判,乐意以积极的态度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他们注重利益,善于使用策略,玩弄各种手法,同时希望对方也具有这种才能。

1.4美国人非常赞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 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施展手法的人, 尤其是“棋逢对手”时, 更易于洽谈。

1.5美国人对“一揽子”交易感兴趣。

“一揽子”是指不仅包括产品设备本身, 还包括该企业的形象信誉公关以及介绍产品的方法。

1.6美国人法律意识根深蒂固, 生活中一切方面都可以诉诸法律。

美国是四只轮子上的国家, 人口不断流动, 无法建立稳固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因此, 人们只能用不以人际关系为转移的法律作为保障生存和利益的有效手段。

1.7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 他们认为时间是商品, 也是金钱。

如果你占用了他的时间, 就等于你偷了他的美金。

美国人遵守时间, 珍惜时间, 因此, 保证了洽谈的高效率。

1.8美国人很理性,他们只注重有凭有据的合约。

美国人的思维

美国人的思维

美国人的思维课程笔记:第一单元Hello, America and American!第一部分Warm UpLET’S GET HEATED今天我们的主要练习,首先对话如果放在纸上它就是个字。

如果我们念出来,仅仅是在读,它毫无生命色彩。

1、从情感色彩上去学习如何朗读和感受对话。

2、从对话当中练习技巧。

下面是两个人在交流交男女朋友的经验,这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又使我们在同样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上有所不同:A: Hey, there’s Leo. I ⑴ w onder why he’s ⑵ walking arm in arm with that young woman.B: ⑶ It’s as plain as the nose on your face. They’re dating each other.A: You’re ⑷ pulling my leg! *She must be thirty years younger than Leo. Talk about ⑸ robbing the cradle! B: Well, you can bet this relationship’s going to ⑹ be a flash in the pan.A: It ⑺ must have been love at first sight because I know he didn’t have a girlfriend last week.B: I think you are ⑻ absolutely right. Actually, my father proposed to my mother after knowing her only two weeks. They got married a month later.词句解析:⑴ wonder:意思是“怀疑、纳闷儿”。

美式思维

美式思维

美国式思维方式:一切以自我实力为思考条件,一切以我为利益的思考起点,在以上二点的前提下,照顾别人一点好处以换取我更大的利益!差异(1):东方文化求同;西方文化求异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喜欢追求新颖的观点,也许这种新奇的观点特别的荒谬,但西方人愿意花心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也许这种证明很荒谬,但在他们的文化中,这就是主流文化。

在东方文化中,我们讲大局与传统,另类的东西往往受到排斥,所以一些非主流往往遭到大家的抵触。

因而我们在考研阅读中碰到怪异的主题和荒诞的观点,大家不要先入为主的排斥,作者的观点应被临时当作“真理”,大家也做做非主流吧。

差异(2):西方文化逻辑思维;东方文化跳跃思维在考研阅读开始,我们要强调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中国文章的意识流,也不同于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西方思维必会保持文章形体的逻辑性,每句与上下文都会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或总分、或主次、或并列。

近年考研阅读多为议论文,一些常用的论证方式大家也需了然于胸。

于是在我们的考试中,碰到需要结合上下文的问题,就需通过这种逻辑迅速做出判断,也许有人认为做这种判断多此一举,但在实战中逻辑确实对答题有很大的帮助。

这里以一道历年考研真题为例:问文中一段提到印度富人的某问题的一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例子句式复杂,看了许久还是很费解,但通过逻辑判断可得例子是为了例证上文中的一个观点。

于是令人费解的例子不用看,直接定位观点,答案得出,节省了时间,也可提升正确率。

差异(3):西方文化客观;东方文化主观重理求真和重智求善分别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本质追求。

