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
高校 工商管 理 专业创新 创 业教 博 益 常州大 学经 济管 理 学 院
李群 李 萌
基 金项 目: 该 文 章受 常 州大 学教 改项 目 “ 创 新 创业 视 域下 工商 管 理 类专业 人 才跨 界培 养研 究 ”( GJ Y 2 0 1 3 0 0 2 ) 、“ 基 于产学 研 合作 的工 商 管 理 类 专业 应 用型 人才 培 养模 式 的构 建研 究 ”( GJ Y 2 0 1 3 1 9 ) 、“ 校 企 合作人 才培 养 模式 的实 践 与探 索 ”( GJ Y 2 0 1 2 0 6 1 ) 、 常州大 学 青年 发展 基金 项 目 ( CS qN 2 0 1 1 ) 资助 。
型 人才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位 教 师 的 共 同 努力 下 , 根 据 行 业 发 展 情 况 与 相 关 人才 需 求 预 测
分析, 构 建了 较 为周 详 完 备 的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体 系 , 并 取 得 了 较 好 的效 果。 2 0 1 0 年以来 , 常 、 I ' l 大 学 工 商管 理 专 业 学 生 的 就 业 率 均 在
摘要 : 本文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从 理论教 学和实 践教 学体 系分析其创新创业教 育体 系, 以期 对我 国其他 高校工商 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体 系 理论教学 实践教 学 工商 管理专业
创 业 教 育 是 以 培 养 具 有创 业 意 识 、 开 拓 精 神 和 创 业 能 力 的 开 创 型 个 性 的 人才 为 培 养 目标 而 提 出的 一 种 教 育 理 念 , 即通过 课 程 体 系、 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开 展 第二 课 堂 以及 开 设 创 业 课 程、 资金资助、 提 供 咨询 等方 式 、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创 业 实 践 活动 所 必 须具 备 的 知识 、 能 力 以及 创 新 意 识 、 创业精神。 简 而言 之 , 创业 教育就是培养创业者的活动。 在高校 , 现 有 的 工 商 管 理 专 业侧 重 于 企业 经 营 管 理 理论 知 识 的 学 习, 缺乏技术性和操作性, 在教 学
我国专业化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简介:宫玉栋,男,硕士,高级工程师,北大科技园副总裁,研究方向为产业研究、企业管理。 杜腾飞,男,博士,助理研究员,北大科技园,研究方向为产业研究、科技投资。 朱晓丽,女,本科,北京创业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裁,研究方向为科技服务。 王子明,男,本科,北京创业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监,研究方向为技术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
2.3 专业化创业服务保障可持续创新
创业服务对科技创新会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和作用,建立在与服务对象共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 服务是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的基本特征。通过推 动“双创”生态内部各要素互补、合作,进行持续 高效的创新和工作,创业服务平台重新配置内外 部资源,形成创新资源和市场机会的有效结合, 减少了各要素的制约,提高了创新系统的效能。
宫玉栋,杜腾飞,朱晓丽,王子明:我国专业化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我国专业化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宫玉栋1,杜腾飞1,朱晓丽2,王子明2
(1. 北大科技园,北京 100080;2. 北京创业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摘 要:创新驱动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业服务平台作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 重要载体,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对助力创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 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层面的创业服务平台运营现状,分析创业服务体系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显著作 用,提出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撑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和“双创”升 级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创业服务,专业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1 数据来源:媒体报道《龙头企业引领专业化众创空间构筑产业创新新高地》。
18
科技创新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研究本文分别从创业型高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转型背景下创业型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策略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标签:创业型高校;新方向;创新创业1 转型背景下创业型高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1.1 目标定位问题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解不到位。
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相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也基本上以选修课程为主,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办企业、如何推销产品,而对创业的意志培养、政策制度解读等内容不重视。
换言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都是致力于要教会学生创业的“知识”与“技巧”甚至于创业的“成功模式”,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追求色彩浓厚。
这些对于创业教育的表面认识和错误认识,使得多数地方高校僅仅停留在开设课程、传授技能这一基本层面,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
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促使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2 组织管理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体系来确保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案落到实处。
而现实是,地方高校拥有的社会资源较为有限,难以在政府、银行等多部门之间发挥协调作用,最终造成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无法开展。
从学校内部看,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
许多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没有一个牵头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协调。
如有的学校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由教务处开设,创业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管部门开设,创业教育的讲座由就业部门开展,相关的学科竞赛由教务处牵头,相关的社团活动和“挑战杯”竞赛由团委牵头。
多部门合作本是开展好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一个部门主要牵头,容易形成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的混乱局面。
1.3 师资力量问题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
创业教育涉及到众多的不同学科,内容丰富、政治策性强、实践性强,对师资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教学者既具备创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创业实战经验,这样的教学才不枯燥,对学生才会有吸引力和启发意义。
高职创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创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作者:聂莉萍宋柏红敖伟等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1期聂莉萍宋柏红敖伟曾喜平(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201800)摘要:我国高职院校创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首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
以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出发点,构建分阶段、分层次、分方向的课程模块,用创新思路打造具有创业服务意识的创新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创业管理;创业服务;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11作者简介:聂莉萍(1978-),女,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管理专业主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4-11-100引言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创业正日益成为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全国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
因此,现代社会急需大量具备创业知识并能够对创业者、创业企业或机构提供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管理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出发,主要培养基于创业服务特色的创新技能型的人才,依托嘉定区重点发展产业,采取校、镇、政、企四方联合办学的途径,培养掌握创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创业咨询及创业投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培养在创业园区、孵化器等机构从事创业扶持的工作;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创新与创业规划、咨询与管理的工作;从事创业资助基金组织或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有关资金运作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课程体系构建设计思路经过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做中学”的参与体验性为主的设计理念,树立学生强烈社会使命感和高尚职业道德。
