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青花的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明清瓷器鉴定要点

明清瓷器鉴定要点

明清瓷器鉴定要点( 一)、明代瓷器的特征1、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

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

3、明代青花资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

4、永乐、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之感。

琢器的腹部有多至两层的衔接痕迹。

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尤甚。

5、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

6、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

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7、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 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

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

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

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

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福字等。

8、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

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

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9、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

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一般格式为“大明××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

成化弘治时期龙纹的细节和要点

成化弘治时期龙纹的细节和要点

成化弘治时期龙纹的细节和要点明代官窑瓷器,有成弘不分之说,意思是成化和弘治时期的瓷器不容易区分。

如果没有款识的话,可直接定为成弘时期。

但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区别的。

首先是青花原料,成化时期用的是平等青,颜色比较淡雅。

弘治时期用的也是平等青,但似乎颜色有些发黑。

平等青又叫陂塘青,这个字读杯不读皮,《江西大志·陶书》:"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也就是说这种青料用到了嘉靖中期。

按道理来说,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用的就应该都是这种陂塘青了。

但我们看到的实物,正德时期的青料还有石子青,回青等。

回青不是中国土产,后来的嘉靖青花瓷主要使用回青和回青国产料混合的青料。

我们来看看石子青是怎么回事。

《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州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

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

《瑞州府志》:"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正字通》:"卢陵新建产黑赭石。

磨水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

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

"后人多认为石子青就是无名子,又叫无名异。

明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

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

……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

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

”从上博这件文物来看,无名子在弘治时期应该就已经在使用了。

一直用到嘉靖朝。

我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无款的成化弘治青花瓷中,偏蓝黑的应该属于弘治时期,偏蓝灰的则属于成化时期。

再者看龙的画法。

成化时期龙头上竖着两根胡须,弘治时期变成横向。

成化时期鬃毛向后,弘治时期则鬃毛竖起。

成化时期龙下巴胡须为七,长短相间,弘治时期为五根,长短一致。

龙眼成化时期一上一下,弘治成了比目鱼。

除了龙头以外,龙爪画法也不一样,主要看龙爪后的飘带。

古瓷鉴赏系列——弘治瓷器真伪鉴定

古瓷鉴赏系列——弘治瓷器真伪鉴定

弘治瓷器真伪鉴定(图)弘治皇帝即位后,力挽危局,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

任贤使能,抑制官宦,整顿吏治,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

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

弘治朝政治清明,朝野称颂,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人称弘治中兴。

但弘治一朝瓷器传世并不多见,根据现有的材料对传世的弘冶瓷器作了一次粗略的统计,在国内,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馆、台湾省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博物馆拥有较多数量的弘治瓷器外,其余仅见零星收藏;在日本、美国等一些收藏中国瓷器较多的国家,对弘治瓷器的收藏也是微乎其微。

(图一)弘治朝瓷器生产非常少弘治皇帝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景德镇瓷器烧造情况,一是烧造数量剧减;另一则是品种不丰富;下面是弘治朝宫廷中一些日常记载,反映了官方对当时御器厂瓷器烧造的动态和反应。

弘治三年十一月"甲寅,内阁大学士刘吉等言:……近来工役繁兴与军民困苦,如沙河桥自成化十四年被水冲坏……又如江西磁器,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今又无故差内官烧造、未免扰人……乞将沙河桥南海子做工军士尽放回营休息,烧造磁器内官停止不差……。

上曰:灾变叠见,朕深忧惧,思图消复惟在恤民,今卿言天寒军士久劳,工役及烧造内官骚扰地方,诚宜停止,江西烧造磁器,内官不必差。

这段史料详细说明弘治弘治三年仃差内官烧造瓷器是大臣上谕,向朝廷陈述原委,孝宗才决定停止不差的。

其原因十分清楚,这些内官太监,在地方上无恶不作,大臣对此甚为不满,所谓“扰人”仅仅是一种婉转的措辞:而所述“内府所收计亦足用”之语正说明内宫瓷器的贮存数已是十分巨大,不必再烧。

