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9世纪欧美国的教育
第六章 美国教育
1.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 ,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 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 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 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 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 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 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 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3.地方教育行政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 单位。学区包括基层学区和中间学区两种。
4.高等教育行政 (1)州设立集中统一机构管理全州高等学校 (2)按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分类管理 (3)州教育局只负责协调和监督,充分发挥 各校独立性
二、学校教育制度
美国学制的特点: 1. 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相结合 2.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
师范教育四年制本科课程有: 普通教育课程,包括英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数学和自然科学、保健和体育等; 学科专业课程,是按照师范生毕业后任教学科而 设置的,在初等教育专业和中等教育专业中都占全 课程的40%左右; 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基础教育理论课程(如教育基 础、教育导论、教育史、初等或中等教育原理等) ,教育方法与技能课程(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 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材教法、普通教学法、视 听教育等),以及教育实践活动(通常由临床实践、 现场实践和教育实习几部分组成)。这类课程实出特点是数量多、层次 多、类型多、形式多。 教育宗旨 为每个人以及他人和社会的利 益,帮组他们把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通过研 究及学术成就扩展人类的知识和幸福;通过相 应的和适应的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育实施 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现教学、 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大全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名 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 制度,称《费舍教育法》。
• 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
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
《费舍教育法》
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 改革考试制度 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
共同主张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 的领导权。
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
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 科学化。
专门学校的建立 高等教育: 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
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 不断变更
2.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
1)产生
2)筹建
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
1829 年,国教派 院的建立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地方学
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
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
训练学院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 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 法》
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 《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
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 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 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1、英国
英国教育制度以英格兰和威尔士共同建立的基础教育框架为基础,全
国范围内普遍实施双文科教育,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科,还要学习
文科,这一目标是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方式达到的,并且将学术和商
业之间发展出一条较为宽松的关系。
在特定学校中,学生会接受到传统的英国文化中心教育,这样的课程
广泛,内容深厚,舆论及各界赞誉有加,也因此一般被列为英国主流教育
的象征。
此外,英国也拥有独特的教育机构,如英国特许学校,英国私立学校,也是英国的宝贵财富,这些学校有独特的教育传统,并拥有更高的标准。
2、美国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建立在联邦制下,每个州都自行实施教育制度,每
个州所采用的教育规定、程序与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美国的教育设施由两部分组成:公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
和私立学校的学费较高。
在公立学校,有必要费用的(如书费和补充学习
费用),通常会由税收费用来支付;私立学校,收费是费用型教育,不依
赖于政府,而且通常会提供专业教育,具有相当高的学费。
美国大学的教育分为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
第六章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
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
(1)初等学校:由教会掌握,非教会的个人和团体也办一些慈善学校,如: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等。教学条件很差,教学内容简单,重视宗教、阅读,轻计算。教师多由手工业者、伤残军人、老年人等充任,没有专职教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通过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和中学预备阶段教育。(《简爱》中简爱被舅妈送进了一个教会慈善学校,那个学校的教育很严苛,老师会用圣经中的一些关于惩罚、暴死的故事给学生做教材,伙食及其差,学校里还会有疾病,简爱的好朋友就是得伤寒死的。而一些富人家如英格拉姆小姐都是请家庭教师进行教育,家庭教师的地位比较低,工资也不高)星期日学校: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私立收费的初等学校,一种是由若干资产的人设置的,主要为男孩升学或就业服务;另一种是由老年人、手工业者为业余活动而开办的。
(1)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很少干预教育。国民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不同的社会势力和思想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竭力反对政府插手教育;许多政客和资本家也反对政府承担教育责任,担心工人阶级受到更多教育后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有些思想家也反对政府干预教育,认为这样会妨碍人身自由。英国传统的自由主义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比如在经济上出现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政治和外交上一直保持欧洲均势政策都是“自由主义”的体现。自由主义思想是自由竞争思想的延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