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平衡。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浙人社发[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17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立项课题,请于2014年5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结题(L2013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2013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逾期不再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结题材料请寄: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8月30日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3A001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对策研究,施仁江,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2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施祺方,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3基于产学研平台的浙江省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彭国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4“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利群,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王景,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6大学生就业困境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王忠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7基于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8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胡永青,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09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策略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10浙江省社区老年养护工作就业队伍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赵映振,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1在杭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周燕,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探究,蔡云飞,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3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环境研究,朱佐想,浙江大学L2013A014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袁秀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5基于乐业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谢书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6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李俊,浙江科技学院L2013A017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远亚丽,湖州师范学院L2013A018医学高职生“就业互助模式”的构建研究,戴晟,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L2013A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李晨,宁波工程学院L2013A020就业结构性矛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陈红新,嘉兴学院L2013A021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路径研究,杨燕群,嘉兴学院L2013A022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缺工对策研究,林彬,嘉兴学院L2013A02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邢晓,衢州学院L2013A024基于外向型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王琼,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5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张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6高职院校毕业生延伸服务的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7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袁荣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8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研究,徐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9基于双语教学的建设类高职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丁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0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因素和激励研究,朱哲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2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3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培养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王慧,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探析,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沈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6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7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8城镇化建设对浙江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研究,陈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9现代服务业视角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吴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0基于就业拓展探析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宁波市为例,沈锡昂,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41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方仕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2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卢子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3浙江省区域性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科院L2013A044初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321”培训模式路径探索--以长兴县为例,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L2013A045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钱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3A046海洋经济战略下的浙江省港口机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7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行为分析与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金朝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8基于和谐视角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朱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9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估,陈红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0产业融合发展下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与保障措施,许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1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成功内外动态发展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52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研究,张野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3汽车产业发展与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4