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究领悟分数——听《分数的初步认识》有感

合集下载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后感

听完鲁主任的这节课,感觉只有两个字“精彩”。

我们知道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第一次碰到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

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

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认识1/2 ,再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十分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示分数的意义,做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性。

一、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

教学时,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两个人只有一个蛋糕怎么办?”“一半”怎么表示,在交流中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自然地引入分数。

二、注重创新意识地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认识1/2后,教师提问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吗?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在动手中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帮学生顺利完成了二分之一到N分之一的扩充,让学生有效地经历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设计“精品”习题,以少胜多。

在本节课中,有三个习题的设计,老师是特别的用心。

第一个是学习了1/2后,老师出示了几个图形,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通过这一小题,强化了“平均分”;第二个是学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之后,老师说:“一个图形用分数表示简单吗?简单的问题中蕴含着大学问。

”然后出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1/4表示?”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只要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第三个是学习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后,老师出示一个考眼力的练习题,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这道题不仅再次巩固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心得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心得

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心得摘要:一、引言二、分数的概念与意义三、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五、分数的应用举例六、课堂互动与教学方法七、个人收获与建议八、总结正文:【引言】在本次听课中,我有幸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数学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堂课,我对分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分数的概念与意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方法。

它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

例如,一个蛋糕分给两个人,如果一人分到一半,那么这个半蛋糕就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变。

2.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非零数,分数的值不变。

3.分子乘以分母,分母乘以分子,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遵循以下规则:1.同类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类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分数的应用举例】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分配物品、成绩统计等。

以下是一个例子:某班级数学测试成绩公布,全班共有30人,成绩分别为:优秀(90分以上):6人良好(80-89分):12人及格(60-79分):10人不及格(低于60分):2人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优秀:6/30=1/5良好:12/30=2/5及格:10/30=1/3不及格:2/30【课堂互动与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方式,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我们在互相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

【个人收获与建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分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分数运算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8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8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

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

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

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

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

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

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

听公开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心得

听公开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心得

听公开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心得今天有幸听昨天了奚志鹤老师的课后《分数的初步认识》,感觉特别好。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员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的教学进行,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为,还是在读、所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即便有很大的差异。

平均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奚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引人瞩目了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一开始从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入手,不仅激发率性了学生的学习青春活力,而且从大学生已有知识——平均分切入,从平均分4块巧克力到平均分2每块巧克力最后到平均分1块巧克力,大自然过渡到新知识。

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方法的偏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数学知识。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

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实践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石荠与合作交流中解决目前学习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本校,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中学生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大幅提高不同的学习不同水平。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发展壮大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大学生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对学生来说,理解名次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学生家长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排位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总分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经历学习,让学习真发生———听《分数的初步认识》有感

经历学习,让学习真发生———听《分数的初步认识》有感

教学篇•教学反思经历学习,让学习真发生———听《分数的初步认识》有感黄春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它为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以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概念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上周刚听了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老师以认识二分之一为突破口,从平均分实物产生12,到理解12的含义、动手创造1个12,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最后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整节课主线清晰,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一、经历再现———让经历成为学生的起点分数是学生从没接触过的,之前只学习过整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的数,需要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经历再现。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平均分”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认识分数的关键点。

平均分也是学生二年级时所学习的,课的一开始老师要求同桌“将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1个圆片分得同样多?”从而引导学生回忆出“平均分”的概念。

由于这是已学的知识,于是学生很快就将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别是“2”和“1”。

可是将1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这时每份还能用之前学习过的数来表示吗?这时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有的说是半个,有的说要用分数。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生学习分数奠定了基础。

二、经历伴随———让经历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对于概念的认知,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感知,建立表象。

感知活动不能浮于表面,而应真正触及并涵盖概念的全部意义,引领学生进入对概念透彻理解的层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感知活动:(1)把圆形平均分成2份,理解12的实际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有感分数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本次远程研修我的观课报告选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由XXX老师执教。

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一、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研究。

XXX的课堂是个轻松的课堂,是充满个性的课堂。

整堂课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活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表现出色时,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激励的评价。