西方文化强调没有主观介入之前的物性本原,而东方文化则侧重经过主观梳理的客观事物的表现,这是东西方对于事物认识的差异。

我们阅读英文的时候最好先把脑袋清空,因为咱们东方人会不自觉的将生活中的经验和一些常识加入到文章中成为作者的观点。

其实干扰答案的拟定经常会以此为依据,混淆概念。

不注意这点就会很轻易的掉入到出题人设计的陷阱之中。

美国人说话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说话的思维方式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

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

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

而中国人正好相反。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

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

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

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

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

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

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

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

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日本人和美国人说话方式的差异

日本人和美国人说话方式的差异

日本人和美国人说话方式的差异人文与传媒学院122521003 林慧琳不同的文化衍生不同的说话方式。

日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日美说话方式的不同。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开放多元化的国家,他们说话很直接,注重对方和自己的隐私。

日本是一个保守有原则的国家。

在说话时考虑的比较多,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国是“低语境”的国家,他们说话喜欢直接表达。

日本是“高语境”的国家,你必须揣摩字里行间的内在含义,许多意思都包含在语境之中。

有一项统计数据,在夏威夷的美国人每天平均说话六个多小时,而日本人每天平均说话三个多小时。

美国人通常通过说话来讲清问题,而日本人却很少通过说话来交流思想。

1、日美对说话的态度不同。

美国人强调敢于讲话,把沉默理解为紧张、尴尬、羞怯或怀有敌意,因此只要出现沉默的局面,美国人会马上讲些话填补一下。

日本人并不把说话看的那么重要,他们认为说话过多是不成熟,缺乏知识的表现。

在日本,沉默不会让他们尴尬不自然,反而是对对方的尊重。

2、美国人在和你对话的时候会帮你把话说完,这样是在表明我正在认真听。

我们学校的外教和我交谈时会附和我的话,有时候我停顿太久他会顺着我的意思说下去。

日本人却基本上不会插话,而是会用点头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而不是赞同。

3、美国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不管是平时闲聊还是商务会谈,都是直奔主题。

他们认为你说话绕弯子是因为你没有明确的思路,说话缺乏诚意。

日本人在公司内部,上级对下级会采取直接的方式。

但是在一般交际中他们会礼貌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的老师曾经在韩国留学,她说上课的时候,美国人比较开朗,日本人比较内敛。

如果美国人对你的上课方式不满,他们会直接的说出来。

但是日本人一般不会说出来,对你的不满会日积月增,最后以消极的上课来应付你。

所以和日本人说话时要注意语气,他们有时候是比较敏感的。

4、美国人喜欢用十分肯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比如说去哪玩,几点去,都有明晰的想法。

日本人会在考虑对方的想法和情况后说话和采取行动。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四种国人的“思维方式”
三、"迷信圣贤"的思维方式。
民主精神就是民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的根本并不是民主体制,而是民主思想和民主的思维方式。
四、"内外有别"的思维方式。
中国有句成语"内外有别",其含义是:对自己人和对外人给予不同的待遇,要给自己人特别的优待和关照。
中国人把人际关系称为"圈子",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中国人以自己为圆心,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来画"圈子":最里面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稍外一圈是亲朋好友等友人,再外一圈是邻居同事等熟人,最外一圈就是素不相识的外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遵循"先里后外"的顺序,按照远近亲疏的不同关系,给予不同分量的砝码。西方人崇尚人权,人权也就是人们相互平等对待。可是西方的人权观念到了中国就变了滋味,中国人并不主张人人绝对平等,而是主张相对平等,比如对亲人给予九分关照,好友给予七分关照,一般朋友给予五分关照,熟人给予三分关照,这样就"摆平关系"了。如果一个中国人违背了"内外有别"的原则,对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一视同仁对待,没有"摆平"人际关系,就要遭到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笔者个人推测,在现代如创作出能够打动东西方读者的作品,作者必须既对中国哲学命运、宇宙精神,对中国诗、画和书法三为一体的艺术精髓、以及气韵、虚实相协、阴阳相调的中国艺术真谛有独到的体悟,同时又要对西方文学、艺术、哲学有深刻了解和把握。

美国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

美国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有哪些不同?