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55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陈永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6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滕朝晖,临安市技工学校L2013A057医保基金管理绩效评估,傅鸿翔,省人力社保厅L2013A058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与医疗支出研究,程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59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研究,张娃庆,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0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朱力明,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1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邢淑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2浙江省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多维考量及其调整策略,战昱宁,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6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研究,马春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4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岳焱,嘉兴学院L2013A065高职院校编外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二)资助项目L2013B001“第二次转型”时期,浙江省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性及社会规制研究--以养老保障为视角,刘芸,温州大学L2013B002基本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崔仕臣,温州医科大学L2013B00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与比较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L2013B004基于养老金双轨制视角的收入再分配差距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吴晓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L2013B005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童夏雨,浙江财经大学L2013B00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行为、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研究,陈野,嘉兴学院商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R2013A00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3A002 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兼论财政与税收作用的发挥,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3A003 高校高层次人才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诸燕,杭州师范大学R2013A004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研究,蒋征刚,浙江省疾控中心R2013A005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R2013A00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A007 基于SERVQUAL框架的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姜英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08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司法系统为例,孙培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2013A009 海洋经济驱动下泛海创新人才价值提升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陆可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A010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崔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邢海燕,绍兴文理学院R2013A012 技术标准下面向知识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3 衢州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4 12333舆情传递机制研究,李国进,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A015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作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01 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苏俊杰,中国计量学院R2013B002 艺术类青年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舒,中国美术学院R2013B003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3B0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模式研究,汤智,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5 浙江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卓奕源,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6 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杭甬温的调查数据,刘国岩,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7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陈勇,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8 校企政协同培养纺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龚素王乐,浙江理工大学R2013B009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陈永斌,浙江传媒学院R2013B01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邵慰,浙江财经大学R2013B011 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朱晓辉,浙江海洋学院R2013B01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英语为例,乔锟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B013 杭州市文创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和对策创新研究,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R2013B014 浙江省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徐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15 用人需求导向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研究,邵月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B01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许尤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构建研究,杜宏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8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汪丽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9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华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0 经济转型下浙江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人才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林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层级规格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谈黎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2 区域经济视域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3 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多元体系的构建和思考,陆晓楠,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4 浙江省休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5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性人才开发政策研究--以宁波为例,虞晓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6 转型时期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7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欠发达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创新研究,贺翔,宁波大学R2013B028 浙江省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顺林,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孔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0 