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误区剖析(二十七) 第二部分《哲学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点整理1. 政治哲学的定义和含义易错点:很多人会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混淆,或者将其简单理解为讨论政治问题的思想体系。

解析:政治哲学是指研究政治本质、政治意义、政治价值以及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问题的哲学分支。

它旨在探讨政治现象的根源、本质和规律,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是关注政治和权力的哲学领域。

2. 政治哲学的历史渊源易错点:很多人把政治哲学的历史渊源仅限于西方思想传统,忽略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性。

解析:政治哲学的历史渊源涵盖了中西方思想传统,中西方哲学在政治思想方面存在交流和互相影响的历史。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孔子思想中的“仁政”、“德政”等概念,儒家关注的国家道德和政治伦理等,都是有着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的。

3.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易错点:很多人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归结于选举和民主,或者认为政治权力的来源是社会契约。

解析: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衡量政治组织、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是否合理和公正的标准,来源可以是选举、民主,也可以是传统,它的根源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政治权力的来源可以是社会契约,但社会契约的存在也需要基于人民共同意志。

因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首要的是建立在人民共同意志的基础上。

4. 政治体制和制度易错点:很多人会把政治体制和制度混淆,或者对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定义模糊。

解析:政治体制是指一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包括其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的组织构架、人员设置、职权分配和协作机制等。

政治制度则是国家政治体制中约定的各种规范化的制度。

如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议会制度等。

政治体制和制度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面貌。

5. 政治意识形态易错点:很多人会将政治意识形态等同于某一特定的政治理论或教条思想,或者将其简单定义为政治信仰。

解析:政治意识形态是包括各类思想、教旨、信仰在内的对国家、政府、政治制度等政治现象的看法和观念形态的总称。

政治意识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等,并不限于某一特定政治理论或教条思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哲学作为一门高深的学科,是政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它旨在研究人类政治活动及其行为背后的本质原因和道德准则。

在高考政治学科中,政治哲学的考查已成为必修部分,下面就是关于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一、政治哲学基本概念
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政治学、哲学、政治行为、伦理学、人权等的概念。

这些概念在政治哲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加深入的理解政治哲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二、政治哲学中的思想学派
政治哲学中的思想学派包括了古代学派、现代学派、自由主义学派、地方学派等,其中每一个学派都有着独特的思想,了解这些学派的思想特点和代表人物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哲学的精髓。

三、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思想
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包括了自由、平等、正义、民主等,这些思想都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深入地理解这些思想,并且能够正确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历史比较法、概念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政治哲学的理论和实践。

五、政治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政治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包括了法律、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的将政治哲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现代社会中,从而更好地贡献于社会。

通过以上关于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哲学的重要性,并且在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哲学易错知识点在高考中,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科,常常被考生们所忽视或者理解不透彻。

然而,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和思想常常能够为人们提供重要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以下将针对高考哲学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哲学题目。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哲学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较为基本的理论观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的意识形态,而唯心史观则主张意识决定物质,即人的意识决定了物质的发展变化。

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十分重要,往往会出现在高考中的选择题或者简答题中。

二、认识论中的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在认识论中,主观唯心论主张只有主体能够产生认识,即认识完全依赖于主体。

而客观唯心论则主张认识不仅依赖于主体,还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

对于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辨析是高考哲学试题中常见的考点。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哲学中,形而上学强调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实质进行分析,认为事物的本质是恒定的、不变的。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主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理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哲学试题。

四、主观与客观在哲学中,主观和客观是常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

主观强调个体主体的感受和认知,而客观则与个体主体无关,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考生需要明确主观和客观的区别,以确保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试题。

五、价值观念哲学中的价值观念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主题。

价值观念包括道德观念、人生观念和世界观念等,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及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影响,以便在高考中恰当地回答相关问题。

六、伦理学与道德学伦理学和道德学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但是常常被考生们混为一谈。

伦理学关注的是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合理性,而道德学则研究道德的本质和意义。

对于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区别理解,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在高考中应对相关试题。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整理高考政治中的哲学知识点是整个政治科目中最为抽象和深刻的部分,需要考生具有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领会和运用能力。

为了帮助广大高考生更好地掌握高中政治的哲学知识点,本文将对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第一、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7分)哲学是对人类及其所关心的一切综合认识的一门科学,包括存在、认识、价值和社会等四个基本领域。

一、存在:存在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存在是指有形的、能接触、可测量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精神存在是指人的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本质。

二、认识:是指人类在感官、思维和语言符号等方面与外界事物建立关系并对外界事物的属性、本质和相互关系进行反思和理解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

三、价值:是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是人类活动目的和意义的体现,包括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方面。

客观价值是指物质和精神世界中具有普遍意义、客观存在的规律和价值,主观价值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变化的主观标准。

四、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各种关系、规定和制度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场所和载体。

第二、哲学原理及其思想(13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根本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原理和唯心主义原理。

一、唯物主义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物质的产物。

二、唯心主义原理:它是哲学中的另一种根本原理,强调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能够掌握整个世界,而物质存在只能靠意识的认识和描述。

