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心得体会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心得体会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心得体会1、概述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近年来,我国泥石流有渐趋加重的趋势。

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性,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是有必要的。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2.1地形条件(1)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大,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

(2)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出口的瓢状或©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Χ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

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

(3)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大,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

(4)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2.2地质条件(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对泥石流的形成有利。

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易遭受破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3水文气象条件(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介质的基本动力。

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

突然大量来水有:①强度较大的暴雨;②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③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

(2)水的作用:浸润饱和山坡松散物质的侧蚀掏挖作用产生滑坡、崩塌等,增加了物质来源。

2.4其他条件如人为滥伐山林,造成山坡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堆积等,往往提供大量物质来源。

开挖隧道时破坏地下的地质平衡条件时等,也会形成泥石流。

上述条件概括起来为:(1)有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

浅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毒妻绰 = 0-— 2— 一 一 070 一 — 一 4 ( 1) - — 一 — 1 70 5 — 00 一9-2 — 0 一 7一 0一— 0 —一 一 5
和分 选 性 差 等 特 征 。 根 据 泥 石 流 规 模 、 质 、 形 条 件 和 受 害 对 象 不 同 , 石 流 危 性 地 泥
害 。⑤ 漫 流 改 道 。 泥石 流 中 的 固 体 物 质 堵 塞 其 流 路 , 成 漫 流 改 造 道 , 毁 或 淹 没 下 游 各 种 设 施 。⑥ 磨 蚀 。泥 石 流 含有 大 量 泥 沙 , 冲 在 运 动 中 对各 种 保 护 目标 及 其 防 治 工程 的表 面造 成 严 重 的磨 蚀 。 ⑦
弯道 超 高 与 爬 高 。 高重 度 泥 石 流 运 动 的 直 进 性 很 强 . 弯 道 处 流 在
动或 遇 阻 时 其 超 高 或 爬 高 的 能 力 大 , 时甚 至 能 爬 脊 越 岸 淤 埋 各 有 种 目标 。⑧ 挤 压 主河 道 。泥 石 流 冲 出 的 大量 泥砂 使 堆 积 扇 不 断 扩
大 , 成 通 航 河 道 的 险 滩 , 碍 通 航 , 将 主河 逼 向 对 岸 , 对 岸 形 有 并 使 ( ) 游 流 通 区 的地 形 多 为 狭 窄 陡 深 的 峡 谷 。 床 纵 坡 大 , 3中 谷 使 遭 受 严 重 冲 刷 , 成 山 坡 失 稳 , 害 各 种 目标 , 且 由 于 流 路 改 造 危 而 泥 石 流 得 以迅 猛 直 泻 。 变 . 沿岸各种设施遭受危害 。 使 () 游 堆积 区的地形 为开 阔平坦的 山前平 原或河 谷阶地 , 4下 4、 石 流 的 防 治 措 施 泥 使碎屑物质有堆积的场所 。 4 1防 治 原 则 . 22地 质 条 件 . 泥 石 流 是 一 种 较 大 规 模 的 自然 灾 害 , 形 成 原 因是 自然界 多 其 ( ) 造 : 质 构 造 复杂 , 层 皱 褶 发 育 , 构 造 活 动 强 烈 , 1构 地 断 新 地 种 因 素 共 同作 用 的 结 果 , 因 比较 复 杂 , 治极 为 困 难 。因此 对 泥 成 根 震 烈 度较 高 的 地 区 , 般 对 泥 石 流 的 形 成 有 利 。 由 于 这 些 因 素 导 一 石 流 的 防 治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防 为 主 、 以 防治 结 合 、 强 制 弱 和重 避 致 地 表 岩 层 破 碎 、 坡 、 塌 、 落 等 不 良 地 质 现 象 发 育 , 泥 石 滑 崩 错 为 点 治 理 : 沟 谷 的 上 、 、 游 全 面 规 划 , 、 、 、 综 合 治理 ; 对 中 下 山 水 林 田 流 的形 成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固体 物 质 来 源 工程 方 案 应 中 小 结 合 , 以小 为 主 , 地 制 宜 , 地 取 材 。 因 就 ( ) 性 : 构 疏 松 软 弱 、 于 风 化 、 理 发 育 的 岩 层 , 软 硬 2岩 结 易 节 或

