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一、引言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生物也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形成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环境和生物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的重要生态因素,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并不相同。
例如,热带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范围要高于温带动植物,而一些生物在极低温度下能够生存。
在自然界中,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温度也随之改变,这对生物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水分水分是生物所必需的,同时在不同生态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沙漠地区生活的植物要能够适应缺水的环境,它们会在表面形成一层叫做剥落皮的结构,起到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而湿地中的生物则能够在水中生存。
3. 光照光照是生物的能量来源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绿体顶峰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4. 土壤土壤是生物栖息地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它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品,不同的土壤中的组成和含量也会影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也会影响某些生物的生存。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就是生态平衡。
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互相作用、影响,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通过这种平衡,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够稳定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某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生物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依存、竞争,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流动的过程,它是由于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
在植物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大量的水分被释放到大气中,随后又在大气中形成了云,最终形成降水,这样就完成了水的循环过程。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主要涉及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对照试验等内容。
新课标构建的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学习了生物圈后,本节课与下一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呼应,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
且根据新课标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课教材编排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所以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关键。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是: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能力目标是: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2、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1、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对照试验,找出实验变量接下来说学情:鉴于本课前一节学生已经明确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水,温度,空气等基本条件,这使得学生对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易于理解,且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有求知欲,热爱大自然的特点,所以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会有较高的热情,但他们的团队分工合作和动手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引导和点拨。
再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襄阳市保康县实验中学黄佳树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我将从以下七个部分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二)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要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而“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通过实验法去解决生物学问题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所以这一节在本书中乃至本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设计“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鼓励学生创新;能够认真观察和如实记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精神;(2)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能够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②生物因素。
(二)教学难点探究“光(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破解策略]通过对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本堂课采取的破解策略有:1、利用“鱼儿离不开水”、“阳光下长不出花生果”等俗语,冬季要将种植的吊兰、海棠、芦荟等植物移到温室内等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重点①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唐诗《春夜喜雨》,学生朗读后指出诗中所涉及的非生物因素,如“雨”、“湿”等,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以此来理解诗中的“雨”和“湿”分别代表的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湿度”;另外春季风和日丽(空气、阳光)、气候温暖(温度)、雨水充沛(水分),这些都为生物“花”的花儿开放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重点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说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知识内容是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非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种。
通过上一课时生物圈的学习,学生明确了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水、温度、光等基本的环境条件,因此对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容易接受,同时,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对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的影响也很容易理解,所以说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很容易。
因此,教材仅给出了几个实例,以引导学生构建新知。
教材里用大量篇幅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理解科学探究,同时通过亲自动手探究,体验探究过程要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要科学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中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用粉字框给出了探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要求。
这些都应是学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会分析对照实验,能够找出实验变量;情感目标:科学的态度和实施求实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能够分析对照实验,找出实验变量。
二、说教法:问题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上课伊始,通过播放视频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为后面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做好铺垫。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
从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说学法: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意见,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来验证假设。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程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并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2.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4.能够探究生物的适应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简单了解生物对环境的概念。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的,例如极地地区的动物的适应方式,热带地区的动植物适应方式等。
同时,教师讲解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3. 学生探究(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并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减少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在班内进行展示。
4. 教师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生物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例如生物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的影响。
并探讨如何降低生物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5. 温故知新(10分钟)学生通过组内讨论,总结出他们掌握的知识,并清晰地陈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影响。
6.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并回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1.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生物在适应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
2.如何让学生探究和总结生物对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六、课后作业1.分组完成关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案例报告。
2.在家中观察认识家中的宠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七、板书设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的影响•如何降低生物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中适应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
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本节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也为以后探索生命的学习做好预设。
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而且生物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很陌生,而且新教材中的第一次涉及到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中重点是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是怎样探究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讨论,教师再分析总结的教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说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b.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c.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指导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基于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我制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2.说教学方法基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我着重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分析讨论法和图片材料等教具与手段。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后老师在进行分析总结的学习方法,其理论依据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说学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分析,思考并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学习。
3.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充分准备,图片的选择,课堂上通过老师讲授,学生思考讨论,老师补充总结的师生互动的这样一个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也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过程,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及重要性。
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渗透了“科学探究”,“环境因素”,“实验设计”等主题。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个课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类关注的热点,大家都知道: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环境,造福于人类自身,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树立环保观念。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教师应通过灵活设计,使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思想,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基于这节课的设计目的,本节课的重点是(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虽然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但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总结实验的条件,并尝试设计实验。
所以实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经深入研究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点列为三个:(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3)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在能力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情:初学生物,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要求上需要及时指导。
他们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参考教案(2)
生命的世界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影响(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4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能力方面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合作的快乐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难点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关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法讲述法,探究法,教具霉菌,图片,录相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引入新课: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探究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课下先培养霉菌↓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分析讨论||↓实验结论|↓进一步研究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讨论。