基于浙中产业环境下机电类高技能人培养体系建构研究,何永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1 国际电商人才STF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楼淑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2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张伟,温州大学R2013B033 衢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研究,童玉娟,衢州学院R2013B034 制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护理人才队伍研究,张昊,丽水学院R2013B035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6 基于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张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3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基于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证研究,陈晓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8 人力资源服务知名企业情况调查-基于杭州猎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9 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40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侯德贤,宁波工程学院R2013B041 湖州市海归人才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韩海平,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42 民营企业人才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台州市为例,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C001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价值认同研究--以浙江省A大学为例,乐园罗,浙江大学R2013C002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体系的融合研究,胡国庭,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3 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柳仕莺,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4 我国事业单位年金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5 基于生态取向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王海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C006 科研单位团队带头人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2013C007 绩效评价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3C008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及周边地区高校为例,李镇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C009 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倪志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0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潘华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研究,谢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2 浙江省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戴道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3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汪一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2013C014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徐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5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实践和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金晓童,温州医科大学R2013C016人力资源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於国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7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服务和涉外培训研究,吴苏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8 关于企业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研究,应春生,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2013C019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张利,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2013C020 浙江省人事考试内部管控制度研究,朱树民,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R2013D001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形象塑造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研究,吕媛媛,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3高校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比较研究,伍小龙,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4 国内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比较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3D005 科举选才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3D006 职业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研究,李弟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7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8基于双因素理论和对应分析法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研究,徐颖,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D009人事考试的规程和制度研究,陈红梅,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3Z001 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楼春锋,杭州浙佳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2013Z002 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张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3 人力资源招聘与中介服务,应校军,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4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陈雅,温州大学R2013Z005 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沙居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2013Z006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3Z00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郦巍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2013Z008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Z009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陈丽君,浙江大学R2013Z010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潘维,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R2013Z011浙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3Z012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冯志娟,浙江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作者:刘镜刘慧颖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1期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理论指导,宣传活动,实践指导和项目记载系统。
希望对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近年来,全国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纷纷建立大学创新创业服务部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取得一定成果。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将有利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提高高校指导水平,并更加深入贯彻执行创新创业教育政策。
1.1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还处在“普适”阶段,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层次,能力水平,知识体系认知,及个人实践经验等方面。
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不够,认识不清,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和自身资源,合理开展创新创业工作。