美国⼈与中国⼈思维⽅式有哪些不同?美国强⼤,在某些⽅⾯跟美国⼈先进的思维⽅式有关。

美国⼈与中国⼈思维⽅式有哪些不同呢?在美期间我零距离地接触了美国⼈,包括企业家、市民、教授、公务员、⼯程师、公司职员等,通过接触了解,我感觉美国⼈的思维⽅式有以下⼏个特点。

⼀、讲的是共同利益 有关这⼀点,我听到过⼀个名⼈故事: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林语堂的出版商。

林语堂因此觉得⾃⼰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交。

这件事很说明中美⽂化的差异。

中国⼈觉得相处时间长⼜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讲利益。

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赚了⼤头。

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吃亏了,⾃⼰拿的版税只是10%,⽽不是50%。

林语堂可能觉得⾃⼰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半。

可是,出版商有发⾏渠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直是美国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都想⾃⼰做⽼板的原因。

⾄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12%。

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吃亏了。

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的想法,他应该换个出版商。

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

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后你也帮我赚钱。

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打字机,与借⽣活费是不⼀样的,⽣活费数量往往较少,周期通常较短。

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意,借的数量往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些。

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不愿借,也挺正常。

后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利润。

林语堂不必⽣赛珍珠的⽓,也不必因此⽽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

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

中国⼈⽂章写得好的⼈很多,林语堂之所以⾄今还被⼈记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本英⽂书,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

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它包括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会存在差异。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和欧洲在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同之处。

一、社交礼仪在美国,人们总是非常注重时间,经常会在约定的时间前到达,因此准时是美国社交礼仪的重要一环。

在参加聚会时,主人会准备好足够的吃喝,并清楚告知客人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在美国,人们之间的交往是比较直接的,多数情况下人们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甚至直言不讳。

在美国普遍地区,人们较少使用到亲吻拥抱等方式来问候朋友或客人。

而在欧洲,时间观念相对比较弹性。

比如在南欧地区,人们经常会迟到十几分钟。

在社交场合,欧洲人交往比较含蓄,不愿意过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之间的问候方式会较加亲密,常常会使用到亲吻和拥抱等方式。

二、食物文化在美国,快餐文化非常发达,人们很少有时间精力去享受一餐精致的饭菜。

美国人更喜欢使用方便、快捷的方式解决就餐问题。

多数情况下,美国人晚餐的时间比较早,多在下午5点到8点的时间范围内。

另外,餐桌礼仪在美国也非常重要,人们一般会使用刀叉等餐具。

不过,这种礼仪逐渐式微,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手抓着食物进食。

而在欧洲,餐饮文化历史悠久,包括了各个国家、地区的独特食物文化。

欧洲人更喜欢把就餐看作一种社交活动,倍感愉悦。

在欧洲,多数人会在晚上八点到十点的时间选择吃晚餐,同时,午餐比较重视,在这一时期,人们通常可以享受到更多丰富的菜品。

在德国、奥地利等地区,还有啤酒节等传统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也成为了欧洲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思维方式美国被誉为“理性社会”,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地使用逻辑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

在美国,人们的思考是比较开放的,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

美国人也很注重自我推销和自我表现,这在求职、竞争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

中美思维差异例子中美思维差异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时间观念:中美两国在对待时间的方式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往往更加注重时间的利用效率,比如“五分钟原则”,而美国人则更注重时间的多样性和弹性,比如“下午三点我有个电话会议,但我们可以晚一点再开始”。

2.沟通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沟通往往更加暗示和间接。

人们会通过非言语的形式(例如微笑、眼神等)来传达信息和感情。

而在美国文化中,沟通则更加直白和明确,人们会直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往往更注重个人的形象和面子,而美国人则更注重实事求是和直奔主题。

3.子女关系:中式思维认为父母对儿女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关系往往能延续一生。

