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力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直接测量的,通常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概念和特点。
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F=mg来表示,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2. 弹力:弹力是物体内部分子间或原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是一个恢复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个阻碍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相互接触的压力有关,通常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可以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即必须有外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作用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所有相互作用的力都是成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任何作用都有相应的反作用。
三、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惯性和运动变化。
在高中力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守恒定律。
1.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乘积,可以用公式p=mv表示,其中p是动量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必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5 C重力、弹力、摩擦力 提升版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一: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的质量分布.(3)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实验来确定其重心位置.如薄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通过悬挂法来确定.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1)有向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2.力的示意图:只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三、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3.弹力的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跟接触面垂直.(2)绳子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四、胡克定律1.弹性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3.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4.劲度系数:式中k叫作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技巧点拨一、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二、重力与重心1.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m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同一高度);海拔越高,g越小,海拔越低,g越大.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2)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对于薄板状物体的重心,可以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2)两物体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上.(2)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3.弹力有无的判断(1)对于明显形变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进行判断.(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①假设无弹力:假设撤去接触面,看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②假设有弹力:假设接触物体间有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判断受力情况与所处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则不存在弹力;若不矛盾,则存在弹力.如图,接触面光滑,若A处有弹力,则无法使球处于静止状态,故A处无弹力.四、胡克定律1.胡克定律F=kx的理解(1)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2)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因素决定,与弹力F的大小和伸长量x无关.2.F-x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6所示),直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图63.胡克定律的推论:ΔF=kΔx.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跟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Δx成正比.4.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形变.例题精练1.(聊城二模)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系于墙上,另一端连接在质量为m 的物体A上,用大小相同的物体B推A使弹簧压缩,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和μB且μA<μB,将A、B由静止释放后,A、B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分离,则A、B即将分离时()A.弹簧形变量为零B.弹簧的压缩量为C.弹簧的伸长量为D.弹簧的压缩量为2.(浦东新区期末)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稀世之宝,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A.马蹄大B.马是空心的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所在的竖直线通过飞燕随堂练习1.(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有一圆形的均匀薄板,若将其中央再挖掉一个小圆板成一个圆环,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向外侧偏移,重力减小B.重力和重心都没有变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变D.重力减小,重心位置不存在2.(仓山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B.手拍桌子时,使手感觉疼的这个力是由于手的形变而产生的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引力作用3.(瑶海区月考)有一根原长20cm的弹性细绳,其外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将此细绳对折,其两端点固定于天花板同一位置,并在对折点处竖直悬系一物体,然后再缓慢放手,平衡后发现物体下降了2cm,则该物体所受重力约为()A.0.8N B.1.6N C.3.2N D.6.4N4.(浙江月考)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小球A连接,小球A通过细线与小球B连接。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高中物理弹力知识点
高中物理弹力知识点
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一种力。
以下是有关高中物理中弹力的知识点:
1. 弹性体:弹力的存在于弹性体中,弹性体是指在受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
2. 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伸长或压缩时弹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位移成正比。
公式为:F = kx,其中F是弹力,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伸长或压缩的位移。
3. 弹性势能:当物体受到弹力拉伸或压缩时,会存储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存储的能量,公式为:E = (1/2)kx²,其中E是弹性势能,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伸长或压缩的位移。
4. 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弹力,这种碰撞就称为弹性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总动量守恒并且总动能守恒。
5. 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弹力,这种碰撞就称为非弹性碰撞。
在非弹性碰撞中,总动量守恒,但总动能不守恒。
6. 能量耗散:在非弹性碰撞中,部分动能会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耗散掉一部分能量。