如当有一个学生在折八分之一时,老师高兴地说:“哇塞,你折的方法挺特别!”这样夸奖,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活动场所,使学生爱上学数学。

二、设计充分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

在本课中,XXX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分西瓜、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且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XXX到了数学知识。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自动、投入。

体现了学生是研究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回想自己的教学,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四肢举动,阻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为真正能造就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能力的理论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

这请求教师不断更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动长期形成的、惯了的旧的教学方法,只有如许,才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发明性,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研究的主人。

本节课后我的收获是:一、加强数学研究与生活的联系。

二、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学会研究。

三、给学生提供广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的数学研究方式。

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一些教学内容,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以前吧,总觉得分数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分子分母一除不就完了。

但这次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深着呢!就说那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吧,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这看似简单的概念,要是真让小朋友们理解,那可不容易。

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用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方法。

比如说,拿一张纸来折一折,亲手感受一下怎么平均分。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分零食的场景。

那时候,我们几个小鬼头凑在一起,好不容易有一包糖果,谁都想要多拿几颗。

可是糖果数量有限呀,这可怎么办?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平均分。

大家围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数着糖果的数量,然后商量着怎么分才能公平。

你一颗,我一颗,那种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

当时有个小伙伴特别机灵,他说:“咱们不能光凭感觉分,得像老师教的那样,平均分才公平。

”于是,我们找来了一张纸,把糖果在纸上摆好,然后开始琢磨怎么对折才能让两边的糖果一样多。

那认真劲儿,就好像在解决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

好不容易分好了,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那份,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虽然可能每个人拿到的糖果数量不是很多,但那种通过公平分配得到的快乐,远远超过了糖果本身的甜蜜。

回到这次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我发现理解分数不仅仅是知道怎么计算,更重要的是明白它背后所代表的公平和平均的概念。

比如说,一个蛋糕,如果要分给三个人,那每个人能得到三分之一。

这三分之一,不仅仅是数学上的一个数字,更是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一份美味,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在生活中,分数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

去买东西的时候,打折的折扣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做蛋糕的时候,配方里各种材料的比例也是分数;甚至是和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决定谁先谁后的概率,也能和分数扯上关系。

以前我从来没有这么仔细地去想过这些,总觉得分数就是为了考试,为了做题。

但现在明白了,分数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帮手,它能帮助我们更公平、更合理地分配和理解各种事物。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没想到分数这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有趣的门道。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解释分数的概念。

比如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这听起来简单,但是当真正去思考和理解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

就拿分蛋糕这件事儿来说吧。

有一次家里有人过生日,买了一个大大的圆形蛋糕。

那蛋糕看起来美味极了,上面还铺满了新鲜的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大家都围在桌子旁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蛋糕,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

这时候,妈妈说:“咱们家里一共六个人,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六份。

”我心里就开始琢磨了,这怎么分呢?我盯着那个蛋糕,想象着从中间切一刀,再切一刀,然后继续切……直到把它切成六块大小相等的部分。

当妈妈终于把蛋糕切好后,我看着自己面前的那一块,突然就想到了老师讲的分数。

我这块蛋糕,不就是整个蛋糕的六分之一嘛!我再看看其他人的,每一块都是一样大,都是整个蛋糕的六分之一。

这时候弟弟不乐意了,他说他那块蛋糕上的水果比我的少。

我仔细看了看,还真是,他那块上面的草莓少了两颗。

我心里偷笑,对他说:“弟弟,咱别管水果多少,反正咱们的蛋糕大小是一样的,都是整个蛋糕的六分之一呢!”弟弟眨眨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然后大家就开始吃蛋糕了,我把那六分之一的蛋糕放进嘴里,甜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

我一边吃一边想,这分数可真是神奇,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地知道每一块蛋糕在整个里面占了多少。

学了分数之后,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比如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包饺子。