1.2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较高,但落地及成功率较低毕业后继续坚持的创业企业更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而这3%的学生当中,坚持创业满3年的不到50%。
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1.3对国家相关扶持政策解读不明确各高校在传达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方面的执行效率参差不齐,信息对称性不好。
大学生对国家下发的各類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性文件理解不透,不能精准地把握时机,合理运用。
1.4高校指导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途径单一学生创业经验交流途径少,经验短缺,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不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覆盖面小,校园气氛不浓。
1.5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组织机构建立不完善部分高校随设有创新创业相关部门,但工作范围仅局限竞赛报名等日常事务性工作。
缺乏专职机构和教师专业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教师指导能力和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学生的指导需求。
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竣。
特别是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经济下滑,市场调节就业的功能逐渐失灵,致使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度更大。
在这一场空前的就业危机下,除了传统的就业模式外,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生的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正逐步得到许多大学生的认同。
但根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高达70%,而实际创业者则不足全体学生的1%。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为创业服务的环境,而这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全力支持。
因此,加快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着力营造大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对当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工商、税务、卫生、科技、劳动、人事、教育等诸多方面。
目前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设立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用于制定通过财政投入、高校筹集、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资设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性扶持、表彰奖励等扶持政策。
(2)税费优惠政策。
该创业扶持政策主要制定鼓励创业大学生创办企业而进行的税费优惠政策。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主要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扶持内容主要包括:(1)创业教育的开展。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供给方,应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大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尽早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同时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大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要鼓励创业教育教师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互联网+”背景下
收稿日期:2021-03-18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7-17-8):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作者简介:陈莹(1982—),女,河南周口人,九江学院电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营销和创新创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互联网+”能够为创业提供更低的创业门槛、更公平的创业环境、更开放的创业空间、更活跃的风投资本等。
加上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的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基于互联网进行创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但是“互联网+”比起传统的创新创业更具艰巨性(1),因此,“互联网+”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
而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学习内容还是创新实践等方面,与理工科专业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独特性。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具备经济及管理基础知识而具有创新创业的先天优势,同时经管专业也是受互联网环境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
因此,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构建以经管类专业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准确把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一、文献回顾(一)“互联网+”的含义及影响1.“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
“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产生了新的商业生态,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着各个领域。
“互联网+”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出现,互联网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导致更多新业态的出现。
2.“互联网+”促进了商业模式创新。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及完善策略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及完善策略摘要:高校毕业生属于宝贵人才资源,近年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
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生得到更好成长,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落实人才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引言为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政府和各大高校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体系,“精准就业创业”是让不同领域的优秀学生找准方向,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的作为,通过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深人开展,一定会为在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表1为教育部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近几年来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分析表1可知,从2011~2020年,有近30%学生没有就业,现阶段不仅就业压力增加,还存在结构不优、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多种矛盾。
针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进行研究,该体系框架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框架(一)信息服务建设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就业信息对于高校大学生同样重要,因此要想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创业,首先就要保证就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为此,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以下四个功能服务:一是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整个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得以实现的基础。
信息包括两类,一是用人单位信息,二是关于求职者的基本信息。
二是信息测评。
当前就业信息虚假问题泛滥,损害了学生或企业的权益,因此需要对收集到的就业信息测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是信息发布。
信息完成测评后,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信息发布到公共平台上,以便实现双向选择,完成学生就业、企业招聘。
四是后台管理。
针对平台运行提供维护工作。
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实施“ 基于 问题的学习” 教学法之后, 合 不好、 无所适从等情况 的出现 , 教师也 等教育研究, 2 0 1 0 . 1 . 4 】 孟祥林. 自主、 灵活、 切 实, 国外研 究型 发现 有这样一些现 象:有些学 生 比较懒 会 因 为 不 可 控 事 件 的 时 常 出现 而 显 得 忙 【 但 随着 学生参与性 的增强 、 教师经验 课程的设置 [ J ] . 上海教育 , 2 0 0 4 . 1 8 . 惰, 不认真 参与 , 等到其他人完 成之后直 乱,
上将其 归入学生处或招生就 业处, 创业 教育往
( 三)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创业教育
原标题: 经管类专业“ 四层次、 六位一体” 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收录日 期: 2 0 1 2 年1 0月 1 9日
引言