师:引入探究活动教师课下完成学生全班回家完成介绍培养霉菌的过程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单一变量的问题学生分组课下完成小组分组汇报全班一起讨论实验中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出霉菌?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总结出生态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教师不要包办方案的设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提示学生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鼓励其他小组同学质疑。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小结到的问题。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针对其他假设进行探究。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学生根据思考举例自己归纳总结。
强调:由于环境影响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依靠环境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条件……因而使生物对环境形成适应。
要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是有益的。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植物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有花植物,大约有30000种。
能直接或间接供人吃、穿、住、用的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中光是能吃的就有200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1.2.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但对于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深入理解尚需引导。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生物适应性和环境问题本质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培养,使他们能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生态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后续生物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设计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探究,深化理解。
-安排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生物及其环境因素,增强直观体验。
-设计实验活动,如模拟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生物的适应机制。
3.实践探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关系,选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践探究。
示例:
(1)调查学校附近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生活环境。
(2)观察一种生物在不同季节或环境下的适应性变化。
探究要求:记录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撰写实践报告。
4.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语:“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因素分为哪几类,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呢?”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教学内容:讲解生物如何通过适应性进化来应对环境变化,举例说明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word教案
分析、评判、反思、体会
课题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阻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阻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样过程,学习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看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①引导学生依照体会举出阻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关心或引导学生归纳出阻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阻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探究的一样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样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样过程。
①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白得设计实验时操纵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比实验的明白得。
实验探究
①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
②若班额大,能够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
①教师巡回指导。
学法引导
学习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看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教师预备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阻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依照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②分析教师举出的例子,从而归纳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的一样过程,学习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这一章节在整个初中生物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对生物有了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更是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对生物和环境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比如知道植物需要阳光、水才能生长,动物需要食物和栖息地等。
但是,他们还不能系统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直观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区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对生物的影响,如种内互助、种内斗争、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
能够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如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篇
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篇七年级上册教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举例说诞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影响。
2.通过测量等环节的学习学会探究的方法。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与其它学生进展情感沟通,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测量技能,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力量。
教学难点: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力量。
课前预备:教师:1、先自制“大树一叶一草”活动教具。
2、长颈鹿挂图。
3、投影胶片写出四个问题。
(1)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四种生物的形态构造特点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骆驼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4)旗形树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1、思索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途径得出答案。
2.预习教材第29页的探究内容,设计好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交给教师检查,选出一份较好表格供课堂使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生活着长颈的长颈鹿,同时也生活着短颈的长颈鹿(出示挂图)。
提问:为什么现在看不到短颈的长颈鹿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长颈的长颈鹿,另一位同学上来扮演短颈的长颈鹿,请一位一般话好的同学进展独白。
表演过程:[独白: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长颈的长颈鹿和短颈的长颈鹿,它们以地上的草和一些树叶为食,但后来,气候发生了猛烈的变化,长颈鹿的食物急剧削减,一天,长颈鹿们(两学生)去查找食物,它们观察的草,很快地吃了起来(两学生把教具上的草拿掉,做吃草的样子)。
草吃完以后,就吃树上矮处的树叶(两学生把矮处的树叶“吃”掉了。
矮处的树叶吃完以后,就只能吃高处的树叶,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吃到了树叶,短颈的长颈鹿(矮个学生)吃不到树叶。
短颈长颈鹿因没有猎取食物而饥饿、生病死去(矮个学生表演“死”的动作),从而被淘汰。
所以,现在只剩下了长颈的长颈鹿。
你看,长颈的长颈鹿(高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树叶呢。
初中公开课-2.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
初中公开课:2.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
教学过程设计: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虫科。
它的身体为长椭圆形,略呈扁平,灰褐色或黑色;生活于陆上潮湿、阴暗环境;以腐烂的植物为食;怕光,常夜间出来活动。
本实验是要使学生了解鼠妇选择生存环境的行为,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在花盆下、地上的石块下等阴暗潮湿的角落,常可发现鼠妇。
用汤匙或硬纸板将其装入小瓶中。
放鼠妇的小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并应放入一些树叶和湿土等物。
每一个实验小组要准备12~15只鼠妇,供实验时使用。
1、采集由于此实验需要大量的鼠妇,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课的前一天采集一些鼠妇,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对学生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帮助。
2、组织实验学生进行此实验的分组人数最好为2~4人。
实验开始前教师应对小组每一位同学都安排明确的分工,重复实验时再将分工轮换。
3、整理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让学生把鼠妇放回自然环境中去。
(二)用品铁盘、纸板、汤匙、小瓶、泥土、玻璃板。
(三)实验装置在铁盘内的底部放一层薄土或一张厚纸,以中线为界,中线一侧的土或纸是湿的,另一侧保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说课稿
临城中学王莲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
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
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
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
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通过这种
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
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又是初中课本第一次出现的探究活动。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过程。
这是初中课本出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由于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比较难以实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解决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二、说学情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认识了生物,知道了生物的特征
学习了生物圈,知道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
他们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
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关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几点来,但这些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非生物因素,学生已经在上一节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实验设计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三、说教法
1.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容量。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教师指导作用。
3)推理性探究策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
3)视频教学
四、说流程
(一)设问导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对生物有无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给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展示图片,请看:鱼缸中的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对同学们所说的因素可分两类来研究。
空间、水温、养料、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水草、鱼等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示图片,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举例分析。
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
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请同学看书P14中“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学生分析归纳探究过程的步骤)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虫科。
播放《找鼠妇》视频,让学生观察讲述鼠妇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它很快就爬走了。
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
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
境,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 营养
B 温度
C 土壤
D 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
A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 做出假设
C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光、无光
B 有光、无水
C 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合作关系
D 竞争关系
五、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还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等学法。
六、说评价
1.通过开放性问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归纳总结中评价学习效果
小结:
对于初次接触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引起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而且要让他们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在授课时特地借助牛顿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注意点:
在课堂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设置对照试验的思想,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从课后练习可知,有少部分学生这方面知识还不能灵活用运,当变量改变时,不能迅速正确的做出调整,在课后应对其单个辅导,使其能真正掌握并灵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