显然,这些瓷器绝大多数是成化时期烧造的,因为孝宗执政三年,两度裁减、停遣烧造内官,景德镇御器厂的制作不会有什么大的进度,即使没有停烧,其数量也有限。

因此,可以说,弘治早期几乎没有多少瓷器生产。

弘治瓷器器形,是明代个朝传世品中最少的弘治朝瓷器器形不丰富,是明代个朝传世品中最少的,基本上承袭成化一朝的制作工艺,瓷器造型轻盈秀逸,线条柔和。

唐青花的特征

唐青花的特征
顺治
大清顺治年制
百花斋、望仙楼、梓桑轩、继善堂
西畴书? 许世文元公制
玉堂佳器、皇帝万岁万万岁、雅
康熙
康熙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益友堂、如玉堂
同顺堂、尚志堂、绍闻堂、三元堂、美玉堂、中和堂、景濂堂、松年堂、朗润堂、慎德堂、世锦堂、晖吉、
颖川堂、秋辉堂、永和堂、聚玉堂、御赐纯一堂、天宝堂、绿荫堂、仙鹤堂、彩玉堂、心逸堂、嗣德堂、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
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
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
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
沈府佳用、玄阴堂
春育主人珍藏、渭水翁程子受、松石制、中山人、宋药州、吴仲兴、商山仿古、善霞山人
晓山主人、庵、西园、萃文苑制、信友玉珍制、两来正记、
世代联芳、世德留芳
有美于斯、琴鹤相随
在川之乐、万寿长春
周元佐助、洪福齐天
福寿无疆、美玉千斯
万寿无疆、荆川美玉
永庆其珍、如玉珍玩
杏林春宴、兰芝珍玩
怀瑾、奇石鼎玉之玩
纯思堂、灌园督造
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
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
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
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从元代(公元1206年)至今811年中,千年瓷都景德镇在烧造各类青花瓷器中,所使用的青花料按其年代顺序分类,共有以下七种:苏麻离青、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现代青料。

如果我们真正掌握和认识了上述七种青料的特征,那么对于我们今后鉴定瓷器方面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苏麻离青书本上又称苏泥勃青,其实就是一种。

它的特点有三: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会出现晕散现象;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会出现‘铁锈斑’;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现了土青料(石子青)时,与它混合使用后会出青料蓝色偏灰偏暗,没有原来的深蓝色了,且在放大镜下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

明洪武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苏料由于来自西亚的伊拉克萨马拉地区,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故从永宣两朝开始,在瓷器制造上大量的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再者,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批苏料,这些苏料一直使用到万历19年左右方才用尽。

明永乐青花山茶纹扁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凡采用纯苏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份采用混合青料,少数仍然使纯苏料;而成化至万历19年的,几乎都是采用混合青料。

2石子青料该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创烧的最早的青料,由于技术未能完全成熟,使之单独使用时色泽发灰并偏黑、偏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鲜艳、不美观。

正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窑制作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石子青,只能参入到苏麻离青中,与它混合使用。

到天顺、景泰时期,由于淡雅、靓丽的平等青的出现,使石子青料从此落入民间,作为民窑器物的主要青料。

明天顺阿拉伯文三足炉也就是说:到天顺、景泰时期,任何官窑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间瓷器的烧造中,从明代洪武开始贯穿整个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国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国民间瓷器烧造过程中使用年限最长的青料,这给我们以青料来鉴别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据。

民国王步青花海棠观雀图笔筒3平等青料这种青料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天顺、景泰两朝的江西乐平地区,常使用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窑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约70年。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与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与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与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化博⼤精深,寓意深远,其中,青花艺术瓷最具有代表性。

青花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天⾹,它的⾊调⽐重具有⼴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

青花瓷是⽤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层透明釉,经⾼温还原焰⼀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具有着⾊⼒强、发⾊鲜艳、烧成率⾼、呈⾊稳定的特点。

⽕中凤凰,俨然是寓意深刻、最富民族特⾊的中国国画,它把国画与精美的瓷器相结合,其艺术价值显然⼤为提⾼。

青花瓷的⽂化内涵是代表庄重,喜庆、吉祥、热烈取的精神,这是儒家⽂化积极⼊世思想的⾃然体现。

青花瓷不仅在⼯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且具有丰富的⽂化内涵。

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在画⾯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化融合的⾃然体现。

