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合集下载

___《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___《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___《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怀疑与学问___曾说:“学者先要会疑。

”___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这说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这些事实和根据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例如,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这些传说可能并不可靠。

要了解实际情况,只有亲身视察才是最可靠的。

做学问也是一样,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有时候这种证据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对于传说的话,我们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不应该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例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就应该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只要能够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就是盲从,就是迷信。

___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真正的经典阅读需要长期付出辛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

宋代理学家___认为,读书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

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___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栽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著名学者___认为,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他喜欢提问题。

提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论点
证 明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示例: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动学说,就 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伟大
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的
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中心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 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事实 道理 举例论证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过程。 证明 或 补充
议论 文 三要 素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撑论 点的材料。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顾颉刚(1893-1980), 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 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
来的。
பைடு நூலகம்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分两个部分: 一(第 1 、 2 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
疑精神。
二(3—6段)阐明中心论点。 一层( 3-5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 步骤。 二层( 6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本段用了哪几种论
伪,有不少创见。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史 林杂识初编》等。
1.从议论文三要素的角度整体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思 考 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

《怀疑与学问》课文

《怀疑与学问》课文

《怀疑与学问》课文一、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 顾颉刚(1893 - 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 文章体裁。

-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譬如(pì rú):比如。

- 虚妄(xū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 盲从(máng cóng):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 流俗(liú sú):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墨守(mò shǒu):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 停滞(tíng zhì):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 多音字。

- 折:zhé(折扣)、shé(折本)、zhē(折腾)。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整体结构。

-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或者“学则须疑”。

- 接着从消极方面论证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部分运用了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第一个分论点是“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作者先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说法,说明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精神,不能盲目相信。

- 第二个分论点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部分也采用了举例论证,如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他幼年读书善疑多问,最终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从而论证了怀疑对于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重要性。

- 最后得出结论:“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

“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

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

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逐段理解课文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 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 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 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 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 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 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逐段理解课文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 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 有何相异? 二、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 “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 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 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论点。
归纳中心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 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 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
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逐段理解课文

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 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 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议论文 结构类型
《学贵善问》
提出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边学边问,多想多问
分析问题
论点一: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 论点二:“问”很重要,但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论证思路
解决问题
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 这方法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多问”。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考题类型
划分文章的结构。 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填空。 概括文章的论证思路。
怀疑与学问
重点导读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2. 学会把握论证结构,理清论证思路。
考点聚焦
精讲课文,透视考点 怀疑与学问
精讲课文
文章的题目“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并列短语,论述的是“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学则须疑。强调怀疑在治学中的作用,并提倡学者要有怀疑精神,不要盲从。
文章开头引用了我国古代著名学者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 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的名言作为道理论证,引出了中心论点:求学问必须有疑。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答题格式
首先,提出……观点(分论点) 然后,用……材料(方法)论证了……观点(问题) 接着,用……材料(方法)论证了……观点(问题) 最后,得出……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观点……
论证思路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真题演练
论证思路
中考阅读《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的选段: 问题:请概述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最后又从反面强调了怀疑的意义和价值: 《怀疑与学问》,让我们领会到“怀疑精神”的实质,无论做学问还是生 活,都要事情思索,不随便轻信和盲从。希望我们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 时刻践行这种“怀疑精神”。Βιβλιοθήκη 讲课文,透视考点《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这是由于学问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后人推翻前人的结论、由一个正确走向另一个正确的事例比比皆是。

因此,没有怀疑精神就意味着对现有的知识和观念完全接受,这自然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就是说,在接受某种观念或理论之前,需要有怀疑的态度,认真审查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这样的审查,才能避免接受错误或虚假的观念。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除了消极方面的辨伪去妄外,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只有通过怀疑,才能推动人们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观念,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怀疑贵在“善疑”怀疑贵在“善疑”。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对任何事情都持有怀疑态度,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只有那些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真理。

虚心、尊重、判断是非在怀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虚心、尊重他人并能够判断是非。

虚心意味着不抱有成见,能够接受新的观点和观念;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轻视别人的意见,而是认真倾听并加以考虑;判断是非则要求我们能够分辨真假是非,不盲目相信传言或流言蜚语。