往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开始实施, 内容也无非 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 是创业意识的培养等, 学生对毕业前的创业教 新精神、 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视野开 育课程兴趣不高, 而是忙于应聘、 找工作, 创业 阔、 反应敏锐、 敢于挑战、 勇于实践, 有坚强的 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另外, 经管类院校在教学 意志力 、强烈 的事业心和 组织管 理才 能的人 中本身就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 所 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励的今天, 创业不是一
必须具有创新才能在同行中脱 党 的十 七大报告 明确 提出 : “ 要实施 扩大 以有些院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开一些创业教育 蹴而就的事情, 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面对 课程 , 搞 一些创业大赛 活动 , 没有 给学生提供 颖而 出, 而 创新精神 、 创新能 力的培养 是和专 新形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强调创新教育、 就业 创业实 践、 创业实 战的平台 , 学生在创业教育 业教育分不开的 。 创业教育涉及到教学 的各个 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中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创业理论, 距离创业实际 环节, 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 , 其中 , 将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
115第1卷 第9期产业科技创新 2019,1(9):115~116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赵冬梅1,许正芳2,朱晨光2(1.新疆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摘要:文章针对现有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中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及内涵把握不准、教学体系不完整、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平台发展的体系,不仅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09-0115-02近年来大学的毕业生逐年增加,政府和各高校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缓解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就是促进就业新的有效途径,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一个庞大群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也可以带动他人就业,并且为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1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1 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学校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种理念用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普及,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不想创业,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当代大学生,他们普遍的个性偏向于严谨、求实、精确,他们大部分没有想过要创业,创业离他们太远,并且时间上也不允许他们选择创业,大学生的成长周期太长;创新对于他们来说也需要逐步的跨度,严谨与创新如何有效结合起来,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一直探索的话题之一。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 由于 区位 及 资源劣 势 ,民族地 方高校 工商 管理 专 业 的办 学 实力和人才 培养 质量 同发达 地 区高 校 和 名牌 高校 的差 距不断扩 大 ,这种 差距尤 为体现 在 实践教 学环节 。立足 民族 地方 高校 实际 ,借 鉴 创 业教 育新理念 ,从 必要性 、可行性 、基本 原则 、基 本框 架及 主要措 施等 方面探 索 民族 地方 高校工 商管理 专业 创 业型 实践教 学体 系 的构建 问题 。 关键 词 :民族地 方 高校 ;工 商 管理专 业 ;创 业型 实践教 学体 系
基金项 目:湖南省教育科学 “ 十二五”规划课题 “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XJ K0 1 l C GD 0 3 0 ) ”及吉首大学校级教改项 目 “ 工商管理 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 系构建研究—— 民族地方高校视角 ( 2 0 1 1 J S U
民族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 发展 契机 :其 一 ,观 念 转变 奠 定 坚实 的 思想 基 础 。 践教学体 系构建 的必 要性
、
培养方面面临严峻挑 战的同时 , 也正迎来新一轮的
民族地 方高 校创业 教育 理念 的树 立 并不 比其他 高校 晚, 例 如 吉首 大 学工 商管 理 专业 很 早就 建立 了 以培
专业作为具有 “ 普适性”的专业 ,国内几乎所有财 经类 高校 都开设 了此专业 ,近年 来的 招生也 较 为热 门。与此 同时 ,根据 麦可 思对 2 0 0 8 ~2 0 1 1 届连 续 四 届大 学 毕业生 的就 业分析 ,我 国工商 管理 专业 毕业 生失 业人 数连 续 四年居高 ,而 民族 地方 高校 工商 管 理 专业 的这一 问题 更为严 重 ;其二 ,与名牌 高校 和 发达地 区高校 的差距 进一 步增 大 。客观 来看 ,民族 地 方 高校创 业教 育理 念 的树立 并不 比其他 高 校晚 多 少 , 比如 我 国首 届 “ 挑 战杯 ” 中国大学 生创 业计 划 竞赛 的举 办是在 1 9 9 9年 ,而在 2 0 0 0 年 吉首 大学 就 举办 了第 一届校 级 “ 挑 战杯 ”大学 生创 业大 赛 。当 然 ,光 有创 业教 育理 念还 不够 ,创 业教 育体 系 的构 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受 限于 自身 的 区位 及 资源等 方面 劣势 ,在 创业 教育 的 普 及化 、规 范化 、常 态化 等方 面 已经远远 落 后于 发 达 地 区高校 。可 以说 ,在 当前 高等 教育普 及 化及高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刍议
论与实践结合 ,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 高, 而且在教学 内容的处理和更新方面有了基础 。
( 二) 引驻企 业 建专业 , 拓 宽学 生创 业渠道
学校提供优惠政策如减免房屋租金 、 提供专业
设备 、 无偿供应水电能源等 , 吸引企业进驻学校 , 参
与 大学 的课程 开 发和专 业建设 。 学 校 的教 师可 以为
有 凸显应 有的优 势 。除 了社会 提供 的就 业 岗位 少、 用人 单位 招聘 要 求 高等客 观 因素 外 , 还 有 大 学生 自身综 合素 质 不 高、 就业观 念保 守、 实践技 能 与 岗位 要 求有 差距 、 对 大学生 的就 业指 导课程 还不 完善 等 问题 。 应 从
高校 办学模 式 建设 、 课 程 体 系建 设 、 实践 教 学体 系建设 、 就业 创 业评 价 体 系建 设等 方 面 来 完善 大 学生就 业
位任务的专业技术要求设计课程项 目, 引进企业技
能评判标准 。 第 四, 校企合作培训师资 , 共建实训基 地, 加强校企合作共 同育人工作 , 提高校企合作水
基金项 目: 2 0 1 1 年 广 西 哲 学 社会 科 学研 究课 题 “ 广 西 大 学 生就 业 创 业 教 育 体 系研 究 ” ( 1 1 F S H0业 对市 场需 要 的洞 悉 以及 岗位 标
高等教育相较较低层次的教育类型而言 , 最大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大学生创业园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学术研讨大学生创业园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童铁江1 刘立清1 牟映璇2 傅宁宇1(1.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 中国计量大学)摘 要: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公共服务载体,是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服务现状分析,从服务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岗位标准四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园服务标准体系,以期通过标准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园服务质量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服务标准,标准体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3.014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Standards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ark—Taking Hangzhou as an ExampleTONG Tie-jiang1 LIU Li-qing1 MOU Ying-xuan2 FU Ning-yu1(1. Hang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2.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Abstract:As a public service carrier, the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ark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their growth and suc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status of Hangzhou’s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ark,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ervice standards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pioneer park from four aspects: general service basis, service provision, service guarantee and post standards, to promote and advanc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arks,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standardization.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ark, service standard, standards system《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均提出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