在古代中国,青⾊是⼀种吉祥的颜⾊,《礼记.⽉令》中就曾记述天⼦有这样的习俗:“在⽴春之时,骑上青马,穿上青农,带上青⽟,在东郊迎接春天。

”这⾥的青,有祭祀的观念,可能是⼈与⽩青花瓷,⼜称⽩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属釉下彩瓷。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我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的青花瓷残⽚⼆⼗余⽚;⾹港冯平⼭博物馆收藏的⼀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顿博物馆收藏的⼀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宋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是⾛向了衰败。

到⽬前为⽌,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的⼗余⽚瓷⽚。

⼀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沙塔塔基,共出⼟13⽚青花碗残⽚。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青花瓷是元代的⼀个创新品种,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是陶瓷史上极为重要的⼀个品种,倍受世⼈的关注。

标准的平等青发色

标准的平等青发色

标准的平等青发色
“陂塘青”又称平等青,在成化朝虽然有主要使用平等青之说,但是从发色来看正常青花呈现“明珠料”的正蓝发色,部分出现回料的紫色。

平等青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

明成化开始,制青花瓷用此青料,瓷器釉色多呈蓝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

明中期很长时间中,都保持着这种青花釉色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系江西乐平县出产的一种含铁量少的青料。

明代成化至正德景德镇青花多用平等青。

上图为: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该器物蓝正而温和,色比苏料柔和比明珠明亮
上图为:成化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

该青花发色与上图一致,画法仿宣德
上图为:孙瀛洲先生,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上图为:弘治青花八仙图,该碗发色蓝更正,是平等青(明珠料)平衡搭配的结果。

弘治朝正式烧制官窑青花是在弘治十五年后,风格与成化相近,人物特征更为明显,线条清晰。

现在在标弘治的款中有很多作品与比该碗更接近成化品。

青花瓷的艺术风格

青花瓷的艺术风格

青花瓷的艺‎术风格方文山的一‎篇悠扬婉转‎的《青花瓷》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青‎花瓷美,道出了中国‎千年来对于‎瓷器美的追‎求和欣赏。

青花瓷在元‎代出现,至明代进入‎了全盛时期‎。

由于元青花‎近年才被人‎们认识的,因此随着对‎元青花的了‎解,扭转了过去‎人们认为元‎瓷粗率的错‎误看法。

实际上元代‎瓷器随着青‎花釉里红彩绘碗、盘的出现,无是料色、器型、花纹图案都‎已相当考究‎。

从国内外传‎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来‎看,其料色有所‎谓"苏泥勃青"型的,即蓝里有黑‎色斑点,线条有晕散‎现象;有呈鲜艳的‎蓝紫色的,它非常接近‎于现代用很‎纯粹的氧化‎钴所配制的‎青料色调;也有呈灰青‎色的,它可能是使‎用土料绘成‎的。

就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青料‎来源比较广‎阔。

元代青花不‎但料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纹装饰‎上也相当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

这一时期比‎较常见的器‎物为大盘、瓶和罐。

大盘一般折‎沿,有圆口和棱‎花口两种形‎式,这种大盘是‎当时输出国‎外的主要品‎种之一。

现在留存在‎中东的的为‎数颇多。

元代的大盘‎专为外销烧‎制的。

大盘常采用‎的青花纹饰‎在花卉方面‎有菊、莲花、牡丹、卷(蔓)草、竹子、芭蕉、竹子和芭蕉‎一般是和石‎头画在一起‎。

禽鸟有飞凤‎、鹭鹚、鸭和鸳鸯。

兽类有麒麟‎和鹿。

龙的运用也‎较多,具有特色,如故宫博物‎院藏瓷中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瓶的造型是‎小口、短颈、丰肩、瘦足,所装饰的龙‎与十五世纪‎以后明代龙‎的形状不同‎,它的特点是‎细颈三爪,龙总是和云‎或海水画在‎一起。