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
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
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
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
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
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
”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
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
第六章_外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六章外国近代教育制度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以及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
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当然,由于各国社会条件以及各自的教育历史传统不同,它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发展水平、速度、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根据教育发展自身的特点,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教育又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三个阶段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下面要介绍的是这一时期英、法、德、美、俄(苏、俄罗斯)、日本六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概况。
第一节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教育制度在人类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英国是领先的。
通过16世纪圈地运动以及以后的殖民掠夺和海上争霸,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640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成为了统治阶级。
由于封建势力根深蒂固,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革命一度夭折。
1688年发生政变,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订立长期同盟,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实现了两者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光荣革命”。
英国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英国教育的发展是缓慢向前的。
因为英国是一个素重传统而趋于保守的国家,革命后新生力量软弱,又逢内战起伏,难以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主要还是沿袭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形成的传统。
英国一向以牛津、剑桥两大学和少数公学为教育精华的看法、以英才教育相夸耀的习尚、视教育为家庭职责的信念、通过教会和私人团体办理学校的方式等等,在革命之后并无根本变化。
《外国教育史》第六章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ppt
七、论道德教育
八、论教育管理
(Jo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
一、生平与著述
生平特征: 捷克兄弟会及其流亡特性 《大教学论》,西方近代最早的系统的 教育学著作,创立了教育学的基本体系, 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 《母育学校》,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第一部看图识字课本 《人类事务改进通论》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
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和惩罚
八、论教育管理
(一)国家应该管理教育 (二)国家应该设置督学 (三)论纪律和规章制度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意义
(1)堪称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 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为近现代资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 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 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人 文主义的痕迹。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 泛智论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4)详细制定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 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5) 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 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近代教学理论方面,他作出了比较 全面的贡献,奠定了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 (6)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也存在着明显缺陷。教育思想中具有浓郁 宗教气息;对科学知识及教育科学认识也不准确。这些缺陷既有他本 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时代本身的局限。
外国教育史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教学PPT课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 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使人们寄希望于教育,以实现社会重建。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教育质量的提高得到关注,人们日益重视对儿童特性的研究,力图建立“科学的教育 学”。卢梭及其追随者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的主要思想渊源。人们抨击旧教 育的不切实际,主张一种与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教育。19世纪末和20世 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欧洲的“新教育思潮” (new educational movement)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也 被视为欧洲进步主义(European progressivism)。也有人把上述欧美各种教育思潮 统称为教育“进步运动”(the progressive movement)或“进步教育” (progressive education)。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出现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9年至1929年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帕克,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先后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市和芝 加哥的库克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实验。
赖斯于1892年接受《论坛》杂志的委托,访问了36个城市,与1 200位教师交谈, 揭露了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发了全国性的对传统教育的批评。
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
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布日期:2009/10/8 17:32:00 来源:作者:点击:907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权;新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等。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推进了教育的变革。