爸爸把和好的面揉成了一个长条,然后说要把它平均分成十段,用来擀饺子皮。

我就自告奋勇地说:“爸爸,我来帮忙!”我拿着刀,小心翼翼地切着,心里想着一定要切得均匀,每一段都要是十分之一。

切完之后,我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你看,我切得不错吧,每一段都是十分之一呢!”爸爸笑着夸我:“真棒,都学会用分数啦!”还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去旅游。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前几天,有幸接触了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相关课程,这可真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

一开始,看到“分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这能有多难?不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嘛。

可真正学起来,才发现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课程里,老师拿着一块大大的圆形蛋糕,那蛋糕看起来香喷喷的,上面还点缀着诱人的水果,看得我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老师说:“假设这是一个完整的蛋糕,现在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呢?”我心里想,这还不简单,一人一半呗。

老师接着说:“对啦,这一半,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二分之一。

”只见老师拿出一把塑料刀,真的把蛋糕切成了完全相等的两份。

那动作小心翼翼的,就好像这不是在切蛋糕,而是在进行一项特别精细的手术。

分完后,老师把其中一份递给了一个虚拟的小朋友,然后指着剩下的那一份说:“这就是二分之一。

”这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分数“1/2”,旁边还有详细的解释和图示。

我盯着那个分数,感觉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隐藏着某种特殊的力量。

接下来,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问我们如果要把它平均分成三份,该怎么折。

我立刻开动脑筋,在脑海里想象着折纸的步骤。

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对折,再对折,这样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三分之一。

”看着老师手中那被折得整整齐齐的纸,我突然觉得分数好像也没有那么抽象了。

然后,老师还通过分苹果、分糖果等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比如,把五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能得到三分之五个苹果;把十颗糖果平均分给五个人,每个人能得到五分之十颗糖果。

这些例子都特别贴近生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问一个披萨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三份是多少。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八分之三!”结果老师笑着说:“没错,但是你能跟老师讲讲为什么是八分之三吗?”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因为我只是随口一答,根本没有认真去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

无论是学校的考试成绩,还是商业交易中的比例,分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却常常感到困惑。

最近,我看了一部关于分数的纪录片,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纪录片中,分数被定义为一种数学表达方式,用于表示整体被分割成若干等份的程度。

这种等份的概念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

比如,一块蛋糕被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大小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这种简单的概念让我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分数有很多种形式,比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

这些形式让我感到有些困惑,因为它们看起来很复杂。

然而,通过纪录片的解释,我逐渐明白了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真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小于1的数,假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大于1的数,而带分数则是由整数部分和真分数部分组成的数。

这些形式的分数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应用,让我对分数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纪录片的后半部分,分数的运算引起了我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和解释,我对分数的加减乘除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纪录片中,他们用图形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分数的运算规则,让我更容易理解。

比如,他们用一个蛋糕的例子来解释分数的加法,让我明白了两个分数相加的原理。

这些实际的例子让我对分数的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除了基本的运算,纪录片还介绍了分数的比较和化简。

比较分数的大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化简分数则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通过纪录片的讲解,我学会了如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且了解了化简分数的方法。

这些技巧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实用,让我对分数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分数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工具。

我学会了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的等份,了解了分数的不同形式和运算规则,还学会了比较和化简分数。

这些知识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提高了我的数学素养。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数学世界的新大门。

在接触分数之前,我一直觉得数学就是简单的整数加减乘除,没什么特别神秘的。

但当分数这个概念出现时,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就拿分蛋糕这件事来说吧。

假设我们有一个大大的美味蛋糕,要平均分给两个人。

如果没有分数的概念,那我们可能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分才能保证公平。

但有了分数,一切就变得清晰明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蛋糕看作“1”,然后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 1/2 。

这个 1/2 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奥秘。

想象一下,那个蛋糕摆在面前,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刀,沿着正中间切下去,那一瞬间,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一刀切下去,蛋糕一分为二,两边几乎一模一样,完美对称。

当我看到那被分开的两块蛋糕时,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原来,这就是分数的魅力所在,它能让我们如此精确地描述和分配物品。

再比如说,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全神贯注,稍有偏差,这分数可就不准确了。

当我们成功地把苹果分成四份后,每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拿起其中的一份,看着那小小的一块,心里会想,这四分之一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却是整个苹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我还做了不少有趣的小实验。