瓶身纹饰多‎为三组,肩上常为下‎垂的如意头‎纹、纹内画花卉‎;中部画花卉‎或云龙纹;下部多为莲‎瓣纹,纹内画莲瓣‎或八宝。

罐的造型多‎为直口、短颈、阔肩、瘦足,肩上突起双‎兽面耳,口部、颈部、肩上和足上‎均装饰得工‎整细致。

然而至于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则‎是明代。

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一跃‎而为全国造‎瓷事业的中‎心。

弘治纹饰特征

弘治纹饰特征

弘治纹饰特征1、最为常见的纹饰是细柔如鸳鸯的仙鹤;莲(荷)塘游龙纹饰,目前仅见于弘治;向外四伸叶纹的花朵,以及梅竹、海螺、仕女等。

2、龙眼一般为平视,仿佛一副眼镜,故戏称弘治龙为“近视龙”。

3、弘治凤身体短粗,尾巴分叉。

4、仕女人物一般用弧线勾描,潇洒得意,细部忽略。

5、开始出现吉祥语(金玉满堂、长命福贵)。

6、弘治时所绘技或折技花,叶密而小;菊花—牡丹花叶,三笔画成“个”字形,还有伞状花头。

7、弘治梅枝多挺拔俊俏,梅兜画成弯弯的“锯条”形,以示苍老,梅枝梢上点缀月牙,叫“月影梅”。

8、螺纹一般留白,往往在水波之中,常缀以白莲,有行螺和静螺之分。

9、大云肩中常填以缠枝朵莲纹。

10、火石红鱼纹。

11、人物图布局空旷,人物较小,多一坐一立,在土堆之上。

弘治工艺特点1、弘治器物釉面演变过程为:白中闪灰(早)——灰中闪青(中)——青亮(晚)。

2、底部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的更为柔和秀逸。

4、青花色泽一般为青中偏淡。

5、底部闪青色,是与成化瓷的重要区别之一。

正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底部闪青色,这种现象在弘治已经开始。

6、器物底足与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器那样一致,而有差别。

7、器物底足较短,无高底足的器物。

8、盘类塌底现象为明代盘类中最典型,盘心一定下凹。

9、款中的“治”字的水傍三点,绝大多数均低于“台”字,民窑中有“壬子年造”方款,“大明年造”方款,变体“福”字方款及银锭图案款。

10、聚釉处闪淡淡的青色,而成化则显微微淡红色。

11、造型创新品种为“孔明碗”。

回青,石子青,浙料---青花各类

回青,石子青,浙料---青花各类

历代青花发色一、元青花的生产湖田窑是元青花的最重要的窑场。

湖田窑位于现在景德镇市的郊区,分布在昌江支流南河的两岸,宋代生产过质量最高的青白瓷,元代生产过卵白釉瓷和元青花。

根据湖田窑址发掘报告,湖田窑南岸的出土瓷器中,绝大多数为苏麻离青进口青料所绘,以大盘等“至正型”大件瓷器为主,北岸出土瓷器中,绝大多数为国产青料所绘,以高足杯、折腰碗等“延佑型”小件瓷器为主。

还有部分青花瓷器并用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绘制青花,但是数量极少,目前仅见到瓷片。

元青花的其它生产地点是浙江和云南,基本上用国产青料绘制青花。

元青花的生产分为前后两期,以14世纪40年代为时间分界线。

前期元青花全部是“延佑型”的,后期元青花既有“至正型”也有“延佑型”的。

也就是说,为了迎合元朝统治者的审美观,寻找苏麻离青是有一个过程的,可以猜测当时的窑工们是经过千百次试验才找到了苏麻离青,创造了“至正型”元青花。

二、明清青花的生产明清青花的生产地点集中在景德镇。

分成官窑和民窑两种类型。

明代官窑细分为钦定窑和部定窑两种。

钦定官窑专门烧制御用器,定时解运京城。

部定官窑指的是工部官窑,主要生产赏赐品,没有规定的解运时间。

清代官窑细分为御定窑、部定窑和王公大臣窑。

御定官窑专门烧制御用器,部定官窑是工部官窑,王公大臣窑专门为皇亲贵族生产瓷器。

明代民窑大约800-900座,年产量大约在18万担左右,按照每担200件青花碗测算,民窑青花瓷器的年产量大约在3600万件左右,当然各朝经济繁荣程度不同,产量会发生波动。