一、公学改革(一)19世纪初的公学改革公学是英国教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准备进公学的学生一般在8岁左右进寄宿预备学校。
13岁左右进公学。
当时预备学校和公学存在着一种“费格”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受高年级学生差使,•为高年级学生服务。
通过一年年磨炼,低年级学生逐渐登上级长、舍长或竞赛队长的地位,开始享有服饰、胸章等方面的特权,并可差使低年级学生为自己跑腿服务。
学生忍辱负重,养成坚韧、自信、冷静、可靠的性格特征,成为“公学人”(PublicSchoolMan)。
公学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3)中等教育改革 中等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有两个重要 的报告: 一个是19世纪60年代初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了 调查,形成了克拉雷顿报告,主要内容是课程中仍以古典课程 为主,但是英语、现代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就是公学董事会机构的改革。 一个是汤顿报告,提出按三类社会阶层设立三类中学,第 一类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为大学做准备;第二类是 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培养商业、法律、医生等专业人才;第 三类是为中下层贫民子弟设立的中学,培养的是从事普通职业 人才,这份报告没备采纳,但是对后来中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2、19世纪英国教育概况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大机器生产 逐渐取代手工操作,英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后 半期,英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经济、政 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教 育观念和制度也带来了变革,主 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1)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很少干预教育。国民 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不同 的社会势力和思想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 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会、政客、思想家都反 对政府干预政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 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 由 主 义
分班教学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 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 的粗略。 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 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 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 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 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 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 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 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 的新教团体)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
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 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 瓦锡等。
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三、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培养个人具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情感,形成追求真理、公正、诚实、谦逊、 尊重他人、信仰上帝等道德品质。
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教学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方面。
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要发展 学生的各种能力。 2.课程设置 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实科教育,主张开设实 科课程。 3.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依据)
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
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 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 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 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 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区学校 县立学校 中学 大学
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
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
是教育的结果。
爱尔维修论教育
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 举办世俗性的教育
3)重视道德教育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A)19世纪末期以来一直到二战以后,美国同时存在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一种是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一种是由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取消,后一种师范教育体制保留至今。
其根本原因是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未能处理好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与协调问题,过于强调师范性,而在学术性方面一直较为薄弱,造成了美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下降,因而在二战后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和科技竞赛的国际背景下最终被淘汰。
他在论文的末尾指出,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是:一、师范教育体制应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与改革;二、师范教育应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动态的协调统一问题,尤其应重视对师范生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三、采用什么样的师范教育体制应根据本国国情来决定。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张聚国美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在它最初发展的一个半世纪里,随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经历了重大调整与变革。
原先以培养师资为唯一目的的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师范教育成为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的部分职能。
探讨美国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过程与动因,对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两种师范教育体制的长期共存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由独立的、单一职能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又称开放式师范教育体制),由具备多种教育职能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定向型与非定向型混合体系,由独立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一起培养师资。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与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长期并存,共同承担着美国师范教育的任务。