浅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周国胜

浅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周国胜

浅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周国胜摘要:泥石流以暴发频次高、突发性高、流速快、破坏性强为特点,常冲毁道路、桥梁、耕地等,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对S103线兰州至黄河石林公路什川至青城段公路工程勘察时所遇的典型泥石流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探讨了降雨、地震等诱发泥石流的因素,研究了泥石流分布特点,对泥石流在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建设公路工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及建议1引言我国山地面积广阔,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复杂,成为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山区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建设遭受到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因而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1]。

S103线兰州至黄河石林公路什川至青城段公路工程路线总体走向大致自西南向东北(图1),项目起点位于什川镇,由西向东,经十字沟、刮风圈沟等,设置特大桥跨越黄河,终点与青城黄河大桥顺接。

本项目起点和终点路段,为黄河阶地,地形平坦开阔,中间路段为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本项目泥石流的发育特征,通过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探讨了降雨、地震、人为活动等诱发泥石流发生的因素,研究了泥石流分布特点,旨在能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设计防治措施及参考。

2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2.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沟谷纵坡降、沟坡坡度、集水面积和斜坡坡向等[2]。

项目区处于皋兰、榆中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内侧,陇西系马啣山、兴隆山旋回折带、河西系庄浪河凹陷带与兴隆山隆起带三大构造体系的复合部,断裂构造发育。

线路途经地带总体南低北高,属中山区。

项目区起终点段地形平坦开阔,中间段山高谷深,冲沟发育,路线区域最低点为终点处,海拔约1447米;最高点为刮风圈隧道附近,海拔约1848米,落差较大,沟壑交错,沟谷坡面陡峻破碎,坡体的固体物质易汇聚于沟道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浅析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矿 山经济 损失 。主要是摧毁矿 山及其设施 , 淤 埋矿 山坑道 、 伤害矿 山人 工 作 员、 造成停 工停产 , 甚至使矿 山报废 。另外 , 尾 矿库是 金属矿 山重要 工 业设施之 一, 尾矿库 的建设在 防治矿 山泥石流 中起 到很重要 的作用 矿 库 的建 设往往难 以避开居 民区, 因此矿 山尾 矿库一 旦溃坝, 含 有大量 水分 的尾沙 沿 山谷 向下游倾 泄形成泥 沙流 , 造成群死 群伤的重 大灾 害。
巨砾, 成 为稀性泥石 流的物质来 源。在新 构造 运动活 动和地震强 烈区, 不 仅 破坏 山岩完整 性、 稳 定性 , 形成碎 屑物 质 , 还有激发泥 石流 的作用 。不 良的 物理 地质 作用 包括 崩坍 ( 冰崩 、 雪崩、 岩崩 、 土 崩) 、 滑坡、 坍方 、 岩 屑 流、 面石堆 等 , 是 固体碎屑物质 的直接来源 , 也可直接 转变 为泥石流 。 ( 2 ) 充足 的水源 条件 水 既是泥石 流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又 是泥石流 的激 发条件和搬运 介质 ( 动 力来 源) , 水 体对松散碎 屑物质起 着片蚀 作用 , 或 者使松 散碎屑物 质沿 河床 产生运移和 移动 。泥石流 的水源 , 包括暴 雨 、 冰雪 融水和水库溃 决水 体等 形式 。我 国泥石流 的水源主要 是暴雨 、 长 时间的连续 降雨等 。 ( 3 ) 地 形 地 貌 条 件
科 学 论 坛
科 学 与财 富
浅析 矿 山泥石 流 的形成及 防治措 施
王 茜 ( 黑龙江省冶金设 计规 划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根据矿山泥石流的形成及特点 , 对泥石流产生 的危害进行论述 , 并 阐述 如何综 合治理, 避 免灾害发生 。 关键词 : 矿 山 泥石 流 危害 防治措施

