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4)单元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凡是和放大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反之,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小)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大)了。
7、(培根)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看,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9、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10、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3、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复习资料1.⼀天的垃圾⼀、.垃圾的分类:1.按材料分:⾦属、⽊头、纸、玻璃、橡胶2.按是否有毒分;有毒垃圾和⽆毒垃圾3.按是否容易腐烂分;易腐烂垃圾(易腐烂的⾷物有⾯类和剩余的⾁类等)和不易腐烂垃圾4.按⽤途分:⾷物、包装、⽤品、⼀次性⽤品(如⼀次性筷⼦和餐⼱纸等)⾐物、家具、电器等。
5.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垃圾和⼀般垃圾6.按垃圾的来源(城市⽣活垃圾、⼯业垃圾、农业垃圾)7、处理⽅法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的丢弃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或危害)?⾸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污染⼟壤、污染⼤⽓、污染⽔体,对⼈们的⽣产⽣活造成危害。
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等。
有毒垃圾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动物、植物都产⽣极⼤的危害。
三、我们平时的垃圾都到哪⾥去了?⼀部分回收、⼀部分垃圾填埋场。
2、垃圾的处理1.处了⽇常⽣活不可避免地产⽣⼀些家庭垃圾外,⼯⼚、学校、医院、建筑⼯地等每天也在⽣产⼤量的垃圾。
2.露天堆放垃圾会造成什么问题?破坏景观、污染空⽓、⼟壤和⽔、还会引起疾病、发⽣⽕灾等。
3.⽬前处理垃圾的⽅法有:挖坑填埋、焚烧、堆肥和回收。
(⽤挖坑填埋和焚烧的⽅法处理垃圾还是会影响环境)4.在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中,所需的材料有:⼴⼝瓶、细⽯⼦(淘洗⼲净的)、清⽔、镊⼦、⼏团浸过墨⽔的纸⼱、喷⽔壶等。
5.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在⾬⽔的浸泡下发⽣的变化——污染地下⽔。
6.实验的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实验中的细⽯⼦和其中的清⽔模拟⼟层和地下⽔;浸过墨⽔的纸⼱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喷⽔模拟下⾬。
⼴⼝瓶代表垃圾填埋场。
7.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模拟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埋在细⽯⼦中的墨⽔纸⼱经过喷⽔后把原来瓶底的清⽔弄成墨⽔⾊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
说明了地上挖坑填埋垃圾仍然会污染地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垃圾对环境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污染大气;(2)污染水体;(3)污染土壤;(4)破坏卫生,传播疾病。
二、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⑶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土层隔开;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能把从地面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三、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⑵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四、分类和回收利用1、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8节《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和《本章复习》
对 策
立法 推广“无车日” 使用环保交通工具
白色污 染
对人类生活及 人们使用后 生存环境造成 随处丢弃不 严重影响 腐烂不降解
禁止生产使用 一次性塑料用 品 用可降解塑 料用品
物种灭 绝 速度加 快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 响我们的健康
工业排放 生活排放 自然原因
玻璃、橡胶、布线等
陶瓷、煤渣
动物碎体
五、节约用水计划
1、刷牙:用口杯接水,用剩下的水来洗刷衣物。 2、洗衣: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小件、 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投放适量。 3、洗浴: 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 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 拖地等。 4、炊事:先用纸擦除炊具、食具上的 油污,再洗涤;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 为间断冲洗。 5、洗车:用水桶盛水洗车;使用 洗涤水、洗衣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 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6、 马桶水箱:可以往马桶水箱中放入一个装满水的 500毫升水瓶,每次冲水就可以减少水量。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Leabharlann 我们 已学 过的 环境 问题
垃圾污染
大气污染
除此之外 还面临的 环境问题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水污染
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答:1、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随 便丢弃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 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 好身边的环境。2、学会垃圾分 类回收使用。3、节约用水。4、 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向身边的人 宣传和倡议环保。
六、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
杀虫剂
化肥
工业废水
油污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第四单元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1.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物质无处不在,物质的变化无处不有。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
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3.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占据一定空间的东西,如铅笔这个物体是由木头和石墨这两种物质构成的。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5.有些物质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我们把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等。
6.有些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如: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等。
7.厨房中的物质及其变化(1)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
水可以被人们饮用,也可以用来加工食物,还可以将水放在冰箱里制成冰块。
(2)食盐是白色的微小晶体,它是咸的,也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
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
(3)铁锅是由坚硬且传热快的金属做的,而铁锅把手是由可以隔热的塑料或木头做的。
铁锅是厨房里常用的炊具,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4)玻璃、陶瓷常用来制作餐具,它们硬度比较大,撞击后容易破碎。
(5)蔬菜、水果、鸡蛋、肉等是厨房里常见的食材,它们需要不同的保存环境,否则容易腐烂、发霉。
(6)厨房里一部分工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如漏水盘、饭勺等。
在使用过程中它们容易变形。
8.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咬过后放置的苹果烧开的水慢慢融化的冰块生锈的铸铁锅(1)烟花主要成分是黑火药。
当点燃黑火药时,生成了气体等新物质,同时发光发热,说明黑火药发生了化学变化。
(2)铜狮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铸成的器物。
观察到铜狮身上被绿色物质覆盖,可以推测铜发生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3)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中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放大镜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用放大镜看见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彩色的小圆点)组成的。
这些点的颜色由(红、绿、蓝)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9、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书上第2页。
10、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答;因为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7、水滴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 尽量多使用煤和石油C. 用洗过菜的水冲洗马桶2.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咀嚼馒头感觉到甜,是因为馒头中含有( )。