哲学思想是哲学原理在具体领域和历史条件下的应用和阐发,涵盖了众多思想和学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强调认识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自由等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纠正: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纠正: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纠正: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纠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纠正: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纠正: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纠正: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纠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纠正: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纠正: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纠正:实践的观点才是。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纠正: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06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哲学)

06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哲学)

06年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哲学)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答题: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最一般普遍的方法。

(3)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A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两者有没有同一性,精神是否认识物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简述唯物主义及三种形态。

(1)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组成唯物主义阵营。

(2)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简述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形态(1)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组成唯心主义阵营(2)唯心主义有两种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中国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中国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B客观唯心主义: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5什么是辨证法和形而上学?(1)辨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2)辩证法有三种历史形态:A古代朴素辩证法B近代唯心辨证法C现代唯物辩证法(3)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静止不变的,世界是没有矛盾的,不会发展的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条件:19世纪中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3)自然科学条件: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4)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5)思想根源: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创造性继承,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欧洲近代文明合符逻辑的发展成就(6)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政治现象的哲学基础和实质规律,探讨政治实践的理论依据和价值追求。

在高三政治学习中,政治哲学是一个必备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哲学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和理论研究的学科。

它旨在探索政治的本质、价值和理论基础。

政治哲学的概念包括政治、权力、国家、政党等等。

1. 政治:它指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通过权力运行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2. 权力:权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制约、安排、协调和决策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

3. 国家:国家是由政治权力形成的有组织的统一体,它包括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要素。

4. 政党:政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政治权力手段,代表一定社会利益,在政治斗争中参与竞争,执政或者参与执政的组织。

二、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民主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主张实现公正和社会正义。

2. 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限制权力,保护个人利益。

3.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 保守主义思想:强调稳定和传统,主张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

5. 实用主义思想:强调实用和效果,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三、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1. 政治的本质问题:探讨政治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如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2. 政治的价值问题:评价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如公平、正义、自由等政治价值观念。

3. 政治的原则问题:研究政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政治上的正确和错误。

4. 政治的理论问题:考察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如社会契约论、平等原则等。

四、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研究等。

1. 历史分析:通过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了解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06年高考文综政治知识热点、常见易混点、丢分点解析

2006年高考文综政治知识热点、常见易混点、丢分点解析

2006年高考文综政治知识热点、常见易混点、丢分点解析高考备考冲刺阶段,怎样提高自己解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是很多考生十分关心的话题。

要防止在所谓的“热点专题复习”中误入“热点”的海洋之中,迷失复习的方向。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一阶段考生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知识尤其是重点掌握热点知识,提高审题能力。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其次要注意常见的易错点和易混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据统计,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

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

第三,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一、近三年来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3.价值规律(内容、形式、作用)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高考政治易错点(四)

高考政治易错点(四)

高考政治易错点(4)一、哲学概述1.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4.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5.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6. 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7.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8.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9. 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3.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4.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15.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6.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1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哲学常识【全一册】.doc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哲学常识【全一册】.doc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哲学常识【全一册】第一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考点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2)联系:①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论则体现了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

(2)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用原理梳理归纳(Word版,全站免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用原理梳理归纳(Word版,全站免费)

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常用原理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史观、人生价值观一、辩证唯物论【物质观=探究世界本质与把握思维奥妙】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强调客观实际时使用)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强调精神、意识的作用时使用)热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科学发展观、创新精神、改革意义、计划生育政策热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环保问题)、价值规律、市场规律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追溯过去、推测未来)(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非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求: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高考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方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阐释: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归纳(1)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2)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字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

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归纳(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高三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整理课件

高三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整理课件

第部分
唯物论错误观点归纳
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是主观的。 2.鬼神观念、梦境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3.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错误的实践是没有意识指导下的实践。 5.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6.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9.意识能(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1.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12.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第四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错误观点归纳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2. 物质生产发展了,道德水平就会提高。 3.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6.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8.人的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9.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13.意识也能决定物质//意识能够决定物质//科学理论对社会 发展起决定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14.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1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志//规律受到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制约// 16.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7.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人 类改造客观规律的能力是无限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 改变事物的规律//科技进步的标志是客观规律不断地被人们创造 出来//人能改变和创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规律是可叫改造 和创新的// 18.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9.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规律是永恒的、无条 件的//规律是客观的,就是指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或规律是客观的, 因而是不变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20.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规律是主观的。 21.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高考政治哲学276条易混点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276条易混点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276条易混点总结1.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结,另一方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研究领域的不同,不能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8.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9.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1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这一方面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和一定的意义。

1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5.哲学分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以真正哲学的指导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16.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两个方面,而不是一个17.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8.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在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9.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0.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22.哲学来源于实践。

23.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误区剖析:(二十七)第二部分《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唐成虎(原创)编者语:年年花相似,岁岁书不同。