不过数量级的估计应该没有错。

清代民窑大约200-300座,清代民窑的窑身大约是明代民窑的四倍,年产量大约在20万担左右,年产量大约在4000万件左右。

同样各朝产量会发生波动。

不过数量级的估计应该没有错。

很多收藏者不愿意去碰明清民窑瓷器,与民窑窑口数量众多,产量巨大有关。

不同的民窑窑口,要在市场中生存,必须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民窑数量众多,就意味着民窑产品的特征比较多,要鉴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很难与现代仿品区别。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来源:作者:点击数:15青花瓷文化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

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青花瓷文化-文化简介青花瓷服裝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清代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青花瓷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

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

明代青花瓷器中的传统名花

明代青花瓷器中的传统名花

明代青花瓷器中的传统名花作者:程晓中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09期明代青花瓷属于青花瓷烧造历史上的繁荣期,它继承了元代的辉煌,把青花瓷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明代青花瓷不仅器型多有创新,纹饰更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创烧了大量的极具外来影响、适合外销需求的新器型和新纹饰。

永宣青花瓷是一个青花瓷黄金时期。

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成化青花是所谓“空白期”低潮后的又一个高潮。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

加之枓用“平等青”后以淡雅脱俗的风格著称于世。

终明一代,青花瓷的器型和纹饰都随时代变化而各有不同。

需要细分细究,并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研究表明,明代青花瓷主题纹样有动物、植物、人物、山水、文字等五大类,既有单独咸图也有相互组合构图。

自然界的各种树木、花草与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植物图案是明代瓷器中最常见的装饰纹样。

花卉是植物图案中的精华。

人们喜欢花,花代表美好。

《说文》解释:“开花,谓之华。

”华意繁盛,花开富贵,花团锦簇,锦上添花,这些词语里花经常出现,以花作为吉祥、祝愿寓意是取了花朵盛开时繁盛的形态。

各种花又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明代青花瓷器花卉巧妙的构图布局1.缠枝纹缠枝纹以各种花草的花朵、果实或叶片为题材,茎蔓以涡旋形或水波形相连。

纹样中曲线或正或反地相切,构成连续的纹饰,向四周或两侧作延伸。

明代缠枝纹,花有正反相背,叶有阴阳转侧,花与叶的形象互相呼应,或绵延曲卷,细腻蔓柔;或婀娜多姿,妩媚娇娆。

姿态生动优美,富有动感(图1)。

明代缠枝纹灵活的构图形式和组合方式不仅有迎合本土文化,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为主题而成的缠枝牡丹纹、象征出世悠闲的菊花为主题的缠枝菊花纹等,还有融合异域文化特色的缠枝西番莲纹。

2折枝花折枝花纹是指由花、叶、茎组成互不相连的纹样。

通常较写实,犹如枝折下的花草。

折枝花纹是唐代出现的一种丝绸纹样,宋元时期瓷器上开始大量应用,成为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物的显著部位绘画一枝折下的花卉,故名。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

唐代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

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

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

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1)洪武(1368—1402A·D·)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

大体可分为三:A、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

似群星遍布。

C、青花色泽泛灰,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

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永乐(1403—1424A·D·)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

其表现为:A:三宝太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尼勃青”或称“麻里青”的钴料使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

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

收藏:北京故宫藏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收藏话题:收藏兴趣爱好青花故宫收藏的民窑瓷器达数万件。

这些藏品从新时期时代到清代,包括各地窑口的历代瓷器。

这些瓷器主要来自收购、捐赠、上级文物部门拨交等。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收藏数量也很丰富,约数千件。

早期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非常少见,其余历朝都有一些,主要以嘉靖、万历时期最为丰富。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与鉴别与明代官窑青花相比较,民窑青花瓷器的制作因系民间日常使用的器皿,生产数量大,制作工艺普遍比官窑器略显粗糙,胎料总体上比清代瓷器略粗,修坯工艺略显草率。

但也有不少精美之作。

特别是在纹饰方面,民窑青花题材更加丰富,凡山水、人物、动物、花卉,应有尽有,即便同样一种纹饰,也能画出不同的效果,纹饰一气呵成,更具有激情和感情色彩,纹饰或粗犷奔放,或简约明快、或充满情趣,或极具亲和力,因而更具有活力,从各方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思想与风貌。