美式思维更注重自我,因此父母与子女关系更为独立。

美国人退休后会自由地旅游、跳舞、学习一项技能,甚至单身者谈恋爱。

4.老人赡养:中式思维认为老人赡养应当亲力亲为,如果中国人送他们的父母去护理院,那会被认为不孝。

而大多数美国人的父母住在护理院。

如果他的孩子花时间去看望他们,那就被认为孝顺。

5.生活方式:以院落设计为例,大多数中国人在后院种菜。

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类似的做法。

6.财产管理:中国人把他们挣的钱存银行而有安全感。

美国人喜欢预支未来的财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注重信用。

7.信用债务:中式思维认为欠债是一种有压力的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很少有中国人信用卡欠款。

美式思维则不然,他们喜欢预支未来的财产,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注重信用。

总的来说,这些例子展示了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两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东方王强老师的美语思维法的总结

新东方王强老师的美语思维法的总结

新东方王强老师的美语思维法的总结掌握一门语言,主要是要掌握说这门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

不然,学得再久,也还是外语。

一、准确简洁地界定。

定义。

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二、养成解释东西的能力。

1. 关注细节,不要泛泛而谈。

使用具体的例子,具体化,清晰化,突出要点。

比如很多人喜欢说一个人很好。

这就是泛泛而谈,很笼统。

这个人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需要用具体的例子来呈现,这样对方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好的意思。

英文中有这样的说法:I can’t see your point. Now I see.(我理解了)2. 描述的3段结构:第一、引子。

The lead 。

开场。

必要的背景,而非所有背景。

不要过长。

告诫自己,这个东西是否必须要说,是不是对我组织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好的导引:①展示一个问题。

②引出一个新的情况。

③一开始提出一个挑战。

④抛出一个令人吃惊的东西。

第二、事件的流程。

怎么组织事件。

讲究逻辑,而且要重点突出。

中文通常按自然时间序列来描述,但在英美人看来这样的叙述很无趣。

先说重要的,再说次要的,最后再说或不说补充的。

中文思维像线穿珍珠似的,各个都很精彩;而英文则是冰糖葫芦似的,主线明确,围绕着一件事。

第三、收尾。

The end. 要回应引子。

把引子中提到的问题等都解决掉。

尽量出人意料,有趣。

三、是引导同学有效地从骨子里来说符合英美人思维方式地描述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过程。

四、是要求同学在学习英语口语的时候同时提高听力,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非常常用的习语。

因为习语实际上是阻挠很多中国同学听懂外国的广播或者是脱口秀甚至是电影这些东西的瓶颈。

五、就是我通过一些练习的设计,培养中国同学的猜测能力。

因为口语和听力他们最大的一个障碍在什么地方呢?他在时间中只出现一次,而再不会重复出现。

当一个讲英语的人跟你讲了一些你所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你凭什么能够理解他的意义呢?这个时候手边没有参考书,没有字典,这些句子你从来没有学过,甚至背了也忘了,在现场通过什么东西解决和别人的沟通呢?只能通过一些线索来进行猜测这个词语或者是用法的意思。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中美交流思维模 式:指中美两国 在交流过程中所 体现出来的思维 方式和特点
定义:中美交流 思维模式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文化、 历史、社会制度 等方面
特征:中美交流 思维模式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语言 表达、行为方式、 价值观念等方面
沟通障碍: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误解与冲突: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国际关系的稳定。 合作与竞争: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国际秩序: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国际秩序的调整,影响国际关系的稳定。
合作方式:中美双 方在合作方式上存 在差异,如中国注 重集体主义,美国 注重个人主义
影响:中美交流 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两国之间的交 流和合作产生重 要影响
文化背景: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文化背景,如儒 家思想、西方哲 学等
历史传统: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历史传统,如中 国注重集体主义, 美国注重个人主 义
社会环境: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社会环境,如中 国注重家庭观念, 美国注重个人自 由,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 观
非语言沟通:注意非语言沟通,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增 强沟通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倾听与表达:倾听对方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误解和冲 突
寻求共同点:寻找双方共同点, 建立信任和共识,促进交流与合 作
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如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文化交流中心等 加强教育交流:如互派留学生、开展联合研究项目等 推广多元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加强媒体合作:通过媒体传播,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美国思维方式及其影响下的语言现象