有分析的怀疑有分析的怀疑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当我们面对新的观念或理论时,不应该盲目地全盘接受,而应该进行分析和研究。

只有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才能确定这些观念或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别人的话都要有戒心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观点。

然而,对于这些说法和观点,我们都应该有戒心。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观点的可靠性、来源和背景等信息,避免盲目接受错误或虚假的信息。

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研究和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浅尝辄止只会让我们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源怀疑是科学研究的起源。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 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 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 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 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 怀疑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为了论证以上两个观点,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作中用国:古使代作“者三的皇观、点五更帝具”体的、传更说真实和、“更腐有草说为服萤力”。的传说
正反对比论证:从作正用面:说 使作(者不的论观哪点一本更书深,刻、哪一更种全学面问、,更经有过说自服己力的。怀疑,

的怀疑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

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戴震
笛卡儿
(6)
文章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 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 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 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 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 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 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对于什么需要辨伪去妄(怀疑)?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 怀疑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第二部分(3-5):论必证要怀步疑骤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第三部分( 6 ):论启证迪新怀发疑明是积的基极本方面条件建。设新学说、
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儿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真理诞生于一百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 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 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 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 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
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 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1920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哲学部,1949年后曾任中国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 究集》等。
作者故事
有一次,顾颉刚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 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 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 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 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 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 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 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整体感知 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
会疑”或“学则须疑”)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部编版九上《怀疑与学问》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怀疑与学问》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怀疑与学问》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顾颉刚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建树。

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论述的就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一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凶险:(情势等)危险可怕。

视察:察看。

轻信:轻易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máng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mò守: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停滞zhì: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二、主题概述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如此才能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鉴赏品读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也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为下文论证提供了依据。

2.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4.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和论点,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再说举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第三题 怀疑是创造的前提,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
2.论证论点层层深入。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段至第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第二层(5段)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一、二两层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大家找找看,课文哪 一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设置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视察:察看,审察。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情节站不住脚,经不 起反驳或责问。 找各段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要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证 明观点的过程,就是论证。论证,要求严谨,符合逻辑,才有说服力。 这就要借助于一定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论证,这些 基本的论证方法,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共同作用,为证明 观点服务。
由浅入深
请以“节俭是一种美德”为观点,写一议论片段。 提示:可着重论述为什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可按 层递式列二三个分论点。
d.戴震善问的例子。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
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任务探究
任务三:本文语言精准、严谨,结合文中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 上的特点。
1.“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 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 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在课文的开头或是结尾,有些时候可能
会是文章标题,甚至有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任务探究
2.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 并分析其作用。
作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务探究
3.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试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
证,并分析其作用。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提示:
道理论据:指包括人 们公认的原理、公式、 定义、法则、规律、 名言警句等。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译文: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慢慢地,就会产生一些 疑问;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得到 解决,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 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 决疑问,达到没有疑问的地步,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2.本文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 名言提出来的。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 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 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 力。
2.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调)(提出希望)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 件。”的分论点。
1.“怀疑”“பைடு நூலகம்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 对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 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 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 客,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 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 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 我们敢于怀疑这些圣贤和经典,只要我 们去研究揣摩,就一定会获得极大的喜 悦和无穷的收获。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 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 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读书须有疑
宋代 · 朱熹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 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怀疑与学问的区别与联系解析

怀疑与学问的区别与联系解析

怀疑与学问的区别与联系解析怀疑与学问是两个相关但又截然不同的概念。

怀疑是对已有知识的质疑和挑战,而学问则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积累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怀疑与学问的区别和联系。

一、怀疑的定义及特点怀疑是指对已有信念、观点或知识的怀疑和怀疑态度。

怀疑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它使我们思考和探索原因和真相,并促使我们对已有知识进行持续的质疑和追求进步。