“满园春色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这五彩缤纷、万木峥嵘的季节里 ,为帮助参加 2006 年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圆大学之梦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易混点,结合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精心组织编写了《200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误区剖析》高一至高三50套高考政治复习专题,希望能帮助学生消除疑点,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努力吧!同学们,“不经一番寒霜苦,难得腊梅放清香”,愿本套系列专题成为广大考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在火热的六月获得丰收的喜悦!注:每一课附学科内知识渗透、跨学科知识渗透、重点、难点、能力点、《考纲》要求、近年命题分析、2006 年高考预测。

三、善于把握重点与主流误区一只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其它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剖析】(l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它违背了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2)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主次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时 , 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3) 在复杂事物中 , 由于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 ,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在解决矛盾时 , 就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 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 因此 ,我们就要着重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有这样 , 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 但是 , 我们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 ,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发生影响。

次要矛盾处理好了 ,可以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处理不好 ,就会增加解决主要矛盾的困难 , 因此 , 在解决主要矛盾时 ,还必须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即要用主要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又要用适当的力量去处理次要矛盾。

如 , 阶级斗争虽然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 但必须保持警惕和进行有效的斗争。

否则 ,社会主义敌对势力就会危害社会的团结稳定 ,导致中国的混乱 ,甚至动乱 ,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因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要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 ,学会 " 弹钢琴 " 。

既要防止不分主次 ,又要防止只抓中心 , 搞 " 单打一 " 。

误区二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剖析】(l) 主要矛盾是指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我们区分主次矛盾 , 只能根据它们在事物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判断 ,而不能根据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

由于主要矛盾规定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 ,办事情就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矛盾。

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 ,其它的才会比较容易解决 ,否则不分主次 , 抓不住中心和关键 ,就不可能把事物办好。

(2) 但是 , 首先解决的矛盾 , 并非一定就是主要矛盾 ,因为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次要矛盾处理得好坏 , 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既有可能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 , 也有可能会增加解决主要矛盾的困难。

为解决好主要矛盾 , 还必须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 还必须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 ,为解决主要矛盾扫除障碍、创造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解决好主要矛盾。

误区三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剖析】哲学上所说的两点论 ,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 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 ,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因此,坚持两点论就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即抓全面。

哲学上所说的重点论 ,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 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本质、抓主流。

因此 , 认为坚持重点论就只是抓重点 ,是片面的。

同时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 , 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误区四坚持重点论就是坚持一点论【剖析】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 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 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 ,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 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 , 它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不是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矛盾各方面的特点 ,而是只看问题的一面 ,不看另一面 ,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 , 是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而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 , 不是离开两点论的一点论。

认为两点论就是一点论 ,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 是错误的。

误区五、不能认为矛盾分析法就是两点论、两分法?【剖析】因为矛盾分析法作为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它不仅要求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 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全体分析 ; 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认为矛盾分析法就是两点论、两分法 , 缩小了矛盾分析法的范围 , 是不准确的.误区六.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和“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的说法是否矛盾 ?【剖析】 (1)两种说法不矛盾。

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思考同一问题 ,前者是从静态来看的,后者是从动态来看的。

(2) 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 ) 也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外部矛盾 ( 外因〉的影响下 , 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及地位发生变化 , 使主、次方面发生转化.一旦这种转化实现 ,事物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因此 , 这两种说法是有内在联系的。

误区七、把主要矛盾的解决等同于一切矛盾的解决【剖析】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

正是由于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 因此 , 我们在王作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 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了主要矛盾 , 次要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一方面 , 不同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不相同的 , 另一方面 , 主要矛盾解决了 , 原来的次要矛盾还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

误区八、把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混为一谈【剖析】主要矛盾是一个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 主要矛盾的地位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 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误区九、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 但不是说矛盾越多越好【剖析】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矛盾的多少 , 矛盾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 , 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 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因此 , 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附:一、学科内知识的渗透1. 与哲学常识其他单元的渗透(1) 物质与意识之间、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主次矛盾之间、矛盾主次方面之间、内因外因之间、量变质变两状态之间、现象与本质规律之间、分析与综合之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之间、贡献与索取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实践与认识之间、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之间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2) 从全面的实际出发 , 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 , 以及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内因外因之间、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之间、实践的决定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之间 , 都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 自我设计 " 要从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出发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2. 与经济常识的渗透(1)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 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分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等。

(2) 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分析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 以按劳分配为主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 用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分析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中心地位 ; 发展是第一要务等等。

(4) 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 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中心地位。

(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国企改革要 " 抓大放小 " 都渗透或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与政治常识的渗透(1)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民族、宗教政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2) 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分析 " 一国两制 " 下我国社会的性质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 用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分析 ,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 党的基本路线 ; 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1. 与历史学科的渗透(1) 历代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 及其有关事件体现或渗透着矛盾的观点。

(2)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各历史时期的特殊规律及其有关历史现象 , 体现或渗透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3) 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 , 由此推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

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 与地理学科的渗透(1) 人口、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 渗透或体现着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2) 能源、资源在世界的形成、分布的普遍规律与各国的特殊规律 , 体现或渗透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 重点 ]1.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 坚持两分法 , 防止片面性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难点 ]1.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能力点 ]1. 通过矛盾分析法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通过复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培养学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矛盾分析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