第六章19世纪欧美国的教育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和古典大学的改革
⑴新大学运动”:
背景: 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但牛津源自剑桥仍有保守理念,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标志: “新大学运动”:1826年,伦敦新学院成立,这是英国第一所具有民主
主义、自由主义精神,注重实科教学的新大学。
二、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赫伯特·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英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 家和教育家,是“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进化论的先驱,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的知识观,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的 教育思想的提出,对于19世纪的科学教 育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Herbert spencer
2.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应遵循心理规律、兴趣、实验等,反对照本宣科、 死记硬背和无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一,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提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 第一,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 第一,强调学习兴趣。
22
三、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二)、教育发展概况——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1、学区制的兴衰:削减职权、合并学区。 2、州领导体制的建立: 1837年马萨诸塞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贺拉斯·曼
被成为州教育领导体制的首创者。
3、联邦教育机构:1867年成立教育署,协调全国教育发展。
三、各级各类教育状况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30年代的产生了公立学校运动。
第一,批评旧的道德教育。 第二,强调“自然后果”的德育原则。 第三,提出具体的德育方法: 对儿童的缺点要耐心教育;少对儿童发命令,鼓励他 们自治;不要阻止儿童表现适当的个人意志等 。
第六章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三俄国、日本)
教育作用
福泽谕吉认为,要改 变日本国弱民愚的社会现 状,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
作用
在遗传、环境和教育 的关系上,福泽谕吉在承 认遗传、环境因素影响个 人成长的同时,十分重视 教育的作用。
2、论智育——学习实科知识
关于智育:所谓学问,并不限于能识难字,能读难懂的古文,能 咏歌和作诗等不切人世实际的学问。这些学问虽然也能给人们以精 神安慰,并且也有些益处,但是并不像古来世上儒学家和日本国学 家们所说的那样可贵。(源氏物语)……所以我们应当把不切实际 的学问视为次要,而专心致力于接近世间一般日用的实学,比如说 练习写信记账、学会打算盘和使用天平等等。更进一步说,还有许 多要学习的学科,例如地理学介绍日本国内及世界万国的风土情况; 物理学考察天地万物的性质并探究其作用;历史是祥记年代研究古 今万国情况的典籍;经济学是一身一家的生计讨论到国家世界的生 计的学问;修身学则阐述合乎自然的修身交友和处世之道。至于有 才能的青年,则可兼学外文,对各项科学都实事求是,就每一事物 深切追求真理,以满足当前的需要。以上是世间一般实学。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俄国、日本
一、俄国近代教育
(一)概况 (二)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
二、日本近代教育概况
(一)概况 (二)福泽谕吉教育思想
导课:时代人物之彼得一世
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他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 身份,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他看到了许多 作为王子无法看到的事物。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 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 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 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 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彼得认为俄国东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彼得成功地 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 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儒略历,并使 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19世纪美国中高等教育发展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系耶鲁大学毕业生和哈佛大学研 究生,曾赴欧洲两年,参观和考察英、德、法、俄诸国教育。1875年 正式就任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校长之前又专程赴德考察大学教育的发展 和现状,作为创校和治校的范例。
新大学以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的学术成就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特征。在 早期53 名教学人员中, 绝大多数有过留德的经历, 13 人获得过德国博士 学位。为了刺激教授们的进取心, 霍布金斯招收了最优秀的学生。从创 建到19 世纪80 年代末, 霍布金斯大学培养的博士总数超过了哈佛和耶 鲁两校之和。曾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教育家杜威,社会史学家莫尔, 历史学家泰纳等都曾受教该校。
除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外也有其他取法德国的大学校长先后不断出现。 如赫赫有名的威斯康辛大学的亨利· 巴纳,密执安大学的太潘,康奈 尔大学的怀特,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吉尔曼等。 以哈佛大学和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为先导,纷纷把德国盛行的选科制、 讨论班制、快速发展的科学教育,狠抓研究生的培养,大量设置奖 学金名额,开展多种学术活动,竭力倡导独立钻研和自由思想等, 逐项传入。
新法案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各学院1.5万元,以后逐年增加1000元, 指导每年补助2.5万元为止。
新法案规定针对当时南方保守势力对黑人教育的歧视,规定南部17 州须革除歧视黑人的积习;否则须另为黑人设置水平相同的农工学 院,不然就中止补助。
农工学院的影响
农工学院是美国人的独创, 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精神。 农工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 为美国 工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 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美 国高等学校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重要职能。 赠地学院已不仅仅着重农、工等科, 而是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综合性大 学, 在美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教育史家 卡布来说: “ 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多种补助中, 似乎没有别的补助像拨地 兴建农工学院, 和以后拨款举办这类教育, 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了。”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