管理类专业实践创新体系探究
才 培 养 过 程 中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环 节 。 然 而 , 由于 受 到 管 理 类 专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方 法 的 改革 。 过 实践 创 新 内容 的模 块 化 设 计 , 通 业 实践 教 学 活 动 的特 殊 性 和 复 杂 性 等 多 种 因 素 的影 响 , 致 使 无 以开 放 性 实 验 为 平 台 ,依 托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和 大 学 生 创 业 计 论 在 教 学 形 式 上 ,还 是 教 学 效 果 等 方 面都 还 存 在诸 多 问题 。 划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结 合 课 外 科 技 学 术 活 动 和 各 类 竞 赛 如 “ 理 管
保 的 高 素 质 管 理 人 才 。 实 践 教 学 作 为 增 强 学 生 探 索精 神 和 创 新 意 体 系 、 障 体 系 、监控 体 系和 评 价体 系五 个 方 面 进行 了分 析探 讨 。
识的重要途径 ,在培 养高素质创新 创业型管理人 才的过程 中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本 文 针 对 目前 实 践 教 学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就 管理 类 专 业 实 践 创 新 体 系 进 行 了研 究探 讨 。
关键词 :管理类 ; 实践创新体 系 ; 创新创业 能力
管 理 类 专 业 实 践 创 新 体 系 的 构 建 是 一 项 多 种 因 素 相 关 联 的 随 着市 场经济发展和全球 化演进 ,管理类专 业学生面临 着 新 的挑战。社会 发展 需要 具有创新 精神、创业魄 力和实践能 力 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主 要从 目标体系、内容
管理 类 专 业 实践 创 新 体 系 探 ,湖北 武汉 4 0 8 ) 30 1
摘 要 :实践教 学在培养 学生 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创新 创业 能力 等方面起着极 其重要 的作用 。 针对 目前管理类专业实践教 学的现状及 问题 ,对其 实践创新体系进行 了研究探讨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以长江大学为例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作者:潘聪陈思杭(通讯作者) 丁佳俊来源:《商展经济》 2020年第23期①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育在长大、全面发展——构建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创业育人体系”(2019SJPA3013)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年度课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湖北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研究(2020GB018 ) ”.作者简介:潘聪(2000-),男,四川达州人,本科在读,专业:创新创业;丁佳俊(1989-),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通讯作者:陈思杭(1987-),男,江西丰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就业创业。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聪陈思杭(通讯作者) 丁佳俊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者与先行者,必须大力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如何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助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是各个高校亟待正视与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从课程教育、科研竞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四个维度,针对性地研究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现状,提出了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13.2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各个国家争先抢夺科技创新制高点,创新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创新引领创业,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创业事业的重要成员,必须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构建与持续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国家持续输送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提出,高校要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关键 词 : 新建本科 院校 ; 创 业教 育; 创业服务 ;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创业 教育 和创业 服务体 系建设对 完善 国家创 业 水平 和创 新能力 的建设 、 提 高知 识 转 化 为现 实 生 产 力 的能力 、 解 决 大 学 生 就 业 问题 等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开展 创业 教育 和创业 服务体 系建 设是 新建 本科 院校 顺 应时代 发展 潮流 以及服 务社 会和壮 大 自身 的必然 选择 。为 了更好 地 掌握新 建本科 院校 大学 生创 业教 育、 创业 服务体 系现 状 , 我 们对 辽 宁省几所 新建 本科 院 校开展 了为期两个 月 的调研 工作 。
7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 宁科技 学 院学报
第1 5卷
文章 编号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3 7 2 3 . 2 0 1 3 . 0 3 . 0 3 1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与 服 务 体 系 现 状 研 究
杨青 利 , 张宏
论, 深入 研究 新建本 科 院校 的实 际情 况 , 初步制 订 出
《 新建本科 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服务体系现状 调查问卷》 , 随后邀请不同新建本科院校的大约 2 0 0
名 大学生 进行 调 查 。 问卷 的 主要 内容 包 括 : 新 建本 科 院校创 业 教育 的开展 、 创业 相关课 程 的设 置 、 创 业 教 育教 师 的培训 、 创 业 服务体 系 的现状 等 , 实 际发 放 问卷 2 0 0份 , 回收有 效 问卷 1 9 2份 , 有 效 问卷 回 收率
以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以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主要的途径。
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体系服务,它应该具有服务、教育、管理的功能于一身,因此,高校应该确立多样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作者简介] 张广乐(1983-),男,河南周口人,河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就业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0-0038-03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进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引起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普遍重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校,虽然无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可以做一个就业的桥梁,通过高校这个桥梁到达就业的岗位。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需要政府、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共同结合,共同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随着十几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呈上升趋势,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大学生毕业工作难找,农民工行情走俏,大学生的就业结构矛盾突出。
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以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呈现“高不成,低不就” 的局面,很多重点高校毕业生刚毕业就期望很高的薪资,导致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事可干。
据统计,我国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比起十年前的毕业生数量,翻了将近五倍。
虽然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能基本达到80%,但是由于数量巨大,还会有100多万人不能就业。
再加上每年大量的海归人数,一年年新的毕业生的累积,这些都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片模糊,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一)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增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1998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化的大众化模式转变。
环境创设: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法
环境创设: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法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需重构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成为人才培养内容应有之义。
