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堂问题情境的导入

合集下载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

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导入的几种方法

导入的几种方法

导入的几种方法1 .直接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指老师不借助其它引导性材料,直接呈现课题,采用这种方法能很快地进入课的主题。

2. 情境导入法。

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进入到课的主题中来。

这种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

3 .范例导入法。

“范例导入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尤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它能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示范作品。

学生可以对照范例,跟着老师的操作步骤比较容易地完成上机操作的任务。

4 .悬疑导入法.设计设置疑问的课堂导入也是集中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

这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陷入障碍之中,或者是抓住扣人心弦的问题避而不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求知欲,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欲望,以达到对所学知识有极强兴趣的目的。

5. 游戏导入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是绝大多数孩子喜爱的。

如果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尝试游戏导入法,孩子将会在玩中学到更多。

如:《鼠标陪我玩一玩》、《打字游戏》、《接龙游戏》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合理地利用游戏这一资源将会大大地促进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

6 .谜语导入法。

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的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比如在教授《键盘一家》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猜个谜语,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能!”学生很有信心。

“士兵一百多,一个营房坐,首长一声令,执行无差错。

这是什么?”当学生猜到是键盘,教师接着就可以说:“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键盘一家人。

”7 .故事导入法。

学生除了喜欢游戏和谜语外,当然也喜欢故事。

故事教学同样也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多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报纸上的有关新闻设置问题情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如在教授《动物联欢会》上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点出卡通图库中的动物图片,一边将这些动物串联起来讲故事,学生将会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一、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划分及知识点1、学段划分:按照语文知识的学习阶段,一共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语文知识点,一共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三)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怎样提问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应该怎样提问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应该怎样提问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一、创设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课堂上,教师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行要求学生个个正襟危坐,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

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二、选择好提问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举例-精品文档资料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举例-精品文档资料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举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思考。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比如我在讲授必修5的《2.5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课本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印度的国王打算奖赏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并问他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大臣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内的麦粒数加一倍,直到把每一小格都摆上麦粒为止,并把这样摆满棋盘上六十四格的麦粒赏给您的仆人。

”国王认为这位大臣的要求不过分,就爽快地答应了。

国王叫人抬来麦子,并按这位大臣的要求在棋盘的小格内摆放麦粒:在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两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摆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用光了。

国王这才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兑现不了他对这位大臣的奖赏承诺,即使按全世界年产小麦约6亿吨的数字来算,也需要一千多年,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课本借这个故事引出了如何求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最后还加了一句:“因此国王不能实现他的诺言。

”我借此提问同学:“那这个国王不就要食言了?大家都知道:君无戏言,你们是否有其他办法帮助国王解决问题呢?”学生竞相出谋献策,甚至有学生建议把那位大臣抓来砍头算了。

《金色花》课堂实录完美版

《金色花》课堂实录完美版

《金色花》课堂实录zzggcc1974一、情境导入:课件投影母子亲昵、和谐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画面。

师:多么熟悉的画面,多么动听的歌曲!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的成长凝聚了父母多少爱呀!母爱是人们永远咏颂的主题。

今天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跟他一起去吟唱母爱的赞歌。

二、走进泰戈尔和金色花: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

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泰戈尔,认识一下金色花,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屏幕显示的内容:生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生2:泰戈尔与中国的故事:泰戈尔一生热爱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1924年,他不顾年老体衰来中国访问。

1938年初,他义愤填膺地写了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名作《射向中国的武力之箭》。

愤怒谴责日本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他呼吁印度人民向中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援助。

他本人慷慨解囊,为援华基金捐款500卢比,他在致中国人民的信中预言:胜利的种子将在中国人民的心田发芽、开花;并且一再证明:它是不朽的。

生3: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师:读得真好!我们给这几位同学一点掌声,表示对他们的鼓励和感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感人魅力!三、倾情诵读,感受音乐美:师:“三分诗,七分读。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朗读,触摸语言,感知文意,圈画生字词,并初步体会诗歌的语气、语调。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改进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改进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
1.课堂导入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对课堂导入教学环节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致使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使课堂导入环节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2.课堂导入方式单一
有些教师导入的内容单一而且十分枯燥。