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一样,仍要从造型、纹饰、原料、胎釉、款识、工艺诸方面综合考虑。

特别是要参考带有纪年的瓷器或是纪年墓出土的瓷器,以这些瓷器为标准进行排比分析,找出其时代特点。

同刚参考、对比同时期官窑瓷器的特点来鉴别其时代。

但由于民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比较草率,花纹相对简单,有些花纹沿用一朝或多朝,再加上青料变化在某段时期不太明显,故要精确的断定其年代仍有一定困难。

1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最常见的是各式盘、碗,数量最多,净水碗、诸葛碗较有特色。

其他器形有各式杯、碟、炉、瓶(双耳瓶、梅瓶、长颈瓶、蒜头瓶、环耳瓶、葫芦瓶、筒瓶)、罐(盖罐、瓜棱罐、方罐、六方罐、莲子罐)、执壶、提梁壶、花觚、军持、灯、绣墩、香筒、器座、果盒、香插、笔筒、笔架、笔舔、笔插、水盂等。

器形多小件,除绣墩及部分陈设的瓶类等,大件器物数量较少。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有花卉、人物、动物、花鸟、禽兽、山水等。

植物花卉有缠枝、折枝牡丹、莲花、菊花、松竹梅、鸡冠花等。

浅谈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特点

浅谈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特点

浅谈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特点作者:熊丹青付强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1期摘要: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它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

本文通过对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特性的研究,不仅让人们对它了解的更加全面,更是为了继承优良的传统艺术,推动青花瓷艺术的逐步发展。

关键词:青花瓷;艺术;原料;纹饰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52-01一、元代青花瓷的特点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讲究整体的效果,不拘泥于细节。

即使是众所周知的云纹、海水、松石、古竹等图案纹饰也只是讲究整体效果。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用笔娴熟,悬肘运腕而作,所绘出的图案,给人们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娴熟雅致的韵味。

到了元代的中后期,景德镇青花艺术瓷的烧制技术已逐渐完善,其特征为胎体厚重且洁白,釉面白里泛青,釉色莹润,色调清新,纹饰素雅,图案层次丰富等等。

二、明代青花瓷的特点明代两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景德镇青花瓷由达到鼎盛又走向衰弱的时期,其中景德镇青花瓷在明代永乐和宣德时期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

(一)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这一时期青花瓷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

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

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二)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青花瓷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青花瓷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

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

后期与正德陶瓷比较接近。

正德使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

晚期始用回青。

(三)嘉靖、隆庆时期的青花瓷嘉靖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纹饰除传统的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也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笔记(2008-07-08 22:57:25)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明成化、弘治专用青花料——平等青

明成化、弘治专用青花料——平等青

明成化、弘治专用青花料——平等青平等青是陶瓷青花料之一。

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

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平等青发色以淡雅著称。

成化青花用平等青料,含铁量较少,烧成后,呈色蓝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

《江西大志·陶书》:"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平等青是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其中含钴2%,明朝成化(1465-1487)后期景德镇官窑采用的青花料。

清《陶说》卷三说,明朝瓷器宣德窑,此明窑极盛时也。

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

青花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尽,只用平等青料。

成化时平等青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民窑青花瓷也采用平等青料,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

用分水方法渲染,轮廓线大多较粗,渲染之分浓淡两色,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在弘治(1488-1505)朝,青料仍以平等青为主。

只是由于配料成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也仍有较浓和较淡的不同色调。

已发现乐平县青花窑址有华家、匣厂和张家桥三处。

弘治不如成化朝典雅,少数发色浓艳的呈灰蓝色。

出土的青花产品有粗细之分,细的青花色调清新明晰,粗的青花较淡,产品底款有"大明年造",说明当时民窑也用陂塘青料。

《明实录》里记载了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辛酉初,江西乐平在景德镇的瓷业工人和雇主之间的一场流血斗争说:"江西乐平县民,尝佣工于浮梁,岁饥艰食。