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漏斗 状 ,地 形 比较 开 阔 、周 围山体 破碎 、植 被 生长 不 良 ; 中游 流 通 区的地 形 多 为狭 窄陡深 的峡谷 ,谷 床 纵坡 降大 ; 下游 堆积 区的 地形 为开 阔平坦 的 山前平原 或河 谷阶 地 。 松散物 质 : 泥石 流常 发生于 地 质构造 复杂 、断裂褶 皱发 育 ,新 构 造活 动 强烈 ,地 震 烈度较 高 的地 区 。地表 岩石 破 碎 ,崩塌 、滑坡 等 不 良地 质现 象发 育 ,为 泥石 流 的形成 提 供 了 固体 物 质来源 。 水源 : 我 国泥石 流的 水源主 要是暴 雨 、长时 间的连 续 降 雨等 。暴 雨是 泥石 流形 成的动 力 因素 。
中 国科技 信 息 2 0 1 3年第 2 1 期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N D T E C H N OL O G Y I NF OR MA T I ON N o v . 2 0 1 3
资 源及 环 境
浅谈泥石流 的成 因及 预防措 施
梁 ,阻断交 通 ,阻碍救 援队 伍 和工 程机 械进 入 灾 区 ,加 大
救援 难 度 ,严重 延缓 救 援进 度 。通 讯线 路 ,造 成灾 区通 讯 中断 ,影 响救 援工 作开 展 。
这是 一 种长 期 的有 助于 减缓 泥 石流 形成 、能达 到 一定
防 御 目的 的 治 理 性 手 段 。 主要 方法 是 封 山 育林 ,固结 表
地 方 ,及 时逃 生 。泥 石 流预 警 的实 际操 作并 不 复杂 ,就是
在山沟 中设 置观察哨,在雨季密切观察 ,一旦洪水形成,
就拉 响 警报 ,告 知居 民立 即疏散 和 撤离 。
松 散物 质 ,如泥 沙 、石 块等 ;其次 是 触发 因素 ,即持续 的 强 降 雨 ,导 致 山洪 突然 暴 发 ,洪水 携 带大 量 泥 沙和 石块 形

环境保护知识: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保护知识: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保护知识: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泥石流灾害与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通常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发生。

其特点是以土石流型式出现,水土混合物连续不断地流动,往往会摧毁沿途的建筑物和道路,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泥石流的习性、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习性泥石流是由于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其特点是源头面积大、流量大、速度快且带有砂石、碎石、泥沙等物质。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局部强降雨:雨量相对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2.地形条件:发生泥石流的地区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发育的沟壑。

沟壑之间的坡度大,山坡土壤疏松且易于崩塌,土石流受到重力作用呈自由流动状态。

3.地质条件:泥石流发生的地质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存在脆弱的泥岩、砂岩等岩石,易于崩塌;二是存在水槽状的地层结构,形成水流维持,形成岩层砖石渣砾物浸染而成为泥石流物料。

(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首先,由于强降雨引发山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导致土石流的大量产生和流出。

其次,冰雪融化时水量过大,超出了所在山区的放水能力,导致水流被阻碍而形成泥石流。

此外,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形成。

(三)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提前预警和制定防治措施减少其损失。

下面是泥石流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1.预先规划和构筑泥石流防护工程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泥石流灾害应急机制。

其次,在泥石流易发地带,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土石流的产生,不允许在泥石流危险区内修建建筑物或设施。

另外,应该在山地区建造泥石流防护堤、拦河坝、加强河道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使泥石流的运动方向和流向合理化,并增加泥石流的缓冲时间。

2.加强预报预警和数据监测加强卫星遥感、地质和水文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泥石流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对可能泥石流发生地的监测,及时进行预警和报告。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一、泥石流简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

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 物理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物理条件,如地势险峻,地面坡度大,易产生坡面滑动,崩塌、滑坡等类型的地质灾害。

2. 水文条件降雨、雪融等水文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湿润的环境能够使得山体土壤的黏着力减少,岩石的内部纯度下降,产生岩石崩塌。

3. 地质条件泥石流形成还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高、地面土壤可渗透性差、破碎岩层网络等。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预测监测防控对于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要建立多次、全方位的防治监测系统。

利用地质雷达、监测卫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对泥石流活动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泥石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隧道、堤坝等结构防止泥石流的流动。