导入甚至变成了闲聊大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从而使得教学中出现了“导而不入,入而不导”的现象,语文课内容丰富多彩,良好的导入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感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建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实现课本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为新知识作铺垫,降低其难度,而且也可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由此,我们英语教师需在教学中践行切实有效的导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改进的工具,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必将替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发展是不可遏止的。

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力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的环节。

我们发现运用信息技术以实际情境与真实任务作为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保持一节课,在课堂上学生更乐意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思维活动更加积极,学习更加有效.而其他的导入方法,如谜语导入,游戏导入,只能在课堂一开始暂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有限.由此可见,在情境中设置任务的导入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课堂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课堂教学36个新点子(二):提问、追问、问题设计关注

课堂教学36个新点子(二):提问、追问、问题设计关注

课堂教学36个新点⼦(⼆):提问、追问、问题设计关注⼀、启发式课堂1、问题的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不知所云或产⽣歧义;2、每节课要有主⼲问题,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能串成串,形成链状结构;3、不能从原来的满堂灌演变成满堂问;不能从⼝头问变成现在书⾯问;4、提出问题后⾄少要有⼀分钟的侯答距,让学⽣有思考、梳理答案的时间;5、不能先叫学⽣再提出问题,更不能以回答问题作为体罚学⽣或出学⽣洋相的⼿段;6、课前、课中、课后提问的重点应有所侧重:课前激趣,课中深层次理解探究,课后总结梳理;7、教师提问时应少采⽤直问,多采⽤“曲问”、追问;8、把握问题设计技巧:变直问为曲问;化顺问为逆问;变散问为聚问;变端庄问为诙谐问;变封闭问为开放问;变统⼀问为分层问;变是什么问为'为什么、怎么样'问;变单⼀问为综合问;变学科问为跨学科整合问。

9、掌握设计追问问题⼗字诀:假、例、⽐、替、除、可、想、组、何、类。

假就是以以“假如……'的⽅式追问;例就是让学⽣举新的例⼦;⽐就是让学⽣⽐较两个概念或问题的异同;替就是让孩⼦想⼀想有什么可替代的;除就是让学⽣思考'除了……还有什么';可就是问学⽣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孩孑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元素组合在⼀起如何;何,就是六何:为何、何⼈、何时、何处、何事、如何;类,让孩⼦类推各种问题。

10、教师提问时应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或书上有现成的答案等学⽣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低级问题;11、学⽣回答问题时不能让学⽣照课本念,要让学⽣学会⾃⼰组织语⾔,并且语⾔要规范;12、学⽣回答问题卡壳时或⼼⾥明⽩但表达不清楚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提⽰、总结;13、课堂提问要坚持让潜能⽣回答、中等⽣补充、优等⽣总结程序依次进⾏;14、教师要注意让学⽣勇敢站前来,体⾯坐下去;15、要逐步培养学⽣提问题意识,要尝试让学⽣主动提出问题,要让“问题之球”在学⽣之间传递,教师不能做唯⼀的投篮者;16、教师要在学⽣⾃我感觉⽆疑时再产⽣新疑,让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17、课堂结束不能让学⽣带着句号⾛出教室,要上学⽣带着问好⾛出教室。

“135”课堂教学模式

“135”课堂教学模式

附:“135”课堂教学模式二、“135”课堂教学模式概要1、概念界定所谓“135”,是指课堂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达成三项要求,抓好五步教学。

“1”指围绕“趣味教学活力课堂”(小学)、“突现主体体现探究”(初中)这一主线;“3”是要求教师认真落实三项要求,即预习诊断不少于15人,互动探究不少于15分钟,练习反馈不少于15分钟;“5”是整个课堂必须实施五步教学,即预习先行——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检测反馈——拓展提升。

2、模式框架“135”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如下图所示:三、“135”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基础1、元认知理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135”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不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巩固和拓展新知。

2、自我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主张,应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

“135”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拨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135”教学模式的运作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135”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程序1、预习先行第一,教师要精心设置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编排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前测习题,以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效课堂的十大提问方式

