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人民版选修4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修四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教案.doc
第1讲古代中国政治家、东西方先哲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主要业绩①统一全国: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③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设桂林等四郡;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2)过失:滥用民力,百姓负担沉重。
刑罚严酷、加速秦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历史功绩①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
②经济:沿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③民族关系: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④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2)评价①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
②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府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③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文化呈现开放多元的色彩。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重大举措①平定三藩之乱,扫除割据势力。
②收复台湾,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③抗击沙俄,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领土主权。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回部。
⑤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评价: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很有作为的皇帝。
归纳升华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主要贡献及思想①伦理观:思想核心为“仁”,包含了仁爱、关怀、体谅、宽容等一切美德。
②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③哲学观:中庸。
主张仁、礼结合,恰到好处。
④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⑤文化方面:编撰“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2)地位和影响①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学案( 有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 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 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8.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考试说明】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教学过程(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1)条件:①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穷十年之功,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设郡县管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是杰出的政治家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通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2.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3. 通过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增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高效课堂史料研析史料阅读: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问题设置: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分析参考: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秦始皇和康熙帝进行比较:第一,秦始皇“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和康熙帝“皆朕一身亲理”,说明两人都实行皇权专制;第二,秦始皇“不看完不休息”和康熙帝“从不敢稍自暇逸”,说明两人都勤于政事。
答案:都实行皇权专制,勤于政事。
达标训练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
”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 人民版选修4-人民版高二选修4历史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知识疏理】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2)长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强大;(4)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善用人才,远交近攻的灵活战略,等等)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打韩、离间计灭赵、水攻魏、强攻灭楚、最后横扫燕齐。
(即韩、赵、魏、楚、燕、齐)统一意义:①适应了人民的要求,实现了国家统一,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实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局面。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和民族融合的加强。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如何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结束分裂,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影响深远;③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措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统一;④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即实行暴政。
①严刑酷法,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焚书坑儒箝制思想,摧残文化;③其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短期而亡。
(3)总结: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功大于过。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者------唐太宗1、唐太宗“贞观之治”主要表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 人民版选修4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考点说明:1.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单元阅读内容“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少年皇帝”★基础过关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时代背景(1)政治:诸侯兼并争霸,礼坏乐崩;民众渴望统一。
(2)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迅速发展。
(3)文化:出现局面,各种思想流派比较活跃。
(二)功绩1.统一六国(1)经过:采用战略,先后消灭等六国。
(2)影响:结束春分裂割据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政治上:中央建立建立制度,地方推行制度,其要害在于。
(2)文化上:统一,以为统一的文字;(3)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与;(4)交通上:修筑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其中陆上交通由、等组成;(5)军事上:北击,南征百越,修筑长城。
3.暴政:(1)表现:①焚书坑儒: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一,但限制思想,摧残文化。
②修筑长城:客观上有利于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但百姓徭役增加,阶级矛盾激化。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增加了百姓负担,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的出现1.主要表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出现的原因(1)隋朝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人教版选修四
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
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
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法律:军事:交通:思想文化专制繁重的徭役、兵役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 原因: 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 (课外阅读 )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维护国家主权 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巩固 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加强蒙藏 民族团结 ( ) ( ) ( )(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 纲]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课 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中的作用。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②采纳李斯建议,采取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3.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 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4.秦始皇的功与过(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失:暴政导致秦速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玄武门之变(1)劝说李渊起兵推翻隋朝,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
2.“贞观之治”的出现(1)原因⎩⎪⎪⎨⎪⎪⎧ ①历史:吸取隋亡教训②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 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④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 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 科地位(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措施⎩⎪⎪⎨⎪⎪⎧ ①战而后和:武力讨伐,随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②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 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
江苏省泗阳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教师版)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2、材料一:(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材料一、二的作者对“焚书”、“坑儒”政策阐述了怎样的看法?答:材料一认为焚书坑儒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但是手段太过狠毒;材料二认为焚书坑儒未起到维护秦朝统治的作用,因为刘邦、项羽不是儒生。
3、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有如下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答: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