美国思维方式及其影响下的语言现象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3— 6 4 2 1 )3— 1 1— 4 10 64 (0 10 0 2 0 造成 , 多 的是来 源 于思维 的差 异这 一根 本原 因 。 更 因此 本 文拟从 美 国思 维角 度 的特点 来探讨 美 式英 语 的现 象及 我们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时 应 该 注 意 的 问
题。

引 言
思 维 和语 言紧 密相关 。语 言 是思 维 的物质 外 壳 。思 维 的 内容 和方 式影 响 和决定 着 语言 的表 达
形式 。笔 者 查 阅了大 量关 于 中西方 思 维差 异及 语
言 现象 的 资料 。发 现大 多数 文献都 是 笼统 的提 及 中西方 的思 维和 文化 差异 。对 于此 , 者认 为 , 笔 仅
于 笼统 , 有失 精 确 。根 据维 基 百 科 对 西 方 世 界 的
定义 , 西方世界 , 也称西洋、 西方国家 , 旧称 泰西 ,
在 不 同的场 合 和不 同 的时间有 着 不 同的定 义 。但

等植根于佛教 思维 的亚洲 国家。 蚍 1 深入 的主
观 思考方 式 在希腊 当时 的代 表 人物 是古 希腊哲 学 家 赫拉 克 里 特 ( ealu) H rcts 和希 腊 作 家 埃 斯 库 罗 i
Nt 3 }
ll 2 tl 0 i
的经理 和美 国 的经 理 在 面 临 同一 决 策 时 , 国 经 美 理 马上 想到 的是 这 一 决策 可 以带 来 的利 益 , 因此
会 很快 采取行 动 。而英 国经 理想 到 的是如果 实行 这 一决 策会 面 临 的 问题 。在这 一 点 上 , 国人 的 美
斯 ( ecuu ) 这 一特 点 一 直延 续 至 今并 深 深 扎 A sh ls ,

中美文化对比

中美文化对比
中美文化对比
中美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
• 中国自古讲究礼仪,言语 中国自古讲究礼仪, 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 当中多是体现自谦和敬人。在 听到别人赞扬时, 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一般 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 表示用谦词来表示谦虚。中国 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 人在交谈中必须使用称谓,以 示对对方的尊敬。 示对对方的尊敬。美国人讲究 平等, 平等,在美国晚辈可以直呼长 辈和上司的名字。 辈和上司的名字。对于别人的 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谢, 赞扬,美国人则会表示感谢, 接受赞扬。 接受赞扬。 非语言行为上的差 异很大, 异很大,仅列举以下两例就可 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 :(1)目不转睛地看 见一斑:(1)目不转睛地看。中 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 国人以此表示好奇或惊讶,美 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 国人认为这是不礼貌、使人发 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 把手伸向被叫人, 窘的行为。(2)把手伸向被叫人, 手心向上, 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 中国人对此反感, 动。中国人对此反感,美国人 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 以此表示叫别人过来。
风俗习惯差异
•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 动。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爱 面子,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 的形象,怕被人笑话、议论和误解。 美国人则比较实际,不会太在意别 人的看法。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不 会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等 方面,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权;而在中国却经常询问这些内容。 美国人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意思。美国人一旦被问及某事,一 般必须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 而中国人提倡“沉默是金”。在美 国常见到长辈与晚辈见面时相互拍 肩膀、亲吻的情形,而在中国几乎 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美国人非常 守时,而中国人往往可以理解有原 因的迟到。在许多生活习惯上中美 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论中美人际交流模式的差异及原因