该校第一任校长安德 鲁· 怀特指出:“他的毕 业生将充实到立法机构, 成为各报纸的职员,打 入美国各市、县委员会。 一旦他们统治了社会, 腐朽将中止,纯粹的美 国理想将获得成功。”
康乃尔大学的专业学科和课程内容分成两个部 分:一个为特殊科学和技术部,包括农业、机 械工艺、医学、法学和教育等九个系;另一个 为科学、文学和艺术部,设有5个不同的普通 课程计划,还包括一个选修课程计划。 从其所设的科系和课程来看,康乃尔大学的办 学思想基本上体现出两个特点:其一是世俗性、 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其二是科系课程设置 的范围宽泛,必修选修课并举。就这两个方面 而言,康乃尔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用和技术主 义的思想是吻合的,也代表了19世纪大学主流 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 高等教育民主化与实用化方面的贡献。
教派的控制和束缚)。
“通过弗吉尼亚大学的缔造者—托马斯杰斐 逊的努力,世俗化的观念被纳入到美国高等教育
之中。…….杰斐逊的大学改革计划对于美国的
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明确表达了大
规模发展高等教育、政府扶植高等教育、高等教
育摆脱宗教控制、高等教育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希 望从事的职业等观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史学
“吉尔曼校长,你的首要的成功和 成绩在于建立一所研究生院,这所 学院不仅本身是一所力量雄厚,具 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而且使这个国 家每一所大学的艺术和科学系充满 了生气。”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提倡学术研究,以柏
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为范例,被誉为设
在巴尔的摩的德国大学。
霍普金斯大学的意义
*美国大学时代的开始; *使开展研究生教育成为学院变为大学的标志; *使学者们第一次能够在自己的专门领域把教学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
第6章 17-19世纪的西方教育思想
自 然 知 识
经验的兴趣 思辨的兴趣 审美的兴趣
物理、化学、地理 数学、逻辑、文法 文学、图画、唱歌
社 会 生 活
同情的兴趣 社会的兴趣 宗教的兴趣
本国语、外国语 历史、政治、法律 神学
3.教学过程理论
四段教学法: 方法
明了
联想
系统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广泛传播,在欧美、亚洲反响巨大。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旗帜。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 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 ——《爱弥儿》序言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由三部分构成:
受之于自然的教育(以此为基准) 受之于事物的教育 受之于人为的教育
19世纪的著名教育家大都深受其影响,如赫尔巴特、
福禄倍尔、第斯多惠、贺拉斯•曼等。
四、赫尔巴特
Herbart(1776—1841年)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被誉为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 小传
生于律师家庭,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
18岁,入大学学习哲学。
《爱弥儿》的影响
歌德——此书是教育的自然福音 康德——忘记定时散步
席勒——卢梭是新的苏格拉底
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杜威等人以其
思想为出发点。
三、裴斯泰洛齐与“要素教育”
Pestalozzi(1746—1827年)
19世纪瑞士教育改革家、实践家
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范围
联 合 王 国
一、19世纪英国的教育
(一)背景: 国家的干预教育
——起因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历经几十年时间,极大 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培训工人和职员, 而教育权利力集中在教会手里,原有的管理体制已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 展的需要。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在教育上改 善自身地位,一些开明人士也意识到普及国民教育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具 有的重要意义,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支持和协调,因此国家干预教 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公立学校:通常指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教育机关管理、所有公民 应享受的免费教育。
主要表现: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学校。 2、强迫入学。 3、免费教育。
(二)中等教育的发展
(1)文实学校取代拉丁文法学校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独立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拓疆土和振 兴实业都需要中级人才,而拉丁文法学校只教授古典知识,企业主不愿纳税举 办这种脱离实际需要的学校,家长也不愿让子女接受这种无助于就业的教育, 故此类学校渐被淘汰,而文实学校则得到了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美国中等教育 的主要类型。
谢菲尔德钢铁业
利兹纺织业
(一)背景: 国家的干预教育的
——进程
从1833年开始,经过一系列法案的提出(主要是通过财政 补助和监督来控制学校),最终在1899年成立了国家的教育委 员会,统一对初等和高等教育分配经费、视察学校等对教育实 施干预。 在国家的干预下,再加上劳动群众争取受教育权的斗争, 这一时期的英国教育有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其总趋势是:初 等教育逐步推广,中等师范教育开始受到注意,出现了不同于 旧传统的新的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教育中,神学与古典的内 容有所减少,实科内容渐渐增多。
(二)、教育发展概况——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1、学区制的兴衰:削减职权、合并学区。 2、州领导体制的建立: 1837年马萨诸塞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贺拉斯·曼
被成为州教育领导体制的首创者。
3、联邦教育机构:1867年成立教育署,协调全国教育发展。
三、各级各类教育状况
(一)初等教育的发展——30年代的产生了公立学校运动。
小结:
英国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为国家所控制,即建立了国家控制的国民 教育制度。一般初等教育为6年,也有8年和9年。6年的毕业可进高小;8年的毕 业可进职业学校、师范学校,这是劳动人民子女受的那一轨教育。
2. 中等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和私立学校双重制)
(1)背景:
源有类型:公学、文法学校、私立中学。 ①公学和文法学校: 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学校。 特点:寄宿制;重视古典教育,实用科学无地位(培养统治人才), 受上层社会青睐,毕业生进入牛津和剑桥的比例很高。 ②私立学校:平民子弟学校。 特点:为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需要,比较重视自然科学的讲授, 但办学者多以营利为目的,一般水平都不高。
赫胥黎的思想比斯宾塞的极端科学教育思想更具 有合理性和现实性。扭转了当教育一味追求自然科学 教育而否定人文教育的弊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19世纪美国教育
(一)背景:
独立战争(1775—1783) 使美国获得了独立。当时美国许多进步的资 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富兰克林、华盛顿、杰佛逊等人都把免费 的公立教育与大众政府和政治自由联系起来,视教育为立国之本,要求政 府承担教育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在提供地方 办教育的物质条件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把办教育规定为州的职权,各 州遂相继建立了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厅、局,正式实行教育管理上的地方分 权制,各级各类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⑴新大学运动”:
特点: 没有传统大学的社会影响,地位较低;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体现与社
会接轨,地方色彩浓厚.