4、…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根据是什么?答:体现了战国韩非子的主张,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
1、(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概括材料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答: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
2、请以“贞观之治”为例,简要分析社会繁荣的原因与表现。
答:原因:唐太宗勤于政事,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以文德治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人民版选修4
答案 (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 建材多样。
(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 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巩固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实行暴政,加 速了秦朝灭亡。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 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 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 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 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 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 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2.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1)领导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 (2)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进一步发展。 (3)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奢 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4)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1.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巩固统一国家 ①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平定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 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叛乱,加强了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 福建等广大地区的统治。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 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 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 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 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含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节千秋功过——秦始皇德清高级中学闻霞★考纲: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考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⑪客观:①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④群众:诸侯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⑫主观: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嬴政雄才大略,广罗人才和“远交近攻”的统一策略。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方式:兼并战争)3.意义:⑪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进入大一统时代,祖国版图初步奠定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二、秦巩固统一的“大一统”措施三、评价秦始皇1、功: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⑪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⑫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内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⑭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秦始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秦始皇暴政表现)⑪徭役兵役繁重,滥用民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修筑长城等,破坏了生产,加重了人民负担⑫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4)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 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 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 (1)问依据所学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回答即可,如从兴办私学、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等 方面回答。(2)问比较两则材料,看出两则材料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论从史出,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从材料一中的“有他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设 三公九卿 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 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 政、监察、军事,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 负责。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郡、县长官为守、尉、监,县以下为乡、亭;采 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土地私有,统 一户籍管理;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字;全国修 建驰道、直道,兴修水利,筑灵渠;又大规模迁 移富民集中首都咸阳;迁百姓充屯边地,谪判罪 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
之“战而后和”。
(2) ②设立羁縻府州。以突厥人治理突厥人,
“天
羁縻府州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
可汗” 地方制度。
③设置 安西都护府 ,管辖西域地区。
④西北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主要活动 (1)从教: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2)从政:曾作鲁国的司寇,后周游列国,仕途
不顺。 (3)编订文化典籍:“六经”。 2.孔子的主要思想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运用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主要措施。
难点: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通过概括、设问、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还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分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复习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2、布置学案,明确本单元教学知识的重难点。
学生1、课前预习本单元知识。
2、对学案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使复习课效率更高。
六、教学活动设计【导入复习课】展示诗句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名师导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第(1)问二人的 态度和原因从材料中归结提炼即可:陈寿:尊曹,是正 统,有功绩。朱熹:贬曹,窃国违反三纲五常。第(2)问 是对材料信息观点的提炼。标准:在材料中第一句话中 体现明确。指导思想和方法要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角 度回答。 【参考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课程标准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 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 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高考考点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3.高考真题 【例1】(2010全国新课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 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 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 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 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 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发展 要求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 历史作用。
3.康熙帝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基本 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 要求 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 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要求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1
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教案1 古代的政治家一.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运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梳理(一)秦始皇—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条件(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3.秦始皇的暴政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评价秦始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备考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选修四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教案 .doc
第1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
(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①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②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历史功绩:①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
⑤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⑥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
(2)重大举措: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②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③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④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①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②过失: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成套教案人民版选修四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崛起:原因: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