然而,根据学者们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方法需要学者们继续讨论与探索。
关键词:环境创设学生创新创业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又逢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同样遭受挑战。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势而动重构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毕业生的主要方法。
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成为了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重构的重要内容。
一、创新创业之国家政策梳理创新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需和要求。
国家有关部门在新世纪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非常重视的内容置于社会面,旨在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人民福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发出了向创新创业进军的号召,旨在在高等学校领域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将创新创业的基因植入到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之中。
2018年10月,国家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需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专业知识,重视专业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个文件也被高校专家称之为“新时代高教40条”。
2019年10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引导高校努力从各专业的各类课程之中,挖掘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创新创业与各专业特点相配合,达到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创业教育三层次支撑体系的构建
高校创业教育三层次支撑体系的构建摘要: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三层次支撑体系,在高校层面上,通过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创业资助基金和创业创新访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本条件;在政府层面上,通过构建创业资金支持、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主要保障;在社会层面上,通过构建创业行为理解、创业无私支援和创业风险投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补充。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三层次;支撑体系;构建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企业实践。
然而,创业毕竟风险很高,而大学生的经验、能力、资源等素质很难达到创业要求,没有外界的支持,他们很难成功创业,如此势必影响创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美国研究型大学为实现创业创意、建立大学外部联系、落实运营资金的平台,注意比较与借鉴相关成熟顶级创业大赛的经验与成果。
丹麦为增加企业家数量,鼓励国民投身创业,提出“到2010年使丹麦企业家成为欧洲企业家精英”的目标,并通过建立实施机构、创业孵化器等方式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务。
英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力下出台多项新政策,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不仅丹麦和英国,整个欧盟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采取一系列刺激措施,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历时十几个年头,有经验积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何把目前好的经验传承下去,同时摒弃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不足,需要各个阶层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是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基础1.创业教育体系。
要使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广泛开展和普及,构思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创业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解决的一项难题。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体系应该由教育目标体系、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过程体系、教育制度体系和教育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组成,其中目标体系是明确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服务目标;课程体系是保证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合理且充实的创业理论指导;过程体系是明确创业教育内容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制度体系是从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以保证创业教育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与合作;保障体系是确保创业教育在高校能顺利地开展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 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是推进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拓展、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必然选择。
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应遵循“常态化、专业化、协同化”的思路,从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创办综合服务网站、建立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方面构建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
籍此影响学生创业活动,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与择业的选择,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及未来发展。
[关键词] 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思路;构建途径
近年来,高校管理类专业积极推进创业教育,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指导和帮助,这对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创业的情况,如何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成功,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对高校管理类专业而言,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是推进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拓展的必然选择
对管理类专业而言,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实践的尝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
但如何通过创业意识的培育、创业技能的提升促使学生走向创业之路,并在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就对建立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
事实上,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能够为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提供切实的支持,有利于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获得专业性指导。
这种支持和指导对于管理类专业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创新和拓展创业实践的模式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是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必然要求
创业教育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始创业的探索和实践,但创业不是“纸上谈兵”,需要遵循创业的程序和步骤,需要聚集和整合相关的创业资源,需要将理想化的创业计划落实为具体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实施。
而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历练,如何推进创业,如何规避创业的风险,都需要专业人员给予及时有效的服务和指导。
建立创业服务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创业困惑,及时解决创业难题,正确实施创业决策,科学进行创业企业管理。
科学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创业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
够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1]。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关键是能够为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实时、有效的创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创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难题,推动创业企业发展。
为此,本文认为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应遵循“常态化、专业化、协同化”的思路。
(一)创业服务常态化
创业服务常态化就是让创业服务成为一种经常性、平常性的活动,创业学生可以突破空间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