意义:
极大的完善了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使自然科学开始正式步入高等教育的大门。
⑵古典大学的改革:
在新大学运动的影响下,古典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不得不进行了若 干改革,建立“校务会”、废除宗教宣誓、增加一些新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但其学生仍主要来自公学。 “新大学运动”和古典大学的改革,扩大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和影 小结: 响,也使之在古典性之外,表现出某种时代性。
19世纪欧美国家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新的技术广泛 使用,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人们试图通过教育 的改进来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实现社会重建。 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教育质量的 提高,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
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教育改 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
二、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赫伯特·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英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 家和教育家,是“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进化论的先驱,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的知识观,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的 教育思想的提出,对于19世纪的科学教 育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Herbert spencer
第一,批评旧的道德教育。 第二,强调“自然后果”的德育原则。 第三,提出具体的德育方法: 对儿童的缺点要耐心教育;少对儿童发命令,鼓励他 们自治;不要阻止儿童表现适当的个人意志等 。
六、论德育和体育
⑷.论体育
重视儿童身体健康;对身体养护与锻炼给出有效建议。
第一,重视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穿着合适。 第二,重视儿童的运动,原则是使身体得到自然发展。他不赞成体操而赞成游戏。 第三,强调重视心理卫生,其中心点就是不能使儿童用脑过度。
(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状况
1. 初等教育(国家干预教育)
(1)背景: 19世纪初,初等教育主要是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学校和 入学人数严重不足,教育质量低劣,(在14或15个英国居民中,平均只有 一人上学),由于学校师资的严重匮乏,出现了导生制学校。 (2)导生制学校(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和古典大学的改革
⑴新大学运动”:
背景: 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识,,对高等
教育提出新要求,但牛津和剑桥仍有保守理念,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标志: “新大学运动”:1826年,伦敦新学院成立,这是英国第一所具有民主
主义、自由主义精神,注重实科教学的新大学。
影响: 在工业城市建立了许多新大学,如曼彻斯特大学(1851)、威尔士大学
(1893),伯明翰大学(1900)、利物浦大学(1903)、布晨斯托大学于 1909年、等,遂形成了一场“新大学运动” 。新大学都是私立的,学生多 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子女,不限教派与性别,许多是私立中学的毕业生。
3.高等教育 ——“新大学运动”和古典大学的改革
①导生制:是由教 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 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助手, 先让他们接受教学内容,再让他们转教其 他学生的一种教学制度。也称相互教学制
度(Monitorial System)
②创始人:英国国教会牧师 贝尔(A.Bell)和公谊 会教师兰卡斯特(J.Lancaster)所创新 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③导生制评价: 优点:省钱、省师资、扩大受教育范围、有助于儿 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缺陷:教学机械化;只能运用到简单的背诵或书写、 计算教学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④影响: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对欧、美其他国家 也有影响。但由于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最 终被人们抛弃。
1.在儿童研究中有着严重的生物化倾向。 2.思想的重点在儿童个人发展,极端的个人主义性质,过 高地估计了儿童自由、修改和创造性的意义。
3.所注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片面强调实用、 适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忽视基本知识的和 一般能力的发展,降低了教育质量。
4.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 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由和 纪律的矛盾以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
(1825—1895)
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自然学家、教 育家。毕业与牛津大学,他的代表作 是《进化论和伦理学》中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成人们 的警句
名言:try ti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1820-1903)
17
斯宾塞
(一)、生平
斯宾塞出生于英国的德比郡一个乡村教师 的家庭。在童年时代虽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 育,但通过自学却获得了广博的知识。
1842年,他为一些杂志撰稿。1848年以后,开 始从事学校研究。1854-1859年期间,先后在杂 志上发表了《智育》、《德育》、《体育》和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教育论文。1861年,他 又将这些论文汇编成册,出版了《教育论》。
2.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应遵循心理规律、兴趣、实验等,反对照本宣科、 死记硬背和无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一,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提倡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 第一,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 第一,强调学习兴趣。
22
三、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认为儿童 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儿童 视为强制行为的对象。 2.重视儿童自研究和教育调查,并应用定性研究和 定量研究结合、思辨和经验结合,以及比较和测量 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 3.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 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社会政治活动 闲暇爱好与情感活动
⑵.课程体系: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过于强调自然科学教育,忽视人文科学,课程的功利主
义色彩比较浓厚。)
⑶.道德观:“自然后果”论。
一切道德的理论都公认,一种行为,如果他当时和日后的结果 都是有益的,就是良好行为,而一种当时和日后的结果是有害的行 为,是坏行为。归根结底,人们是从结果的愉快或痛苦判断行为的 好坏。 ——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