表现: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成为当时的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1)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
按照秦国法律,国君到22岁举行冠礼,然后才可以亲理政务。
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中,秦国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掌管。
当时,吕不韦被尊为“仲你”,把持着秦国大权,权倾一时。
(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
此时,并以放纵坶的罪名,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强令他迁居蜀郡,吕不韦畏罪自杀。
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政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已手里。
3、战略:离间敌国,远交近攻(1)秦王嬴政是一个有着极磊抱负和雄心的人,他亲政后继续其先辈开创的伟业,准备并吞六国。
他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2)秦国的东进行动,对六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采纳了李斯和尉缭提出的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活动,用重金收买六国的大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划建议,把收买敌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的进攻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点阐讲】1.秦始皇的功过评价(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岭南、北抵河套、阴山、辽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
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内容:①平靖边疆:东突厥强大,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用兵击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②加强管理: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
③册封首领:西突厥首领接受册封。
④和亲通婚: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进人吐善同他结婚。
作用:唐太宗实施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于隋末群雄并起的动乱之际,促使其父李渊起兵,采取各种较为妥善的政策,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成为唐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其雄才大略初步展露。
即位之后,唐太宗通过各项政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促使经济复苏乃至繁荣,同时,唐太宗用兵突厥,重开丝路,安抚边疆各族,完善科举制度等,都成为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从而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
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4.康熙帝巩固统一的措施(1)1683年,康熙帝派军队进入台湾。
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康熙帝于1690年和1696年曾亲自带兵大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军队于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挫败了沙俄利用准噶尔贵族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
从此,清朝重新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3)康熙帝在位时调整统治政策: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从康熙帝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o(4)康熙帝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还规定了以后历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康乾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最后的辉煌”康熙在位的60年间1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统一回部;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遏制沙俄的扩张,有力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经典例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噶尔丹自立为准噶尔汗。
他南下侵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诸城郭,占领南疆,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注:君、长皆为统治的意思)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他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
1696年,康熙帝再败噶尔丹于昭莫多。
噶尔丹众叛亲离,次年服毒自杀。
材料二 1862年,俾斯麦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德意志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未解决的。
”材料三 1860年12月,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特别代表大会,169名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一项法令,取消这个州与其他各州的“联盟关系”;密西西比州立法机关以84票对15票、佛罗里达州以62票对7票。
亚拉巴马州以6l票对39票、德克萨斯州以160票对8票决定脱离美国联邦;田纳西州是公民投票,lO,5万票对4,7万票,也是决定脱离联邦……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林肯表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决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康熙所做的与大败噶尔丹作用类似的三件大事。
(2)材料二中的“重大问题”“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各指什么? 俾斯麦是如何实现上述主张的?(3)从背景和影响两方面,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
(4)材料一中“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和材料三中各州投票行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二者的最终结局说明什么?(5)材料中康熙、俾斯麦、林肯的言行有何共同之处?对此,你如何评介?【题解】(1)平定三藩之乱;派施琅进兵台湾,设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沙俄侵略.(2)重大问题”指德意志统一。
“要用铁和血来解决”指用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3)背景:都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国南方奴隶主的分裂活动与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都完成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4)实质:制造叛乱,分裂国家。
说明:任何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行径都难以得逞。
(5)共同之处:坚决维护或完成国家的统一。
评价: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力提高;符合当时本国人民利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亟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朝时中央下达的官方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文字是A.竹木简或帛、隶书 B.絮纸、小篆C.竹木简或帛、小篆 D.植物纤维纸、小篆4.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产生这种思想认识是基于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5.秦朝的下列职权,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帮助皇帝处理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④负责管理军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了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 D.秦朝的灭亡7.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清朝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边土司皆宠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
对这段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B.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的斗志C.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易接受宗教信仰D.清朝统治者加强宗教管理以控制人民的思想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的思想lO.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①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②由中俄双方平等商定③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④库页岛属中国得到法定认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11.下列活动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统一大漠南北 B.经营西域 C.唐蕃和亲 D、册封南沼12.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件事最确切的评价是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扑灭反清武装 D.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13.下列对文成公主人藏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使中国文化多元化 B.使唐与吐善“和同为一家”C.为吐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14.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所有边界问题B.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问题C.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北部边界问题D.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西部边界问题15.关于唐太宗评价不正确的是A.封建帝王的杰出代表B.农民阶级利益的代表C.给当时百姓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D.农民租税减轻,安居乐业16.唐太宗从隋亡吸收的最重要的教训是A.必须重用贤臣,善于纳谏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C.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确立“存百姓”的思想17.“贞观之治”的出现,说明了①农民起义的巨大推动作用②及时调整统治政策的必要性③地主阶级在历史上有进步的一面④阶级矛盾可以调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8.康熙帝在17世纪中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大举内犯③大小和卓发动叛乱④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0.新罗和日本同唐朝的友好交往中,相同的历史现象有①都有来唐留学生②都仿效唐朝制度③都学习儒学④都从中国引入佛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材料二贞观七年,唐太宗命人画图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
如魏征年少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谍士,尉迟故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食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