高效课堂的十大提问方式

高效课堂的十大提问方式1.故设悬念式提问—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们,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抛砖引玉式提问—抛砖引玉,启发思维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们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检查式提问—检查提问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检查提问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在参与回答、讨论中主动去思考、去回忆、去总结、去探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引导式提问—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并积极探索和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5.创设情境式提问—创设情境是解答问题的梯子答问过程中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过程。

6.开放式提问—提问要具开放性开放式提问是思路广阔、师生互动的提问方法,对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和培养发展思维有很好的效果。

7.扩展式提问—让“问题”处在扩展中让问题带动问题,使知识由点扩展成面,不断地丰富、完善,带有扩展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8.层递式提问—让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层递”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层层剖析、循序推进地解决难度较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进一步发展。

9.反向式提问—反问更能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们主动跳出原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用更客观的态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10.联想启智式提问—通过联想,启发心智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理解的效果。

基于问题驱动的“五步教学法”

基于问题驱动的“五步教学法”

基于问题驱动的“五步教学法”摘要现当代课堂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包含了怎样教和如何学的两个活动形式。

基于问题驱动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讲、练、总的课堂教学流程,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展示、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教研之花绽放关键词:情境导入问题驱动精讲精炼思维导图总结展示评价引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

但课堂教学怎样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探究学习,则有规律可循。

以导、学、讲、练、总为思路的课堂教学流程,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展示以及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问题驱动的探究式“五步教学法”以“导(导入)-学(自学)-讲(精讲点拨)-练(课堂课下训练)-总(思维导图总结)”为主要教学环节,旨在使教师上课思路清晰,教法得当;学生学习指向明确,知识记忆有载体,课下巩固有针对性,课后复习有条理。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从而打造高效学习课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抛出课题,引发思考。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内容饱满而富有吸引力,精彩而生动,学生愿意学而且课堂高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吸睛学习情境至关重要。

吸睛在心理学上叫唤起注意。

因此在创设情境选材必须是生动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是别致的肢体英语、新颖的游戏、图片、视频。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这些好的手段,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2、抛出课题,引发思考。

根据导入情境,紧密结合学科实际,密切关联教学内容,抛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_《影子》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影子》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影子一、教学目标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

会写“我、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

2、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来表达方位。

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PT、录制音频、制作生字卡片学生:玩影子游戏,增强自身生活体验。

四、课型随文识字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要从一段有趣的表演开始,大家请看。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变化多端的影子,体会影子的有趣。

教师提问:(1)你看到什么了?教师总结:这段表演是通过影子呈现出来的。

(2)你还知道哪些表演也是通过影子来完成的?教师总结并导入课题:皮影戏和手影等艺术表演都是通过影子来完成的,不仅如此,我们小朋友还可以做很多影子游戏呢,可见影子能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子》。

(二)朗读体会、趣味识字1、识记“影”(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2)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影”: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像一个小科学家。

请看图片,正如同学们所讲,太阳的光线照到物体上,就投射出了影子。

大家知道古时候人们用哪个字来代表太阳吗?(日)“京”这个字认识吗?这个字的本义是代表楼台建筑,“彡”就代表这些建筑的形状,我们看,如果把这三部分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字?(“影”)像这种把我们比较熟悉的字加在一起变成一个新字,是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叫加一加。

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书空题目“影子”,齐读“影子”。

2、指导朗读学生活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影子的顽皮、有趣。

(1)初读课文让我们快打开课本80页去自己读读这首儿歌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拼音来帮忙,多读几遍。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情境引入与问题导向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情境引入与问题导向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中的情境引入与问题导向一、引子幼儿活动教案设计是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而情境引入和问题导向则是教案设计的两个关键要素。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要素展开讨论,探究如何通过情境引入和问题导向来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情境引入的重要性情境引入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具体、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入真实的情境,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来说,如果要教授幼儿关于动物的分类知识,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模型,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主动提出一些关于动物分类的问题,如“为什么狗和猫是一类动物,而鸟和鱼是另一类动物?”。

这样的情境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够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投入度。

三、问题导向的作用问题导向是以问题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设计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在春天树叶会发芽?”、“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情境引入与问题导向的结合运用情境引入和问题导向是密切相关的,在教案设计中往往同时运用。