7. 相对运动: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或其他形式的阻力,这些阻力也是一种弹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些是高中物理中与弹力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F 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高中物理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看看你都掌握了吗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二、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等于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全部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运动的描述1.1.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 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公式1.1.3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1.4 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1.1.5 二维运动的描述和计算1.2 牛顿运动定律1.2.1 牛顿第一定律1.2.2 牛顿第二定律1.2.3 牛顿第三定律1.2.4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1.2.5 弹力、摩擦力、重力的性质和计算1.3 动能和动能定理1.3.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3.2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3.3 动能定理的应用1.4 势能和势能定理1.4.1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4.2 势能定理的概念和计算1.4.3 势能定理的应用1.4.4 弹簧弹力的势能和应用1.5 力的做功和功1.5.1 力的做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5.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1.5.3 功的计算和应用1.5.4 功的加减法第二章:热学与物态变化2.1 物态变化和热量2.1.1 基本概念:凝固、熔化、气化、凝华2.1.2 物态变化的热量计算2.1.3 变态物质的能量转化2.1.4 水的异常膨胀2.2 热力学定律2.2.1 热平衡和热传导2.2.2 火焰的构成和燃烧过程2.2.3 热的传播和传热的应用2.2.4 热功当量和物质内能的计算第三章:波动3.1 机械波3.1.1 波的概念3.1.2 机械波的特点和参数3.1.3 立体波和平面波的传播3.1.4 波的叠加和干涉3.1.5 波的频率和波长的计算3.2 声波3.2.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3.2.2 声波和噪声的特点3.2.3 声速的测量和计算3.2.4 声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2.5 声的共振和声音的应用3.3 光波3.3.1 光的特点:直线传播、波粒二象性3.3.2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波动模型3.3.3 光的反射、折射和衍射3.3.4 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第四章:电学4.1 电荷和电场4.1.1 电荷的带电特点4.1.2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4.1.3 电场的产生和描述4.1.4 电场的强度和公式计算4.1.5 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2 电流和电路4.2.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4.2.2 电阻和电阻率4.2.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2.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2.5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4.2.6 电源和电路的能量转化4.3 磁场和电磁感应4.3.1 磁场的产生和描述4.3.2 磁感线和磁场的强度计算4.3.3 洛伦兹力和安培环路定理4.3.4 电流产生磁场和磁能4.3.5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4 电磁波和电磁谱4.4.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4.4.2 电磁谱的组成和特点4.4.3 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第五章:光学5.1 光的传播和折射5.1.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5.1.2 折射定律和绝对折射定律5.1.3 透镜的成像和应用5.2 光的成像和透镜5.2.1 成像规律和公式计算5.2.2 成像的特点和应用5.2.3 透镜的种类和功能5.3 光的干涉和衍射5.3.1 光的干涉现象5.3.2 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5.3.3 光的衍射现象5.3.4 衍射格的规律和应用5.4 光的偏振和波粒二象性5.4.1 光的偏振现象5.4.2 光的波粒二象性5.4.3 光的量子论和光的粒子性第六章:原子与分子6.1 原子结构和粒子模型6.1.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6.1.2 原子的构建和粒子模型6.1.3 原子的尺度和电子云6.1.4 原子的质谱和元素周期表6.2 电子和核的结构6.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6.2.2 原子核的结构和尺度6.2.3 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6.2.4 放射性的装置和应用6.3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6.3.1 分子的结构和形状6.3.2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6.3.3 成键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6.3.4 分子的种类和性质第七章:一维运动7.1 平抛运动7.1.1 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1.2 平抛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1.3 平抛运动的应用7.2 圆周运动7.2.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参数7.2.2 圆周运动的计算和规律7.2.3 圆周运动的应用7.3 万有引力7.3.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7.3.2 行星运动和人造卫星的动力学7.3.3 引力场和引力的关系第八章:流体力学8.1 流体的性质和参数8.1.1 流体的密度、压强、密度和速度的关系8.1.2 流体的连贯和牛顿流体力学定律8.2 流体的运动和压强计算8.2.1 流体的运动和速度计算8.2.2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计算8.3 流体的压力和浮力8.3.1 流体的压力和压力计算8.3.2 流体的浮力和浮力计算8.3.3 流体的应用和压力控制总结:以上就是高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波动、电学、光学、原子与分子、一维运动和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9电场力:F电=q E =q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BI)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BV)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动量定理B
动能定理B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力的种类:(13个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G = mg(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滑=N
4静摩擦力:Of静fm(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它是垂直于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力,具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阻止物体相对静止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学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力的分析和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对高中物理中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摩擦力的概念1.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面存在粗糙度而相互抵抗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力。
2.摩擦力的特性:①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③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无关。
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通常根据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来计算。
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静= μ静 * N其中,F静表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静表示静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滑动摩擦力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F滑 = μ滑 * N其中,F滑表示滑动摩擦力,μ滑表示滑动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三、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一个描述物体之间摩擦性质的数值,它是用来表示摩擦力大小的一个衡量指标。
1.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在实际情况下,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因此需要分别定义静摩擦系数μ静和滑动摩擦系数μ滑。
2.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粗糙度有关。
摩擦系数一般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