墙壁的防护工程可以防止泥石流的堆积,以及减小泥石流造成的破坏。

3.宣传教育公众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非常重要,要启动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改进,增强公众对于自然灾害的防灾意识,加强公众对泥石流的科学认识,提高公众对灾难发生的预警能力。

4.生态治理泥石流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对山地生态进行合理整治是重要的防治策略。

适当措施的生态治理可以减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提高山体环境的质量,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泥石流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地质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测监测、工程治理、宣传教育、生态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灾害的有效方法。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如何防治介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如何防治介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如何防治介绍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如何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泥石流沟口通常是发生灾害的重要地段。

在应急调查时,应该加强对沟口的调查。

仔细了解沟口堆积区和两侧建筑物的分布位置,特别是新建在沟边的建筑物。

调查了解沟上游物源区和行洪区的变化情况。

应注意采矿排渣、修路弃土、生活垃圾等的分布,在暴雨期间可能会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民居建于泥石流沟边,特别是上游滑坡堵沟溃决时,非常危险。

地质灾害高发区房屋的调查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地质灾害高发区点多面广的难题,集中力量对有灾害隐患的居民点或村庄的房屋和房前屋后开展调查。

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毁坏里的洪流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它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常常具有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物资容量大等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因此,应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加强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特别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在遇到泥石流时应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首先是地形条件。

地形形态和坡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并产生快速流动的地区。

泥石流形成地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60°的陡坡,其面积大的可达数十平方千米。

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流通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

泥石流进入本区后具有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并造成很大危害;泥石流堆积区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之地。

其次是地质条件。

泥石流多发育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皱褶发育、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的山区。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是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质来源,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岩层是泥石流形成碎屑物质的来源。

再次是水文气象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也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

因此,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的大量流水密切相关。

突然大量来水包括强度较大的暴雨,冰川、积雪的强烈消融以及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的突然溃决,再加上水对山坡岩土的软化、潜蚀、侵蚀和冲刷等都会增加物质的来源。

除此之外,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农业活动,以及一些矿山业主“采完,赚够,就走人”的做法,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变局部地形,增强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补给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质来源。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编号:AQ-CS-05094(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泥石流的防治措施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bris flow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

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

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2、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

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

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

泥石流成因及预警措施

泥石流成因及预警措施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由于降水或融雪、冰川融水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构成的特殊流体。

我国是多山国家,很多山区都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很多地区降水量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

通过对泥石流定义的阐述,探讨了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危害,概括了泥石流的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山地突然暴发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等的洪流。

它是山区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

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骤然流失的产物。

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

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对泥石流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1471人遇难,294人失踪。

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进一步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区域1.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分布特点如下:(1)集中分布: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接触带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之间的过渡带。

(2)两侧分布:在接触带和过渡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堆积分布: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泥石流是由于山区发生暴雨、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影响,人们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

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陡峭的山坡、沟谷和河道。

陡峭的山坡和沟谷使得泥石流的运动速度加快,形成猛烈的冲击力。

气候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和融雪。

降雨过程中,大量的雨水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饱和,失去支撑力,从而引发泥石流。

融雪过程中,大量的融雪水也会导致土壤饱和,产生泥石流。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和地层结构。

土壤类型主要分为粉砂质土和粘土,粉砂质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粘土则具有较好的保水性。

地层结构主要指的是岩性和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岩性较脆弱的地区和断裂带发育的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为了防治泥石流,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加强泥石流灾害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泥石流监测站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泥石流,提前采取避灾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是合理规划山区土地利用。

山区土地利用应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有机结合的原则,合理分布农田、林地、草地和湖泊,保持山地的生态平衡,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再次是加强山体治理和防护工程。

通过植被恢复、护坡、排水和加固等措施,加强对山体的治理和防护,减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降低泥石流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减灾移民、建设避灾场所和培训群众避险技能等措施,提高泥石流灾害的应对能力。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防治泥石流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山体治理和防护工程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摘要: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及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它的发生受很多条件的制约,是山地常发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

泥石流是指沟谷坡地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在洪水作用下的混合流动。

泥石流是物源、地形地质地貌、降雨等因子非协同异变耦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其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的特点,破坏力极大。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3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②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③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3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3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3面环山、一面出口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5%~10%和7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之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提供固体物质。