有一次,我拿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试着把它对折一次,这就分成了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再对折一次,就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四分之一;继续对折,分成了八份,每份就是八分之一。

每一次对折,看着纸张被均匀地分割,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分糖果的游戏。

我们一共有六颗糖果,要平均分给三个人。

这时候,分数就派上用场啦,每个人能得到的糖果就是六颗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两颗。

我们一边分着糖果,一边嘻嘻哈哈地笑着,在欢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通过这些亲身的体验和观察,我对分数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没想到分数这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有趣的门道。

在学习分数之前,我对它的理解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只知道整数,比如说 1、2、3 这些,从来没想过数字的世界还能这样被细分。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2”这个分数的时候,我心里还在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呀?”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数,拿出了一个大大的苹果。

那苹果红彤彤的,看着就特别诱人。

老师说:“假设这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每个同学能得到多少呢?” 我们都齐声回答:“一半!” 老师笑着说:“对,这一半呀,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 1/2 。

” 然后,老师真的把苹果一分为二,拿着其中的一半问我们:“这是不是这个苹果的1/2 呀?” 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使劲点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分数好像也没那么抽象了。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我们:“如果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应该怎么分呢?” 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横着折,有的说竖着折。

最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下,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这样就把纸平均分成了三份。

老师指着其中的一份说:“这就是这张纸的 1/3 。

” 我看着那小小的一份纸,心里想着:“原来这就是 1/3 啊,感觉好神奇。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出了好多关于分数的题目,让我们自己动手去画、去分。

我记得有一道题是让我们画出一个圆的 1/4 。

我拿起笔,小心翼翼地把圆对折两次,然后涂上其中的一份,看着自己画出来的 1/4 ,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一些小挫折。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 5 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一开始想当然地就写了 1/5 ,结果老师批改的时候给我打了个叉。

我当时就懵了,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你要想想,是平均分成5 段哦,每一段当然就是这根绳子的 1/5 啦,但是你要注意表述清楚,是这根绳子的 1/5 ,不是简单的 1/5 。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可真是一次奇妙又有趣的知识之旅!以前啊,我总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组合,枯燥又难懂。

但这次接触分数,却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

老师在课堂上,拿着一块大大的圆形蛋糕模型,就开始给我们讲解分数的概念。

她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然后指着其中一份说:“这就是二分之一。

”当时我就在想,这多简单啊,不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然后取其中一份嘛。

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发现分数可没我想的那么简单。

比如说,老师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了四份,然后涂了其中的一份,问我们这是多少。

大家都齐声回答:“四分之一。

”接着,老师又涂了两份,这下可把一些同学给难住了。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到底是多少呢?”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四分之二。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我当时就有点懵,脑子里不停地想着那个苹果的样子。

我就拿了张纸,画了个苹果,然后试着去分。

分了半天,才搞明白每份就是三分之一。

还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比较分数大小的题。

比如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大?我一开始想,三比四小,那三分之一应该就比四分之一小呗。

可后来老师一讲,我才知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三分之一是大于四分之一的。

哎呀,当时我那个懊恼啊,怎么就没转过弯来呢!通过学习分数,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分数的影子。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做蛋糕。

妈妈说,要在面粉里加三分之一杯的牛奶。

我就拿着量杯,小心翼翼地量出了三分之一杯的牛奶倒进去。

然后又按照妈妈说的,放了二分之一勺的糖。

做蛋糕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着分数,感觉特别有意思。

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吃披萨。

爸爸把披萨平均分成了八份,我吃了三份,弟弟吃了两份。

爸爸就问我们,我吃了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弟弟又吃了几分之几。

我马上回答:“我吃了八分之三,弟弟吃了八分之二。

”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说我学得不错。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在观看过电影《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我对分数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电影以儿童的视角出发,生动地讲述了分数的起源、应用和重要性,引起了我对这一主题的思考。