论中美人际交流模式的差异及原因

第3期
李军林, 刘 英 论中美人际交流模式的差异及 原因
73
求接受者肩负重大的责任, 他们要 能够正 确地阐释 发出者 的信 息。因此, 中国人尽力提高接受者 的敏感 性与领会 话外音 的能 力以及解读隐含意义的能力。当受者 到达最 高敏感 阶段时, 交 流双方心心相应, 也就无需用语言来进行交流 了。
尽管大部分文化既包 含有直 接交流方 式, 也 包含有 间接交 流方式, 但中国人主要以间接交 流作为规范的交流方 式, 美国人 则倾向于直接交流。在西 勒( Searle) 看来, 间接传递信 息是在言 语交流中传者向受者提及一些双方共享的背景信息, 同时依靠受 者的理性和推理能力, 以此交流比实际话语更多的信息。例如隐 喻、影射、暗示、讽刺等间接交流的方式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布朗 ( Brown) 和莱文森 ( Levinson) 认 为, 间接 交流 的做 法在 中国 很普 遍, 因为它在交流的礼貌策略中发挥着基本的作用。卡泰尔( ka triel) 也认为间接语言交流是极度关心他人和自己面子的结果, 所 谓 面子! , 即个人希望在公众中拥有的形象。间接交流有助于避 免因遭他人拒绝或交流双方因出现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窘迫, 可以 无损彼此的关系和面子。如中介式交流( 请他人传递信息) , 折射 式交流( 在受者面前与第三者 交流信息) , 代表式交流( 像是在传 递他人的信息时传递自己的信息) 。
子就知道下文了, 这种间接交流方式连语言都省略掉了。 1. 3 语言编码的区别不同
中国人的语 言 编码 区 别较 大, 美国 人 的语 言 编码 较 少 区 别。中国的语言十分复杂, 依据不 同的社会 地位、亲疏 程度、年 龄、性别等区分出不同的表达方式。这 些区分 不仅在 所指的 词
汇方面, 而且在 动词、介 词和 名词 上均 有体 现。如 在中 国请 客 人喝茶, 有三种表现形式: 普遍的 表达形 式为 上茶! , 礼貌的 表 达形式为 请上 茶!, 敬 语则为 请您品 茶! 。又如 请 人坐, 也 有 三种表现形式, 即 坐! 、请坐!、 请上坐! , 前者 为普遍 表形式, 后者为敬语表现形式。这表明, 中国语 言中存 在有广 泛而细 致 的敬语体系。英语 也是通 过不 同的 编码 来体 现传 者和 受者 之 间不同的亲密程度以及不同 的社会地 位, 但区别 十分简单。 一 般来讲, 英语的称呼形式完全可以用简 单的两 种对照 形式来 概 括: 名字! 与 头衔加姓! 。特别是在现 代美式 英语的 实际运 用 中, 称 名!和 称 头衔加姓! 之间的差距 所能体 现出的 亲密程 度 上的区别十分细微。又如, 英文中的代 词 你! 可以无 区别地 指 代少年或老翁、总统 或平 民。而在 中国 语言 中, 依 据礼 貌的 层 次和人际关系层次的不同, 可以运用 不同的词 语来表 达 你! 的 概念。人们可以说 这 是王 先生 的书 吗?! 而 不是 说 这 是你 的 书吗?! 人们还可以用教授、阿姨、学生等 词汇取 代代词 你! , 即 便是在两个人的交流中也是这 样, 因为 这种称 谓澄清 并且强 调 了交流者之间的关系, 优于简单的第二人称指代。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可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也应求新。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起来看看吧!思维方式分类1.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

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2.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3.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

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4.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5.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6.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7.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8.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

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9.目标思维法——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