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

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面积为~10者最易发生,50以上者较少。

岩石来源在泥石流形成区,大多数岩石为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石英砂砾岩、页岩、砂质页岩、浅变质石英砂岩。

这些岩石均属于碎屑岩,性脆、化学物质稳定、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都是什么呢?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泥石流防护措施有:⑴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
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⑵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⑶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⑷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⑸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
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另外,对于防治措施,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今天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_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_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高原山区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郭枝明(西藏武警交通第八支队,西藏 阿里 859000)摘 要:西藏境内许多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许多路段受泥石流威胁。

特别是近年来,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西藏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是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地震也易诱发泥石流。

本文以国道219线为例,浅谈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石流 形成条件 特征 危害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1815+61 概况新藏公路西藏段全长148815k m,平均海拔4500m 以上。

公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沿线大部分区段都采用低位布线,设计标准和荷载等级都很低,且年久失修,道路整体抗灾能力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给青藏高原气候带来的影响是,西藏气候相对湿润,降水量明显增加,暴雨频率变大。

“5・12”汶川大地震及云南、攀枝花地震,以及西藏仲巴县618级地震后,标志着青藏高原板块地壳运动处于活跃期。

以上对公路的影响是,地质构造运动加剧,泥石流、洪水、冰雪害及冻土病害频频发生,在众多病害中,尤其泥石流的危害最为严重,一些区段稍有降雨或地震,便产生泥石流,阻断交通,给沿线物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甚至直接影响边防稳定及当地经济发展。

2 泥石流形成条件经调查,G219线西藏段境内共有大小泥石流约500多条,泥石流类型随物源粒度特征的不同,分别表现为泥石流、水石流和水砂流,泥石流作为山地地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由水流侵蚀、搬运和堆积泥沙的水沙运动现象。

它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陡峻的地形,诱发的动力(常见的一是暴雨冲刷,二是地震)和充足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三大条件。

就G219线来说,以上三大条件都具备,就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因地震诱发的泥石流,其发生概率低,发生突然,规律性弱,难采取防治措施,故下文重点讨论由“水”诱发的泥石流。

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

公路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结构具有冲击毁损和淤埋破坏的病害类型,包括桥台水毁、上部结构毁损、桥涵基础掏蚀、桥涵淤埋、道毁损等类型。

公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如下。

(1)丰富的泥石流物源。

由于公作为线状构筑物,需要穿越不同的地质、地区,公沿线涉及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的泥石流物源。

如在海拔超过1 000m 的高寒地区,物源类型主要有寒冻风化物、第四纪冰碛物及冰水沉积物等。

根据对新疆天山公沿线1981―1990 年寒冻风化碎屑的统计,海拔3 300~3 500m 之间坡地平均碎屑产出率为0.006~0.008m3(m2a),在山体坡前地带则存在大量冰碛物,呈现典型的混杂堆积,仅在北天山哈希勒根地区便有冰碛3~6 道,紧紧绕在现代冰川下方,在K631 泥石流沟内发育5 道古冰碛并呈5 级物源台地,最厚的T5 台地厚可及100m;在海拔1 800~2 000m之间的河谷两岸冰水阶地发育,一般3~5 级,级阶地厚20~30m。

(2)轴线方向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的泥石流沟。

这是地表岩体比较破坏、抗御动力地过程能力薄弱的部,沟谷地稳定性较差,容易演变为泥石流沟。

如美姑河流域,区域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σr方43°、两个剪切带Max1和Max2方向分别为73°和347°,而美姑河流域内公泥石流沟轴线存在两个优势分布方向,即方角160.5°和78.2°,前者与新构造应力场Max2 相近,相差6.5°;后者与新构造应力场Max1 相近,相差5.2°。

(3)具有焚风效应的气象条件。

降雨条件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动力因子。

高寒地区尚有因温度变化融化冰雪产生大量地表流水而诱发泥石流。

如果泥石流沟于局部大气环流下沉区,由于焚风效应的作用,地表植被覆盖度通常较差,物源在水的作用下自稳性能较差。

如北天山高山深谷区,便处于向西敞开的伊犁盆地背风坡,属于干热气流控制区,地表植被覆盖度不及0.6%,是天山公泥石流集中发育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