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课程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1 总论 (2)
1.1任务由来 (2)
1.2评价依据 (2)
1.3评价时间、范围、内容与重点 (2)
1.4项目概况 (2)
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
2.1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 (3)
2.2气候气象 (3)
2.3周边环境概况 (3)
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
3.1.1大气污染物种类 (4)
3.1.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4)
3.1.3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5)
3.1.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
3.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6)
3.2.1测量仪器 (6)
3.2.2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6)
3.2.3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 (6)
3.2.4噪声现状检测结果 (6)
3.2.5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6)
3.3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7)
3.3.1生态系统主要乔木种类和生物量 (7)
3.3.2主要乔木分布情况 (7)
3.3.3各种乔木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7)
3.3.4各种乔木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计算 (8)
4 评价结论与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附图1 常州大学(东区)环境评价图
附图2 环境生态调查实地采集照片
附表1 噪声监测数据
1 总论
1.1任务由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常州大学(东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们借这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的机会对,对常州大学(东区)进行了较全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大气、噪声、生态等环境因素。
1.2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995.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中的1类区标准。
1.3评价时间、范围、内容与重点
评价时段确定在2011年6月27日至2011年7月1日。
评价范围确定在常州大学(东区)
评价内容确定为大气、噪声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4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常州大学(东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项目地点:常州大学(东区)
项目性质:部分规划建筑已建成
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1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
常州大学(东区)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常州大学武进校区东侧,与常州大学(西区)之间相隔一条常武路。北纬约31°41′23″~ 31°41′4″,东经约119°57′15″~ 119°57′34″。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本次评价区域包括常州大学体育馆、化工实验楼(知行楼)、综合实验楼、科教会堂、科技长廊等区域,具体评价区域见附图1。
2.2 气候气象
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潮湿,气候阴冷。
常年平均气温15.5℃,冬季常年平均气温3.9℃,春季常年平均气温14.3℃,夏季常年平均气温26.7℃,秋季常年平均气温17.2℃。
常年平均降水量1066毫米,冬季常年平均降水量115.8毫米,春季常年平均降水量268.9毫米,夏季常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秋季常年平均降水量235.3毫米。
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为ESE向14%;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为ESE向19%;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为NNE向9%。多年平均风速2.9m/s,实测最大风速20.3m/s。大风日数(风力≥7级)平均6天/年、年最多19天。
2.3周边环境概况
常州大学(东区)主要为科研实验及会议办公场所。除体育馆外,其他建筑主要为科研实验楼。更有一部分区域规划建筑尚未建成,处于荒地状态。
区域周围主要为各种科研院所以及小型实验工厂。区域东侧有还有一家食堂。
区域内师生员工居住于常州大学(西区)等地方,不在该区域居住。
西边有个826米长池塘,东边有条湖塘河,周围为学校和村庄无重大污染源。
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1.1大气污染物种类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人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按其状态可分为粒子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是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或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为降尘,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叫可吸人颗粒物或飘尘。颗粒污染物主要包括烟、雾、尘三大类。
(1)烟根据不同来源及成因,烟有黑、红、黄、灰、白等不同颜色,主要有煤烟、油烟、沥青烟、冶金烟(如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等)。
(2)雾是指液体雾化,及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空气中的悬浮体。如水雾、酸雾、碱雾、油雾等。
(3)粉尘粉尘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如石英粉尘、煤尘、水泥粉尘、石棉粉尘、灰土粉尘、金属粉尘等。粉尘通常是在固体物质破碎、研磨、抛光、分装、运输等机械过程中产生的。
气态污染物是指以分子状态存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烟雾等。
(2)氮氧化物,主要包括NO、NO2、N2O3、N2O4、N2O5,通常用NO X表示。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O2 (二氧化氮)和N0(一氧化氮)。
(3)碳氧化物,主要包括CO(一氧化碳)和CO2:(二氧化碳),这是大气污染物中产生量最大的一类污染物,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4)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5)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黄褐色)。
3.1.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有工业源与农业源两方面:
工业源,主要包括工业用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气等。
农业源,农用燃料燃烧、某些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施用的氮肥分解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