美洲人谈判风格_值得收藏

美洲人谈判风格_值得收藏

美洲人谈判风格_值得收藏美洲人收地区国家文化影响形成了不一样的谈判风格,那么美洲人的谈判风格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店铺整理了美洲人谈判风格,供你阅读参考。

北美洲人谈判风格一、美国人的谈判风格1、爽直干脆,不兜圈子;2、自信心强,或者说自傲;3、追求实利;4、注重效率;5、重视合同,重视法律。

二、加拿大人的谈判风格1、加拿大是靠移民建设起来的国家,人口中主要是英法移民。

因此加拿大人的谈判风格大致与西欧人相同;2、加拿大人随和、友善、讲礼貌而不拘繁礼;3、加拿大商人中90%是英国系和法国系,英国系商人正统严肃,比较保守;法国系商人和蔼可亲,易于接近。

三、拉美人的谈判风格1、拉美人有很强的自尊心;2、拉美人的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生活悠闲;3、注重感情;4、有些拉美商人责任感不强,信誉较差。

其他国家谈判风格1、日本:日商很注重面对面地接触洽谈,不习惯电报、电传、电话式的联系。

如果中间人有一定的地位,经其介绍与日商面对面地洽谈后,效果会更好。

日商很重视人际关系。

在结识之初,如果用点头或轻度鞠躬致意,在日本会收到比握手更好的效果。

日本人经常说的“哈伊”,只表示他听明白了你说的话,不表示他同意你的意见。

你不要误解为他答应你什么了。

在商务谈判中,日商很注意对方的感情、语气、语调等细微变化和反应,很会避开正面争执或尴尬局面,会用间接语句来表示不同意你的观点。

在没有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前,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同意签约。

日本人对外贸易一般多以集体商定为准。

他们习惯于搞长期可靠、面面俱到的合同条款商谈,一旦达成协议,习惯于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私下解决问题,不主张到公证机关去解决。

日本人是有预算只要不超过预算就可以,只要你陪他吃好玩好就可以了!呵呵!大家心里很清楚。

2、美国: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一般洽谈商务,最好在吃早餐时开始。

同美国人谈生意,不必过多的礼节。

美国人一般精力充沛、外向、热情、自信、果断,在贸易谈判中,以取得最大效益为目的。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摘要:中美两国作为目前对外贸易发展最大的国家之一,贸易往来上是十分频繁的,在谈判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谈判人员之间的较量,而是两个文化之间的沟通。

谈判人员为了促使谈判的成功就需要了解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就首先介绍从风俗习惯、价值观、逻辑思维三个方面介绍了中美文化的差异,然后将中美文化差异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进行分析,期间穿插了案例方便介绍和分析。

最后针对中美文化差异提出了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影响因素;对策一、引论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商务活动频繁发生,商务谈判深入其中,因此,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谈判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主体多元化,策略差异性增强,因此谈判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务谈判活动的成败。

在谈判中,谈判人员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修养都是会渗透到商务谈判活动之中的,这就是影响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一个国家长期历史沉淀的产物,文化因素会通过人来反映在国家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不仅是一次利益的分配过程,更加是一次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过程,因此了解对方的文化成为谈判者应该具备的知识。

1.2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出现的状况中美两国由于文化问题在商务谈判中容易出现,语言、思维方式、时间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在美国属于“低权力距离”的国家,中国则属于“高权力距离”的国家。

在中美国家商务谈判时,美国派出企业的直接业务参与者与中国进行谈判时,中国企业就会认为美国企业并没有重视此次谈判,会产生不配合的现象。

例如:张三是我国一名企业的总裁,他的公司近期会与美国一家公司开展合作,为了表示合作诚意,张三亲自带领团队与美国公司进行谈判,在谈判的最后,对美国谈判者说了句“I have waste your time”,让美国谈判者感到十分费解。

在这个实例中,中国的文化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感谢会在最后说一句表示谦虚的话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

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

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

而中国人正好相反。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

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

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

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

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
习语。

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

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

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

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

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

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

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