四、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可以帮助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控制物体的运动速度,如踩刹车、走路时与地面的摩擦等。
2.降低摩擦力的方法:为了减少摩擦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表面光滑处理:通过磨光、涂油等方式减少物体表面的粗糙度,以减少摩擦力;(2)润滑:在物体之间涂抹润滑剂,如液体油、固体蜡等,以降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3)轮轴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合理设计轮轴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一、运动的描述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
2. 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位移表示,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3. 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等方法求解运动问题。
二、力1.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3.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分析。
2. 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四、机械能1. 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其计算。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五、动量1. 动量、冲量等概念及其计算。
2.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六、振动和波1. 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2. 单摆的振动周期和公式。
3.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波的图像和意义。
4.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七、热学1. 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
2. 气体的状态参量及其计算。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八、电场和磁场1. 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及其计算。
2.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3.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及其计算。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5.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6.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变压器等问题。
7.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等问题。
高一物理摩擦力内容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摩擦力内容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重力弹力摩擦力
汇报人:
目录
01
重力
03
摩擦力
02
弹力
04
重力、弹力、摩擦 力的关系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指向地球的中心
重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公式为F=mg,其中m是物
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下落,产 生压力,维持地球的转动等
摩擦力在生活中 的应用广泛,如 汽车轮胎、自行 车链条、门把手
等。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接触面:两个 物体必须接触 才能产生摩擦
力
压力:两个物 体之间必须有 压力才能产生
摩擦力
相对运动:两 个物体之间必 须有相对运动 才能产生摩擦
力
粗糙度:接触 面的粗糙度也 会影响摩擦力 的产生和大小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的大小
重力与弹力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例如,人在走 路时,脚底受到地 面的反作用力,即 弹力,使人能够向 前移动。
重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摩擦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重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摩擦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压缩形变,而摩擦力使物体 产生剪切形变。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向下的加速度,而摩擦力 使物体产生与接触面平行的加速度。
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它们之间存在一 定的关系。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而摩 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和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力。
高中物理:常见的几种力
1、 重力⑴产生:重力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但两者不等价,因为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而另一个分力即重力,如右图所示。
⑵大小: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在两极:G=F 万在赤道:G= F 万 -F 向一般情况下,在地表附近G=mg⑶方向:竖直向下,并不指向地心。
2、 弹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形变⑵大小:弹簧弹力F=kx,其它的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平衡条件求解。
⑶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的作用线一定过球心,绳的作用力一定沿绳,杆的作用力不一定沿杆。
3、 摩擦力⑴产生条件:①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⑵大小: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 求解。
⑶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
4、 电场力⑴电场力的方向: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
⑵电场力的大小:,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将与位置有关。
5、 安培力⑴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F一定垂直于I、B,但I、B不一定垂直,I、B有任一量反向,F 也反向。
⑵大小:①此公式只适用于B和I互相垂直的情况,且L是导线的有效长度。
②当导线电流I与 B平行时,。
6、 洛伦兹力⑴洛伦兹力的方向①洛伦兹力的方向既与电荷的运动方向垂直,又与磁场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方向总是垂 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所确定的平面。
②洛伦兹力方向总垂直于电荷运动方向,当电荷运动方向改变时,洛伦兹力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③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对电荷永不做功。
⑵洛伦兹力的大小:当,,此时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最大当,,即电荷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
当, ,说明磁场只对运动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
•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
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
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
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
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
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
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
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
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
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
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
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
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
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
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
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
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
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
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
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
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