通过情境引入,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个学习场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导向则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深入学习本课题。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然后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幼儿关于水循环的知识时,可以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滴水,从形成云朵到下雨再到流入地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云朵会变成雨?”、“水又是如何回到地面的呢?”。

通过这样的引入和导向,幼儿可以主动思考并得到答案,从而加深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

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环境。

我认为可以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探究。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有所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并努力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奥秘,那么这样的玩将是最有意义的。

教学《圆的认识》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陀螺各一个,谁来和老师比比赛,看看哪种形状的的陀螺转得最平稳、最持久?”通过操作验证得知,正方形旋转最平稳、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进而出示正八边形、正十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与哪个图形比较接近,学生观察到与圆越来越接近。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削方为圆”中国古代研究圆的方法,进而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为什么圆形的比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得更平稳、更持久呢?它与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呢?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地探究欲望。

有趣的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追根求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了新知的探索阶段。

二.激励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

情景导入教学法通过情景导入让幼儿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情景导入教学法通过情景导入让幼儿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情景导入教学法通过情景导入让幼儿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情景导入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造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情景导入被广泛应用,它能够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情景导入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幼儿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情景导入的定义和原理情景导入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布置环境、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创造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情景导入教学法的原理是激活幼儿的感官和思维,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创造情境,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经验,从而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情景导入教学法的应用1. 布置环境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环境,将教室变成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场景。

例如,如果要教授关于种植的知识,教师可以摆放一些花盆、种子和工具,让幼儿可以触摸、感受并参与到种植活动中。

2. 角色扮演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入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授动物知识时,教师可以扮演不同的动物,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从而引发幼儿兴趣并主动参与学习。

3. 故事讲解故事是幼儿接受新知识的好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在故事中,教师可以创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幼儿在参与故事情节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

三、情景导入教学法的积极影响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有趣的情景,情景导入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在参与情景导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习效果情景导入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经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通过情景导入,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 促进思维发展情景导入教学法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连加连减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一年级——连加连减课堂实录

连加连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一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师:不一会儿,他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准备去喂鸡呢!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

引出例1。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A〕探究连加1、说图意。

演示小鸡图。

师:看,有几只小鸡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一只〕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学生说〕尽量引导学生用"原来……先……又……"来说。

如:我看到了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粮食,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其他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随着学生的说,分别出示"5、2、1"师:哪位小朋友会根据这个图意提个问题考考大家?〔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生答复〕就把5只小鸡、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3、读算式。

〔师:刚刚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4、比拟不同。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看——有三个数,两个加数。

师:你能给他们起名字吗?教师指出: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5、说算理: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汇报交流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1000字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1000字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1000字篇1一、在教学中设计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书中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为主体,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围绕着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二、在教学中激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书中指出,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品质”是最重要的。

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准备、新知和练习阶段分别进行激活、开放和深度加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发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向的过程,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使之个体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

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

让学生真正做到尽力学,可以学,学的好。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

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课堂问题情境的导入
摘要: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即:课一开始能否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情境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听了很多令我难于忘记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也就是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而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即:课一开始能否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说来,课堂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在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提问O2的实验室制法自然就过渡到后者,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魔术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

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茶水变墨水、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
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

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

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

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当地人称为“死狗洞”。

因为当人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

这是怎么回事?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四、生活实例导入法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入新课。

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

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五、实物导入法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办法。

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比如我在学习《水的净化》一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两烧杯水,一杯水澄清、一杯水非常浑浊,并且告诉学生其中这杯浑浊的水是从校外的一个池塘里取来的。

在学习时,我首先要学生观察这两杯水,然后分别谈谈自己看到这两杯水的感受。

这时学生都议论纷纷,学生都对这杯浑浊的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接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将这种浑浊的水变澄清呢?”,学生都大声说“能!”。

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澄清,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这节课上学生同样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整节课始终是在一个非常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六、新闻报道导入法
教学中以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以“天宫一号”、“嫦娥”发射成功的新闻报道创设“燃料和热量”课题的问题情景。

以与奥运会有关的新闻报道也有许多题材可以挖掘。

总之,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引入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