怀疑的特点包括:对已有事实或观点的不确定性,提出质疑的勇气和担当,以及驱使个人或团体进一步寻求真相的动力。

二、学问的定义及特点学问是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探索而获得的知识和智慧。

学问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是创新和进步的源泉。

学问的特点包括:积累和整理大量可靠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以及发展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三、怀疑与学问的联系虽然怀疑与学问在定义和特点上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1. 怀疑促使学问的兴起怀疑是一种主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它推动了学问的产生和发展。

只有怀疑既有的观点和知识,人们才能够突破现有框架,开创新的领域,并为学问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学问推动怀疑的深化学问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研究,为怀疑提供了更加可靠和丰富的知识基础。

学问通过积累和整理大量的实证数据、经验和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证据,从而使怀疑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深度。

3. 怀疑完善学问体系怀疑是学问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学问体系中担当着修正和改进的角色。

当怀疑指出学问中的漏洞、不足或错误时,人们通过怀疑的驱动,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从而完善和发展学问。

四、怀疑与学问的区别尽管怀疑与学问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在本质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

1. 角度不同怀疑是从个体的视角出发,对已有知识进行质疑和挑战,追求内心的真理。

而学问则是通过集体的学习和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基础,追求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

2. 目的不同怀疑的目的在于探寻真相和改进现有状况,突破既成观念,从而实现自我认知和个体成长。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

(2)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3)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教学建议
论点与论证方法
《怀疑与学问》论述怎样做学问。

作者根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为证明这一中心,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精辟,令人信服。

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本文在论述中,条分缕晰,层次分明,其中过渡句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当作者引用两位古代哲学家的话作为文章的论点之后,用三段话层层推进,。

怀疑与学问(超级实用)

怀疑与学问(超级实用)
敏于生疑、勇于质疑是创造的关键
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 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 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 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 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丁肇中
学习目的
一、通过研讨明确课文内容。 二、感受层层深入的论证,体会分 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体会怀疑对治学的重要意义。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墨守 ) B、辨别虚假的摒除不合实际的。(辨伪去)妄 C、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 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不攻自破 ) D、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 )
5.划线的三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 ( A ) ( C) ( B) A.统领全段 B.承上启下 C.领起下文
6.文段末两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避免误解,使论述周密。
作 文 练练 习
在学习上,在生 活中,你一定有过不 少怀疑的经历。请选 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 次,写一篇六百字左 右的记叙文。题目自 拟。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 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 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 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曹 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 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以 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 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 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 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 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同志之间应互 相信任,去疑存诚。当然对某些人和事 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但 这就另当别论。
疑”__、____“__学__则__须_ 疑”)
1.怀疑是 ①.对于传说_不__论__信__不__信__都__应__当__经__过__一_
消极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教案
姜晓英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在理解议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论证的角度并能准确表述。

2、在学生懂得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学风,成长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在理解议论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论证的角度并能准确表述。

教学难点:怎样把握作者论证的角度并能准确表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学好这篇文章将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情况:颉()滞()儒()塾()
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则须疑,全文是从那两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提问:第四、五两段集中论证了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同样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要写第五段?两段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说出作者分别是从那两方面来证明的?
三、预习展示: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

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学生。

此外,在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
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
3.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学生,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

)
讨论并归纳: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
4.请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并请同组互评,选出优秀的提纲板书。

(这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5、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指出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准确、精练。

请同学们划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全班交流。

例:“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议论文,也应重视语言的品味,这样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四、反馈检测:
引导学生当堂研读《新年话惜时》的第二、三段,说出作者分别是从那两方面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的。

五、布置作业
“怀疑”是要有一定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怀疑”。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请以《也谈怀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

(学生学习了议论文后,就要引导学生实践写作简单的议论文,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挖掘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本质,提出新颖的见解,以培养创新能力。

然后,再要求学生从一个角度立论,立论要新颖,有独到之处,从中心论点中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把现象或问题的本质逐一剖析,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从学生写作的结果来看,这种尝试达到了预期目的。

)
六、板书设计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
(消极方面)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积极方面)

对于传说不论信否应思考(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于“书”“学问”要善怀疑辩是非举例论证
(怀疑之“三步”道理论证) 怀疑到创新之“五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