浮梁民负其佣重,尽遣逐之,遂行劫夺。

二县凶民遂各集党千余人,互相仇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枝莲纹双兽耳瓶(图 4-A 英国达维德基金 会藏)“弘治九年(1496 年)”铭。先钩线,再染 色。此纹精细,与官窑图 1 彩绘工艺相同。莲池 鸳鸯纹净水碗(图 5-A 景德镇陶瓷馆藏)“弘治四 年(1491 年)”墓出土。莲花叶钩线、染色;鸳鸯
由若干个笔触拓抹的色块组成,水草由从细到粗 的一笔拓成。此纹粗率,用钩线、拓抹与染色结 合的技法,没有严格的工艺程序。1
在叶面上填色后再钩绘叶脉的。这是明永乐、宣 德的彩绘工艺,而且又是成化仿宣德的典型品 种,所以继续保留了这种技法。稍有不同的是成 化、弘治已少了洗染的一道工序。
二、民窑纹样弘治民窑青花占有相当的分 量,有细腻精致与粗放简率之别,两者之间没有
清晰的界线。两种特征举隅:
他懂的洞悉船上的人物的表情,通过他们他已经去了所有的地方
他懂的洞悉船上的人物的表情,通过他们他已经去了所有的地方
识。本文试以有款识和纪年价值的器物与相似器 物类比,探讨弘治青花几种典型样式,从而勾勒 出这个时期青花装饰艺术大致的轮廓。
彩绘工艺
一、官窑纹样以常见的两种样式举隅:一是 具有时代特征的莲池龙纹碗的纹样,二是仿成化
朝的折枝花果纹盘的纹样。
莲池龙纹碗(图 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器底 有“大明弘治年制”款,口径 20.1 厘米。纹样 的线条和料色都很清晰,基本上是两个色调,线 条描绘的鬃毛上染有淡料色,头与颈、背与鳍之 间色调有所变化,花瓣边缘较中间淡,较匀净、
他懂的洞悉船上的人物的表情,通过他们他已经去了所有的地方
折枝花果纹盘(图 3,北京故宫博物院(微博) 藏)器底有“大明弘治年制”款。专仿成化的品 种,沿用前朝的技法,钩线、拓抹(结合烘染)。 折枝栀子花的花瓣的边缘为深色,整块状笔触, 料色较匀净,没有重复交错的痕迹,应是用饱含 色料的大笔触拓抹而成;主叶脉与大笔触笔痕平 行,分叶脉线条清晰,没有竖抹的痕迹,说明是
花叶的茎、水草等细曲的双钩线内料色填得准 确,没有溢出轮廓线之外,说明染色所用的笔较 小。莲池龙纹盘(图 2,出光美术馆藏)器底有“大 明弘治年制”款,口径 21.4 厘米,盘内圆直径 约 13 厘米。纹样相对较小,龙纹则是一个层次 的色调,而莲花、叶与图 1 同。图 1 的纹样较大, 故以两个层次的变化以达到色调丰富的效果。
他懂的洞悉Leabharlann 上的人物的表情,通过他们他已经去了所有的地方
澄澈,不见有明显混浊的笔痕。青料色泽较浓艳。 碗内口沿的波浪纹浪头钩线,由漩涡线组成未钩 轮廓的浪体,在波浪纹上染淡料色托白色波浪。 从以上特征判断,彩绘程序是先钩绘所有的线 条,然后用调配好的浓淡两种料水染色,达到一 种先后染色色调基本相同的效果。大色块的纹样 上没有染色的水珠痕,龙须、鳍、爪、火焰、莲
2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5f5ca 易博
他懂的洞悉船上的人物的表情,通过他们他已经去了所有的地方
图1
图2
明代弘治朝(1488-1505 年),孝宗勤于朝政, 任用贤臣,裁抑宦官,朝序清宁,民康物阜,史 家有“弘治中兴”之称。明孝宗个人生活节俭, 据史籍记载,景德镇御窑厂曾数度停止烧制或减
产瓷器,因此,这个时间虽不算短暂的王朝,官 窑传世品的品种和数量却都很少。弘治青花延续 成化的工艺和风貌,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 近几十年来,海内外考古成果和传世品陆续有新 发现,特别是民窑青花瓷,品种多样,装饰新颖, 反映出在此时官窑处于低谷时期,民窑却十分兴 盛,对此古陶瓷界和收藏界逐渐都有了新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