首先,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分数的本质和起源。

分数是人们为了便于比较和表示不完全的数值而创造的一种数学工具。

它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分割的总数。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可爱的卡通角色,我们了解到古人们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月亮的圆缺、食物的分割等,逐渐认识到分数的存在和应用。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分数的应用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常见的街道告示牌上的拆迁工程时间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体育场上的得分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分数的使用。

电影中的场景让我意识到,有了分数,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比较和表示不完全的数值,提高计量和沟通的效率。

最后,电影通过引导主角解决问题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电影还通过角色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让我们意识到,在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数表示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通过观看电影《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对分数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分数不仅是一种数学工具,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帮助我们比较和表示不完全的数值,提高计量和沟通的效率。

同时,在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这部电影给予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符号的堆砌,而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于生活的有趣而有用的工具。

总之,电影《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可爱的卡通角色和有趣的对白,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本质、起源和应用。

通过观影后的思考和反思,我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无处不在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用数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和动手实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并领悟到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搭建突破的台阶,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具体的“分月饼”活动,让学生体
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同时,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月饼”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
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让学生懂得“我要学”而非“要我学”。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激励学生动手思考,贯穿思考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和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

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让他们研究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及分数的读写法。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反思和做法,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多指导。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后感孩子的理解力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要好。

在一次《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上,从分数常用的份数着手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我讲解了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

“老师,我知道带分数,但是我忘了带分数是怎么写的了。

”一个孩子的声音里传递着对知识的渴望。

我很欣赏地看着他说:“都听说带分数啦,你的阅读面很广。

那我们今天走个小道,看看什么是带分数。

”我们在数轴上标上了分母为5的分数(讨论的范围还是在“1”里面),依照整数的连贯性,同时在另一数轴上标出了几个整数。

“从0-1里面是‘1’,从1-2里面也是‘1’,刚才我们把前面的“1”平均分成5份,那接下来你把后面的这个‘1’也分成5份吧。

”我笑着递给他粉笔。

他很快把这段“1”分好,表情轻松愉悦。

接着我们从一个五分之一开始数,数到5个五分之一,他感受到有不一样的东西,觉得五分之五与“1”之间的联系好像很特别,我顺势将分母换成7,他发现7与七分之七对应,没等我引导他去总结,他已经说出来:“1与分子和分母相等时的分数相对应(相等)。

”在多个整数的数轴上,我让他数了6个五分之一,并说说是几分之几,他能顺利地说出是五分之六,但是又有点不太相信,觉得有点奇怪。

见状,我说:“觉得这个分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他说:“分子比分母要大。

”“是的,你观察得很仔细。

这个分数确实与我们以前的不一样,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分数和1相比,谁更大一些呢?”他看看了看画好的数轴,说是五分之六大,这点他倒是没有怀疑。

于是我让他再数一个比1大一点的分数,这个也很顺利。

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的运用,能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他还是看着我:“老师,那带分数是这个样子吗?”我微笑看着他,说:“不要着急,一会儿你就可以看见带分数啦。

再看五分之六,在五分之六的左边是多少(分数统一写在了上面)”“是五分之五。

”“那五分之五对应的整数是多少呢?”“是1。

也就是1再往右数一个五分之一就到了五分之六。

”“是的。

你现在正在向带分数靠近。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最近,我接触到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板块,这让我对数学的理解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分数,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概念,实际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整数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们清晰明确,易于理解和计算。

但当分数出现时,一切似乎变得复杂了起来,却也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以前,我对于数量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整数,比如1 个苹果、2 本书。

然而,分数的引入让我明白,世界上还有很多数量是不能用整数来精确表达的。

比如,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而需要用 1/2 这个分数来描述。

这让我意识到,分数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地表达数量关系而产生的。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我发现了分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以一个圆形为例,如果将其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形的 1/4 。

这里的 1 表示所取的部分,4 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

通过这样的实例,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分数所代表的含义,也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分数来描述事物的情况。

比如说,在分蛋糕的时候,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那么每个人得到的就是这个蛋糕的 1/3 。

再比如,在一场比赛中,某个队伍获胜的概率是 2/5 ,这意味着在五次相同的比赛中,这个队伍可能会获胜两次。

这些实际的例子让我看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数学符号,更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世界的有力工具。