A. 糖B. 甜蜜素C. 淀粉4.下列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B. 在米饭上滴碘酒C. 混合沙和豆子5.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酿制白酒B. 烧稀饭C. 绿豆发芽D. 砌墙6.以下变化和淀粉遇碘发生的变化类型相同的是( )A. 冰雪融化B. 风力发电C. 篝火燃烧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钉生锈B. 纸张燃烧C. 水结冰8.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水蒸气9.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 火药爆炸B. 纸张燃烧C. 纸张燃烧D. 粮食酿酒10.如图所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体;默然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杯子口,木条熄灭。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只有物理变化B.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C.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二、填空题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我的方案:我的发现:12.根据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变化和变化。
1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它门的区别在于。
14.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填“凉”或“热”)一些。
15.淀粉与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色的。
16.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你判断的依据是。
17.下列各种方法中,可以有效防止或减缓铁生锈的方法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精品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精品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下面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蒸发B. 弯折铁丝C. 米饭上滴碘酒3.把铁制品()会使生锈速度变快。
A. 放入菜油中B. 电镀C. 放入盐水中4.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无法确定5.米饭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的新物质。
A. 红色B. 黄色C. 蓝色6.黄豆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后,观察到()A. 黄豆发生了变化B. 沙子发生了变化C. 黄豆和沙子都发生了变化D. 黄豆和沙子都没有发生变化7.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 刷油漆B. 抹油C. 放入盐水中8.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是()。
A. 火药爆炸B. 纸张燃烧C. 纸张燃烧D. 粮食酿酒9.默然发现螺丝钉的表面已经被锈蚀成了红褐色,如图所示,他推测制造这枚螺钉所用材料中应该含有( )。
A. 纯铜B. 铝合金C. 生铁10.如图所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体;默然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杯子口,木条熄灭。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只有物理变化B.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C.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二、填空题11.根据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变化和变化。
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
1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两类,它门的区别在于。
14.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将之称为。
1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16.白糖加热过程事,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属于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炭属于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敏捷,据说是由于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天下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天下)。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
5.下列( C )不是蜡烛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A. 产生水滴
B. 冒烟
C. 产生蓝色的物质
D. 发光发热
解析: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色的物质。
6.下列四组实验,铁钉生锈最快的是( A )。
7.在脸盆等铁制品表面烧制陶瓷的目的是( C )。 A. 增大硬度防止烧坏 B.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C. 防止铁生锈和美观
解析: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比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 看到有气泡冒出,而铁钉生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
2.下雨过后,路上的积水满满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下列现象与这种变化相似的( B )。 A. 葡萄酿酒 B. 冰块融化成水 C. 铁锅生锈 D. 发霉的面包
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葡萄酿酒 、铁锅生锈、发霉的面包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酒
铁锈
霉菌
3.鸡蛋壳、贝壳与白醋混合后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这说明( C )。 A. 鸡蛋壳、贝壳里一定有小苏打 B. 白醋可以和所有的固体物质反应产生气泡 C. 鸡蛋壳、贝壳含有某种成分也能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 D. 鸡蛋壳、贝壳可以让原来溶解在白醋里的气体跑出来
解析: 鸡蛋壳、贝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能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 白醋和食盐混合没有明显的变化; 白醋的成分主要是醋酸,并不含有气体。
11.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下列 关于多巴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运动可以分泌多巴胺,所以运动可以带来快乐 B. 多巴胺会让人快乐,所以体内的多巴胺越多越好 C. 分泌多巴胺是身体里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变化 D. 分泌多巴胺时身体其他组织也会伴随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环境和我们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记忆)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了解)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记忆)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了解)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记忆)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记忆)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记忆)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了解)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记忆)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了解)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记忆)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
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记忆)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记忆)
14、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记忆)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记忆)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记忆)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记忆)
填埋的方法
焚烧的方法
优点
比较方便,成本较低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
问题
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9、用直线连接污水的处理过程:(了解)
初步处理天然净化
再处理沉淀
追加处理过滤
20、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记忆)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了解)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记忆)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了解)
21、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记忆)
22、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