同时,分数的比较大小也让我颇费了一番脑筋。

最初,我以为分母越大的分数就越大,但后来通过实际的例子和计算,我才明白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比如 1/2 和 1/3 ,虽然 3 大于 2 ,但 1/2 实际上大于 1/3 。

因为 1/2 表示将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而 1/3 表示将整体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

显然,同样大小的整体,分成两份时其中的一份要比分成三份时其中的一份大。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有无数值得共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1听了张教师这节课,感受颇深,首先张教师这节课整体思路格外清楚,每一步环环相扣连接的格外恰当,学生承受起来层次性格外强,这点在小结时学生回忆收拾的过程中说的格外好我们完全能够感触的到。

再个张教师这节课的导入方式我格外观赏,看起来虽然不是多么的个性,但从整数的平均分引出“单位1〞的平均分即;分数,学生承受起来顺理成章。

张教师在解说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采纳不同的办法让学生找到物体的二分之一,给人感觉课堂格外活泼,教学不则拘束,最后的练习中还选用了背面教材,这样为什么不是二分之一,我感觉比拟好,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二分之一。

对于这节课我再说一点我感觉不是则完善的地方吧首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大多数学生是沿着宽对折的,沿着长对折的惟独两三个,对角线的没有,在汇报之前假如张教师加以引导结论有学生说出来是否会更好呢?在这个时候再加以解说二分之一与“单位1〞的关系,必然理解单位1对分数的学习很关键。

第二就是折出一个你喜爱的分数过程中,学生折出了8分之2,我感觉这个资源很好,甚至都比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要好的多,分子不是1更有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张教师可能是因为黑板的缘由没有板书,我感觉有点遗憾。

第三点就是在最后的练习中,用分数标示阴影局部,一边是二分之一,一边是四分之一,有的学生说了四份之二,有的说三分之二,还有的说十分之五,我认为这些说法学生都有自己的主意,并且都是些代表性的“错误资源〞,假如让学生谈自己的主意就好了,会有助于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理解,放过这一点我感觉有点惋惜。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小小的思量,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教师赋予批判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活动中探究领悟分数
——听《分数的初步认识》有感
在活动探究中领悟分数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活动就是“用数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把数学知识发现和“再创造”出来,并能灵活的实践运用。

本节课我觉得教师组织学生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有效领悟分数概念。

我的具体体会如下:
一、创设了丰富情境,提升了学生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

从学生熟悉的3人平均分9块月饼开始,到平均分给4个人、5个人,引出“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巩固平均分概念。

“分的结果应如何表示”,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学生激起了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认识分数的认知需求得以产生。

二、开展活动化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构建过程
1、利用学具和现实生活事例,学生进行全方位互动学习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是认识其它分数的基础,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必须让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通过情境图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中的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

同时,刘老师又让学生自己折四分
之一及四分之几,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折完后再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以此开展全方位的互动交流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在活动中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当学生理解1/4的分数意义后,为了强化巩固,并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优化和重组教材,精心设问“图形相同,但明明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全面思考,再次经历操作——观察——发现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转化迁移、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3、学生自觉创新、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得以培养。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

教师尽可能地创造多形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教程的最后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圆片上自主探究创造一个喜欢的分数,本课中这个环节的充分展示出课堂亮点,一个孩子将圆片对折后,涂了一半,继续对折,然后思考发现:既可以把涂色部分看成1/2,还可以看成2/
4、3/6、……甚至50/100。

可以看出,学生在分数学习的活动体验中得到了充分深刻的认识。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又如,在练习环节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家三口吃生日蛋糕让学生找出
有关的分数,让学生提升认识分数。

能力较弱的学生借助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找到了相关分数,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通过图面能找到一个分数,甚至更多,避免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建议:情境的导入是否有些难度哪?如果只是创设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给人、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这样的情境是否学生更能发现分数的本质。

设置带有余数的分月饼情境是否有点难度,而忽略了分数意义本身。

我觉得知识应该深入浅出,简单的材料能说清楚的事情就不要弄的那么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